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19世界末希腊建筑师按照古代奥运会的U形跑道修建了世界近代第一个可容纳8万人的大理石体育场以来,世界各国都为适应本国社会、经济、政治和体育的发展而兴建了越来越多的大型体育场馆。它们是国家及城市的重要建筑,是展现其经济、文化、科技和建筑艺术的窗口,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实力、居民生活水平以及文化发展程度,也在美化市容、提升城市知名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型体育场馆是指那些建设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装备水平高、设备现代化程度高、配套设施完善、使用功能齐全的综合性体育场馆或体育中心。随着各国体育事业之间交流的加强,体育事业发展越来越繁荣,借着举办重大体育赛事的契机,不少国家和地区了投入大量资金兴建体育场馆设施,以此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城市软性竞争力。以奥运会——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为例,为筹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伦敦奥组委统计显示总支出的一半之多都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和设施的修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机会,体育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增长。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仅北京一个城市就修建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大型体育场馆,如“鸟巢”(国家体育场)、“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等;同时,北京奥运会各协力城市也为奥运赛事的有序进行扩建了其他大型体育场馆,如虹口体育场、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秦皇岛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运动场等。此后,一系列重大赛事在我国各地相继举办,如2009年山东众多城市参与举办了第11届全运会;2010年广州省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2011年深圳市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由此,我们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事实上,据《全国体育事业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体育场馆数达近107万,其中15%属于大型体育场馆。虽然近年来大型体育场馆在我国发展较迅速,但是相对于我国的人口而言,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数量和运营管理仍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开发和管理问题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紧要难题。因此,如何在现有经
济条件下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资源?应采用何种运营管理模式以更好地服务大众?值得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1.2 研究意义
随着大量大型体育场馆的兴建,很多问题和矛盾也突显,如场馆修建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流慢,直接效益不明显等。因我国大部分新建的大型体育场馆都是为了赛事的举办而突击建立,对场馆的赛后运营缺乏一定系统且全面的考量,使得这些大型体育场馆在赛后市场开发和管理等方面面临众多问题,国家的大量资金投入非但没办法回收,甚至还需要持续投入以维持场馆生存,从而致使大多数场馆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大型体育场馆在赛事举办之后的利用和运用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关注,政府部门也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国家领导人多次针对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将体育场馆运营难、管理难等问题作为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首要突出问题。因而,如何合理地规划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避免不必要不合理的浪费,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充分利用大型体育场馆的资源,完善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运用管理,减轻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负担,提高这些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市场运营管理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归纳法、专家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现状,并以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建设及运营管理为具体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提供相应的对策,为解决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难题提供一定参考。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从古代奥运会开始,人类便开始了对运动的推崇,而随着时间推移,奥运会的发展也日益成熟完善,如今世界各国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等,兴建了众多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场馆如今已不仅仅只为举办体育赛事和大众健身而存在,它更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的体现。我国的体育场馆建设发展如此之快,
因此对大型场馆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使其得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专家对体育场馆主要就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一是关于体育场馆运营现状及其相关改革问题的研究。学者们对体育馆运营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随着社会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我国体育场馆管理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经营发展道路,并进一步对公众开放体育设施资源,并取得了一定程度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不少地方体育设施主管部门深入发掘经营潜力,采用现代运营管理方法和模式,大大提高了体育场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如此,矛盾和问题也依然存在,如:数量仍显薄弱、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率不足、使用率不高等,学者们针对上述问题逐一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改革对策和建议。
二是关于大型场馆赛后运营问题的研究。部分学者对奥运会、亚运会等赛事的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从这些体育场馆的功能、区域位置和优势出发,提出大型体育馆赛后多用途发展等不同的经营策略。
三是关于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模式问题的研究。众多学者就体育场馆的市场化运营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归纳出目前我国体育场馆主要的运营模式问题。在借鉴了国外体育场馆民营化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李亚慰,李建设、黎国庆、陈元欣)指出委托经营管理是场馆设施民营化的一个主要趋势,可以为场馆的赛后运营引入专业的经营机构,从而有助于实现体育产管的专业化运营,提高场馆利用率。韩开成认为,体育场馆引入委托经营模式可以大力发掘其潜在商业价值,不仅可以解决体育场馆日常维护资金需要,同时还可以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体育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四是有关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的研究。李定通过分析美国的大型体育场馆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发展模式的特点,对比分析了国内大型体育场馆的不足,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发展模式的相关建议。
上述学者的研究对本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方式和经营模式等方面,鲜少涉及体育场馆的具体经营管理细节,从而无法为大型体育场馆的实际运营提供过多细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