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教育因素对离婚率影响的相关分析
浅析我国离婚率高升的原因及呵护婚姻的政策建议
浅析我国离婚率高升的原因及呵护婚姻的政策建议结婚不易,维持一段婚姻更不易。
2021年12月15日,王力宏发布微博宣布离婚,引起舆论哗然。
盘点今年以来,已有大S汪小菲、李湘王岳伦、佟丽娅陈思诚、赵丽颖冯绍峰等多对明星夫妻分道扬镳,其中婚姻维持最短的仅有2年。
娱乐圈俨然成为大型离婚现场。
明星频繁曝出离婚,只是近年来中国离婚率不断攀升的一个缩影。
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共有433.9万对夫妻离婚。
这一数据从1987年的58.1万对一度增至2019年的最高峰470.1万对。
离婚,正逐渐从传统社会里避讳的负面行为,变成如今夫妻双方平等拥有的权利。
尤其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提升,现代女性的经济权和个体思想趋于独立,不再向低质量婚姻妥协。
在近期王力宏离婚事件中,前妻李靓蕾也发文省思女性作为全职家庭主妇全力付出却不被尊重的弱势现状。
舆论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2021年4月,赵丽颖和冯绍峰官宣离婚。
一改以往“再也不相信爱情”的负评如潮,这一回舆论却是一片“叫好”,粉丝在女方微博评论区直呼“姐姐好棒”。
有舆情监测显示,该事件的网络传播正面情绪高达83%,中立和负面情绪仅占9%和8%。
离婚,真的是两个人的重获新生还是一地鸡毛?为什么近年来中国离婚率持续上升?一个家庭的解体,会对男女双方乃至子女各自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社会政策能够怎样促进缔结并维持健康的婚姻?离婚低龄化现象:从“三十而立”到“三十而离”2020年,第一批90后迈入而立之年。
古人成家立业的年纪,在现代社会却是“三十不婚”,乃至“三十而离”。
郑州市民政局统计显示,90后离婚人数已占全市总离婚人数的两成以上。
2019年湖北省十堰市离婚夫妻中,35岁以下的占比达45%。
离婚群体年轻化趋势显著。
高颖, 张秀兰和祝维龙(2012)根据北京市婚姻登记数据研究发现,从人群来看,离婚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占总体离婚人群比例超过60%。
从趋势来看,30岁以下的年轻人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离婚比重上升相对更快。
我国离婚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离婚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
离婚不仅对个人和家庭产生深远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我国的离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一直处于高位。
据统计,2022年全国登记离婚数量达到8万对,比2021年增长了近10%。
从年龄结构来看,30-39岁的人群是离婚的主力军,占6%;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离婚率较高,其中北京、天津、上海位居前三。
离婚率的上升主要受性格不合、经济问题、子女教育等因素影响。
性格不合是离婚的主要原因,占40%以上;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夫妻双方收入不均衡、家庭暴力等;子女教育也成为离婚的一个因素,如教育观念不一致、与子女沟通不畅等。
社会因素是影响离婚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价值观多元化,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对传统的婚姻观念产生了冲击。
社会对离婚的看法和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不再视离婚为羞耻之事,而是更加理性和开放。
文化因素也是离婚的影响因素之一。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和婚姻的重要性,注重夫妻之间的相互扶持和共同成长。
然而,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一些人更加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对传统婚姻观念产生质疑。
心理因素也是离婚的一个影响因素。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增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到夫妻之间的感情和稳定。
改善法律环境。
通过完善离婚法律制度,降低离婚的门槛,使夫妻双方能够更加平等地分配财产和确定子女抚养权,减少因法律不完善而导致的离婚难题。
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
提高社会认识。
加强对离婚现象的宣传和讨论,使人们更加理解和接受离婚现象,减轻对离婚者的压力和歧视。
世界各国结婚率与离婚率
世界各国结婚率与离婚率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婚姻状况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
结婚率和离婚率作为衡量婚姻状况的重要指标,在世界各国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先来看结婚率。
在一些传统观念较强、宗教影响较深的国家,结婚率相对较高。
比如在某些中东和北非国家,早婚和家族包办婚姻的现象仍然较为常见,结婚被视为人生必经的重要阶段,因此结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结婚率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以欧洲为例,许多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自由,选择晚婚甚至不婚。
他们更愿意在事业稳定、经济独立之后再考虑婚姻。
同时,社会观念的变化也使得人们对于婚姻的期待和定义发生了改变,不再将其视为唯一的生活方式。
再说说亚洲国家,日本是一个结婚率逐渐下降的典型例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成本,导致他们无暇顾及婚姻。
此外,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使得她们在婚姻选择上更加谨慎和自主,不再仅仅因为传统观念而结婚。
接着看离婚率。
美国的离婚率一直以来都相对较高。
这与美国社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相对宽松的离婚法律有一定关系。
当夫妻双方在婚姻中感到不幸福或无法满足彼此的需求时,更容易选择离婚。
相比之下,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等,虽然离婚率也不低,但相对较为稳定。
这可能得益于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对家庭的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婚姻中的矛盾和压力。
在亚洲,韩国的离婚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巨大变化,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也使她们在面对不幸福的婚姻时有了更多选择离婚的勇气。
而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离婚率也有所上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增加以及社交方式的多样化,都对婚姻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影响世界各国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因素有哪些呢?经济因素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经济不稳定、就业压力大、房价高企等都会让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中国离婚率高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离婚率高最主要的原因1.婚姻模式的变化: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传统的婚姻模式逐渐改变。
以前,婚姻是基于家庭利益和道德责任而建立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基于个人的需求和幸福感来选择婚姻。
这意味着当个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婚姻关系可能会更容易破裂。
2.婚前准备不足:许多人在结婚前没有充分了解对方,也没有就婚姻的期望和责任进行深入的讨论。
这样的缺乏准备可能导致双方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从而增加了冲突和分歧的可能性。
3.经济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活成本和经济压力不断增加。
许多人开始面临财务问题和生活压力,这对婚姻关系造成了额外的压力。
当夫妻双方无法应对这些压力时,婚姻往往会受到威胁。
4.孩子教育观念的差异:中国社会当前普遍存在着三代同堂和四代同堂的家庭模式,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
但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个人意识的增强,夫妻之间关于子女教育的观念差异逐渐加大,使得夫妻关系更易出现问题。
5.性别角色的变化: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丈夫通常被期望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而妻子则负责照顾家庭和子女。
然而,随着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的提高和权利的平等,许多女性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个人发展,这给家庭生活带来了新的挑战。
6.家庭暴力和婚姻不幸福:在一些婚姻中,存在暴力和虐待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沟通不畅、经济不平等、文化偏见等因素造成的。
当婚姻关系不幸福时,离婚往往成为夫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7.个人自由和幸福感的重视:现代社会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感,越来越多的人将个人的幸福视为最重要的价值观。
如果婚姻无法满足个人需求和幸福感,夫妻可能会选择离婚以寻求更好的生活质量。
婚姻与离婚现象的社会学解析
婚姻与离婚现象的社会学解析婚姻与离婚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人们的婚姻观念、态度和价值观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有所差异,而这些差异直接反映在婚姻与离婚现象上。
社会学家们通过对婚姻与离婚现象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各种社会因素,如经济、文化、教育等,对婚姻和离婚行为的影响。
首先,经济因素是影响婚姻与离婚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独立与稳定对于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经济不稳定常常会成为婚姻稳定性的重要压力来源,因为经济困难可能导致夫妻间的冲突、压力和不满。
此外,经济独立也在推动着女性就业意愿的上升。
过去,传统的家庭模式将男性视为家庭的经济支柱,而女性则被期望以家庭为重。
然而,随着女性在社会经济中地位的提升,许多女性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追求事业发展。
这种变化意味着女性对婚姻的选择更加注重个人目标和经济独立。
其次,文化因素也对婚姻与离婚现象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文化的观念、价值观和传统习俗对婚姻与离婚的态度产生影响。
以中国为例,传统的观念中认为,婚姻是家族延续的重要方式,因此维护婚姻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离婚被视为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行为。
然而,在现代社会,西方文化的影响导致离婚率逐渐上升。
个人对自由、幸福和满意度的追求将离婚视为一种解脱,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感和个人的心理需求。
这种文化转变形成了婚姻观念的多样化和离婚现象的增加。
另外,教育因素也对婚姻与离婚现象产生一定影响。
学历的提高和教育背景的不同,往往会导致婚姻观念和婚姻行为的差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更加注重婚姻的品质和幸福感,而受过较低教育程度的个体更容易面临婚姻破裂的风险。
这可能是因为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加注重个人心理需求的满足,对于婚姻的选则更加谨慎。
因此,教育背景不同的人在婚姻选择和婚姻生活上会产生不同的动机和行为。
此外,婚姻与离婚现象还与社会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在中国离婚率原因有哪些
在中国离婚率原因有哪些1.生活观念的差异:每个人的要求和习性都是不一样的。
2.经济状况的拮据。
3.住房条件的紧张。
4.矛盾处理的不当。
5.夫妻生活的失调。
推荐:离婚证起诉离婚程序离婚起诉书协议离婚离婚损害赔偿离婚诉讼社会观念在逐渐的更新,摆脱了旧社会的思想,不受婚姻观念的影响后,我国的离婚率也越来越高,而各个夫妻离婚的原因也各有不同,针对这一现象专业人士给出了相应的解释,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中国离婚率原因有哪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在中国离婚率原因有哪些▲(一)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婚姻观念发生转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型,利益的分配制度变化。
从而引起了人们观念上的变化,也因此人们对婚姻的认识由原来的“老婆孩子热炕头”传统小农观念,转变成了追求爱情真谛、感情做主的现代婚姻观念,由于感情的不稳定,夫妻双方一旦“感情不和、志趣各异”就容易离婚。
▲(二)夫妻关系及其生活中问题日益严重1、婚内两性地位与角色在变化。
不仅很多丈夫,而且许多妻子也不能适应这一变化。
男人中盛传“气管炎”(妻管严)、“床头柜”(跪)的自我幽默;女人则为“事业家庭双肩挑”而苦恼而争论。
“阴盛阳衰”已经常常直指夫妻关系了。
这对于夫妻双方的个性特征、坚持自我意愿的决心与能力、对人格尊严的珍惜程度、首先主动让步的能力等诸多因素,都造成了悄悄的但深远的变化。
传统婚姻的“和和美美”是以“夫唱妇随”为根据的,现在却不得不转向交换、互动、妥协等陌生的行为方式。
因此,就连许多在其他方面相当自立的女性和相当宽容的男性,也还不大明白这种婚姻生活该怎么过。
2、夫妻共同生活目标更难确立。
传统婚姻有一个天然的共同目标:过日子。
它常常既是最低要求又是最高理想。
现在,即使部分农民也开始经历家与业在时空和价值上的分离。
尤其夫妻双方在家是“劳燕双归“,在外是”各有洞天“,对生活的价值取向不仅变得更加多元,而且常常难以排序。
因此除了像怀孕和哺乳这类特殊时期外,夫妻共建一个值得双方主动彻底投入的目标就较难了。
2023离婚率报告
2023离婚率报告简介本文档是关于2023年离婚率的报告。
通过对数据分析和对相关因素的研究,我们将讨论2023年离婚率的变化趋势、主要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数据来源我们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社会调查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公开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严格的统计处理和分析,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发现2023年离婚率呈现以下趋势:1.离婚率上升:与过去几年相比,2023年的离婚率有所上升。
这可能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家庭结构的转变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变化有关。
2.婚姻持续时间缩短:我们发现,2023年离婚的夫妻婚姻持续时间普遍较短。
这可能与婚前准备不足、沟通不畅和个人期望差异大有关。
3.婚龄上升:与过去相比,2023年的婚龄普遍上升。
这可能与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变化、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独立能力的增强有关。
4.婚姻率下降:与离婚率相对应的是婚姻率的下降。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或推迟结婚,这可能涉及到经济压力、职业发展、个人追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离婚原因为了更好地了解2023年离婚率的原因,我们对离婚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以下主要原因:1.沟通问题:无法良好沟通是导致许多夫妻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缺乏沟通会加剧误解和冲突,最终导致离婚。
2.经济压力:经济压力是影响婚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随着物价上涨和就业形势不稳定,夫妻之间的经济压力增加,家庭关系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3.不合适的期望:夫妻之间的期望差异可能导致矛盾和冲突。
如果夫妻对婚姻的期望不一致,会导致彼此失望和不满意,最终导致离婚。
4.第三者介入:婚外情是导致许多婚姻破裂的原因之一。
不忠和信任缺失可能会严重损害夫妻关系,最终导致离婚。
影响和建议2023年离婚率的上升可能对社会、家庭和个人产生一系列影响。
针对这些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婚姻教育:婚姻教育是预防离婚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婚前咨询、婚姻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可以增加夫妻间的理解和信任,减少离婚的风险。
离婚率的影响因素报告
离婚率的影响因素摘要:近年来离婚率不断提高,我们运用统计学工具先研究经济因素对离婚率的影响,再加入非经济因素探究综合因素对离婚率的共同影响,最后分析各地区间的差异,得出一定的结论及进行解释说明。
小组成员:目录1.引言 (2)2.问题提出和界定 (2)3.部分参考文献的主要内容总结 (2)4.影响变量的分析 (4)5.研究方法 (6)6.数据预处理 (6)6.1数据的获得 (6)6.1.1国家数据 (6)6.1.2地区数据 (7)6.2数据的加工 (7)7.经济因素与离婚率的关系分析 (10)1.经济因素与离婚率的总体特征: (10)2.时间序列回归分析 (11)8.加入非经济因素之后分析 (13)相关系数分析 (13)回归分析 (14)组合变量 (15)9.地区数据分析 (18)1.模型的适用性 (18)2.各个地区的模型适用性分析 (19)江苏 (19)上海 (22)青海 (24)原因分析 (26)10.总结 (27)11.引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这一功能正在受到冲击与弱化。
近期,有调研发现:国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省份和城市的离婚率和离结比居高不下,闪婚闪离现象突出,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年度离婚对数超过结婚对数的“婚姻赤字”现象。
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我国离婚率连续10年递增;2012年全国共有310余万对夫妻办理离婚手续,离婚率增幅首次超过结婚率增幅,2013年攀升到350万对,比上年增长12.8%。
2.问题提出和界定婚姻是公民的权利,结婚、离婚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
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结婚或离婚过于功利化,而缺乏应有的道德感和责任担当。
极端利己、有悖道德的婚姻往往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痛和危害,特别是成为孩子心灵上不可承受之重。
究竟是谁动了我们的婚姻?离婚多重根源何在?我们小组决定运用统计学工具来进行解读。
最新对于全国各省离婚率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对于全国各省离婚率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对于全国各省离婚率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基于主成分-因子-多元回归-聚类模型华南理工大学曾浩健、陈晓强、吴志铭摘要 (1)1 引言 (1)2 问题分析 (2)表1 离婚率的影响因素意义 (2)3 文献综述 (4)4 数据预处理 (4)5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图1 三级指标结构示意图 (6)5.1主成分-因子分析模型 (6)表2 三级指标示意表 (6)表3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7)表4 各个指标变量共同度表 (8)表5 经济因子变量解释 (8)表6 主成分荷载表 (10)表7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10)表8 校正后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11)5.2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13)表9 F检验值与伴随概率 (13)表10 相关系数 (13)表11 多元回归结果1 (14)表12 相关系数 (14)表13 在不同省份间,指标对离婚率的贡献率 (15)表14 多元回归结果2 (16)表15 在不同年份间,指标对离婚率的贡献率 (16)5.3改进的层次聚类分析模型 (17)图2 分组聚类情况 (18)6 研究结论及总结 (18)7 模型的评价、改进以及推广 (18)8 参考文献 (19)9【附录】——模型准备 (20)9.1主成分-因子分析模型的准备 (20)9.2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的准备 (21)9.3改进的差异层次聚类分析模型的准备 (21)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我国离婚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水平对离婚率的影响模型对我国内地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的离婚率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离婚率与什么因素实际相关及其影响程度和离婚率的分布规律。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建立以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水平为一级指标,以城镇人口比例等指标为二级指标,以人口出生率等指标为三级指标建立多层级的指标体系。
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因素与离婚率之间有无表象关系;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验证因素是否与离婚率具有因果关系;再通过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因素对离婚率的影响作用的大小;最后通过层次聚类分析,研究离婚率的地域分布是否有规律。
经济发展对离婚率的影响研究
经济发展对离婚率的影响研究作者:李屹来源:《商业文化》2021年第17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与行为也随之改变。
近年来,持续高涨的离婚率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离婚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选取人均GDP、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化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作为解释变量,分析结果表明:移动电话普及率与离婚率呈显著正相关性,且在1%水平上显著;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城镇化率表现为正相关;人均GDP与离婚率则表现为负相关。
最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做出相应的调节对策。
婚姻所组建的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受儒家文化中宗族观念影响,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人一直都把婚姻、家庭以及血脉传承作为人生的核心追求之一。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中国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近年来,社会中不婚、离婚或者婚而不育的思潮逐年高涨。
婚姻家庭的不稳定进一步扩大可能会成为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近年来,离婚率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民政部2020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办理结婚登记927.3万对,结婚率为6.6‰,突破15年以来最低点,而办理离婚登记为470.1万对,离婚率从2001年的0.98‰持续上升到了2019年的3.4‰,20年间离婚率增长了近3.5倍,离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离婚率的持续攀升使得学者们开始从经济发展、社会心理、文化演变、人口结构、甚至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分析离婚的成因,从而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GDP、移动电话普及率以及城镇化率四个角度切入,分析其各自和整体对离婚率的影响,为当代高离婚率的问题建言献策,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在离婚率逐年持续攀升的情况之下,近年来国内针对离婚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毛晓蒙、王霞(2020)等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选取互联网普及率、城镇化率、人均实际GDP、受教育程度、社会总抚养比、平均家庭规模和人口出生率7个因素为解释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与离婚率呈正相关的是城镇化率、互联网普及率、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总抚养比,其中城镇化率和互联网普及率显著正相关;呈负相关的是人均实际GDP;而平均家庭规模和人口出生率未呈现出明显影响。
我国离婚率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离婚率影响因素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离婚现象在我国越来越普遍。
离婚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降低我国的离婚率,本文对离婚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文献综述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离婚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教育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观念、法律制度、工作压力等;心理因素包括夫妻双方的沟通方式、情感状态、性格特点等。
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夫妻关系的稳定程度和离婚率的高低。
影响因素分析家庭因素: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离婚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夫妻双方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而产生矛盾,最终导致离婚。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教育也会对夫妻关系产生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谐、缺乏沟通以及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增加离婚的风险。
社会因素:社会观念对离婚率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因为这种观念而被掩盖,从而加剧了离婚的风险。
法律制度也会对离婚率产生影响,例如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会对夫妻离婚产生限制或惩罚措施,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夫妻在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选择继续维持不幸的婚姻。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影响离婚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夫妻之间的沟通方式、情感状态和性格特点等都会对夫妻关系产生影响。
如果夫妻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或者一方存在严重的情感问题,如抑郁、焦虑等,都可能导致夫妻关系的破裂。
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离婚率的影响因素,我们选取了一个典型案例。
这是一对年轻夫妻,他们因为性格不合和沟通不畅而经常发生矛盾。
在孩子出生后,家庭经济压力加大,夫妻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双方父母介入,矛盾进一步升级,最终导致夫妻双方选择离婚。
这个案例表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都可能对离婚率产生重要影响。
解决方案为了降低我国的离婚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离婚率数据
离婚率数据引言现代社会中,离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离婚率是衡量一个社会婚姻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了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离婚率的概念、影响离婚率的因素以及离婚率数据的解读和比较分析。
一、离婚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离婚率是指在某个特定时间范围内,发生离婚的人数与该时期内有效婚姻数的比例。
计算离婚率的常见方法是将实际离婚数除以该时期内总的婚姻数,然后乘以100%得到百分比。
离婚率作为社会指标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反映婚姻的稳定程度。
当离婚率较低时,说明婚姻关系相对稳定,家庭关系较和谐;而当离婚率较高时,反映出社会上存在较多的婚姻问题和不稳定因素。
二、影响离婚率的因素1.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离婚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状况的不稳定、收入水平的下降以及财务压力的增加,都可能导致夫妻关系的破裂。
例如,失业、财务危机等经济问题会增加夫妻间的争吵和矛盾,从而增加离婚的可能性。
2. 教育水平与文化习俗教育水平和文化习俗也是影响离婚率的因素。
较高的教育水平往往与较低的离婚率相关。
这是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能理解婚姻的重要性,更有能力解决婚姻中的问题。
而一些文化习俗、传统观念也可能导致离婚率高。
例如,一些地区对于离婚的歧视态度,使得离婚成为了社会的责备,从而导致一些夫妻选择忍耐而不是离婚。
3. 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社会观念和价值观也对离婚率有重要影响。
传统观念认为婚姻是终身承诺,离婚被视为不负责任或道德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家庭观念发生了改变,对离婚的看法也有所松动。
对于一些个人主义较强的社会,离婚可能被视为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的选择。
三、离婚率数据的解读离婚率数据给我们提供了了解社会婚姻关系和家庭状况的重要线索。
通过对离婚率数据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的婚姻稳定程度、婚姻质量及其变化趋势。
同时,离婚率数据还可以用于分析与离婚相关的社会问题,例如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
离婚率数据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
中国离婚率的地区差异分析
中国离婚率的地区差异分析中国的离婚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上升,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不同地区之间的离婚率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地理、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分析中国离婚率地区差异的原因。
气候差异:研究发现,南方地区的离婚率高于北方地区,这可能与南方气候较为潮湿、炎热,居民容易烦躁有关。
地理环境:山区和农村地区的离婚率较低,可能与这些地区的交通不便、生活环境艰苦有关。
然而,城市地区的离婚率较高,尤其是大中城市,这可能与城市人流量大、人口流动性强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离婚率较高,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如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离婚率较低。
这可能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发展机会多,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比例高,导致家庭中传统角色分工发生变化有关。
收入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对离婚率有很大影响。
高收入水平的家庭,离婚率相对较低,而低收入水平的家庭,离婚率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低收入家庭面对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较重有关。
宗教信仰:中国的宗教信仰对离婚率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宗教信仰,如藏族和维吾尔族等,这些民族的离婚率相对较低,而缺乏宗教信仰的汉族离婚率相对较高。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影响离婚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对婚姻质量和稳定的追求更高,因此离婚率相对较低。
然而,在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对婚姻的期望和理解不同,离婚率可能相对较高。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制度对离婚率有很大影响。
缺乏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可能导致家庭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从而增加离婚的风险。
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导致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30%的女性遭受过家庭暴力。
在一些地区,家庭暴力问题更为严重,导致当地离婚率较高。
中国离婚率的地区差异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理、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差异都会对离婚率产生影响。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离婚率,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试论当前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试论当前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离婚率逐渐上升,给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带来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导致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原因首先,经济因素是造成离婚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和房价不断上涨,导致家庭生活成本不断增加,许多家庭难以维持经济收支的平衡,面临分居或离婚的决定。
其次,人们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非常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在婚姻生活中更多地表达自我,无法接受另一半的局限或压制,导致出现矛盾和冲突。
再次,伴随着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性别角色的分工和责任的分配发生了变化,男性和女性进入实现平等的时代范畴,婚内环境和家庭作息产生了变化,双方的角色和权利不可避免需要重新协调和调和,而这样的性别理念不可避免地对婚姻产生了影响。
对策为解决离婚率上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提高教育意识。
社会应当积极倡导婚姻家庭观念的谦恭和尊重,提升婚姻的意识负担,特别注意降低婚姻满意度因经济问题而降低的可能,倡导夫妻携手并肩,共同创造幸福生活。
其次,促进婚姻教育。
在婚姻备婚前的培训,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夫妻之间的沟通,家庭责任感和责任分配的问题考虑,通过有效婚姻教育,能够预防未来的离婚风险。
最后,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应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在其遇到困难和危机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让社会责任感观得到彰显。
这能够降低离婚率,更好地体现了国家关心人民、建设和谐的信念。
总之,离婚率上升最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找到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勇于解决婚姻和家庭中的问题,以便拥有稳定的家庭、和睦的家庭、和谐的社会。
离婚率高的原因总结范文
近年来,我国离婚率持续攀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思想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崇尚自由恋爱、追求个性解放成为主流,离婚不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对婚姻的忠诚度降低,导致离婚率上升。
二、闪婚闪离现象严重很多年轻人因冲动、一时冲动而闪婚,在未深入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草率结婚。
然而,婚后生活的现实问题逐渐显现,双方难以适应,最终走向离婚。
三、生活矛盾增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夫妻双方在家庭、子女、工作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如经济压力、家务分配不均、子女教育问题等,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夫妻矛盾,导致离婚。
四、社会诱惑增多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如婚外情、网络交友等。
在诱惑面前,一些人难以抵制,导致婚姻破裂。
五、经济压力经济问题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困难时期,夫妻双方容易因经济利益发生争执,从而引发离婚。
六、程序简化近年来,我国离婚程序逐渐简化,降低了离婚门槛。
这使得一些原本可以挽救的婚姻,在程序简化的背景下走向破裂。
七、缺乏两性相处技巧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缺乏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及时调整彼此的关系,导致矛盾积累,最终走向离婚。
八、个性不匹配夫妻双方在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难以达成共识,导致婚姻关系紧张,最终走向离婚。
九、生理或心理原因一方生理或心理原因导致婚姻生活不和谐,如生理疾病、心理疾病等,也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
总之,离婚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
要想降低离婚率,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加强婚姻家庭教育,提高夫妻相处能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离婚问题,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影响离婚率的因素
文化因素
总结词
文化因素对离婚率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家庭观念对离婚率有显著影响。在一些文化中,离婚被视为不道德或不 可接受的行为,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较为宽容。文化因素通过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进而影响夫妻关系 和离婚决策。
宗教信仰
总结词
宗教信仰对离婚率具有一定影响。
04
法律与政策因素
婚姻法律制度
婚姻法律制度对离婚率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对婚姻关系的约束和规范上。例 如,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了夫妻双方 必须共同申请结婚,且离婚需经过法 院的审查和裁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了夫妻双方随意离婚的可能性,从 而降低了离婚率。
VS
另外,一些国家的法律还规定了夫妻 双方在离婚后必须进行财产分割和子 女抚养等方面的协商,这也有助于减 少夫妻双方因冲动或草率而离婚的情 况。
影响离婚率的因素
目录
• 社会因素 • 个人因素 • 家庭因素 • 法律与政策因素
01
社会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总结词
经济发展水平对离婚率具有显著影响。
详细描述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离婚率通常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与人们的生活水平 提高、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增加有关。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使得夫妻双方在经济上更加独立,降低了对婚姻的经济依赖。
加矛盾。
03
单亲家庭结构
单亲家庭由于只有一位家长,可能面临更多的经济和育儿压力,这可能
增加离婚风险。
家庭关系
01
02
03
夫妻关系
夫妻间的沟通、理解和支 持是维持婚姻稳定的关键。 当这些因素受损时,离婚 的风险会增加。
亲子关系
中国转型期经济开放对离婚率的影响研究
中国转型期经济开放对离婚率的影响研究一、内容简述本文以中国转型期经济开放为背景,深入研究了经济开放对离婚率的影响。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统计数据,本文从多个维度探讨了经济开放与离婚率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明确了中国在经济转型期间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以及离婚率上升的社会现象。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经济开放与离婚率关系的研究成果,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因素对离婚率的影响上,但较少考虑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的作用。
为了更全面地分析经济开放对离婚率的影响,本文从多个层面展开研究。
在经济层面,本文分析了经济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对家庭经济压力和婚姻稳定性的影响。
在社会层面,本文探讨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就业率的增加以及价值观的变化等因素对离婚率的影响。
在文化层面,本文分析了传统婚姻观念的变化和婚姻自由度的提高对离婚率的影响。
在数据分析方面,本文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经济开放与离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和不同性别群体的数据,本文揭示了经济开放对离婚率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复杂性。
本文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了经济开放对离婚率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开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经济压力和婚姻稳定性问题,但对离婚率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经济开放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采取综合措施来降低离婚率上升的风险。
1.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重大变革,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这种快速增长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的离婚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对个人及家庭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挑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在经济转型期间经济开放对离婚率的影响。
浅析我国离婚率高升的原因及呵护婚姻的政策建议
浅析我国离婚率高升的原因及呵护婚姻的政策建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我国的离婚率逐渐上升。
有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婚姻观念等方面分析我国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呵护婚姻。
首先是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婚姻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经济独立的女性更加追求自主和平等的婚姻关系,不再像之前那样为了经济而委身于婚姻。
这种变化使得夫妻关系面临更大的考验,也增加了离婚的可能性。
此外,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社会因素,也让家庭中的矛盾和问题更容易暴露和放大,使得离婚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其次,经济因素也是导致离婚率上升的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然而,物质有限的现实使得夫妻之间的经济压力增大,经济纠纷成为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财产分割、经济支持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夫妻关系破裂。
此外,现代社会的追求自由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也让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经济独立,这也是离婚率上升的原因之一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对我国离婚率的上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传统的家庭观念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有所冲突,导致很多家庭出现了矛盾和问题。
例如,多年来的工作压力、时间不足等问题,使得夫妻之间的交流减少,也让夫妻共同生活变得困难。
此外,文化多元化、媒体影响等因素也让人们对婚姻的认知和期望发生了改变,使得离婚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针对我国离婚率高升的现象,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呵护和维护婚姻关系。
首先,应加强家庭教育和婚姻法律意识的普及。
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婚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家庭情感和沟通技巧,增强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同时,加强婚姻法律教育,提高人们对婚姻法律的意识,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争议,维护夫妻之间的权益。
最后,应加强对离婚家庭和子女的保护与关爱。
离婚率持续增高的原因调查及法理分析
离婚率持续增高的原因调查及法理分析离婚率在当今社会中持续增高,这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法理分析,探讨离婚率持续增高的原因及其法律影响。
一、离婚率持续增高的现状离婚率的增高在中国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趋势,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信息、文化的快速传播,离婚率不断攀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离婚率达到了3.36‰,这意味着1000对夫妻中有3.36对离婚。
其中,城镇离婚率较高,达到了4.36‰,而农村离婚率为2.22‰。
具体来看,离婚率持续增高的主要表现如下:1. 婚姻短命化。
数据显示,现在的夫妻基本上只能维系十年或更短的婚姻。
2. 离婚人数逐年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01年以来,全国每年离婚人数都在逐年增加。
3. 年龄结构逐渐老化。
离婚人群的年龄结构逐渐老化,随着80后、90后等新一代青年逐渐进入婚姻年龄,离婚率也在不断上升。
二、离婚率持续增高的原因离婚率持续增高,原因复杂、多样,其中既有社会经济因素,也有文化心理因素:1. 社会经济因素随着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有些家庭经济状况改善,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寻求平等,女性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提升了离婚的自由度和能力。
此外,一些社会问题如男性高压和社会竞争等因素也加剧了家庭矛盾。
2. 文化观念因素随着人们文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对婚姻的期待和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家庭中不同的意见和利益分歧也随之形成。
例如,传统的“慰问金”或“分裂财产”等现象,都表明了家庭利益分配上的不满和矛盾,导致了夫妻之间的矛盾和离婚的增加。
三、离婚率持续增高的法律影响高离婚率有很大的法律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离婚对双方物质利益的影响夫妻离婚后,双方的财产、债务等问题需要解决。
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抚养子女、家庭债务等都是离婚程序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离婚调研报告文献
离婚调研报告文献离婚调研报告文献引言:离婚,是指合法结婚的夫妻一方或双方根据法定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离婚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愈发普遍。
本文将从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因素和情感关系等方面分析离婚的原因与影响。
一、家庭背景因素家庭背景因素是影响离婚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家庭暴力、婚姻不和谐、家庭经济状况差和不良家庭教育等因素都与离婚率的升高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在婚姻中会引发矛盾和问题,进而导致离婚的产生。
例如,家庭暴力会导致夫妻相互争吵,进而使婚姻关系破裂;婚姻不和谐导致了夫妻之间的情感疏离和无法沟通;家庭经济状况差会增加夫妻之间的经济压力,使两人之间的关系紧张。
二、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婚姻观念,从而对离婚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增加会降低离婚率。
这是因为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的期待也相应提高,更加重视婚姻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经济困难和财务纠纷也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经济压力会增加夫妻之间的矛盾和争吵,导致婚姻的破裂。
三、情感关系情感关系是夫妻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研究发现,夫妻之间的争吵和情感疏离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之间的激情和浪漫感会逐渐减退,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琐碎和矛盾。
此时,夫妻之间的沟通不足和情感的疏离会导致离婚的发生。
此外,不忠和出轨也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因素之一。
出轨不仅背离了婚姻的忠诚原则,也会破坏夫妻之间的信任和情感基础。
结论:离婚现象在当今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其原因复杂多样。
家庭背景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情感关系等因素都对离婚率产生着重要影响。
为了减少离婚的发生,我们应关注和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以提高婚姻的稳定性和幸福度。
此外,夫妻应加强沟通和情感交流,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以防止婚姻破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教育因素对离婚率影响的相关分析
摘要:经济发展与接受教育程度是影响一国离婚率的重要因素。
本文选取中国1990~200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两个指标,结合相应年份的我国离婚率,试图通过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经济教育因素对离婚状况的影响。
关键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离婚率;相关系数;回归分析
1研究目的与意义:
离婚率是正确评估婚姻和谐和家庭离散趋势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一国或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如今,国际社会时刻倡导和谐理念,并高度关注国民的幸福指数,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与冲突极易爆发,不和谐因素时刻存在,因而,为了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以及维护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离婚率。
目前,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5年来增速明显,增幅高达7.65%。
有专家对此解释: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给个人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人际矛盾与情感风险。
更有其他学者与分析人士,习惯从道德角度对这一状况进行原因解析,不乏带有严重的主观印象。
本文,我们试图站在宏观的角度,通过经济与教育方面的实际数据,从新的视角客观分析我国多年以来的离婚率状况。
进而,为有关部门为防止离婚率进一步提高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2指标选取与方法
经济发展为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提供物质基础,物质基础的稳定与否对于婚姻家庭的持续也起关键作用。
评判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即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故在分析经济因素对于离婚率影响时,可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
之前研究表明,学历高低与离婚率高低成反比,学历越低,离婚率越高,学历越高,离婚率越低。
我国为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思想道德修养,很早便普及义务教育。
但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面较广,对于进行纵向研究一国教育状况时作用甚微,进而我们将中学及以上学人口比重历作为评判教育因素对离婚率影响的衡量指标。
3数据及其变化特征
3.1数据来源及其初步处理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1)等资料。
其中离婚率是根据历年离婚办理情况中的离婚总数(对数)与相应年份的人口总数比值得出;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根据历年普通中学以及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与相应年份人口总数比值得出。
由于发布数据中部分年份缺少内容,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客观性,本文选取了1990~2009年之间的全部数据。
(附表一)
附表一1990~2009年我国各指标状况
年份中学以上学历
人口比重
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元)
离婚率
(‰)
1990 0.0123 1644.00000 0.6997
1991 0.0118 1892.75964 0.7175
1992 0.0119 2311.08753 0.7254
1993 0.0120 2998.36434 0.7678
1994 0.0119 4044.00412 0.8194
1995 0.0125 5045.72992 0.8719
1996 0.0128 5845.88655 0.9266
1997 0.0141 6420.18048 0.9699
1998 0.0153 6796.03037 0.9554
1999 0.0154 7158.50158 0.9556
2000 0.0158 7857.67609 0.9571
2001 0.0169 8621.70622 0.9794
2002 0.0187 9398.05446 0.9163
2003 0.0204 10541.97114 1.0292
2004 0.0220 12335.57764 1.2809
2005 0.0235 14185.35951 1.3651
2006 0.0240 16499.70450 1.4553
2007 0.0242 20169.46136 1.5878
2008 0.0242 23707.71462 1.7086
2009 0.0236 25607.53065 1.8494
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离婚率经后期处理所得。
3.2散点图
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和离婚率历年对应值画在平面坐标上(图1)。
图1表明这些点大体在同一直线上的上下或周围,即离婚率与经济教育因素大致成线性关系,且其中经济与离婚率的线性关系更明显。
4模型与分析
4.1相关分析
散点图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大致的描述,但不能准确反映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
需要计算相关系数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
离婚率与经济教育因素相关,其关系是不确定的。
离婚率的高低波动情况,除受经济教育影响外,还受其他要素波动的影响。
我们研究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其次,是回归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前者可以揭示变量变动的方向,但不能根据一个变量值去估计推算另一个变量值;后者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示,得
出回归方程,进而进行估计推算,并可结合定性研究进行有关预测和控制分析。
应用SPSS工具得出离婚率与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矩阵为:
表1 离婚率与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矩阵
直观可见,Xi与Y的相关系数位于0.9以上,一般即可认为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在
样本容量n较小时,不能仅凭相关系数大小说明Xi与Y有密切线性关系,如当n=2时,|r|总为1。
所以,为了准确起见,需进行相关系数检验。
再由矩阵下方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可知,P值均接近0,显然<0.05(SPSS默认的α值),因而可以肯定Xi与Y有十分显著的线性关系。
由此表明,可以用Xi为自变量去解释Y 的变化。
4.2 回归分析
散点图及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 离婚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有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可用以下数学模型描述它们之间这种不确定性关系:
Y=β0+β1X1+β2X2+ε
ε表示其他随机因素引起的随机误差。
应用SPSS回归分析的结果为:回归系数β1=-0.243,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对离婚率的影响不大,且每当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增加时,离婚率反而相应地会减少。
回归系数β2=4.79E-005,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元时,离婚率相应地提高4.47E-005。
(表2表3表4)
由此可以得出,回归方程为:Y=0.618-0.243X1+4.79E-005X2
4.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建立的方程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检验后才能证实。
这里我们采用拟合优度检验、F检验、t检验方法。
4.3.1拟合优度检验
由表2可知,R2=0.976,接近于1,说明表明线性回归效果显著,回归方程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高。
4.3.2 F检验
由表2可知,F检验的P值接近于0,说明在α=0.05的显著水平下, Y对X1、X2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4.3.3t检验
对回归系数进行检验。
当α=0.05,由表3可知P值分别为0.975、0.000,说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离婚率的显著性因素,而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明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是影响离婚率的显著性因素。
由此可见,回归方程式对于预测与控制分析或比较研究稍欠科学性,但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5结论与探讨
模型分析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与离婚率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与离婚率有一定的的相关度;并且离婚率可以试图通过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为自变量的二元一次线性方程表示出来。
模型结果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离婚率相应地增加,而当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增加时,离婚率相应地会有所减少。
由此可以得出,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时,国民的选择余地相应地增加,此时对于婚姻家庭的维持造成一定的冲击,因而一国地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还应兼顾其他社会因素的发展状况,以此避免没有发展的伪增长。
同时,此模型也验证了,受教育程度越高,离婚率将会相应地降低。
因而,教育依然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大计。
始终将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此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促进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科技基本投入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的相关分析》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离婚率嬗变研究》
【3】《我国离婚率影响因素研究》
【4】《当前我国农村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