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如何说课

合集下载

历史与社会学科“说课”方法初探

历史与社会学科“说课”方法初探

历史与社会学科“说课”方法初探“说课”是教师按照说课的课题,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或同行教师,主要用口头语言系统地阐述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与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说课”要能深刻领悟课程的性质: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

一、历史与社会学科“说课”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自主发展;提倡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强化学科整合,形成综合视野;培养历史眼光,提高辩证地分析社会的能力;鼓励探究式学习,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改进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重点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二、历史与社会学科“说课”的内容1.说教材主要是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要求说课者在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所选定的某一课题的教学内容在一个教学单元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2.说学情学情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在内的总和。

3.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去说。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是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乐学、会学、主动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强调个人的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人文价值、人类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八上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说课稿

八上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尊敬的评委:您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百家争鸣》,它选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三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围绕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学说在开放时期下各放异彩的这一主题,讲述了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介绍了代表性的思想家及他们的主要主张,其中重点是孔子和法家的思想.本课教材在本节《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正由于处于春秋战国各诸候争霸的情况下,各国都想笼络有才能的人士,都采取了开明的政策,因此各学派能够大放异彩,同时为后米的秦统一六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2、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学习自觉性增强,由于所带班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为适度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知识方面,一方面学生已对诸子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孙子等有所了解,而且非常感兴趣,但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观点。

同时学生对孔子、孟子这些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学习兴趣会很高.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代表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

教学难点是:“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4、教学目标根据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八年级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书指导、讨论、比较,能够深刻地了解各家学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教师个人风格而选择如下教学方法:比较法:通过学生分组了解各家学派的学说主张,然后通过比较,突出各家学说主张对后世的影响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法,让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能力,从教材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说课稿

《商人的地位变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商人的地位变了》。

一、说教材和课标本课从商人的经营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贵族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农民角色的转变,描述了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国家的经济政策、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

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变革的道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手工工场的兴起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所以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与本课对应的课标是: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二、说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手工工场的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对工商业的兴起改变农业社会的面貌已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还缺乏对历史事件全面的分析能力和横向的比较能力。

因而本课教学应温故知新、复习导入;同时创设思辨历史情境,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模拟历史情境,提高学生全面分析和比较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和理解不断深入。

八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因而本课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和思绪状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初中学生虽已经历过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小组思想概括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而教学应注意将合作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培养其小组思想概括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三、说学习目标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教学的实际以及学情设计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伊丽莎白女王的重商政策,理解其重商政策对商人地位的影响;2、了解贵族没落的情况;3、理解新的社会阶层的诞生:早期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初中历史与社会公开课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公开课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公开课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时间:45分钟
教学内容:
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成就。

2.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交融:探讨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交融,以及文化传播的影响。

3. 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讨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文明的壮丽景观,引发学生兴趣。

2. 概念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4. 总结(10分钟):学生汇总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总结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探究,比如写一篇论文或制作一
份展示板。

教学资料:
1. 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文明的景观和遗迹。

2. 文章和书籍:提供有关古代文明的相关资料,供学生深入学习。

评估方式:
1. 学生的分组讨论成果。

2. 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表现。

教学反思:
1. 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 结合现代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定义和关系
2. 掌握历史和社会对我们的影响
3. 能弄清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教学重点:
1. 掌握历史和社会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历史和社会对我们的影响
3. 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教学内容:
1. 历史和社会的定义和关系
2. 历史和社会对我们的影响
3. 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实例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历史和社会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历史和社会的定义和关系(15分钟)
1. 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历史和社会的定义。

2. 分析历史和社会对我们的影响。

3. 让学生理解历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三、探究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20分钟)
1.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总结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四、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再次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根据课堂讲解,撰写一篇关于历史和社会的论文。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并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未来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历史和社会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下册》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下册》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案说课稿初中历史说课模板一 3初中历史说课模板二 4说课的内容要求和评价7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8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教案8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说课稿13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说课 13《商人的地位变了》说课稿15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教案19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说课稿26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说课稿26理性之光-启蒙运动说课稿 31理性之光说课36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教案42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教案二50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说课稿62新航路的开辟说课62全球联系的加强说课教案 66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血腥的资本积累》说课68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教案70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说课稿7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课77《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说课稿80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教案81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说课稿88最后的盛世说课8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89专制帝国说课91来自海上的挑战说课92《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说课稿96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100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102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102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说课稿105《工业革命的兴起》说课稿108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111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教案114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说课稿118“地球变小了”说课稿118《文明与野蛮相交织》说课稿120《挑战与回应》―日本的崛起说课稿122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案125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说课稿 129 屈辱的岁月(说课稿)129悲壮的抗争说课教案133师夷长技以制夷《西学东渐》说课稿13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138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教案142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说课稿147工业化和城市化说课教案 147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说课教案149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151综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教案 153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155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教案155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说课稿160《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说课稿160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说课教案162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教案167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说课稿172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说课172“西亚病夫”的崛起说课教案175《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176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教案179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说课稿191 《中华民族的觉醒》说课教案191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说课教案 194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195头脑中的变化教案197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说课教案 199 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案202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说课稿205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说课稿205 全民族的抗战说课209全民族的抗战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213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教案一215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教案二220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说课稿222两种命运的决战说课22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一 224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二 228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教案 231 演讲稿:让历史告诉未来233让历史告诉未来―南京大屠杀启示录说课 235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240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241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242初中历史说课模板一尊敬的各位专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教学设计及分析一、分析本课教材(教材结构、内容、地位《 ____》是人教版中新教材第___ 册第___ 章第 ___课。

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

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

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我特地准备了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篇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做了设计,即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1)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规模和结果。

(2)用历史、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更是隐含了中国历史命运兴衰的征兆。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途径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有效的信息。

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下,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4)重点和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感悟郑和的爱国精神、科学创举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难点是: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二、教法分析本课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写法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写法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写法
1. 了解历史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掌握历史的研究方法;
3. 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 历史与社会的关系;
2. 历史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历史的研究方法;
2. 如何将历史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出“历史与社会有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

然后教师解释历史与社会的关系,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历史与社会的关系(15分钟)
1. 学生讨论历史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2. 教师讲解历史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历史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历史的塑造。

三、探究历史的研究方法(20分钟)
1. 教师介绍历史的研究方法,包括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历史的研究实践,运用所学的方法分析一段历史事件。

四、展示成果(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共同讨论,互相学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对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历史与社会的关系。

【课后延伸】
学生可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运用教学中学到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板书设计】
历史与社会关系
历史的研究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究历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历史的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取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进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大变革的时期》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期》。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年龄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本课上承《第6课年龄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知道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

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年龄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年龄战国时期中华文化显现生气蓬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第一扼要介绍了社会性质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显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年龄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形,掌控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知道、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故事讲授、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控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判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
三、课前准备 学生填写一份调查问卷
项目 我的月消费支出 服装费 书费 文具费 交通费 文娱费 餐费 医疗费
占家庭收入比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写本人的月消费支出项目及所占家庭收入的比例,
从鲜活数据中探索真知,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1、导 入 新 课
设计意图 :“良好的
开端是成功 的一半”,
活水平的影响,由教师分别找出比较典型规模的家庭进行比较,例如三口与五口 之家做比较,再由学生做总结归纳。从而突破人口问题过多过快带来的影响这一 教学难点
▪ ②畅所欲言环节
话题(1)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话题(2)老龄化问题的危害是什么?
时事解读:中国的老龄化浪潮那么难对付。
当今的发达国家成为老龄社会时,都是富裕的社会和 成熟的福利国家,而中国却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较早 阶段开始面临老龄化的挑战。不管在未来几十年经济 增长多么快,中国将不得不为和发达国家规模相当的 老龄化浪潮付出代价,而中国的人均收入和财富却只 是发达国家的零头
▪ ②柱形图展示中外大学生比例 ▪ ③文字展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①人口数量大
②人口素质低
60%
50%
40%
30%
20%
10%
0% 中国
美国
加拿大
③老龄化问题严重
大学文化程度以上人口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 以上人口将占到30%。从 2005年的11%到30%,中 国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 间,而许多国家用了一百 年的时间。因此,我们的 进程大大快于其他国家
设计意图:以上三则材料,采用了饼图+柱形图+文字材料 的设计,运用具体→抽象
,材料具有直观显性符合初三学生思维的实际水平,应用以上材料去突破教学重点。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屈辱的岁月说课稿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屈辱的岁月说课稿

说课稿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1、与本教材对应的课标是:2、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重点描述了3、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本节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4、教学目标:依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归纳、角色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合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难点定为:因为这些知识必须要求学生在了解当时特定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再对历史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根据学生实际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探究、能否主动的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自主一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才能得以实现。

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中主要运用媒体直观演示教学、问题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采用演示教学和问题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与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教学有的放矢,顺利实现课标要求。

采用对比教学法则主要为了强化知识之间的对比,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可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针对本课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我主要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阅读、感悟体验等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等。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5篇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5篇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社区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并且初步学会了运用地图学习知识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开始对社区功能的学习。

所以在本课时,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和表格,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社区的分类。

2、学生通过地图的阅读,认识社区的功能和分类。

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地图的阅读分析,训练学生的使用地图的能力。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小组内的团队精神。

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比较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学生感悟农村和城市的区别。

3、通过比较北京四社区,学生结合生活,感知自己生活的社区属于哪一类型的社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区的分类以及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属类。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五、新课讲授:教学环节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导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使用地图,也了解了社区的一些基本知识,今天我们运用地图来学习社区的分类。

学生进入上课状态1分钟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请大家按照小组形式,比较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区别。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材的地图,比较王村平面图和明阳小区平面图有哪些不同;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

15分钟城市社区内不同特色的社区根据课本知识,比较北京是四个社区的特点。

学生根据教材分析北京市ABCD四区主要有哪一类建筑物,请你模仿课本,给上述四个社区命名。

10分钟说说你家属于哪中特色的社区请你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

学生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

7分钟社区之间的联系社区之间是不孤立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的,请你根据生活实际找到一些证据证明。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找到证据证明社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分钟小结你来说说今天学了什么知识。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
1、改革开放的概况及其意义,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难点。
2、一国两制实施的原因及意义,此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3、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办法。
4、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外交成就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建议本课涉及到的一些重点概念比较抽象,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国两制"等等,不易于理解、掌握;某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通过讲述17世纪最先在英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实现了"国会对王权的胜利",建立起资本主义共和制度的经过,让学生领略早期资本主义阶级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壮阔景象。
课文以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表演完后讨论为什么国王的要求会被国会拒绝?生回答后介绍查理一世横征暴敛,民怨四起,矛盾激化的历史事实。
让学生认识到议会和国王之间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3、历史的真相出示英国内战形势图和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作战图,师生共同学习英国内战的经过情况以及结果。
4、小组合作探究
①讨论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可提问
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此处教师应该重点解释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这一制度的前提;两制是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主体;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非主体。
2、实行"一国两制"有什么必要性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大业和历史意义促进祖国统一,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过渡"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得以实践
课文重点介绍了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突出作用及三权分立的学说。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的第一课,题目为《不断变化的人口》。

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二、说学情•九年级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关键年级。

学生在前两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和社会知识,对社会变化和人口问题有着初步的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爱他人的意识。

–培养学生珍惜生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 (5分钟)•学生根据标题思考:“不断变化的人口”,人口为什么会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第二步:展示与讨论 (10分钟)•教师呈现统计图表或数据,展示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并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我国人口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间是如何变化的?–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第三步:知识讲解 (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有什么影响?–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人口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怎样的?第四步:小组合作探究 (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案例可以是国内某个城市或地区的人口变化情况,也可以是国际上的人口问题。

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说课稿八年级历史说课稿【篇1】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第四框题──来自海上的挑战。

教材分析:本课描述了向工业文明迈进的中国,在经济、民族关系、政治制度及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

前三个框题是从我国内部体现明清时期的繁荣及繁荣背后的危机,而来自海上的挑战是从外部揭示古老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来自海上的挑战即承接前面内容是我国内部矛盾的一个体现,也是外部矛盾的一个切入点,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与殖民者东来等史实的分析,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传教士东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马戛尔尼来华等事件的分析,理解同一时代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

难点是:如何理解古老的中国在明清时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他们对本节课中历史人物及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还缺乏对历史事件纵观的评价能力和横向的比较能力。

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考虑学生的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我采用了互动式、讨论式、体验式及谈话法等。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禀赋和潜能,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1.读图分析法,即联系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初中历史社会课教案怎么写

初中历史社会课教案怎么写

初中历史社会课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交融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2. 掌握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领域的交流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古代中国与中亚、南亚、东南亚、欧洲等地的文化交流;
2. 各种文化交流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著名的丝绸之路及其在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古代中国与中亚、南亚、东南亚、欧洲等地的文化交流历史概述;
2. 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领域的交流内容。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以丝绸之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宋朝与金国的交流等为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各种文化交流的具体案例。

四、思维拓展(10分钟)
讨论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五、知识巩固与拓展(10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上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小结,或者选取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六、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并强调文化交流与交融是推动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丝绸之路等具体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

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结作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以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化交流的意义与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 )
5、板书设计。 主要说清板书设计及设计意图。一般来看,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空间 等,设计教学板书,分析板书设计的具体 原因,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 直观现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 等。
四 说 教 学 过 程
总之,说教学过程要精而不简。应该把 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说清楚,主要有: 新课的导入、课题的提出、新知识的展开、 重点训练、巩固联系、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及时间如何支配等。在几个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把自己教学设计的依据说清楚。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 的实现,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 反馈措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整个说 课的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采取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 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提供给学生许多直观 的材料并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增强 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思考的热情,加深学生的理
解,使他们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主要说明“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 。 举例:《人口警钟须长鸣》的教法 课程模式是探究式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先展示各种 不同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比较,进而使
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同时,指导学生学
会阅读,学会分析、归纳,即阅读法、分析归纳法
说教法和学法
2、说学法
(1)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 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2)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 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倒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3)评价标准不同: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
的一种教研活动,对于备课是一
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
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
准备。
二 、 说 课 的 类 型
l 、研究性说课 2、示范性说课 3、评比性说课 4、问题式说课。 5、整节课说课。
说课的基本框架
三 、 说 课 内 容
★ 在说课开始之前,应当先做自我介 绍,再报出课题。
谢谢大家!
请各位老师说说《参与政治生活》一 课中 ------<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 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分别是社么?你是如何加 以突破的?
(4)要有相应的量化指标,尤其在知识点的掌握上。
说教材
2、说教学目标
举例: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人口警钟须长鸣》的教学目标 (一)本课的课程标准是: 1、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的人口形势; 2、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了解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二)根据该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我国人口的两大基本特征及计划生育政策,培 养学生识图看图能力及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理解并解决问题,积极参与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知道我们应 有的态度和行为,激发学生关注中国人口问题的热情,自觉确立人口忧患 意识,初步学会运用发展的,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举例:《人口警钟须长鸣》的学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合作地学习,做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同时创设民主、平等、合作、 互助的教学气氛,把小组合作探究法与学生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更 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 水平差异,具体操作分四个小组,在每组中选一位的组织能力相对强的学 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这样不但能让更 多的学生参与活动,互动学习,及时解决问题,当堂掌握知识,体验在合 作学习中共同进步的乐趣。
★ 说课三字诀
1、说内容: 抓重点,别偏了;说核心,别多了;突主线,别散了 2、看表态: 站正了,别扭着;带笑容,别僵着;有激情,别萎着; 看评委,别躲着 3、控时间: 时间准,别超了;说具体,别省着 4、把语言: 语言清,别含糊;话精炼,别啰嗦 5、调心态: 有信心,别虚着;有个性,别装着 6、重过程: 过程全,别少了;巧安排,别偏了 7、新理念: 有支撑,别白了;巧融合,别分着;要恰当,别多了
◆举例: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人口警钟须长鸣》的教材分析:本
节课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是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 国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指出所面临的严
峻形势,为后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本课重点论述了我国国情中的人口问题,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 生的人口观和人口忧患意识,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 )
3、归纳总结 本节结束后,要总结哪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如
四 说 教 学 过 程
何总结,如何将本节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
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4、巩固练习
练习可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阐述练习题的来源, 练习题的功能,练习题的操作,练习题的变化。练 习要有目的,有成效,量要适中,难度要适当。所 选练习题要体现出层次性、系统性、联系性、针对
例如: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人口警钟须长鸣》。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 第二课的第一课时。
★ 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说教材 2、说学情 3、教法和学法 4、说教学过程
(一).
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哪部分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是 前面所学哪些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又是后面哪些知识的基础,它 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在什么地位。
说教材
2、说教学目标
(1)要尽量以学科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的设定为指导,结合本章节教学要求
来说“教学目标”,指出它被如此确定的依据; (2)要按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具体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切勿将本学
科目标或本章的教学目标取代本节课的具体目标;
(3)要用“学生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悟出什么”的角度来表达,不能用 “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来表达;
• 举例:《人口警钟须长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特点及其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 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人口的特点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 影响,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把它作为 本课的重点来突破。 • 教学难点:合理的人口数量应与社会的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发展的和辨证的观点来看,人口多并不全然是“负担”,也并不 必然是“负担”,重要的是人口数量应与社会的资源、环境相协
怎样进行说课?
谈 谈 对 如 何 说 课 的 一 些 思 考
一、什么是说课 二、说课的类型 三、说课的内容
四、说课注意的问题
一 、 什 么 是 说 课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对领导、同行
或评委,用口头语言讲解某一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 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 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是教 师要阐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及其理 论依据,是教师素质、功底及展示能力的综合体现。
四 、 说 课 注 意 的 问 题
说课注意的问题
1.说课不能复述教案 2.说课不是讲课 3.说课不能过于笼统,避免讲过多的理论 4.说课也需要一定的辅助材料和手段 5.说课整体要流畅,不要作报告
6.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
……
例如:每一课都用“根据大纲要求,我班学生的 实际,自己的教学实践,特制定......”
调,这一点学生比较难理解,因为,把它作为本课的难点来突破。
(二).说学情
主要分析学生学习本课题内容的原有基础和现 有困难。学情分析要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以便为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举例:九年级的学生对于人口众多有一定的认识,但对 问题的认识只局限在感性的认识上,对人口问题中的人
口特点及影响的认识、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缺乏理性的
说教材
3、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性的内容,它的确
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 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在说课的时候,要从教材、后续学习的角度分析,根据
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生活经验、相关学科的实际
情况,说明为什么定为重点和难点趣,使学 生尽快进入状态,并能积极思维,配合教师在热烈 的气氛中进行教学 。
四 说 教 学 过 程
( )
2、新课讲解 阐明教师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对所讲的内容按怎样的程序进行处 理,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重在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怎样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师的任务重在 “导”字上,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何 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切实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 动脑,做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
(一)说课的意义
(1)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2)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
● ●
(3)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
(二)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区别
一 、 什 么 是 说 课
1、说课与备课的区别
(1)概念内涵不同: (2)对象不同:
(3)目的不同:
(4)基本要求不同:
2、 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1)要求不同: (2)对象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