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中医治疗(精编资料)
中医专长胃脘痛综述模板范文
中医专长胃脘痛综述模板范文胃脘痛啊,这可是个折磨人的小妖精,好多人都被它缠上过呢。
在中医这儿啊,胃脘痛可不是个简单事儿,那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咱先说说这胃脘痛是啥感觉吧。
就像胃里有个小怪兽在捣乱,一会儿拧巴着疼,像肠子打了结;一会儿又胀鼓鼓地疼,感觉胃里像塞了个气球,还老往上反酸水儿,烧心,有时候吃点东西就疼得更厉害,有时候饿着也难受,真可谓是“胃难伺候”啊。
中医对胃脘痛的认识那可是源远流长。
老祖宗们很早就开始琢磨这胃为啥疼了。
中医认为啊,胃脘痛的病因那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呢,这饮食不节制是个大问题。
你想啊,整天胡吃海塞,一会儿吃冰的,一会儿吃辣的,胃哪受得了这个啊。
就像你让一个娇弱的小姑娘一会儿在冰天雪地里冻着,一会儿又在火炉旁边烤着,不生病才怪呢。
像那些个爱吃烧烤喝冰啤酒的朋友,那胃就很容易被折腾出问题来。
还有情志因素也不能小瞧。
现代人压力大啊,整天愁眉苦脸或者火冒三丈的。
长期的忧愁、恼怒啥的,会让肝气不顺畅。
这肝气就像个调皮的小鬼,它要是不舒坦了,就会跑去欺负胃。
肝木克脾土嘛,胃就跟着遭罪,疼起来没完没了。
比如说,那些工作压力大,天天被老板骂,或者为生活琐事愁得头发都白了的人,往往这胃脘痛就容易找上门。
从中医的角度看,胃脘痛的病机也是相当复杂的。
最主要的就是脾胃的功能失调了。
脾胃在人体里可是负责消化食物、运化营养的大功臣。
要是脾胃气虚了,就像干活的工人没了力气,食物消化不动,在胃里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引起疼痛。
还有寒湿或者湿热之邪也会跑到胃里捣乱。
寒湿就像冬天的冷空气,把胃冻得缩成一团,疼得人直打哆嗦;湿热呢,就像闷热的桑拿天,让胃里又湿又热,黏黏糊糊的难受。
那中医治疗胃脘痛有啥高招呢?这方法可多了去了。
首先就是中药调理。
如果是脾胃虚寒型的胃脘痛,那像理中丸之类的方子就很管用。
就像给胃里送进去一个小火炉,慢慢地把胃暖起来,让脾胃重新有活力。
要是肝气犯胃型的,柴胡疏肝散就像是个和事佬,把肝气和胃气之间的矛盾调解好,让它们和平共处。
中医如何治疗胃脘痛
中医如何治疗胃脘痛胃脘痛多发于腹胃脘处近心窝位置,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为心窝疼。
此疾病的发作和情绪、饮食、酗酒等有紧密联系。
在中医领域,胃脘痛除了是病名外还是临床表现,包括溃疡病、胃神经症及急慢性胃炎等,并且常伴胸骨后热感、腹胀、烧心、反酸、食欲降低等情况,还有出现排便异常的可能性,或是腹泻及便秘等,那么,中医怎样治疗胃脘痛呢?1、疾病诊断1.1中医诊断标准按照《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的相关标准实施诊断,临床主症包括性质及程度各异的胃脘处疼痛;此症可伴发胃脘部痞闷、嗳气、吐酸、胀满、胁胀等。
此疾病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时常复发,彻底治愈比较困难。
1.2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内提出有关诊断标准进行:慢性胃炎多存在上腹部疼痛、食欲不佳、早饱及烧心泛酸等症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需通过病理、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来确诊。
1.分型治疗2.1肝气犯胃证主要症状为胃脘胀痛,胀比痛多,或是主要是胃胀,可累及胸背、腹部和两胁,一般为无规律性疼痛,发作时间与部位不确定,在情绪改变下发作或加重。
可伴有口干口苦、胸闷、嗳气、舌苔薄黄、烦躁易怒等症状。
中医治疗强调遵循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的原则,推荐使用四逆散合香苏散加减,方剂构成为:枳壳、川芎、柴胡、香附、苏梗各10g,白芍10到15g,生甘草3到6g,陈皮、青皮各6g。
若患者脐腹痛,可加入适量木香和乌药;若痛及两胁,可加佛手和郁金;累及胸背者可加薤白、瓜蒌;如有积食、痰滞症,加神曲及半夏;伴发口苦吞酸、舌红、嘈杂不舒者,加姜汁炒黄连和山栀;伴寒湿呕吐清稀症,加姜半夏、吴萸和干姜;若剧烈疼痛可加入川楝子和延胡索以缓解。
2.2肝胃郁热证主要症状包括胃脘灼热、疼痛剧烈、呕吐酸苦、泛酸嘈杂、排便异常、口舌干燥、烦躁易怒等。
中医治疗以和胃止痛、清肝利胆为主要原则,多采用大柴胡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
方剂构成为:柴胡、丹皮、连翘各10g,黄连、生大黄各6g,黄芩、枳实各9g,炒山栀6到10g,吴萸2到3g,白芍10到15g,金钱草15g。
胃痛中医内科胃脘痛
病因与病机
病因
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
病机
胃气郁滞,气血不畅,不通则痛。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胃脘部疼痛,可伴有嗳气、反酸、呕 吐、纳呆等症状。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等综合 因素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胃镜等 相关检查。
02
中医内科治疗胃脘痛的优势与 方法
中医内科治疗胃脘痛的优势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胃痛中医内科胃脘痛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胃脘痛概述 • 中医内科治疗胃脘痛的优势与
方法 • 胃脘痛的针灸治疗 • 胃脘痛的推拿治疗 • 胃脘痛的饮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与预防措施 • 病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胃脘痛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胃脘痛是指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 为主证的病证。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寒邪客胃、饮食 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证 型。
03
胃脘痛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穴位选择
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具有 调理脾胃、和胃降逆的功效。
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 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具有宽胸 理气、和胃降逆的作用。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 前缘旁开一横指,具有健脾和胃、扶 正培元的作用。
02
禁忌症
对于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患者,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03
注意事项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针具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同时,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和留针时间,以达
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4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doc资料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胃脘痛西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以胃痛为主症者,辨病胃脘痛。
1.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2.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
3.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4.上消化道钡餐、胃镜等检查有助诊断。
(二)西医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
急性胃炎可有腹部胀痛、恶心、呕吐伴腹泻等。
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消化性溃疡可有慢性、节律性、周期性腹部疼痛的表现。
2. 体征:无特异性诊断体征,可有中上腹压痛。
3. 实验室检查:1)主要实验室检查为胃镜检查:内镜下表现可协助诊断。
2) HP 检查:14C 呼气试验可明确是否有 HP 感染。
【治疗方案】一. 中医综合治疗方法:(一)中医辨病论治 1. 寒邪犯胃证:主症:胃脘冷痛暴作,畏寒喜暖,遇寒则痛甚,呕吐清水痰涎,口不渴,大便俯,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止痛,温中和胃基本方:高良姜汤加减高良姜 10g 桂枝 15g 厚朴 10g 当归 10g 吴茱萸 15g 半夏12g 甘草 6g 加减:寒邪偏重者加炮姜、川椒; 兼见风寒表证者加苏叶、防风、荆芥; 兼食滞者加焦三仙、制大黄、积实、鸡内金以消食导滞。
2.胃中蕴热证: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若兼肝气郁滞,并见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基本方:清中汤加减黄连 3g 栀子 10g 半夏 10g 茯苓10g 白豆蔻 6g 陈皮 6g 甘草 5g 加减:热重加连翘、金银花、虎杖;若兼肝郁气滞,加柴胡、郁金、大贝等;兼食积加鸡内金、山楂、神曲等。
3.肝气犯胃证:主症: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撑走串,美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喜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舌苔薄白,脉滑。
胃脘痛的中医治疗及饮食调节
胃脘痛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疼痛,可伴有腹胀、反酸、嗳气、 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疼痛性质可表现为隐痛、 胀痛、灼痛、刺痛、冷痛等。
胃脘痛的分类与病因
分类
胃脘痛可按发病缓急分为急性胃脘痛和慢性胃脘痛;按病因可分为寒邪客胃 、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瘀血停滞、脾胃虚弱等。
病因
胃脘痛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药物损伤等。
随症加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随症加减,以增强 疗效。
3
用药特点
重视个体差异,强调药物的偏性,同时注重药 物的炮制和配伍。
中药外敷
贴敷疗法
01
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直接敷于胃脘疼痛处,以达到局部治
疗的作用。
热熨疗法
02
将中药煎煮后装入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入微波炉加热后敷于
胃脘疼痛处。
熏洗疗法
03
适量膳食纤维
适量摄入膳食纤维,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如蔬菜、 水果等。
食疗方剂
猴头菇炖鸡
猴头菇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鸡肉富含蛋白质,两者结合可起到养胃、滋补的 作用。
山药百合粥
山药具有补脾健胃、润肺止咳的功效,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两者煮粥可 起到养胃、安神的作用。
红枣糯米粥
胃脘痛的治疗目的与原则
治疗目的
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复发,促进康复。
治疗原则
根据病因病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等。 同时,注重情志调护和养生保健,预防复发。
02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
中药内服
1 2
辩证施治
根据胃脘痛的病因和症状,采用不同的中药方 剂进行治疗。
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
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胃脘痛,俗呼心痛。
盖胃之上口名贲门,与心相近,故经亦言胃脘当心而痛,若真心痛必死。
经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不能客也,客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故诸邪之在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其心痛之与包络痛别者,包络之痛,在两乳中间;其与胃脘痛别者,心痛在岐骨陷处,胃脘痛在心之下;其与胸痛别者,胸痛在心之上。
横满胸间也。
但胸痛宜分属肺属心、属肝,辩之既明,治之自效。
而胃痛之因亦异,有因气郁,因血瘀。
有因食积,因痰饮,因寒,因火,因虫,因虚之不同。
宜分别而治之。
包络之痛,皆因思虑伤神,涸血所致,须参胃痛之条分治,但无食耳。
按丹溪云∶治胃痛宜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寒物,于初病之时,当用温散温利之剂。
若稍久则郁蒸成热,再用温剂,宁不助火添痛乎?故古方多用山栀为君,稍加温热,为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起。
腹痛之因,亦同胃痛分治,但有应下一法。
又须辩其因食积,因瘀血,因痰饮之异。
更有内痈作痛,最宜审慎。
如胃脘生痈,亦在中脘,手不可按,或寒热作渴。
肠痈则小腹硬痛,频数如淋。
丹溪言∶内痈症,因饮食之毒,七情之火,相郁而成。
故初起时,急宜清热解毒,凉血破瘀之剂下之,须参外科诸书治之则善。
按景岳云∶近治痛,有以诸痛为实,痛无补法者,有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者,有以痛随利减者,皆为不易之法。
不知形实病实秘不通者,乃为相宜;若形弱脉弱,食少便泄者,岂容混治。
须知拒按者为实,可按者为虚;疼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喜寒者多按实,爱热者多虚;饱则甚者多实,饥则甚者多虚;脉实气粗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新病年壮者多实,久病年老者多者虚;补而不效者多实,攻而愈剧者多虚。
必以望、闻、问、切,四者详辩,则虚实自明。
仲景云∶阳明中土,万物所归。
故世人之患胃痛腹痛者甚多,而其治病之因,亦难以悉数,临症之际,当潜心会通各门,参究施治,庶不致误。
中医治疗胃脘痛
中医治疗胃脘痛胃脘痛即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的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因此,常有人称心疼、心口窝疼。
其发作多与饮食、情绪、酗酒及季节变化等密切相关,是临床常见病症。
胃脘痛既是中医病名又是临床症状表现,如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症等表现有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时均可按祖国医学之“胃脘痛”进行相应的辨证施治及遣方用药。
常可伴见其他症状,如烧心、胸骨后热感、反酸、口中酸腐、口疮、腹胀、进食后堵塞感、食欲减退或欲进食但食后胃脘部不适、或腹中冷喜温敷,也可伴有大便的异常,或便秘或腹泻等。
一治疗方法1.肝气犯胃证主证:胃脘胀痛,胀甚于痛,或以胀为主,引及两胁、胸背、腹部,痛无定形,时作时止,攻窜移动,每因情绪变化诱发或加剧。
胸闷、叹息、嗳气,或有返酸、嘈杂、心烦易怒,口干口苦。
舌苔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四逆散合香苏散加减。
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0~15g,川芎10克,香附10g,青陈皮各6g,苏梗10g,生甘草3~6g。
加减:引及脐腹作痛者,加乌药、木香;引及两胁者,加郁金、佛手;引及胸背者,加瓜蒌、薤白;有痰滞、食积者,加半夏、神曲;兼火郁口苦吞酸、嘈杂不舒,舌红者,加姜汁炒山栀、黄连;兼寒湿呕吐清稀者,加吴萸、干姜、姜半夏;疼痛较剧者,加延胡索、川楝子。
2.肝胃郁热证主证:胃脘灼热,疼痛急迫,泛酸嘈杂,呕吐酸苦,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小便黄。
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肝利胆,和胃止痛。
方药:大柴胡汤合左金丸加减。
柴胡10g,黄芩9g,黄连6g,炒山栀6~10g,吴萸2~3g,丹皮10g,白芍10~15g,金钱草15g,连翘10g,枳实9g,生大黄6g。
加减:痰热互结者,表现为脘痞阻塞,喜长吸气,局部按之疼痛,不按不痛,可伴见呕吐、食欲不振,知饥但不欲食,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脉弦滑者加法半夏,全瓜蒌;泛酸嘈杂、口黏口苦者,加乌贼骨、蒲公英;胸脘痞胀疼痛,时引两胁,加木香、郁金。
老是胃脘痛中医治疗秘方140方
老是胃脘痛中医治疗秘方140方老是胃脘痛中医治疗秘方140方胁痛脘痞方用甘露消毒丹合金铃子散 06-05胃痛3年余方用乌梅丸加僵蚕 04-30治胃痛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 04-22胃脘痛治疗中药方剂消化性溃疡 03-18肚子痛敷热葱 03-07辨证寒积腹痛以大黄附子细辛汤加 02-27刺猬皮疏肝和胃治胃脘疼痛 02-21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胃痛 02-13刘茂林主治胃脘痛方三花四消饮 01-13胃脘疼痛30余年中药验方 01-07胃脘冷痛三法治疗效果明显 12-23冬季养胃胃痛非胃病 12-20经常胃痛遂转求中医雷昌林治验 12-18胃寒疼痛服陈皮粉小腿抽筋饮木瓜 11-17胃寒冷痛三法可治 11-10胸痹病案胃痛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 10-30治疗脾胃病名中医花金方经验 10-14腹痛胃痛中医外治熨法 08-07胃痛发生时防胃痛法 08-04胃脘隐隐作痛中药肚兜方 08-01胃胀胃痛3年健脾理气治方 07-03治久瘀胃痛中药名方 06-24胃痛灸灸中脘穴 05-23胃脘痛频繁发作麦门冬汤 05-14胃脘隐痛6年余黄芪建中汤 05-11胃脘胀痛吞酸5年四逆散加味 05-10胃脘疼痛四逆散疏利肝胆气机 05-09治胃脘痛两方合用使脾胃之气健旺 04-08 胃脘痛属脾胃虚寒证敷脐治疗 03-23胃寒疼痛治宜暖胃散寒 03-06胃脘痛临床陈宝贵组方原则 02-05受凉胃疼痛肉桂粉可治 02-03胃脘痛陈宝贵临证疏肝和胃方 01-21胃脘剧痛中药加味芍药甘草汤 01-19甘松治疗胃虚作痛 01-17胃痛发作指颤法治 12-30减轻胃脘部疼痛饮食疗法 12-19治胃痛吃对食物同样会有效 12-09中药药包巧治胃痛 12-08胃脘痛处方三则治消化道憩室病 12-07 老中医马元起胃痛治验 11-21焦树德胃痛方使我终生受用 11-09按穴位治胃痛 11-03中医腹痛陈宝贵常用少腹逐瘀汤 10-30 白奇连治胃脘痛方 10-21寒冬胃痛桂花巧治 10-19胃脘痛必当辨证审因投以方药 09-24六型辨治腹痛 08-20胃脘痛揉中脘推粱门 07-15陈宝贵教授治疗胃脘痛 07-09胃脘痛自我推拿法 06-25治胃痛隐隐温中愈溃汤 06-04一把锯末治腹痛 05-22胃腹痛取曲池穴治疗 05-17中医辩证疗腹痛 05-05中医止胃痛效果并不慢 05-02胃痛辨证施治体会 04-30保护胃黏膜治胃脘痛 04-26治中焦的小儿胃脘痛 04-23胃痛防治药粥 04-13穴位按摩治胃痛 04-10胃痛怎么缓解温和灸治 03-29吃花生可缓解胃疼 03-27胃脘胁肋胀痛药用方 03-14胃痛之疾中医治法 03-07胃痛吃什么好喝点桃仁粥 01-13巧招妙治胃病冬吃陈皮 01-13治胃脘痛王今觉和胃汤 01-09生姜外敷治胃痛 12-19拔火罐治风寒胃痛 12-19胃脘冷痛可用良附丸 11-23中医治疗胃脘痛疏肝和胃法 11-14 厚朴三物汤治腹胀痛 10-27胃脘痛反复用四磨汤 10-26胃痛食疗法 09-06芍药甘草汤治胃脘痛 08-22胃痛怎么缓解中医治胃脘痛 08-04 什么方法可以治胃痛艾叶蛋汤 07-17 胃寒疼痛敷五香粉 07-16胃痛怎么缓解辨证治疗 07-15胃痛中医通过辨证论治 06-20胃脘隐隐作痛用中药肚兜 06-10胃疼了?喝点艾叶鸡蛋汤 06-07胃炎胃脘痛中医秘方 05-27茴香炖猪肚调治胃寒痛 05-27胃脘痛(糜烂性胃炎)中医寒热并用 05-25 自拟胃痛方治疗胃痛病 04-25艾叶鸡蛋治胃寒痛 04-24胃脘痛外用中成药 04-17治胃脘疼痛30余年 04-07草药验方治胃痛 03-11胃痛“心口痛”中医简便方 02-21古方治血瘀胃痛验案 02-16枳术丸加味巧治胃痛 01-25槟榔蜜饮治慢性胃炎胃腹胀痛 01-25治胃脘疼痛多年中药方 12-31缓解胃痛三法 12-07针对性护理减少胃痛发作 12-06胃脘痛怎么办河南名医治方 12-02嗅辛夷止胃痛 11-30自我按摩缓解肠胃胀痛 11-17慢性胃炎的中医论治 11-14陈皮粉祛除胃病 11-06陈皮姜枣汤治腹胀冷痛 11-06腹胀冷痛喝点陈皮姜枣汤 10-15胃脘痛中医饮食调护 10-11突然胃痛按膝内侧 10-10自按穴位缓解胃痛 09-17各型胃痛的偏方 09-06安徽名医治胃脘痛方 07-23治胃痛验方 07-21胃痛慢性胃炎中药治方 07-17治陈年胃痛食疗 07-11治胃痛方 06-27产后腹痛山楂治疗 06-23顾植山辨治胃疼糖尿病 06-16治食积腹痛方 06-11胃脘疼痛气不舒理气和胃中药灵 05-12 治生气后胃痛两法 05-11嚼松叶治胃痛 04-03治胃脘痛急症案 04-03治胃痛病案中药方 04-02胃脘痛中医审因论治 03-29土医特色扑灰碗治腹痛 03-28胃脘痛的症状中成药治疗 03-21胃脘痛的症状与验方一则 03-17独创治胃痛经验方 01-27治受寒胃痛偏方与穴位疗法 11-14治疗胃脘痛辩证加减半夏泻心汤 09-05 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中药方 09-05 治胃脘痛民间方 08-18生气胃痛胃胀喝碗荔枝核水 06-30胃炎与胃痛的调养 06-14治胃痛肠风下血乳腺炎气管炎方 04-16 治胃痛秘方 03-18点穴两法止胃痛 02-22两个体位帮您缓解胃痛 02-01胃痛治疗的5个中药处方 10-03胃窦炎、胃痛、胀气吐酸 03-28胃痛 11-21来自:神医图书馆318。
胃脘痛的中医治疗
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胃脘痛即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的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因此,常有人称心痛、心口窝痛。
其发作多与饮食、情绪、酗酒及季节变化等密切相关,是临床常见病症。
胃脘痛既是中医病名又是临床症状表现,因此,如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症等表现有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时均可按祖国医学之“胃脘痛”进行相应的辨证施治及遣方用药。
常可伴见其他症状,如烧心、胸骨后热感、反酸、口中酸腐、口疮、腹胀、进食后堵塞感、食欲减退或欲进食但食后胃脘部不适、或腹中冷喜温敷,也可伴有大便的异常,或便秘或腹泻等。
治疗方法肝气犯胃证:①主证:胃脘胀痛,胀甚于痛,或以胀为主,引及两胁、胸背、腹部,痛无定形,时作时止,攻窜移动,每因情绪变化诱发或加剧。
胸闷、叹息、嗳气,或有返酸、嘈杂、心烦易怒、口干、口苦。
舌苔白或薄黄,脉弦。
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③方药:四逆散合香苏散加减。
柴胡6~10g,枳壳3~6g,白芍10~15g,香附10g,青、陈皮各6g,苏梗10g,生甘草3~6g。
加减:引及脐腹作痛,加乌药、木香;引及两胁者,加郁金、降香;引及胸背,加瓜蒌、薤白;有痰滞、食积,加半夏、神曲;兼火郁口苦吞酸、嘈杂不舒,舌红,加姜汁炒山栀、黄连;兼寒湿呕吐清稀,加吴萸、干姜、姜半夏;疼痛较剧,加延胡索、川楝子。
肝胃郁热证:①主证:胃脘灼热,疼痛急迫,泛酸嘈杂,呕吐酸苦,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小便黄。
舌红,苔黄,脉滑数。
②治法:清肝利胆,和胃止痛。
③方药:大柴胡汤合左金丸加减。
柴胡6g,黄芩9g,黄连6g,炒山栀6~10g,吴茱萸2~3g,丹皮10g,白芍10~15g,金钱草15g,败酱草15g,枳实9g,生大黄6g。
加减:痰热互结者,表现为脘痞阻塞,喜长吸气,局部按之疼痛,不按不痛,可伴见呕吐、食欲不振,知饥但不欲食,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脉弦滑,合小陷胸汤加减;泛酸嘈杂、口黏口苦者,加乌贼骨、蒲公英;胸脘痞胀疼痛,时引两胁,加降香、郁金。
中医胃脘痛病历模板
中医胃脘痛病历模板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会计师就诊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主诉】患者主诉自发性胃脘痛1个月,每天疼痛程度不一,时
轻时重,疼痛部位主要在胃脘处,时而向左腹放射,进食后疼痛稍有
缓解,但不彻底消失,伴有打嗝、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
【病史】患者平时生活有规律,饮食清淡,无过度饮酒、抽烟等
不良生活习惯。
过去无明显慢性胃炎史、消化道出血史等。
近期无重
要疾病史。
【体检】患者红润,精神状态良好,双目清晰,呼吸自然。
腹部
检查:腹软,轻压胃脘处有明显压痛,无明显包块、肝脾及肾区叩痛。
肝功能、胰腺功能、肾功能等方面无异常。
【诊断】中医诊断为“脾胃气虚”证。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调和胃肠。
【治疗方案】:方1 芍药甘草汤加味
芍药10g,甘草6g, 人参6g,白术10g,陈皮10g,枳壳10g,
茯苓10g,泽泻10g,大枣5~8枚,水煎服,隔日一剂。
合理饮食,忌
辛辣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随访】患者服用药物一周后,疼痛逐渐缓解,反酸、打嗝等症
状减轻,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第二次随访时,仍有轻度疼痛,但症状
已基本消失,建议患者继续服用药物及调整饮食,定期复诊,随访观
察病情变化。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胃脘部冷痛,不欲饮食,呕吐清水,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沉迟。
治宜温中散寒,方用理中汤加减。
湿邪困脾证:胃脘部胀满,不欲饮食,口腔粘腻,舌苔白腻,脉滑。
治宜健脾化湿,方用四君子汤加减。
气滞痰阻证:胃脘部胀痛,口中黏腻,嗳气频频,痰多易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行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减。
血瘀胃痛证:胃脘部刺痛难忍,疼痛不适,口干口苦,舌质暗紫,苔薄黄,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五、中药治疗:1、理中汤加减: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陈皮、半夏、苍术、山楂、草果、厚朴、木香。
2、四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山药、薏苡仁、泽泻、草果。
3、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泽泻、枳实、厚朴、生姜、甘草。
4、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五、中医调理:1、饮食调养:忌烟酒、辛辣、油腻、生冷、过饱、过饥。
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粥、面条、蒸蛋等。
2、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
3、生活调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食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本文介绍了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文章提到了诊断要点,如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文章还介绍了鉴别诊断和分型论治等内容。
治疗方面,文章提到了几种中药治疗和中医调理方法,如饮食调养、情志调理、生活调理等。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一点资讯】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一点资讯】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其主要部位在胃脘近心窝处,痛时可牵连胁背或兼见恶心、呕吐、吐酸、嘈杂,大便溏薄或秘结,甚至呕血、便血等症。
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寒邪侵袭,易使本病复发或加剧,因此,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根据《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痞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早饱,食欲下降,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中焦虚寒所为。
理气止痛为常用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痛,或伴胀满不适,嗳气频作,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
舌苔薄白,脉弦。
当以疏肝理气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药取: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川芎、佛手、百合、乌药各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下同)。
2.肝胃郁热证:胃脘灼痛或饥嘈不适,嘈杂反酸,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当以疏肝清热为治,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药取: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各10克,生甘草5克。
3.脾胃湿热证:胃脘闷痛或痞满,食少纳呆,恶心欲呕,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当以清热化湿为治,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药取: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芩、大腹皮、白蔻仁各10克,滑石15克。
胃脘痛中医治疗
胃脘痛中医治疗近年来,胃脘痛成为了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
胃脘痛是指一种位于胃部上中部器官脘腹疼痛的病症。
在中医中,胃脘痛被视为一种消化系统失调的表现,常常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相关。
为了提供对胃脘痛的全面了解,并为医疗保健提供参考,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中的胃脘痛的治疗方法,并提供相关的法律名词和注释。
1、常见病因及症状胃脘痛的常见病因包括饮食不当、情绪压力、过度饮酒、长期使用药物等。
其典型症状包括胃脘部疼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胀等。
2、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中医诊断胃脘痛主要根据病史、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
治疗原则包括调理脾胃、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
中药治疗和食疗在进行综合调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中医药治疗方案3.1 温中理气方:采用泽漆、陈皮、生姜、白术等药物,以温中理气、调理脾胃为主要治疗方法。
3.2 活血化瘀方:采用红花、桃仁、丹参、莪术等药物,以活血化瘀、消散积聚为主要治疗方法。
3.3 祛风湿方:采用藁本、苦参、防风等药物,以祛风湿、除湿胃为主要治疗方法。
4、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合理的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搭配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度油腻的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鱼类、粗粮等,能够有助于胃脘痛的康复和缓解。
5、注意事项在治疗胃脘痛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力和过度劳累。
同时,患者也应该避免过度饮酒、吸烟和摄入脂肪和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民法、刑法中与胃脘痛相关的条款。
法律名词及注释:1、民法:指民事领域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了与个人健康和医疗相关的法律规定,如医疗纠纷解决等。
2、刑法:指刑事领域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了与危害他人健康相关的法律规定,如侵害他人身体罪等。
胃脘痛中医治疗
胃脘痛中医治疗1.胃脘痛概述1.1 胃脘痛的定义及症状表现1.2 胃脘痛的常见病因及诱因1.3 胃脘痛的中医分类与病机2.胃脘痛的中医诊断2.1 中医四诊合参2.1.1 望诊2.1.2 闻诊2.1.3 问诊2.1.4 切诊2.2 辨证和病因辨识3.胃脘痛的中医治疗原则3.1 调节脾胃功能3.1.1 中药治疗3.1.2 饮食调理3.1.3 生活习惯调整 3.2 调理气血运行3.2.1 中药治疗3.2.2 针灸疗法3.3 调整情志3.3.1 中药治疗3.3.2 心理疏导4.胃脘痛的中医治疗方剂4.1 温中理气方剂4.2 疏肝理气方剂4.3 益气养血方剂4.4 调理脾胃方剂5.胃脘痛的中医治疗常用穴位 5.1 同跌迎香穴5.2 中脘穴5.3 天宗穴5.4 足三里穴6.胃脘痛的中医预防和调理方法 6.1 饮食调理6.1.1 忌食6.1.2 宜食6.2 生活习惯养成6.2.1 定时作息6.2.2 避免过度劳累6.2.3 巧妙应对压力6.3 心理调节6.3.1 放松自己6.3.2 积极心态附件:- 相关中医治疗案例分析- 胃脘痛相关中医诊疗操作流程图- 相关中医药材鉴定图谱法律名词及注释:- 中医:传统中医学的简称,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维护健康。
- 四诊合参:四诊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
合参指根据四诊结果,结合病人的病史、脉象等综合分析。
- 辨证和病因辨识:辨证是指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判断疾病的病机所在;病因辨识是根据病人的生活环境、饮食、情绪等方面的原因,找出疾病发生的原因。
- 方剂:中药方剂是指配伍成方的中药组合,根据不同疾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来调理身体。
- 穴位:中医针灸疗法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辨证治疗胃脘痛60例
胃痛是 指 以 胃脘 部 疼痛 为主症 的病证 , 又称 胃脘 痛 。笔者 1 0 多 年来 运用 中医辨 证 施治 的方 法治 疗 各 型 胃脘痛 患 者 6 例 , O 收 效 甚好 , 现报告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在 6 例患 者 中 , 性 3 例 , 性 2 例 ; O 男 9 女 l 年龄 在 1~5岁 ; 97 病 程最 长 达 1 年 , 短 1 6 最 0天左 右 ; 为 门诊 患者 , 疗前 后 均经 胃 均 治 镜 检查 。 中医辨证 为寒 邪 客 胃 , 停 滞 , 饮食 肝气 犯 胃 , 胃郁热 , 肝 瘀 血停 滞 , 胃阴亏 耗 , 胃虚 寒 7 脾 个证 型 。 2 治疗 方法 根 据 中医证候 分型 , 遣方 用 药 。 21 .寒邪 客 胃型 ( 例 )外 感寒 邪 , 腹 受 凉 , 5 : 脘 寒邪 客于 胃, 阳气 则 被遏 , 机阻 滞 ; 过服 寒 凉食 物 , 凉伤 中 , 气 或 寒 致使 气机 凝 滞 , 收引 作痛 。《 问 ・ 痛 论 》 :寒 气客 于 肠 胃之 间 , 原 之下 , 得 素 举 日 “ 膜 血不 散 , 络急 引 , 小 故痛 ” 临床 多见 胃脘 冷痛 , 。 恶寒 喜 暖 , 温痛 减 , 得 遇 寒加重 , 口不 渴 , 喜 热饮 , 淡 苔薄 白 , 弦紧 。治 以温 胃散 寒 , 或 舌 脉 行气 止痛 。方用 良附 丸合香 苏 散加 减 。 2 饮 食停滞 型 ( 例 )多 由饮 食不 节 , 饮 暴食 , . 2 3 : 暴 损伤 脾 胃, 内生 食滞 , 胃中气 机 阻滞 ; 五味 过极 , 食肥 甘 厚 腻 , 蕴 湿生 热 , 或 嗜 则 气
4 典型 病例
41 .患者 ,男 ,3 ,05年 9 4 岁 20 月就 诊 。一 年来 胃脘 胀 闷疼 痛 , 泛 酸, 嗳气 则舒 , 便秘 , 晕 , 红苔 薄 白 , 弦细 。 中医诊断 为 胃脘 头 舌 脉 痛, 证属 肝 胃不 和型 。 宜疏 肝散 加减 。 治 处方 : 柴胡 lg白芍 1g O、 5、 枳 实 1g香 附 1g 陈皮 lg煅 瓦 楞 子 1g半 夏 lg 当归 1g 0、 5、 O、 5、 O、 0、 甘草 6 。 g笔者 认为 患者 头晕 、 秘 、 于血 虚 , 加入 当归 以养 血 , 便 偏 故 润肠 。连服 1 月后 , 状 完全 消 失 , 症 胃镜 检查 病变亦 消失 , 随访 半 年, 未再 复 发 。 4 患者 , ,6 。患 胃痛 吐酸 l 年 , 后 为甚 , . 2 女 4岁 O 食 曾吐 血及便 黑 ,
胃脘痛中西医治疗最佳经验369方
及时就医
如胃脘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胃脘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 官能症等。
胃脘痛的分类
胃脘痛的中医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机的不同,胃脘痛可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瘀血停 滞、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证型。
胃脘痛的西医分类
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因,胃脘痛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器质性病变包括 胃炎、胃溃疡、胃癌等,而功能性病变则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等 。
胃脘痛中西医治疗最佳经验 369方
2023-11-04
目录
• 胃脘痛的一般概述 •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最佳经验 • 西医治疗胃脘痛的最佳经验 • 胃脘痛的预防与保健
01
胃脘痛的一般概述
胃脘痛的定义
胃脘痛定义
胃脘痛是指发生在上腹部、剑突下、胸骨下段胃脘部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的 一种症状。
胃脘痛对应的西医疾病
抗酸药
如氢氧化铝、碳酸钙等,可以中和 胃酸,缓解疼痛。
抑酸药
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 ,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 胃黏膜的刺激。
胃黏膜保护剂
如硫糖铝、米索前列醇等,可以保 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和消化酶对胃 黏膜的损伤。
抗感染药
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可以消 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和治疗胃 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胃脘痛的症状与体征
胃脘痛的症状
胃脘痛的症状多样,包括疼痛、胀满、嗳气、恶心、呕吐、 泛酸等。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性质可表现为隐痛 、胀痛、刺痛、灼痛等。
胃脘痛的体征
胃脘痛的体征主要包括剑突下轻压不适、腹部胀满、食欲不 振等。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贫血等全 身症状。
胃脘痛中医治疗讲义
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胃脘部疼痛的病证,又称胃脘痛。
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
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
”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黄帝内经》曾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临床上与胃痛是有区别的。
通俗解释:“胃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所以常常会被人们忽视。
实际上引起“胃痛”的疾病很多,有一些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
发病原因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弱等。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总之,胃痛发生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
原因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
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
导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过度紧张、食无定时、吃饱后马上工作或做运动、饮酒过多、吃辣过度、经常进食难消化的食物等。
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但大多数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
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内的液体逆流入食道。
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氢氯酸(盐酸),这是工业上用来清洁金属的腐蚀性物质。
尽管胃有保护膜,以免受胃酸侵蚀,然而.食道却缺乏此保护层。
因此,当胃酸逆流人食道时,会引起灼热,有时严重到你以为是心脏病发作。
引起胃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大吃大喝,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
有些人并未暴饮暴食,但也患胃痛。
中医治疗胃脘痛
中医治疗胃脘痛
本病尤为常见,多见肝气犯胃,或脾胃虚弱,或气血瘀滞,或食积内停等导致胃脘作痛。
【主证】肝气犯胃者,胃脘胀痛,善怒太息,胁肋胀满,泛酸口苦,苔薄白,脉弦。
脾胃虚弱者,胃痛隐隐,脘部发凉,呕吐清水,食少纳呆,大便溏薄,手足欠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缓弱。
血瘀胃痛者,痛如针刺,或吐血、便血,舌紫暗,脉细涩或弦涩。
食积作痛者,胃脘胀满,嗳腐吞酸,甚则呕吐酸腐食物,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和胃止痛,虚寒证用补法灸治,实证热证用泻法针刺。
【处方】中脘足三里
【随证配穴】肝气犯胃加太冲、期门;脾胃虚寒加脾俞(灸)、胃俞(灸)、关元(灸);血瘀者加膈腧、内关;食积者加内庭、下脘。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最终定稿)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最终定稿)第一篇: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一、定义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头痛为主症。
多因寒热,饮食失调,阴阳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胃失和降所致。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
本诊疗方案适用于慢性胃炎。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胃脘痛中医治疗(精编资料)
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胃脘部疼痛的病证,又称胃脘痛。
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医学正传》说:
古方九种心痛。
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
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黄帝内经》曾指出: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临床上与胃痛是有区别的。
通俗解释:
胃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所以常常会被人们忽视。
实际上引起胃痛的疾病很多,有一些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
发病原因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弱等。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
1 / 7
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总之,胃痛发生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
原因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
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
导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过度紧张、食无定时、吃饱后马上工作或做运动、饮酒过多、吃辣过度、经常进食难消化的食物等。
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但大多数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
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内的液体逆流入食道。
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氢氯酸(盐酸),这是工业上用来清洁金属的腐蚀性物质。
尽管胃有保护膜,以免受胃酸侵蚀,然而.食道却缺乏此保护层。
因此,当胃酸逆流人食道时,会引起灼热,有时严重到你以为是心脏病发作。
引起胃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大吃大喝,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
有些人并未暴饮暴食,但也患胃痛。
其实,胃痉挛就和食物没有一点关系,它绝大多数起因于精神原因,生气、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引起胃绞痛。
胃部是我们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正常状态下,它应该是不停蠕动,将食道送下来的食物绞碎。
---------------------------------------------------------------最新资料推荐------------------------------------------------------ 如果它的蠕动不正常,就会妨碍消化和吸收,令过量气体积聚,形成胃气,中医称这情况为「呆滞」。
胃呆滞时,吃下的食物不能实时磨碎、送到肠道,因而被迫滞留胃中,半处理过的食物就会任意发酵发臭,形成酸腐气味,亦即口气,同时亦会有胃胀的征状。
当胃部出现溃疡,幽门螺旋菌就会寄生于伤口,导致溃疡处经常发炎;即使用药杀灭细菌,如果饮食恶习不改,溃疡愈合之后,依然会不时觉得疼痛。
胃脘痛的辩证,主要辩别是病邪(寒、热、食滞等)阻滞引起的,还是脏腑失调(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引起的;病在肝,还是病在脾胃;是实证(病邪阻滞、肝郁,肝火),还是虚证(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尚属气滞,还是已成血瘀等几个方面。
对本病的治疗,以理气止痛为临床上通用之法,但是,还需进一步审证求因,属于病邪阻滞者,当辩其邪而去之;由于肝气郁滞者,当疏泄肝气;因于脾胃虚寒者,当温中散寒;疼痛日久不愈者,往往由于化火,伤阴,血瘀所致,当分别病情采用清火,养阴,化瘀等法。
1)病邪阻滞:
主证:
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暧,局部热敷痛减,口不渴或喜热饮,苔白,脉紧。
辨证:
3 / 7
寒邪犯胃,或食生冷,寒积于中,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能舒展,以致疼痛。
舌苔白腻,脉紧属寒,胃痛暴作时,多见紧脉。
治法:
温经散寒,理气止痛方药:
温经止痛汤:
荜拨 10 克,生姜 10 克,姜黄 12 克,小茴香12 克,吴茱萸 10 克,佛手 12 克,香附 12 克,木香 12 克,元胡15 克,川楝子 15 克,细辛 3 克,莱菔子 20 克,槟榔 12 克,神曲15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
小建中丸、理中丸口服。
2)食滞胃脘:
主证:
胃脘胀闷,甚则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
辨证:
饮食过多,停积于中,故见脘腹胀闷而痛,嗳腐吞酸;呕吐之后,积滞得去,脘痛得减。
舌苔厚腻为食积停留之征。
治法:
消食导滞方药:导滞汤:
---------------------------------------------------------------最新资料推荐------------------------------------------------------ 鸡内金 12 克,莱菔子 20 克,槟榔 12 克,神曲 15克,山楂 15 克,佛手 12 克,枳壳 12 克,陈皮 12 克,厚朴 12克,炒麦芽 20 克,白芷 12 克,苏梗 12 克,莲子 15 克,茯苓 12克,甘草 6 克,水煎服。
胃立康、调胃丸口服。
3)肝气犯胃:
主证:
胃脘胀满,功撑作痛,连及两胁,嗳气,大便不畅,脉弦。
辨证:
肝主疏泄,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作痛;胁为肝之分野,气病多游走,故其痛攻撑而连及两胁;气机不利,胃失通降,因而胀满,嗳气,大便不畅,肝气犯胃,可见弦脉。
治法:
疏肝理气方药:
舒肝汤:
柴胡 12 克,黄芩 12 克,芍药 15 克,香附 12 克,木香 12 克,郁金 12 克,莱菔子 15 克,槟榔 12 克,茯苓 12 克,当归 12 克,丹参 20 克,川芎 15 克,元胡 15 克,川楝子 15 克,公英 20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
舒肝丸、消痞丸口服。
4)脾胃虚寒:
5 / 7
主证:
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嗳喜按,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白,脉软弱或沉细。
辨证:
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泛吐清水。
脾阳虚而寒盛者,则畏寒喜暧,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白,脉软弱或沉细,均为中虚有寒阳气不能输布之象。
治法:
温中散寒方药:
黄芪 30 克,桂枝 12 克,白术 12 克,党参 30 克,茯苓 15克,芍药 20 克,山药 30 克,吴茱萸 10 克,小茴香 12 克,干姜10 克,姜黄 10 克,香附 12 克,木香 12 克,元胡 15 克,川楝子12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
温胃舒、参茯丸口服。
5)瘀血凝滞:
主证:
胃脘疼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见吐血紫黑。
便血如墨,舌质紫暗,脉细涩。
辨证:
疼痛日久难愈,因血瘀为气滞和虚寒之进一步发展,病根更深,瘀血有形,故痛有定处,久痛入络,脉络损伤,所以吐血、黑便。
---------------------------------------------------------------最新资料推荐------------------------------------------------------ 舌色紫黑,脉细涩,为血行不畅之征。
治法:
化瘀通络方药:
逐瘀汤:
桃仁 12 克,红花 12 克,当归 12 克,川芎 10 克,赤芍 15 克,熟地 20 克,泽兰 12 克,坤草 15 克,党参 15 克,茯苓 15 克,白术 12 克,山药 20 克,丹皮 10 克,茅根 20 克,旱莲草 15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
逐瘀丸、珍珠丸口服。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