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皮影的艺术审美特征-开题报告
皮影毕业论文报告doc
皮影毕业论文报告doc第一篇:皮影毕业论文报告doc一、毕业设计(论文)概述设计目的:由于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技艺却被逐渐边缘化,使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失去了传承,同时也被人们所淡忘。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可以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现状和前景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的同时,又对皮影戏有一个深入的解析,以皮影戏与书籍装帧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皮影戏的内容,在这一系列书籍中,将皮影戏的起源、艺术特征、制作工艺,以及它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做一个详细的展示,以点及面,达到推广中国民间艺术、中国文化的目的。
设计意义:一个事物在演变过程中,需要不断进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中国民间艺术的边缘化和难以传承,例如,皮影戏的传承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发展下去必须结合自身的现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并能及时的调整和解决。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问题在于在文化的推广上,以及市场的不重视。
所以在此次毕业设计的意义就是推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性。
设计说明:毕业设计主要展示的作品包括,关于皮影戏的一系列书籍(三本),书签,宣传海报,手提袋,明信片。
以书籍装帧设计为载体来呈现皮影戏艺术,是符合皮影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的。
中国书籍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装帧设计也在不断的演变。
中国书籍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其中以书籍制度进行划分,可分成简策制度,卷轴制度,册页制度,其中由卷轴装演变为册页形式。
纵观书籍装帧发展史,不同时期的书籍,有不同的装帧概念与形式。
书籍装帧艺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逐步发展。
装帧形态与所用材料因各个历史时期的书籍装帧方法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装帧方式包括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有的形式至今还沿用。
书的结构与形态的演变,展示着人类智慧的足迹。
近年来,书籍整体设计的概念在增强。
在设计中不仅仅注重封面的外在包装,还在设计中强化了书籍视觉传达语言的叙述,如对图形、文字在书籍版面中的构成。
节奏、层次以及时空的把握,均有各具风格特点的展开。
论文——皮影的艺术审美特征 提纲
1.皮影戏概述
1.1含义
1.2皮影戏的美学价值
1.2.1皮影的艺术审美特征研究的必要性1.2.2皮影的艺术审美特征研究的重要性1.3皮影戏造型的地区差异分析
1.3.1陕西皮影
1.3.2.河北皮影
2.皮影戏造型
2.1 人物造型平面化
2.2人物造型艺术化
2.3 人物造型卡通化
2.4人物造型戏曲化
3.戏剧艺术的充分展示
3.1皮影剧本营造典型的戏剧冲突
3.2影戏表演对戏剧艺术的诠释
4.当代皮影艺术审美特征
4.1. 工艺美术与戏剧艺术紧密结合
4.2. 浓缩舞台展示深厚民族文化艺术4.3.精细的民间手工艺术
4.4. 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和谐统一
5.皮影戏造型艺术未来如何发展
5.1.创新皮影戏故事表现
5.2. 完善创作过程中的审美取向。
青海河湟皮影开题报告
青海河湟皮影开题报告青海河湟皮影开题报告一、引言青海河湟皮影是中国传统的皮影戏剧形式之一,起源于青海省湟中县一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对青海河湟皮影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以及现状与未来发展。
二、历史渊源青海河湟皮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皮影戏就已经在湟中县流传开来。
皮影戏是一种通过在白色布幕后面操纵剪影人物的戏剧形式,通过光线的照射,人物的影子被投射到幕布上,形成生动的戏剧效果。
青海河湟皮影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表演传统。
三、艺术特点1. 精湛的剪影技艺青海河湟皮影的剪影技艺非常高超,艺人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掌握了精准的刀法和灵活的操纵技巧。
他们能够通过剪影的大小、形状和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动态,使得皮影戏更加生动有趣。
2. 独特的地方特色青海河湟皮影在表演内容和形式上都融入了丰富的地方特色。
剧中人物的服饰、道具和背景都与当地的风俗文化紧密相连,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同时,剧本中也经常融入一些当地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事件,增加了戏剧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四、现状与未来发展1. 面临的挑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皮影戏面临着许多挑战。
观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下降,传承人员的不足以及经济收入的不稳定等问题都给青海河湟皮影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困难。
2. 推广与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青海河湟皮影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培训机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皮影艺术的研究和传承。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演出、展览和培训班等方式,推广青海河湟皮影,增加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创新与发展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青海河湟皮影也需要进行创新与发展。
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互动性表演等,将传统的皮影戏与现代戏剧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观赏性的演出形式。
论传统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与现代创新
论传统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与现代创新【摘要】传统皮影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日益减弱的挑战,因此现代创新对传统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现代创新,传统皮影艺术得以焕发新的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现代创新不仅影响着传统皮影艺术的形式和表现方式,还让传统与现代在皮影艺术中实现了和谐共存。
现代创新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为传统皮影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未来,传统皮影艺术可以通过现代创新找到新的发展方向,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传统与现代在皮影艺术中的融合与共同发展,将为这一古老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实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皮影艺术,审美特征,现代创新,传承与发展,影响,结合,审美体验,和谐共存,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传统皮影艺术的定义传统皮影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戏剧形式,也是一种通过手工艺制作的剪影艺术。
皮影是用兽皮或纸板等材料制成的人物和道具,透过光源的照射产生剪影效果,演员们则在幕后操作这些影子,进行表演。
传统皮影艺术有着丰富的故事内容,绚丽多彩的人物形象,以及细腻精湛的技艺。
其传统审美特征包括形象生动、手法传承、剧情饱满、表现技巧等方面。
传统皮影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达着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使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沉淀。
通过传统皮影艺术,人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传统皮影艺术不仅是一种民间文化遗产,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传统皮影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在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现代创新的重要性现代创新在传统皮影艺术中具有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皮影艺术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现代创新可以为传统皮影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亮点,使其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华县皮影艺术论文
华县皮影艺术论文摘要:华县皮影为纯手工艺术精品,是承载了民间艺人深刻情感的一门艺术。
先民发明了皮影艺术,加上皮影艺人的精雕细琢,再到皮影表演者的操纵表演,一个个皮影人物犹如被赋予了灵魂,鲜明的人物个性,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都在这方寸之间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华县皮影中饱含的制作艺人的内心情感,是不会被时间所掩埋的人类记忆。
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富有精神内涵的华县皮影有必要作为一种民族符号传承下去,并得到发扬和创新。
皮影艺术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
皮影艺术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明清为鼎盛时期。
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皮影戏是融合了戏曲、文学、音乐、舞蹈、灯光、雕刻、绘画以及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俗称“灯影子”,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有“电影之父”的美称。
皮影艺术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独特,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
本文从造型特征、色彩以及民俗特色三个方面探讨华县皮影的艺术价值。
一、造型特征皮影原为宫廷戏,唐以后流传于民间。
因此华县皮影制作精巧,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流畅精细,图案的装饰效果明显。
华县皮影的主要制作材料为牛皮或驴皮,造型夸张,雕刻细腻,不易变形。
华县皮影小巧玲珑,身高约33厘米,形态变化巧妙,影人身段与头的比例约为五比一,头显大而个性突出。
影人的肢体一般分为头、上身、下身、两个上臂、两个下臂以及双腿双手共11个部分。
通常上身和双臂偏长,因此表演时影人动作灵活夸张,使形象更适合于在灯影下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
皮影人物脸部造型是在戏曲脸谱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变形夸张。
华县皮影人物眉眼延长至鬓角,通过艺术的夸张,来表现人物的神韵。
旦角影人将女性角色仪态的温柔优美,动作的妩媚动人表现的淋漓尽致。
旦角的面部造型精致细腻,弯眉线眼,神态温婉灵动,秀丽文静。
光与影交错的表演间,在皮影艺人精湛的操纵下更显得娴静空灵。
论孝义皮影戏艺术特征
论孝义皮影戏艺术特征■ 陈 强摘 要:孝义皮影戏有皮腔纸窗皮影戏和碗碗腔纱窗皮影戏,是雕刻、音乐、文学、表演、光学等结合的民间艺术,光和影的艺术上演了一幕幕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的剧情。
本文从孝义皮影戏的制作、剧目、表演、音乐等,分析孝义皮影戏的独特视觉魅力。
关键词:孝义皮影;音乐;造型皮影戏历史悠久,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老剧种之一。
《东京梦华录》卷五:“崇、观以来,在京瓦肆技艺:……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六姐,影戏。
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其馀不可胜数。
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1]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姜白石有诗云:灯已阑珊月色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应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
……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
”[2]这些记载都可以看出,宋代皮影戏已经成熟和盛行,皮影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孝义皮影戏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中国皮影最早发源地之一,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孝义居义村的“三贤设其影乐”、文庙的“三贤演其影乐”碑记可看出孝义皮影戏的历史悠久。
孝义在战国时期属魏国,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卜子夏带其门徒田子方、段干木到孝义讲学,传授孔子的儒家学说,利用皮影戏招揽众人来听讲,从而创建了影戏,至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3]。
侯丕烈根据孝义居义村庙中石碑文字记载的研究,在《中国孝义皮影》中推断:“孝义是中国皮影戏的发祥地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卜子夏发明的影戏,且在公元前440年左右留在了孝义。
中国皮影于北魏时期发祥于孝义的观点,即孝义皮影是中国皮影的源头之一。
”[4]孝义皮影戏古老厚重,其艺术特征与山西其他戏曲剧种互相影响。
孝义皮影戏的艺术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孝义皮影戏人文和地理环境孝义皮影戏诞生于三晋宝地孝义。
孝义地处黄河流域,汾河穿越而过,背靠吕梁山脉中段,有低中山区、丘陵区、台塬区和平原区等,既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又有适宜人居住的平原地带。
陕西皮影造型艺术特征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陕西皮影造型艺术特征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陕西皮影是中国的传统国粹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一种集绘画、雕刻、声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表现手段,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
同时,陕西皮影的造型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具有很高的民间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因此,本研究拟对陕西皮影造型艺术特征进行深入探究,旨在全面了解陕西皮影的造型风格特点、表现手法、创作思路、艺术风格以及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与影响,以期提高我们对陕西皮影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文化自觉。
二、研究内容:
1. 陕西皮影的历史、发展和流派的介绍
2. 陕西皮影的造型特征及其表现手法的分析
3. 陕西皮影的创作思路、艺术风格及其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影响的研究
4. 陕西皮影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书籍、文献、专家论文等。
2.实地调查法:走访陕西各地皮影工作者及相关专家、学者,并对目前的陕西皮影现场或展览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
3.比较分析法:对陕西皮影与其他地方皮影、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和分析,找出陕西皮影的特色及其优秀之处。
四、预期目标:
本研究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陕西皮影造型艺术特征,从历史、艺术、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以期为陕西皮影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宝贵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同时,也希望通过此研究,推动陕西皮影文化艺术的传播和推广,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泰山皮影论文造型特点论文
泰山皮影论文造型特点论文摘要:泰山皮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深受人民喜爱。
但在现代社会,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丰富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口传身授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形式的皮影,在造型及视听效果上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需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皮影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艺美术的范畴,主要运用牛皮或驴皮进行制作,有绘画和雕刻的艺术成分;另一部分是戏曲的范畴,有表演和舞蹈的艺术成分。
皮影艺人手拿影人在幕布后进行表演,通过灯光的映射,影子呈现在幕布上。
艺人一边舞动影人,一边唱着小曲,还有器乐伴奏。
泰山皮影,即以泰山文化及其相关的传说故事为主要创作题材,通过“十不闲”为主要表演特色的皮影艺术。
据考察,自清朝后期至今,泰山皮影戏已传承了六代。
现在泰山皮影戏的掌门人是范正安先生,已64岁。
一、泰山皮影的造型特点(一)造型特点。
第一,都是影像造型。
工具:以刀代笔,用以雕刻。
在雕刻技法上,通常运用阴刻、阳刻。
正面角色或者生、旦角色运用阳刻,也称空脸;反面角色或者净、丑角多用阴刻,也称满脸。
第二,皮影的面部造型都是重点。
面部一般都是五分像,即纯侧面。
身段一般都是七分像,即半侧面。
于是,就出现了“五分像七分装束”。
面部和身段也有十分像的,即正面。
这种情况多数适用于背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
眼睛是刻画的重点,泰山皮影也是这样。
泰山皮影在造型上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泰山人的性格:朴素、直爽、憨厚、豁达,体现着泰山文化的积淀和厚重。
(二)皮影造型的图案纹样。
泰山皮影在造型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戏曲人物、剪纸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的造型手法。
笔者通过雕刻的皮影比较,发现人物服饰的图案纹样以几何图形居多,如椭圆形、月牙形、菱形、点状、线状。
有时也会用些简单的花型和复合人物性格的吉祥图案,例如“龙”。
龙是吉祥、正义的象征,在泰山石敢当的服装裤脚处,就运用了龙的形象。
再如“祥云”,寓意福禄将至。
无论是龙的图案,还是祥云图案,都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皮影戏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皮影戏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第一篇:皮影戏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题目:文化遗产——皮影戏的发展与消逝班级:高二《13》指导老师:罗云芳组长:陈秋成组员:王嘉伊庄淑晔潘雅静林琦竣林航霆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语文历史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音乐文艺政治研究目的:我国皮影艺术遍布民间,历经几次兴衰。
然后现状却呈现濒危之势,后继乏人。
为了挖掘我国皮影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振兴民俗文化。
使青少年更多更好地接触将已消逝的非物质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些文化,延续文化发展。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流,物质文化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非物质精神文化的发展。
皮影戏等一些文化面临消逝后继无人的危险,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能够重视且广大青少年能够引起一定的影响。
我们仍要为文化的继承发展奉献一份力。
目标:1.为了呼吁当代青少年关注国家皮影戏文化遗产。
2.通过宣传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3.在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更该具备文化内涵。
假设:高中生对皮影戏文化并非了解,通过这次研究,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皮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
内容:从皮影戏的起源,发展,现状,艺术价值,前景等方面进行研究。
方法:可以在网上查相关资料,运用调查问卷,图表,统计方法,归纳总结,了解青少年对皮影戏的认识。
人员安排:制导老师:罗云芳指定调查问卷:庄淑晔潘雅静写作:陈秋成收集资料:林琦竣林航霆总结排版:王嘉伊时间安排和活动步骤:1,2周确定研究课题并写出开题报告第3周调查问卷的资料总结第4周将收集的资料整理第5周写出开题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我们对皮影戏充满浓厚兴趣,运用业余时间多方面了解这课题所涉及的知识。
物质条件:家中有电脑,查阅资料方便。
时间条件:有充裕的时间讨论总结。
预期目标:尽量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皮影戏。
总结:研究性课题涉及课内课外的知识,较为广泛,能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研究各领域课题中,有利于我们掌握运用更多的知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2024年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宁城皮影戏研究》范文
《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宁城皮影戏研究》篇一一、引言宁城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承载着地方文化的记忆与传承。
本文将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宁城皮影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二、宁城皮影戏的艺术特征1. 表演形式与技巧宁城皮影戏的表演形式独特,以皮革制成的人物形象在灯光照射下呈现出鲜明的轮廓。
演员通过操纵皮影,配合音乐和唱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皮影戏的表演技巧包括操纵技巧、声音技巧和表演技巧等,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皮影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 艺术风格与特色宁城皮影戏的艺术风格鲜明,以其细腻、生动的表演风格和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而著称。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皮影戏注重细节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此外,宁城皮影戏的唱腔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旋律优美动听,为观众带来愉悦的视听享受。
三、宁城皮影戏的文化内涵1. 地方文化传承宁城皮影戏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
它通过代代相传的传承方式,将地方文化传承下去,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2. 社会功能与价值宁城皮影戏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娱乐、教育、传承等多种功能。
它能够为人们带来欢乐,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同时,通过皮影戏的表演,人们可以了解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此外,宁城皮影戏还具有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四、宁城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1. 传承方式与途径宁城皮影戏的传承主要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进行。
在现代社会中,还应借助学校教育、网络平台等途径,扩大皮影戏的传承范围,培养更多的皮影戏传承人才。
2. 保护措施与建议为了保护宁城皮影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政策支持,为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论传统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与现代创新论文
论传统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与现代创新论文摘要:在我国的戏剧艺术之中,皮影戏作为一个经过千百年起起伏伏历程的艺术形式,传承至今。
除了其有着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之外,还有的就是使观众和演员都达到了精神相统一的状态,演员富有情感地控制皮影,观众有着相应的情绪反应,有着十分鲜明的互动。
这种精神呼应不单单是培养了观众的热情,亦是皮影艺术发展的根源。
关键词:传统皮影艺术审美特征现代创新皮影戏,这样一种独特的、饱含情感的艺术类型,能够将观众和演员的情绪调动到最高点,演员们和观众的呼应互动,让皮影艺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那么对于其满足现代需求的方面,也应该别出心裁做好创新。
一、欣赏皮影戏之美(一)皮影戏之美,通过的是控制皮影表演来实现。
皮影表演亦是完整表达其内在的视觉艺术的过程。
如果艺术是人主观情绪的一种表现,那么视觉艺术的展示是根据客观的要求而来的。
在皮影表演之中,包含了演员了解脚本和皮影的操纵性能的技巧。
还有的是皮影的造型、皮影设计、布景等等客观体现。
这种艺术的美感展现,需要演员有着很深的知识累积和文化素养,以及对生活的体悟。
皮影的表演艺术不是依样画葫芦的模拟就可以结束的,也是一个长期的生活经验、价值观的沉淀。
说起皮影戏的美时,立马很快就会有一种印象,那就是美观和大方的造型、流畅的轮廓、精致的雕刻。
有些像剪纸,又有种年画的韵味,总的来说,按照当今的说法,它是一个平面设计成品。
通常是选择牛皮或驴皮做完雕刻和镂空步骤,融合阴阳设计,透明或不透明,有种穿透感、装饰感,极具民俗特征。
为了真正达到一种形神兼备的效果,只有演员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制造皮影的工匠足够的审美情趣。
唯有表演艺术与皮影制作达到了渗透和融合,才能在皮影戏表演中有种特殊的美感。
(二)浓缩空间和扩大的时间在框架式的传统戏剧舞台上,表现的内容大大被限制,这是很有挑战性的问题。
随着现代艺术风格的不断变化,其他类型的戏剧有了广泛的自由空间。
皮影戏却不一样,它有小舞台特有的优势,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舞台也是精致的、浓缩的世界。
论冀东唐山皮影的艺术创作与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审美特点 开题报告+任务书+文献综述
基本环节与要求:对冀东唐山皮影的基本制作进行讲解,其造型上吸取了剪纸、壁画、雕像等的影响,在制作的过程中融入了多种文化,对融入的文化进行论述,皮影是我国不可遗失的文化遗产。
在现在老一辈的唐山人民心中有着深远影响,唐山现在的年青一代却对之了解的少之又少很片面。在电视手机等现代娱乐设备还没有出现时,还没有通讯和现代化的电子产品时,观看唐山皮影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十里八乡的相亲们都会聚集在一起观看唐山皮影的表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娱乐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唐山皮影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唐山皮影在市场中逐渐被边缘化,关注唐山皮影的人越来越少的。另一方面传统的老艺术家先后去世,现在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去学习和发扬手艺精湛的人越来越少,皮影戏演出形式固定化,演出内容单调缺少创新,演出地点简陋,舞台效果差再加上现在年轻人从事现代职业和新兴音乐文化对皮影戏的冲击,所以很少有人再去剧院欣赏皮影戏。唐山皮影出现一种现象,就是观众断代,观看皮影的都是老年人,而且只有一部分人会去剧院观看电影,但是现在各种新兴媒体文化的广泛传播,年轻人更愿意接受各种新式音乐文化的吸引,很少去甚至说不回去观看皮影。现代社会各式各样的演唱会,各种国外传播进来的歌剧舞剧等艺术中累相继普及,民间艺术文化收到相当严重的冲击。皮影戏作为民间传统的曲艺文化艺术,想要在艺术种类繁多的当代社会下得到发展,就必须做出改变和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
选题的价值:本文从唐山皮影入手,结合笔者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从唐山皮影的艺术创作角度,分析唐山皮影的艺术创作与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审美特点。让人们更深层次的了解皮影艺术创作背后的知识内容。
皮影戏论文
皮影戏论文XXXXXX毕业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指导教师/职称作者姓名年级/专业XXXXXXX教务处年月日“光影”中的故事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XXXXX专业 X班指导教师:XXXX摘要:在科技不断发展,人类文明飞速前进的今天,很多传统技艺因为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减小,而被人们所忽视、遗忘,落寞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其实,这些珍贵的传统技艺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而皮影戏中的山东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泰山皮影戏剧目丰富,主要以泰山石敢当系列故事为蓝本,演唱无文本,唱腔丰富,根据不同的人物设计不同的唱腔,对白采用泰安方言,非常口语化,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泰山皮影戏在传承传统的同时,注重发展创新。
从其第四代传人范正安开始,由一人独立完成皮影戏演出。
本记录片主要展现泰山皮影的魅力,使泰山皮影戏与人们的距离缩短。
关键词:记录片、泰山皮影戏、展现魅力、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中国手工艺有万年以上的不间断历史,经过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段的发展演变,正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
其中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奏、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影视艺术。
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剪纸艺术等都是后来发明动画电影的雏形。
该记录片《光影中的故事》主要讲述泰山皮影戏,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泰山皮影戏是山东皮影的重要嫡脉,它与山东民间曲艺和地方戏曲有着密切的联系。
泰山皮影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
据老辈子的人讲,皮影戏在泰山已经唱了400多年了,是谁第一个把皮影戏传到泰山已无从考究。
泰山皮影戏的演出方式是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演员在窗内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等的烘托。
乍一看,皮影与杂耍无异,不过几个镂空的皮人儿被人比画。
可你不要小瞧了这几个小人儿,唱起整本的大戏来三天三夜都不含糊,啥热闹唱啥。
皮影戏中国传统工艺的论文
皮影戏中国传统工艺的论文中国的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是利用透明的皮质或纸质做成的人物形象,在灯光下通过操纵来表演故事的一种戏剧形式。
它历史悠久,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工艺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中,皮影戏是一种独特的形式,它不仅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皮影戏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灯光、影子和音响三大元素来展现故事情节。
演员们手持各种形状的皮影,在光线的照射下,影子被投射到白色或半透明的幕布上,观众便可通过观赏这些影子来欣赏戏剧的表演。
同时,配以各种不同的音响效果,使得皮影戏在表演形式上更加多元和立体。
这种艺术形式既需要操纵皮影,又需要配合声光效果,因此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具备扎实的戏曲表演功底和灵活的操纵能力。
在中国古代,皮影戏曾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它出现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各行各业人士的欢迎。
皮影戏通过讲述不同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来陶冶人的情操,传承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此外,皮影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具有审美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表演艺术。
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历史,代代相传。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皮影戏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皮影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推广和保护。
首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如展览、演出等来增加皮影戏的曝光度,提升人们对其的认知度,使更多的人受益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推广皮影戏,如通过网络平台、手机应用等方式来传播皮影戏的知识和表演画面,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保护方面,要加强对皮影戏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对重要的皮影戏作品进行保护,以防止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其失传、失传的情况发生。
总之,中国的皮影戏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也是一种独特的戏曲表演形式。
中国民间美术皮影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皮影论文皮影是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奇葩,点亮了古代艺术,丰富人民的生活,陶冶人民的情操,为中国艺术增添了生动的一笔。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民间美术皮影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民间美术皮影论文篇1浅析中国民间皮影艺术人物造型摘要:通过对各个地域的皮影人物造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皮影人物造型具有平面化,戏曲化以及地域化的艺术特征.运用比较的手法,从材料、质地、使用场景等角度将民间皮影人物造型与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者的相似以及不同点,阐述了皮影艺术具有粗、俗、野的民俗特点.关键词:皮影人物造型平面化戏曲化地域化1、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皮影造型风格独特,故在美坛中独占一席。
它为了适于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
对于人物的造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1 人物造型平面化∶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色彩大多采用平涂勾线的表现手法。
1.2 人物造型艺术化∶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
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
用色简练,平涂着色。
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
1.3 人物造型卡通化∶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
人体比例通常是上身与双臂偏长,以利表演效果。
1.4 人物造型戏曲化∶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
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
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还有龙凤禽兽、花树虫鱼、山石门景、亭台殿阁、军帐兵器、陈设用具,车船马轿、城桥塔寺等等,其造型都与皮影人物相谐调,无不透着鲜明的皮影艺术特色。
2、皮影戏人物的角色造型设计∶由于我国幅员广大,所以皮影艺术在不同地区,发展成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不同流派。
就皮影人物的造型而言,地域性特征也十分鲜明。
关于皮影戏的开题报告
关于皮影戏的开题报告皮影戏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戏剧形式,历史悠久,艺术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探讨中国皮影戏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今天的传承与创新。
首先,皮影戏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约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
皮影戏最早是由人们利用兽皮、纸等材料,透过灯光照射影子的方式展示故事,后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戏剧艺术形式。
相传皮影戏的发明者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叫陆羽的人,他利用了蚕丝制作皮影,创造出了独特的皮影戏。
从那时起,皮影戏就开始在中国流传开来,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的一种形式。
其次,皮影戏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唐宋时期,皮影戏逐渐走向繁荣,成为社会上活跃的艺术表演形式。
特别是宋代,皮影戏不仅在民间广泛传播,还受到了文人墨客的青睐。
而在明清时期,皮影戏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发展。
清代乾隆皇帝尤其重视皮影戏,亲自选派皮影戏艺人为他演出。
这一时期,皮影戏的艺术形式逐渐完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演技巧也趋于成熟。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电视、电影等娱乐形式的兴起,皮影戏的观众人数逐渐减少,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寒冷的境地。
为了使皮影戏得以传承与创新,一些皮影戏团体开始尝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推出了以电影、漫画等元素为基础的新型皮影戏。
这些新型的皮影戏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现代观众。
另外,一些文化机构也开始举办皮影戏展览、培训,推广皮影戏的传统文化价值。
总结起来,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一门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形式。
它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皮影戏的传承与创新是当代人们对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对皮影戏的研究和宣传,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发扬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皮影文化论文范文
皮影文化论文范文标题:历史与艺术的辉映,皮影文化论文引言:皮影戏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本文将通过对皮影文化的探究,探讨其历史渊源、艺术形式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意义,旨在加深对皮影文化的了解和重视。
一、皮影文化的历史渊源皮影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时期。
皮影戏是用人们在白天雕刻的一层薄皮做成的人物形象,利用灯光投影,再加上配乐和说白,以此讲述故事。
经历了长时间的传承与发展,皮影戏已经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二、皮影艺术的特点和形式皮影戏的独特艺术形式是由底子、灯光、影子、说唱四个基本要素共同构成的。
底子是指制作皮影人的需要,灯光则是将皮影人的形象投射出来的关键,影子则是皮影艺术的核心,说唱则是通过说白和唱词来讲述故事。
三、皮影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意义皮影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首先,它是中国戏剧艺术中独特的一支,代表了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高峰。
其次,皮影戏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价值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此外,皮影文化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原有形式,使得皮影艺术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结论:皮影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皮影文化的探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皮影戏。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皮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通过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让皮影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美术皮影论文
美术皮影论文引言美术皮影,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表演形式,起源于中国,是通过使用兽皮或纸制的人物影子剪影,在背后照射灯光的同时演绎故事或表达情感。
美术皮影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并融入了艺术创新,成为一门独特而精彩的表演艺术。
本论文将探讨美术皮影的历史、制作过程以及艺术价值。
美术皮影的历史美术皮影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
最早的美术皮影是以兽皮制成的,后来发展成使用纸张制作。
美术皮影在古代中国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娱乐形式,被广泛用于戏曲表演、宫廷娱乐以及民间传统节日等场合。
美术皮影的历史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它融合了音乐、戏曲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美术皮影的制作过程制作美术皮影需要经过多个步骤。
首先,艺术家需要选取合适的纸张或兽皮。
接下来,他们会用剪刀或刻刀将纸张或兽皮剪成各种形状的人物和物件。
这些人物和物件在照射光线下形成了剪影效果。
艺术家在制作美术皮影时需要注意形象的细节和比例,以及动作的灵活性。
最后,艺术家会为每个美术皮影配备绸布或布料的衣服和服饰,使其更加逼真。
美术皮影的艺术价值美术皮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美术皮影通过剪影艺术的形式,将纸张或兽皮的灵活性与刻画形象的精细技巧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美术皮影通过角色、道具和背景的精心设计,能够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氛围,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最重要的是,美术皮影通过故事情节和表演方式,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共鸣和启发。
美术皮影的现代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术皮影在现代社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一些艺术家将传统的美术皮影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表演效果。
例如,他们使用投影仪将美术皮影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强了观众的观赏体验。
此外,一些艺术家还创作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美术皮影作品,通过表达当代社会的问题和思考,使美术皮影形成了与时俱进的艺术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张海霞;皮影造型特征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潜质[D];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
[3]方丹;罗山皮影造型、色彩及文化内涵研究[D];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4]朱叶蓉;“影”与“动”[D];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随着时代的推移,新的思想代替了旧的思想,因此,在传统思想中兴起和发展的皮影戏也开始面临挑选,逐渐被淘汰。皮影戏只是作为一种广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被接受和保存,其中曾经暗含的非常多的寓意和寄托,都已经没有了。在这一选择过程中,由于我国皮影戏过去未被人们重视,出现精品流出国外和流失的现象。近半个世纪来,在民间和官方广大爱好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关专家的不断努力下,全国各地的民间皮影戏保存还是得到一定的发展。
1.陕西皮影
2.河北皮影
二、皮影戏造型
(一)人物造型分析
1.人物造型平面化
2.人物造型艺术化
3.人物造型卡通化
4.人物造型戏曲化
三.场景造型
(一)重视对故事情节的推动
(二)重视对主题的凸显
四.皮影戏造型艺术未来如何发展
(一)首先就是要做好调查和研究
(二)建立抢救领导机构
(三)集结民间艺人发挥才干
(四)引导培养青年
皮影戏,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曾是我国民间最普及最受欢迎的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广泛运用于民间生活,节假日里,人们借此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但是,随着现代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曾经在民间传递着传统民族文化的那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皮影戏却在许多地方都失传,失去了原有的广泛应用。这种民间文化的流失,不仅使得节日失去了许多乐趣和气氛,也使皮影戏这种传统的民族文化传递面临生存的危机。面对这种现状,危机已经引起了更多的关注,相关的专家们从文化、民俗的角度下坚持探析皮影戏造型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并不断研究新形势下中国皮影戏造型艺术的未来发展之路、传承保护与资源转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学生姓名
所在
院(系)
专业
论文题目:皮影的艺术审美特征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课题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度计划等.
一、研究意义:
皮影戏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在探寻中国本土动画的过程中,皮影戏艺术元素在动画制作中早已被发现和应用,从传统文化故事题材中寻找动画艺术主题中国从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到享誉全球的《大闹天宫》的创作,都突出强调民族风格,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传统元素。随着动画制作的数字化,在Flash软件环境下,皮影戏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又重新焕发了青春。文章通过对皮影戏造型艺术研究进行分析,旨在探寻其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之路。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对近十年以来的研究文献、中英文电子科技文献、公司发展战略资源相关数据库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
(2)比较归纳法。在进行收集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归纳,形成基本的研究体系。
(3)实证分析法。
步骤
(1)查找资料、翻阅文献。通过查找书本资料、网络电子资料等相关的公司发展战略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注:本开题报告为参考样式,各教学单位可结合专业特点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开题报告内容应不少于2000字,可附页.
二、文献综述:
吴晓秋在《双城皮影艺术的审美研究》中,重点分析了皮影戏的分类,研究中指出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皮影在整体造型上的特点就是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携刻精细流畅,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着色对比强烈,活泼明快;影人肢体部分之间的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
颜国伟在《陕西皮影造型探析》的研究中指出,由于皮影戏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根据地区不同分成了不同的流派,三秦特色、中原特色、草原特色。由于民族性、地域性的超别,这就决定了,皮影戏艺术中,因为承载和传递的地域性有差异,而表现出了不同的情感。在草原地区、复员辽阔、人民游牧为主、民族个性比较开朗,通过皮影戏传递的情感多以奔放见长,或大喜或大悲,情感跌宕起伏在演奏中,层次分明,感情随着演奏呼之欲出。中原地区,人们比较含蓄,生活比较平和,感情比较细腻,受到南方天气等阴冷天气影响,情感偏于清冷,皮影戏艺术中感情都是以舒缓和浓烈伤感感情为主;三秦地区,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文化历史韵味深厚,所有感情的表达都会有浓烈的文化依托,又具有不同特点。从区域上来看可分西北和东北两大区域它们各自风格迥异的成熟的美术模式。其中西北地区以陕西皮影为代表 而东北则以河北皮影为代表。
3.2013年12月23日—2014年2月23日,撰写毕业论文第二稿并提交二搞稿。
4.2014年2月23日—3月23日,修改毕业论文第二稿,撰写毕业论文成稿。
5.2014年3月25日—4月10日,提交规范的毕业论文。
6.2013年4月10日-4月20日,组织论文答辩。
开题人(签名):
年月日
指导教师意见:
[9]杨方琦;;运用计算机动画推进皮影戏跨越式发展[J];电影评介;2008年13期
[10]唐星明;论民间美术色彩的结构及本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三、主要内容:
摘要
关键字
绪论
一.皮影戏概述
(一)含义
(二)皮影戏的作用
(三)研究的必要性
(四)皮影戏造型的地区差异分析
[5]姚珧;河南桐柏皮影艺术及现代影人造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6]王丽梅;唐山皮影造型艺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7]颜国伟;陕西皮影造型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成桂书,于永春;深谷幽兰——辽东皮影影系略述[J];党史纵横;1999年11期
(2)比较归纳、形成体系。对前期收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归纳,形成基本的研究体系;
(3)结合自身工作,进行数据整理,对短缺数据进行补充和完善;
(4)撰写论文。
五、进度计划:
1.2013年11月4日—2013年11月24日,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2013年11月24日—2013年12月22日,撰写并提交毕业论文第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