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稻种植区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常年水田面积173.3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9%。稻谷是安徽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稻谷总产占粮食总产的52%。

一、水稻种植区划指标

(一)水稻分布

安徽省≥10℃积温为4600℃~5300℃,就热量条件来说,全省各地都可种植水稻,而且可以实行麦稻或油(油菜)稻一年两熟。但水稻的实际分布则受自然降水、水利灌溉条件和土壤结构的制约,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

(二)双季稻的条件

现有的早、晚稻早熟品种类型,只要≥10℃积温高于4650℃,水稻生长期在205天以上,辅之其他条件,就可以种植双季稻。据此,安徽省双季稻北界可以划到淮河一线。但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当≥10℃积温达到5000℃以上的地区,双季稻种植比例才较高、较稳。双季稻种植不仅受温度的限制,而且还受水利灌溉条件,土壤肥力条件和劳蓄力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将≥10℃积温小于4650℃的淮北地区划为单季稻区;将≥10℃积温大于5000℃的沿江地带划为双季稻区;单季稻和双季稻之间地带划为单双季稻过渡区;山区受垂直高度和地形的影响,划为单双季稻混栽区。

二、稻作区域划分

(一)沿淮淮北平原单季稻区(Ⅰ)

本区水田面积16.5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7.1%,占全省

水田面积的9.5%,分布特点是“沿河一条线,沿井一小片”。实行麦稻连作,一年两熟。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预计本区水稻生产将进一步发展,成为安徽重要麦稻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淮南丘岗单双季稻过渡区(Ⅱ)

水田面积64.3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68.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37%。本区划分为六肥、皖东丘陵,霍寿长、定凤嘉和天来滁全5个亚区。干旱、土质较差是主要矛盾。在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后,实行冬作的小(大)麦、油菜和绿肥的“三三”轮作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治本措施。本区耕地多,增产潜力大,国家确定的安徽8个商品粮基地县,有7个处在本区。

(三)沿江圩丘双季稻区(Ⅲ)

水田面积696万公顷,占本区耕地的78.3%,占全省水田面积的40.1%。东区划分为宿望、桐庐枞贵、巢芜平原和江南丘陵4个亚区。本区西南部双季稻种植比例较东北部高(分别为75.86%和50%)。冬作要实行油菜与绿肥换茬,增加稻田土壤风化机会,同时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增强抗洪能力,降低地下水位,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四)大别山地单、双季稻混栽区(Ⅳ)

水田8.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的82.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4.8%。多数地区山高水田,以单季稻种植为主。

(五)皖南山地双、单季稻混栽区(Ⅴ)

水田14.9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83.9%,占全省水田面积的8.6%。本区划分为皖南山地和休屯盆地两个亚区。双季稻种植海拔高

度本区南部以不超过300米,北部不超过200米为宜。

三、发展水稻生产的方针

安徽省水稻生产方针为“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至本世纪末,全省稻谷种植面积保持在210万公顷左右,稻谷平均667平方米产量由1984年的349千克提高到479.5千克,平均每年每667平方米增加8.15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