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再现手法应用于电视记录片中的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中的“真实再现”

浅析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中的“真实再现”

浅析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中的“真实再现”作者:骆玖玲来源:《活力》2015年第06期[摘要]“真实再现”是影像艺术的表现手法,如何更好地运用真实再现的手法,除了把触角伸向故事大脉络之外,还要学会电视制作手段的运用能力,几种真实再现的手法,都离不开缜密的构思和客观的把握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电视台专题片节目中真实再现的运用,分析真实再现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而探讨电视纪实作品的美学艺术。

[关键词]真实再现;纪录片;专题片“真实再现”是国内纪录片创作界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新闻和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和气氛。

有反对者提出,纪录片不能运用“真实再现”,更不能有任何表演因素在里面,但笔者以为“真实再现”与片子的纪实性、真实性并不矛盾,“真实再现”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明白,为了让画面更丰富、更具可视性而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法,所以,我们不应该拒绝“真实再现”。

在名称定义方面,北京电影学院司徒兆敦教授直截了当地说:“ 讲‘真实再现’可能不很准确,叫‘情景再现’比较好。

”北京广播学院朱羽君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于丹副教授均含蓄地支持了司徒兆敦的看法。

前者认为:“ 在结构这个故事的时候,充分按照历史结构,进行情景的构建。

”后者评价《梅兰芳》时说:“完全是历史情景的再现。

”原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刘习良先生则持两者皆可的观点:“情景再现或者真实再现用得得当可以把纪录片变死为活。

”①目前“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各类节目当中,甚至在以严肃著称的新闻类节目也在尝试运用“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服务类节目、访谈类节目、甚至娱乐类等等电视节目中也融入了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而这其中法制类节目经常将真实再现作为其表现手法之一。

“真实再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成功很快引起了各地方台的注意和模仿。

在电视法制类节目中运用“真实再现”的手法演示法律案件的有利之处在于,首先,在忠实案件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生动的演绎,使电视法制节目更具有可视性与观赏性。

纪录片的真实再现

纪录片的真实再现

浅谈纪录片的真实再现【摘要】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是真实素材上的艺术表现。

因此优秀的纪录片是用艺术的语言表现真实的故事。

【关键词】纪录片;真实再现;艺术处理纪录片的真实有其特殊而具体的含义,它不是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的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的,没有一点虚假的事实。

而是相对意义上的真实,在不违背主要的客观真实这一原则上,可以适当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在让观众获悉消息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的熏陶。

可见纪录片所表现的荧屏真实与被表现的生活真实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

但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好一点,即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

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艺术,它通过摄像和摄影手段对于真实环境里、真实时间内,发生在真实人物身上的事件所作的记录报道,并给人一定的审美愉悦的影视作品,真实——是纪录片的根本灵魂。

它要求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拍摄真人真实,最大限度的排斥虚构。

在这我们首先强调的是它的真实性,在注意这一点是,同时纪录片也是一种影视艺术,需要人发挥一定的主观创造性。

也就是说其真实是一个变量,是创作者主观介入的一个结果。

从哲学上讲,真实是人们对物质存在的界定,从美学意义上讲,真实是一个关于现实的审美感知,于是就有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说法。

对于记录片的真实,应该是两种情况的恰到好处的结合。

从而要求创作者既要有哲学家洞察深邃的态度又要有艺术的形象思维与创作。

从而最大限度的让客观的生活素材既能传达出真实的历史信息,又要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记录生活中真实发生、真实存在的事情,从而给观众传达信息。

纪录片是了解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最好渠道和方式。

把真实的纪录片集纳起来,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它在历史的考察及人类智慧的延续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纪录片的真实性体现在几个方面?(1)纪录片多采用长镜头、同期声和跟踪拍摄,也就是和事件的发展同期拍摄,强调现在进行时的事件发展的不可预期性,拍摄者、观众以及观众一起期待事件的发展。

纪实类电视节目中"真实再现"的合理应用

纪实类电视节目中"真实再现"的合理应用
理 运 用 ,更 加理 性 和谨 慎 地 开拓 发 展 道 路 。
关 键 词 :真 实再 现 ;纪 录 片 ; 电视 栏 目;真 实性


真 真 实再 现 最 早 应 用 于 记 录 片 创 作 领 域 , 随 着 纪 录 片 栏 目化 化 ,混淆 与剧 情 片 的界 限 ,那 么 ,也就 违 背 了 “ 实 再现 ”创 作 观 念 的初 衷 ,也使 纪录 片探 索偏 离 了轨道 。 的发 展 ,真 实再现 已经广 泛应 用 于几 乎所 有 的 纪实类 电视栏 目之 中 ,例 如 , 《 索 ・ 探 发现 》 《 述 》 《 进科 学 》 《 讲 走 见证 》 《 新 四 、在 创作 中合理 应用 真实再 现 闻调 查 》 《 国宝档 案 》等 等 ,都 不 同程度 地运 用 了 “ 实再 现 ” 真 1 遵循 真 实原 则,达 成情 感共 识 . 的表现 手法 。 真 实 性是 真 实再 现 的首 要前 提 。纪 录片 不 同于 一般 的 艺术 创 作 ,必 须 尊重 客观 事 实 , 以真 实性 为前 提 , 同时也 会有 创作 者 的 二 、真 实再 现在 电视 节 目中的使 用 和功 能 近 年 来 , “ 实再 现 ”这 种创 作 技法 在表 现 力上 所 凸现 出来 主 观情 感 渗透 ,所 以纪录 片 的真 实 性应 该是 客 观真 实与 主观 真 实 真 的统一 。全息 的纯 客 观 的事 实 ,如 果没 有合 理 的拍 摄 、剪辑 , 就 的优势 ,使其 在各 类 交叉形 态 节 目中被广 泛应 用 。 1 新 闻类 节 目 . 无 法被 同样全 息地 展 现在 纪 录片 的 影像 中 ,素材 的 “ 实性 ”也 真 “ 真实 再现 ”在 《 闻调 查》 《 点 访谈 》 《 会经 纬 》 , 会 大打 折 扣 。而真 实 再现 的场 景 ,只 要 能通 过符 合逻 辑 的拍 摄和 新 焦 社 这 种 电视 新闻 与 电视纪 录 片相 交叉 的 电视 节 目中被 普 遍使 用 ,主 剪 辑 ,并 给予 合理 的解 释 ,观 众 同样 会接 受 这种 “ 营造 ” 的主观 要 是起 到 表现 “旧闻 ”, 弥补 新 闻画 面不 足 的作用 ,尤其 是 在法 真 实 。 制 类节 目中 ,为 了将 复 杂 的犯 罪侦 破过 程 清楚 地表 现 出来 ,利 用 2 明确 交代 身份 ,避 免造 成误 导 . 真 实再 现 的手 段模 拟犯 罪过 程 中 的部分 环 节 ,使其 作 为叙 述 的补 为 防止 真 实再 现误 导 观众 ,混淆 视 听 ,应 在 制 作过程 中有恰 充 ,是一 种非 常行之 有 效 的处理 方法 。 当 的交 代 ,标 明 “ 搬演 ” “ 现 ” “ 再 影视 资料 ”等字 样 。最有 效 2访 谈类 节 目 . 的 方法 是 “ 离效 果 ” ,有意 识地 把 “ 实 再现 ”段 落 从纪 录片 问 真 《 述 》 《 日说法 》 ,这 种演 播 室访 谈 与 电视纪 录 片之 间 中 分离 出来 ,告诉 观众 ,这些 虽然 是 “ 构 ” ,但 是 会产 生真 实 讲 今 虚

纪录片再现的特征与运用原则

纪录片再现的特征与运用原则

纪录片再现的特征与运用原则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再现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真实性:纪录片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真实性,它要求纪录片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不能进行虚构或编撰。

2. 客观性:纪录片要客观地记录现实,不能加入导演或制作者的主观意见和情感。

3. 艺术性:纪录片虽然以真实为基础,但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性,通过摄影、剪辑、音乐等手段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4. 思想性:纪录片不仅仅是记录现实,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反思。

在运用纪录片再现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尊重事实:纪录片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进行虚构或编撰,要尊重事实,客观地记录现实。

2. 保护隐私:在记录现实时,要尊重被拍摄者的隐私权,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3. 注重人文关怀:纪录片应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

4. 强调思想性:纪录片不仅仅是记录现实,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反思。

5. 提高艺术水准:纪录片需要通过摄影、剪辑、音乐等手段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艺术水准。

总之,纪录片再现是一种重要的纪录片表现手法,它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和现实,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反思。

在运用纪录片再现时,需要遵循尊重事实、保护隐私、注重人文关怀、强调思想性和提高艺术水准等原则。

浅析三维动画在历史纪录片《故宫》中的“真实再现”

浅析三维动画在历史纪录片《故宫》中的“真实再现”

实” , 在 回顾历史 、 讲述文化 的过程 中做 了精彩 演绎 , 唤起 和营 造 了沉 淀 而 厚 重 的文 化 价 值 。 人 文历史纪 录片 《 故宫 》在第 十二集 中将 电脑 三维动画 技术大量用 于 “ 真实再现” 。三维 电脑动画技术逼真地 “ 重 现” 了历 史 中的原始 生态 、 风土风貌 , 形 成 了强烈 的视觉 冲击 。将 作 品中大量抽象 的文字描绘用先进 的视觉技术弥补 了人 文历 史 纪录 片呈现 所需 的关键情 节 、 历 史上 发生过 的重要事 件和 古 典籍 中的事 件记载 。在配合 上古文献片 、 影视剧 、 历史纪 录 片和情 景重 现中 , 内容极大地丰富 、 美化 了作 品。同时 , 也 支撑 起 了整部片子的叙事构架 , 与影片基调融为一体。 在 片 中, 大量 的 “ 真实 ”故事情 节通 过三维技 术创 造完 成 。表现 出情景 中超 出想象 的美感与质感 , 三维动 画技术可 以 自动计算 出虚拟 镜头在运动 时发生的透视变化 和环境变化 的 效果 , 因此表现场景和角色 的色彩层次都很丰富 。由于计算机 可 以 自动生 成动画 , 所 以在制作 历史 中超时空氛 围变 化效果 、 光影变化等 动画效果时有较 大优势 。这是 以前 使用手工绘制 画片创 作方式 无法 进行大规 模制作 生产 的 , 也 很 难 达 到 十 分 流 畅 的 动 画 效果 。 在 《 肇建 紫禁城 》第一集 中 , 一 开始3 0 秒到2 分2 0 秒 是用 电脑 三维 动画加上 实拍 影像进行 跟踪合 成 的, 全息 仿真 渲染 场景 。从公元前7 7 0 年春秋战 国时期 的蓟城 , 公元前2 0 6 年汉朝 的广 阳郡 , 公元6 1 8 年唐 朝 的幽州和 金代 的 中都 、 元代 的大 都 以及 明、 清二朝 的京 ) I  ̄ 1 J 2 0 0 5 年 的北 京 , 真实再 现 了北京城 的 历史演变过程 。 在 表现历 经2 0 年建 造完 成 , 占地 面积 1 7 万 平方 米 的故宫 时, 造型设计 全部 由电脑 三维建模 。场景设计严 谨 , 建筑造型 特 征合 乎规律 。物体 的颜色 、 透明度 、 反光度 、 反光强度 、 自发 光 及粗糙 程度 等特性上 分别对 应模 型物理属 性 , 材质 与贴 图 与现实生活 中的对象属性相一致 。灯光和 自然景观特效模 拟 、 群集 技术 、 高级渲染 、 动画 、 粒 子特效 , 将整个动 画片中景物结 构和环境 、 色彩气氛等元 素完美整合 , 通过三维 动画软件 中虚 拟摄像机 的位 置变化作 出的影视 长镜头来 表达 , 画 面具有 动 态 效果 , 画面稳定 、 流畅。 片中 1 6 分至 l 6 分4 0 秒, 电脑三维 动画设计形 象细腻 , 人物 造型 、 场 景造型 以及角 色的外形设计 与动作设计都 比较严格 , 标准造型 、 转面 图、 结构 图、 比例 图、 道具服装分解 图等很符合 当时古代劳动人民的规制 , 符合 时代特征 。电脑三维动画还细 节性地 突出了角色人物说话 的 口型变化 、 面部 的喜怒哀乐 , 很 好地表现 出了场景 中不 同角色的性格 特点 , 以及 典型动作 、 劳 动动作场 面。逼真 的描绘 “ 再 现” 了古人 在江河 中运送 建筑 木料 的水利生产输送场面。 影片在 1 9 分5 0 秒 至2 0 分2 0 秒 ,“ 真实再现 ”了古代 劳动人 民当时营建紫禁城 时繁忙的景象 。整个场景 由电脑 三维动 画 建模 构成 , 建筑物 、 材质 、 灯光 、 摄影、 色彩 、 构 ( 下转第2 9 2 页)

纪录片《敦煌》叙事手法探析

纪录片《敦煌》叙事手法探析

因 。指 出这一不足并不是 反对 真实再现这一手法 的运用 ,相 景可能没有大 的区别 ,但是对于街 景和 人物的衣着打扮都 是 反 ,而是 为 了能够更好地运用 它,从而 寄希 望于 中国的 电视 通 过 历 史考 证 之 后 来 重 现 的 , 这 是 纪 录 片 中 场 景 再 现 所 必 须 纪录 片能够 为中国的电视观众带来更多别样 的文化大餐 。 遵 循 的 。此 外 三 维 技 术 的 发 展 也使 得 很 多 壮 观 的 历 史 场 景可
呈现人物或 场景 ,以暗示和引发观众 的想象进行“再现”的手 的画面 已经 不再是充分意义上的真实 ,因此称它为融有主观
法 。例如在 《敦煌的 召唤 》中当敦煌 的守护 神常书鸿来到敦 情感特征 的“表现”而 非较客观 的“再现”。 《家住 敦煌》 中在
的平衡上仍 然还有 一定的缺陷 ,本文通过对 《敦煌 》 中的真实再现 手法 的探析来挖掘造成这 一缺陷的原因,从而寄希望于中国
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者在今后 的创作 中能够更 成熟地 运用真实再现这 一手法 。
关键词: 敦煌》真实再现 ;文 化性与故事性;叙事元素;叙 事结构
中图分类号:J952
以通过 电脑 来重新展现 ,例如 敦煌 第一次被研究委员会 的工
一 、 《敦 煌 》 中 真 实 再 现 的 表 现 形 态 及 其 作人员修整 后的崭新面貌 、古代燃 灯节时沙漠绿洲 的敦 煌莫
叙 事功 能
高窟 中闪烁 的灯光 以及被 电脑 修复过的敦煌彩塑 的立体 呈现 等等 ,都将 历史 中的辉煌场面 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 样大
为之后》和王 子军的 《南京 的血证 》。这三部影 片在叙 述的 有 呈现 整体的场景,也没有去叙述整个敦煌保护工作 的繁重 ,

“再现”技巧在纪录片中的运用思考

“再现”技巧在纪录片中的运用思考
随着纪录片主题的深化与多元、技法的创新与发展,越来 越多的人将目光投注到纪录片上,作为纪录片的参与者势必要
(下转第 224 页)
·231·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过于急躁,会让对方体察到自身的战术意图,反而会产生不良 的战术应用效果。
2. 体力分配战术:跆拳道运动在双方的对抗比赛过程中, 会造成较大的体力消耗,运动员可以根据自身的运动特点对体 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使自身在不同环节中的体力都能够得到充 分的应用,进而取得战术应用的胜利。体力分配更多的是运动 员将自身的攻防能力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分配,在体力状态相对 较好的时段便采用防守战术,而在自身的体力状态恢复较好的 时段便采用进攻战术,做大程度的调节攻防战术的应用潜能, 实现自身体力应用的平衡和有层次的战略规划。
来多元的认识。 对于“再现”而言,其之所以无法退出纪录片拍摄的舞台,
是因为它在使用的过程中给纪录片的拍摄带来更多的益处。 1. 素材上的拓展 就纪录片的题材而言,可选择性较多,但是有些时候出于
对于史料的掌握情况,只能对那些缺乏史料的题材弃之不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像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历史记录的 缺憾,在纪录片中应用“再现”这一技法,不仅能够补足材料 内容让画面变得更为生动,同时还能够让那些劳动人民口传的 内容与回忆得以实现。与此同时,有些题材的纪录片确实也没 有史料记载,比如以民俗、民谚、传说等为主题的纪录片就无 法借助历史的真实画面,只能利用“再现”将人们口口相传的 传说与故事进行重现或是单纯的场景展示,否则这一部分文化 内容就会严重流失,使中华文化缺少重要分支。
·教育广角·
“再现”技巧在纪录片中的运用思考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马 斌
摘 要:纪录片是记录人、事、情的重要手段,“真实”是其主要特征。为了还原重要情节,给观者带来更为全面

真实再现手法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影响

真实再现手法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影响

目录摘要 (1)前言 (2)一、纪录片的真实与非真实 (3)(一)纪录片的真实性 (3)(二)绝对真实和相对真实 (4)(三)纪录片真实性概念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变化 (5)1、纪录片的原始时期 (5)2、纪录片的草创时期 (5)3、纪录片影响社会发展的时期 (6)4、纪录片变革历史记录的时期 (7)5、关注人类自身的时期 (7)二、纪录片的两种表现手法 (8)(一)纪实手法 (8)(二)、真实再现手法 (9)1、重演手法 (9)2、扮演手法 (10)3、运用相关镜头 (10)4、在使用真实再现手法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1)三、结语 (13)致谢 (13)参考文献 (14)真实再现手法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影响摘要真实再现的纪录片表现手法从纪录片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

支持者认为真实再现手法可以帮助实现纪录片的真实性并且可以增加纪录片的艺术性,反对者则认为真实再现手法会降低纪录片真实性。

然而纪录片的真实性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概念。

真正影响纪录片真实性的并不是这个手法本身,而是运用此手法的纪录片创作者对技巧的运用和对尺度的把握。

在运用真实再现手法上有诸多技巧和注意事项。

尺度把握适中技巧使用得当就可以帮助纪录片去实现真实性关键词:真实再现、纪录片、真实性Abstract: Since the solid slice was born, true reappearance has been a hot topic of debate, the supporters hold that true reappearance can help to enhance the truthfulness and the artistry of the solid slice, but the opponents have a contrary opinion.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progress of ti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he truthfulness of the solid slice also developed. Which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truthfulness of the solid slice is not this skill, but those who use the skill, and how they use it. There are several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when we use true reappearance. If we have a good grasp, it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truthfulness of the solid slice.Key words: True reappearance;The solid slice、truthfulness前言在纪录片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纪录片的真实性也在随着时代(例如:从和平到战争,再从战争到和平)和科技(例如:摄像、录音的设备和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变迁(例如: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还有经济的日益发达(例如:市场化浪潮、商品经济)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浅谈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浅谈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浅谈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作者:王雪雯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9期摘要:历史虽然无法再次复制,但作为纪录片来说,它能够带着人们去无限地接近从未接触过的真相。

情景再现作为纪录片中的一种传递历史的方式,引起了人们对纪录片真实性的重新思考。

本文结合纪录片的创作和表现手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指出情景再现与纪录片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更好地去研究探讨。

关键词:纪录片;情景再现;创作手法;真实性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情感的力量。

虽然情景再现在目前中国的电视节目中被运用得十分广泛,甚至已经成为电视节目无可替代的表现手法,但在创作理念方面仍然偏重拍摄和纪实技巧而忽略了中国人文情怀和人物情感内涵的挖掘和表达,而情景再现所表达的每段纪实人物的情感故事和人生道路,更加要求纪录片的导演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最为平凡的普通人身上所蕴含的情感故事,引导社会向着正确而且阳光的方向去发展。

目前,中国纪录片市场的创作已经开始步入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虽然情景再现作为当下最流行的纪录片表现手法,但仍然存在利弊的两面性。

有专业人士认为,情景再现这种表现手法会破坏原本纪录片原汁原味的表现手法,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情景再现是情有可原并且架构在原本事实的标准之上进行的还原,不是凭空捏造,也不是平白无故,而是构筑于真实基础之上的再次呈现。

1 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情景再现作为纪录片的一种表现手法,打破了以往纪录片中一贯呆滞无味的表现风格,可以通过多种形象化的拍摄和剪辑手法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得以将主人公的情感信息传递给观众。

尽可能地将已经发生,不复存在的历史事件、文化历史进行还原,有效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

对于创作人员来说,情景再现为纪录片工作解决了许多烦恼。

例如,当拍摄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时,想要还原当时最真实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

而对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最重要并且极具说服力的就是史料,但对于现代人来说,历史和我们相差了千年的距离,想要搜集到历史文物或是历史影像大多少之又少,导演无法表现出一部完整的作品。

纪录片“真实再现”手法的运用

纪录片“真实再现”手法的运用

纪录片“真实再现”手法的运用李茵(广播电视MFA 学号112420055105003)在我国影视界,“真实再现”这种手法一直饱受争议,但在现今的影视作品创作中,“真实再现”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影纪录片、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乃至电视纪实类节目或栏目中。

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电视台几乎所有的纪实类栏日,均存在着或曾经不同程度地运用过“真实再现”这一手法。

那究竟什么是“真实再现”?它就是指运用“扮演”等虚构的方式将曾经发生过却没有记录下来的情景、事件重现出来,并把它运用到非虚构的电视节目中去的技术手段。

“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从形式上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重演,也叫摆拍或补拍;是由纪录片中的特定人物,按编导的要求对自己的过去的特定的真实生活片断进行重演。

据我国老一辈纪录片摄影师讲,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时,先遣部队中并没有随军摄影记者,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组解放军战士跑入总统府、房顶上国民党党旗被抛落而下、战士们振臂高呼的经典镜头也是后来补拍的。

二是扮演;是由演员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行为进行扮演。

这种扮演在纪录片《金字塔》中再现塔顶巨石安装、《望长城》中再现烽火传警、《姊妹溪》中再现搭建盐卤栈道等中都有表现。

三是运用相关镜头,达到再现的目的。

这里说的相关镜头包括:借用的电影故事片、电视连续剧以至电视戏曲片、电视艺术片的镜头和带有一定喻意的空镜头。

纪录片《中华文明》中,有一组司马迁写《史记》的镜头,采用的是一段戏曲片中司马迁在放有正在撰写的《史记》的几案前深思的镜头。

“真实再现”之所以能在纪录片中找到生存土壤,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原始影像资料的匮乏。

这种原始资料的匮乏,在历史文化类题材的纪录片中,在追溯回眸类的纪录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006年度很有影响力的纪录片《圆明园》,就采用时间拍摄顺序向观众讲述了圆明园的开始建造,扩建完工直至毁灭的全部过程,也为观众展示了清朝由盛到衰的历史。

影片中的人物涉及到了康熙、雍正两位历史上的伟人,利用人物饰演外加三维动画技术来“真实再现”了历史,影片中还穿插一个在中国生活半个世纪亲眼目睹并参与了圆明园的扩建过程的外国人郎也宁,此举更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

在纪实性电视节目中如何看待和运用“情景再现”

在纪实性电视节目中如何看待和运用“情景再现”

在纪实性电视节目中如何看待和运用“情景再现”作者:刘宁来源:《硅谷》2010年第02期用“扮演”等虚构的方式将曾经发生过却没有记录下来的情景、事件重现出来,并把它运用到非虚构的电视节目中去,是目前国内许多电视台正广为流行的做法,通称为“情景再现”,也可称作“真实再现”、“现场模拟”。

电视节目中的“情景再现”最早见于纪录片领域,随后渗透到其他各类节目形态中。

“情景再现”最突出的特点是能有效地缝合叙事断点。

有论者把这种核心事件现场缺失的现象称为“叙事断点”。

而“情景再现”,正能起到弥合“叙事断点”的作用。

近来电视新闻节目中,特别是一些纪实类电视节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人为导演的、再现过去某一事件某一过程和细节的“情景再现”。

由于这类“情景”再现是事后人为摆拍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虚拟的,由此引起了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

“情景再现”是否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如何看待和运用“情景再现”,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央视可以说是“情景再现”的始作俑者,也是“情景再现”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电视媒体。

自从199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第一批“真实再现”的节目,到如今已经十余年了。

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电视台几乎所有纪实类栏目或节目,包括《今日说法》、《讲述》、《见证》、《法制在线》、《科学历程》、《探索·发现》等栏目均存在着或曾经不同程度地运用过“情景再现”的做法。

尤其是《见证》,几乎每期节目都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手法。

“情景再现”在中央台的成功很快引起了各地方台的注意和模仿。

有些地方电视台干脆以“真实再现”为栏目冠名,如河南电视台和济南电视台。

除了新闻类专题和社教类栏目采用之外,像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等一些有影响的新闻节目也出现了“情景再现”的影子。

我们包头电视台的《法在身边》节目也时常会运用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以司法调查结论为依据,通过模拟案件中最为吸引人的部分及平时记者不易采访到的段落,然后结合对司法人员的采访,以案说法,增进观众对法律的了解。

浅谈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浅谈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浅谈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摘要:历史虽然无法再次复制,但作为纪录片来说,它能够带着人们去无限地接近从未接触过的真相。

情景再现作为纪录片中的一种传递历史的方式,引起了人们对纪录片真实性的重新思考。

本文结合纪录片的创作和表现手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指出情景再现与纪录片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更好地去研究探讨关键词:纪录片;情景再现;创作手法;真实性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情感的力量。

虽然情景再现在目前中国的电视节目中被运用得十分广泛,甚至已经成为电视节目无可替代的表现手法,但在创作理念方面仍然偏重拍摄和纪实技巧而忽略了中国人文情怀和人物情感内涵的挖掘和表达,而情景再现所表达的每段纪实人物的情感故事和人生道路,更加要求纪录片的导演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最为平凡的普通人身上所蕴含的情感故事,引导社会向着正确而且阳光的方向去发展。

目前,中国纪录片市场的创作已经开始步入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虽然情景再现作为当下最流行的纪录片表现手法,但仍然存在利弊的两面性。

有专业人士认为,情景再现这种表现手法会破坏原本纪录片原汁原味的表现手法,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情景再现是情有可原并且架构在原本事实的标准之上进行的还原,不是凭空捏造,也不是平白无故,而是构筑于真实基础之上的再次呈现1 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情景再现作为纪录片的一种表现手法,打破了以往纪录片中一贯呆滞无味的表现风格,可以通过多种形象化的拍摄和剪辑手法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得以将主人公的情感信息传递给观众。

尽可能地将已经发生,不复存在的历史事件、文化历史进行还原,有效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对于创作人员来说,情景再现为纪录片工作解决了许多烦恼。

例如,当拍摄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时,想要还原当时最真实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

而对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最重要并且极具说服力的就是史料,但对于现代人来说,历史和我们相差了千年的距离,想要搜集到历史文物或是历史影像大多少之又少,导演无法表现出一部完整的作品。

谈Discovery电视纪录片真实再现手法的具体运用

谈Discovery电视纪录片真实再现手法的具体运用


事件 时,创作者采用 了再现手法来 向受众
展 示这 一过 程 ,并 同时把 画面 处理 为 黑 白 色 , 以此 来 区别 影片 的真 实画 面 的彩色 部
分。
个人 的人 格损 害莫过于此。当从竞技场 回家 后 ,我变 得更加贪 婪,更好 斗,更沉迷 于感 官享 受 ,我 变得更加 冷酷 ,更无人性 。” 同 时在 画面 上配 以模 糊化 处理的角斗士以及野 兽竞 技的场 面,但 并没有出现人 物面部的画
面 以及 与 此 相 关 的 任 何特 写 ; 在 描述 普通 罗 马农 夫 的 生 活 状 态 时 , 影 片 用 了 别 于 旁 白的 人 声 , 以 一 个 普 通 罗 马 农 民 的 口气 讲 述道 : “ 的 1 英 亩 地 位 于 罗 马城 东 南 1 英 里 处 。 我 O 5

1 可见的叙述 者( . 主持人 、专家、“ ” 我 ) 主 持人 或专家在再现 中作为可见叙述者 ,承 担起真实世 界与虚 构场景的串连作用 ,衔接过去与现 实,带领 电视机前的受众来到历史 的遗迹前 , 自然地讲述在这片土地 上曾经发生 的人和 事情 。 主持人 或专 家置身于历史遗迹这类 真实 的、具有特 殊文化涵义 的空间中,娓娓讲述历史故事的一类 声画结合 的纪实性镜头,不仅 具 有结构上 的意义 ,而且具有阐释上 的意义 ,即通过主持人或专 家的语
马—— 征服帝 国》 一片中得到 了充分体现 。 在讲述 古罗 马崇 尚血腥 角斗竞 技给人 们 带来的影响时,影片用了有别于旁白的人
声 , 以一 个 罗 马 男 子 的 口 吻 自叙 道 :“ 一 对
过这个人发起 的改革 ,会即将改变整个秦 国 的局 势 ” 。很明显 ,从这句话 可以看 出,作 为不可见 的再现叙述者 已经从一个叙述者, 转变 成一 个 高高在 上 的历 史评判 者 ,预 言 家 ,它不仅知道事件的发展过程 ,而且还 知 道事件对于历史所造成的影像,对事件的发 展进行 了预言性 的干涉 。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作者:王文东尚进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7期看过纪录片《圆明园》的观众对片中大量使用的“真实再现”表现手法一定记忆犹新,片中既有用演员演古代的人物,也有通过先进的电脑动画合成技术再现当年的场景。

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

其实。

不仅仅是在《圆明园》中,在其他的纪录片中,“真实再现”这一极具生命力的创作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的重要价值日益显现出来。

“真实再现”手法是否可以设置高潮、悬念、突出细节?说到“真实再现”手法在纪录片中的运用,不少创作者都在进行着努力探索。

“真实再现”是不是必须紧贴纪实的原则来使用。

还是可以按照不同的情景灵活使用呢?在具体的纪录片创作中,真实再现又是否可以设置高潮、悬念、突出细节?笔者认为是可以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保证事件的“真实性”。

讲述的故事要有一个主线来贯穿,对当事人进行采访时,到达精彩的一段,插入真实再现以填充观众无法想象的高潮部分。

真实再现的手段在中国纪录片中已经很多见。

从整体上看,手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即虚处理与实处理。

虚处理再现手段多数是一种造势,一种对历史气氛的营造,多是利用光影效果,采用一些特殊的影调处理,拍摄时对一些小景别的处理,对人物局部动作细节的放大。

以及后期对画面质感色调的一种处理,达到一种特定时空的气氛烘托。

另外一种是实处理手段,它是完全按照事件路数写实化的方式进行拍摄。

在《狙击英雄》一片中,主创者挤掉片中的所有水分,留下真正的最精彩的部分,来再现出来。

再现是精华中的精华,作为一部军事题材片,最精彩的就是战争场面。

作为狙击手,最精彩的就是伏击狙杀。

因此,从再现的选取内容上,选取的段落基本都是动作感比较强的段落,即使是个别情绪化的段落,也必须化为动作来展现。

整体风格上采取纪实采访结合情景再现,对于一个精彩的狙击段落,基本上是一句采访紧跟一段再现,再现完全根据讲述的气氛定夺,而且镜头设计紧切采访的衔接句子,所有情景再现的内容,就完全融入到了纪实采访中,而采访是真实的,整个情景再现的段落也就变成真实的了。

纪录片-浅谈

纪录片-浅谈

纪录片-浅谈在我国,尽管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强烈攻击的目标,尽管至今双方意见依然激烈对峙,然而“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在现今的影视作品创作中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影纪录片、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乃至电视纪实类节目或栏目中。

如中央电视台的《讲述》、《今日说法》、《人与自然》、《记忆》等,包括我们新影创作的《纪录片之窗》、《亲历·见证》、《走遍中国》、《华夏文明》、《地图上的故事》等节目中都采用了“真实再现”的手法。

基于这种将虚构的方式应用于非虚构的节目中的作法,最早起源于电影纪录片,并最早是以电视纪录片为基点,在电视领域中弥漫开来的,故本文拟以电影、电视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的手法为对象,探讨其存在的原因、利弊及应注意的问题。

纪录片,单从词面上看,便已能明确地反映出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性质和创作方法,即纪录。

在1993年出版的《中国应用电视学》一书中对纪录片是这样定义的:“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

”“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事件,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拍摄手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和真人真事。

”真实环境、真实时间、真人、真事,这四“真”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纪录片创作上,一直被视为是生命之所在。

自上世纪50年代起,“挑、等、抢”的拍摄手法(又被称为“自然主义手法”),在我国纪录片创作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在“文革”中曾被提升到政治素质、政治态度的高度。

然而,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纪录片的传统定义遭到了质疑和颠覆。

有人提出:这一把真实看成是纪录片仅有属性,把虚构看成是和真实相对立的表现手法的定义是有局限性的,并这种局限性在实践中越来越显现出来。

有人质疑:有了虚构的表现手法就不真实了吗?采用了虚构的手法的东西就不是纪录片了吗?有更多的人把被长期摒弃的“再现”手法,大大方方地应用在了纪录片中。

浅谈电视纪录片创作片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

浅谈电视纪录片创作片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

浅谈电视纪录⽚创作⽚中“情景再现”⼿法的运⽤谈谈电视纪录⽚创作中“情景再现”⼿法的运⽤试讲⼈:周合强西北师范⼤学⼴播电视艺术(电视编导⽅向)各位尊敬的⽼师:⼤家上(下)午好!开始试讲之前,我⾸先想各位提⼀个挑战性的问题:当我们在⾯对电视纪录⽚特别是历史题材的电视纪录⽚时,当我们已经习惯于⼝述历史时,能不能“让画⾯说话”?好,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讲⼀下电视纪录⽚创作“情景再现”⼿法的运⽤这个问题。

电视从业者和研究者们都知道,我国电视纪录⽚创作,尽管从数量上看逐年递增,但有个性、⾼⽔准的纪录⽚并不多见。

创作题材雷同、主体模糊、有明确;记录⼿法⼤同⼩异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中国纪录⽚在国际上虽时有获奖,但题材狭窄,主要局限在⼈⽂类、环境与⾃然类,不少种类在国际⼤奖中尚处于缺席状态。

【例⼀:2000年10⽉底举⾏的“北京国际科教纪录⽚展评研讨会”聚集了近200部来⾃各国的科学纪录⽚,但没有⼀部中国纪录⽚。

例⼆:2001年第14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电影节上,中国纪录⽚处于“缺席”的尴尬境地。

电影节主席阿⾥说,作为⼀个⼤规模的电影节,中国是被“漏掉了”的⼀块。

】为了满⾜国内电视纪录⽚播放需求,不少电视台根据市场需求转⽽购进国外优秀纪录⽚。

全国纪录⽚⽆论从创作还是从市场看,都处于不容乐观的状态。

如何⾛出困境,实现中国纪录⽚创作的持续发展,这是纪录⽚⼈⾯临的⼀个重要课题进⼊21世纪,细⼼的观众可以发现,中国电视纪录⽚的创作⾛向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些原本⽆法进⼊纪录⽚创作的影像创作⼿法,也随着视觉传播的⽇益繁荣⽽得到了⼈们的认可。

这其中,情景再现就是当下最时兴,也是争议最⼤的⼿法之⼀。

特别是在⼀些电视新闻专题类节⽬中,经常会出现⼀些⼈为导演的、再现过去某⼀事件某⼀过程和细节的“情景再现”。

由于这类“情景”再现是事后⼈为摆拍的,时间、地点、⼈物都是虚拟的,由此引起了⼈们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

“情景再现”是否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如何看待和运⽤“情景再现”,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个话题。

纪录片的艺术表现手法

纪录片的艺术表现手法

纪录片是电影的长子,是故事片的兄弟。

并不是所有的我国拍摄的纪录片能够如《舌尖上的中国》一样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大多数都像不被看好的书一样被束之高阁,鲜有人问津。

以下是纪录片的艺术表现手法,欢迎阅读。

因此,一部纪录片拍摄手法运用的得当决定了这部纪录片的命运。

大家都知道的一部电视剧—《神雕侠侣》,它已经被翻拍了很多次了,但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过就那么比较出众的一两部而已。

因此,接下来我将举出几个常见的纪录片拍摄手法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剖析。

1真实再现手法人作为观看纪录片的主体,一部纪录片能多大程度再现事情的真实性,与此人的所知道的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人是纪录片真实性元素中最具有说服力的元素。

人具有再现过去往事的能力,那些鲜明、让人记忆深刻的往事会被我们记在脑海里,然后等我们再重现那一幕幕记忆时,我们就已经换了地点和心态了。

纪录片的拍摄也就抓住了我们的这一特性,当它所再现的就是你我内心最铭刻的类似的往事时,我们和这部纪录片就达成思想上的共鸣。

文学创作的真实再现同样能让我们在记忆的海洋里自由的相遇,就像鲁迅所写的《朝花夕拾》中关于他在百草园儿时的种种经历恰似我们儿时游玩的种种。

2虚实结合手法2.1虚拟而非虚构并不是所有过往的场景和事物都能如实的再现,有的就需要通过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虚拟再现,但是这些是虚拟并不是虚构。

因为这些虚拟的场景和事物都要以真实的存在、历史为依托。

运用三维动画和数字特技进行的虚拟再现是一种有科学依据、历史依据的虚拟,像《圆明园》这部纪录片,如果缺少了现代数字特技技术的支撑,是无法建构出来的,因此也就无法再现。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这一无比辉煌的皇家园林已经毁于战火之中,如果只是通过拍摄实物进行建构,恐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满目的断壁残垣。

我曾经很好奇的看过《人与自然》栏目播出的特别纪录片—《与恐龙同行》,外国拍摄人员很好的运用了虚拟再现的手法,让我看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着”的恐龙群体。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故宫》中的运用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故宫》中的运用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故宫》中的运用作者:郑谷高燕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1期[摘要]大型文献纪录片《故宫》制作精良,场面宏大,其中真实再现手法大规模的运用,更加引人注意。

本文就真实再现的运用,阐述了真实再现具有缝合叙事断点、展现创作者情感的作用。

纪录片《故宫》中的真实再现手法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关键词]故宫真实再现纪录片作者简介:郑谷,河北大学07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高燕,河北大学07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

真实再现,指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扮演/搬演的方式,通过声音与画面的设计,表现客观世界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已经发生的事件或人物心理的一种电视创作技法,在纪实类电视节目中主要起补充叙事、烘托情景等作用。

它一般是在失去现场记录机会的题材和场景中使用。

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中大量使用真实再现这一技法,如在第一集中就出现真实再现片段约三十处,共约一百一十个镜头,真实再现的时长约占第一集中的三分之二。

《故宫》中各种真实再现手法的数量和多样性在中国纪录片史上都是空前的。

真实再现已经成了《故宫》不可不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像是这部纪录片的符号,有着多方面重要作用。

一、运用真实再现缝合叙事断点中国早先的电视纪录片,尤其是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由于没有充足的历史资料镜头,采用的方法是:解说词加空镜头、相关人士的采访。

观众只能通过想象来还原当时的历史情景,这种方法对于那些不了解当时历史的观众来说就相当困难,甚至会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而形成理解偏差。

历史资料镜头的缺失,就出现了镜头的叙事断点。

运用大量历史素材写就的解说词所反映的史实,会因为镜头画面的不足而无法运用。

真实再现这一方法就像丝线一样,连接起解说词和真实的历史,连接起没有镜头记录下来的历史片段。

对于没有影像记录下来的那些重要的段落,运用多种再现手段,相对真实的“还原”历史情境,直观的配合解说词的叙事,形成完整的叙事段落。

例如在《故宫》中的一个叙事片段:皇帝在慈禧的监督下把玉如意交到自己并不中意的秀女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实再现手法应用于电视记录片中的分析
摘要:“情景再现”也称“真实再现”,是通过新闻与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与气氛。

其主要就是电视工作者采取一种虚构的方式,好比影视剧里的扮演的行为方法,对以往或者时过境迁的重要情节进行演员表演,或者运用光影声效造型重现某一个特定历史时刻。

本文将对真实再现手法应用于电视记录片中进行分析。

关键词:真实再现;电视记录片;局部暗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不断的向着多元化的道路发展走向。

尤其是以往在电视记录片中不敢运用的表现手法,到现在是开始使用。

“情景再现”就是当前应用最多的表现手法,但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国内纪录片创作界出现的手法表现之一。

“情景再现”也称“真实再现”,是通过新闻与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与气氛。

其主要就是电视工作者采取一?N虚构的方式,好比影视剧里的扮演的行为方法,对以往或者时过境迁的重要情节进行演员表演,或者运用光影声效造型重现某一个特定历史时刻。

如比较熟悉的电视记录片《新丝绸之路》、《圆明园》、《1405?郑和下西洋》和《唐山大地震》等中大量使用模拟拍摄以及三维动画等形式,“真实再现”历史情景的表现手法。


接下来将分析真实再现手法应用于电视记录片中的表现。

一、真实再现的概述
真实再现顾名思义就是再现真实,与虚构上有本质的区别,在遵循“非虚构”的前提下,一是确保有其人,二是确保有其事。

根据历史留下的各类资料、痕迹,以符合生活逻辑,尊重客观规的形式律,重现历史,把握好度,以弥补了影像资料的不足,起到了缝合叙事历史断点的作用,创作出非常真实的意境。

“真实再现”这种新型创作手法,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出现颠覆了以往纪录片叙事单调无味、刻板的不足,这样不但丰富了纪录片的画面语言,同时还给予观众的观看欲望的满足。

我国对于“真实再现”这一表现手法运用较晚,在80年代时,我国对电视记录片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创作中,由于没有现场记录的影像资料,我们所看到的表现手法就是利用口述的方法去再现历史事件,配合声音,图像资料以及解说词创作出的纪录片。

而到90年代末,“真实再现”这一表现手法才得以出现并发展,最著名的是《见义勇为之后》、《忘不了》和《南京的血证》等。

二、“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分析
“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的运用非常讲究,运用得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假设运用不当,违背纪录片真实性原则,就会适得其反,可以说“真实再现”一定要尊重历史,力求再现的资料真实。

从形式上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先是局部细节的表现与重演,采取使用背影、特写等表现现实生活的重现,通常是由电视纪录片里的特定人物,按编导的要求对自己以往的特定真实生活片断做重演。

比较著名的是《北方的纳努克》中爱斯基摩人已不居住冰屋了,为了表现爱斯基摩人的风俗特点,弗拉哈迪请纳努克一家重演了搭建冰屋的情景。

而捕捉海豹时,爱斯基摩人已经开始使用枪械。

在片中还是仿照原来的样子用钢叉去捕捉海豹。

其次是演员扮演,是由演员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行为进行扮演。

常见于公安机关破案重现现场情景,比较著名的是百姓故事中的《万里洗冤录》,以及《圆明园》里演员重现了历代皇帝在万园之园中的往昔景象。

《圆明园》电视记录片中对于被列强侵略破坏的建筑园林以及圆明园中部分珍宝复原时,摄制组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对比,力求恢复当时的历史景象。

在之后曝光的十二生肖青铜器竟和摄制组复原的几乎相同。

最后是相关镜头的运用,以实现再现的结果。

镜头主要是借用空镜头、虚影、局部特写等表现手法,达到讲述清楚,交代明白目的。

三、真实再现手法在电视记录片中的应用
情景再现手法在电视记录片中的应用,可分为局部暗示、场景重现和戏剧再现三个不同的设计运用。

(一)场景重现
场景重现是对以往重要人物生活活动的场景,以及事件
发生的空间背景的再现的一种表现方法。

需要注意的场景重现并不是对已逝现实的被动还原,而是对剧情片叙事结构、方法进行自觉借鉴。

这种重现也不会刻意去隐瞒摆拍和扮演的形式,有时还会刻意去制造这种表演的痕迹,以展现再现的意图,更好的使得观众明白和接受。

情景再现要通过扮演或搬演来恢复真实的历史环境,可以借鉴剧情片的叙事手法、电视散文和MTV的写意手段,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来塑造氛围,调动观众的情感参与。

如电视纪录片《圆明园》的场景重现就做的比较好。

《圆明园》的历史事件是让老百姓刻苦铭心的,为了使得观众对圆明园历史事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编导使用了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复原了文献资料中记载中的人物形象,对于历史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这些扮演的人物重现的是背景式的历史场景,是把以往的情景重现。

(二)局部暗示
局部暗示顾名思义就是选取某一点做暗示,如牢狱例子,就是选取人物活动的某个场景、某些局部、某些细节,不必详细展示牢狱中的具体环境,也不需要是一个完整的人物或背景呈现,局部暗示只是展示某些局部细节,以暗示和引发观众的想象进行“再现”的方法,如铁窗,抓住铁窗的一只手,透过铁窗的一道光和脚链声等方面的局部暗示。

又如电视纪录片《记忆》中,里面就会常使用局部细节来描述
整体的时代特征,又如在《顾维钧》里为了体现在巴黎和会上他是以中方代表的身份入场,画面中出现北洋政府时期的官服、民国政治的徽章等镜头,反复暗示观众1919年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在会上的场景。

(三)戏剧再现
戏剧再现可以分为细节型和情节型两种类型,细节型的强调的的出于戏剧性再现的需要,对历史事实的一种戏剧化创造。

情节型强调的是当需要再现的内容不是一个细节或者单个场景,而是一条情节链,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过程时就要进行情节型的戏剧再现。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还有运用特级摄影、3D动画等高新数字技术来再现当时的情景。

如《新丝绸之路》的拍摄,就使用了直升机、动力伞等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拍摄,制作出很多从空中俯视大地的移动镜头。

创作者在凝聚着现代科技结晶的三维动画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给予了历史上盛世长安城、黑水城等已经消失的城市,通过高新数字技术以具体的形象,也给予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延伸以形象而鲜明的标志。

可以说利用三维动画虚构的场景和真实场景相结合,给观众留有一个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刚.刍议产业化背景下的电视纪录片发展问题[J].新
闻研究导刊,2015(08).
[2]彭国华,陈红娟.以纪录片《圆明园》与《大明宫》试论“动画纪录片”[J].时代文学(上),2010(06).
[3]李世慧.试论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形式及选择[J].新闻研究导刊,2016(01).
作者简介:杨楠(1974.05-),男,蒙自市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现职称:编辑,现职务:蒙自市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制作播出部主任),研究方向:新闻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