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
疟疾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疟疾的诊断与预防措施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卫生问题,并且给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为了控制和预防疟疾的传播,正确的诊断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于疟疾诊断和预防措施的必备知识。
诊断篇1. 临床表现:对于怀疑患有疟疾的患者,医生需要认真询问其既往史以及目前出现的症状。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周期性高热、寒战、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然而,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典型表现,尤其是在儿童、孕妇和老年人身上。
2. 实验室检查:为了确诊或排除患者是否感染了寄生虫,请务必进行实验室检查。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厚滴片检查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
厚滴片是一种低成本、易于操作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样品中的寄生虫形态来进行诊断。
而基于DNA技术的检测方法则更加敏感和特异。
3. 快速诊断试剂:为了加快疟疾的诊断速度,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使用快速诊断试剂(RDTs)。
这种试剂不需要复杂的设备,通过取少量患者血液,并将其应用于试纸上,可以迅速得出结果。
然而,快速诊断试剂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因此在使用之前必须确认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预防篇1. 蚊虫控制:作为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控制蚊虫非常重要。
常见的方法包括清除水源、改善卫生环境、覆盖暴露水体以及使用杀虫剂等。
特别是在高发病区域或季节性高发期,居民应该养成勤洗澡、穿长袖衣服和睡在帐篷等防虫习惯。
2. 抗疟药物预防:对于那些在高风险区域生活、工作或前往旅行的人群,抗疟药物预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和控制寄生虫数量,减少病例发生率。
然而,使用抗疟药物需要谨慎,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 疫苗研发:目前,尚无完全保护人类免受疟疾感染的有效疫苗。
然而,科学家一直在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并已有几种候选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如果能够成功开发出可行且安全的疫苗,将为全球范围内预防疟疾提供重要支持。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订本标准。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疟疾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适用于各级各类防疫和医疗卫生机构对疟疾的诊断和处理。
二、诊断原则根据疟区住宿史,发病时有定期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肿大等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
三、诊断标准1、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或有输血史。
2、间歇性定时发作,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
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
发作多次可出现脾肿大和贫血。
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
3、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
4、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
5、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其种类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1)疑似病例:具备1与2。
(2)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或4。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5。
四、治疗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成人量磷酸氯喹2g 3日分服(第1日1g、第2、3日各0.5g),加磷酸伯氨喹316.8mg 8日分服(每日39.6mg)。
2、恶性疟治疗(1)对磷酸氯喹未产生抗性地区恶性疟治疗成人量氯喹2g 3日分服(第1日1g,第2、3日各0.5g),加磷酸伯氨喹316.8mg 8日分服,每日39.6mg。
(2)对磷酸氯喹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恶性疟治疗任选以下方案之一:a、哌喹1.5g 3日分服,加磷酸伯氨喹79.2 mg(6片)或118.8mg (9片)2日或3日分服。
b、咯萘啶1.2g加磺胺多辛1.0g 2日分服,加磷酸伯氨喹79.2 mg(6片)或118.8mg (9片)2日或3日分服。
c、咯萘啶0.8~1.0g加磺胺多辛1.0~1.5g加乙胺嘧啶50~75mg,均2日分服。
d、青蒿琥酯钠600mg 5日分服(第1日100mg×2次,第2~5日每日50mg×2次),加磷酸伯氨喹118.8mg(9片) 3日分服。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54页】
•
活动性Ⅰ级
活动性Ⅱ级
疟疾监测主要内容
• 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当地居民外出回归
外来流动人口
• 蚊情监测: 密度或叮人率
人血指数和媒介能量 对杀虫剂敏感性
薄血膜虫体形态完整,结构清晰,容 易辩认。但虫数少,容易漏诊; 厚血膜疟原虫较集中,易于检查,但 疟原虫形态不典型,鉴别困难。
实验诊断
• 血清学检查:IF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辅助 诊断和流行病调查时应用。
• 快速检测:澳卡、Dipstick、ParaSight-F 等。
• DNA探针和PCR方法需进一步简化、完善
• 适用于镜检或实验室技术质量难以保
证、亟待确定疟疾流行范围、疟疾呈 低度传播、需避免药物滥用以减少抗 性发展的地区。
• 局限性:用此法难以检出尚处于潜伏
期或血中仅含成熟配子体的恶性疟原 虫。
3.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诊断 方法
•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300000 399 64
中国疟疾发病情况(千例)
600
500
1985-2000年
Number of malaria cases reported
400
300
200
100
0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无疟 发病率 < 1/ 万 发病率 >1/万 发病率> 10/万 发病率>100/万
3. 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通过基因扩增,检测疟 原虫某特异片段的DNA序列,从而大大提高检 测 的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 如 探 针 技 术 和 PCR- ELISA等。
1. 以显微镜镜检为基础的方法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
1、典型疟疾 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 时有寒颤、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 大和贫血。
2、不典型疟疾 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 规律。
3、重症疟疾 昏迷、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或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循环衰竭或休克、代谢性 酸中毒等。
• 疟疾的诊断 • 疟疾的治疗 •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治疗方案 • 重症疟疾的诊断与治疗
一、疟疾的诊断
• 基本原则: • 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 标准: • 疟疾病人在发生症状的24小时内接受正确、经济、、规
范的治疗。 • 好处:
–治愈病人 –防止病情恶化 –减少传播
一、疟疾的诊断标准
(一)流行病学史
• 曾于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有夜间停留史;
• 近二周内有输血史。
• (母亲有疟疾感染史)
• 疟疾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加勒比海地 区、中美、南美、东亚、东南亚、中东、南 亚次大陆、南太平洋地区和东欧等。我国有 24个省具备疟疾传播条件,目前仅云南中缅 边境和西藏林芝地区有一定感染风险。
一、疟疾的诊断标准
•
蒸馏水
1000 ml
• 贮备液Ⅱ 1/15M磷酸二氢钾 (KH2PO4 )溶液
•
KH2PO4 9.07 g
•
蒸馏水
1000 ml
(2)缓冲液的配制
PH M/15 Na2HPO4 M/15 KH2PO4
DW
(ml)
(ml)
6.8
49
51
7.0
63
37
7.1
68
32
7.2
73
27
7.4
81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一般采用口服给药,成人总量 1.5g,分3次服,连用2天。服药 后24~48小时血中浓度达到高峰 ,可迅速控制症状。
青蒿素类药物及治疗方案
青蒿素
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一种过氧桥结 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高效 、速效、低毒的特点。
治疗方案
青蒿素类药物可口服、肌肉注射或静 脉注射。具体剂量和疗程根据病情和 医生建议而定。
评估指标
02
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
。
注意事项
03
随访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再次感染;如出
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心理干预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缓解焦虑情绪
疟疾患者常因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而产生焦虑情绪。心理干预 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增强治疗信心。
改善睡眠质量
蚊虫驱除与灭杀方法
室内滞留喷洒
使用杀虫剂对室内墙壁、天花板 等蚊虫栖息地进行喷洒,降低蚊
虫密度。
蚊帐使用
在疟疾高发地区,提倡使用经杀虫 剂处理的蚊帐,有效减少蚊虫叮咬 。
室外环境整治
清除积水、杂草等蚊虫孳生地,降 低蚊虫数量。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避免暴露
尽量减少在蚊虫活动高峰 时段(黄昏和黎明)外出 ,避免暴露于蚊虫环境中 。
穿着防护
外出时尽量穿着长袖衣服 、长裤和袜子,减少皮肤 暴露面积。
使用防蚊用品
涂抹驱蚊剂、使用驱蚊手 环等防蚊用品,降低蚊虫 叮咬风险。
05
并发症处理及康复期管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原则
贫血
疟疾患者常出现贫血,严重时可 危及生命。治疗原则包括补充铁 剂、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
料,必要时输血治疗。
疟疾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倡议和行动
参与全球疟疾防控倡议,推动国际社 会共同应对疟疾挑战。
技术合作与援助
提供技术支持和医疗援助,帮助受援 国提高疟疾防控能力。
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分享疟疾防控信息和经验,促进国际 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资源整合与筹措
动员国际社会资源,筹措资金和技术 支持,推动全球疟疾防控事业的发展。
传播媒介研究
深入研究疟疾传播媒介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了解媒介分布和 传播规律,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流行规律研究
通过对疟疾流行病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研究疟疾的流行规律和趋 势,预测和评估疟疾的传播风险。
防控措施研究
研究和评估各种防控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提出有效的防控策略和 措施,降低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疫苗研究
多肽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和合成疟原虫特定抗原 的多肽片段,制备出具有免疫原性的多肽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
将疟原虫的特定基因克隆到载体中,表达出具有 免疫原性的重组蛋白,制备出重组蛋白疫苗。
减毒活疫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出疟原虫的减毒活疫苗, 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免疫反应。
流行病学研究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联合用药
针对疟原虫的多个生长阶段, 采用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
全程治疗
确保患者完成整个疗程,避免 复发和耐药性的产生。
04 疟疾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
通过服用抗疟药物,降低感染 风险。
疫苗接种
研发和推广有效的疟疾疫苗, 提高人群免疫力。
况。
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显微 镜检查、快速诊断试剂 检测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疟疾的疟疾诊断与防治
五、治 疗
(一)治疗原则
1、应用抗疟药愈早愈好,不仅可及早解除病 人痛苦,且可防止恶性疟转化为凶险型发作。
2、抗疟药的选用,要求安全、有效、简便易 行。疟疾病人,采用氯喹、伯氨喹类药物。严 禁使用奎宁针剂治疗疟疾病人!
3、按疟疾正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达到消 灭传染源和根治病人的目的。
(二)现症病人治疗
三、临床表现
(一)间日疟
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五期即前驱期、发冷(寒战) 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 前驱期 发冷(寒战)期 发热期 出汗期 间歇期
(二)恶性疟
前驱症状多见,常有畏寒、头痛、肌痛、乏力、 纳差、不适等症状。发作时有畏寒、发热
但多数无间日疟典型发作时的恶寒战栗。头痛、 恶心、呕吐较常见,有时尚有腹痛及腹泻
2. 用阿托品0.5~1mg皮下注射,必要时2小时 后重复应用。严重时可用1~2mg溶于葡萄糖 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每0.5~1小时注射1次, 连给2~3次。
3. 如出现房室纤维颤动, 可静脉注射盐酸普鲁 卡因胺和氯化钾,注射时需注意患者的血压。
4. 用氢化可的松100mg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 静脉滴注,每日1~2次。
(一)退热镇静
可用氯丙嗪和异丙嗪各0.5~1mg/kg体重、 安乃近10~15mg/kg体重肌内注射。隔6小 时可反复使用, 务求把体温控制在38℃以下。 反复使用退热药时,应慎重,要密切注意观察。
(二)脑水肿
使用脱水剂甘露醇;体温要降至37℃以 下;液体维持负平衡。使用脱水剂;使 用呼吸中枢兴奋剂;超高热并呼吸衰竭 者,必须快速物理降温;保持呼吸道畅 通,氧气吸入。
发病机理
凶险发作 再燃与复发 患者经一定的治疗或在机体产生免疫力等作用
下,发作停止,但体内尚存少量红细胞内期疟 原虫,在无新的感染条件适宜时,残存的疟原 虫再次大量增殖-疟疾发作称再燃。 蚊传疟疾初发患者,经抗红内期治疗后,血中 原虫已彻底肃清,但过一段时间后,红外期裂 殖子向血中转移繁殖,又出现原虫血症或伴有 症状,称为复发。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二、疟疾诊断
(二)临床表现
2、不典型疟疾
原因不明发热,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
胃肠型恶性疟症状
中枢神经型恶性疟症状
二、疟疾诊断
3、间日疟(分为3种类型):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
主要内容
一、疟疾基本知识
二、疟疾诊断和治疗
三、常用抗疟药机理和用药原则
四、重症恶性疟救治
一、疟疾基本知识
(一)疟原虫生活史
(动画)Βιβλιοθήκη 一、疟疾基本知识(二)疟原虫种类
诺氏疟
(能传染人的猴疟)
一、疟疾基本知识
(三)疟疾诊断/治疗相关定义 1、临床治愈
指疟疾临床症状消除,但红内期疟原虫持继 存在于人体血液内
三、常用抗疟药的种类和药理
(一)杀红细胞内疟原虫药物
可有效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滋养体和裂殖
体,达到控制临床发作目的
目前在市场上各种抗疟药(除伯氨喹外)均
属此类。
三、常用抗疟药的种类和药理
1、 氯喹 (chloroquine)
(1)主要药理特点: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2-3h达血浆有效浓度) 代谢缓慢,血浆半衰期较长(约10天) (2)主要的副反应: 头痛、恶心、呕吐等(停药后可恢复) 可抑制心肌兴奋性和房室传导(心脏病患者 慎用)
三、常用抗疟药的种类和药理
3、青蒿素类药物
常用于治疗抗药性恶性疟 作用迅速,代谢也快,复燃率较高 单方:蒿甲醚,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 复方: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 复方磷酸萘酚喹片(青蒿素+萘酚喹) 复方青蒿素片(青蒿素+哌喹 )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
抗疟药物:如青蒿素、氯喹等 药物联合治疗: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药物预防:在疟疾流行地区,使用抗疟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非药物治疗:如输血、补液等,用于治疗严重疟疾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疟疾的预防
保持环境卫生:清除积水、 垃圾等蚊虫孳生地
避免蚊虫叮咬:使用驱蚊剂、 穿长袖衣物、使用蚊帐等
误诊原因:症 状相似,容易 与其他疾病混 淆
预防措施:加 强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疟 疾的认识
早期诊断:及 时发现症状, 及时治疗
规范治疗:按 照标准治疗方 案进行治疗, 避免延误病情
01
02
03
04
疟疾的治疗
抗疟药物:如青 蒿素、氯喹、奎
宁等
药物使用方法: 口服、注射、静
脉注射等
药物剂量:根据 病情和患者体质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
汇报人:XX
目录
疟疾的诊断
疟疾的治疗
疟疾的预防
疟疾的监测与控制
疟疾的诊断
发热:周期性发作,持续时间不定
寒战:发作时体温骤降,伴有发抖、寒 战等症状
出汗:发作结束后大量出汗
贫血: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贫血
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脾肿大
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 模糊、抽搐等症状
注意事项:孕 妇和免疫功能 低下者慎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 女
儿童和青少年
老年人和免疫力 低下人群
长期在疟疾流行 地区生活和工作
的人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预防措施:使用蚊帐、驱蚊剂、防蚊服等 效果评估:减少疟疾发病率、降低死亡率 长期效果: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局限性:需要持续投入资源,部分地区难以实施
疟疾病例规范处置流程
疟疾病例规范处置流程
疟疾病例规范处置流程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其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头痛、乏力等。
以下是疟疾病例的规范处置流程。
发热病人
如果病人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前往医院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内科、儿科或急诊科就诊。
流行病学史
医院应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史抽样,并检测疟原虫。
具体检测方法包括血涂片、滤纸血2滴和抗凝血2ml(3管)。
报告病例
如果确诊为疟疾病例,医院应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并在24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
病例复核
市疾控每季度会抽取县区3%的阴性血片进行复核,而辖
区疾控中心每月也会抽取10%的阴性血片进行复核。
疾病分型
如果血涂片检测结果为阳性,医院应进行疾病分型。
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可以排除疟疾诊断。
阳性标本处理
对于阳性标本,医院应将血样送检至省疾控中心进行复核。
如果复核结果为阳性,医院应进行规范治疗。
疫情调查和报告
辖区疾控中心应在3天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并上报疫情网。
同时,病例户籍地辖区疾控中心也应在7天内完成疫点处置报告,并上报疫情网。
抗疟药治疗
根据疟疾的类型不同,医院应使用不同的抗疟药进行治疗。
例如,恶性疟可以使用复方青蒿素,间日疟和卵型疟可以使用磷酸氯喹和磷酸伯氨喹,三日疟可以使用磷酸氯喹,而重症疟疾则可以使用青蒿素类注射液。
对于混合感染,应根据抗药使用规范进行治疗。
疟疾诊断报告和治疗PPT课件
预防措施
使用防蚊液、穿长袖长裤、 使用蚊帐等措施可降低感 染风险。
02 疟疾的诊断
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疟原 虫来确诊疟疾,包括显 微镜检查和血液培养等
方法。
免疫学诊术检测疟 疾相关抗体或抗原,如 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 测疟疾相关基因,如
研究成果与展望
已有成果
经过多年的研究,疟疾防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药研发和疫苗研究在实验和临床试验阶段均取得了一定的 进展,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进入后期验证阶段。
未来展望
尽管疟疾防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疟疾防治的科研力度,推动 新药研发、疫苗研究和其他防治手段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疟疾这一全球性健康威 胁。
疟疾的症状
典型症状
严重症状
发热、头痛、寒战、出汗、乏力等, 通常在感染后1-2周内出现。
如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等,可能危 及生命。
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关节痛等,可能 伴随出现。
疟疾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媒介传播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 播,不同地区传播媒介不 同。
人类行为
前往疟疾流行区、接触感 染者等行为增加感染风险。
PCR、基因测序等方法。
临床表现
根据疟疾的临床表现, 如发热、寒战、出汗等 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资
料进行诊断。
诊断流程
01
02
03
04
采集病史
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地 点、病情发展等情况。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肝、脾
疟疾的诊治和重症疟疾救治要点
昏迷:100%出现,70%始于癫痫发作,一般是对称 性脑损伤,也可偏瘫(数分钟~数小时),部分儿童 时间长,可留有肢体功能障碍
去皮层僵直 持续存在提示预后不佳 CSF: 压力高,WBC﹤50个/ul,以L为主,生化正常
重症疟疾---中枢神经系统为主(3)
• 视网膜 出血、水肿,大面积出血预后不佳 • 肝脾大 2/3出现昏迷时已有 • 贫血、黄疸、皮肤出血点均可见 治疗不及时可进展为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 呼吸异常 深快(酸中毒)
bp
3.4 抗体检测
• 疟原虫抗体:
感染后2~3W出现,4~8W达高峰,可持续数月
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诊断分型
临床诊断分型
疑似病例 χ
无症状感染 临床诊断病 例 者
确诊病例
重症病例
3.1 无症状感染者
• 没有临床症状
• 实验室检查疟原虫阳性(镜检、RDT、核酸
任一即可)
3.2 临床诊断病例
• 流行病学史 +
√
√
• 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 或实验性治疗有效(抗疟药治疗3d内症状
消失,现少用)
3.3 确诊病例
• 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临床表现) + • 病原学阳性(一项或多项) 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RDT检测阳性 PCR检测阳性
3.3 重症病例
• 疟疾确诊病例 • 以下之一或多项: 昏迷 重度贫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 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低血糖症 循环衰竭或休克 代谢性酸中毒等
BP和T下降
• 可伴有胃肠道症状
阵发性上腹剧痛、顽固性呕吐、水样便
• 多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疟原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阳性。
病例诊断分类
1、疑似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但临床表现不典型 2、临床诊断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且有典型临床症状 3、确诊病例: 实验室检查阳性(间日疟、恶性疟、三 日疟、卵形疟和混合感染) 4、无症状带虫者: 实验室检查阳性,但无临床症状
病 例 治 疗
全程足量
• 所有病例均需全程足量用药,以 防复发或复燃
给药途径
• 一般患者宜口服给药,凶险型疟 疾患者应酌情以注射或其他途径 给药。
联合治疗
• 根治间日疟需用组织期裂殖体杀 灭剂与血内裂殖体杀灭剂联合治 疗。
对症治疗和护理
• 重症患者 抗并发症 对症支持 护理
常用抗疟药
• 主要控制发作的药物 氯喹、哌喹、 咯萘啶、青蒿素类、ACT • 主要用于防止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 • 主要用于预防的药物 乙胺嘧啶 氯喹、哌喹
2、临床表现
(1)典型临床表现:
典型发热症状:发冷、发热、出汗,隔天发 作一次。 (2)不典型临床表现:
① 类似感冒,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
② 发热伴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③ 发热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实验室检查(三者之一)
(1)病原学检查:
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2)免疫学检测:
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
(四)间日疟休止期根治
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 每日1 次,每次22.5mg,连服8 日。
谢 谢
(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320mg)
口服每天2次,连服2天。
年龄(岁) 6-10 11-15 ≥16 首剂 1 1.5 2 8小时 1 1.5 2 24小时 1 1.5 2 32小时 1 1.5 2
(2) 青蒿琥酯/阿莫地 喹片
(每片含青蒿琥酯50mg,阿莫地喹135mg) 口服每天一次,连服3日。
总剂量480mg。每日1次,每次160mg, 连续3日。 需加大剂量时,总剂量不得超过640mg。
注:使用咯萘啶静脉滴注时,需将160mg咯 萘啶药液注入500ml等渗葡萄糖/生理盐 水中,静脉滴注速度不超过60滴/分。
(二)临床诊断病例的治疗
1、感染地为间日疟流行区的病例:
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治疗。
用药方案
• • • •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孕妇 间日疟休止期根治
(一)确诊病例的治疗
1、间日疟确诊病例(也适用卵形疟/三日疟)
(1)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成人剂量):
(1)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 (成人剂量)
氯喹口服总剂量:1.2g(8片):
D1:0.6g(4片);D2:0.3g(2片);D3:0.3g(2片)
主要控制发作的药物
• 磷酸氯喹(简称氯喹): 4-氨基喹啉类药。对红细 胞内裂殖体有迅速而强大 的杀灭作用,是除对氯喹 有抗性的恶性疟病例外控 制发作的首选药物。
• 氯喹 服药后24~48小时控制发作, 48~72小时血中原虫消失。口服吸收快, 排泄慢,作用持久。副作用轻,可见恶 心、呕吐及腹痛,停药即消失。个别病 人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对子宫无 收缩作用,孕妇可用。
7~12
13~15 ≥16
1/2
3/4 1/1
4片(2,1,1)
6片(3,1.5,1.5) 8片(4,2,2)
注1:也可按儿童公斤体重给药,氯喹总剂量 按24mg/Kg ,伯氨喹总剂量按3.6mg/Kg 计算。
2、非重症恶性疟确诊病例 (选用以下任一种方案)
(1)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1)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主要控制发作的药物
• 青蒿素类抗疟药: 蒿甲醚、青蒿琥酯、 双氢青蒿素
• 青蒿素是从青蒿提取的 一种有过氧基团的倍米 萜内酯药,对间日疟及 恶性疟原虫包括耐氯喹 的红细胞内原虫都有杀 灭作用。有速效与低毒 的优点。临床上其衍生 物用于耐氯喹疟原虫的 治疗。
• 双氢青蒿素:有口服剂型和栓 剂。 • 蒿甲醚:有口服和肌内注射两 种剂型,后者是油剂,用于重 型(凶险型)疟疾的治疗。
疟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
主要内容
• 疟疾病例的诊断 • 疟疾病例的治疗 治疗的一般原则 常用抗疟药 用药方案
疟疾病例的诊断依据
• 流行病学史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三者之一) (1)疟疾传播季节在流行区居住史 (本地感染/输入病例) (2)近二周内有输血史(输血感染) (3)既往病史(复发病例)
主要控制发作的药物
• 磷酸哌喹(哌喹): 4-氨基喹 啉类药,作用与氯喹相似,但较 持久。口服后吸收良好,代谢缓 慢。
主要控制发作的药物
• 磷酸咯萘啶(咯萘啶):我国于
1970年创制的苯肼萘啶类药。其抗 疟作用与氯喹相似,与氯喹无交叉 抗药性,用于耐氯喹疟疾或凶险型 疟疾。副作用轻,适用于婴幼儿及 老年患者。
(2)青蒿琥酯注射剂(静脉推注)
每日1 次,每次60mg,连续7日,首剂加倍。
(儿童按每Kg 体重1.2mg, 首剂加倍)
注1-2.同前(静脉推注)。
注3. 需先将1ml 5%碳酸氢钠注射液注入粉剂
中,溶解澄清后,再注入5ml等渗葡萄糖/
生理盐水,混匀后再缓慢静脉推注。
(3)咯萘啶注射剂 (肌注或静脉滴注)
• 双氢青蒿素或蒿甲醚或青蒿琥 酯分别与咯萘啶同时口服联用
• WHO推荐使用以青蒿素为 基础的复方和联合用药 (ACT)
主要用于防止复发和传播 的药物
•
磷酸伯氨喹(伯氨喹)
• 肝期疟原虫抑制剂 杀灭迟发性疟原虫, 用于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复发。 • 配子体杀灭剂 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 子体以防止其传播。
• 青蒿琥酯:有口服片剂和粉针 剂。后者使用时以碳酸氢钠溶 解,用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注 射,适用于凶险型疟疾的治疗。
主要控制发作的药物
•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复方和联 合用药(ACT)
将青蒿素类药物制成复方或与其 他抗疟药联合用药,以延缓疟原 虫产生抗性,或缩短疗程、降低 治疗费用。
• 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 • 复方青蒿素片 • 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 • 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 复方蒿甲醚
(每片含青蒿素62.5mg,哌喹375mg) 口服每次服2 片,连服2天。
年龄(岁) 2-3 D1(片) 0.5 D2(片) 0.5
4-6
7-10 11-15 ≥16
0.75
1 1.5 2
0.75
1 1.5 2
3、重症恶性疟确诊病例 (选用以下任一种方案)
(1)蒿甲醚注射剂(肌注)
(1)蒿甲醚注射剂(肌注)
• 一般恶性疟治疗药物。 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 (ACT),包括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复方青蒿素片等。 • 重症疟疾治疗药物。 1.青蒿素类药物注射剂,包括蒿甲醚和青 蒿琥酯。 2.磷酸咯萘啶注射。
早期治疗
• 凡疟疾病人要及时治疗,早期治 疗是预防并发症和控制传染源的 重要措施。
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24片):
从服氯喹第1 日起,同时服伯氨喹,每日1次, 每次22.5mg,连服8日。
(2)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 (儿童剂量)
年龄(岁)
≤ 1 1~ 3 4~ 6
占成人剂量比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1/8 1/6~1/4 1/3
总剂量(片)
1/10~1/8 1.5~2片(1,0.5,0.5) 2.5片(1.5,0.5,0.5)
每日1 次,每次80mg,连续7日,首剂加倍。 (儿童按每Kg 体重1.6mg, 首剂加倍)
注1.病情严重时,可按每6小时1次(肌注),直 至患者苏醒后改每日1 次。 注2.患者病情缓解后,可改用ACT 口服剂型, 再进行一个疗程治疗。
3、重症恶性疟确诊病例 (选用以下任一种方案) (2)青蒿琥酯注射剂(静脉推注):
治疗的一般原则
• 抗疟药的选择应符合我国《抗疟药 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 早期治疗 • 全程足量 • 给药途径 • 联合治疗 • 对症治疗和护理
•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 案(修订稿)》
• 卫办疾控发〔2009〕106号 • 2009年6月
• 间日疟治疗药物 • 一线药物:氯喹、伯氨喹; • 二线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 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用于一 线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
2、国外输入病例(混合流行区)病例:
先采用ACT治疗。若确诊为间日疟混合感染, 再加服伯氨喹(八日疗法)。 3、无法判断感染地的病例:
先参照发现地疟原虫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三)孕妇疟疾治疗
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治疗
孕期在3 个月以内的恶性疟患者可用 磷酸哌喹片治疗 孕期在3 个月以上的恶性疟患者可采 用ACT 治疗 孕妇患重症疟疾应选用蒿甲醚或青蒿 琥酯注射剂治疗。
伯氨喹
• 副作用 • 一般副反应 厌食、上腹部不适、呕 吐、腹痛、痉挛、头晕、疲劳,偶有嗜 中性粒细胞减少 等 • 严重副反应 先天性缺乏葡萄糖6-磷酸 脱氢酶者(G6PD),服伯氨喹后可发生 急性血管内溶血
主要用于预防的药物
• 乙胺嘧啶:对疟原虫的红细胞前期有效,
常用作病因性预防药。口服吸收完全, 排泄缓慢,作用持久。口服25mg可维 持预防效果1周以上 • 根据药物供应情况可选择氯喹或哌喹, 进行症状抑制性预防
年龄(岁) D1(片) D2(片) D3(片)
1-6 7-13 ≥14
1 1.5 4
1 1.5 4
1 1.5 4
(3)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每片含萘酚喹50mg,青蒿素125mg)
一次口服。
年龄(岁) 0.5-1 1-3.5 3.5-8.5 剂量(片) 1 2 4
8.5-13.5
≥13.5
6
8
(4) 复方青蒿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