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公共建筑供暖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公共建筑供暖工程设计 3.1公共建筑供暖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公共建筑供暖系统的设计与住宅室内供暖系统基本相同,供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以及供暖系统形式有所不同。设计思路包括收集气象资料、土建资料、热源资料,并根据当地热源情况(集中供热或其他热源)选定适宜的供暖方式和供暖系统。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情况进行供暖热负荷计算、选取散热器、进行散热器及管道的平面布置、绘制管道系统图并进行水力计算(管径选择及阻力计算)、选择附属部件、绘制相应的安装大样,完成采暖工程设计的施工图,撰写课程设计文件。

公共建筑供暖工程设计与住宅的相同点,散热器的计算方法相同。不同点主要一是供暖设计热负荷稍有不同,公共建筑不计户间传热耗热量;二是供暖系统的形式不同,住宅建筑的供暖系统多为双管系统,公共建筑多为单管顺流式系统;三是水力计算方法基本相同,由于供暖系统的形式有别,所以水力计算特点稍有不同。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建筑供暖工程设计与住宅的不同点,主要论述热负荷计算,供暖系统的形式及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相关补充资料主要有: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中有关暖通空调部分;

3.2 公共建筑供暖设计负荷的计算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主要包括: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

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由下式计算:

''()n w q KF t t α=- W (3-1) 式中符号同前。修正耗热量的计算同前。 2.围护结构附加(修正)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修正耗热量通常按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进行修正,主要包括朝向

修正、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耗热量。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和住宅的计算相同,故不再赘述。

3. 冷风渗透耗热量

影响冷风渗透耗热量的因素很多,如门窗构造、门窗朝向、室外风速与风向、室内外空气温差、建筑高度以及建筑内部通道状况等。对于多层建筑,由于房屋建筑不高,在工程设计中,冷风渗透耗热量主要考虑风压的作用。对于高层建筑,则应考虑风压和热压综合作用的结果。

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的常用方法有缝隙法、换气次数法和百分数法。 高层建筑的冷风渗透耗热量一般采用缝隙法计算。.缝隙法,通过计算不同朝向的门、窗缝隙的长度以及风压与热压综合作用下,每米长度缝隙渗入的冷空气量,确定其冷风渗透耗热量。这种方法称为缝隙法。

对于多层和高层民用建筑,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2

0.278L p w n w Q c t t ρ''=- W (3-2)

式中

2

Q '——冷风渗透耗热量,W ;

p

c ——冷空气的定压比热容,p

c =1.005kJ/(kg ·K);

w ρ——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 kg/m3); L ——渗透冷空气量,m 3/h ;

n

t 、

w

t '——室内、外供暖计算温度,℃;

0.278——单位换算系数,1kJ/h =0.278W 。

由式(3-2)可知,在室内外温差一定时,冷风渗透耗热量主要取决于渗透冷空气量L 。渗透冷空气量L (m 3/h )可根据不同的朝向,并按下式确定

0=b

L lL m (3-3a )

式中 L 0——在基准高度单纯风压作用下,不考虑朝向修正和建筑物内部隔断情况时,通过每米门窗缝隙进入室内的理论渗透冷空气量 [m 3/(m ·h)];,按式3-3b 确定。

l ——外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 ),应分别按各朝向可开启的门窗缝隙长度计算;

m ——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考虑建筑体形、内部隔断和空气流通等因素,不同朝向、不同高度的门窗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按式3-3c 确定; b ——门窗缝隙的渗风指数,0.56~0.78b =,当无实测数据时,可取0.67b =;

其中,0b

m L 表示通过每米门、窗缝隙进入室内的实际渗透冷空气量。 1)通过每米门、窗缝隙进入室内的理论渗透空气量L 0

通过每米门窗缝隙进入室内的理论渗透冷空气量L 0,是指在基准高度时单独风压作用下,不考虑朝向修正和建筑隔断情况时,通过每米门窗缝隙进入室内的理论渗透冷空气量按下式计算:

2

010(/2)b w L a v ρ= (3-3b ) 式中1a ——外门窗缝隙的渗风系数,()

3/b m m h Pa ⋅⋅,当无实测数据时,

可根据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的相关标准,按表3-1采用

0 ——基准高度(我国气象部门规定,风速观测的基准高度是010h m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下的平均风速,/m s ; 2)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m 。

实际上通过每米缝隙冷风渗透量影响因素很多,因此,根据理论渗透空气量计算实际渗透冷空气量时,m 是综合考虑在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不同建筑物体型、内部隔断和空气流通等因素后,不同朝向、不同高度门、窗的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

实际的冷风渗透现象,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处于迎风面的外门窗,由于受风压作用,将使单独靠热压形成的中和面向上移,即渗入空气的楼层数会有所增加。而处于背风面的外门窗,由于室外是负压,将使单独靠热压星形成的中和面下移,则渗入空气的楼层数就会有所减少,如此,就有可能在同一间房内,因朝向不同而渗透风量不等,甚至有的朝向的房间渗入空气,而另一朝向的房间则渗出空气。

《暖通规范》推荐,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m 值按下式计算:

()1/b r f h m C C n C C =∆+ (3-3c )

式中r C ——热压系数。当无法精确计算时,可按表3-2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