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简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程简介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在播放“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我看了一些比赛实况,看后发现一个问题,即有的比赛选手在综合文化素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些基础的文化常识,诸如小说《水游传》的作者是谁?有的选手也答不上来。其实这种现象在以往类似的比赛中也出现过,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从语文学科和人文素养培养这一角度,并且结合自身日常的教学情况,对艺术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做些分析思考。

众所周知,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在高等生中是作为必修课普遍开设的,但是目前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正面临着边缘化。近年来,在大部分高校中,尽管大学语文被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长期以来处于边缘位置。在公共课的系统里,大学英语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有些高校把学生毕业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跟英语四六级考试挂起钩来。如果跟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及“两课”相比,大学语文的课时要少得多。此外,外语等课程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均属考试科目,而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落榜者中,往往部分考生是由于外语没达到分数线而落榜。相比之下,大学语文就不那么重要了。在艺术生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由于艺术生的特殊性,或多或少存在着重专业技术、轻文化素质的现象。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大学语文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就是把它作为一个工具。现在要突破过去的工具观点,大学生要在中学的基础上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着力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人文精神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这是要把它看成终身教育,这样认识的话,语文教育就是贯穿终身教育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我们也惊喜地看到在国际上汉语的地位正在不断地提高,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很多人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在那些国家都出现了“汉语热”、“中国热”现象。而国内汉语教学地位的下降,特别是在大学里面,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汉语水平普遍下降,人文素养亟待提高,这种反差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应该说,这些都是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也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语文教育是有双重性的,既是人文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如上所述,目前语文教育最主要的弊端是太忽略人文教育的作用。一般而言,作为一名艺术生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质,即专业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文化素质。其中思想道

德素质起着导向性的作用,而综合文化素质则是支撑着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创新。事实证明,现代社会更需要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广泛适应能力的人才。社会需求和市场选择的变化比较大,有可能学生不再是一辈子只从事一个行业。由此可见,目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尤为重要的。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

那么对大学语文这一课程如何定位呢?大学语文应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但是大学语文的主要任务既不是纠正错别字,纠正错误读音,也不是教授申请书、请假条等应用文体的写法,而是如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所指出的:“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所以,大学语文教学应该是艺术生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是艺术生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成为整个艺术人才培养工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大学语文教学将直接关系到艺术生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

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谈到:“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先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这段话确立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目的。文学是用于“新民”的,也就是后来所谓培养新人的意思。可见语文学科承担着一个巨大的任务。而对一个国家而言,教育的核心是学校课程,课程集中具体地体现了教育的内容与目标。教育关注的是将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传授给下一代。如果说学校的课程是人类文化史的缩影,那么语文课程则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说,大学语文不应简单地归结为工具性,而应将它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认识,使之成为一种与民族文化相照应,与时代主流文化相呼应的人文精神陶冶活动。

本教材的特点: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与提高人文素养的要求,教材包括七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品鉴、第二单元谈艺论道、第三单元美林星空、第四单元精神家园、第五单元风范学堂、第六单元人生感悟、第七单元

实训练笔。注重文质兼美的古代诗文和现当代的名家名篇,能够提高文化品位与人文价值。同时选编一些国外不同时代经典的文学作品,关注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因此具有要强调时代性、人文性和多元化。还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国内外艺术大家谈人生艺术修养方面的文章,比如塑造纯洁的灵魂——《傅雷家书》选。同时兼顾艺术生的专业特点选用一些能与学生所学专业有着一定联系的文学作品,一些中国古代的诗词作为上课的教学内容,因为古代诗词,特别是词,在以前是可以吟唱的,其中不少诗词意境优美,而且语言也比较简练。在充分理解作品之后,可以尝试着为这些作品进行绘画,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概括地说,本教材做到了三个贴近,即贴近时代社会现实、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贴近艺术专业实际。

最后我们以一段反映蔡元培先生美育思想的话,作为全文的结束语。蔡元培先生在1930年答《时代画报》记者问时说:“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塑、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了的情感。我们每每在听了一支歌、看了一张画、一件雕刻,或者读了一首诗,一篇文章以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这种使命不仅仅是使人人要有饭吃,有衣裳穿,有房子住,他同时还要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以外,还能去享受人生。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更知道了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情便不期然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