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技术发展研究
探析网络交换技术以及发展趋势
安 能 够 接 人 和 控制 终端 用 户 , 要 配 有 I 址 , 保 证 各 种 方 式 也 P地 以 用 户 的接 人 可 以 核 心 网 外 侧 设 防 火 墙 . 将 软 交 换 网络 中少 并 数 需 要 与 外 界 用 户 进 行 通 信 的 核 心 设 备 的 私 有 地 址 映 射 到 柑 应 的公 有 地 址 , 外 , 用 防 火 墙 对 进 入 核 心 网的 数 据 包 进 行 过 滤 , 另 利 只 允 许 特 定 端 口号 的 数 据 包 通 过 防 火 墙 ,这 种 方 法 口 以 对 Pn i— g f e t 一 系 列 的 D S攻 击 进 行 过 滤 在 骨 : 层 面 ,采 用 oD a h等 O f网 MP S P L V N技 术 构 建相 对 独 立 的 网络 这 样 可 以对 不 同 用 户 间 、 用 户 与 公 【 问 、 务 子 网 和 业 务 子 网 问 的路 甫 信 息 进 行 隔 离 、 且 矧 业 并 非 M L V N I 的 州 户 九 法 访 问 到 软 交 换 域 V N 内 的 网络 设 备 . P S P l ^ P 从 可 以 证 网络 的安 全 软 交 换 网络 最 大 的 安 伞 隐 患是 各 种 终 端 设 备 . 为 它 们 处 于 用 户 端 。 在 被 恶 意攻 击 软 交 换 网 络 核 心 凶 仔 设 备 的 町能性 。 为杜 绝 这 种 安全 隐患 , 软 交 换 网 络接 入 边 缘 , 在 设 置 宽 带接 入 服 务 器 , 为 用 户接 入 网和 骨 1 网 之 间 的 网关 , 作 I 中断 川 户接 入 网的连 接 , 外 还 能提 供 接 人 到宽 带 核心 业务 网的 功 能 宽 此 带 接 人服 务 器 具 有 网络 安 伞 模 块 与业务 管 理 模 块 .网 络安 全 模 块 可 以包 括 I v N模 块 及 防 火墙 模 块 :业 务 管 理模 块 则 包括 网络 接 PP 入 认 证 与授 权 模 块 、 费 模 块 和统 计 模 块 。 此外 , 些 宽带 接 入 服 计 有 务 器 不 仅 町以提 供 流 量 管理 和控 制 ,还 以对 终 端 朋 户 的接 人 进 行 控 制 与管 理 网管 系统 应具 有 不 同级 别 的管 理 员 权 限管 理机 制 , 越 权 操作 应 予 以禁 止 对 非法 操 作 提供 记 录信 息 , 系统可 能 造成 埘 潜 在 危 害 的请 求 , 能够 发 …警 报 l 取相 应 的 防御 措施 。 应 _ 斤采 6、MS 的 技 术发 展 l 南于基于 I P的 网 络 和 业 务 技 术 给 传 统 电 信 运 营 商带 来 的挑 战 , 信 运 营商 正在 积极 寻求 能 够 驾 驭 l 电 P网络 的 解 决 方 案 。N N G 的体 系 架 构 经 过 千 锤 ‘ 试 图 打 造 这 样 ・ 美 好 的未 来 , 烁 个 使得 运 营商能够控制和管理基于 I P的 网 络并 具 有 业 务 管 理 的能 力 。 并 让 网 络 的 体 系具 备融 合 的能 力 , 业 务 层 面 具 有 灵 活 扩 展 和 组 合 在 的 能 力 , 用 户 接 入 层 面 能够 进行 接 入 控 制 、 识 和 管理 。 样 一 在 标 这 种 体 系架 构是 N GN 的 内汹 所 在 。人 们 开 始 寄希 单 于 I MS能 够 给 予 这 个 承 诺 , 大 胆 开 始 r这 种 尝 试 。I 并 MS使 移 动 和 同 定 的 融 合 成为可能 , 基 于 I 使 P的业 务 控 制 干 管 理 成 为 可 能 , A S和 R C ¨ N S A E 使 接 入 管 理 和 控 制 成 为 可能 。 目前 中 围 通 信 标 准 化 协 会 C S 在 T 3和 T 5成 赴 联 合 工 CA C C 作 组 进 行 中 统 一 I S标 准 的研 究 。 括 : 一 I S的需 求 ( 一 M 包 统 M 第 阶段 ) 统 一 I . MS的 功 能体 系架 构 ( 一 段 ) 统 一 I S组 网 总体 第 阶 , M 技 术要 求 ( 一 阶 段 ) 目前 按 t个 场 景 开 展 研 究 , 景 一 : 持 第 。 场 一支 x S_ A / A 2 Hz D f D— C MA+ P SE G 的 接 D 1 WL N L N+ G WC MA F S D / G R/D E
面向SDN网络的可编程交换机技术研究
面向SDN网络的可编程交换机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长,网络带宽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特别是在数据中心这一领域,可编程交换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SDN(软件定义网络)的出现使得这一领域能够更好地进行网络流量管理,并为网络管理员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因此,研究面向SDN网络的可编程交换机技术,对于网络行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SDN网络的概念与特点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模式,它可以实现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的分离,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控制器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流。
SDN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可编程性:SDN网络的数据流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
网络管理员可以使用编程语言来控制设备的功能和数据流的传输方式,从而实现灵活性和可控性。
2. 中心控制:SDN网络的控制器可以管理多个交换机,集中控制整个网络的状态,并根据实时情况对网络进行优化,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3. 抽象化:SDN网络中,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现与应用分离,网络管理员不需要知道底层硬件的构架,只需要关注网络的业务需求和策略,从而帮助网络管理员更灵活地管理网络。
二、可编程交换机技术的发展在SDN网络中,交换机是网络中最基本的设备。
可编程交换机技术的出现让交换机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控性,使得网络管理员可以对交换机进行更精确的控制和管理。
1. OpenFlow技术OpenFlow技术是最早用于SDN网络的可编程交换机技术之一。
它通过控制器来管理数据流和交换机的状态,从而实现网络的可编程性和实时性。
2. P4技术P4(Programming Protocol-Independent Packet Processors)是一种新的可编程交换机技术。
它可以实现对数据包的精确控制和处理,从而实现更高的性能和灵活性。
3. FPGA技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技术是一种硬件可重构技术。
网络交换技术的发展
、 标 准 是 前国 内 第一 个 全面 覆盖 软 交换 技 I
术领 域 重 点技 术 的标 准体 系 。 交 换 系 列标 软
准 主要 参 考 I TU— 、I F等 国 际 标 准 化 组 T ET
织 的最 新技 术标 准 和 我 国运 营 商 的 实践 , 对 软 交换 技 术 中 的 重 点 领 域 ,如软 交 换 没 备 、 媒 休 关 控制 器 没备 、 体 网关 设 备 、 令 媒 信
38 rELEC 0 M M UN I C
( N S ) TEC H N0 ( G Y / 0O6 ・ 1 L) ¨
维普资讯
电信技 求
关 S P标 准 的进 一 步 完 善 在 I I P刚 络 研 究 方 面 ,CCS A M络 与 交换 技
。
L 国通 信 标 准 协 会 ( CS ) 络 与 交 } J C A
2 5年 是 运 营 商 开 始 实 施 战 略 转 型 00
换 技 术 下作 委 员会 完成 的软 交换技 术 系 列行
的 一 年 。战 略 转 型 旨在 简 化 网 络 结 构 , 减 少 网 络 运 营 成 本 , 速 将 新 业 务 推 向 用 户 加 的 速 度 ,优 化 运 营 商 与 用 户 之 间 的 关 系 。
关 没 以 及 搂 ¨ 协 议 和 业 务 等 技 术 要 求 和
展 阶段 ,电信 网 的 发 展 凸 显 融 合 、调 整 和 变革 的 新趋 势 。各 种 电信 业务 从 本 质上 来 说 。由 语 音 、数 据 和 视 频 3种 基 础 业 务
构 成 。目 前 , 统 语 音 业 务 仍 是 电 信 的 主 传
交换技术演进趋势及未来展望-电脑资料
交换技术演进趋势及未来展望-电脑资料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众电话网(PSTN),而基于电路交换技术的程控交换机一直是这一网络中最重要的设备,也是我国电信设备生产企业迅速腾飞的突破口,我们离NGN还有多远?近年来,基于软交换的NGN技术迅速发展。
在今年,已经有更多设备厂商宣布推出NGN解决方案,并宣布了一些应用项目。
NGN也被专家一致看好是未来电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种趋势,人们认为,NGN的软交换设备会逐步取代传统交换机,成为网络建设的主体设备。
然而,趋势虽然明显,但NGN或者说软交换产品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呢?从今年的市场情况看,尽管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些产品也在局部市场开始部署,但不可否认的是,总体上,NGN在技术和市场上还在继续完善发展中。
第一,NGN的技术标准还在不断发展,许多问题,诸如软交换与传统交换网的信令互通等许多问题都还没有彻底解决。
第二,不同厂家对标准以及相关协议的理解还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厂家设备的互操作等许多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时间。
实际上,这些问题不解决,网络的大规模采用是比较困难的。
也就是说,只有几家厂商的设备成熟并不足以推动市场的整体发展。
而网络的互通和互操作性的解决实际上又是非常困难的。
这一点与以面向话音业务为主的传统交换网络有着巨大的差别,就是在传统交换网络上的一些业务系统,不同厂家设备间的联通也并非易事,何况是需要更多开放接口的NGN产品。
第三,NGN网络业务标准的制订也是比较困难的问题。
业务标准的不成熟,运营商推出的业务就难以大范围推广,网络的效益也就难以真正发挥。
目前NGN的应用形式更像是一些“孤岛”。
第四,软交换网络虽然在业务提供方面比传统网络有优势,但这种优势目前看并没有达到令传统交换网络无法企及的程度,也就是说,人们并没有找到一种NGN的“杀手”级应用。
第五,更为重要的问题在于,现有传统电信交换网络所提供的话音业务目前仍然是运营商主要的收入来源,并且以往巨大的投资仍然在发挥作用。
程控交换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程控交换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摘要】程控交换技术作为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历史回顾介绍了程控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详细解析了其技术原理和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应用情况。
分析了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望了程控交换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了总结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程控交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态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程控交换技术、现状、发展分析、历史回顾、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发展趋势、挑战与对策、未来展望、总结评价、建议和展望。
1. 引言1.1 程控交换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程控交换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交换设备的通信技术,它的出现标志着通信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程控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地位愈发重要。
本文将就程控交换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其历史、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发展趋势、挑战与对策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程控交换技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发展方向和潜力,为未来的通信领域做出更为准确的预测和规划。
在未来的展望中,我们将着重探讨程控交换技术在5G时代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总结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展望,希望能为读者对程控交换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帮助。
2. 正文2.1 历史回顾程控交换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电信领域主要采用的是机械交换设备。
这些机械交换设备存在着速度慢、容量小、故障率高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人们开始探索新的通信技术,其中包括了程控交换技术。
195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程控电话交换机,标志着程控交换技术的诞生。
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程控交换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机械交换设备,成为主流通信技术。
1-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摘要:文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的各个阶段: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个阶段,并且详细描述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其优缺点。
最后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网络;数据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计算机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随着二战而研制用于科学计算的产物,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计算机多媒体功能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在企业中得以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很快普及全球。
计算机网络主要的作用是进行数据交换,网络数据的交换主要经历过电路、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个阶段。
一、电路数据交换电路交换数据源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话的出现,随着当时社会的需求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路交换数据的方式由最初的人工接听方式、机电与电子自动交换方式、存储程序控制模拟和数字交换方式、第三方可编程交换方式等发展历程,现今人们正在研究融合多媒体格式的相互通信软交换技术。
在上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半导体,此时人们就尝试将其应用在交换机中,同时引入电子技术,这就是电子交换机的雏形。
开始时是在交换机的控制部分引入电子技术,其话务部分依旧采用机械接点的方式,这时就衍生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等技术的出现。
真正的全电子交换机出现是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出现后,才得以快速发展。
一九四六年第一台以冯.诺依曼结构设计的计算机诞生,对交换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后的二十年里,人们将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成功的应用于通信传输系统,这大大提高了通话的质量、同时也节约了线路设备的成本。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PCM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设计出将PCM技术应用于数据交换中。
此时,世界各国就开始研制控制数字交换机。
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进入到了数字交换时代的标志是一九七零年在法国的拉尼翁成功的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程控数字交换系统。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所采用的PCM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该技术首先应用在信息数字化中,接着应用于普通电话通信,并且为开通用户电报、数据传送等非话业务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现代交换技术发展与趋势
现代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移动通信网络与各种通信技术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种情况下,交换技术作为一种可以实现数据的瞬间储存与转发的重要通信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为了适应这种日益暴增的信息传输,交换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又在何方?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交换技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人工交换发展阶段:第一部磁石式人工交换机。
1.2)自动交换机发展阶段:机电式交换机。
1.3)电子式自动交换阶段:现如今的数字程控式交换机。
二、历史使用的典型交换技术每段历史的发展,都伴随着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一次次的改进,一次次的失败,才换来了如今先进的科学技术。
所以,我认为,当前的交换技术,也需要经历我们艰苦不懈的探究,才能得到发展。
2.1)电路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是电信网络交换技术发展的最初形式与第一阶段。
该阶段的典型移动网络代表为GSM与CDMA,其原理是通过一条具备一定宽度的线路保证双方的通信。
通信的过程中,该线路的资源将无法再做他用,直到此次通信完成才能释放。
这种电路交换技术的最主要的应用特点是在稳定的有一定宽度的线路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保证双方的通信质量,并且操作简单,支撑成本低。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每一次通信线路只能为当时的信双方提供服务,不利于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2.2)分组交换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通信需求量的增加,原有的电路交换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了。
同时,传统电路交换技术所提供的单一语音业务也无法适应移动数据业务的变化,于是分组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分组交换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数据传输前,先根据情况对其进行分割,并在新的分段的始端添加不同的字段。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完成数据的校验工作,还能实现有效的数据分组。
同以往的电路交换技术相比较,新的分组交换技术的应用优势是通过识别数据开头的字段完成发送任务,不仅免去了连接环节,还在发送中实现了对带宽的合理分配。
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交换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信息或资源从一个实体转移至另一个实体,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传输。
交换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电话通讯、互联网连接还是金融交易,都离不开交换技术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交换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交换技术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
在古代,人们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获取所需的资源,例如粮食、布匹和工艺品等。
这种形式的交换技术主要依赖于人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但由于信息传递的限制,其效率和范围有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和科技的进步,交换技术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
在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机械化的出现,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规模大幅增加,人们开始使用现金作为媒介进行交换。
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交换的效率,但在面对大规模交换需求时仍然存在局限性。
直到20世纪,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交换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电话系统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实时进行语音交流,极大地缩短了沟通的距离。
而随着电信网络的建设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和社交媒体等工具进行交流和信息分享。
交换技术在商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金融交易的实现依赖于现代化的交换技术,例如证券交易所和电子支付系统。
这些系统通过将买卖双方的需求进行匹配和比对,实现了交易的自动化和高效率。
交换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交易的速度和效率,还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交换技术的进步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共享。
借助交换技术,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无论是新闻、娱乐还是学术研究。
这种信息的流动性使得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其次,交换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例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
而通过在线购物、远程办公等服务,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交换技术的支持。
交换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史雪珠
浅析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1262310109 史雪珠世界电信业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电信网的发展凸显融合、调整和变革的新趋势。
各种电信业务从本质上来说,由语音、数据和视频3种基础业务构成。
目前,传统语音业务仍是电信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
开拓更丰富的数据及增值业务,发展视频娱乐业务,并以有效的方式实现语音提供,以应对多种业务分流的替代和威胁。
业务的提供应向更灵活多样的方向发展,实现多种业务的捆绑,并根据需求向融合业务的方向发展。
业务的发展引导网络的发展,网络的转型不是对现有网络的简单改造或扩容,而是针对多种业务的支撑,优化网络构架并降低总投资和运营成本,实现高效网络。
目前,大家清楚地看到网络正在向以IP为构架的NGN方向演变。
在网络转型的过程中,软交换技术、固网智能化技术、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接入控制技术和实施多样化的宽带接入等都是网络发展的重点。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是固网转型的标志之一。
中国通信标准协会网络与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完成的软交换技术系列行业标准是目前国内第一个全面覆盖软交换技术领域重点技术的标准体系。
软交换系列标准主要参考ITU-T、IETF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最新技术标准和我国运营商的实践,对软交换技术中的重点领域,如软交换设备、媒体网关控制器设备、媒体网关设备、信令网关设备以及接口协议和业务等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研究,并结合国内网络实际情况以及国内电信设备制造商的研发经验制定。
2005年,网络与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重点完善了基于软交换设备的网络组网总体技术要求,并启动了网络融合的研究,完成了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管理系统(IADMS)测试方法、媒体网关(支持多媒体的媒体网关)设备测试方法、软交换业务接入控制设备技术要求、基于软交换的应用服务器测试方法、开放业务接入应用程序接口(Parlay)网关设备技术规范、基于互联网服务(WebService)的开放业务接入应用程序接口(ParlayX)技术要求和相关SIP标准的进一步完善。
现代交换原理分组交换技术及其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
现代交换原理分组交换技术及其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标题:现代交换原理分组交换技术及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现代交换原理分组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网络通信已经从电路交换发展到了分组交换。
本论文对现代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其原理、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得出了目前分组交换技术在高速网络通信领域的主要应用,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交换原理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分组交换技术作为现代网络通信中一种重要的交换方法,已经成为了主流。
本论文将对分组交换技术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二、分组交换技术原理分组交换技术是指将数据分成一组一组的数据包,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节点,并在接收端重新组装还原。
分组交换技术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网络场景的需求。
三、分组交换技术的现状目前,分组交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互联网、移动通信等。
在高速网络通信领域,分组交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大规模并行计算等场景中。
然而,随着网络流量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分组交换技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网络拥堵、时延增加等。
四、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了应对现代网络通信中的挑战,分组交换技术需要不断发展和改进。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速率的分组交换技术: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需要开发更高速率的分组交换技术。
2)网络虚拟化: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网络资源划分为多个逻辑网络,实现资源的灵活配置和提供更高效的网络服务。
3)软件定义网络(SDN):SDN技术可以将网络控制面和数据面进行分离,提供更好的网络控制和管理能力。
4)自适应流量控制:通过自适应流量控制算法,能够更好地应对网络拥堵和时延增加的问题。
五、结论本论文对现代交换原理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原理、现状到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分组交换技术在高速网络通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论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
技 术进行 分析 论述 。 关键 词 :数 据 交换 ;电路 交换 ;报 文交换 ;分组 交换
中图分类号:T 33 2 P9.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 59( 00 1 00 一 1 07 99 21 )1— 19 o
Th v l p e to m p e t r t c a eTe h l g eDe eo m n fCo ut rNe wo k Da a Ex h ng c no o y
P n n nn a g Ka g i g
(i j o tc n n esyTa j 3 0 ,hn ) Ta iP l eh iU i ri ,inn 0 1 0C i nn y c v t i 6 a
Absr c : ̄ i p pe ds u s s h c m p tr newo k d t x h ng e h olg veo m e r c s , e a t x h n e ta tlns a r ic s e te o u e t r aa e c a e tc n o y de lp ntp o e st d a e c a g h d s rb dt etc nia haa trs c fe c t g ’ v lpme t c so ic urea ay i fpa k t w i hngtc olg . e c ie e h c lc r ceit so hs eSde eo h i a a n . u nd s o s lsso Fo n c e t i h o s c en y Ke wor : t xc a g Cic i wic n M e s g x h g ; c twi hig y dsDa e h n e; r uts thig; sa ee c a ePa kes t n a n c
全光网络中光交换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其问 由于 电子器件本身存 在着 的诸 多如 P o e t A e c ) 一 期 计 划 ( N C r jc s gn y OT 、
带 宽 限制 和 局 部 功 耗 等 缺 陷 将 产 生 “ 电 A N )和 二 期全 球 网计划 ( O E 、 O等 M N T
入研究光交换技术具有重大的意义。
以及 路 由 的处 理 过 程 始 终 以光 的 方 式 进 中 的计 划 主 要 有 O y e 计 划 , 美 国光 互 量 瓶颈 问题 、大量节省 建网和 网络升 级 xg n 行 , 由 此 可 以避 免 各 个 网络 节 点 上 的 多 联 网规 划 、 加 拿 大 光 网络 规 划 , 欧 洲 光 成 本 并 提 高 网 络 的 重 构 灵 活 性 和 生 存
目前 世 界 各 国 研 究 开 发 中 的 全 光 究 项 目中 , 光 交 换 技 术 是 全 光 网 络 的 最 络 主 要 集 中 在 美 国 、 欧 洲 和 日本 。 主 要 的技 术 支 撑 之 一 , 其 发 展 在 某 种 稗
如 美 国 的 A P ( d a c d e e r h 度上也 决定了全光 网络 的发展 ,囚此深 R A A v n e R a c S
要求通信 网络具有更大 的传输容量 及更 网 络 的最 大 优 点 是 它 的 开 放 性 和 透 明 性 在 我 国 则 有 中科 院 、 高 等 院校 和 科 研 厂
高 的 传 输 速 率 。 通 信 网络 的 两 大 主 要 组 以及 结 构 的 灵 活 性 , 这 使 其 成 为 未 来 发 所 进 行 的 国 家8 3 划 重 大 项 目 “ 国高 6计 中
口、光交换矩 阵 、输 出接 口和控 制单元
光突发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随着 网络应 用 的不 断发展 , 因特 网流量 飞速增
长, 使得对 网络 带宽 的要 求 越来 越 高 。光 网络 以其
高速 , 容量 大 的 优 势 成 为 了人 们 深 入 研 究 的对 象 。
在 O S中, 了避 免 光通 道 间 的相 互 干扰 , C 为 在 同一条光纤 链路 上的不 同光通道 必须具有 不同 的波 长 。但是 , 由于波 长数 目的 限制并 且 O S采用 双 向 C 预 留机制 , 立和拆 除一条通 道需要 一定 的时间 , 建 因
此 O S在不 断增 长 且 变化 无 常 的 因特 网 流量 中 自 C 然难 以适应 。O S在光信 号层 面上以光分组 作 为最 P 小 的分组 颗粒 实现分组 交换 , 宽利用 率较高 , 合 带 适
0 引 言
下一 代光 网络 的核 心技术 。光交换 技术 主要有 光 电 路交换 ( C , pi l i u wt ig , 分组 交换 O S O t a Cr iS i hn ) 光 c ct c ( P , pi l P c e wt ig O S O t a akt i hn )和 光 突 发 交 换 c S cGu ຫໍສະໝຸດ o RU L o Bo u
( e igP lt h i C l g ,e i 0 0 2 C ia B in o e nc ol e B in 10 4 , hn ) j yc e jg
A b t a t T o xe t o tc lb r ts th n ee mi e h e eo sr c : o s me e tn , p ia u s wic i g d tr n s t e d v lpme to l o tc lc mmu ia in . e n fa l— p ia o n c t s Th o
交换技术的发展
交换技术的发展1993年,局域网交换设备出现,1994年,国内掀起了交换网络技术的热潮。
其实,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低价、高性能和高端口密集特点的交换产品,体现了桥接技术的复杂交换技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操作。
与桥接器一样,交换机按每一个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
而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包中隐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
与桥接器不同的是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操作接近单个局域网性能,远远超过了普通桥接互联网络之间的转发性能。
交换技术允许共享型和专用型的局域网段进行带宽调整,以减轻局域网之间信息流通出现的瓶颈问题。
现在已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ATM技术的交换产品。
类似传统的桥接器,交换机提供了许多网络互联功能。
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网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
协议的透明性使得交换机在软件配置简单的情况下直接安装在多协议网络中;交换机使用现有的电缆、中继器、集线器和工作站的网卡,不必作高层的硬件升级;交换机对工作站是透明的,这样管理开销低廉,简化了网络节点的增加、移动和网络变化的操作。
利用专门设计的集成电路可使交换机以线路速率在所有的端口并行转发信息,提供了比传统桥接器高得多的操作性能。
如理论上单个以太网端口对含有64个八进制数的数据包,可提供14880bps的传输速率。
这意味着一台具有12个端口、支持6道并行数据流的“线路速率”以太网交换器必须提供89280bps的总体吞吐率(6道信息流X14880bps/道信息流)。
专用集成电路技术使得交换器在更多端口的情况下以上述性能运行,其端口造价低于传统型桥接器。
一、几种交换技术1.端口交换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每条网段为一个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
以大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
多源异构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研究
多源异构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研究一、多源异构数据交换技术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
在众多领域,如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变得日益重要。
然而,由于数据来源多样、格式不一、结构复杂,如何有效地进行多源异构数据交换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源异构数据交换技术是指在不同数据源之间实现数据的无缝交换和集成的技术。
它涉及到数据的采集、清洗、转换、存储和分析等多个环节,旨在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综合利用。
1.1 多源异构数据交换的核心特性多源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的核心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集成:能够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视图。
- 格式转换:能够处理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如XML、JSON、CSV等。
- 结构映射:能够将不同数据结构进行映射,实现数据的逻辑一致性。
- 语义理解:能够理解数据的语义,确保数据交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安全性:在数据交换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1.2 多源异构数据交换的应用场景多源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跨系统数据集成: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共享。
- 大数据分析:在大数据分析平台中,整合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 云计算服务:在云服务中,实现不同云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迁移。
- 物联网应用:在物联网环境中,实现不同设备和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交换。
二、多源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的挑战多源异构数据交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2.1 数据源的多样性数据源的多样性是多源异构数据交换面临的首要挑战。
不同的数据源可能具有不同的数据格式、数据结构和数据质量,这给数据的整合和处理带来了困难。
2.2 数据格式的不一致性数据格式的不一致性是另一个重要挑战。
不同的数据源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表示方式,如XML、JSON、CSV等,这要求数据交换技术能够处理多种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
现代通信中交换技术的发展
路, 如果没有空闲的连接通路 , 通信就不能进行 , 也就是存在
呼损 。
为 了克服 电路交换 资源独 占, 通信 线路利用率 低 , 存在 呼损 , 各种不 同终端之 间不 能互通等 问题 , 们提 出了报文 人
交换 。
议、 图像传输 等业务 的需求 迅速增加 , 宽的需求 也越来 对带
S in e& Te h o o y Vi o ce c c n lg s n i
I 坛 T论
科 技 视 界
21 年 0 月第 1期 02 4 2
现代通信中交换技术的发展
雷 娟
( 津开发 区职 业技 术学 院 中国 天津 3 0 5 ) 天 0 4 7
通信 是指 人与人之 间通过某种 媒介进行 信息 交流与传
技术 , 是报文交换技术的改进 。报文交换是以报 文为单位 , 而 分组交换需要将用户传送 的信息分割成若 干个组 , 附有分 并 组头 , 分组头中含有地 址及其控 制信 息 , 每个分 组标识 后 . 在
一
时性要求 高的通信业务 , 信息 的传 输时延小 , 电路 交换时对 用户 的信息不 进行存储 、 分析 和处 理 , 息在终端 之 间进 行 信 “ 明” 透 传输 , 处理方面 的开 销 比较小 , 在 信息 的传 输效率 比
越高 , 导致了宽带综合业务数字 网( —S N 的 问世。A M交 B ID ) T
换是支持 B ID —S N的一种交换技术 , 是一种先进的交换 方式 。
2 报 文交 换
报文交换 的基 本原 理是 “ 存储一转发 ” 这种方式不要求 ,
既能像 电路交换方式一样适用于实时业 , 又能像分组交换方
别 的用户使用。由于讲话双方总是 一个在说 。 一个在 听, 因此 电路 空闲时间占大约 5 %。其次 , 0 电路交换 中也存在着一定
光交换机中的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技术研究
光交换机中的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技术研究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交换机在光通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光交换机作为一种数据交换设备,它采用光电转换技术将来自不同输入端口的数据进行交换,并将其传输到相应的输出端口。
其中,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是光交换机中两种常见的交换技术,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研究与比较。
首先,我们来了解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是一种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的技术。
光交换机通过将输入数据包划分为固定大小的数据分组,并根据目标地址进行路由转发。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对带宽的动态分配,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分组交换还可以根据网络状况实时进行拥塞控制,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分组交换的缺点是由于数据包需要进行路由转发,因此在交换机内部需要维护转发表,增加了交换机的处理负载;同时,在传输过程中,由于数据包的到达时间和先后顺序不同,会引入一定的时延和延迟抖动。
而电路交换技术则是将通信路径在通话建立前进行预先分配。
在光交换机中,这意味着当通信会话开始时,一条从源端口到目标端口的光通道将被建立。
对于整个通话期间,该通道将一直保持打开状态,以保证数据的无差错传输。
与分组交换相比,电路交换的优点是可以确保实时应用的低延迟和高可靠性,适用于对延迟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语音和视频通信。
然而,电路交换技术的缺点是固定的通信路径在通话期间将被独占,即使在通话中实际上没有数据传输。
这将导致资源浪费,尤其是在网络负载较高的情况下。
在实际应用中,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灵活选择。
对于带宽需求较为波动的应用,如互联网访问,分组交换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
而对于实时应用,如实时视频通信,电路交换技术则更具优势。
此外,还可以结合两种技术的优点,采用混合交换技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获得更好的性能。
在光交换机中,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也得到了不断的推进。
例如,在分组交换方面,随着光交换机的发展,新的调度算法和路由策略被提出,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减小时延。
现代交换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现代交换技术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摘要:伴随国家信息基础网络建设及电信经营逐步开放, 通信网络正经历着一次又一次重大变革。
而交换设备是通信网关键组成, 交换技术发展与通信网发展是分不开, 即交换技术与终端业务、传输技术必需相适应。
分组交换是将用户传送数据划分成一定长度, 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 经过传输分组方法传输信息一个技术。
它是经过计算机和终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通信, 在传输线路质量不高、网络技术手段还比较单一情况下, 应运而生一个交换技术。
多年来, 伴随光纤技术取得巨大成就, 信道传输速率显著增强, 光交换技术得到很大发展,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中用户线必需要用光纤。
光技术已经在信息传输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字: 通信交换技术光交换技术1.现代交换技术概述伴随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 交换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
从电话交换一直到当今数据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过程。
大家对可视电话、可视图文、图像通信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需求, 也将大大地推进异步传输技术(ATM)和同时数字系列技术(SDH)及宽带用户接入网技术不停进步和广泛应用。
部分常见交换技术, 比如电话通信中使用电路交换技术、数据通信网中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和帧中继技术、宽带交换中使用ATM技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二层交换、 IP交换和MPLS技术、光交换技术等等。
伴随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停发展, 大家要求网络能提供多个业务, 而传统电路交换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用户对于新业务要求, 所以新兴交换技术应用范围越加广泛。
其中, 我以光交换技术为例, 来表现现代交换技术发展趋势。
2.光交换概述现代通信网中, 优异光纤通信技术以其高速、带宽显著特征而为世人瞩目。
实现透明、含有高度生存性。
全光通信网是带宽网未来发展目标。
从系统角度来看, 支撑全光网络关键技术又基础上分为光监控技术、光交换技术、光处理技术、光放大技术几大类。
计算机网络路由交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
计算机网络路由交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一、引言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路由交换技术。
路由交换技术是指利用路由器进行网络数据的转发和转接的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包需要通过多个网络设备传输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而路由交换技术则负责决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和转发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路由交换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从路由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份全面的计算机网络路由交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二、路由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路由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包传输的核心技术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路由器对数据包进行转发和转接,使得数据包能够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信息,通过路由表决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然后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网络设备。
路由器还会对数据包进行转接,即将其从一个网络接口传输到另一个网络接口,以实现数据包的源点到目的地的传输。
三、路由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早期的路由交换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国际互联网正在蓬勃发展,而此时的互联网还是采用较为简单的路由协议,如RIP和OSPF等。
这些路由协议虽然在当时能够满足网络规模较小、带宽较窄的需求,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传统的路由交换技术已经不能再满足当下互联网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现代的路由交换技术也不断得到了改进和完善。
现代路由交换技术已经采用了更为先进的路由协议和算法,如BGP、ISIS、EIGRP等,能够更好地适应大规模网络的需求,并具备更高的性能、更强的可扩展性和更灵活的路由控制能力。
随着SDN(软件定义网络)等新技术的兴起,路由交换技术也开始朝着高度自动化、灵活性强、智能化等方向不断发展,逐渐向着“智能路由”技术迈进。
1. 软件定义网络(SDN)SDN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范式,其核心理念是将网络设备中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进行分离,通过集中式的控制器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研究与探讨
程、 教学方法、 考核 方式、 教材选 用、 保证该课程 的先进性等 多方面 内容进 行相 关教 学探 索, 提 出应 合理地 组织教 学 内容
和采用适 当的教 学方法, 将基础理论教 学和 实际应 用有机 地结合 , 以激发 学生对该课 程的学 习兴趣 、 科研 兴趣 , 培养 学生
的 学习能 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关键词 :现代交换技 术 ; 教 学 内容 ; 教 学方 法; 能力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9 6 1 7 ( 2 0 1 3 ) 0 2—0 2 5 3— 0 2
根 据对 该课 程所 属 的通信 专业 发展 趋 势和行 业 市 场 需求 变化 的长 期跟 踪 与 调 研 , 确 定 了该 课 程 的 教学
通信网络部分主要讲解网络的基本组成及其拓扑 结构。在讲解通信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 通过对公 网和专网的网络组成 的比较 , 明确通信 网络组成的三
一
信令网部分主要讲解信令的功能、 分类 、 工作原理 和工作过程。在讲解该原理的基础上 , 通过对实际应用 的分析 , 明确 NO . 7信 令系统 网的结 构及其实 际配置 。 终端设备部分主要讲解 电话机 的功能 、 基本组成
和H D1 3型话 机 分 析 。通 过 对话 机 的基 本 组 成 、 话 机
相关电路的分析, 以及对 H D 1 3 型话机的组成分析 、 工 作过程分析及故障分析等加强对话机的应用分析。 程控交换部分主要讲解程控交换的软件和硬件的
原理 , 并通 过对 实 际设 备 的 硬 件 和数 据 库 的 配置 分 析 和故 障分 析 , 强 化对 该理论 的应 用分 析 。 数 据交 换包 括 分 组交 换 、 帧 中继 、 A T M、 I P O VE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换技术发展研究
摘要:近年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电信观念和体系架构,并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以软交换为核心、光网络为基础、分组型传送技术的开放式的融合网。
在实际的组网过程当中,面对几乎迈入成熟阶段的传统第2层交换技术、具有路由器功能的第3层交换技术及具有极高服务水平网络的第7层交换技术,到底是使用那种技术呢?这三种交换技术各自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应用起来孰优孰劣呢?本文就此简单分析概述。
关键词:交换技术2层交换3层交换7层交换
现今,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已经到来,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平时的学习工作,网络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人们对网络需要日益增长的同时,对网络业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需要网络来提供数据、语言、视频,还要网络能支持各种文件资料的传输,而且在网络的高效性、可靠性、安全性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上述人们的需求,下一代网络的概念则产生了。
根据现代人们的需求,下一代网络应要能提供将开放性强、性能高、可伸缩的、稳定好的、安全可靠的的进行融合统一的服务平台。
而且同时,它还要具有能够将底层通信设施多样性进行的屏蔽的功能。
下一代网络是一种规范和部署网络的概念,即通过采用分层、分布和开放业务接口的方式,为业务提供者和运营者提供一种能够通过逐步演进的策略,实现一个具有快速生成、提供、部署和管理新业务的平台。
实现国际电联提出:“通过互联互通的电视网等网路、计算机网和电信网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率网路,使人类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的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
”的目标。
通俗的说,从速度上提高就是量变的过程,从交换层次提高则是质变的过程。
所以现今,服务供应商关注的焦点也有所变化,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宽带资源利用充分,如何管理互联网上的内容和应用。
目前,互联网向智能网转化的过程已完成,在应用宽带的基础上,提高网络服务的水平已经成为了关键,取代了网络层以下。
为什么应用交换技术会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用什么方法去使得传输层过度到应用层的这一实际问题,以及如何用网络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已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
想要解决区分应用等问题,用网络识别设备根据不同的应用业务转发相应流量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以太网占据了统治地位。
为了适应网络应用深化带来的挑战,无论是网络的规模还是网络的速度发在变化都是急剧的,局域网的速度已从最初的10Mbit/s提高到100Mbit/s,千兆以太网技术也已得到了普遍应用。
(1)传统的第2层交换技术。
2层交换技术可以识别数据帧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MAC地址表中。
谈到交换,从广义上讲,任何数据的转发都可以叫做交换。
但是,传统的、狭义的第2层交换技术,仅包括数据链路层的转发。
目前,第2层交换技术已经成熟。
从硬件上看,第2层交换机的接口模块都是通过高速背板/总线(速率可高达几十Gbps)交换数据的。
第2层交换机通过将专用带宽分配到每一个端口,为各个用户提供优异的性能。
每一个交换机端口表示一个不同的网段,因此每个用户可以获得特定数量的带宽。
此外,每个专用网段还能与单项业务一起接收广播业务。
第2层交换机能够将各个端口组合到逻辑工作组(虚拟局域网或VLAN)。
每个VLAN组在逻辑上与交换机的其它部分分离,可帮助将第2层广播业务控制在特定的VLAN组。
(2)具有路由功能的第3层交换技术。
在1997年前后,这种叫做第3层交换技术的交换技术才得以出现,最初,这种技术的出现的是为了解决广播域的问题。
所谓第3层交换技术,简单的理解就是利用交换技术实现了第3层的功能。
而第3层的功能主要是利用第三层的地址实现报文的路由功能。
3层交换机采用硬件技术实现对报文的路由和转发,同时采用快速的背板交换技术,使得3层交换机所提供的报文路由转发的效率要比传统的路由器高出许多倍,可以说第3层交换机本质上是用硬件实现的一种高速路由器。
3层交换机的接口类型是比较简单的,是为IP设计的,不仅拥有很强的3层包处理能力,而且在价格方面,又比相同速率的路由器低很多,是为IP设计的,接口类型简单,拥有很强的3层包处理能力,价格又比相同速率的路由器低得多,对建大规模局域网络将非常适用。
第3层交换技术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同时,3层交换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展。
第3层交换技术及3层交换设备的发展,必将在更深层次上推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变革,并在整个网络中获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具有网络服务功能的第7层交换技术。
第7层交换技术通过逐层解开每一个数据包的每层封装,并识别出应用层的信息,以实现对内容的识别。
充分利用带宽资源,对互联网上的应用、内容进行管理,日益成为服务提供商关注的焦点。
如何解决传输层到应用层的问题,专门针对传输层到应用层进行管理的网络技术变得非常重要,这就是目前第7层交换技术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简单地说,可以处理网络应用层数据转发的交换技术就是第7层交换技术。
其主要目的是在带宽应用的情况下,网络层以下不再是问
题的关键,取而代之的是提高网络服务水平,完成互联网向智能化的转变。
第7层交换技术通过应用层交换机实现了所有高层网络的功能,使网络管理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好地分配网络资源。
从硬件上看,7层交换机将所有功能集中在一个专用的特殊应用集成电路或ASIC上。
ASIC比传统路由器的CPU便宜,而且通常分布在网络端口上,在单一设备中包括了50个ASIC,可以支持数以百计的接口。
新的ASIC允许智能交换机/路由器在所有的端口上以极快的速度转发数据,第7层交换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数据流优化和智能负载均衡。
在Internet网、Intranet网和Extranet网,7层交换机都大有施展抱负的用武之地。
比如企业到消费者的电子商务、联机客户支持,人事规划与建设、市场销售自动化,客户服务,防火墙负载均衡,内容过滤和带宽管理等。
综上,交换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演进,从最初的第2层交换发展到第3层交换,目前已经演进到网络的第7层应用层的交换。
其根本目的就是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易维护、易扩展,最终达到网络的智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史雪梅,白春梅.下一代网络(NGN)核心技术之一——软交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0).
[2]龚德静,宋薇.软交换网络中的双归属实现方法[J].信息通信,2007(2).
[3]韩秀娟,谢显中.下一代网络NGN及其研究进展[J].通信技术,2007(12).
[4]张新盛,郑建彬.基于软交换的IP视频会议技术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05(7).
[5]王志强,宋云霞,黄健青.软交换技术的定位与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