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环幅相曲线绘制

合集下载

绘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教学方法研究

绘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教学方法研究
绘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教学方法研究郑长勇安徽建筑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分析法是自动控制原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是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基础
2 0 1 3年 1 1 月 第3 1 卷 第 6 期
的交点 的确 定
特 性 曲线 与实轴 的交 点 : 由 Q( 叫 ) 一0求 出对 应
的 ∞的值 , 再将 叫值代入到 P( ) 表达式 中, 得到的 值 即为频率 特性 曲线 与 实轴交 点 的坐 标 ;
同理 , 特 性 曲线 与 虚 轴 的 交 点 : 由 P( ) = = = 0求 出对 应 的 的值 , 再将 ∞值代 入到 Q( ∞ ) 表达式中, 得 到 的值 即为频率 特性 曲线 与 虚轴 交点 的坐 标 。 注: 问断 点 的问题 。随 着 叫的值 从 0开 始 不 断 增加 , 系统 的频率 特 性 曲线 在 某一 点 或某 些 点 处 不 连续 , 特 别要 注 意这些 不 连续 点 , 参 看本 文 开环 幅相 频率 特 性 曲线绘 制举 例部 分 中 的例 4 。
和虚部 的值及正负性 , 确定起点坐标及所处的象限。 步骤 二 开环 幅 相频 率特性 曲线 终 点 的确定 将∞ 一+。 。 分别代入到系统频 率特性 表达式 中的 实部和虚部 , 分别 求 出实部 及虚部 的值 。根 据 实部 和 虚部 的值 及正负性 , 确定终点坐标及所处的象限 。 步 骤 三 开环 幅 相频 率 特 性 曲线 与 实轴 、 虚 轴
2 开 环幅 相频 率特 性 曲线 绘制举 例 例 1 某 0型 单 位 反 馈 系 统 G( S )一
[ 收稿 日期]2 o 1 3 一O 6 —1 O [ 基金项 目]安徽省 教 育厅 自然科 学 重点 科 研项 目 ( K J 2 O 1 3 A O 7 1 ) ; 安 徽 省质 量工 程 项 目( 2 0 1 0 0 7 5 7 ) ; 安 徽 建 筑 大学 教 学 研究 项 目

5.3.15.2.2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学习资料

5.3.15.2.2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学习资料

j
1)
2 (1
k
0.25 2 )(1 2 ) [(1
2.5 2 )
j(0.5 2 )]
Im[ GK ( j)] 0.5 2
0
,求得
2 x
0.5 ,因此求得幅相曲线与实轴得交点为:Re[GK ( jx )] 2.67k
概略幅相曲线见右图:
入坐标原点;
n m 2 时, G( j) 0 180 0 ,Nyquist图从负实轴的方向进
入坐标原点;
n m 3时, G( j) 0 270 0 ,Nyquist图从正虚轴的方向进
入坐标原点。
图2
3)穿越实轴的位置。
令频率特性 G( j) 的虚部为零,即 Im[G( j)] 0 ,并求得相应的频率 x ,然后将此频率 x 代入 频率特性G( j) 的实部,则 Re[G( jx )] 就是Nyquist图与实轴的交点。
图1
5.2.2 开环幅相特性曲线
三要素
2)终点确定。
Nyquist图的终点是 时 G( j) 在复平面上的位置。
G(
j)
b0 s m a0 s n
b1sm1 a1sn1
... ...
bm1s an1s
bm an
b0 a0
(
1 j)nm
b0 / a0 ( j)nm
(3)
n m 1时, G( j) 0 900 ,Nyquist图从负虚轴的方向进
1)起点确定。
Nyquist图的起点是 0 时 G( j0 ) 在复平面上
的位置。
G(
j0 )
(
K
j)
G0 (
j)
0
(
K
j)
(2)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5.3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频域分析时,通常是根据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估算闭环系统时域响应的各项性能指标,或者根据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绘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然后再分析及估算时域性能指标。

因此,掌握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和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5.3.1 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开环系统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简称为开环幅相曲线。

准确的开环幅相曲线可以根据系统的开环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表达式,用解析计算法绘制。

显然,这种方法比较麻烦。

在一般情况下,只需要绘制概略开环幅相曲线,概略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概略曲线应保持准确曲线的重要特征,并且在要研究的点附近有足够的准确性。

下面首先介绍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一般规律与特点,然后举例说明概略绘制开环幅相曲线的方法。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为)1()1()()(11++=∏∏-==s T s s K s H s G j vn j v mi i τ )(m n ≥ (5-49)式中,K 为开环增益;v 为系统中积分环节的个数。

则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1()()1()()(11∏∏-==++=v n j jvmi i Tj j j K j H j G ωωωτωω (5-50)1.开环幅相曲线的起点在低频段当0→ω时,由式(5-50)可得 )90(0lim)(lim)()(lim ︒⋅-→→→==v j vve Kj K j H j G ωωωωωωω (5-51)由式(5-51)可知,当0→ω时,开环幅相曲线的起点取决于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v 和开环增益K ,参见图5-23(a )。

0型(v =0)系统,开环幅相曲线起始于实轴上的)0,(j K 点。

Ⅰ型(v =1)系统,开环幅相曲线起始于相角为︒-90的无穷远处。

当+→0ω时,曲线渐近于与虚轴的平行的直线,其横坐标[])()(Re lim 0ωωωj H j G V x +→= (5-52)Ⅱ型(v =2)系统,开环幅相曲线起始于相角为︒-180的无穷远处。

线性系统频域分析方法开环频率曲线绘制

线性系统频域分析方法开环频率曲线绘制

与实轴交点:
G( j)H ( j) K (T ) j(1T2 ) (1 T 22 )
x
1
T
G( jx )H ( jx ) K
2020/5/24
5-3开环频率曲线的绘制
12
二、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5)
例5.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
(s)
s(Ts
K 1)(s 2
试绘制系统开环概略幅相曲线。
穿越频率: x
(3)变化范围(象限和单调性)。
Im[G( jx )H ( jx )] 0
(x ) G( jx )H ( jx ) k ; k 0, 1, 2,ggg
ReG( jx )H( jx ) G( jx )H( jx )
2020/5/24
5-3开环频率曲线的绘制
8
二、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2)
6)积分环节 1/ s
7)微分环节 s
(0 1)
2020/5/24
5-3开环频率曲线的绘制
3
一、典型环节及其频率特性(2)
非最小相位系统环节 1)比例环节 K (K 0) 2)惯性环节 1 / (1 Ts) (T 0)
3)一阶微分环节 1 Ts (T 0) 4)振荡环节 1/ (s2 / n2 2 s / n 1) (n 0, 0 1)
5)二阶微分环节 s2 / n2 2 s / n 1 (n 0,0 1)
2020/5/24
5-3开环频率曲线的绘制
4
一、典型环节及其频率特性(3)
Im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
⑴ 比例环节 G(s) K G( j) K
G K G 0
K Re
0 0
⑵ 微分环节 ⑶ 积分环节

第五章频率特性法

第五章频率特性法

教学内容
1、频率特性的概念 2、典型环节频率特性
3、开环幅相曲线绘制方法,重点: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4、频域稳定判据,奈奎斯特判据,对数频率稳定判据 5、稳定裕度的概念 6、闭环系统的频域指标
5-1 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法:用频率特性作为数学模型来分析和设 计系统的方法。 优点:①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②计算量很小,采用近似作图法,简单、直 观,易于在工程技术中使用; ③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求出系统或元件的频 率特性。
1 1 (T1 )
2

1 1 (T2 )
2
k
相频特性: ( ) tan1 T1 tan1 T2
1.确定开环幅相曲线的起点和终点
0时, G ( j 0) k (0) 0 时, G ( j 0) 0 (0) -180
式中, φ=-arctgωτ。
式(5.3)的等号右边 , 第一项是输出的暂态分量 , 第
二项是输出的稳态分量。 当时间t→∞ 时, 暂态分量趋 于零, 所以上述电路的稳态响应可以表示为
1 1 limuo (t ) sin( t ) U sin t (5.4) 2 2 t 1 j 1 j 1 U
0
ω 0 1/T ∞
∠G(jω ) 0º -90º -180º
│G(jω │ 1 1/2ζ 0
U(ω ) 1 0 0
V(ω )
-0.5
ζ =0.2— 0.8
0 -1/2ζ 0
-1.5 -0.5 0 0.5 1 1.5 -1
振荡环节的幅相曲线
: 0 , G ( j )曲 线 有 单 调 衰 减 和 谐 两 振种形式。

3、开环幅相曲线绘制开环幅相曲线绘制方法(1)由开环零点-极点

3、开环幅相曲线绘制开环幅相曲线绘制方法(1)由开环零点-极点

)
2型系统包含两个积分环节,例如
G(s)
K
s 2 (T1s 1)(T2 s 1)
G( j)
K
K
( j) 2 ( jT1 1)( jT2 1) 2 1 T12 2
() 180 arctgT1 arctgT2
2020/11/13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e j ( )
1 T22 2
起点: G( j0) A(0) K 终点: G( j) A() 0
G( j0) (0) 0o G( j) () 180o
与实轴的交点: Q(x ) 0 Q() K (T1 T2 ) /(1 T12 2 )(1 T22 2 ) 0
x 0
与虚轴的交点: P( y ) 0
P() K (1 T1T2 2 ) /(1 T12 2 )(1 T2 2 2 )
Hale Waihona Puke 变化的。例如P(0) K
0
G(s)
K(T1s 1)
(T2 s 1)(T3s 1)(T4 s 1)
n 3, m 1
G( j0) K0o , G( j) 0(1 3)90o 0 180o
2020/11/13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7
开环传递函数含有积分环节时的开环幅相曲线
T RC u r
C R uc
G(s) Ts s Ts 1 s 1/ T
试绘制其幅相特性。
2020/11/13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1
G( j) j T
T
j
(
arc
tgT
)
e2
jT 1 1 2T 2

关于绘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研究

关于绘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研究

特性 曲线 的绘制则是利用乃奎斯特判据的基础 。针对许多学生对概念理解 不清的现状 , 本文着 重介绍绘制一般线性 系统开环幅相频率特性 曲
线 的原理 。 并分析其起点和终点的幅值与相位 , 详细阐述绘制步骤的推理过程 通过实例表 明, 该绘 制方法 简便 , 并且在教学 实践 中收 到了 良
Ab ta t Th t o ffe u n ya a y i o l e rs s e i av r sr c : e me h d o r q e c n l sst i a- y tm s e yi o t n eh di ls ia u o — n mp ra t t o ca sc l t ma m n a t n t e r ,a d t e Ny u i cie in i k y i e r i g a d ta h n . Dr wig t e c r e o g iu e i h o y n h q st rt r s e n lan n n e c i g o o a n h u v fma n t d - p a e fe u n y c aa trs i b s d o p n —lo sf u d t n o sn y u i cie in . I r e o h s rq e c h r ce it a e n o e c o p i o n a i fu ig N q st rt r o o n o d rt i r v h t d n s n e sa dn b u t o c p ,t i ril m p a ie rn i lso r wig c r e mp o e t e su e t ’u d r t n ig a o ti c n e t h sa t ee h sz sp icp e f a n u v s c d a o tg n r ll e rs se m a nt d p a e fe u n y c a a trsi n o e -o p.t e n lz s ma n — b u e e a i a- y t m g iu e h s r q e c h r ce it o p n l o n - c h n a ay e g i t d n h s fc r e Sp i a n e m ia.S m ee a p e n ia et a hsm e h d i s p ea dc n u ea dp a eo u v ’ r la d tr n 1 o x m lsid c t h tt i t o s i l n o — m m v n e t u t em o e i g t o d ta h n fe t e in ;f rh r r e sa g o e c i ge fc. t Ke w r s m a n f d p a efe u n y c a a trsi f p n lo ; y u s u v ;r q e c -il n l ss y o d : g i e — h s r q e c h r c eit o e -o p N q itc r e fe u n y f d a ay i i c o e

自动控制原理02开环幅相曲线、频域判据、闭环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02开环幅相曲线、频域判据、闭环指标

代入 Re[G( j )] ,得:
10 Re[G( j)] 3
5.3.1 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方法
最小相位系统的起点与终点:
G( j 0 )
{
K0, 0
( 900 ), 0
K *,n m
G( j)
{
0(n m)(900 ),n m
5.3.2 频率稳定判据
G( j 0 ) (90 ) G( j) 03(900 )
0
K s (T1s 1)(T2 s 1)
Im
Re

0
5.3.2 频率稳定判据
与坐标轴的交点
K [(T1 T2 ) j (1 T1T2 2 )] K G( j ) j ( jT1 1)( jT2 1) (1 2T12 )(1 2T2 2 )
5.3 开环幅相曲线与频域稳定判据
5.3.1 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方法
绘制概略开环幅相曲线的步骤:
(1)求取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函数
(2)确定开环幅相曲线的起点和终点; (3)确定开环幅相曲线与实轴的交点; (4)勾画出大致曲线。 所用知识:复数的运算
5.3.1 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方法
例5-3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G ( s ) 试绘制系统的开环幅相曲线
正穿越:开环幅相曲线从 上往下穿越实轴的 (1,) 区段(幅角增加) 负穿越:开环幅相曲线从 下往上穿越实轴的 (1,) 区段(幅角减小)
Nyquist图 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 单位圆内 单位圆外 负实轴
Bode图 0dB线
L ( ) 0 的区段 L( ) 0 的区段
( ) 从下向上穿越 线 正穿越:从上往下穿越实轴 (1,) 区段 正穿越:在 L() 0 区段内, ( ) 从上向下穿越 线 负穿越:从下往上穿越实轴(1,) 区段 正穿越:在 L() 0 区段内,

5.3 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3  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20 40log
B、低频渐近线的参考点
10(1 j ) 2 G ( s) 2 1 2 ( j 1)1 j 2 4 20 20

为计算方便,取 =1。此时,其相应的复制对数幅值为
0
180
1 j
90
90
90
270
( )
(4)与实轴的交点

Im[G( j )] 0

1 2 0
此时,与负实轴相交于
1
1 x 0.833 1.2
(5)幅相频率曲线(: 0 ) 的大致走向:
A、在第3、2象限。 B、 = 0 时,以x = -1.2为渐 近线,且
90 90 0 180
1 1 jT2
K
0 0 0
( )
(4)与实轴的交点

ImG( j ) 0

(T1 T2 ) 0

0
这意味着,除 0 外,曲线与实轴不相交。
(5)幅相频率曲线(: 0 )的 大致走向: A 在第4、3象限。 B 除 = 0 外,幅相曲线与实轴 不相交。 C 由于该系统由2个惯性环节构 成,所以幅相曲线的幅值随频率的 增加是“单调”减小的。
5[(6 2 ) j5] 2 2 , 5 ( 6 ) 0 , 令 Im[ G ( j )] 0 , 即 1, 1 G( j) 2 (1 j) 5(5 j5) G( j1) 25与负实轴相交于 25处。 (1 j)
【例5-3】绘制如下非最小相位开环传递函数的幅相频率 特性曲线。
2s 1 G( s) s( s 1)

5-3奈氏判据

5-3奈氏判据
= arctan3.16 − 2arctan0.316 = 37.4° ° 当ϕ(ωg) = −180°时 ° −180° = arctanωg −180° − 2arctan0.1ωg ° ° arctanωg =2arctan0.1ωg ωg = 8.94 求得 k ⋅ ωg 20lg h = −20lg A(ωg ) = −20lg 2 2 = 9.03dB ωg ⋅ 1 因为γ > 0,所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所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0
A
Gk(jω)
0A Gk ( jω) M(ω) = = 1+ Gk ( jω) PA
ϕ(ω) = ∠0A− ∠PA
12
Mm M0 0.707M0 二.闭环频率特性 (1)零频幅值特性 0 : )零频幅值特性M ω = 0时的闭环幅频特性值。 时的闭环幅频特性值。
ωr
ωb
ω
(2)谐振峰值 r :幅频特性极大值与零频幅值之比 )谐振峰值M Mr = Mm/M0。 。 出现谐振峰值时的频率。 (3)谐振频率ωr :出现谐振峰值时的频率。 ) 闭环幅频特性值减小到0.707 M0时的 (4)系统带宽ωb :闭环幅频特性值减小到 ) 表示。频率范围0 频率,称为带宽频率, 频率,称为带宽频率,用ωb表示。频率范围 ≤ ω ≤ ωb 13 称为系统带宽。 称为系统带宽。
17
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 例5-17 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 7 G(s) = s(0.087s + 1) 试用相角裕度估算过渡过程指标M 试用相角裕度估算过渡过程指标 p% 与ts。 解:系统开环伯德图如图示 系统开环伯德图如图示 由图可得, ωc =7,γ = 58.7° 由图可得, , ° 根据γ = 58.7° ,可得ξ = 0.592,则 ° , Mp % = 9.95% ts = 0.52(s) 直接求解系统, 直接求解系统,得ξ = 0.64 Mp% = 7.3% ts = 0.522(s) 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开环幅相曲线绘制

开环幅相曲线绘制

( jω ) 2 + j 2ζω nω + ω n 2
ωn 2
1) 极坐标图
Im
ωn 2
2) 伯德图
ω 2 2 ω = (1 − ( ) ) + j 2ζ ωn ωn
40dB/dec ω
L(ω)/dB
ω =ωn
ω →∞ 0 ω →0 Re 1 1 φ(ω)/(o) 180 90 0 -90 ω
27
10
0 10
0
10
1
10
2
Frequenc y (rad/s ec )
(ω ) = 20 log [1 + (ωT ) 2 ] ≈ 20 log ωT ( dB )
26
5.3. 二阶微分环节
G ( s) = T 2 s 2 + 2ζ Ts + 1 = G ( jω ) = s 2 + 2ζω n s + ωn 2
Im ω →∞ Re
ϕ +90 对数相频特性: (ω ) = +90 对数相频特性:
L(ω)/dB 20dB/dec 0 1 φ(ω)/(o) 90 10 ω
o
0 ω →0
0 -90
ω
24
思考:一阶微分环节与惯性环节的 bode图之间的关系?
5.2 一阶微分环节 G(s)=1+Ts G(jω)= 1+jωT Im ω →∞ 1) 极坐标图 2 2 ω →0 幅频特性: 幅频特性:A(ω ) = 1 + ω T 0 1 ϕ 相频特性: 相频特性: (ω ) = arctan ωT 2) 伯德图
18
取一次近似, 取一次近似,且令
19
20
21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G( j )H ( j ) K
1
1
T12 2 1 T22 2 1
G(
j )H (
j )
arctgT1
arctgT2
arctg
(T1 T2 ) 1 T1T2 2
34
1 极坐标图
当 0 时,G( j)H ( j) K,G( j)H ( j) 00
当 1
时,G( j )H ( j ) K T1T2 ,G( j )H ( j ) 900
对数相频特性
ω
tg1
2ζ Tω 1 T2ω2
低频段,即ωT<<1时
Lω 20lg1=0 dB
——低频渐近线为一条0dB的水平直线。
22
Lω 20lg 1 T2ω2 2 2ζ Tω 2
高频段,即ωT>>1时
L( ) 20 lg( 2T 2 ) 40 lg(T )
当ω增加10倍
部和虚部,求出渐近线;
5. 最后在G(jω)H(jω)平面上绘制出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
极坐标图。
2
绘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需把系统所包含 的各个环节对应频率的幅值相乘,相角相加。
例5.2 :求如下传递函数的极坐标图。
Gjω ejω T
1 jω T 解: G(jω)可写为:
Gjω e jω T 1
0.1
0.2 0.3
0.7 1
0.1
0.2 0.3 0.7
1
0.2
0.4 0.6 0.8 1
/n
2
4 6 8 10
24
可见:当频率接近 ω ωn 时,将产生谐振峰
值。阻尼比的大小决定了谐振峰值的幅值。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教学课件PPT开环频率曲线的绘制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教学课件PPT开环频率曲线的绘制

h
7
二、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1)
绘制方法 (1)起点 0 和终点 ; (2)与实轴的交点 ( x , 0 ) ; 穿越频率: x
(3)变化范围(象限和单调性)。
Im [G (j x)H (j x)] 0 (x ) G ( jx ) H ( jx ) k ;k 0 , 1 , 2 ,
G( jx )H( jx ) K
25.11.2020
h
12
二、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5)
例5.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系统开环概G 略(s)幅H (相s)曲s 线(T s 。 1 )(K s2 n 2 1 ); K ,T0
解:
起点: G (j0 )H (j0 ) 9 0 终点: G (j )H (j )0 3 6 0
h
2
10
二、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4)
例3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K (s 1 ) ; s (T 1 s 1 )(T 2 s 1 )
K ,T 1 ,T 2 , 0
试绘制系统概略开环幅相曲线。
解:起点: Gj090
终点:
Gj0180
25.11.202曲线的绘制(5)
25.11.2020
h
3
一、典型环节及其频率特性(2)
非最小相位系统环节 1)比例环节 K (K0) 2)惯性环节 1/(1 T s) (T0 )
3)一阶微分环节 1Ts (T0)
4)振荡环节 1 /( s 2 /n 2 2 s /n 1 )(n 0 ,0 1 )
5)二阶微分环节 s 2 /n 2 2 s /n 1(n 0 ,0 1 )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1 引言 5-2 频率特性 5-3 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4 频域稳定判据 5-5 稳定裕度 5-6 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_05c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自动控制_05c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K (1 T1T2 2 ) Q( ) (1 T12 2 )(1 T22 2 )
而 A( ) K
1
1 T
2 1
2

1 1 T
2 2 2
( ) 90 arctanT1 arctanT2 ,
当ω=0时 P(0) K (T1 T2 ),Q() , A(0) , (0) 90 表 明低频率段的渐近线是一条过实轴-K(T1+T2)点且平行于 虚轴的直线。 当ω→∞时 P() 0, Q() 0, A() 0, () 90 90 90 270 可见,此时高频段是以-270°作为极限角而卷入坐标原点 的。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 ( s ) 中含有V个积分环节,其相应 的频率特性为 m1 m2 2 2 ( 1 j ) [ ( j ) 2 k k ( j ) 1] i k K i 1 k 1 G ( j ) n1 n2 v ( j ) (1 jT j ) [Tl 2 ( j ) 2 2 lTl ( j ) 1]
图5-26 例5-2系统的幅相频率特性
在绘制系统的开环极坐标时,应注意曲线所具 有的一些特征。例如:当ω→0时低频段曲线从何 处出发?而当 ω→∞时的高频段特性曲线以什么姿 态卷向原点?曲线在ω值为多大时跨越实轴或虚轴? 跨越点的坐标值如何?等等。后两个问题我们已经 作过说明,下面讨论前两个问题。
K (1 jT1 )(1 jT2 ) G ( j ) (1 jT1 )(1 jT2 )(1 jT1 )(1 jT2 )
K [(1 T1T2 2 ) j (T1 T2 ) ] 2 2 2 2 (1 T1 )(1 T2 ) K (1 T1T2 2 ) K (T1 T2 ) j 2 2 2 2 (1 T1 )(1 T2 ) (1 T12 2 )(1 T22 2 )

第5章2——Nyquist曲线

第5章2——Nyquist曲线
11
2 n arc tg n 2 1 2 n 2 n arc tg n 2 1 2 n
2016/5/20
autocumt@
5-2 幅相频率特性——Nyquist曲线
d A( ) 0 d d 1 0 d 2 2 2 2 1 n n
S (T j S 1)
j 1
h
1 ( n h ) 2 j 1
2 2 ( T j S 2 jT j S 1)
开环传递函数分解成 典型环节串连形式
autocumt@ 1
G( S ) H ( S ) Gi ( S )
i 1
N
5-2 幅相频率特性——Nyquist曲线
谐振频率:r n 1 2 2 谐振峰值:M r 1 2 1
2
自动控制原理
Im 0
0 1 Re

1 2
n
M
r

A ( r )
r
2 谐振条件: 0 0.707 2
autocumt@ 12
振荡环节的幅相特性曲线
2016/5/20
A( ) 1 T 1
2 2
( ) arctan T
Im
A(0) 1; (0) 0 A() 0; () 90
0 45
1 0
Re

autocumt@ 6
1 T
2016/5/20
5-2 幅相频率特性——Nyquist曲线
i 1
结论:开环幅频特性是串联环节幅频特性幅值之积 开环相频特性是串联环节相频特性相角之和
autocumt@

第四章 频域分析(第三节)1

第四章 频域分析(第三节)1
v
G (s) =
jt m w )
? ( j w ) (1 + jT1 w )(1 + jT 2 w ) 鬃 (1 + jT n - v w )
(n
m)
其分母阶次为n-m,分子阶次为m,v=0,1,2…, 乃奎斯特图具有以下特点: (1) 当ω=0时,乃奎斯特图的起点取决于系统的型次:
0型系统(v=0) 起始于正实轴上某一有限点;
由系统的频率特性
G ( jw ) = = K j w (1 + jT w ) - KT 1+ T w
2 2
= - K
K j w (1 - jT w )
( j w ) (1 + jT w )(1 - jT w )
w (1 + T w
2 2
2
+ j
)
- KT
则系统的实频特性为
U (w ) = R e 轾 ( jw ) = G 2 2 臌 1+ T w
ω=0

Im
K (T1T2 ) T1 T2
3 2
[G ( j )]
O ω=∞
Re
例 4-6 已 知 系 统 的 开 环 传 递 函 数 G (s) =
K (1 + T1 s ) s (1 + T 2 s )
(T1> T 2 ) , 试 绘 制 其 N y q u i s t 图 。
解 系统是由一个比例环节﹑一个积分环节﹑ 一个一阶微分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串联组成, 其频率特性为 K (1 + jT1 w ) G ( jw ) = ( j w )(1 + jT 2 w ) = K (T1 - T 2 )
(1 + T 2 w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6章)【圣才出品】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6章)【圣才出品】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5.1复习笔记本章考点:幅相特性曲线、伯德图的绘制,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稳定裕度计算。

一、频率特性1.定义幅频特性:稳态响应的幅值与输入信号的幅值之比A(ω)。

相频特性:稳态响应与正弦输入信号的相位差φ(ω)。

频率特性: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在复平面上构成的一个完整向量G(jω)=A(ω)e jφ(ω)。

2.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重点)(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幅相曲线或极坐标图),横坐标为开环频率特性的实部,纵坐标为虚部, 为参变量。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伯德图),由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对数幅相频特性曲线两幅图组成:①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表示L(ω)=20lgA(ω),单位是分贝,记作dB;②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为φ(ω),单位为度“°”。

(3)对数幅相曲线(尼科尔斯图),横坐标表示频率特性的相角φ(ω),纵坐标表示频率特性的幅值的分贝数L(ω)=20lgA(ω)。

二、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1.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一些主要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总结如表5-1-1所示。

表5-1-1典型环节频率特性曲线总结2.开环幅相曲线绘制步骤(1)确定开环幅相曲线的起点(ω=0+)和终点(ω=∞),确定幅值变化与相角变化。

(2)计算开环幅相曲线与实轴的交点。

令Im[G(jωx)H(jωx)]=0或φ(ωx)=∠G(jωx)H(jωx)=kπ(k=0,±1,…)称ωx为穿越频率,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与实轴交点的坐标值为Re[G(jωx)H(jωx)]=G(jωx)H(jωx)。

(3)分析开环幅相曲线的变化范围(象限、单调性)。

3.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绘制步骤(1)开环传递函数典型环节分解并确定一阶环节、二阶环节的交接频率;(2)绘制低频段渐近特性线:在ω<ωmin频段内,直线斜率为-20vdB/dec;(3)作ω≥ωmin频段渐近特性线,交接频率点处斜率变化表如表5-1-2所示。

开环幅相曲线

开环幅相曲线

开环幅相曲线是指在开环系统中,输出信号的振幅与相位随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关系。

它是评估系统稳定性和频率响应的重要工具。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开环幅相曲线的概念、作用和构建方法。

一、开环幅相曲线的概念开环幅相曲线是描述开环系统频率响应的一种图形表示方法。

它展示了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增益和相位特性。

通过观察开环幅相曲线,我们可以了解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进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频率补偿的需要。

二、开环幅相曲线的作用1. 系统稳定性评估:开环幅相曲线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在频率响应中,如果开环增益在某个频率上达到0dB,系统可能存在稳定性问题。

这个频率被称为系统的临界频率,超过这个频率,系统可能会产生振荡。

2. 频率补偿设计:通过观察开环幅相曲线,我们可以确定系统的频率补偿需求。

如果开环增益在特定频率范围内下降较快,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频率补偿措施,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 滤波器设计:开环幅相曲线对于滤波器设计也非常有用。

通过分析开环幅相曲线,我们可以确定滤波器的通带、截止频率和阻带等参数,从而满足特定的滤波要求。

三、开环幅相曲线的构建方法构建开环幅相曲线的一种常用方法是使用频率响应仪器或者模拟仿真软件。

下面是具体的步骤:1. 设计测试信号:选择适当的测试信号,例如正弦波或者脉冲信号。

测试信号的频率应该覆盖感兴趣的频率范围。

2. 测试系统响应:将测试信号输入到待测试系统中,记录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

3. 绘制幅相曲线:根据记录的幅值和相位数据,绘制系统的幅相曲线。

通常,幅值使用对数坐标表示,相位使用线性坐标表示。

4. 分析曲线特性:通过观察幅相曲线,分析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

关注增益的变化和相位的变化,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频率补偿的需求。

四、总结开环幅相曲线是评估开环系统频率响应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并指导频率补偿设计和滤波器设计。

构建开环幅相曲线的方法包括设计测试信号、测试系统响应和绘制幅相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1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1

La(w0)=20lgK- 20lgw0
B:取特定频率w0=1,则
20 lgK
-20 dB/dec
La(w0)=20lgK
C:取La(w0)为特殊值0,则
1 w1
1
Kv
1
w0 K v
在系统闭环传递函数G(s)中,令s= j,即可得到系统的频率 特性。
G(s) 1 1 RCs
G( j) 1 1 1 RCj 1 Tj
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具有十分相的形式 G( j) G(s) s j
sp
传递 函数
微分 方程
系统
j p
频率 特性
p d dt
s j
【例】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得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s)=1/(s+1),试求输入信号r(t)=sin t时系统的稳态输出
2j
2j
G( jw) Asin(t ()) Ac sin(t ())
A() G( j)
() G( j)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线性系统的稳态输出是和输入具有相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其输出与输入的幅值比为 A() G( j)
输出与输入的相位差
() G( j)
(1)、频率响应
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的稳态值称为系统的 频率响应, 记为css(t)
实频-虚频形式: (二)系统频率特性常用的图解形式
1. 极坐标图—幅相特性曲线 系统频率特性为幅频-相频形式
当在0~变化时,相量G(j)H (j)的幅值和相角随而变化,与此对应 的相量G(j) H (j)的端点在复平面 G(j)H (j)上的运动轨迹就称为幅相 频率特性。
2. 伯德(Bode)图
如将系统频率特性G(j ) 的幅值和相角分别绘在半对数坐标 图上,分别得到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纵轴:对幅值取分贝数后进行 分度;横轴:对频率取以10为底的对数后进行分度:lgw)和相频 特性曲线(纵轴:对相角进行线性分度;横轴:对频率取以10为 底的对数后进行分度lgw ),合称为伯德图(Bode图)。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完美)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完美)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完美)总复第一章的概念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基本组成框图如下:输出量串连补偿放大执行元被控对元件元件件象--反馈补偿元件测量元件自动控制系统有三种基本控制方式:反馈控制方式、开环控制方式和复合控制方式。

基本要求可以归结为稳定性(长期稳定性)、准确性(精度)和快速性(相对稳定性)。

第二章要求:1.掌握运用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

2.牢固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3.明确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之间的关系。

4.能熟练地进行结构图等效变换。

5.明确结构图与信号流图之间的关系。

6.熟练运用梅森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例1:某一个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1(s)C2(s)C(s)C1(s)G1(s)G2(s)G3(s)R1(s)R2(s)R1(s)R2(s)传递函数为:C(s) = G1(s)C1(s) / [1 -G1(s)G2(s)G3(s)R1(s)R2(s)]例2:某一个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s)C(s)E(s)E(s)R(s)N(s)R(s)N(s)C(s)G1(s)G2(s)-G2(s)传递函数为:C(s) = G1(s)C(s) / [1 + G1(s)G2(s)H(s)N(s)]例3:i1(t)R1 i2(t)R2R(s)+u1(t) c1(t)C1 C2 r(t)I1(s)+U1(s)112+I2(s)将上图汇总得到:R1I1(s)U1(s)C1s r(t)-u(t) = i(t) R U1(s)u(t) = [i(t) - i(t)]dt Cu(t) - c(t) = i(t)Rc(t) = i(t)dtCI2(s)R2KaC(s)1C2s(b)C(s) R(s)+R1C1sR2C2s1Ui(s)1/R11/C1sIC(s)1/R21/C2s10rad/s,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特征方程、极点位置以及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物理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4-26
终点: G ( j∞) H ( j∞) = 0∠360 o
13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1
注意开环传递函数含有一个等幅振荡环节 当 ω = ωn
2 (s 2 / ω n ) + 1
A(ω n ) =| G ( jω n ) H ( jω n ) | → ∞
ϕ (ω n − ) ≈ −90 o − tg −1Tω n > −180 o ; ω n − = ω n − ε , ε > 0 ϕ (ω n + ) ≈ −90 o − tg −1Tω n − 180 o ; ω n + = ω n + ε , ε > 0
2012-4-26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10
j Im
起点与终点:
ω =0
Re 0ω → ∞
G ( j 0 + ) = ∞∠ − 180 o , G ( j∞) = 0∠ − 360 o
当包含一阶微分环节,这时的幅相曲 线也可能出现凹凸,例如
j Im
G (s) =
K (T3 s + 1) s 2 (T1 s + 1)(T 2 s + 1)(T 4 s + 1)
K G (s) = s (T1 s + 1)(T 2 s + 1)(T 3 s + 1)
假设 T 1 > T 2 > T 3 ,试概略绘制开环幅相曲线,并进行分析。
K G ( jω ) = jω ( jT1ω + 1)( jT 2 ω + 1)( jT 3ω + 1) = K
ω 1 + T1 2 ω 2 1 + T 2 2 ω 2 1 + T 3 2 ω 2
P(0) = K ω =0
n=2 n=4 n=3
ω → ∞ ∠G ( jω ) = (m − n) × 90
oLeabharlann 当开环传递函数包含有微分环节时,幅相 曲线会出现凹凸,幅值和相位不再是单调 ω →∞ 变化的。例如
K (T1 s + 1) G (s) = (T 2 s + 1)(T 3 s + 1)(T 4 s + 1)
2型系统包含两个积分环节,例如
G ( s) =
G( jω) =
K s 2 (T1 s + 1)(T2 s + 1) K
= K e jϕ (ω)
( jω) 2 ( jT1ω +1)( jT2ω +1)
ω 2 1+ T12ω 2 1+ T2 2ω 2
ϕ (ω ) = −180 − arctgT1ω − arctgT2ω
−90 −180 0 0 .1 −20
1
10
100
ω
−40
G ( jω )
ϕ (ω )
0
ω
∠G ( jω )
K K
, 1 / s , 1 /(Ts + 1) , 1 / jω , 1 /( jTω + 1)
绘制典型环节Bode图的数据: 20 log K = 20 log 7 = 16.9 (dB) 转折频率
2012-4-26
1 / T = 1 / 0.087 = 11.5 (rad / s )
16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ωT = 0
ωT →∞
2012-4-26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3
例2 某零型反馈控制系统,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K G ( s) = (T1 s + 1)(T2 s + 1)
试概略绘制系统的开环幅相曲线。
G ( jω ) =
G ( jω ) =
K = G ( jω ) e jϕ (ω ) = P (ω ) + jQ (ω ) ( jT1ω + 1)( jT2ω + 1)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9

Q (ω ) = 0 , ω x = 1 / T1T2 + T2 T3 + T3T1
− K (T1 + T 2 + T3 ) − ω x 2 T1T 2 T3
P (ω x ) =
[
]
(1 + T1 2 ω x 2 )(1 + T 2 2 ω x 2 )(1 + T3 2 ω x 2 )
i =1 i =1
对数幅频曲线和对数相频曲线是由n个典型环节对应曲线的叠加 后得到的。
2012-4-26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15
例1 设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
K G (s) = , s (Ts + 1)
K = 7, T = 0.087 s
试绘制近似对数幅频曲线和对数相频曲线,并修正近似对数幅频 曲线。 解:典型环节分别为
= = − K (T ω + j )
2 ω (1 + T 2 ω 2 )[1 − (ω 2 / ω n )]
− KT (1 + T ω )[1 − (ω
2 2 2 2 / ω n )]
+ j
−K
2 ω (1 + T 2 ω 2 )[1 − (ω 2 / ω n )]
起点: G ( j 0 + ) H ( j 0 + ) = ∞∠ − 90 o
ω =0
Re 0ω → ∞
起点与终点:
G ( j 0 + ) = ∞∠ − 180 o , G ( j∞) = 0∠ − 360 o
若T1大于其它时间常数,幅相曲线如图所示,与实轴、虚轴的 交点可以用对应的实部、虚部表达式求出。
2012-4-26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11
K (T 1 ω ) 2 + 1 ( T 2 ω ) 2 + 1
∠G( jω) = ϕ(ω) = −tg−1ω T1 − tg−1ω T2
实部与虚部
P(ω ) = K (1 − T1T2ω ) /(1 + T1 ω )(1 + T2 ω )
2 2 2 2 2
Q (ω ) = − K (T1 + T2 )ω /(1 + T1 ω )(1 + T2 ω 2 )
在 ω = ω n 附近,相角突变 -180o,幅相曲线在 ω = ω n 处出现了不连续
ω =∞ ω
ωn−
0
ω
ωn+
2012-4-26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14
4、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 设传递函数 G (s ) 由n个典型环节串联组成,n个典型积分环节分 别以 G1 ( s ), G 2 ( s ), L , G n ( s ) 表示,则有
基本规律:设
G ( s) =
K (τ 1 s + 1) L (τ m s + 1) sν (T1 s + 1) L (Tu s + 1)
(1)
(2) m < n
ω → 0+ ω →0
K ν n = ν + u ω → ∞ ∠G ( j∞) = ( m − n) × 90 o
3型
(3)幅相曲线与实轴、虚轴的交点求取。 (4) 不包含一阶微分环节, 包含一阶微分环节的幅相曲线。
j ( − − arc tgωT ) 2
π
P
A θ

α 0
−1 / T
概略地绘制开环幅相曲线应当反映开环频率特性的三个重要因素: (1)开环幅相曲线的起点 ω =0 + 与终点 ω = ∞ (2)开环幅相曲线与实轴、虚轴的交点 (3)开环幅相曲线的变化范围(象限、单调性)
2012-4-26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2
2 2 2
2012-4-26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4
Q G ( j 0) = K∠0 o , G ( j∞) = 0∠ − 180 o
起点: 起点: G ( j 0 ) = A ( 0 ) = K 终点: G ( j ∞ ) = A ( ∞ ) = 0 终点: 与实轴的交点: 与实轴的交点: Q (ω x ) = 0
由于含有两个惯性环节,当 ω → ∞ 由此可见,若包含 n 个惯性环节,则有
G ( jω ) → 0∠ − 180 o
ω → ∞ G ( jω ) → 0∠ − n × 90 o
2012-4-26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6
由此可见,若包含 n 个惯性环节, ω → ∞ m个一阶微分环节,则有
∠G( j0) = ϕ(0) = 0o ∠G( j∞) = ϕ(∞) = −180o
Q Q (ω ) = − K (T1 + T2 )ω /(1 + T12ω 2 )(1 + T2 2ω 2 ) = 0
与虚轴的交点: 与虚轴的交点: P (ω y ) = 0
ωx = 0
P (ω ) = K (1 − T1T2ω 2 ) /(1 + T1 2ω 2 )(1 + T2 2ω 2 )
2型
j Im
0
0型
Re
2012-4-26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1型
12
例4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H (s) = K
2 s (Ts + 1)[( s 2 / ω n ) + 1]
K, T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