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2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气与气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团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锋面的概念、形成。
2.使学生学会运用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知识,分析锋面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
3.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冷锋与天气。
教学难点锋面与天气。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投影片(世界气团分布图——复合片)、板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一节我们讲第五节,天气与气候。
它是在综合前四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并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全章的总结。
【板书】第五节天气与气候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已经记录了这几天天气预报。
【提出问题】我们天天在听天气预报,今天天气和昨天相同吗?谁来说明最近两天的天气情况?什么是天气?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北京,那么北京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每年都如此,是有规律的,比较稳定的,而天气是瞬息万变的。
【转折过渡】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天气与气候呢?【板书】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1.气团介绍气团的概念。
学生看书,画在书上。
【出示投影】“世界气团分布图”【提出问题】气团定义(概念)中的“广大范围”有多大?【指图讲解】看图,整个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一个热带海洋气团。
【承转】这么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均一的大团空气是怎么形成的?介绍气团的形成。
【提出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学生回答老师讲解】是地面辐射,即对流层大气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主要受地面影响。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
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
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①天气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天气与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建立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理解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了解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气候,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1)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2)分析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天气与气候之间的联系。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初一天气气候单元备课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一、教材分析1.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天气的概念,而是联系实际分两步解释天气。
第一步,说明怎样描述天气。
第二步,解释天气“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这是贯穿本章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2.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主要从气温和降水来分析规律性的特点。
所以二、三节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是重点。
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实际上气温和降水的结合。
二、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6.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7.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8.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9.了解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
10.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1.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进一步学会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对比、分析、综合整理等思维从而自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12. 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重点1. 区别“天气”“气候”。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人教七上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七上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预习环节一、目标本环节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通过预习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2.了解地球的四季以及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3.掌握一些常见的气象现象的名称和发生原因;4.通过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及配套辅助资料。
三、预习内容及方式1.学生阅读教材第三章“天气和气候”,了解基本概念,并完成课后习题。
2.老师要求学生寻找、收集、或拍摄一些与天气或气候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并在下节课前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学设计二:探究环节一、目标本环节主要以“实验、讨论、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通过实验对比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了解其对温度的影响;2.调查分析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3.通过讨论分析有关气象现象的原因和应对方法;4.通过展示,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性质和气象条件。
二、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图片、地图等。
三、探究内容及方式1.实验探究:分组设计实验,比较木质、铁质、塑料等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特性,分析影响温度传导速率的因素。
2.野外考察: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前往不同地点,记录当地的气象数据(如气温、湿度、降水量等),并分析温度与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3.讨论分析: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有关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主题,了解其原因和应对方法,形成综合报告。
同时探究相关人类活动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4.展示:学生收集有关不同地区气候的信息,制作展板并进行展示。
展板内容包括有关地区的基本气象数据,不同季节的气象条件及气象现象等,以及当地人民对气候的适应和生活情况等。
教学设计三:归纳环节一、目标本环节主要以“观察、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本质和特征,并能自主总结和归纳相关知识。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精选3篇)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精选3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篇1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常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常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猎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柔降水的状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确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确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根据特地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干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凹凸,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奇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其次节气温柔气温的分布一.气温与我们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消失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消失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北半球消失在7月,南半球消失在1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消失在1月,南半球消失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消失在8月,南半球消失在2月南半球最低气温消失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消失在2月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5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4.师:你认为外出观测天气时,除了科学观测之外,还应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环节三: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同学们,假期快到了,老师一个外地的朋友要来本地旅游,你能帮我为他做些提前的准备工作吗?比如说提供携带服装、用具、活动的建议,为他介绍一下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
教师布置课后调查的任务: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2.教师进行调查活动的方法、注意事项的指导。
学生讨论给出建议
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课外调查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天气的各种因素,并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了初步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但如何描述一天的天气、区分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尚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四年级学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根据各组的汇报,将学生的方法进行总结,也可由学生进行总结。)
学生交流:如温度、风向、降水、运量、空气湿度等。(教师板书)
学生讨论并互相交流记录方法。
学生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学生汇报观测结果,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出示]注意事项: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通用4篇)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通用4篇)天气和气候篇1天气和气候 7.8 磅 0 2天气和气候【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手段】录像:天气预报计算机:(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教学过程】(引课出示投影片1)你能够从投影片中读出哪些内容?中央气象台城市天气预报:xx年05月28日20时至05月29日 20时城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篇2天气和气候 7.8 磅 0 2天气和气候【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手段】录像:天气预报计算机课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教学过程】(引课出示投影片1)你能够从投影片中读出哪些内容?中央气象台城市天气预报:2002年05月28日20时至05月29日 20时城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篇3天气和气候 7.8 磅 0 2天气和气候【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手段】录像:天气预报计算机课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教学过程】(引课出示投影片1)你能够从投影片中读出哪些内容?中央气象台城市天气预报:xx年05月28日20时至05月29日 20时城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篇4天气和气候 7.8 磅 0 2天气和气候【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手段】录像:天气预报计算机课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地理的重要内容,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内容涵盖了天气与气候的定义、气团与气旋、气温与降水、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变化等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与气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团与气旋、气温与降水、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变化等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与气候的知识。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天气与气候的图像和数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案、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收集天气预报、气候数据等实际案例资料。
3.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天气预报和气候数据,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天气与气候有什么认识?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解释天气与气候的形成原因。
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例如,分析我国南方的雨季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北方沙尘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课时备课
课题一天的气课型新授温学习内容分析课标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措施学习准备教师准备:气温计、百叶箱、百叶箱使用视频、课前指导部分学生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测量气温并进行记录,获取气温数据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气温的文字或视频资料,初步了解气温教学过程环节与目标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学习内容分析课标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措施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彩色卡纸一张、吸管、橡皮泥、双面胶、纸条若干、软木杆。
教师准备:长铁钉若干、剪刀、刀子、课件。
教学过程环节与目标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一、生活情境引入1.教师将红色布条贴在电风扇的扇罩上并开启不同档位,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2.学生根据观察发现布条随着教师改变电风扇的档位也发生变化,从而得出主题:风。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前搜集的有关风的图片,交流风的特点。
师:你如何描述风?二、新知探究活动(一):观测风,认识并判断风向。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观测当天的风。
师:哪个小组汇报你们观察风的方法?学生汇报。
2.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红旗是往什么方向飘的?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生:风是有方向的,风吹来的方向和红旗飘动的方向相反。
学科核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心素养课标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降水,什么是降水量,明确降水量的单位。
了解降水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制作一个简易的雨量器,并能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对自制的雨量器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
4.愿意倾听、分享,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并意识到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重难点及突破措施学习内容分析《天气与气候》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的第4课。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天气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通过对比天气和气候,了解两者的区别。
学科核心素养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课标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1.知道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描述一天的天气;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不同地区气候的不同点。
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
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一、课标要求:●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该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初步学会运用月平均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不同地区降水分布的差异。
●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七年级地理的基础章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图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
从教学内容上看,本章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四个部分。
“气温与气温的分布”和“降水与降水的分布”这两节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思路是一样的。
主要讲了气温、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气温、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三个方面内容。
气温、降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教材通过活动设计,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已有知识,思考气温、降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温、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这部分内容中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教材将这些要求安排成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该项技能。
“世界的气候”中,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天气与气候”。
世界气候分布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天气和气候单元主题备课
天气和气候单元主题备课《天气与气候》是初中地理的基础章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
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图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
从教学内容上看,本章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四个部分。
第一节的重点是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第二节要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要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重点是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一、单元教学目标(一)单元整体目标1.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二)单元具体目标第一、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会分析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生产的关系。
2、会看简单的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图。
3、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4、会阅读并绘制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图;会判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识记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2、会阅读并绘制降水柱状图、等降水量线图。
3、理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4、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会判别。
2、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概况。
3、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二、单元重难点及突破方法等温线图根据等温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弯曲情况可以判断气温的变化,并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其影响因素。
1、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数值越大,气温越高,数值越小,气温越低。
2、任意两条相邻等温线的温差相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备课说明教案
本章备课说明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其中“模拟播报天气”属于2022年版课程标准新增内容,目的是突出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包括四节内容。
第一节是多变的天气,主要介绍了天气的含义及天气预报;第二节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主要介绍了气温的测量和变化,还有气温的分布规律;第三节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测量和变化,还有降水的分布规律;第四节是世界的气候,主要介绍了气候的特征和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还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是对前面内容的整合和深化,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观察并说出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状况,以及自然环境要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本章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课上可设计贴近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全球或区域资料,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用地球仪、地图、遥感影像、影视资料、数据可视化图等资料,结合若干能够反映地理环境特点的素材,如世界气候之最等,帮助学生认识全球自然环境的基本状况,提高学生对有关全球议题的理解能力。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
形式:集体备课
时间:
参加人:地理组教师
中心发言人:
一、解决的中心问题
共同讨论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目标、方法、时间安排等问题。
二、教材内容分析、地位和作用
1、教材内容:本单元分四节,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量的分布,第四节世界气候。
2、地位和作用:本章是本册书重点难点内容,对于学生对今后的地理学习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能力目标: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情感目标: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世界的气候
五、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充分利用地图,加强直观教学。
2、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用具:小黑板、多媒体等。
七、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讲解法
八、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课时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课时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量的分布 1课时
第四节世界气候 2课时
复习课时 2课时
九、单元练习题:《伴你学》单元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
一、课标要求:
● 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该术语。
●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 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 初步学会运用月平均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不同地区降水分布的差异。
● 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天气与气候》是七年级地理的基础章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
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图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
从教学内容上看,本章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四个部分。
“多变的天气”一节中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天气的概念,而是联系实际分两步
解释天气。
第一步,说明怎样描述天气。
第二步,解释天气“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天气预报是每个人都要关心的问题,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获得天气预报。
因此,教材也将收看电视天气预报作为重点。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关心每天的天气状况外,对空气质量状况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
空气污染指数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方式,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从加强环境角度考虑,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成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对于空气质量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气温与气温的分布”和“降水与降水的分布”这两节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思路是一样的。
主要讲了气温、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气温、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三个方面内容。
气温、降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教材通过活动设计,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已有知识,思考气温、降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温、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这部分内容中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教材将这些要求安排成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该项技能。
“世界的气候”中,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天气与气候”。
世界气候分布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教材编写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没有分别作分
析,而是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设计活动从四个方面分别举出实例,由学生自己分析,从而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之,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这是贯穿本章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三、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四、教学建议: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天气及其影响〕
1、先通过阅读图3.1理解天气,然后通过活动理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2、天气的教学主要应抓住“怎样描述天气”和“天气的特点”,不要求了解严格的天气概念。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在各种媒体的天气预报中,以电视天气预报最引人注意,并且了解电视天气预报也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因此,本框题的教学,建议按下面的顺序进行。
1、电视天气预报(活动1、
2、3题)。
2、其他媒体(报纸、互联网)的天气预报(图3.4和活动4题)。
3、归纳天气预报的作用和主要内容。
4、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由收看临沂近期天气质量状况导入。
2、通过分组活动,结合地理图册,引导学生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并找出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3、活动中的问题都是开放式的,可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时切忌以某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应注意保护每个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与生活〕
1、读图3.10让学生理解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要求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学会求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活动教材,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学生分组活动总结各资料反映的是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哪一方面的关系。
②结合生活实际,分别就每一方面再补充一例。
③分组讨论在教材给出的几方面外,再思考并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活动其他方面的关系。
〔气温的变化〕
1、引导学生读图3.12和图3.13,注意观察曲线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读出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的最高值、最低值和日(年)较差。
2、通过读图3.14,进一步学会使用气温曲线图。
3、指导学生使用表3、1中的气温数据,按活动中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与等高线图类似,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的要领,然后对应读图3.15。
2、指导读图3.17,完成活动中的读图任务后,再让学生从自己的读图经验中,总结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3、由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引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地势。
要求学生记住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第三节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降水与生活〕
活动教材1题,教学时可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
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最后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陈述本组的观点。
活动第2题,先由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降水的变化〕
1、引导学生读图3.19,分析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并能读出每个
月的降水量。
2、指导阅读活动中的图3.20,完成教材要求,学会运用降水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3、绘制降水柱状图活动的教学,参照上一节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教学建议。
〔降水的分布〕
1、引导学生读图3.21,完成读图要求,教师及时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结合图3.21,联系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分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气候的地区差异〕
1、“气候”概念的教学,可参照第一节“天气”的教学。
先读图3.22,然后完成活动1中的要求,并概括临沂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通过活动2,比较“气候”与“天气”的不同。
3、气候类型的教学应围绕学生阅读图3.22进行,可让学生边读图边填表(活动3),各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要求学生能在图4.22上指出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通过活动1、2、3,分析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利用活动4做巩固练习,同时教师可适当补充其它例子。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结合地理图册和学生的自身体验,举例说明气候对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
生产的影响及气象灾害的影响,每讲一点内容,结合引导学生做相应的活动题,(活动1题对应气候与生活,第2题对应气候与生产,第3题对应于气象灾害)
2、活动4题,可先让学生阅读材料,找出气候变暖的危害和原因,然后分组讨论“人类应该怎样做”,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反过来对气候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