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

合集下载

论语为政读后感(共2篇)

论语为政读后感(共2篇)

论语为政读后感篇一《论语》是一部具有深厚思想哲理的经典著作,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对话,展现了一种追求道德修养和人类精神追求的伦理观念。

读完《论语》,我深受启发,对人生和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论语》通过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围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修养和道德等问题展开探讨,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是仁人爱人。

孔子认为,人应该修身养性,做一个善良、宽厚、正直的人,并且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发扬人道精神,让爱和关怀成为我们相处的基础。

《论语》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治国理政的观点。

孔子主张君主应当以德治国,通过身教的方式来影响国家和人民。

他认为,君主应该积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德行的完美,以此来影响他人。

这种观念被现代社会广泛认同,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公民,都应该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此外,《论语》中还涉及到了教育的问题。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是对人性的启蒙和培养,而非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提倡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人的德行和品格,使人具备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这对于当今教育界而言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品德,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论语》中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人应该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只有信守承诺、言出必行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这个观点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恪守诚信原则,以诚实的态度和行为处理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在《论语》中,我还看到了对学习的强调。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追求显贵和德行的过程,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

他主张学习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途径,注重实践和思考的结合。

这对于我们而言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学习,通过实践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论语》是一本经典的著作,它所包含的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们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为政的理解和感悟

论语为政的理解和感悟

论语为政的理解和感悟《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誉为儒家经典之一。

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政治哲学的宝库。

从中,我们可以汲取许多关于政治与治国之道的智慧,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感悟政治的本质和价值。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政治的理解是全面而深入的。

他认为,政治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综合艺术。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君子的德行和修养对于政治的重要性。

他强调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才能够真正实现天下太平。

这种理解告诉我们,政治不仅仅是权力斗争和利益博弈,更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追求。

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从《论语》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孔子对于政治的态度是实践和务实的。

他注重的是在实际行动中追求真理和解决问题。

他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之后要不断实践和实践中不断学习,这样才能够真正掌握政治的本质。

孔子还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政治和喜欢政治的人还没有真正投入到政治中并享受其中乐趣的人来得有价值。

这种态度告诉我们,政治不是空谈和理论,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的。

从《论语》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孔子对于政治的理解是以人为本的。

他强调了人的尊严和人的平等。

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他还提出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点,意思是君子注重道义和公正,而小人只追求私利。

这种理解告诉我们,政治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

政治家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注重平等和公正,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和行动。

从《论语》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孔子对于政治的理解是注重教育和培养的。

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政治家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他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

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

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论语》以言行为中心,以政治、伦理、教育等为主要内容,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发性的经典著作。

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们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德行、修身养性等方面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语》中的“以政为政,以德为本”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应该以德为基础,以德治国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这一观点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很多国家的政治制度都存在着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是缺乏道德约束。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缺乏道德约束,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腐败、贪污等问题的出现,从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因此,我们应该从《论语》中汲取智慧,不断强调以德治国,加强道德建设,推动政治制度的健康发展。

除了政治方面,孔子在《论语》中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修身养性、教育等方面的观点。

例如,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决定了他的行为和选择。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道德和义务,这导致了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

因此,我们应该从《论语》中学习,注重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另外,《论语》中还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观点。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以德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这一观点对于当今社会的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很多教育机构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只顾追求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道德和人格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从《论语》中学习,注重德育与智育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发性的经典著作,它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从《论语》中汲取智慧,注重道德修养,推动政治制度的健康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德育与智育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语为政篇的感悟见解

论语为政篇的感悟见解

论语为政篇的感悟见解论语中的政篇是孔子对于政治和治理的思考和观点的集中体现。

通过学习和思考政篇,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关于政治和治理的重要见解和感悟。

政篇中强调了政治的重要性和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孔子认为政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事务,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稳定。

他强调了君主的责任和使命,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治国。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政治是一种高尚的事业,它需要君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政篇中强调了君主的权力和责任的平衡。

孔子认为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但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他提出了君主应该“动则以礼,静则以敬”的原则,即君主在行使权力的同时要尊重礼制和敬畏天命。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权力和责任是相互联系的,君主应该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第三,政篇中强调了君主应该注重民生和民众的利益。

孔子认为君主的使命是为了民众的利益,他应该关心民生、尊重民意,并以民众的幸福为最高目标。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政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民众的福祉,君主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第四,政篇中强调了君主应该注重修身养性和自我约束。

孔子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治国。

他提出了君主应该“先正其心,后正其君”的原则,即君主首先要修身养性,然后才能治理国家。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君主的品德和修养对于治理国家至关重要,只有君主自身具备高尚的品质和道德修养,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第五,政篇中强调了君主应该注重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提升社会文明的重要手段,君主应该注重教育,并且要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榜样。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教育和文化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君主应该注重培养人才和提升社会文明。

通过学习和思考政篇,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关于政治和治理的重要见解和感悟。

政治是一种高尚的事业,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治国;权力和责任是相互联系的,君主应该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政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民众的福祉,君主应该关心民生、尊重民意;君主的品德和修养对于治理国家至关重要;教育和文化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通用

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通用

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通用《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其中的第十二章是《为政篇》,是关于政治和治国的部分内容。

在读完这一章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于政治和为政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为政篇》中的一些论述深深打动。

比如,“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意思是说君子不争名不争利,只争这射箭之道,也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这一论述表达了一种做人的态度和责任感。

在现今社会,许多人为了名利不择手段,争夺个人利益。

但是,真正的君子应该以道义为准则,追求卓越并为社会做贡献。

这一观点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反思自己在追求个人利益与追求道义之间的平衡。

其次,《为政篇》中强调了君子的修身和治国之道。

其中有一句话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君子首先要修身养性,以敬为本,以修己来让人民安居乐业。

治国之道不能只顾及物质上的需求,更要注重道德伦理和人民的精神需求。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不仅仅依靠政策和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君子治国的品质和修养。

这一理念让我想到了当前一些国家的问题,许多国家的领导者只顾经济和利益,忽略了人民的需求和民生问题,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因此,我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这种品质,注重人民的利益,引导人民向善,使国家得以和谐稳定。

最后,《为政篇》中提到了施政的方法和原则。

其中有一段说:“有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是说一个君子不会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懂得倾听人民的声音,了解人民的需求。

只有真正理解人民,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施政。

在现今社会,政府往往只顾自己的想法和利益,忽略了人民的声音,导致了社会的不满和不稳定。

因此,我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注重与人民的沟通和对话,了解人民的需求和诉求,真正与人民站在一起,解决问题。

总之,《为政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关于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通用21篇)

关于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通用21篇)

关于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通用21篇)关于论语为政篇篇1(1)天子要垂拱天下,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实行仁德政治。

这一篇由为政开始。

主要谈论如出世立身,施展自己的社会职能。

政指的是政治,也就是政府治理,君主是天之子。

政府也就成了天下万邦的中心,万民百姓仰慕肃敬。

如果天子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行仁德政治,百姓就会像众星一样环绕北斗一样。

而天子则能垂拱而治天下。

(2)孔子讲述了自己实践道德人生的经历和过程。

提出了道德礼教治国的可行性。

(解释孔子的经历)他从十五岁开始学习礼仪道德。

三十而立是说礼仪道德经过十五年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有了初步的成就,说明从礼仪道德的学习和实践阶段,进入了传播和教化的时期,有了真正克已复礼的事业,四十而不惑,说明经过十年的传播和教化,在学中知不足,在教中知困,而且有不足就补充,有困惑就解决,十年之后,便可以教学相长,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无所困惑了。

五十而知天命,是说自己再经过十年地教化传播,便知道天地自然的命运以及自然所赋予万物人类的命运,六十而顺耳,是说再经过知道天命而作的十年,从而使自己所听到的一切都觉得顺当了。

当你明白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执着什么了,耳朵也就顺了。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的是凡所行事言语,如同自然中的春夏秋冬一样,无善无恶,无人无我,没有规矩,也没有无规矩,自由自在无不合乎规矩。

(3)孔子对颜回的认识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但整日与孔子相对言语,却从不提出问题,没有积极的反应,好像大义,什么都懂,好像愚钝但并不愚蠢,这种境界就如老子说的大智若愚,由此引发开去,只要你观察所走的路,再看到他所安心立命的事业,什么东西都隐瞒不了的。

(4)对温故而知新的解释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并列句,是说温习探索过去的史实,并且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

光知道过去是不成的,因为时代在变化,还要知道新的,既知过去,又知现在,便可以给人做师表了。

(师表:给人学习的表率)(5)孔子说真正的君子不是一个器物。

论语为政读后感

论语为政读后感

论语为政读后感第1篇:论语为政篇读后感2014212676李美龄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论语·为政篇》读后感读完为政篇,在其中的二十四章内容里,不仅有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还有孔子对学习和思考,以及做人修养的见解,让人受益匪浅,有许多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首先,从孔子的政治主张方面来解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句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是说统治者只有以德治人,施行仁政,才能得民心。

还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这句话,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孔子十分重视道德在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但却有些忽视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道德和法制共同作用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还有“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这一句,体现了任人唯贤的重要性,为政者要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德治的重要部分。

然后,从做人与学习方面来认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勇于实践,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要学会举一反三,才能把事情做好。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这句话是说,做事情要先做后说,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能言而无信,只说不做。

最后,我想谈谈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想,人生就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做,心中的想法也截然不同,年轻时候或许雄心勃勃,但年老之时就顺其自然。

因此,我们应该趁朝气蓬勃的时候奋发努力,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让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不留遗憾,这样,才能在韶华逝去过后留下一副丰富多彩的画卷。

第2篇:论语为政篇读后感《孔子》为政篇读后感陈颖初读《论语》为政篇,觉得此篇大部分内容为倡导人之德孝,或为《学而》篇的继承,但读完之后,细而思之,为君子的每一种品行和学与思的能力都影响着一个君主的王业。

为政之道——《论语》读后感800字

为政之道——《论语》读后感800字

为政之道——《论语》读后感800字•相关推荐为政之道——《论语》读后感800字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为政之道——《论语》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政之道——《论语》读后感800字1我的书架上有一本天蓝色的小书,白色的书脊,书身短小而精悍,上面赫然印着二个墨色大字—————“论语”。

这本书朴实无华,却凝聚着灼灼无尽的智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万物复苏的初春,我们班主任老师方爸爸带着我们全班同学共读《论语》。

初读时,我的兴趣都在那些精辟的译文上。

慢慢的,我开始迷上这三言韵文里悠深的内蕴与意义。

我细细地读它,品它,这些文字如镜子般让我明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觉察了自己的不足。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难呢?”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告诉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有所隐瞒吗?我对我们无所隐瞒!我没有一点不向你们公开,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在《论语》里也强调,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要学礼懂礼等。

这点,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因为在我的成长中有许多德艺双馨、温柔和蔼的老师教育我,帮助我。

他们无私奉献,孜孜不倦,任劳任怨,在我心间播下了美好的种子,他们让我心生敬意,尊师成了我品行里特别重要的部分。

我们的班主任方爸爸已经执着地在三尺讲台精心耕耘了近三十年了。

但是,他把每一天都当作他最重要的日子,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他最亲爱的孩子。

他用智慧与情怀谱写最美的师德篇章。

我常常看见他在办公室里伏案凝眉,埋头苦作的样子;我也经常听到他与别人交谈时饱腹诗书,虚怀若谷的话语;我时刻感受到他对我们的悉心关怀与温暖呵护;我还看见过他在教室里废寝忘食,毫无怨言地改着同学们的作业……我对方爸爸充满了敬意,每次课后在校园里,远远看见方爸爸,我都有女儿见到父亲般的亲切感,当我大声地喊着:“方爸爸!”他的脸上立刻会漾起一个大大的微笑,那朵微笑,含着满满的欣慰与慈爱。

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

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

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论语》中的为政篇是孔子对政治治理及行政领导的一些看法和指导。

这篇文章所强调的是政治领导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应如何为人民谋求福利和公正。

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地感到孔子对政治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的关注。

首先,为政者得民心是治理的基础。

治理的核心是为人民谋利和公正,而获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则需要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和关切。

这体现了孔子的人本思想,为政者应当从人民的需要和痛点出发工作,不断地完善政策,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

其次,为政者要以德服人。

孔子主张通过道德来行使权力,而不是通过权力来行使道德。

治理需要以德治国。

这个道理是现代政治领袖应当遵循的。

诚信是为政者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一个领袖如果不诚信,则失去了公信力和人民的信任。

为了取得人民的尊重和信任,为政者需要先成为优秀的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才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并成为人民的楷模。

再者,为政者需要有一种职业操守。

职业操守是政治人士所具备的职业素质。

一个好的政治人士应当对自己的责任有清晰的认识,并始终保持高度的应对能力和诚实的态度。

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政治领袖必须努力实践他们的职业诚信和责任感。

他们必须坚持真理、公正和良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格调,才能够在政治事业上做出非凡的贡献。

最后,为政必须讲究方法。

方法合理,才能够为好结果铺路。

孔子的治理思想认为,领导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意愿去规划和执行政策,同时需要有清晰的政策和愿景,并采取可行的措施。

正确的方法能够增强治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有助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实现治理目标。

《论语》为政以德读书笔记

《论语》为政以德读书笔记

《论语》为政以德读书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为政以德读书笔记《论语》为政以德读书笔记精选5篇论语是孔孟之学的重要著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领导和管理自己自我,在领导他人时更加符合古代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引领和实际应用。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导读:《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论语为政读后感,我们来看看。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一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

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

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

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

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

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

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

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

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

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

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

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

“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

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

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

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精选5篇)

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精选5篇)

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精选5篇)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精选篇1我想,像佛教一样,每一部经典,每一种思想,它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深,一定是它抓住了人性的某种弱点,从长远来看,人是很没有记性的一种动物。

论语讲的主要是两部分,做人和治学,但是做人和治学不同于科学知识的积累,知识可以通过媒介传承积淀,但是对于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即使是有关于做人的知识,他也要自己亲身的实践与体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与进步。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人对于自己的认识与控制往往并不像科学知识那么客观和理性,或者说,要想干点实事儿并能有所成就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什么是自己的性子,就是人性的一些弱点,自私,贪婪,欲望,懒惰。

孔子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克服弱点,终有所成。

因为人性的弱点是永恒的,所以论语二十篇,虽经千年岁月,却仍历久弥新。

要克服这些本性,走向克己复礼,走向仁义礼智则必须要付出一些努力,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无论现今的人如何推崇或批评孔子,或是他的思想被政客们如何的百般蹂躏,不可否认的是,以《论语》为代表的孔子思想已经作为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心灵中,体现在人们的举止行为中。

但在现实社会中,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思维的改变,在数千年不断拉大的历史差距下,孔子的思想被淡化似乎是必然趋势。

论语给我的启示太多太多,关于交友,关于养身……论语中的人文精神,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希望大家多关注国学。

对一些着作多一些见解,让我们共同提高自身的修养。

今天,我们学完了《论语》十二章和《论语》十章,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有了一些心得和感触。

孔子虽然已经去世了两千多年了,但是他的话语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仍然是耳熟能详,这些话仍然在影响这我们,指导着我们。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乎?”孔子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君子,要爱学习,乐交友,做有修养的人。

现在人们依然保持这种追求,要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高尚的人。

论语为政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

论语为政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

论语为政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孔子强调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是古代重要的思想,每个人通过学习论语为政的心得体会都不同。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论语为政读后感作文,欢迎阅读!论语为政读后感作文篇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统治者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也就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老百姓就会以你为核心自动围绕着你转,顺随你,拥戴你。

孔子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性作用。

以德治国,要求领导者要推行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不仅针对老百姓,更要从领导者自身做起,榜样示范。

假如只要老百姓有道德,而领导者为所欲为,“德治”必定不成功。

老百姓的眼睛是看着上头的,领导怎么做他们就怎么效仿,跟着比自己高的人学习,人性使然。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领导看中贤德,百姓自然尚贤好德,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管人类延续多少年,这都是铁律。

所以,“德治”并不难,只要领导者以身作则就可以了。

但是,这个“以身作则”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就是“作”不了“则”,怎么办?那就需要有“法治”,用“法”来规约人的行为,一旦越轨,以“法”来惩治。

孔子说的“为政以德”的人是针对君子式的领导者而言,他们能够自觉的遵道守德,推行道德教化,并以自己的君子之风影响百姓。

不可否认的是,在封建时代,非君子的统治者大有人在,自己都不道德,怎么推行道德教化呢?那就必须有“法治”,方可使非君子之流不得不顺正道走。

无论怎样,孔子强调的“为政以德”都是上上位的为政方略,它是为政的最高境界,当现实生活还未到达上位仅处在中途的时候必须有强有力的“法”来配合,才能促使现实生活尽快达到这个上上位的境界。

其实道德不仅对政治生活有作用,它对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决定性的作用。

孔子强调的“为政以德”正是从高层入手,从对整个国家建设入手(对一个小集体而言,就是这个集体的建设),将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读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读论语心得体会6篇

读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读论语心得体会6篇

读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读论语心得体会6篇读《论语》有感《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

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

《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

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

”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

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用心温习?总而言之。

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

我们的许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一定会振聋发聩的。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

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

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

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

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论语》中多次强调了“政以德”,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必须以道德为基础。

这一思想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政府必须以正义和公平为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和稳定。

其次,政府官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为民众服务的心态。

只有站在人民立场思考、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信任。

最后,政府必须坚持诚信原则,言行一致,讲究公正廉洁。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正规、透明、廉洁的政府机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

《论语》中的政以德思想仍然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深远的启示和警示。

一方面,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和良知,坚持为民服务、为民造福的宗旨。

不管是决策制定还是实施过程中,都要注重方便民众和为民众着想,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不能违背人民的期望。

另一方面,政府官员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素质,努力做到心胸宽广、正直廉洁。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认可和尊重,并保持政府的公信力。

同时,在治国理政中,必须坚持诚信原则,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使权力不被滥用和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论语》中还提到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家庭教育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

个人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自律精神,做到知耻而后勇,自勉可励。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影响家庭和社会,形成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尚。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培养下一代德才兼备的根本途径。

家长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政治道德问题依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政府官员在权力面前迷失了方向,只顾自己的私利,忽视了人民的权益。

在一些地方,腐败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另一方面,一些公民对政府的疑心和不满也在增加。

只有通过政以德的治国理政方式,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公执法,保护人民的利益。

论语政治方面读后感(精选7篇)

论语政治方面读后感(精选7篇)

论语政治方面读后感(精选7篇)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你会写论语政治方面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政治方面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论语政治方面读后感【篇1】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

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齐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实为先,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这天,是同样具有教育好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群众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长处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

这样不就能够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

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

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

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敞开!论语政治方面读后感【篇2】一代智者万代师,被称为”至圣“的孔圣人孔丘,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在腐朽的世界上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他坚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使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学习方式,他贯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为人处世之道……那一句句论语,倾诉着他的心声,那一句句论语,凝聚着他的智慧。

论语为政篇读书心得(精选20篇)

论语为政篇读书心得(精选20篇)

论语为政篇读书心得(精选20篇)论语为政篇读书心得篇1《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习之初要有美德,学习运用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

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

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

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论语为政篇读书心得篇2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谈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君主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用法制禁令来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求得免于犯罪受罚,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

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

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更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道德、教育、文化的精髓。

《论语》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简练的语言、高尚的道德风范,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所包含的政治智慧和道德理念,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以德为政”,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君子治国理政的理念,即以德治国。

这种理念强调的是君子应该以德行来感化百姓,以道德来统治国家,而不是依靠权力和暴力。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借鉴孔子的这一理念。

以德治国,就是要求领导者以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准则来影响和感化人民,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

这种理念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现代社会的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缺乏规章制度,而是缺乏道德和品德的约束。

只有领导者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和道德风尚。

另外,《论语》中还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然后要顾及家庭,使家庭和睦幸福;再者要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有序;最后要平天下,使天下太平。

这种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提出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其次,我们要关心家庭,关爱家人,使家庭和睦幸福;再者,我们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出一份力,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我们要关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这种理念强调了个人与社会、国家、世界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问题。

总之,《论语》是一部具有深刻智慧和高尚道德的经典著作,它对于我们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
《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论语为政读后感,我们来看看。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一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

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

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

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

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

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

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

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

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

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
饥己饥的胸怀”。

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

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

“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

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

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

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

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

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

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
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

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

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二《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习之初要有美德,学习运用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

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

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

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三前不久,我读了《论语》这本书,我之所以读它,是因为它与《百家姓》、《孙子兵法》……书一起来到了我的手边。

《论语》这本书分有20篇,其中,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公冶长篇等比较有名。

有时候,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的孔子。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
有必要读的。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

”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甚至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

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就说我们班上的吧。

在这个近5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

有的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
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女孩当了爱因斯坦的老师;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我还知道一个关于不耻下问的笑话:有一个人,官位很高,但学问不高,平日喜欢不懂装懂。

又一次,他去喝喜酒,见到桌上放着很多水果,他不认识石榴,又不肯放下架子问人,就装出内行的样子连皮啃。

只觉得又苦又涩,就对伙计说:“这馍馍还没煮熟,你得再煮煮。

”就是这种不懂装懂的人,才会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