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光的折射的说课稿
光的折射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折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如筷子在水中“折断”、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光的传播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透镜成像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的承上启下:光的折射是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光的色散、透镜成像等内容做好铺垫。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广泛存在,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相关知识,对光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本质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2、思维特点: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3、学习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学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光的折射说课稿4篇
光的折射说课稿4篇光的折射说课稿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能叙述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结论;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强调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材分析本节既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后面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
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有所了解;学生不能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来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用玻璃砖等器材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我们已经知道,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如果主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中,情况将会怎样呢?二进行新课1、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活动分组实验1:把激光笔靠在碗边固定不动,按下按钮,发现在碗底有一个光斑,在水槽中加水,使光射入水中,观察到水槽侧面的光斑向左移。
分组实验2: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币,移动碗,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学生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并积极思考。
)教师引导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的说课稿
光的折射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折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光的传播规律的进一步深入,也为后续学习透镜成像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如池水变浅、筷子在水中“折断”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但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有所接触,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知,对于其本质规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方面也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学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和理解。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教学难点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折射光路的可逆性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的一等奖说课稿
《光的折射》的一等奖说课稿《《光的折射》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光的折射》的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c#=Ogv(2.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4)德育目标: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3.难点和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2.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三、处理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四、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2.学法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课堂教学】1.提问:(1)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2)是光的反射定律?2.引入:【演示一】: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重放)【演示二】: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3.教学:(1)光的折射现象【演示三】: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体演示)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2)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提出问题: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演示四】:利用光的折射仪演示:① 光线斜射入水中;② 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③ 光线垂直射水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②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 (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④ 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演示五】:①电脑课件模拟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改变入射角度,在电脑上直观显示及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复习: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教师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提问:如果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继续演示:②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结论: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让学生动笔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并总结光的折射规律.(3)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现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现象二: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问〕: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利用电脑课件解释河底变浅的原因]〔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AWCKF~?+a[提问]: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4)反馈练习,巩固提高:①下图那个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向水中.②请画出光经过三角形玻璃柱的折射光路图.(5)复习小结:利用电脑多媒体小结(6)布置作业①课本p67材料《海市蜃楼》②小实验:观察压在厚玻璃板下的图像文字有何变化并用折射规律加以解释.【板书设计】第四节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的折射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①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④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⑤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4)人从空气看到水中的物体是看到物体的虚像.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通过观察、讨论、思考我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我对于学生的预期太高,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熟悉生活中的现象,但缺少深入思考和完整描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有的问题没有深入的认识,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物理原理。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折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行的。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如筷子在水中“折断”、潭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等。
通过对光的折射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同时也为后续学习透镜成像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以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相关知识,对光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可能只是在生活中有过一些感性的认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深入的思考。
在能力水平方面,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等。
在心理特点方面,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
(3)了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光的折射》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光的折射》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本节课的实验主要是通过自制光的折射演示仪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为了更加清晰地呈现光路,我们使用带刻度的圆形储水,并加入一小玻璃柱使点光源变成线光源。
同时,金属转动杆能够方便地改变角度,更直观地呈现角度变化规律。
此外,利用畅言平板交互系统,学生可以共享实验数据,得出普遍规律,同时还能通过录课的形式呈现自己的探究活动。
不足之处在于自制光的折射演示仪受到演示台面的影响,若台面不水平,水面就会倾斜导致光路传播发生偏离。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们在演示仪的底面上打了4个孔,用螺杆来调节不同点的高度,从而实现在不同的实验台面上操作时,均能调节到水平。
该实验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教材实验设计的缺陷,即光路呈现不清晰,效果不明显。
改进后,使用线光源和背景板使结果更加清晰明了。
同时,引入互动平台,让学生可以共享实验数据,得出普遍规律,也能在探究活动中自行录制微课,实现更多元的交流方式。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中或从水(玻璃)进入空气中的传播规律,知道光在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时,不仅会发射折射现象,也会发生反射现象,同时还能感知全反射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光的折射规律,这可以帮助培养学生主动研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使用平板交互系统可以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更多元的方式进行合作和交流。
通过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并培养他们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意识,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技术发展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在实验教学内容上,我们可以通过游戏产生质疑,让学生初步感知光在穿过透明介质时传播路径的变化。
然后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初步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并分析和解释折射现象。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设疑引入新课,然后巧妙地点拨,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可以借助小型的自制光的折射演示仪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平板的数据表格中,实验完成后将数据上传。
光的折射说课稿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学院:工程学院 班级:级物理学班 姓名:
1/10
11 1教教材材分教分析材析分析 22 2学学情情分学分析情析分析 33 3教教法法学教学法法学法 4 4教学过教程学过程 5 5教学分板析书设计 6 6板书设教计学分析
2/10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它是继光反射 后又一个新光现象,本节知识是光学中重点知识、是了解透镜作用原因 基础,同时又是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从众多光现象中区分出属于折射现象,能用光折射规
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经过对相关光折射现象观察、猜测、检验等活动,使
学生领悟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试验中主动思索,
主动探究,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
(3)教学重难点 会基本理念。
1、折射定义:(1分钟)
光从一个介质斜射入另 一个介质中时,传输方向普 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 光折射。
2、折射角:(5分钟)
折射光线与法线 夹角。
3、光折射规律(13分钟)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 介质中时:
①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 线两侧;
③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伴 随增大; ⑤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 传输方向不改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 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7/10
4、用光折射规律解释PPT演示光折射现象(6分钟) 5、课后作业(1分钟)
(1)书本p72阅读材料《海市蜃楼》 (2)学习指导与训练p31 (3)小试验:观察压在厚玻璃板下图像文字 有何改变?并用折射规律加以解释。
《光的折射》 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折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如筷子在水中“折断”、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等。
通过对光的折射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光的传播规律,为后续学习透镜成像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以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应用等。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的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通过实验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学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光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通过对生活中折射现象的解释,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折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筷子在水中“折断”、潭水看起来变浅等。
通过对光的折射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光的传播规律,还能为后续学习透镜成像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以及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相关知识,对光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光的折射现象相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来说,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2)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规律。
(2)解释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2、教学难点(1)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2)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光的折射说课稿10篇
光的折射说课稿10篇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背景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技术普及的今天,科学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1)知识特点:本章讲述几何光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和光的色散。
相对于学生初中知识增加了对折射的定量研究,引入了折射率,其中本节的全反射和临界角是全新的知识。
(2)知识地位:本长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让学生从定性认识提高到定量研究。
本章内容也是学习下一章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时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好对规律的准确认识。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2)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3、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基本特点: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定性的问题,尤其是单纯的公式推导,不是很感兴趣;而对于演示、影像、声音、动画等感性的事物更能提高注意力。
(2)学生的知识准备:学生之前刚刚学习了折射率,而本节内容是在对光的折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所以对于折射率的理解要先进行复习。
4、教学目标确立:(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2、理解全反射概念、全反射发生的条件,理解临界角的概念,掌握临界角的计算方法3、知道全反射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蜃景现象的学习明确一切迷信或神话只不过是在人们未能明了科学真相时才托付于自然力的一种做法5、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2、教具:光的全反射演示仪、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三、教和学的方法:(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对阅读材料“蜃景”补充了录像资料和CAI课件,使其有更生动的感性认识(2)学法:在学习中学生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学生的参与探究,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科学素养。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光的折射》在物理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光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主要介绍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是学生在学习光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关键章节。
(1)作用与地位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这些现象都离不开光的折射。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这些现象,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此外,光的折射规律是后续学习光学仪器、光纤通信等领域知识的基础。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折射现象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2. 光的折射规律,包括斯涅尔定律、全反射等;3.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2)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能够运用斯涅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折射现象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2. 光的折射规律,特别是斯涅尔定律;3.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观察与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象中发现规律,用规律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知识,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 启发法:在引入光的折射现象时,我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放大镜等,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水中看到的鱼会比实际位置浅?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亮点: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光的折射规律,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斯涅尔定律是如何描述折射规律的?”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一、说课稿1. 光的折射概念:同学们,我们来学习一种光现象——光的折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折射现象的原因:光的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当光从空气进入水时,会发生向下的偏折。
3. 折射定律:折射定律是描述光线在折射过程中,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折射定律的内容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的折射概念。
(2)掌握折射定律的内容。
(3)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探讨折射定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概念、折射定律。
2.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光的传播方式。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光的折射。
2. 讲解光的折射概念:讲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3. 实验观察:(2)引导学生观察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总结折射定律。
4. 讲解折射定律:讲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光的折射概念和折射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光的反射和折射一等奖说课稿
光的反射和折射一等奖说课稿《光的反射和折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光的反射和折射一等奖说课稿大家好!我是xx,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反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
它是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延伸,又是后面理解平面镜、球面镜的基础。
同时也是学习光的折射定律的基础。
在光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知识点也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
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及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通过课本的学习来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③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光反射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②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实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4、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激光笔、铅笔、平面镜、硬纸板、量角器、三角板等学具:激光笔、铅笔、平面镜、硬纸板、量角器、三角板等二、说学情因所教班级属于农村中学,只有小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
但是他们又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基础较差。
老师利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光的折射说课稿一等奖
光的折射说课稿一等奖一、说教材《光的折射》是物理课程中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等现象的深入,也是对后续学习光的色散、干涉等复杂现象的基础。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将引导学生从直观的现象中提炼出科学原理,深化对光的认知。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斯涅尔定律、折射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速度变化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透镜的成像原理等,还能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掌握斯涅尔定律,了解折射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了解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规律。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能够设计简单的折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 情感目标: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科学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的掌握和运用,以及折射率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规律,以及如何处理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变化与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1.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描述。
- 斯涅尔定律的记忆和应用。
- 折射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2. 教学难点:- 实验观察与分析,提炼出折射定律。
- 折射率与光速变化之间的物理关系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对这些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情况,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教学目标。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知识,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突出我的教学亮点:1. 启发法:-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曲、水池底变浅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背后的原理。
- 设计问题串,如“光在同种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为什么会改变方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实验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光的折射》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二、使用器材:(一)水瓶灯实验:自制暗室(模拟帐篷),水瓶,射灯(二)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实验:激光笔,亚克力箱,平行玻璃砖,肥皂,烟雾(三)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实验:1.小组实验:小激光笔,平行玻璃砖,白纸,不同颜色的彩笔,刻度尺,量角器2.演示实验:自制光从空气射入水教具(四)池水变浅实验:等高的两个玩偶,手机,亚克力箱,水(五)水中看岸上物体变高实验:等高的两个玩偶,两部手机,亚克力箱,水(六)扩大青蛙视野实验:手机,小杯子,挡板(模拟天空星星)(七)不均匀盐水实验:亚克力箱,激光笔(含支架),浓盐水,直角弯管三、实验创新要点(一)折射规律探究小组实验:传统实验采用半圆形玻璃砖,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当光沿半径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认知障碍;改进后,加装平面镜,利用反射沿圆心入射,但操作困难。
我采用平行玻璃砖,可以进行空气射入玻璃,玻璃射入空气,光路可逆,三个层次的探究,层层递进,得出折射规律水到渠成。
(二)故事为明线,问题为暗线:以我的旅行故事引入新课,并贯穿始终,使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同一个有趣的情景中;以问题内在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阶梯式学习。
(三)用三个实验将孤立的应用有机串联,层层递进,有趣,有序,课堂效果佳。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教学目标:科学思维: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物理观念:总结归纳光的折射规律,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承上: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启下:光的色散,透镜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光的折射感性认识较少,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较差。
(四)设计亮点亮点1:故事为明线,问题为暗线:以我的旅行故事引入新课,并贯穿始终,使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同一个有趣的情景中;以问题内在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阶梯式学习。
初中物理优秀获奖说课稿
初中物理优秀获奖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一节初中物理课程——《光的折射》。
这节课不仅涵盖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还融入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将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在实验中观察和测量光线的偏折。
过程与方法上,学生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八册第三章《光的折射》。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对光的基本性质有了初步了解。
然而,折射现象相对抽象,学生可能缺乏直观感受。
因此,我将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有趣的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折射现象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我设计了分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课程开始,我首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水中的鱼看上去比实际位置浅,引起学生的兴趣。
接着,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性。
2. 探究活动随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每个小组利用激光笔、水槽和玻璃棱镜,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或从水中射出时的偏折情况。
学生需要记录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计算两者之间的关系。
3. 理论讲解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我将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
通过数学公式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物理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2013年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
二、实验器材
自制光的折射演示仪:带刻度板的圆形储水容器、支架、可调节水平底座、金属转动杆、激光笔、线光源生成磁性外壳。
畅言平板交互系统:利用畅言智慧教育平台实现实验数据共享和互动教学。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一)、实验创新
1、自制光的折射演示仪中,带刻度的圆形储水容器中注入水至90°刻度处,可清晰的区分界面、法线。
将点光源的前端加一小玻璃柱既能改变成线光源,使光路呈现更加清晰,借助背景板上的刻度,能直观的读出入射角、折射角的度数。
2、金属转动杆可以让磁性激光器吸在上面,方便的实现角度的改变,更直观的呈现角度变化时的规律。
3、利用平板交互系统,可以将学生实验的数据全班共享从而得出普遍规律,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同时体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交互系统还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探究活动通过录课的形式呈现,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使现代教学技术充分为科学课堂服务。
(二)、实验不足
自制光的折射演示仪受到演示台面的影响,若台面不水平,水面就将倾斜导致光路传播发生偏离。
(三)、实验改进
在自制光的折射演示仪的底面上打4个孔,用螺杆来调节不同点的高度,从而实现在不同的实验台面上操作时,均能调节到水平。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该实验的设计主要是主要是针对教材实验设计
(图1)的存在明显的缺陷——光路呈现不清晰,效果
不明显(图2)。
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不利于学生
实施真正有价值的探究。
改进后的实验教学很好的解
决了以下问题:
点光源的激光笔的光路在空气、水中都很难呈现
轨迹,现象不明显,改用线光源以后,轨迹呈现清晰;
实验器材中缺少参照物,很难准确的确定入射角和折
射角,增加背景板,使得结果一目了然;
图1
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实验时只有组内合作,缺乏组间交流,这对学生合作和交流意识的培养,分析试验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情况都是不利的。
互动平台的引
出普遍规律,且能在探究活动中自行录制微课,实
现更多元的交流方式。
五、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中或从水(玻
图2
璃)进入空气中的传播规律
2、知道光在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时,不仅会发射折射现象,也会发生反射现象
3、感知全反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光的折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问题的能力。
2、利用平板交互系统,培养学生学会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用更多元的方式进行合作与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使学生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同时也感知技术发展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六、实验教学内容
1、从游戏中产生质疑,初步感知光在穿过透明介质时,传播路径会发生改变。
2、设计简单探究实验,初步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3、折射现象的分析、解释。
七、实验教学过程
【环节一:游戏设疑,引入新课】
在引入新课环节,让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在桌上站着两个小人,在两个小人前放一个装满水的盒子,在盒子的另一侧请同学放第三个小人,使得三个小人在一直线上。
放完后移开盒子,发现三个小人并没有在一直线上。
这是为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是因为光在通过水时传播路径发生了改变,从而很自然的引入课题,进入探究活动。
【环节二:巧妙点拨,实验探究】
遮住自制演示仪的下半部分,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请同学们猜一猜,进入水中的光线是怎样的?
揭示现象,呈现光路发生偏折。
同时明确:界面、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问题:当以不同的角度使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呈
现什么规律?
学生借助小型的自制光的折射演示仪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
平板的数据表格中,实验完成后将数据上传。
问题:若将水改成玻璃,现象一样吗?
利用演示仪器实验,并记录现象。
【环节三:对比梳理,归纳总结】
分析各组数据,得出普遍规律: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将靠近法线偏折。
2、入射角变小,折射角也变小。
3、当入射角不断减小,直至光垂直水面射入水(玻璃)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环节四:敢于质疑,大胆创新】
问题:那么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又会怎样?
学生提出猜想——动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交流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新的发现?(学生将探究活动录制成微课后,展示交流)
初步认识:
1、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偏折。
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3、当入射角增大的一定程度的时候,折射光线消失了(全发射现象)
4、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不仅会发生折射现象,还会发生发射现象。
【环节无:实践应用,关注生活】
1、解释新课引入时的游戏中,为什么三个小人最后不在一直线上?
2、解释为什么杯中的筷子看上去会发生偏折?(图3)
(图3)3、怎样才能准确的叉到水中的鱼?(图4)
(图4)
八、实验效果评价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利用自制光的折射演示仪,使探究实验直观、稳定、全面
直观——将点光源改成线光源,可以更清晰的呈现光路,解决了原来实验中光路不清晰的问题;利用背景的刻度,可以清晰的找到界面、法线,从而更好的明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
稳定——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也有进行过其他方式的改进,例如在水中加入少量面粉、在玻璃盒内利用发烟饼产生烟雾将光路呈现出来,这些做法都比较麻烦而且光路呈现不稳定,固定后的装置实验更加稳定。
全面——传统实验一般只能研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现象,要让光从水中斜射
入空气就非常不方便,也很难实现,改进后不仅可以实现,而且能够方便的改变入射角度,从而进一步研究折射现象发生时伴随着反射现象,以及感知到到全反射现象的发生。
我们知道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出来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实验器材的改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也是学生有了更多课堂参与的机会。
当今社会,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和智慧交互系统在课堂上的应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从小学会用技术了辅助学习,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原动力。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我将继续上下求索,设法为学生搭建更有效的学习平台,努力促进学生全面科学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