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dxwl-exel实验数据处理-杨氏模量
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掌握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使用望远镜、标尺和螺旋测微计等测量仪器。
4、学习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杨氏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
设一根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 S 的金属丝,在受到沿长度方向的拉力 F 作用下伸长了ΔL。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应力(F/S)与应变(ΔL/L)成正比,比例系数即为杨氏模量 Y,其表达式为:\Y =\frac{FL}{S\Delta L}\由于金属丝的伸长量ΔL 很小,难以用常规的测量工具直接测量,本实验采用光杠杆法进行测量。
光杠杆是一个带有可旋转的平面镜的支架,其前足置于固定平台上,后足置于金属丝的测量端。
当金属丝伸长或缩短时,光杠杆的后足会随之升降,带动平面镜旋转一个微小角度θ。
通过望远镜观察经平面镜反射的标尺像,可以测量出标尺像的移动距离 n。
根据几何关系,有:\\tan\theta \approx \theta =\frac{n}{D}\其中 D 为光杠杆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
又因为\(\Delta L =\frac{b}{2D}n\),其中 b 为光杠杆后足到两前足连线的垂直距离。
将\(\Delta L =\frac{b}{2D}n\)代入杨氏模量的表达式,可得:\Y =\frac{8FLD}{S\pi d^2 n b}\其中 d 为金属丝的直径。
三、实验仪器1、杨氏模量测量仪:包括底座、立柱、金属丝、光杠杆等。
2、望远镜及标尺:用于观测光杠杆反射的标尺像。
3、螺旋测微计: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4、游标卡尺:测量光杠杆后足到两前足连线的垂直距离 b 和金属丝的长度 L。
5、砝码若干:提供拉力。
四、实验步骤1、调整仪器调节杨氏模量测量仪底座水平,使金属丝竖直。
调整望远镜与光杠杆平面镜高度大致相同,使望远镜光轴与平面镜中心等高。
调节望远镜目镜,看清十字叉丝;调节望远镜物镜,使能清晰看到标尺的像。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实验原理(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表征了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形变的能力。
在工程实践中,杨氏模量是衡量材料刚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并掌握相关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1. 杨氏模量的定义杨氏模量(E)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E = σ / ε其中,σ为应力,ε为应变。
应力(σ)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其数学表达式为:σ = F / A其中,F为作用在材料上的力,A为受力面积。
应变(ε)是指材料形变与原始长度的比值,其数学表达式为:ε = ΔL / L其中,ΔL为材料形变的长度,L为原始长度。
2. 胡克定律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杨氏模量与应力、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胡克定律:σ = Eε该定律表明,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3.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拉伸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金属样品固定在实验装置上,使其一端受到拉伸力F的作用。
(2)测量金属样品的原始长度L0和受力后的长度L。
(3)计算金属样品的形变长度ΔL = L - L0。
(4)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应力σ = F / A,其中A为金属样品的横截面积。
(5)计算应变ε = ΔL / L0。
(6)根据杨氏模量的定义,计算杨氏模量E = σ / ε。
三、实验仪器1. 拉伸试验机:用于施加拉伸力F。
2. 样品夹具:用于固定金属样品。
3. 量具:用于测量金属样品的原始长度L0、受力后的长度L和形变长度ΔL。
4. 计算器:用于计算应力、应变和杨氏模量。
四、实验步骤1. 将金属样品固定在实验装置上,确保其牢固。
2. 调整拉伸试验机,使其施加一定的拉伸力F。
3. 测量金属样品的原始长度L0。
4. 拉伸金属样品,使其受力后的长度L。
杨氏模量逐差法处理数据
杨氏模量逐差法处理数据引言杨氏模量是材料力学性能中的重要参数,用于描述材料在受力时的刚度和弹性特性。
杨氏模量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杨氏模量逐差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杨氏模量逐差法的原理、步骤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杨氏模量逐差法原理杨氏模量逐差法是一种基于拉伸试验的测量方法,通过对材料进行拉伸试验得到应力-应变曲线,根据该曲线的线性部分计算杨氏模量。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拉伸试验中伸长长度的微小变化,推导出计算杨氏模量的公式。
杨氏模量逐差法步骤进行杨氏模量逐差法实验的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样品、拉伸试验机等设备。
2.样品制备:按照标准要求制备好试样,并进行标记,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
3.装夹试样:将试样装夹在拉伸试验机上,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得试样处于合适的拉伸状态。
4.进行拉伸试验:启动拉伸试验机,以一定的速度施加载荷,记录相应的伸长长度和载荷数据。
5.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根据伸长长度和载荷数据,计算应力和应变,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6.选取线性部分:从应力-应变曲线中选择一段线性的部分,并进行拟合,得到线性拟合曲线的斜率。
7.计算杨氏模量:根据线性拟合曲线的斜率以及试样的几何参数,计算杨氏模量。
数据处理方法在进行杨氏模量逐差法的数据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取线性部分:在选择线性部分时,应尽量保证选取的曲线段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观察应力-应变曲线来确定线性部分的位置。
2.拟合方法:线性部分的斜率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拟合来求取。
常见的拟合方法有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法等。
选择合适的拟合方法可以提高杨氏模量的准确性。
3.数据处理:在计算杨氏模量时,需要考虑试样的几何参数,如横截面积等。
确保输入的数据准确无误,避免计算错误。
4.统计分析:在进行杨氏模量的计算时,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重复实验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等。
这样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杨氏模量逐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材料弹性性能的方法,通过拉伸试验和数据处理,可以计算得到杨氏模量的数值。
杨氏模量_数据处理(1)
动态法测杨氏模量数据处理模板
动态法测杨氏模量数据处理模板
动态法测杨氏模量数据处理模板如下:
1. 数据采集: 使用动态法进行杨氏模量实验时,需要采集以下数据:质量(m),长度(L),横截面面积(A),振动频率(f),共振频率(fr)和样品直径(d)。
2. 计算平均值: 对于每组实验数据,计算质量、长度、横截面面积、振动频率和共振频率的平均值。
同时,计算样品直径的平均值。
3. 计算模量: 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样品的杨氏模量(E):
E = 4π²mL²f²/Ad²
其中,m为质量的平均值,L为长度的平均值,A为横截面面积的平均值,f为振动频率的平均值,d为样品直径的平均值。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对于每组实验数据,计算并记录样品的杨氏模量。
可以将不同样品的杨氏模量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和规律。
根据需要,可以绘制图表或进行统计分析。
5. 计算不确定度: 对于每个测量量,计算其不确定度并进行合成计算,得到最终杨氏模量的不确定度。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不确定度的传递和展示。
以上是一种基本的动态法测杨氏模量数据处理模板,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和要求,可能会有所调整和变化。
杨氏模量的测量(精)
杨氏模量测定仪
三、实验仪器
标 尺 望远镜
三、实验仪器
望远镜内部结构图
三、实验仪器
钩 码
光杠杆
拉伸仪底座测钢丝原长L。
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丝直径d,在钢丝上、中、下
三个部位两个正交方向共测6次。
四、实验内容
3、用钢卷尺测标尺到平面镜(光杠杆两前足所在
的沟槽)的距离 R。 4、用钢卷尺测光杠杆常数 b。
标尺像
分划板
0
四、实验内容
10、测钢丝微小伸长量。
先记下标尺刻度像读数n。, 然后将钩码轻轻挂到方形夹头下的环上,稳定
后记下标尺刻度像读数n1,
逐次加上槽码并记下相应读数ni;
之后递减槽码,直到将钩码全部取下,并记下
相应读数ni。
0
四、实验内容
数据记录表格 ( b=
,R= ,L= )
钢丝的直径d
次数 1 2 3 4 5 6
d (mm)
d i (mm)
d i d (mm)
四、实验内容
外力与标尺读数
序号 m(kg) 加砝码 减砝码 0 1 2 3 4 5 6 7
n
n n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加减砝码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切勿压断钢丝。 2、使用千分尺时只能用棘轮旋转。
3、用钢卷尺测量标尺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时,尺面
要放平。
4、杨氏模量仪的主支架已固定,不要调节主支架。
5、测量钢丝长度时,要加上一个修正值,是夹头内 不能直接测量的一段钢丝长度。
六、思考题
1、除本实验介绍的拉伸法法外,你还能提出 其它更好更简捷的方法吗? 2、总结调节望远镜最简捷的步骤。 3、加减钩码时,标尺读数不相同的原因是什 么?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数据处理杨氏模量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整理实验数据:将实验中测得的长度、直径、质量等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
2. 计算应变: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个试样的应变。
应变可以通过公式ε = ΔL / L0 计算得到,其中ΔL为试样受力后的长度变化,L0为试样的初始长度。
3. 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个试样的应力,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应力可以通过公式σ = F / A 计算得到,其中F为试样受到的外力,A为试样的横截面积。
4. 计算杨氏模量: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计算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可以通过公式E = σ / ε 计算得到,其中E为杨氏模量,σ为应力,ε为应变。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计算得到的杨氏模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比较不同试样的杨氏模量大小,探讨可能的原因。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度,避免实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数据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数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量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了解材料在弹性范围内的力学性能,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在弹性限度内抵抗拉伸或压缩变形能力的物理量。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sigma = E\varepsilon\其中,\(\sigma\)为应力,\(\varepsilon\)为应变,\(E\)为杨氏模量。
在拉伸实验中,应力\(\sigma\)等于拉力\(F\)除以横截面积\(S\),应变\(\varepsilon\)等于伸长量\(\Delta L\)除以原始长度\(L\)。
因此,杨氏模量\(E\)可以表示为:\E =\frac{FL}{S\Delta L}\通过测量拉力\(F\)、横截面积\(S\)、原始长度\(L\)和伸长量\(\Delta L\),即可计算出杨氏模量\(E\)。
三、实验仪器1、杨氏模量测定仪:包括光杠杆、望远镜、标尺等。
2、砝码:用于提供拉力。
3、米尺:测量长度。
4、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5、螺旋测微器:精确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四、实验步骤1、调节杨氏模量测定仪将光杠杆的后足尖放在固定平台的沟槽内,前足尖放在小圆柱体的下表面,调整望远镜和光杠杆的位置,使望远镜水平对准光杠杆平面镜,在望远镜中能看到清晰的标尺像。
调节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标尺的像清晰且无视差。
2、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3、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用游标卡尺在不同位置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用螺旋测微器在不同位置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4、挂上砝码,测量伸长量\(\Delta L\)依次增加砝码,记录每次增加砝码后望远镜中标尺的读数。
再依次减少砝码,记录每次减少砝码后望远镜中标尺的读数。
5、数据处理计算每次增加和减少砝码时的伸长量平均值。
杨氏模量实验的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杨氏模量实验的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是一个用来衡量材料刚度和弹性特性的物理量。
通过杨氏模量实验,可以确定材料在受力情况下的弹性变形程度。
本文将介绍杨氏模量实验的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一、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试样材料,并切割成标准尺寸和形状(通常为长条状)。
确保试样的表面是光滑和平整的,以消除不必要的误差。
2. 安装实验装置将试样固定在实验装置上,通常为一个夹持装置。
确保试样的内应力尽可能小,并保持试样在实验过程中的稳定。
3. 施加力在试样上施加拉伸力或压缩力,以使其发生弹性变形。
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或使用机械装置来施加力。
4. 测量应变在试样表面附近固定光栅,以测量实验过程中的应变情况。
光栅可以是光学光栅或电阻应变计,具体选择取决于实验要求。
5. 记录数据通过测量仪器获取实验过程中的应变数据,并记录每个应变情况下施加的力。
6. 增加或减小力重复步骤3至5,逐渐增加或减小施加的力,以获得不同应变情况下的数据。
7. 停止实验当获得足够的数据后,停止施加力并记录试样的最终形态。
二、数据处理方法1. 统计数据针对每个力和应变情况下测量到的数据,计算试样的平均应变和平均力。
2. 绘制应力-应变图将计算出的应力和应变数据绘制成应力-应变曲线图。
横轴表示应变,纵轴表示应力。
可以通过手工绘图或计算机软件绘制图表。
3. 确定线性段在应力-应变图中,找到线性段。
线性段是指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部分,通常在较小的应变范围内。
线性段的斜率就是杨氏模量的倒数。
4. 计算杨氏模量使用线性段的斜率计算杨氏模量,公式为E = σ/ε,其中 E 表示杨氏模量,σ 表示应力,ε 表示应变。
5.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比较不同试样的杨氏模量,以及与理论值的差异。
三、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2. 在选择材料和试样形状时,要考虑实验的需求和要求。
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精品
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精品2020-12-12【关键字】情况、方法、条件、动力、质量、问题、系统、保持、掌握、了解、研究、规律、位置、关键、支撑、稳定、需要、能力、作用、水平、任务、速度、关系、分析、激发、调节、形成、满足、解决、调整、取决于、方向、提高、转变、支撑点篇一:动态悬挂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动态悬挂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一.目的与要求1.用动态悬挂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
2.培养综合应用物理仪器的能力。
3.学习用图示法表达实验结果。
二.原理根据棒的横振动方程:?4y?S?2y??0 (1)42?xYJ?t式中?、S、Y、J分别表示材料的密度、样品(棒)的截面积、材料的杨氏模量、特定截面的惯量矩。
求解方程,得圆形棒的杨氏模量为l3m2Y?1.4f(2)d式中?为棒长,d为棒的界面直径,m为棒的质量。
若是矩形棒,则为l3m3Y?0.3f(3)bh式中?为棒长,b、h分别为棒的宽、厚,m为棒的质量。
在实验中测出样品棒的固有频率f,即可由(2)、(3)式计算出样品的杨氏模量Y。
在国际单位制中扬氏模量的单位为牛顿·米-2。
本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动态悬挂法测量扬氏模量实验装置图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等幅正弦波信号,经过放大器加在激振器上,把电信号转变成机械振动,在由悬线把机械振动传给样棒,使得样棒受迫横振动。
样棒另一端的悬线把样棒的振动传给拾振器,这时机械振动又转变成电信号,该信号经放大后送到示波器上显示。
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不等于样棒的固有频率时,样棒不发生共振,示波器显示屏上的信号的幅度不大。
当信号发生器的信号频率等于样棒的固有频率时,样棒发生共振,示波器上波形幅度突然增大,读出此时的频率为共振频率。
由于样棒的固有频率与共振频率相差甚小,可作为样棒的固有频率。
三.仪器悬挂法杨氏模量测量仪,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电子秤,游标卡尺,铜棒和不锈钢圆棒样品。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测定样棒的长度、直径和质量;2.在室温下不锈钢和铜的杨氏模量分别约为2?1011牛顿·米-2和1.2?10牛顿·米-2,先11估算出共振频率,以便寻找共振点。
数据处理杨氏弹性模量
数据处理杨氏弹性模量杨氏弹性模量,也称杨氏模量或弹性模量,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描述了材料在承受一定的拉伸、压缩或弯曲载荷后,相应的单向应力与应变之间的比值。
杨氏弹性模量是材料刚度的量度,是一个特定材料的弹性性和变形能力的度量。
杨氏弹性模量的单位是帕斯卡(Pa),通常用千兆帕(GPa)表示,即每平方英寸承受1000万磅的力所产生的应变。
由于杨氏弹性模量没有方向性,因此可以用于描述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应变响应。
杨氏弹性模量与其他材料参数的关系在材料力学中,杨氏弹性模量与其他材料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1. 剪切模量:剪切模量(也称剪切弹性模量)是描述材料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的弹性特性的材料参数。
它与杨氏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为:杨氏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的关系可以表示为:G = E/(2(1+μ));其中,μ为泊松比。
泊松比表示某个材料在受力时体积的压缩变化率与横向尺寸的比值。
材料弹性学中的主要参数1. 横向柔度:横向柔度表示单位横向应力下的单位横向应变。
它与杨氏弹性模量的关系为:横向柔度 = 1 / E;3. 线膨胀系数:线膨胀系数描述单位温度变化下材料线膨胀量与长度之比。
它与杨氏弹性模量、体积模量和泊松比之间的关系为:热膨胀系数 = (3α / K);其中,α为线膨胀系数。
数据处理方法使用杨氏弹性模量来描述材料的弹性特性是材料力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处理杨氏弹性模量的数据:1. 实验测定:实验测定是确定杨氏弹性模量的主要方法。
它涉及到试样制备、试验装置设置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采用拉伸、压缩或弯曲的方式来测定杨氏弹性模量。
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弹性模量是一个比较准确且可靠的数值。
2. 理论计算:杨氏弹性模量和其他材料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也可以使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来估计弹性模量。
理论计算主要涉及到分子动力学、第一原理计算、经验公式和统计方法等方面。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数据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数据在材料力学领域中,杨氏模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参数,被用来衡量一个物质的弹性性质以及其对外力的响应能力。
为了测量和计算杨氏模量,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来支持他们的研究。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的相关数据,并深入了解这些数据的意义与应用。
一、引言杨氏模量的计算依赖于实验测试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科学家们使用了弹性体的拉伸实验,通过施加外力观察材料的弹性响应来确定杨氏模量的值。
以下是一组实验数据示例:试样编号应力(MPa)应变1 10 0.0012 15 0.0023 20 0.0034 25 0.0045 30 0.005二、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1. 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试样受到的应力与其应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
随着外力的增加,试样的应变也随之增加,这符合弹性理论的基本原理。
通过计算斜率,我们可以得到每个试样的杨氏模量值。
2. 材料的强度:我们可以从实验数据中得知每个试样所受到的最大应力值。
这个值能够反映材料的强度,即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可以承受的最大应力。
比较不同试样的强度值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材料的可靠性和应用范围。
3. 实验误差:在实验过程中,有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
例如,在测量材料的应变时,仪器的精度有限,可能导致数据的一定偏差。
正因为如此,对于每个试样,最好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三、数据应用杨氏模量作为评估材料强度和刚度的指标,在材料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量杨氏模量,我们可以:1. 评估材料的弹性性质:杨氏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变形能力,在应力加载后回弹的程度。
这对于构造一个稳定的结构至关重要。
2. 材料选择和设计: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值会有所不同,正确选择材料的杨氏模量对于设计可靠的结构非常重要。
例如,在建筑领域,选择具有合适杨氏模量的材料可以确保建筑物在受到外力时具备足够的弹性和稳定性。
杨氏模量实验数据处理的程序设计
第 17 卷第 1 期 武 汉 城 市 建 设 学 院 学 报 Vol. 17 No. 1 2000 年 3 月 J . OF WU HAN U RBAN CONSTRUCTION INSTITU TE Mar. 2000
( 6)
b1 每个物理量的不确定度 σ x 为 σ x =
i=1
6 ( x i - x ) 2 / [ n ( n - 1) ] .
n
( 7)
c1 如果 N 用间接方法测得 , 即物理量 N 是独立的直接测量值 x 1 , x 2 , …, x n 的函数 , N = f ( x 1 , x 2 , …, x n ) , 其相对不确定度 E 为
表 2 k 和 d 的测量值/ cm 次 数 2 3 4
7 . 64 0 . 038 8 7 . 64 0 . 038 9
5
平均值
7 . 64 0 . 038 9
— 0 . 039 1
— 0 . 039 0
笔者用 FOR TRAN 语言设计编译的程序 , 针对性强 , 使用方便 , 经计算机验证 , 确实可行 . 这里仅提供程序框图 , 读者可根据框图 , 用 图 3 求 自己熟悉的算法语言编译程序 . 参考文献 :
n 0′ 0 . 00 n 1′ 0 . 50 n 2′ 0 . 93 n 3′ 1 . 30 n 4′ 1 . 72 n 5′ 2 . 08 n 6′ 2 . 42 n 7′ 2 . 72 n0 n1 n2 n3 n4 n5 n6 n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