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教案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教案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教案
目标:通过本次专题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为高考物理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一、重点内容回顾
1. 力学
2. 动力学
3. 能量守恒
4. 电磁学
5. 光学
6. 声学
二、学习方法
1. 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出自己的复习资料;
2. 做大量习题,巩固知识点;
3.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4. 学会总结,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三、教学安排
1. 第一节课:力学和动力学复习。

重点讲解牛顿三定律和库仑定律,做相关示例题;
2. 第二节课:能量守恒和电磁学复习。

重点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和安培定律,做相关练习;
3. 第三节课:光学和声学复习。

重点讲解光的折射和声音的传播规律,做相关练习;
4. 第四节课:模拟考试。

模拟高考物理试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馈
1. 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定期组织班会,总结学习情况,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五、复习资料
1. 教师提供的习题集和讲义;
2. 学生整理的复习笔记;
3. 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六、总结
通过本次专题复习,相信学生们一定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为高考物理考试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勇敢面对考试,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二轮物理教案5篇

高三二轮物理教案5篇

高三二轮物理教案5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二轮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二轮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l 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l 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实验: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2.交流总结;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主题:力学
目标:复习并巩固高中物理力学知识,为期末复习和考试做好准备。

时间安排:2个小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牛顿运动定律
1.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上的合力为零。

2.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物体上。

二、复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1.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frac{m_1m_2}{r^2}$,$G=6.67\times 10^{-11} Nm^2/kg^2$。

2. 地球引力:$F=mg$。

三、作用力与摩擦力
1.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最大静摩擦力:$f_s\leqslant \mu_sN$。

3. 动摩擦力:$f_k=\mu_kN$。

教学步骤:
1. 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2. 讲解作用力与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3. 练习相关题目,巩固概念和计算能力。

教学方式:讲授、互动问答、练习题演练。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演练,检验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学
习效果。

拓展活动:安排实验探究作用力和摩擦力,加深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计划完整版(精选10篇)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计划完整版(精选10篇)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完整版(10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完整版(10篇)》,您浏览的《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完整版(10篇)》正文如下: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完整版篇1一、指导思想为了加强高三物理复习备考工作,使复习备考具有针对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备课组老师的聪慧才智,真正做到夯实基础,提高力量,素养提高,应考自如,做到:(1)挂念同学构建并形成学问和力量网络体系;(2)培育同学学问迁移力量和综合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使同学的理解力量、推理力量、分析综合力量、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力量和试验力量得到提高,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爱好,形成科学的价值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现状(一)学情分析1、基础学问不扎实、遗忘快、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2、同学的迁移力量缺乏,机敏地运用所学物理学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不强。

3、解题的规范性较差,同学还没有建立规范解题意识,或者说平常的要求松了点。

4、对试验重视程度不高,基本技能过关率不高,试验的迁移力量和创新设计力量有待提高。

5、女生畏惧物理的心理严峻。

遇到计算题不认真分析、不结合平常所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选择题解答往往落入圈套而错选,试验题在没有搞清原理的状况下去解题往往得不出正确答案。

因而我们需花大力气培育同学探求物理规律,解题方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

(二)教情分析我校高三物理复习老师做到了挂念同学梳理学问,形成学问之网络,使学问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学问的理解及学问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

同时挂念同学形成学问记忆,查补学问缺漏的力量。

复习接受单元结构教学法,并初步构建了“单元结构复习”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单元→梳理→辨析→运用→深化在导入复习课内容后,通过梳理建立单元学问之网络,并通过辨析、运用,进而达到深化提高,梳理是单元结构复习的重要环节,辨析是在梳理的基础上对重点和难点的再加工,而通过运用和深化,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坚持以“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物理二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物理二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物理知识,巩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技能;3. 帮助学生总结复习方法和技巧,为物理考试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1. 复习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复习与物理相关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3. 复习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维逻辑。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力学知识1. 复习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加速度、速度等;2. 复习力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3. 练习力学问题的解答,包括计算和分析题。

第二步:复习热学知识1. 复习热学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热量、热传导等;2. 复习热学的基本原理,如热传导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3. 练习热学问题的解答,包括计算和分析题。

第三步:复习光学知识1. 复习光学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2. 复习光学的基本原理,如折射定律、光的波动性等;3. 练习光学问题的解答,包括计算和分析题。

第四步:复习电学知识1. 复习电学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2. 复习电学的基本原理,如欧姆定律、电路分析等;3. 练习电学问题的解答,包括计算和分析题。

第五步:复习实验方法和技巧1. 复习与物理实验相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测量、数据处理等;2. 复习实验中常见的仪器和设备,如电表、光谱仪等;3. 练习设计和分析物理实验。

第六步:总结复习方法和技巧1. 总结复习物理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如刷题、归纳总结等;2. 分享复习经验和策略,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复习计划;3. 解答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估:1.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物理问题;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课堂讲义,作为主要的教学参考资料;2.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示意图和实验视频等;3. 物理实验室和实验器材,用于进行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_物理.docx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_物理.docx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 [ 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 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F xF y0)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 x 、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 a 0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 1 质量为 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 的水平面上, 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 物体受到重力 mg ,地面的支持力 N ,摩擦力 f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fN,将 f和 N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的夹角:arcctgfarcctgN不管拉力 T 方向如何变化, 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不变,即的变力。

最新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

最新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施加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摩擦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μ==αarcctg N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高三物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考点12 电磁场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命题趋势电磁场的问题历来是高考的热点,随着高中新课程计划的实施,高考改革的深化,这方面的问题依然是热门关注的焦点,往往以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的形式出现在问题的情景中,这几年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更是如此。

2000年理科综合考霍尔效应,占16分;2001年理科综合考卷电磁流量计(6分)、质谱仪(14分),占20分;2002年、2003年也均有此类考题。

每年都考,且分值均较高。

将其他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问题较多的会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而用电磁场的作用力来控制运动的问题在各种题型中都可能出现,一般难度和分值也会大些,甚至作为压轴题。

知识概要电磁场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电磁场的变化将其他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而达到转化信息或自动控制的目的;另一类是利用电磁场对电荷或电流的作用,来控制其运动,使其平衡、加速、偏转或转动,已达到预定的目的。

例如:方法进行分析。

这里较多的是用分析力学问题的方法;对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还特别应注意运用几何知识寻找关系。

点拨解疑【,加速后,再通过狭缝s2、s3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磁场区的界面PQ。

最后,分子离子打到感光片上,形成垂直于纸面而且平行于狭缝s3的细线。

若测得细线到狭缝s3的距离为d(1)导出分子离子的质量m 的表达式。

(2)根据分子离子的质量数M 可用推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若某种含C 、H 和卤素的化合物的M 为48,写出其结构简式。

(3)现有某种含C 、H 和卤素的化合物,测得两个M 值,分别为64和66。

试说明原因,并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在推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可能用到的含量较多的同位素的质量数如下表: 元 素 H C F Cl Br含量较多的同 位素的质量数1 12 19 35,37 79,81 【点拨解疑应能反映分子离子的质量。

这里先是电场的加速作用,后是磁场的偏转作用,分别讨论这两个运动应能得到答案。

最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案(全)

最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案(全)
[变式训练]质量为 m 的通电细杆 ab 置于倾角为 θ 的导轨上,导轨的宽度为 d, 杆 ab 与导轨间的摩擦因数为 μ.有电流时,ab 恰好在导轨上静止,如图所示.图(b)中的 四个侧视图中,标出了四种可能的匀强磁场方向,其中杆 ab 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可 能为零的图是( ).
题型六:重力场、电场、磁场中的平衡问题 [例 6]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沿水平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
【典型例题】 一.重力场中的物体平衡: 题型一:常规力平衡问题
[例 1]一个质量 m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 摩擦因数为 μ,轻弹簧的一端系在物体上,如图所示.当用力 F 与水 平方向成 θ 角拉弹簧时,弹簧的长度伸长 x,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 直线运动.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变式训练] 如图,质量为 m 的物 体置于倾角为 θ 的斜面上,先用平行于斜 面的推力 F1 作用于物体上,能使其能沿 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作用于物 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则两次力之比 F1/F2=?
题型二:圆周运动临界问题
[例 2]用一根细线一端系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顶上,
如图(1)所示,设小球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 ω,线的张力为 T,则
T 随 ω2 变化的图象是图(2)中的(

图(1)
图(2) 7
题型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例 3]我国在 2007 年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 1 号”。设想“嫦娥 1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线拴住放在光滑斜面上,用 力推斜面向左运动,小球缓慢升高的过程中,细线的拉力将:(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θ
题型三:连接体的平衡问题

(完整版)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

(完整版)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μ==αarcctg N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高三物理教案:第二轮专题备课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第二轮专题备课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第二轮专题备课复习教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物理教案:第二轮专题备课复习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本文题目:高三物理教案:第二轮专题备课复习教案〓专题〓高考物理实验全攻略知识结构: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科综合对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它包含两个方面: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1)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原理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索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gh≈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掌握实验方法步骤;(3)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实验仪器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

高三第二轮物理教案

高三第二轮物理教案

高三第二轮物理教案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踊跃性, 面对大多数学生, 同时留意造就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 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开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其次轮物理教案内容, 感谢大家阅读, 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协助!高三其次轮物理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觉之一, 对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是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根底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中学教材, 是相识自然、驾驭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

机械能守恒是中学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 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必需坚固驾驭的一个重要规律。

(二)教材处理人教版必修教材, 仅以自由落体为例很快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对学生驾驭学问(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实质和机械能改变的缘由)和训练思维、开展实力不利, 这里作了改良,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 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实例探究, 再结合一般过程作理论推证, 然后总结出定律, 阐释机械能守恒的实质, 最终是定性应用。

符合由特别到一般, 再到特别的相识规律,并且在探究、推理过程中, 有利于造就学生的演绎推理实力、分析归纳实力和探究发觉实力, 领悟物理学探究方法和提高缔造性思维实力。

(三)重点和难点依据知能、方法、情感三要素确定。

1、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和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发觉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特例探究+演绎推理法)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分析归纳)、形象思维(过程描述和想象)、直觉思维实力的训练。

2、难点:依据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归纳总结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和发觉定律科学方法的领悟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空间对称美的相识, 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酷爱物理学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1、中学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 满意全体学生的终身开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开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2、教材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3、所教学生的学习根底(学问构造、思维构造和认知构造)。

(名师精编)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

(名师精编)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μ==αarcctg N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高三二轮复习物理教案怎么写5篇

高三二轮复习物理教案怎么写5篇

高三二轮复习物理教案怎么写5篇高三二轮复习物理教案怎么写篇11 教材分析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六节“力的分解”是在前五节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常见力和力的合成的基础上,研究力的分解问题。

它是前几节知识内容的深化,依据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强化矢量运算法则,同时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代数和”的运算在学生头脑中已成定势,造成了学生的认知断层,因此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在具体情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难点是:力的分解中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的方向。

2 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科学素养为指导思想,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三维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强化“等效代替”的物理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对立统一规律,联系实际培养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3 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实验体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观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从理论深入到实际。

其操作策略是:①问题学生提。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②认知准备。

注重学生认知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这堂课前的认知准备分两个层次,一是浅加工阶段的认知准备,如分力、力的分解概念等;二是深加工阶段的认知准备,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击中要害,抓住关键。

③学生体验、感受,形成直觉思维,能突破难点,同时留下深刻印象。

④巧用评价,激活学生内动力。

采用师生情感共鸣、配合默契、体验成功的内在激励方式,从深层、长久、公平的角度,让评价内化为学生内动力。

【物理教案】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物理教案】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二轮复习]第一讲力与运动(一)一、高考导航力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一条重要主线,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

其中,许多基本规律和科学思维方法在力学中,甚至在整个物理学中都是相当重要的。

中学教材中遇到的力有场力(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核力等。

研究的运动有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力具有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矢量性(力不仅具有大小而且有方向,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力还具有作用的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对时间和空间的积累性(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作用的独立性等。

判断一个物体做什么运动,首先要看它的初速度是否为零,然后看它受力是否为恒力。

若为恒力,还要看它与初速度的夹角情况,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运动形式。

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通过加速度a架起受力、运动(平衡是a=0的特例)这两部分的联系,建立起等值关系式,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典型例题例1、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常识,用手握瓶,将瓶提离桌面,瓶越重,越要用力提紧瓶,这样是为了(BD )A.增加手与瓶的接触面积B.增加对瓶的压力C.增大手与瓶之间的摩擦因数D.增大手与瓶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例2、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1,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2;该人骑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3,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F1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B.F2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C.F3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D.F4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例3、物块1、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轻质弹簧相连,如图所示.今对物块1、2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大于F2,则弹簧秤的示数( D )A.一定等于F1 + F2 B.一定等于F1–F2C.一定大于F2小于F1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例4、如图,悬线下挂着一个带正电小球,它的质量为m,电量为q,整个装置处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则(AD )A.小球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为Eq/mgB.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曲线运动C.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例5、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如右图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B.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C.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D.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例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b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向心力1.向心力的概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

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

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老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

高考二轮复习物理全套教案

高考二轮复习物理全套教案

专题一 力与物体平衡 教案一. 专题要点 1. 重力⑴产生:重力是由于地面上物体受到地球万有引力而产生,但两者不等价,因为万有引力一个分力要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向心力,而另一个分力即重力,如右图所示。

⑵大小:随地理位置变化而变化。

在两极:G=F 万 在赤道:G= F 万-F 向一般情况下,在地表附近G=mg ⑶方向:竖直向下,并不指向地心。

2. 弹力⑴产生条件:①接触②挤压③形变⑵大小:弹簧弹力F=kx ,其它弹力利用牛顿定律和平衡条件求解。

⑶方向:压力和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物体,若接触面是球面,则弹力作用线一定过球心,绳作用力一定沿绳,杆作用力不一定沿杆。

*提醒:绳只能产生拉力,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支持力,在分析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时应该注意两者区别。

3.摩擦力⑴产生条件:①接触且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⑵大小:滑动摩擦力N f μ=,与接触面面积无关,静摩擦力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或平衡条件求解。

⑶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并且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电场力⑴电场力方向:正电荷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负电荷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

⑵电场力大小:qE F =,若为匀强电场,电场力则为恒力,若为非匀强电场,电场力将与位置有关。

5.安培力⑴方向:用左手定则判定,F 一定垂直于I 、B ,但I 、B 不一定垂直,I 、B 有任一量反向,F 也反向。

⑵大小:BIL F =安①此公式只适用于B 和I 互相垂直情况,且L 是导线有效长度。

②当导线电流I 与 B 平行时,0min =F 。

6.洛伦兹力 ⑴洛伦兹力方向①洛伦兹力方向既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又与磁场方向垂直,所以洛伦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运动电荷速度方向和磁场方向所确定平面。

②洛伦兹力方向总垂直于电荷运动方向,当电荷运动方向改变时,洛伦兹力方向也发生改变。

③由于洛伦兹力方向始终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所以洛伦兹力对电荷永不做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电场知识框架:建议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熟练应所学电场知识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2. 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因素3. 掌握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

附:知识要点梳理(要求学生课前填写)1.带电粒子经电场加速:处理方法,可用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或用功能关系。

qU=mv t2/2-mv02/2 ∴v t= ,若初速v0=0,则v= 。

2.带电粒子经电场偏转:处理方法:灵活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作类平抛运动,U、d、l、m、q、v0已知。

①穿越时间: ②末速度:③侧向位移: ,讨论:对于不同的带电粒子(1)若以相同的速度射入,则y与成正比(2)若以相同的动能射入,则y与成正比(3)若以相同的动量射入,则y与成正比(4)若经相同的电压U0加速后射入,则y=UL2/4DU0,与m、q关,随加速电压的增大而,随偏转电压的增大而。

④偏转角正切:(从电场出来时粒子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必然过)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一般步骤:(1)分析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尤其要注意是否应该考虑重力,电场力是否恒力等。

(2)分析带电粒子的初始状态及条件,确定带电粒子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3)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进而确定解题方法是运力学、是动量定恒,还是能量守恒。

(4)利用物理规律或其他手段(如图线等)找出物理间的关系,建立方程组。

4.带电粒子受力分析注意点:(1)对于电子、氕、氘、氚、核、 粒子及离子等,一般不考虑重力;(2)对于带电的颗粒,液滴、油滴、小球、尘埃等,除在题目中明确说明或暗示外,一般均应考虑重力;(3)除匀强电场中电量不变的带电粒子受恒定的电场力外,一般电场中的电场力多为变力;(4)带电导体相互接触,可能引起电量的重新分配,从而引起电场力变化。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一般情况下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力远大于重力,所以可以认为只有电场力做功。

由动能定理W =qU =ΔE K ,此式与电场是否匀强无关,与带电粒子的运动性质、轨迹形状也无关。

【例1】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左极板接地,中间有小孔。

右极板电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电子原来静止在左极板小孔处。

(不计重力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t=0时刻释放电子,电子将始终向右运动,直到打到右极板上B.从t=0时刻释放电子,电子可能在两板间振动C.从t=T /4时刻释放电子,电子可能在两板间振动,也可能打到右极板上D.从t=3T /8时刻释放电子,电子必将打到左极板上解:从t=0时刻释放电子,如果两板间距离足够大,电子将向右先匀加速T /2,接着匀减速T /2,速度减小到零后,又开始向右匀加速T /2,接着匀减速T /2……直到打在右极板上。

电子不可能向左运动;如果两板间距离不够大,电子也始终向右运动,直到打到右极板上。

从t=T /4时刻释放电子,如果两板间距离足够大,电子将向右先匀加速T /4,接着匀减速T /4,速度减小到零后,改为向左先匀加速T /4,接着匀减速T /4。

即在两板间振动;如果两板间距离不够大,则电子在第一次向右运动过程中就有可能打在右极板上。

从t=3T /8时刻释放电子,如果两板间距离不够大,电子将在第一次向右运动过程中就打在右极板上;如果第一次向右运动没有打在右极板上,那就一定会在第一次向左运动过程中打在左极板上。

选AC2.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以平行于极板的初速度v 0射入长L 板间距离为d 的平行板电容器间,两板间电压为U ,求射出时的侧移、偏转角和动能增量。

(1)侧移:dU UL v L dm Uq y '=⎪⎭⎫ ⎝⎛⎪⎭⎫ ⎝⎛=42122千万不要死记公式,要清楚物理过程。

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结论改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已知初速度、初动能、初动量或加速电压等)。

(2)偏角:d U ULdmv UqL vv y '===2tan 2θ,注意到θtan 2L y =,说明穿出时刻的末速度tU L d m t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交点恰好在水平位移的中点。

这一点和平抛运动的结论相同。

⑶穿越电场过程的动能增量:ΔE K =Eqy (注意,一般来说不等于qU )【例2】如图所示,热电子由阴极飞出时的初速忽略不计,电子发射装置的加速电压为U 0。

电容器板长和板间距离均为L =10cm ,下极板接地。

电容器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也是L =10cm 。

在电容器两极板间接一交变电压,上极板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左图。

(每个电子穿过平行板的时间极短,可以认为电压是不变的)求:①在t =0.06s 时刻,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何处?②荧光屏上有电子打到的区间有多长?③屏上的亮点如何移动?解:①由图知t =0.06s 时刻偏转电压为1.8U 0,可求得y = 0.45L = 4.5cm ,打在屏上的点距O 点13.5cm 。

②电子的最大侧移为0.5L (偏转电压超过2.0U 0,电子就打到极板上了),所以荧光屏上电子能打到的区间长为3L =30cm 。

③屏上的亮点由下而上匀速上升,间歇一段时间后又重复出现。

3.带电物体在电场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运动。

当带电体的重力和电场力大小可以相比时,不能再将重力忽略不计。

这时研究对象经常被称为“带电微粒”、“带电尘埃”、“带电小球”等等。

这时的问题实际上变成一个力学问题,只是在考虑能量守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电势能的变化。

【例3】 已知如图,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间有匀强电场。

一根长l 的绝缘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 并带有一定电荷的小球。

小球原来静止在C 点。

当给小球一个水平冲量后,它可以在竖直面内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若将两板间的电压增大为原来的3倍,求:要使小球从C 点开始在竖直面内绕O 点做圆周运动,至少要给小球多大的水平冲量?在这种情况下,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细绳所受的最大拉力是多大?解:由已知,原来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和重力大小相等,增大电压后电场力是重力的3倍。

在C 点,最小速度对应最小的向心力,这时细绳的拉力为零,合力为2mg ,可求得速度为v =gl 2,因此给小球的最小冲量为I = m gl 2。

在最高点D 小球受到的拉力最大。

从C 到D对小球用动能定理:22212122C D mv mv l mg -=⋅,在D 点l mv mg F D 22=-,解得F =12mg 。

3t+【例4】 已知如图,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场强E =1.5×106V/m ,丝线长l=40cm ,上端系于O 点,下端系质量为m =1.0×10-4kg ,带电量为q =+4.9×10-10C 的小球,将小球从最低点A 由静止释放,求:(1)小球摆到最高点时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多大?(2)摆动过程中小球的最大速度是多大?解:(1)这是个“歪摆”。

由已知电场力F e =0.75G 摆动到平衡位置时丝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因此最大摆角为74°。

(2)小球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

由动能定理:1.25mg 0.2l =mv B 2/2,v B =1.4m/s 。

二、电容器 1.电容器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2.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UQC =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是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导体大小、形状、相对位置及电介质)决定的。

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式是:dskd s C επε∝=4 4.两种不同变化电容器和电源连接如图,改变板间距离、改变正对面积或改变板间电解质材料,都会改变其电容,从而可能引起电容器两板间电场的变化。

这里一定要分清两种常见的变化:(1)电键K 保持闭合,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恒定(等于电源电动势),这种情况下带电量,C CU Q ∝=而dd U E d S kd S C 14∝=∝=,επε (2)充电后断开K ,保持电容器带电量Q 恒定,这种情况下sE s d U dsC εεε1,,∝∝∝【例5】 如图所示,在平行板电容器正中有一个带电微粒。

K 闭合时,该微粒恰好能保持静止。

在①保持K 闭合;②充电后将K 断开;两种情况下,各用什么方法能使该带电微粒向上运动打到上极板?M NA.上移上极板MB.上移下极板NC.左移上极板MD.把下极板N 接地 解:由上面的分析可知①选B ,②选C 。

【例6】 计算机键盘上的每一个按键下面都有一个电容传感器。

电容的计算公式是d S C ε=,其中常量ε=9.0×10-12F m -1,S 表示两金属片的正对面积,d 表示两金属片间的距离。

当某一键被按下时,d 发生改变,引起电容器的电容发生改变,从而给电子线路发出相应的信号。

已知两金属片的正对面积为50mm 2,键未被按下时,两金属片间的距离为0.60mm 。

只要电容变化达0.25pF ,电子线路就能发出相应的信号。

那么为使按键得到反应,至少需要按下多大距离?解:先求得未按下时的电容C 1=0.75pF ,再由1221d d C C =得12d d C C ∆=∆和C 2=1.00pF ,得Δd =0.15mm 。

【例7】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 点,如图所示,以E 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 表示电容器的电压,W 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

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A U 变小,E 不变B E 变大,W 变大C U 变小,W 不变D U 不变,W 不变解析:当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时,对有关物理量变化的讨论,要注意板间场强的一个特点:SQk Cd Q d U E ⋅===επ4 ,即对于介质介电常数为ε的平行板电容器而言,两极间场强只与极板上单位面积的带电量成正比。

带电量Q 不变,两极间场强E 保持不变,由于板间d 距离减小,据Ed U =可知,电容器的电压U 变小。

由于场强E 保持不变,因此,P 点与接地的负极板即与地的电势差保持不变,即点P 的电势保持不变,因此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W 保持不变。

所以本题应选AC 。

电容式传感器在测量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在学复习中不可忽视。

关键在于抓住所测物理量与电容器中电容的联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5. 电容器与恒定电流相联系P+-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的充电过程非常短暂,除充电瞬间以外,电容器都可以视为断路。

应该理解的是:电容器与哪部分电路并联,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就必然与那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相等。

【例8】 如图所示电路中,122C C =,122R R =,忽略电源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开关K 处于断开状态,电容2C 的电量大于1C 的电量;②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1C 的电量大于2C 的电量;③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2C 的电量大于1C 的电量;④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1C 的电量大于2C 的电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