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供参考)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c61140a98271fe910ef9f0.png)
第一章绪论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
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概念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
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
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
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10、12……。
逻辑学(第3版)课后练习题答案(部分)人大出版社-图文
![逻辑学(第3版)课后练习题答案(部分)人大出版社-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c1238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65.png)
逻辑学(第3版)课后练习题答案(部分)人大出版社-图文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部分)王震14年11月8日整理第一章练习题答案二、在下列命题或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用公式表示出来。
1和5:所有S是P2和7:所有P是M,所有S不是M,所以,所有S不是P。
3和8:只有p,才q。
6和9:如果p,那么q;p;所以,q。
三、选择题1.C2.C3.ABCD4.BE第二章练习题答案一、判定下列断定的正误。
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5.错误6.正确7.错误8.错误二、运用本章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错误。
定义过宽。
2.错误。
定义过宽。
3.错误。
“勇敢”和“勇敢的战士”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4.错误。
“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三、在以下各句的括号中填入哪个或哪些选项是适当的?1.C2.ABC3.A4.A5.B6.BC7.B8.B9.BC10.AC四、下列各题中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1.分别从内涵和外延2.从内涵3.分别从内涵和外延4.分别从内涵和外延5.分别从内涵和外延6.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五、从两种概念分类的角度(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说明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属于哪一种类。
1.“美术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2.“《孔乙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3.“非司机”是普遍概念、负概念。
4.“中国女子排球队”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中国工人阶级”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6.“国家检察机关”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六、试分析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1.集合2.非集合3.非集合4.集合5.1)集合2)非集合3)非集合6.集合7.集合七、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1.真包含2.全异(反对)3.交叉4.真包含于5.全异6.全异(矛盾)7.全同8.全异(反对)八、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对下列概念各作一次限制与概括。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2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e3f31ea681c758f5f61f6777.png)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d66a03964bcf84b9d57bb2.png)
第一章绪论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
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概念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
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
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
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10、12……。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7e5a808762caaedd33d4f8.png)
第一章《逻辑学导论(2)第一章习题解答逻辑学导论()》1.古希腊有一位智者叫普罗泰哥拉……【答案:D 答案】答案【解析:题干中普罗泰哥拉的推理形式为:解析】解析(p→q)∧(r→q)∧(p∨r)q 选项Ⅰ和Ⅱ中的推理形式也都是如此,而选项Ⅲ中的推理形式则是:(p→q)∧(p→q)∧q p 选项Ⅳ中的推理形式是:(p→q)∧q p2. 只要呆在学术界……【答案:C 答案】答案【解析:题干中,学院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差别在于“只有沉浸在日常生活中,才能靠解析】解析直觉把握生活的种种情感” 。
这是导出论题“小说家呆在学术界不能变伟大”的直接依据。
而这则意味着对日常生活中情感的直觉把握乃是小说家成就其伟大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前者一定没有后者。
故选C。
其余各选项均非原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例如,项所支持的论题实际上是呆在学术界有A 助于小说家变得伟大,与原论题刚好相反。
3.上个世纪60 年代初以来……【答案:C 答案】答案【解析:假设C 项的断定不成立,即假设上个世纪60 年代造成新加坡人死亡的那些解析】解析主要疾病,到本世纪,在该国的发病率没有实质性的降低,并且对这些疾病的医治水平也没有实质性的提高,那么,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不可能不断上升,更难以在本世纪初成为世界之最。
这说明,如果题干的断定为真,则 C 项为真,即从题干可以推出C 项。
其余各项均不能从题干推出。
例如,A 项不能从题干推出。
因为尽管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是世界之最,但心血管病仍完全可能是造成目前新加坡人死亡的主要杀手。
4.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出现……【答案:C 答案】答案【解析:题干中的论证过程即:因为其他星球不可能同时具备地球上生命形式赖以存解析】解析在的两个必要条件,所以其他星球不可能存在与地球上一样的生命。
其中隐含着这样一个前提,即C: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形式需要像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一样的生存条件。
其余选项均非原论证所必须的前提条件。
例如,A 项中“惟一条件”的说法显然与题干中“至少……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的说法相悖,而 B 项的含义则与原论证的结论相同。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7cc17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b.png)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逻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与推理的学科,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哲学等领域。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涵盖了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内容。
在学习逻辑学时,练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提供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的部分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供读者参考。
命题逻辑练习题1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1.草拟籍不屑文凭。
2.所有的本科生都会考研。
3.学习专业课程是为了获取知识,而不是为了考试。
4.饮用开水会引起肾脏疾病。
答案2.所有的本科生都会考研。
练习题2以下命题是否等价?1.如果明天下雨,我就带伞。
2.我一定会带伞或者明天不下雨。
答案是等价命题。
以下命题是否矛盾?1.所有的犬都会飞。
2.没有犬可以飞。
答案是矛盾命题。
练习题4以下命题是否充分?如果人喜欢运动,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答案不充分。
虽然大多数运动员都非常健康,并且人们运动可以帮助保持健康的身体,但运动不是保持健康的唯一途径,也有一些人喜欢运动,但并不拥有健康的身体。
谓词逻辑练习题1表示下列命题的符号化语言:“每个猫都喜欢鱼。
”答案$\\forall x(Cat(x)\\rightarrow Likes(x, Fish))$以下两个量词能否交换位置?$\\forall x\\exists y L(x, y)$答案不能。
意为:“对于所有的x,都存在一个y,使得x和y有关联。
”无法交换位置。
练习题3以下两个量词能否交换位置?$\\exists y\\forall x L(x, y)$答案可以。
意为:“存在一个y,使得对于所有的x,x和y有关联。
”可以交换位置为$\\forall x\\exists y L(x, y)$。
练习题4以下两个命题是否等价?1.$\\forall x(Canine(x)\\rightarrow LivesIndoors(x))$2.$\\forall x(Canine(x)\\wedge LivesIndoors(x))$答案不等价。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e6ad9ffd0a79563c1e724c.png)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答案练习题之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亚里士多德2、弗兰西斯·培根、基本规律4、愈窄;愈宽、没有任何重合;等于6、内涵;外延7、一门学问、单独9、矛盾关系10、属种关系二、是非题:1、×、√3、×、×、×、×三、单项选择题:1、A 、B3、C4、A5、D6、D 、A8、B9、A 10、D四、双项选择题:1、D、E2、A、E 、D、E、B、C5、A、D六、欧拉图题:练习题之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假;真假不定、关系者项;量项、真;真、等值5、全称;否定6、假;真、同一;真包含于8、真;假;肯定;否定、必要10、如果不通过外语考试,就不能录取;并非不通过外语考试,也能录取;或者通过外语考试,或者不录取 11、p∧q12、交叉;真包含13、他或是美院学生但不会画国画,或者他不是美院学生但会画国画 14、真15、SEP、SIP二、是非题1.×.√3.√.×.√三、单项选择题:1、A2、A、A4、B、B6、B7、B、A9、C 10、B11、D 12、B13、D 14、D15、C四、欧拉图题1、P S2、、M S五、真值表题: 1、A :P→qB :∧qA不蕴涵B。
2、A:p→B:某大学没有录取小李。
3、A:p ∧ qB:p ∨ qA、B两组判断不等值。
4、甲: p→q乙: p←q丙: p∨q让小赵和小李都去浙江大学进修,可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位领导的要求。
5、 A:B:C :练习题之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中项在前提中、假4、P5、MAP;SAM二、是非题:1、×、×、×、×5、√6、×、√、×、×10、×三、单项选择题:1、B 、B3、E 、C 、A6、A 、A8、D 、C 10、C四、双向选择题:1、B、C、B、C 、C、E、A、D 、C、E6、C、E、C、E 、A、B、B、E 10.A、B五、多项选择:1、A、B、C、E 、D、F、A、E4、B、E5、A、B、C、D、E 、A、C、D、E、B、C、D、E8、A、B、C六、判断、推理题:1.“小松鼠和小花猫是文明公民”是一个联言判断;“文明公民”是一种性质,根据联言判断的规则可以推出“小松鼠是文明公民或小花猫也是文明公民”个结论。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4d2c6c581b6bd97e19ea08.png)
第一章练习题答案一、简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答: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2、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什么是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题,答:一个真确的演绎推理的形式结构同时也是一个逻辑规律。
7、逻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答:判定推理的有效性,分辨推理的正误,研究判定规律。
8、语言、思维、逻辑学的关系是什么?答:语言是思维的直接显示,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逻辑学通过研究语言的形式结构,来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
9、语言有哪些构成要素?基本符号(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基本符号就没有语言),语形规则(什么样的基本符号是合式的,即是本语言中的词、词组或语句、项或公式),语义规则(是对语言中的合式的词、词组或语句的解释,即赋予其意义)。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一、判断下列断定的正误:1、对象所具有的性质,统称为对象的属性。
答:错。
因为属性是对象的的性质以及对象间关系的统称。
2、对象的本质属性就是为该类对象共同具有的属性。
答:错。
一类对象共有的属性是固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指:内涵越少的概念外延越大,内涵越多的概念外延越小。
答:错。
只有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外延之间,才存在内涵外延的反变关系。
二、运用本章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平反就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
”错误。
定义过宽。
2.“科学理论就是符合实际的认识。
”错误。
定义过宽。
3.把勇敢限制为“勇敢的战士”。
错误。
“勇敢”和“勇敢的战士”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4.“喜马拉雅山脉”概括为“珠穆朗玛峰”。
错误。
“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三、在以下各句的括号中填入哪个或哪些选项是适当的?2.“《孔乙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3.“非司机”是普遍概念、负概念。
4.“中国女子排球队”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中国工人阶级”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6.“国家检察机关”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3240cf856a561252d36f39.png)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篇一: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二、1、真。
2、假。
3、假。
4、真。
5、假。
6、真。
7、假。
8、真。
9、真。
10、真。
11、真。
12、假。
13、真。
14、假。
习题2.2一、1、?(a→b)2、? a→b3、?(a∧? b)4、a∧(b→c)5、a→d∨b6、(a→d)∧(d∨b)7、(a?d)→e8、f→a∨g∨h 9、a→(d→e)二、1、a:甲队获胜;b:乙队获胜。
(b→a)∨(a→b)。
2、a:此地气候潮湿;b:此地天阴;c:此地下雨。
a∧(b∨c)。
另外的答案:(b∨c)→a (大家可以讨论这里合取的意义还是必要条件的意义更为适合)3、a:学习好;b:锻炼身体;c:关心社会;d:成为三好学生。
d→a∧b∧c4、a:人不知;b:己莫为。
a→b5、a:人犯我;b:我犯人。
(? a→? b)∧(a→b)或a?b6、a:我懂的古文;b:我精通古代哲学。
(b→a)→? b7、a:他出门;b:他买书;c:他看电影;d:他的钱多。
(a→b∨c)∧? d8、a:甲上场;b:乙上场;c:丙上场;d:我队失败。
? d→((a∨b)∨c)9、a:他获得奖学金;b:他唱歌;c:他跳舞;d:他抽烟;e:他烦躁;f:他考试不及格;(a? b∧c)∧(d∧e → f)习题2.3一、1、矛盾式。
真值表如下:2、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3、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14、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5、重言式。
真值表如下:6、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7、矛盾式。
真值表如下:28、重言式。
真值表如下:二、重言等值的命题对是:2、3、5、6。
它们的真值表如下:2、d∨j和? (? d∧? j)5、b?e和(b∧e)∨( ? b∧? e)6、i→(m→o)和m→(i→o)3三、题二中第一个命题重言蕴含第二个命题的命题对是:2、3、4、5、6、7、8。
四、略。
习题2.4一、略。
二、有效的推论有:1、2、4、6、7、9、11、12。
无效的推论有:3、5、8、10。
逻辑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da706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8.png)
逻辑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习题一:命题逻辑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命题A: “所有的猫都是哺乳动物。
”(真)- 命题B: “有些猫不是哺乳动物。
”(假)2. 将下列命题转化为逻辑表达式:- 命题C: “如果今天是星期一,那么明天是星期二。
” 可表示为:(M → T),其中M代表“今天是星期一”,T代表“明天是星期二”。
习题二:演绎推理1. 根据以下前提,推导出结论:- 前提1: 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逻辑。
- 前提2: 小明是一名学生。
- 结论:小明需要学习逻辑。
2. 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有效:- 推理:如果下雨,地面就会湿。
今天地面湿了,所以今天下雨了。
- 这是一个无效推理,因为地面湿了可能有其他原因,不一定是因为下雨。
习题三:归纳推理1. 观察以下事实,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结论:- 事实1: 苹果落地。
- 事实2: 橙子落地。
- 事实3: 梨落地。
- 结论:所有水果都会落地。
2. 分析下列归纳推理是否合理:- 推理:我们观察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此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
- 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因为存在黑天鹅,所以这个推理是不合理的。
习题四:逻辑谬误1. 识别下列论证中的逻辑谬误:- 论证: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没有人应该追求完美。
- 谬误:滑坡谬误,错误地假设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追求完美就是不可能的或不合理的。
2. 指出下列论证中的非形式谬误:- 论证:因为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穿西装,所以穿西装是成功的关键。
- 谬误:因果谬误,错误地将相关性当作因果关系。
习题五:条件命题1. 判断下列条件命题的真假:- 命题D: “如果考试及格,那么就能毕业。
”(真或假,取决于具体情况)- 命题E: “只有考试及格,才能毕业。
”(假,因为可能还有其他毕业条件)2. 转换条件命题为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逆命题:如果毕业,那么考试及格。
- 否命题:如果考试不及格,那么不能毕业。
- 逆否命题:如果不能毕业,那么考试不及格。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3e414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b.png)
第一章绪论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
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概念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
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
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
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3240cf856a561252d36f39.png)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篇一: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二、1、真。
2、假。
3、假。
4、真。
5、假。
6、真。
7、假。
8、真。
9、真。
10、真。
11、真。
12、假。
13、真。
14、假。
习题2.2一、1、?(a→b)2、? a→b3、?(a∧? b)4、a∧(b→c)5、a→d∨b6、(a→d)∧(d∨b)7、(a?d)→e8、f→a∨g∨h 9、a→(d→e)二、1、a:甲队获胜;b:乙队获胜。
(b→a)∨(a→b)。
2、a:此地气候潮湿;b:此地天阴;c:此地下雨。
a∧(b∨c)。
另外的答案:(b∨c)→a (大家可以讨论这里合取的意义还是必要条件的意义更为适合)3、a:学习好;b:锻炼身体;c:关心社会;d:成为三好学生。
d→a∧b∧c4、a:人不知;b:己莫为。
a→b5、a:人犯我;b:我犯人。
(? a→? b)∧(a→b)或a?b6、a:我懂的古文;b:我精通古代哲学。
(b→a)→? b7、a:他出门;b:他买书;c:他看电影;d:他的钱多。
(a→b∨c)∧? d8、a:甲上场;b:乙上场;c:丙上场;d:我队失败。
? d→((a∨b)∨c)9、a:他获得奖学金;b:他唱歌;c:他跳舞;d:他抽烟;e:他烦躁;f:他考试不及格;(a? b∧c)∧(d∧e → f)习题2.3一、1、矛盾式。
真值表如下:2、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3、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14、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5、重言式。
真值表如下:6、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7、矛盾式。
真值表如下:28、重言式。
真值表如下:二、重言等值的命题对是:2、3、5、6。
它们的真值表如下:2、d∨j和? (? d∧? j)5、b?e和(b∧e)∨( ? b∧? e)6、i→(m→o)和m→(i→o)3三、题二中第一个命题重言蕴含第二个命题的命题对是:2、3、4、5、6、7、8。
四、略。
习题2.4一、略。
二、有效的推论有:1、2、4、6、7、9、11、12。
无效的推论有:3、5、8、10。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e48ec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4.png)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2.写文章要讲逻辑;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答:不具有;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3.“某罪犯或犯有走私罪,或犯有贪污罪”与“某罪犯既犯有走私罪,又犯有贪污罪”;答:不具有;前者的命题形式是“p或者q”,后者的是“p并且q”;4.“所有货币都是商品”与“没有共同犯罪不是故意犯罪”;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所有S是P”;五、试例示具有下列命题形式和推理形式的命题或推理1.所有S都不是P;2.要么r,要么s;3.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4.所有M都是P,S都是M,所以S都是P;答:1.所有乌鸦都不是白的;2.定居在海外的华人要么保留中国国籍,要么取得外国国籍;3.如果一个国家是法制国家,那么它在制度上是人人平等的;它在制度上不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它不是法制国家;4.所有民主国家都是非常关注民生的,法国是民主国家,法国是非常关注民生的;六、试分析下列两个命题哪个是事实真,哪个是逻辑真;1.所有金属都能导电;答:事实真;2.或者所有金属都能导电,或者有的金属不能导电;答:逻辑真;第二章词项与概念一、填空题1.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是,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2.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交叉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全异关系;注,更详细地说,“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反对关系;3.如果“凡A不是B”,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是不相容关系;如果“凡A是B并且凡B是A”,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是同一关系;4.在定义“犯罪就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中,种差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属是行为;5.一个定义项在外延上真包含于被定义项,则该定义犯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窄;6.在一个正确的划分中,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真包含关系,而子项与子项之间则具有不相容关系;7.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8.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外延,就会犯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小于母项外延,就会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 A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2.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 CA.全异关系B.同一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3.“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一对陈述,其中的“及格”与“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D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4.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 CA.概括和限制都对B.概括对,限制错C.概括和限制都错D.概括错,限制对5.“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 CA.动产B.土地C.财产D.企业6.若用“DS 就是DP”表示定义公式,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是指在外延上 DA.DS 等于DPB.DS真包含于DPC.DP 真包含DSD.DS真包含DP7.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A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8.在①“中国人是勤劳的”和②“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C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C.在①中是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非集合概念D.在①中是非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集合概念9.所谓划分,是指 CA.把一个种概念分为若干属概念B.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C.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种概念D.把集合体分为个体10.划分与分类之间 CA.划分是分类的特殊形式B.并非所有分类都是划分C.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D.分类是划分的基础11.把“三国演义”限制为“温酒斩华雄”,概括为“长篇历史小说”,则 A A.概括正确,限制不正确B.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C.概括、限制都正确D.概括、限制都不正确12.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依据是 CA.概念的作用B.概念的内涵特征C.概念的外延特徵D.概念間的關係13.下列不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DA.中学生分为初中生和高中生B.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C.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D.华东师范大学分为中文系、哲学系、数学系等14.“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以下哪项最能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 A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否则不能说明什么是平反B.应该说明平反的C.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平反的主体应该具有足够的权威性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平反了,不等于没有错误E.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三种: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和无罪而判;15.某企业需要对职工的年龄做一个统计,为优化劳动组合提供参考;小张、小李和小王各设计一张统计表格;小张把职工年龄分为10-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小李的表格把职工年龄分为20不含20以下、20-34岁、35-54岁、55岁以上;小王的表格把职工的年龄分为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50-60岁、60岁以上;对他们设计的表格,正确的结论是 CA.三人的表格都正确B.小王的表格正确C.小李的表格正确D.小张的表格正确E.三人的表格都不正确三、双项选择题1.若A和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EA.同一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2.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CE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B.“中国”限制为“北京”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D.“论证”限制为“论据”E.“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3.“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这一议论对“划分”这一概念的说明是 CA.仅从内涵B.先从内涵,后从外延C.仅从外延D.先从外延,后从内涵E.并非都从内涵解析:属种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都主要是从外延上讲的;“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外延关系上讲的;4.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是DEA.矛盾关系B.属种关系C.交叉关系D.反对关系E.全异关系5.“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占新生儿的五分之一”,其中“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属于 D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B.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负概念D.普遍概念、负概念E.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解析:集合概念是一类非常奇特的概念,是指隐含地包含元素通常是指同类元素但在整体意义上使用的概念;否则,便是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不是集合概念,因为单独概念不包含任何元素;普遍概念也不是集合概念,因为根本不同于集合概念,普遍概念是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某类元素;显然,集合概念既不是单独概念,又不是普遍概念;这似乎是矛盾的;因为通常认为,一个概念要么是普遍概念,要么是单独概念;然而,这种普遍接受的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事实上,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仅是非集合概念的二分划分的结果,而不是所有概念的二分结果;因为传统教材虽然把普遍概念定义为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元素,但又把它混淆为任何包含元素的概念,即既显在地包含元素又隐含地包含元素的概念;也就是说,普遍概念被混淆为真包含集合概念的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6.如果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则A与B的外延间可能是 ADA.A真包含B B.A真包含于B C.B真包含A D.B真包含于A E.A与B交叉7.“基本粒子泛指比原子核销的物质单元,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等”,这个语句是 BDA.性质定义B.关系定义C.发生定义D.先说内涵,后说外延E.先说外延,后说内涵8.“词项”与“命题”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 CEA.属种关系B.交叉关系C.反对关系D.矛盾关系E.不相容关系9.“文学作品的叙述方法,不是顺叙,就是倒叙”,这一议论存在的逻辑错误有 BCA.误把矛盾关系当作反对关系B.误把反对关系当作矛盾关系C.划分不全D.子项相容E.划分根据不同四、多项选择题1.“中国知识分子一定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其中“中国知识分子”这一语词表达 EA.普遍概念,正概念B.单独概念,正概念C.普遍概念,集合概念D.单独概念,集合概念E.集合概念,正概念参见第三题之“5”2.设A为一单独概念,B是一普遍概念,则A与B的外延不可能是 ACEA.全同关系B.A真包含于B C.交叉关系D.全异关系E.A真包含B3.“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的“鲁迅”这一概念 ABCEA.是单独概念B.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C.不能进行划分D.与“中国伟大作家”之间为全同关系E.不能进行限制4.将“纺织品”概括为“商品”,限制为“丝织品”,其中 ADEA.限制正确B.限制不正确C.概括正确D.概括不正确E.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解析:纺织品不一定用来交换,不一定是商品;丝织品是纺织品,即丝纺织品;五、图解题一请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句子中划有横线的概念的外延关系1.马克思主义哲学A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2.印度A地处亚洲B,这个亚洲国家C是发展中国家D;3.小明是小学生A,她表姐是中学生B并且是三好学生C,他爸爸是工人D;A, B12ABDCACBD3ABC45ABCD6BCD A 7A BC D B8AC4.一个人的知识A 不外直接经验知识B 和间接经验知识C 两种;5.科研工作者A 、教育工作者B 是脑力劳动者C,脑力劳动者也是劳动者D; 6.鲁迅A 是伟大的文学家B 、伟大的思想家C 和伟大的革命家D; 7.小说A 和剧本B 都是文学作品C;8.巴金A 是文学家B 而不是历史学家C,郭沫若D 既是文学家又是历史学家;解析:2.地域概念与国家概念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概念,它们之间是全异的;在这里“印度”是个国家概念,不是地域概念;如果把“印度”视为地域概念,那么虽然“印度”和“亚洲”都是地域概念,但它们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欧拉图不适用于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SP解:1.2.S 的内涵较多;因为它的外延较小;二已知所有S 都是P,并且有的P 不是S 1.用欧拉图表示S 与P 的外延关系; 2.说明S 与P 这两个概念哪一个内涵较多;六、分析题一指出下列语句在概念运用或表述方面存在的逻辑错误 1.他那炯炯有神思考似乎在洞察一切概念的限制;答:“炯炯有神”不是“思考”的内涵,不能用来限制“思考”; 2.节衣缩食者都是吝啬鬼概念的概括;答:“节衣缩食”与“吝啬鬼”不具有属种关系,不能把它概括为“吝啬鬼”;3.如果是古典文学作品,就不能是现实主义作品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古典文学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是交叉关系,古典文学作品也可以是现实主义作品;4.这部小说既非白话小说,也非文言小说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之间是矛盾关系,一部小说不可能既不是白话小说,又不是文言小说;5.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的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和水分等划分;答:水不是肥料,把概念“肥料”划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水”等,犯有多出子项的错误;6.这个罪犯的罪行,既不是故意犯罪,也不是过失犯罪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矛盾关系,一个罪行不可能既不是故意犯罪又不是过失犯罪;7.他在这篇作文中用错了五个词汇概念的种类;答:词汇通常用作集合概念,而这里应当用非集合概念;可以把“词汇”改为“词”;8.在这个城市里,饮食业、修理业、服务业的缺乏是众所周知的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饮食业”和“修理业”都是“服务业”的分子,是从后者划分出来的两个反对概念,不应当与后者并列使用;9.高等学校发给学生的毕业证书就是文凭定义;答:这个定义不相应相称,即定义项的外延不等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因为任何学校发给的毕业证书都是文凭,只不过不同种类的学校的文凭“含金量”不同而已;另外,学位证书也应当视为文凭;10.爱迪生发明了灯概念的限制;答:灯的种类很多;这里的概念“灯”应当限制为“电灯”;二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语言不是上层建筑;答:不对;因为定义不应当是否定的;2.机会主义者就是看机会而采取行动的人;答:不对;因为定义项不应该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3.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答:不对;因为定义不应当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4.奇数就是偶数加1而成的数,偶数则是奇数加1或减1而成的数;答:不对;因为定义项不应该间接包含被定义项;5.商品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答:不对;因为商品还可以通过货币以外的形式交换,犯有定义过窄的错误;6.正方形是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答:不对;因为长方形等也是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这里犯有定义过宽的错误;二下列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1.华东师范大学分为文科各系和理科各系;答:不对;因为华东师范大学与各系之间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2.文学作品分为古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答:不对;因为划分根据不统一,并同时导致多出子项和子项相容; 3.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答:不对;因为地球与南北两半球之间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4.中国的少数民族分为蒙、藏、回、满、维吾尔和汉族等五十多个民族;答:不对;因为汉族不属于少数民族,犯有多出子项的错误;5.期刊分为月刊和季刊;答:不对;因为除了月刊和季刊,还有周刊、双月刊等期刊,犯有划分不全的错误;6.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各种艺术成分;答:不对;因为戏剧与它的各种艺术成分之间不是属种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一、填空题1.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则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即SOP; 2.若SOP假而POS真,则S与P的外延关系是S真包含于P;解析:由下表可以看出,3.当S与P的外延间具有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时,SOP取值为假;4.已知“所有天鹅是白的”为假,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则“有天鹅是白的”为真假不定;5.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不周延,则这个命题的量是特称的;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则它的质是肯定的;6.根据逻辑方阵的差等关系,由SA P真可以推出SI P为真;7.若“有S不是P”为真,则“所有非P不是S”为假;解析:P ES SE P SAP,而SAP与SOP是相矛盾的;8.若“所有S不是P”为真,则“有些非P是S”取值为真;解析:P IS SI P SOP,而SEP与SOP是差等关系;二、单项选择题1.在直言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种类的是 C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联项和量项D.谓项和量项2.在S与P可能具有的五种外延关系中,下列命题形式真假情况为三真二假的是 DA.SAP B.SEP C.SIP D.SOP3.若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都相同,而逻辑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D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4.逻辑学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DA.前提的真假B.前提与结论间的内容联系C.结论的真假D.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5.已知“甲班有同学不是党员”,可必然推出 CA.甲班有同学是党员B.有些党员是甲班同学C.有些非党员是甲班同学D.有些党员不是甲班同学6.一个有效的换质位法推理的结论是PES,则其前提是 DA.SAP B.S AP C.S A P D.SA P解析:由先换位再换质得,PES SEP SA P;由先换质再换位得,PES PA S S IP;7.在表达判断的语句中, BA.不同语句只能表达不同判断B.不同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C.同一语句只能表达同一判断D.同一语句不能表达不同判断解析:从哲学上严格地讲,不同语句不能表达同一判断;因为一个判断不仅仅是一个断定,它还有载体,通常是指语句;也就是说,判断与它的使用的语句是一个整体;一个事物,如果它的任何要素发生变化,那么它就变成了其他事物;但是,人们通常忽略判断的语言载体形式,认为不同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8.下列各组命题具有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关系的是 BA.“疾病都会治好”与“疾病都不会治好”B.“有的城市是开放城市”与“有的城市不是开放城市”C.“没有河流是入海的”与“没有河流不是入海的”D.“所有人家都有彩电”与“没有人家有彩电”9.下列命题中可以用来驳斥“有交通事故没有原因”的是 BA.有交通事故有原因B.交通事故都有原因C.并非交通事故都有原因D.交通事故没有原因10.“某年级甲班有的学生是河南籍的”这一命题的主项是 DA.某年级甲班B.某年级甲班有的学生C.学生D.某年级甲班的学生理12.“参加自学考试的不都是干部”与“参加自学考试的没有一个是干部”这两个命题间的关系是 DA.不同真,可同假B.不同真,不同假C.不同假,可同真D.可同真,可同假13.在直言命题中,项的周延情况取决于 AA.逻辑常项B.逻辑变项C.语言形式D.思维内容14.朝阳汽车公司已发现有职工向地震灾区捐款;如果该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三个断定中不能确定真假的是 A1朝阳汽车公司没有职工不向地震灾区捐款;2朝阳汽车公司有的职工没有向地震灾区捐款;3朝阳汽车公司所有的职工都没有向地震灾区捐款;A.只有1和2 B.1、2和3C.只有1和3 D.只有2E.只有1三、双项选择题1.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DEA.全同关系B.A真包含B C.A真包含于B 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2.主项和谓项均周延的某个直言命题为真,则其主项和谓项可能具有的外延关系是 DEA.同一关系B.交叉关系C.真包含关系D.矛盾关系E.反对关系3.①“SAP├P ES”与②“PO S├S OP”这两个直接推理的有效性为 BC A.都有效B.①有效,②无效C.不都有效D.都无效E.①无效,②有效4.设SOP假,则下列为真的是 BCA.SI P B.SE P C.SIPD.SA P E.SEP5.当直言命题的主谓项为真包含于关系时,则 ADA.E假,I真B.A真,I假C.O真,I真D.A真,I真E.E假,O真6.下列根据直言命题之间差等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的正确式有 BDA.SAP├SIP B.SAP├SIP C.SOP├SEPD.SOP├SEP E.SIP├SAP7.以“有些刑事案件是不公开审理案件”为前提进行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CA.有的刑事案件不是公开审理案件B.有的公开审理案件不是刑事案件C.有的不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D.有的刑事案件是公开审理案件E.有的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8.设“有S是P”和“有S不是P”均真,则S与P可能具有的关系是 BE A.S真包含于P B.S真包含PC.全同关系D.全异关系E.交叉关系9.已知“有A不是B”为假,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CA.A真包含于B B.A真包含BC.全同关系D.不相容关系E.交叉关系10.若SAP与PAS恰为一真一假,则S与P的外延关系可以是 ABA.真包含于关系B.真包含关系C.全同关系D.全异关系E.交叉关系四、多项选择题1.当“没有S是P”为假时,则S与P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CDEA.真包含于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E.真包含关系2.运用命题变形法直接推理,以SEP为前提可推出的结论有 ACDEA.SA P B.SO PC.P IS D.PESE.P O S解析:由纯粹交替的先换质再换位得,SEP├ SA P├P IS├P O S由包括连续换位的先换质再换位得,SEP├ SA P├P IS├SI P├SOP由纯粹交替的先换位再换质得,SEP├ PES├ PA S├S IP├S O P由包括连续换位的先换位再换质得,SEP├PES├PA S├S IP├PI S├POS 3.以“侵害公民民主权利是伤害罪”为前提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BDA.并非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B.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C.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D.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E.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解析:对于自然语言,“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通常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而“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则往往既可以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又可以理解为“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如果“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那么它也是正确选项;4.下列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形式为有效式的有 ACDEA.S A P├ PE S B.SIP├P OSC.SAP├P OS D.SOP├P O SE.SEP├S IP5.下列各组直言命题中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BDEA.SA P与SOP B.SA P与SIPC.SAP与SEP D.SEP与SO PE.“某S是P”与“某S不是P”五、分析题一下列语句哪些直接表达判断为什么1.祝你学习进步2.请大家回忆一下鲁迅先生的话吧3.一颗出了土的珍珠能不放光吗4.明天会下雨吗5.认识来自实践;答:语句3和5直接表达判断,因为语句3是反问句,语句5是直陈句;语句1和2都是祈使句,4是一般疑问句,都不能直接表达判断;二下列命题属于何种直言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1.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答:“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等于“所有资本家都是唯利是图的”,它属于全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2.没有一个人是不犯错误的;答:“没有一个人是不犯错误的”等于“所有人都不是不犯错误的”,它属于全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周延;3.有的金属不是固体;答:该命题属于特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有的劳动产品是商品;答:该命题为特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5.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答:该命题为单称肯定命题,也可以视为全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6.李白不是政治家;答:该命题是单称否定命题,也可以视为全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周延;三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为假,能否断定“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为真和“有些商品没有商标”为真答:“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与“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之间是反对关系;所以,由“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为假,不能断定“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为真;“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与“有些商品没有商标”之间是矛盾关系;。
大学逻辑导论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逻辑导论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f0b69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0.png)
大学逻辑导论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常项,变项,逻辑常项。
2.“p”、“q”,“如果……那么……”。
二、单项选择题1.B2.B第二章概念一、填空题1.内涵,外延。
2.“定义过窄”。
3.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不相容。
4.“多出子项”,“划分不全”。
5.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6.单独概念,哲学范畴。
7.外延,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根据。
8.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二、单项选择题1.A2.C3.B4.D三、双项选择题1.AD2.CD3.BD4.AD5.BC6.CD7.CD8.AD9.BC10.BC四、多项选择题1.ABCE2.BCE3.ACE4.ACE5.ABCD五、试用本章第三节介绍的图形表示下列各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解 3.解A.文学作品A.劳动模范A.大学毕业生B.古典文学作品B.农民B.青年C.中国文学作品C.共产党员C.先进工作者六、分析下列定义是否正确1.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因为“海洋中的陆地”除了包括岛之外,还包括“珊瑚礁”等。
2.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3.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因为它在给“大国”下定义时用“小国”来说明,按此,在给“小国”下定义时将用“大国”来说明。
4.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以比喻做定义”的逻辑错误。
5.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以比喻做定义”的逻辑错误。
七、分析下列划分是否正确1.解此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根据不同一”、“划分不全”、“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因为“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涉及到商品的质量情况,“畅销品”和“滞销品”涉及到商品的销售情况,故犯了“划分根据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因为商品除了包括“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之外,还包括质量情况一般的商品;商品除了包括“畅销品”和“滞销品”之外,还包括销售情况一般的商品。
故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88245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7.png)
第一章绪论P6一、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如“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是……”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的逻辑内容.“S”、“P”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的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P、Q”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的具体命题,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3.对思维形式结构的代入,是指用具体的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如用具体的词项“杨树”和“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S”和“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所有杨树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又如用具体的命题“过度砍伐森林”和“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P”和“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如命题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逻辑规律有特殊和一般之分.如定义、划分的规则,是特殊的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的特殊范围.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是一般的、基本的逻辑规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的基本性质和联系,普遍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律规则,对思维具有强制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违反这些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5.逻辑矛盾,是指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的思想内容.如“有S不是S”、“P并且非P”.命题逻辑中的矛盾式,指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假.谓词逻辑中的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不能得到一个真命题.模态逻辑中的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模态公式在任意模型的任一可能世界上都假.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狭义的逻辑矛盾指同时肯定一对互相矛盾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不是牛”.广义的逻辑矛盾还包括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是马”,因为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的命题,相当于同时肯定两对互相矛盾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不是牛”与“这是马,并且这不是马”.6.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正确的思维形式结构所具有的普遍、必然的性质和联系.有特殊和一般之分.特殊的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指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则,如定义、划分的规则,只在各自的特殊范围内起作用.一般的、基本的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的基本性质和联系,普遍地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着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则,对思维具有普遍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违反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7.逻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推理及其有效性的判定.即回答什么样的推理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是错误的,如何判定.有效的演绎推理的形式结构,同时也是逻辑规律.逻辑学研究、运用逻辑规律,发现、排除逻辑矛盾,使推理的形式结构正确,即合乎逻辑.8.语言、思维和逻辑这三者的关系,是研究对象与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而思维与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思维是人类认识以概念、判断、推理的理性方式反映世界的活动和过程,是无声无息、看不见听不到的抽象心理活动,注定要与语言这种有声有息、看得见听得到的物质存在相结合.语言是思维的实现和载体,是思维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壳.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记载和巩固,用语言进行交流和交际.逻辑学自然要以语言为中介,借助于语言的手段,研究思维及其形式结构.9.语言的第一个构成要素是基本符号,即素材,如汉语的字库和标点符号.第二个构成要素是语形规则,即语法,决定一符号串在该语言中是否合式成立的标准.第三个构成要素是语义规则,即对合乎语法的语言进行解释,赋予意义.10.自然语言是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日常思维的语言.它通常有歧义,同一语词、语句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达不同含义.人工语言是为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定义方式创立的语言.逻辑学运用的人工语言,称为符号语言.符号语言区别于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是排除歧义.形式语言是高度抽象和严格定义的符号语言.用形式语言构造逻辑的形式系统.二、1.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的.5.一切交通事故都是违章造成的.都是全称肯定命题,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所有S是P2.一切鸟都是卵生的,一切蝙蝠都不是卵生的,所以—切蝙蝠都不是鸟.7.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所以一切奇数都不是偶数.都是直言三段论第二格的AEE式,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所有P是M所有S不是M所以,所有S不是P3.只有水量合适,水稻才能丰收.8.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都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只有P,才Q6.如果被告已经死亡,就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现在被告已经死了,所以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9.如果溶液是酸性的,就能使试纸变红,这瓶溶液是酸性的,所以它能使试纸变红.都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如果P,那么QP所以,Q三、1.如果两个思想的表达具有相同的思维形式结构,则C.它们具有相同的逻辑常项. 2.“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3.下列命题具有相同逻辑形式的有A.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D.如果你有空,请立即回信.C.要是寒潮到来,气温就会下降.D.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共同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4.指出下列命题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D.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L 只有发烧,才患肺炎.都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共同的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第二章概念P20一、1.错误.正确的应为: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和对象间具有的关系,统称为对象的属性. 2.错误.正确的应为: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为该类对象共同具有并且仅仅为该类对象具有的属性.3.正确.4.错误.空概念的外延是空类,并非没有外延.5.错误.同一个概念可以有不同的内涵,因而可以有不同的正确定义.6.错误.对正概念下定义不能使用否定句,但对负概念下定义可以使用否错误.7.只有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外延之间,才存在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二、1.不正确.定义过宽.2.不正确.定义过宽.3.不正确.“勇敢”和“勇敢的战土”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4.不正确.“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三、1.C 2. ABC 3 .A 4 .B 6 .BC 8. B 9. BC 10 .A C1.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2.从内涵方面.3.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4.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5.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6.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五、1.“美术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2.“孔乙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3.“非司机”是普遍概念、负概念.4.“中国女子排球队”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中国工人阶级”是单独概念、正概念.6.“国家检察机关”是普遍概念、正概念.六、1.集合意义2.非集合意义3.非集合意义4.集合意义5.1集合意义 2非集合意义 3非集合意义6.非集合意义7.集合意义1.属种关系2.相关不相容:对立关系3.交叉关系4.种属关系5.不相关不相容关系6.相关不相容:矛盾关系7.全同关系8.相关不相容:对立关系八、1.C DA B 2.A B C3、BA D4、D BACD A B C九、1. AB CD2.AB EC D3.A BC4.DA BC5. A CB6.A BC7. A CB8.DAC B9.A B C D十、1、限制为“教授”,概括为“劳动者”2、限制为“七律”,概括为“文学形式”3、限制为“公牛”,概括为“哺乳动物”4、限制为“美国”,概括为“国家”5.限制为“发动机”,概括为“工业产品”.6.限制为“中国历史学”,概括为“科学”.十一、1.限制正确,概括错误.因为“学生”不是“知识分子”的种概念,例如,小学生不是知识分子.2.限制错误,概括正确.因为“勇敢的人”是实体概念,“勇敢”是属性概念,二者不具有种属关系.3.限制正确,概括错误.因为并非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二者不具有种属关系.4.限制错误,概括正确.因为“军队”和“人民战士”不具有属种关系.5.限制和概括均错误.6.限制和概括均正确.十二、1.错误.不具有属种关系.2.“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概括为“中国最大的城市”错误,因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并不一定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二者不具有种属关系.其余正确.3.错误.单独概念不能限制.4.“洪秀全”限制为“青年时代的洪秀全”错误,因为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其余正确.十三、1.错误.定义过宽.2.错误.定义过窄.3.错误.定义不能使用比喻.4.正确.5.错误.循环定义.十四、1.错误.定义过宽.2.错误.定义过窄.3.错误.定义过窄.4.错误.定义过宽.十五、1.错误.定义过宽.2.错误.对正概念下定义不得使用否定句.3.错误.定义过宽.十六、1.是.2.是.3.不是4.是.十七、1.不是划分,是分解.2.是划分.3.是划分.4.不是划分,是分解.十八、1.不都正确,有“子项相容”的错误.例如,“长篇小说”“现代小说”两个子项相容.2.错误.划分过宽,祖父母、兄弟、姐妹均不属于直系亲属.3.错误.子项相容.4.正确.十九、1.答案是B.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和死于艾滋病菌的人数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概念,不能把它们作为同一概念使用,题干的反驳正是指出了这一点.2.答案是E.由条件,有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并且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因此不可能所有的围棋爱好者都爱好健身操.3.答案是A.由条件,每个桥牌爱好者都爱好围棋,又每个围棋爱好者都爱好武术或者健身操,因此,每个桥牌爱好者都爱好武术或者健身操.这与A项的断定矛盾. 4.答案是A.I不可能是真实的.因为由题干,上述观点,是瑞典科学家在1998年5月首次提出的,因此,芬兰科学家不可能在1997年4月已经提出过.Ⅱ和Ⅲ都可能是真的.因为题干只是断定,科学日报登载的消息是真实的,而没有断定消息中提到的瑞典科学家的观点是真实的.第三章P62一、1、3、4、5、8正确;2、6、7、9错误2、原因:命题逻辑中的复合命题,不仅必须包含与自身不同的支命题,而且须满足,其支命题的真值可以唯一地确定自身的真值.二、三、先把规则符号化:规则①:P→S 规则②:只有D,才G 规则③:A←→C规则④:D←→R 规则⑤:只有R,才C 规则⑥:A∨P规则⑦:S→T∧Q 规则⑧:R∨F 规则⑨:G注意:对规则所断定的逻辑关系的准确分析,是进行正确推理的前提.例如:规则⑥断定:“A和P两人中,只能上场一个”,只能分析表示为“A∨P”,而不能表示为“A∨P”.“A∨P”的意思是“A和P中至少上场一个”,“A∨P”的意思是“A和P至多上场一个,即只能上场一个.推理过程如下:由规则②和规则⑨,得:只有D,才GG所以, D 1由1式和规则④,得:D←→RD所以, R 2由2式和规则⑤,得:只有R,才CR所以, C 3由3式和规则③,得:A←→CC由4式和规则⑥,得:A∨PA所以, P 5由5式和规则①,得:P→SP所以, S 6由6式和规则⑦,得:S→T∧QS所以, T∧Q 7由7式,得:T∧Q所以,T 8由7式,得:T∧Q所以,Q 9由2式和规则⑧,得:R∧FR综上所推,得:A、C、R和G上场,由于排球赛有六个队员,所以B、E也上场;F、Q、S、T、P和D均不上场.四、1、A题干的论证运用的推理可整理为:张先生点的菜中或者有川菜,或者有粤菜.张先生点的菜中有川菜.所以,张先生点的菜中没有粤菜.这是相容选言推理在某些方面肯定否定式,是无效推理.要使题干在某些方面论证成立,必须加强这个推理的前提,使之成为有效推理.选项A如果为真,显然就在于使得题干的推理由相容选言推理变为不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是有效式,因而推理有效,论证成立.2、EE项是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前件断定了两个条件:第一,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第二,街上没人穿雨衣.其后件断定,天没有下雨.题干断定:如果天下雨,并且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则街上有人穿雨衣.因此,加上E项的第二个条件:街上没人穿雨衣,可推出,天没下雨,或者气温不在零摄氏度以上.由此,加上E项的第一个条件: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可推出:天没有下雨.这说明,根据题干的断定,再加上以上两条件,可推出天没下雨,即如果题干的断定为真,E项则一定为真.3、D题干的断定可整理为:(1)如果是名牌产品,则一定质量过硬;(2)如果质量过硬,则一定有高技术含量;(3)如果忽视技术投资,则产品就不会有高技术含量.由3可得:4如果产品都有高技术含量,则不会忽视技术投资.由12和4,可推出I.由1和2,可推出II.III不能由题干推出.4、C诸选项中,A、B和C项都能削弱题干中书商的看法,但是,A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几乎没有影响,B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在科幻小说的读者中几乎没有影响,C 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对于它的读者有负影响,即起了科幻小说的负促销作用.显然,C项比A和B项更能削弱题干.D项不能削弱题干.E项涉及的只是个例,即使能削弱题干,力度也不大.5、A因为如果有吸烟史的人在1995年超过世界总人口的65%,由题干,这个百分比已经接近于有吸烟史的肺癌患者的比例,又考虑到事实上患肺癌的主要是成年人,因此,吸烟史的肺癌患者的比例,绝不会高于有吸烟史的人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这说明吸烟并没有增加患肺癌的危险.其余各项均不能削减题干的结论.五、1 B 2 B 3 AC 4 ABCD 5 AB 6 A 7 A 8 A 9 AC 10 ABCD六、1 必要条件 2、充分条件 3、不构成条件关系 4、充要条件 5、必要条件七、1、这个商店的商品或者价不廉,或者物不美.2、昨晚小张和小李都没有值班.3、人大胆,但地不高产.4、经济不发达地区也有环境治理问题.5、老张和老李都当代表,或者都不当代表.6、衣食足但不能知荣辱,或者衣食不足但能知荣辱.7、认识字母但学不好外语.8、孩子每天不吃巧克力也长得好.八、1、令p表示“明天我去看电影”,q表示“明天我去看展览”,r表示“明天我去游泳”.真值形式为:p∧q∨p∨q→r2、令p表示“明天天晴”,q表示“单位加班”,r表示“明天我们去游泳”,s表示“我们明天去划船”.真值形式为:p∧q→r∨s3、令p表示“科学家的预见是正确的”,q表示“我们从现在起就重视环境保护”,r表示“人类终有一天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真值形式为:p→q→r4、令p表示“在场内吸烟”主语省略,q表示“在场内随地吐痰”,r表示“在场内乱扔废弃物”,s表示“被处以罚款”.真值形式为:p∨q∨r→s九、十、1、 推理形式是命题变项的设定略,下同:p ∨q ∧p →q,错误,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无效.2、 推理形式是:p →q ∧p →q,错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无效.3、 推理形式是:p →q ∧q →p,错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无效.4、 推理形式是:p →q →q →p,正确,对于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由否定其后件,可否定其前件. 十一、 1、2、十二、1、求p→q→p∨q的合取范示:消去→: p∨q∨p∨q 1内移: p∧q∨p∨q 2消去: p∧q∨p∨q 3 3式按合取分配律展开,得:p∨p∨q ∧ q∨p∨q 44式即为合取范示,是重言式,因此,该式是重言式.2、求p∧q←→p∨q析取范示:消去←→: p∧q∧p∨q∨p∧q∧ p∨q 1内移: p∧q∧p∨q∨p∨q∧ p∧q 2消去: p∧q∧p∨q∨p∨q∧p∧q 3化简: p∧q∧p∨q 4 4式按析取分配律展开,得:p∧q∧p ∨ p∧q∧q 55式即为析取范示,是矛盾式,因此,该式是矛盾式.3、求q→p→q→p的合取范示:消去→: q∨p∨q∨p 1内移: q∨p∧q∨p 2消去: q∨p∧q∨p 33式按合取分配律展开,得:q∨p∨p∧q∨q∨p 44式即为合取范示,是重言式,因此,该式是重言式.4、求q→p→q→p的合取范示:消去→: q∨p∨q∨p 1内移: q∧p∨q∨p 2内移: q∧p∧q∨p 3消去: q∧p∧q∨p 4化简: p∧q∨p 55式按合取分配律展开,得:p∨p∧q∨p 66式即为合取范示,因此,该式不是重言式.5式按析取分配律展开,得: p∧q∨p 77式即为析取范求,不是矛盾式,因此,该式不是矛盾式.因此,该式是非重言的可真式.十三、令:p表示“上帝创世说的故事是真空的”,q表示“地球存在的头三天没有太阳”,r 表示“‘一天’的概念是由太阳来定义的”.则该推理的推理形式为:p→q∧r∧r∧q→p求该式的合取范示:消去←→: p∨q∧r∧r∧q∨p 1内移: p∨q∨r∨r∧q∨p 2p∧q∨r∨r∧q∨p 3消去: p∧q∨r∨ r∧q∨p 4按合取分配律展开,得:p∨r∨r∨p∧p∨r∨q∨p∧q∨r∨r∨p∧q∨r∨q∨p 55式即为合取范示,是重言式,因此,该推理有效.十四、1、令:p表示“小张去春游”,q表示“小李去春游”,r表示“小王去春游”.则该推理的推理形式为:p∧q→r∧p→r构造自然推理如下:1{1} p P2{1} p∨q T13{1} p∧q T24{2} p∧q→r P5{} r T34推理有效.2、令:p表示“在有限长的线段L上存在无限多个点”,q表示“这些点有长度”,r 表示“L无限长”,表示“L没有长度”.则该推理的推理形式为:p→q→r∧q→s∧r∧s→p构造自然推理如下:1{1} p→q→r∧q→s P2{2} r∧s P3{3} p 引入 P4{} q→r∧q→s T135{} q→r T46{} q→s T47{2} r T28{2} s T29{1.2.3} q T5710{1.2.3} q T6811{1.2.3} q T1012{1.2.3} q∧q T11913{} p 归谬312推理有效.3、令:p表示“谈判要举行”,q表示“定于周三”,r表示“定于周到五”,表示“总经理能出席”.则该推理的推理形式为:p→q∨r∧r→s∧s→q→p构造自然推理如下:1{1} p→q∨r P2{2} r→s P3{3} s P4{4} q引入 P5{} r T236{2.3.4} q∧r T457{2.3.4} q∨r T68{1.2.3.4} p T179{1.2.3} q→p D48推理有效.十五、1、约定“4”表示“4号上场”;“4”表示“4号不上场”.以此类推.先把规则符号化:规则①:4→6 规则②:只有1,才3规则③:要么3,要么6 规则④:9∧12→4规则⑤:1∧12推理过程如下:由规则⑤,得:1∧12所以,1 1由1式和规则②,得:只有1,才31所以,3 2由2式和规则③,得:要么3,要么63所以,6 3由3式和规则①,得:4→66所以,4 4由4式和规则④,得:9∧12→44所以,9∧12 5由5式得:9∧12所以,9∨12 6由规则⑤,得:1∧12所以,12 7由6式和7式,得:9∨1212所以,9因此,9号不该上场.2、约定:“甲”表示“甲作案”,“甲”表示“甲没作案”.以次类推.甲说:“甲∧乙”乙说:“乙∧丙”丙说:“甲→乙”丁说:“甲∨丙”分析和推理:甲和丙的断定互相矛盾,因此其中必有一人说真话.又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因此,乙和丁说假话.由丁说假话,得:甲∨丙所以,甲∧丙即甲和丙都没有作案.由乙说假话,得:乙∧丙所以,乙∨丙即乙和丙两人中至少有一个作案,因为已推出丙没有作案,所以,乙作案.因此,甲没作案,乙作案,可知甲说真话.3、假设甲不作案,则由条件②,丙也不会作案;如果甲和丙都不作案,则由条件③,乙不会单独作案,这样,甲、乙、丙均没有作案,这和条件①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甲一定作案.4、这个骑士说:“我不是富有的骑士”.这句话不可能是无赖说的,否则无赖就说真话了;这句话也不可能是富有的骑士说的,否则他就说假话了.因此,这句话只可能是贫穷的骑士说的.5、智者问某一个士兵,不妨问甲:“乙将如何回答,他手里拿的是毒酒还是美酒这个问题”.如果甲说真话,则乙说假话,这样,甲就把一句假话真实地告诉智者,智者听到的是一句假话;如果甲说假话,则乙说真话,这样,甲就把一句真话篡改成假话告诉智者,智者听到的还是一句假话.总之,智者听到的总是一句假话.只要否定这句假话,就能确定哪瓶是美酒.如:如果甲回答:“乙将回答他手里拿的是毒酒”,那么,事实上乙手里拿的一定是美酒.6、令p表示“选派小方”,q表示“选派小王”.则甲的意见是:p→q 乙的意见是:q→p丙的意见是:p∧q∨p∨q可用真值表解答此题:上述真值表显示,只有在p =1并且q=0的情况下,三个真值形式同真.这说明,只有“选派小方,不选派小王”的方案,同时满足甲、乙和丙三位领导的意见.7、由条件4和5,可推出“乙是罪犯”.由“乙是罪犯”和条件3,可推出“甲是罪犯”.由“甲、乙都是罪犯”和条件1和2,可推出不能确认丙是罪犯.8、甲关于A当上律师的猜测不能成立,因为否则丙的两个猜测都不成立.因此,甲关于B当上法官的猜测成立.由此可推出:C当上了律师,A当上了档案官.9、约定:“甲”表示“甲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甲”表示“甲没有参加公务员考试”.以此类推.条件1:甲∧乙→丙条件2:只有乙,才丁条件3:甲∧丙由条件3,得:甲∧丙所以,丙,甲 1由1式和条件1,得:甲∧乙→丙丙所以,甲∨乙 2由2式和1式,得:甲∨乙甲所以,乙 3由3式和条件2,得:只有乙,才丁乙所以,丁 4因此,乙和丁都没有参加考试.10、假设句3是真命题,则句1和句2必有一个假命题.句1和句2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假,当且仅当肯定其前件并且否定其后件的联言命题真,而肯定句1和句2的前件,就是断定李明不是木工,或者张元不是木工,这和句3是真命题的假设矛盾.因此,句3是假命题,句1和句2是真命题.由句3是假命题,可知事实上李明不是木工,或者张元不是木工,由此再依据句1和句2,可推出王强电工,或者赵元是电工.11、由条件3和8,可推出:A不是谋害者;由A不是谋害者,和条件5,可推出:作案不在雨前;由作案不在雨前,和条件6,可推出:张先生临死前搏斗过;由张先生临死前搏斗过,和条件7,可推出:B不是谋害者;由A和B都不是谋害者,和条件1,可推出C是谋害者.12、由条件45,可推出:乙的供词正确;由乙的供词正确,和条件3,可推出:谋杀发生在午夜前;由谋杀发生在午夜前,和条件2,可推出:甲不是凶手;由甲不是凶手,和条件1,可推出:乙是凶手.13、假设B进入金库,由条件3,可推出C未进入;由C未进入,和条件4,可推出D 未进入;由D未进入,和条件2,可推出E进入;由E进入,和条件5,可推出A和D 都进入过,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B没进入 .由B没进入,和条件3,可推出C进入.由C进入,依据诸条件,可依次推出D进入,A、B、E均未进入.14、假设句3假,即事实上甲第一,由于句1和句2中必有一假,总能推出:甲不是第一,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句3真,即事实甲不是第一.因为句1和句2假,可得出:乙第二,丙第三,丁第一,甲第四.15、分析:假设句1和句2都假,则由句1假,可得:小周和小陈都学日语;由句2假,可得:小周不学日语而小陈学日语.这样,可得小周学日语并且小周不学日语,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句1和句2中必有一真.又由条件,四句中只有一真,因此,句3和句4必假.由句3假可得: 5小刘不学日语或小陈不学日语.由句4假,可得: 6小周学日语.又句1或句2假都可得: 7小陈学日语由句5和句7可得: 8小刘不学日语因此,结论是:小周和小陈学日语,小刘不学日语.第四章词项逻辑P94。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d437b66650e52ea55189879.png)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d66a03964bcf84b9d57bb2.png)
第一章绪论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
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概念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
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
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
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1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逻辑学第三版姜全吉迟维恭《形式逻辑》思维训练题(教材58页)十、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1、把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
这不是“划分”而是“分解”。
因为,划分是把一个大类(属概念)分成几个小类(种概念),每个小类(种概念)都具有大类(属概念)的本质属性,而此处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都不具有“句子”的本质属性。
2、民主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是正确的。
因为分出来的子项“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外延之和与母项“民主革命”的外延相等。
3、商品可以分为优质商品、劣质商品、畅销商品、滞销商品等。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根据不一”、“子项相容”。
因为:①“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是按商品的质量划分出来的;“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是按商品的销售状况划分出来的;②“优质商品”、“劣质商品”分别与“畅销商品”、“滞销商品”存在着交叉关系。
4、这次公审的罪犯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和高干子弟。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根据不一”、“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因为:①“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是按人的社会身份来划分的,“高干子弟”是按家庭中儿女的父母担任国家机关高级领导职务来划分的;②“高干子弟”与“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存在着交叉关系。
5、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长满了棉花、花生和粮食作物。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混淆了概念的属种关系,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因为“棉花”是“经济作物”的种概念,“花生”是“油料作物”的种概念,与“粮食作物”并列的概念应该是“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而不是“棉花”、“花生”。
6、所有学校,包括大学和中学,都要开展素质教育。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犯了“子项未尽”的逻辑错误。
因为“大学”和“中学”这两个分出来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所有学校”的外延。
7、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农贸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和超级市场。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根据不一”、“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因为:①“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是按国内外区域划分的,“农贸市场”是按市场经营的商品是农产品划分的,“资本主义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是按市场的社会制度性质划分的,“超级市场”是按市场经营规模巨大划分的;②“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分别与“农贸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超级市场”存在交叉关系;③“农贸市场”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超级市场”存在交叉关系;④“资本主义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分别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农贸市场”、“超级市场”存在交叉关系;⑤“超级市场”分别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农贸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存在交叉关系。
8、划分由三要素组成: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根据。
按划分的不同层次,划分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答:前一个语句作为划分是正确的,因为分出来的子项“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根据”,它们外延之和等于母项“划分的三要素”的外延。
后一个语句作为划分也是正确的,因为分出来的子项“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外延之和等于母项“划分的不同层次”的外延。
《形式逻辑》思维训练题(教材109页——115页)一、下列命题是哪种直言命题?请指出命题的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及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1、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
答:这个命题是A命题。
主项是“共产党员”,谓项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联项是“是”,省略了全称量项“所有”。
其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任何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
答:这个命题是E命题。
主项是“困难”,谓项是“不可克服的”,联项是“不是”,量项是“任何”。
其主谓项都周延。
3、有些图书是线装书。
答:这个命题是I命题。
主项是“图书”,谓项是“线装书”,联项是“是”,量项是“有些”。
其主谓项都不周延。
4、《女神》是郭沫若的诗集。
答:这个命题是单称肯定命题,可视为A命题。
主项是“《女神》”,谓项是“郭沫若的诗集”,联项是“是”,单称量项因主项是单独概念而省略。
其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5、有些学生不刻苦。
答:这个命题可理解为O命题,把省略了的“是”补在“不”的后面,即“有些学生不是刻苦的”。
主项是“学生”,谓项是“刻苦”,联项是“不是”,量项是“有些”,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这个命题还可视为I命题,把省略了的“是”补在“不”的前面,那就是“有些学生是不刻苦的”。
主项是“学生”、谓项是“不刻苦”,联项是“是”,量项是“有些”,其主谓项都不周延。
二、下列对当关系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1、由“有的植物不开花”真,推知“所有植物都开花”假。
答:这个推理有效。
因为,“有的植物不开花”是O命题,“所有植物都开花”是A命题,O与A是矛盾关系,可由“有的植物不开花”真,推知“所有植物都开花”必假。
“有的植物不开花”省略了联项“是”,如果把“是”补在“不”的前边,这个命题就是I命题,即“有的植物是不开花的”。
可将其换质推出“有的植物不是开花的”,此为O命题,与A命题“所有植物都开花”是矛盾关系,这样就可由“有的植物不开花”真,推知“所有植物都开花”必假。
因此,这个推理有效。
2、由“凡环境污染都对人身体有害”真,推知“有的环境污染不对人身体有害”假。
答:这个推理有效。
因为,“凡环境污染都对人身体有害”是A命题,“有的环境污染不对人身体有害”是O命题,二者是矛盾关系,可由“凡环境污染都对人身体有害”真,推知“有的环境污染不对人身体有害”必假。
“有的环境污染不对人身体有害”省略了联项“是”,如果把“是”补在“不”的前边,这个命题就是I命题,即“有的环境污染是不对人身体有害的”。
可将其换质推出“有的环境污染不是对人身体有害的”,此为O命题,与A命题“凡环境污染都对人身体有害”是矛盾关系,这样就可由“凡环境污染都对人身体有害”真,推知“有的环境污染不对人身体有害”必假。
因此,这个推理有效。
3、由“有人生而知之”假,推知“有人不是生而知之”真。
答:这个推理有效。
因为,“有人生而知之”是I命题,“有人不是生而知之”是O命题,二者是下反对关系,可由“有人生而知之”假,推知“有人不是生而知之”必真。
4、由“有的大学生是有理想的”真,推知“所有大学生都是有理想的”假。
答:这个推理无效。
因为,“有的大学生是有理想的”是I命题,“所有大学生都是有理想的”是A命题,二者是从属关系,I真时A可真可假,不能由“有的大学生是有理想的”真,推知“所有大学生都是有理想的”必假。
5、由“所有的古代散文都不押韵”假,推知“有的古代散文押韵”真。
答:这个推理有效。
因为,“所有的古代散文都不押韵”是E命题,“有的古代散文押韵”是I命题,二者是矛盾关系,可由“所有的古代散文都不押韵”假,推知“有的古代散文押韵”必真。
“所有的古代散文都不押韵”省略了联项“是”,如果把“是”补在“不”的前边,这个命题就是A命题,即“所有的古代散文都是不押韵的”。
可将其换质推出“所有的古代散文都不是押韵的”,此为E命题,与I命题“有的古代散文押韵”是矛盾关系,这样,就可由“所有的古代散文都不是押韵的”假,推知“有的古代散文押韵”必真。
因此,这个推理有效。
6、由“所有的新诗都不押韵”假,推知“所有新诗都押韵”真。
答:这个推理无效。
因为,“所有的新诗都不押韵”是E命题,“所有新诗都押韵”是A命题,二者是反对关系,E假时A可真可假,不能由“所有的新诗都不押韵”假,推知“所有新诗都押韵”必真。
“所有的新诗都不押韵”省略了联项“是”,如果把“是”补在“不”的前边,这个命题就是A命题,即“所有的新诗都是不押韵的”。
可将其换质推出“所有的新诗都不是押韵的”,此为E命题,与A命题“所有新诗都押韵”是反对关系,E假时A可真可假,不能由“所有的新诗都不押韵”假,推知“所有新诗都押韵”必真。
三、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由已知下列命题的真假,断定同素材的其他三种命题的真假。
1、已知“某单位职工都买了电冰箱”为假。
答:这是A命题。
当A假时,同素材的E命题“某单位职工都没买电冰箱”可真可假,I命题“某单位有的职工买了电冰箱”可真可假,O命题“某单位有的职工没买电冰箱”真。
2、已知“某班同学都不是会打桥牌的”为真。
答:这是E命题。
当E真时,同素材的A命题“某班同学都是会打桥牌的”假,I命题“某班有的同学是会打桥牌的”假,O命题“某班有的同学不是会打桥牌的”真。
3、已知“有的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为真。
答:这是I命题。
已知I真时,同素材的A命题“所有的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E命题“所有的科学家都不是自学成才的”假,O命题“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
4、已知“有的教授不是懂外语的”为假。
答:这是O命题。
已知O假时,同素材的A命题“所有教授都是懂外语的”真,E命题“所有教授都不是懂外语的”假,I命题“有的教授是懂外语的”真。
四、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命题来确定下列命题的虚假。
1、所有青年都是积极向上的。
答:这是一个A命题。
断定A命题假,可用与之矛盾的O命题或与之反对的E命题。
据常识,与这个命题同素材的O命题“有的青年不是积极向上的”是确知为真的命题,在这种情况下,用O命题的真来确定A命题的假则更为有力量。
2、有的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这是一个I命题。
断定I命题假,可用与之矛盾的E命题“所有的理论都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据常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在这种情况下,可用同素材的E命题真来确定I命题的假。
3、语言都不具有交际功能。
答:这个命题省略了联系“是”,如果把“是”补在“不”的后边,它就是一个E命题:“语言都不是具有交际功能的”。
断定E命题假,可用与之矛盾的I 命题或与之反对的A命题。
据常识,与这个命题同素材的A命题“所有的语言都是具有交际功能的”是确知为真的命题,在这种情况下,用A命题的真来确定E命题的假则更为有力量。
如果把“是”补在“不”的前边,它就是一个A命题:“语言都是不具有交际功能的”。
断定A命题假,可用与之矛盾的O命题或与之反对的E命题。
据常识,与这个命题同素材的E命题“所有的语言都不是不具有交际功能的”是确知为真的命题,在这种情况下,用E命题的真来确定A命题的假则更为有力量。
4、有的学生不是合格学生。
答:这是一个O命题。
断定O命题假,可用与之矛→盾的A命题。
如果已确认同素材的A命题“所有学生都是合格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用A命题的真来确定O命题的假则更为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