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土壤》

合集下载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第一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6、观察土壤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特征。

教具准备:分组观察材料:土壤、水、烧杯、玻璃棒、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课|标第|一|网教师检查学生带来的土壤。

评:课前检查上节课的任务,并布置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出示课题:6、观察土壤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提问:什么是土壤?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节: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评:学生通过讨论,大体上知道了什么是土壤。

指导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土壤的成分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认识土壤?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看、摸、闻。

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评:学生讨论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土壤,并引导学生观察,填写察观察记录。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找出沙和粘土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学生分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小节:土壤是由空气、砂、粘土、腐殖质、水等构成。

评: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发现沙和粘土是土壤中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区别。

学生复述,并填写。

学生猜测。

学生动手实验。

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能腐烂的垃圾堆土壤有什么作用?对植物有什么作用?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影响?对植物有什么影响?怎样处理不腐烂垃圾?评: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垃圾的益处和害处,并且从小学会保护周围环境,处理垃圾的能力。

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节。

巩固:通过本科的学习,你知道了土壤是有几种成分构成的。

课后小记:第二篇:观察土壤(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观察土壤教学设计思想: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课文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开展野外观察土壤和课上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6观察土壤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6观察土壤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科学探究2•利用土样和准备的实验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

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教师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动手,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使孩子们增强了自信心,。

)3、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总结和交流。

师概括:粘土:细土就叫粘土。

砂:加水和不到一块的粗大颗粒是砂。

腐殖质:动植物的残体在土壤中埋得时间长了就会腐烂,变碎、变小,产生一些气味,叫做腐殖质。

4、组织学生总结、归纳。

(对观察细致全面,善于发现总题的同学小组给予表扬。

学生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

学生活动:(1)把土放进水杯里,有气泡冒出。

(2)往干土上撒一些水,干土变湿后颜色变得和湿土的颜色一样了(3)试图把土中小颗粒和大颗粒分开(3)把土中大颗粒捻一捻。

每个小组积极地把自己研究的题目和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

(1)干土洒上水变成了和湿土一样的颜色,说明湿土颜色深,因为含有水分较多。

(2)土样放入水中产生气泡,说明土壤中人空气。

(3)土壤中还有动物的残体和植物的根、茎、叶的残段。

(4)土壤中扎手的、不碎的、粗大颗粒是砂,加水后粘不到一块,是散的。

(5)细小的颗粒摸索起来松软,是土,加水后能和成泥,泥能揉成团,搓成条,捏成各种形状,说明土有粘性。

学生归纳出:土壤是由空气、水、粘土、砂和腐殖质等到组成的。

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充分动手,使孩子们增强自信心,动手实验和探究发丙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过程,同时为下面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是学生进行归纳能力和表达能的训练。

三、垃圾。

1、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生活垃圾中哪些物体在土壤里能腐烂,哪些不能腐烂,并把猜想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汇报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记录。

交流出:菜叶、剩饭、果皮、树叶、废旧报纸会腐烂;塑料制品、酸奶盒、玻璃片、金属易拉罐等不会腐烂。

三、组织学生对垃圾对土壤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研究讨论。

1、提出问题投影仪打出;(1)土壤里有什么?(2)塑料、玻璃等对植物和动物有影响吗?(3)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哪些作用?对植物生长有哪些作用?(4)短时间不能腐烂的垃圾有哪些?它们多长时间才能腐烂?5)对土壤有什么影响?对动植物的生活、生长有什么影响?对人有什么危害?(6)不易腐烂的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2、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学生纷纷发言。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观察土壤》教案3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观察土壤》教案3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观察土壤》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土壤成分的活动。

2、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把砂和粘土区分开,能对土壤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归纳出土壤的主要成分。

3、能持之以恒的进行科学观察。

联系实际生活系列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二、重点;“埋垃圾”的活动对学生理解腐殖质的概念并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土壤、放大镜、烧杯、水、玻璃棒、小筛子、纱布、纸巾、记录卡。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又一次相聚在宽敝、明亮的实验室,老师很高兴,你们高兴吗?实验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一组实验盆,轻轻地打开盒盖,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2、学生打开实验盒,发现了土壤,并广泛地提出问题。

3、师生共同讨论,疏理问题4、土壤里除了有动物和植物之外,还有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观察土壤,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巧妙的利用实验盒吸引学生的眼球,学习兴趣盎然,轻轻地一句“看一看,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启迪学生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二)大胆猜测,设计实验学生活动: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1、猜一猜:土壤里还有些什么?2、学生大胆猜测:砂、粘土……3、同学们,真了不起!猜想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就让实践来检验真理吧!4、每组实验盒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你们准备怎样做呢?5、小组讨论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方案:用放大镜观察,用筛子筛,用沉淀……[设计意图]猜想有利于激活思维,在活动中不让孩子们急于手动,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再实验,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心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三)实验探究,得出结论1、老师为你们的实验方案带来温馨提示:(1)小组分工合作;(2)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3)如果需要可以在实验室中寻找实验所需物品;(4)注意保持卫生。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6《观察土壤》 |冀教版 (共15张PPT)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6《观察土壤》 |冀教版      (共15张PPT)
1、沉淀实验步骤 (1)把一包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沿一个方向搅拌土壤。不要用力过大。 (3)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 (4)观察静置后的烧杯中的情况,烧杯里的土 壤有什么现象? (5)小组合作,填写实验报告单
2、筛子筛土壤实验步骤 (1)拿出白纸,放在桌子上; (2)把土壤倒进工具筛中; (3)匀速筛动筛子; (4)注意观察,填写实验报告单。
四、教学准备
(一)实验器材 分组实验准备:干燥的土壤2包(一包颗粒大的 土块,一包用研钵研碎的土壤)、筛子、装有半 杯水的烧杯、玻璃棒、白纸、实验报告单。 教师演示准备:自制课件,学生沉淀好的土壤溶 液。 (二)小组实验 学生四人一组,一个实验袋,一张实验报告单,四 人共同观察一人填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过程
土块放入水中 用玻璃棒搅动烧杯 中的土块,观察浮 在烧杯上面的物体 用玻璃棒搅动烧杯 中的土块,沉降后 观察烧杯的下面 筛子筛土壤
观察到的现象
得到的结论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土壤,让学生观察实验台中的土壤, 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土壤中有 什么。
(二)探索新知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
一、教材分析
《找出土壤中的砂和黏土》是冀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第六课《观察土壤》的活动内容。本课是在第二单元《动物 和植物》以后,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基础后学习的。教 材把《观察土壤》分三步进行,一是在室外观察土壤,二是 用实验方法找出土壤的中的砂和黏土,三是拓展活动埋垃圾 。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土壤中有肉眼看得见的物质,也有 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土壤是砂、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物质的混合物;在观察、实验、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观察土壤》课件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观察土壤》课件
步骤
1将土壤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里 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与变化。
2用小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边 搅拌 边观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分钟。
3记录下实现现象。 4交流实验现象。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观察土壤 实验目的 1. 发现土壤中的空气 2. 分离沙和粘土 实验器材 量杯,土壤,纸,水,小勺 实验步骤 1.将土壤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里
•精品课件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 •高效课堂资料 •市实小 清风制作
动动手
燃烧土壤
一起来学习
给土壤加热后有臭 味,说明土壤中有 可以燃烧的物质,这 种物质就是动植物 的残体腐烂之后变 成的。我们给它取 了名字叫腐殖质, 腐殖质一般是黑褐 色的,在土壤中腐 殖质越多说明土壤 越肥沃。
进一步实验观察
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与变化。
2.用小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边搅拌边观 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分钟。
3.记录下实现现象。 4.交流实验现象。 观察现象 土壤主要成分有水、沙、粘土、腐殖质、空气 实验结果 源自壤主要成分有水、沙、粘土、腐殖质、空气
小实验
土壤溶入水中
土壤是混合物
空气 水 沙 粘土 腐殖质
土壤的用途
•土壤还可以烧制成砖

冀 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6 观察土壤》教学设计

冀 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6 观察土壤》教学设计

《观察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在学习了动物和植物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观察土壤》这一课。

本课可继续培养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和小铲、放大镜、玻璃棒等简单工具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动手实验、思考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了解和掌握土壤的成分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对土壤进行观察、记录。

2.能够分工合作进行活动。

3.在观察活动结束时,能主动将小动物放回大自然。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土壤成分的活动。

5.能利用筛子等工具把砂和粘土区分开。

6.能归纳总结出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
难点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
【教学准备】
学生:塑料袋(2个)、干土壤、湿土壤。

教师:放大镜、培养皿、纱布、报纸、托盘、烧杯、水、木棍、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6 观察土壤
粘土、砂
土壤里有 空气
水 腐殖质
【学生观察实验单设计】
土壤研究报告
时 间: 采集地点: 我的发现: 1.湿润的土壤:
颜色 手感 气味 2.晒干以后的土壤:
颜色 手感 气味 3.土壤里有
{。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观察土壤冀教版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观察土壤冀教版

6.观察土壤教学目标:1、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并利用简单工具动手试一试。

能将对土壤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能猜想哪些物体在土壤中能腐烂。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土壤进行研究;愿意把本组探究土壤成分的方法与其他小组交流;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

教学重难点;能具体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材料准备:小筛、纱布、白纸、烧杯、塑料棒、土样、放大镜、果皮、菜叶、塑料袋、剩饭、落叶、泡沫塑料、报纸等,其他材料也无妨,土壤、底部和周边带孔的一个大塑料桶粗棉布放大镜、橡胶手套等。

教学过程:一、观察土壤活动目标: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对土壤进行观察、记录。

2、能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能用正确的方法采集土样。

3、能够分工合作进行活动;在观察活动结束时,能主动将小动物放回大自然。

实施过程:1、本活动可在室外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分工合作。

采集的土样中如果有小动物,应把土样放进带孔的塑料袋里,观察完土壤以后再把小动物放回大自然;如果采集的土样中没有小动物,应把土样放进无孔的塑料袋中。

2、把采集的土样放在教室的窗台上晒干,让学生观察并与晒干前土壤的颜色、手感和气味相比较,分析土壤中的主要成分。

只要土壤晒干,学生课下可随时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及时填写在报告中,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总结和交流。

提示:如发现土壤颜色浅了、干革命了,说明土壤里的水分蒸发了,从而证明土壤里含有水。

二、找出土壤的砂和粘土活动目标: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土壤成分的活动。

2、能利用筛子等工具把砂和粘土区分开。

3、能归纳总结出土壤的主要成分。

实施过程:1、先组织学生猜土壤里还有什么?怎样将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2、启发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工具,设计实验操作的过程。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区分砂和粘土。

例如,根据颗粒大小选用适当的筛子、纱布进行筛选和过滤。

3、如果学生设计使用沉降的方法将砂和粘土分开,就让学生按顺序操作。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观察土壤》【创新教案】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观察土壤》【创新教案】

《观察土壤》创新教案教材分析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开展野外观察土壤和课上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埋垃圾的活动使学生理解腐殖质的概念和理解土壤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初步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动手能力也不强,老师要适当引导。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或多或少对土壤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有的学生生活在农村,见过家人在土壤里种庄稼,家在城市里的孩子也看过家长在花盆里栽过花草,老师可以以此导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有机的构建。

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并利用简单工具动手试一试。

2.能将对土样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能猜想哪些物体在土壤中能腐烂。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土壤进行研究。

2.愿意把本组探究土壤成分的方法与其他组交流。

3.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具体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

难点: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

评价任务1.通过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土壤,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

2.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及其形成。

教学准备放大镜,小铲子,干土、湿土,塑料杯子,水槽,过滤筛,硬纸板碟,纱布,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2.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3.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 观察土壤丨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 观察土壤丨冀教版

《观察土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观察土壤》是对土壤的初步了解,通过观察实验来认识土壤,了解土壤的颜色、手感、气味等特征,为学习下面有关土壤的知识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由于同学们都是乡村的孩子,所以同学们对各种土壤比较熟悉,但是缺乏具体知识性的认识,所以本课通过观察实验来让同学们真正了解土壤。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土壤的特征。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意识土壤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实验,利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的特征。

四、学习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特征,并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土壤呢?(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回答)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观察土壤,学习关于土壤的知识。

(板书课题:观察土壤)(二)、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土壤。

说一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收集的土壤?怎样收集的?(踊跃回答问题,答案不一)教师检查学生带来的土壤。

提醒:1、不要扬土。

2、不要用手揉眼睛3、不要把土壤弄撒。

摆放好课前收集的土壤。

介绍自己收集的土壤,能够说出来源,收集方法,语言表达能够准确、清晰,声音洪亮。

(三)、观察湿润土壤样品:1、学生分组讨论,看看用哪些方法认识土壤。

2、汇报讨论结果:看、摸、闻3、分组合作观察:6人一组,在课桌上铺上白纸,把采集的土壤放在白纸上,分配观察用具。

学生认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4、汇报观察结果。

5、用放大镜再观察土壤,有什么新发现,做好记录。

6、全班汇报。

(四)、观察晒干后的土壤:1、先猜测干湿土壤的不同。

2、小组合作用同样方法观察晒干后的土壤。

3、汇报观察结果。

4、完成土壤研究报告。

(五)、师生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货?你有没有进步?1、教师小节: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认识土壤?师适时提示。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6观察土壤丨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6观察土壤丨冀教版

观察土壤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是在认真研究教材的思路和意图的基础上完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探究活动适时进行引导,通过多元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这样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变被动为主动提问,研究,自主探求知识,科学研究的态度也得到了培养。

本课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能力的教学环节上,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工具和材料,引导和组织小组分工合作,实事求是的讨论交流,及时展开师生、生生的相互评价,在此过程中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实践证明,在这样开放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发展,获得了探究新知识和他人交流的乐趣。

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问题的制定者,研究方法的选择者,研究成果的发布者和拥有者,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学生的朋友和助手。

在本节课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学习的欲望相当强烈,猜想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就连平时不爱回答问题和被其他老师定性为“差生”的同学也都变得积极起来,令人刮目相看,充分显示出了自主探究的力量。

同时也感觉到一些不足,如学生的表述还不太到位,观察还不够仔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观察土壤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观察土壤

不能腐烂的垃圾我们该怎么处理?
答:对于不能腐烂的垃圾可以进行 垃圾分类处理。金属、塑料、玻璃可以 回收利用;电池、日光灯管、废水银温 度计、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要特殊安全 处理;砖瓦、陶瓷等难以回收的垃圾可 以焚烧或卫生填埋。
枯枝落叶层
有腐殖质的表土层
亚土层
岩石碎屑
位壤植 置并物 占的 有根 适穿 当过 的土



土壤中颗粒较大的是 砂
土壤中颗粒较小பைடு நூலகம்是 粘土
最上面看不清的,漂浮在水面上的物 体叫 腐殖质 将土块投入水中产生气泡是因为土壤 中有 空气

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 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 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 注意事项:里有什么?
土壤观察报告

2015年10月15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校园操场 采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发现:
1、湿润的土壤: 粘粘的, 土味很浓 偏深 颜色______手感___________ 气味 ___________ 滑滑的 2、晒干以后的土壤: 很粗糙 偏浅 手感____________ 气味变淡 很扎手 气味__________ 颜色______


3、土壤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子、小颗粒、植物的根、动物的 毛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

选用下列合适的材 料,设计实验将砂 和粘土分开 材料:筛子、滤纸、 搅拌棒、烧杯、白 纸、土壤

冀教小学科学三上册《6观察土壤》PPT课件

冀教小学科学三上册《6观察土壤》PPT课件

在上层。
林老师编辑整理
7
林老师编辑整理
8
林老师编辑整理
9
土壤中有能燃烧的植物、动物 的残体和动物、植物的残体腐烂 后变成的腐殖质,所以冒烟。
林老师编辑整理
10
同学们: 用什么实验来
想一想证,明用土什壤么里实有验来证 明土壤空里气有呢空?气呢?
林老师编辑整理
11
林老师编辑整理
12
林老师编辑整理
观察土壤
下口小学 李小彦
林老师编辑整理
1
呀,有小 虫子!
林老师编辑整理
2
我用放大 镜来观察
一下!
林老师编辑整理
3
哈——原来,土壤里有粘(nian)土、 沙、水、动物、植物和它们的残体, 还有空气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林老师编辑整理
4
林老师编辑整理
5
林老师编辑整理
6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土壤被分成了几层:
小石子在最下层,沙子在中层,粘(nian)土
13
只要有土壤的存在, 我们才能有万紫千红
的春天!
林老师编辑整理
14
作业: 1、土壤是由哪些物体组成的?
2、怎样用实验证明土壤里有空气?
林老师编辑整理
15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6《观察土壤》 |冀教版 (共11张PPT)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6《观察土壤》 |冀教版         (共11张PPT)

C所有
3.全国各地土壤的颜色是( B )。
A一样的 B各种各样的 4.下列动物不将“家”安在土壤中的是( B )。
A 蚯蚓
B燕子
C蚂蚁
5.在大树下挖开土壤,土壤的深度不同其颜色也不同,越往下颜色 ( A )。
A 越深
B越浅
C一样
作业布置
取不同地方的土,制作土壤标本。 1.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现象制成标签。
结论总结的植物,土壤也是很多动物的 家。在土壤中还有很多很小很小我们如法用肉眼 看到的生物。不同的地方的土壤,其湿度、粘性、 颜色、气味等也有较大的差异。
课堂练习
1.地面上( B )的土叫土壤。
A能够生活动物 B能够生长植物
2.湿土晒干后颜色会( C )。 A变深 B不变 C变浅
2.把土壤晒干,可以防止土壤中的生物生长。
3.把土壤分别装进无色透明的玻璃瓶,用蜡烛
油将瓶口封严。
4.把标签贴在小瓶上,集中存放。
板书设计 第6课 观察土壤 土壤 能够生长植物 疏松 表层 许多生物的

采集土壤
不同地点的土壤特点不同
土壤研究报告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4单元
第6课
导入新课
土壤对于我们来说太熟悉了,乡间的 小路,宽阔的田野,学校的绿茵场……但
你了解它吗?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呢?
新课学习
它们的“家”通常安在哪里呢?
蚂 蚁
蚯 蚓
添加学生完成“导学”作业中的成 果
新课学习
这些植物从哪里长出来的?
新课学习
土壤是地 球陆地上 能够生长 植物的那 部分疏松 的表层, 是许多动 物和植物 生活的家。
新课学习
观察土壤的方法 看一看

冀教小学科学三上《6观察土壤》word教案(1)

冀教小学科学三上《6观察土壤》word教案(1)

观察土壤教学目标1.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并利用简单工具动手试一试。

2.能与小组其它同学分工对土壤进行研究。

3.能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

重点、难点1.利用感观和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了解土壤主要成分;2.认识土壤中腐殖质。

课前准备采土样工具,放大镜,纱布,量筒,纸教学过程共课时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及教学要求学情假设及应对策略二次备课情境引探师:我知道,同学们从小就喜欢玩土,告诉我们,你想知道关于土壤哪些问题?生:1.什么叫土壤?2.土壤里有什么?……让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问题自主探究师:老师告诉你们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那里生长着动物和植物。

那土壤是什么样的,它里面又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采集的土壤进行观察,结果填在报告单中。

生:小组观察,记录汇报生小结:土壤里有水,砂,粘土,不知名师梳理学生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选择想探究的一些问题。

让学生带不同地方的土的小动物,植物等。

师小结:土壤时有水,砂,粘土,不知名的小动物,植物等。

壤,例:农田,每种分成晒干的和湿润的。

交流研讨师:像颗粒大的一些是砂,粒小的粘土,怎样区分呢?生讨论方案:分组活动:1.筛选法2.沉降法:分三层(砂,粘土,水)师:砂与粘土有什么不同?生:砂粒大,粘土粒小。

生想怎样将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

筛子,纱布等工具筛选过滤师:沉降杯中为什么有气泡上冒,什么浮在水面上?用放大镜观察飘浮的物体。

拓展应用师:谈话,下面我们用砂,粘土颗粒小的土壤来捏泥人,看看哪一种可以?为什么?学生活动:生:粘土能捏成泥人,因为砂粘性小,粘土粘性大些。

师总结:土壤并不是单一物质,是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你认为干土和湿土为什么有这样 的不同?
答:因为有水。
2、土壤中有颗粒大的,有颗粒小的, 他们到底是什么?怎样分开?
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吧!
<1>用筛子 作法:把土放到筛子里,晃一晃
结论: 筛子上面的颗粒大,下面的颗粒小,
但下面也有一些大的颗粒。 可能是筛子的孔有点大。 原因:
<2>用水 作法:把土放到水里。 现象:水中产生了气泡,用小勺 搅拌时,我们看到水变得 浑浊;静止后,看到土壤 分成两层,上层的颗粒大, 下层的颗粒小,水面上飘 着的好像烂树叶。
3、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答:能腐烂的垃圾会变成腐殖质,可以 增加土壤肥力;对于植物,它相当于天然 肥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料,还能疏松 土壤,有利于植物根呼吸和吸收水分。 4、不能腐烂的垃圾有什么危害? 答:不能腐烂的垃圾只会造成土壤污染 ,妨碍植物生长,甚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 生存。
观察土壤
关于土壤你想知道什么?
(1)土壤里有什么? (2)土壤都是黄色的吗?
(3)地球表面的土都是土壤 吗?
到底什么是土壤呢?
答:土壤是地球陆地上 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 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 生活的家。
我们一起来研究土壤吧:
先看一看:作下记录。 然后摸一摸:作下记录。 最后闻一闻:作下记录、
1、湿润的土壤: 松软潮湿 颜色:_____ 手感:_______________ 深 土味很浓 气味:____________ 2、晒干以后的土壤: 硬 颜色:_____ 手感:_______________ 浅 变淡 气味:____________ 3、土壤里有:
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颗粒大的小石子叫做砂 颗粒小的叫做粘土; 最上面不容易看清的,漂浮在 水面上的物质叫做腐殖质; 产生气泡是因为土壤里有空气。
土壤是由:
水、空气、砂、粘土和 腐殖质等组成。
将一些生活垃圾埋在土壤里,三周以后观察有什 么变化。
能腐烂 果皮 菜叶 塑料袋 剩饭 不能腐烂
√ √ √ √ √ √
落叶 泡沫塑料
报纸

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 可以形成腐殖质,也是 土壤的一部分。
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植物的作用。 答:能腐烂的垃圾会变成腐殖质, 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对于植物,它相 当于天然肥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 料,还能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根呼 吸和吸收水分。
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生命世界有什么 影响?
答:不能腐烂的垃圾只会造成 土壤污染,妨碍植物生长,甚 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生存。
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 )的那部 生长植物 分(疏松 )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 家 )。 2、土壤中颗粒较大的是( 砂 ),颗粒较小的 是( 粘土 )。 3、腐殖质中含有(动植物 )生长需要的养料, 土壤里含有腐殖质越( 多 ),土壤越(肥沃 )。
二、判断
1、地球上的陆地是土壤。 ( ×) 2、土壤是由砂和粘土组成的。 ( ×) 3、土壤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环境。(√ ) 4、动植物死后的残体留在土壤里对土壤 不利(× )
不能腐烂的垃圾我们该怎么处理?
答:对于不能腐烂的垃圾可以进行垃圾 分类处理。金属、塑料、玻璃可以回收 利用;电池、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 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要特殊安全处理; 砖瓦、陶瓷等难以回收的垃圾可以焚烧 或卫生填埋。
土壤与人们的生活 密不可分,因此作为 主宰着的我们应该保 护它。
土壤
一、填空。
三、选择 1、地面上(c)的土叫土壤。 a能够生活动物 b能够生活植物 c能够生活动植物 2、下列不是土壤成分的是(c) a水 b 空气 c 岩石 d腐殖质 3、肥沃土壤的特点是(d ) a含砂多 b含水多 c含粘土多 d含腐殖质多
四、问答:
1、什么是腐殖质? 答:腐殖质是死亡生物体在土壤中经过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形成的黑褐色有机物 。 2、土壤由哪些成分构成? 答:土壤由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 质等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