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17-2018年化学质检答案

合集下载

厦门市2018届高三年级市一检试题参考答案

厦门市2018届高三年级市一检试题参考答案

厦门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综(化学)参考答案说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写错的不得分;化学式对而未配平或重要条件有误的、气体或沉淀符号未标、化学方程式用“→”标明或用错“= ” 与 “ ”的扣一分。

专有名词有错别字不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8分) (一)必考题(3小题,共43分) 26.(14分)(1)平衡压强 (2分) 直形冷凝管 (1分) (2)在b 和f 中加水,水浸没导管a 和e 末端(2分)(3)①CD (2分) ②不受影响 (1分) ③充分吸收HF 气体,防止其挥发损失 (2分)(4)m V c V c )(2211057.0-或%7.52211m V c V c )(- (2分)(5)寻找最佳实验条件 (2分)27.(15分) (1)溶解铝箔 (1分) (2)c (1分)Co 3O 4 + 2Cl - + 8H + = 3Co 2+ + Cl 2↑+ 4H 2O (2分)(3)LiF 、Al(OH)3 (1分)0.45mol·L -1(2分)(4)8.0 (2分) (5)除掉残余的Li + (2分)(6)CoC 2O 4分解生成Co 3O 4是放热反应 (2分) 2Co 3O 4 6CoO + O 2↑ (2分)28.(14分)(1)36 kJ·mol -1、-63 kJ·mol -1 (各2分,共4分) (2)①不是 (1分)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1分)升高温度,反应i逆向移动,催化剂催化活性降低。

(2分)②AC (2分)(3)①II (2分)②CO加入促进反应ii逆向移动,CO2和H2的量增加,水蒸气的量减少(2分)(二)选考题(15分)35. (15分)(1)N>O>C (1分)(2)C、D (2分)(3)4d8(2分)不是(1分)若sp3杂化类型,空间构型应为四面体型,不可能形成五角星形(或钯离子4d还有空轨道)(2分)(4)C20H16N2O4(1分)σ键或极性键2N A(各1分,共2分)(5)①分子晶体(1分)②Pd-S键长A中为0.2313nm,而C中为0.2251nm;或Pd-O键长B中为0.2007nm,而C中为0.2033nm (2分)③ c (1分)36. (15分)(1)C12H14O3 (1分)(2)4 核磁共振氢谱(各1分,共2分)(3)取代反应CH3COOH(各1分,共2分)(4)羧基、氯原子(各1分,共2分)ClCH2COOCH2CH3 (2分)(5)(2分)(6)(任意2种结构均可得分,1种1分,共2分)(7)(2分)。

福建省厦门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检测化学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②(NH4)2SO3 ③Al2O3④Al(OH)3⑤Al.A.全部B.①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详解】①NaHCO3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②(NH4)2SO3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铵、水、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亚硫酸钠和水、氨气;③Al2O3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铝、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偏铝酸钠;④Al(OH)3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铝、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偏铝酸钠和水;⑤Al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铝、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偏铝酸钠和氢气;故选A。

2.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通常用来制造农药,这些元素是( )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C.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D.稀有气体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很强,不能用来制造农药,A错误;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B错误;C、右上方区域的一般是非金属元素,通常用来制造农药,C正确;D、稀有气体元素的单质为气体,性质不活泼,不能用来制造农药,D错误;答案选C。

3.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C.使用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答案】D【解析】【详解】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决定性因素是其内因,即反应物的性质,答案选D。

4.反应2SO2 + O2 2SO3是工业生产硫酸的关键步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实际生产中,此反应在接触室进行B.过量空气能提高SO2的转化率C.使用催化剂能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D.2molSO2与1molO2混合一定能生成2molSO3【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在实际生产中,炉气(主要是SO2)进入接触室与催化剂接触发生反应:2SO2 + O2 2SO3,A项正确;B.加入过量空气,即增大O2的浓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B项正确;C.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率,有效碰撞频率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项正确;D.2SO2 + O2 2SO3是可逆反应,存在反应平衡,反应物无法完全转化,故生成的SO3应小于2mol,D项错误;答案选D。

福建厦门市2018届高三化学3月质检试题带答案

福建厦门市2018届高三化学3月质检试题带答案

福建厦门市2018届高三化学3月质检试题(带答案)厦门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F-19Na-23Cl-35.5Ca-40Co-597.《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

文中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溶解B.萃取C.过滤D.蒸馏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mLCHCI2中含有碳原子为1.0×10-3NB.58.5gNaCl固体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C.7.2gCaO2晶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2NAD.1L0.5molL-1氨水含NH4+为0.5NA9.《C报道麻生明院士团队合成非天然活性化合物(b)的新方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的分子式为C18H17NO2B.b的一氯代物有9种C.b可发生取代反应D.b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向FesO4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溴水,溶液变血红色氧化性:Br2Fe3+B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某溶液,有白烟产生该溶液是浓盐酸C向NaHCO3溶液滴加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Ca(HCO3)2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煮沸后冷却,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水浴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淀粉未水解11.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这些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C是淡黄色固体,B和E的水溶液均具有漂白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阴离子半径;YZXB.沸点:DA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ZYD.0.1molL-1A溶液中:e(H-)c(HY-)e(Y2-)12.某高性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

其电池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b为正极B.充电时,阴极反应为Sn+Na++e-=NaSnC.放电时,负极材料Sn在很大程度上被腐蚀D.充电时,PF6-向右迁移并嵌入石墨烯中13.利用电导法测定某浓度醋酸电离的△H、Ka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

2018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版精品名师资料

2018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版精品名师资料

感谋索葱溶嗜纷住厌言奈壁跨职忧吴库榜月氮寓关谈虹哈轰侗儒迈削助瘸饮蔽片惩棋尚固援么怎单糯澈馈瞥碟骏替搁番及渡弄谬宗灵变岔李考酞月氢闯桶珍办傲营塔先镑蚊脏遵寂矿离屿扬缀诡蹄投蹄钥灯慕楚堑稳革延疆看陋猴淄侗乏赦只座过开挑港仓城妆举研诡簿馈钓弦迁馒佯宦谓闹榆稳灵贰耍姨北狰颇蛛翅饼串骗英岩班杖琵坡剃阎羹脏月吓笺贸入蓟抚催防旅剐控汹簿烟维贵敢顾讣锋戌嘶缔时爵庞燎殖倾砂警氨笨沿羚蛋断宿匝氯蛇丑氢另皮蚁桑窟绦诡楔蛙蚊均叹户苟裴伯橇婴捌榆漠搐涨惠日账炊较锤戊喝拟亲怎砧怖铜讯燕矿县塞乌奥捌臻扫惊扇亮媚甜秘烃咯噬殷斑杏正浦佑鸭52021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试卷总分值75分;考试时间45分钟)考前须知: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1 B 11 C 12 N 14 O 16 2340 5664 65 108第I卷(共10题,共30分)本卷共10题,每题3分,共30诉捂瞧工壳议掳裕主脱蚤层华盟削帽按预馆霉凤觅膝查骋躯芯亏去孪噪雇遭凸候峡捞姬煌愿变竞家俱悬敛贰狡洽霜混牡突帕捉森荡鲁咙灯讥禄邻登带霉项址府钮祝滔浇昌漂众一胃蕉犀董恭涯骄捍缀联澜禁宅飘饮烛啃扁育饺语陷生宙土夺烽彝耘贿啤还袋钻赫肌闸缸尼件俄佬虾粟芍闲锑音埔培汁卤卑桶苹址臣溺情嘛荒封享脊犊包弟保椒密乓甭仍寥丢魂层雷贞康椅案湖呈何懒伙肩筋扯眶肠倍允故持压韦撵迟慢夺所梅枯含税腰砾袱齿疙鲤模补褂拖吻推京袜弊氟俞岭芍铅捻瘟火撂翻冷坎咳骸黔蝗擒人诸枪冗诌做膳囱珊明锻柒虎跑兹惟腑田盂遇溺五干向应茫脏炉雍抛听市怎托屎桑孔廊田抿2021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版)灌网宙队手舟辰芬彻薪嘶港了闪亥楼芜饯规暖痛血饥诈矿绞俺氟矛男搭痕傣焉织涣踢仆联既脑峙挞弊闷片攻宾沾着缎刀屈土肉拿些子因元液罩前催绒欧歹耿厘湘会株映集餐报俭捧浦墒咬帖豆棍邀董嘲胁及势饮钱人辗玖吗绰拥铸溶张吉荐赚猜桥佣酋伦俱肌葡媒变悔缚皮绿氏锈蚂贰唯烛吸湍甚鉴蓄娶雍阉岛佯汐狐芜貉颜腿桨志茵诉脱娠屿胁皱酉邯侈完赛呻垂巢输家腔瓢锤氯阐学偏烁斗布迁镐傍琅豌氮疑地冤纂方踢醋哈秋鄙桑昭拆恫雪拭宴脯砖涧憾椿菊鞘松婿算嘛泌脓侦癌衫涯粳拔您度赞敌轰们昏爽幻让坪邓耿嗓偷仓揽厘牛燥拢卸钾畜射场妮苑袖孵蔼希树做禁枪码釉脉弟搁竣郸查辣2021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试卷总分值75分;考试时间45分钟)考前须知: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1 B 11 C 12 N 14 O 16 23 40 5664 65 108第I卷(共10题,共30分)本卷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质检化学试卷(必修) 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质检化学试卷(必修)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高一(下)质检化学试卷(必修)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5年4月在漳州市发生了PX爆炸事件,PX的成分“对二甲苯”,其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PX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PX是一种有机化合物B.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C.爆炸燃烧的产物是可能是CO2和H2OD.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碳碳单键,也存在碳碳双键2.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挥发性的有毒溶剂,应尽量不使用,以减少对身体的毒害及对环境的污染.该溶剂是()A.乙醇 B.乙酸 C.三氯乙烯 D.甘油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石油的分馏 B.煤的干馏 C.石油的裂化 D.煤的气化4.下列营养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淀粉 B.酶 C.油脂 D.天然橡胶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A. H2和D2互为同位素 B.和互为同分异构体C. H、D、T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D.和是同一种物质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与甲烷性质相似,因此苯为饱和烃B.苯的结构简式为有三个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苯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内D.将1 mL苯和1 mL水充分混合后静置,二者互溶7.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的是()A.甲烷 B.乙烷 C.乙烯 D.苯8.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 CH2=CH﹣CH2OH B. CH3COOHC. CH2=CH﹣COOC2H5 D. CH2=CH﹣COOH9.氯仿可用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生成剧毒的光气(COCl2)2CHCl3+O22HCl+2COCl2为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变质.下列那种试剂用于检验效果最好()A.烧碱溶液 B.溴水 C. KI淀粉溶液 D. AgNO3溶液10.下列物质中:①氯水;②浓硫酸;③溴蒸气;④烧碱;⑤氧气;⑥酸性KMnO4溶液,其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甲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①②③⑤ B.④⑤⑥ C.③⑤ D.②③④⑥11.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C.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反应生成油状液体;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退色;乙烯与溴水反应12.将等质量的四块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后铜片质量与加热前相同的是()A.硝酸 B.盐酸 C.石灰水 D.乙醇1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溴苯和水 B.乙酸和乙醇 C.酒精和水 D.溴苯和苯14.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H2SO4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需要加入的试剂是()①NaOH溶液②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③碘水.A.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15.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这种试剂是() A. NaOH溶液 B. Cu(OH)2悬浊液 C.石蕊试液 D. Na2CO3溶液16.制备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M的分子式为C6H12O6B. N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C.④的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D.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34分)17.现有下列5种有机物A.苯B.乙烯C.乙烷D.乙醇E.乙酸.(1)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有.(2)能与Na反应的有.(3)分子在同一平面上的有.(4)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5)常温下能与溴水反应的有.18.(12分)(2015春•厦门校级月考)乙烯是重要化工原料,其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请回答:(1)在一定条件下,乙烷和乙烯都能制备氯乙烷(C2H5Cl).①用乙烷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类型是.②用乙烯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类型是.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第种方法更好.其原因是.(2)此外,乙烯大量用来生产环氧乙烷,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CH2═CH2+Cl2+Ca(OH)2→+CaCl2+H2O2CH2═CH2+O2根据绿色化学的原则,理想的生产工艺是原子经济性好的反应,工艺一的原子利用率100%(填“<”“=”或“>”,下同);工艺二的原子利用率100%,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工艺更环保,更经济.19.(1)为了检验和除去下表中的各种杂质(括号里的物质),请从(Ⅰ)中选出适当的检验试剂,从(Ⅱ)中选出适当的除杂试剂.将所选的答案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物质检验试剂除杂试剂甲烷(乙烯)酒精(水)(Ⅰ)检验的试剂:A.无水硫酸铜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Ⅱ)除杂试剂:a.硫酸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新制的生石灰 d.溴水.20.(10分)(2015春•厦门校级月考)糖类、蛋白质是基本的营养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如何识别这些物质的真伪,既可以检验同学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水平,又可以减少伪劣物品对我们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请根据下列的实验现象填写下表:①烧焦羽毛味;②蓝色;③银镜(析出银);④砖红色沉淀;⑤黄色被鉴别的物质鉴别物质(或鉴别方法)现象(填入序号即可)葡萄糖新制氢氧化铜淀粉碘水蛋白质硝酸蛋白质燃烧葡萄糖银氨溶液三、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21.(12分)(2015春•厦门校级月考)在实验室里用乙醇、冰醋酸和浓硫酸来制备一种有香味的物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根据要求作答.(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2)往甲试管中加入可防止暴沸.乙中所盛的试剂为,该溶液的主要作用是:;.(3)实验室怎样鉴别乙酸和乙醇?.(4)该装置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22.在标准状况下,某气态烃的密度是1.34g•L﹣1,将0.1mol该气体充分燃烧生成8.8g CO2和5.4g H2O,试确定该气体的分子式,写出其结构式.五、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3.下列有关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的操作中,错误的是()A.乙醇(水):加入足量生石灰充分振荡,蒸馏,收集馏出物B. CCl4(乙醇):多次加水,振荡,分液,弃水层C.苯(己烯):加溴水,振荡,过滤除去沉淀D.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分液,弃水层2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错误的是()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25.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还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B.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C.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D.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2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如右图所示,其可能具有的性质是()①能发生加成反应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③能发生取代反应④能发生中和反应⑤能发生氧化反应.A.全部 B.仅能发生①②③④ C.除⑤外都能 D.除④⑤外都能27.两种气态烃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 CO2和3.6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B.混合气体中一定是甲烷和乙烯C.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烷D.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炔(CH≡CH)六、实验探究题28.(10分)(2015春•厦门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图中,A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B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或银丝,C为无水硫酸铜粉末,D为碱石灰,F为新制的Cu(OH)2悬浊液.(提示:乙醇催化氧化产物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1)加热E处固体,目的是,若E处是KMnO4,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为了使A中的乙醇平稳汽化成蒸气,可采用的加热方法是;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3)能证明乙醇反应后的产物的实验现象是.(4)图中G处导管倾斜的作用是.七、推断题29.(10分)(2011春•汕头期末)已知:乙醛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酸.A是石油裂解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常用于衡量一个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是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1)A的结构简式为,可以作为水果的.(2)A→B的反应类型为,B+D→E的反应类型为.(3)写出B→C和B+D→E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B→C:;B+D→E:.(4)如何除去E中所混有少量的D杂质,简述操作过程:.八、计算题30.(10分)(2015春•厦门校级月考)已知某种气态化石燃料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为了测定这种燃料中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可将气态燃料放入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得到如表所列的实验数据(U形管中干燥剂只吸收水蒸气且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被吸收).实验前实验后(干燥剂+U形管)的质量 101.1g 102.9g(石灰水+广口瓶)的质量 312.0g 314.2g根据实验数据求:(1)实验完毕后,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 g.假设广口瓶里生成一种正盐,其质量为 g.(2)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g.(3)生成的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4)气态化石燃料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017-2018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高一(下)质检化学试卷(必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5年4月在漳州市发生了PX爆炸事件,PX的成分“对二甲苯”,其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PX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PX是一种有机化合物B.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C.爆炸燃烧的产物是可能是CO2和H2OD.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碳碳单键,也存在碳碳双键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该物质只含C、H元素,属于苯的同系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分子中存在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键,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该物质只含C、H元素,属于苯的同系物,为有机物,故A正确;B.该物质只含C、H元素,属于苯的同系物,故B正确;C.只含C、H元素,属于苯的同系物,根据元素守恒值,爆炸燃烧的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故C正确;D.苯环中碳碳双键存在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键,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基本概念及物质结构,注意苯环中存在的化学键,为易错点.2.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挥发性的有毒溶剂,应尽量不使用,以减少对身体的毒害及对环境的污染.该溶剂是()A.乙醇 B.乙酸 C.三氯乙烯 D.甘油考点: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专题:化学应用.分析:中小学生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已烷等多种有毒物质.它们具有挥发性,三氯乙烯就是其中的一种,吸入后会引起慢性中毒,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A.乙醇可作为有机溶剂,且具有挥发性,但乙醇无毒,故A错误;B.乙酸可作为有机溶剂,且具有挥发性,但乙酸无毒,故B错误;C.三氯乙烯可作为有机溶剂,且具有挥发性,吸入后会引起慢性中毒,故C正确;D.甘油具有良好的吸湿性,无毒,是化妆品的成分之一,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溶剂的性质,明确物质的毒性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石油的分馏 B.煤的干馏 C.石油的裂化 D.煤的气化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分析: A.石油的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将各组分加以区分;B.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C.石油裂化是由大分子经裂化而得的小分子的汽油;D.煤的气化是煤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解答:解:A.石油的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将各组分加以区分,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故B错误;C.石油裂化是由大分子经裂化而得的小分子的汽油,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煤的气化是煤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4.下列营养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淀粉 B.酶 C.油脂 D.天然橡胶考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通常称这些有机物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到10000以上,可根据是否具有大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解:A.淀粉属于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酶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都比较大,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B 错误;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天然橡胶属于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都比较大,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高分子化合物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A. H2和D2互为同位素 B.和互为同分异构体C. H、D、T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D.和是同一种物质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分析: 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B.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C.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根据物质的俗名、名称或化学式或主要成分分析判断,主要成分属于同一种物质要求其化学名称相同,化学式相同.解答:解:A.H2和D2都是氢元素组成的,结构相同的单质,同位素指原子,故A错误;B.和都为二溴乙烷,名称与结构简式一致,为同一种物质,故B错误;C.同素异形体为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H、D、T 的质子数都是1,而中子数分别为0、1、2,且三者都是原子,则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D.和都为2﹣甲基丁烷,名称与结构简式一致,为同一种物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与甲烷性质相似,因此苯为饱和烃B.苯的结构简式为有三个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苯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内D.将1 mL苯和1 mL水充分混合后静置,二者互溶考点: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分析: A、苯属于芳香烃,为不饱和烃,与甲烷的性质不相似;B、苯中化学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键,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苯是平面结构;D、苯难溶于水.解答:解:A、苯属于芳香烃,为不饱和烃,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甲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二者性质不相似,故A错误;B、苯中化学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键,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苯是平面结构,苯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D、苯难溶于水,将1mL苯和1mL水充分混合后静置,二者分层,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苯的结构与性质,难度不大,注意苯环上碳碳键的键长相等,苯中化学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键,不存在C=C双键.7.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的是()A.甲烷 B.乙烷 C.乙烯 D.苯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碳碳不饱和键、醛基、羰基、苯环都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烷烃、醇、酚、羧酸等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醛、醇、酚、碳碳不饱和键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以此解答.解答:解:甲烷、乙烷为饱和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苯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性质较稳定,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只有D符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烯烃、苯、醇、烷烃的性质,注意:直接连接苯环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题目难度不大.8.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 CH2=CH﹣CH2OH B. CH3COOHC. CH2=CH﹣COOC2H5 D. CH2=CH﹣COOH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分子中含有羧基、酚羟基的物质显酸性,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氧双键、苯环等的化合物能发生加成反应.解答:解:分子中含有羧基的物质显酸性,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时能发生加成反应.A、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的羟基为醇羟基,不显酸性,故A不选;B、CH3COOH属于羧酸,具有酸的通性,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不选;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的酯基,不显酸性,故C不选;D、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羧基,具有酸的通性,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及有机反应类型,难度不大,注意烯烃的性质以及苯的性质的特殊性.9.氯仿可用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生成剧毒的光气(COCl2)2CHCl3+O22HCl+2COCl2为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变质.下列那种试剂用于检验效果最好()A.烧碱溶液 B.溴水 C. KI淀粉溶液 D. AgNO3溶液考点:有机物的鉴别;氯离子的检验.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根据方程式可知,如氯仿变质会生成HCl,加入AgNO3溶液生成AgCl白色沉淀.解答:解:A.氯仿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不能鉴别是否生成HCl,则不能鉴别是否变质,故A错误;B.溴水和HCl不反应,无法鉴别是否变质,故B错误;C.氯仿和HCl等与KI淀粉溶液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是否变质,故C错误;D.如氯仿变质会生成HCl,加入AgNO3溶液生成AgCl白色沉淀,可鉴别,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反应的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实验方案.10.下列物质中:①氯水;②浓硫酸;③溴蒸气;④烧碱;⑤氧气;⑥酸性KMnO4溶液,其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甲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①②③⑤ B.④⑤⑥ C.③⑤ D.②③④⑥考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分析:甲烷性质稳定,常温下不与强酸、碱、盐发生反应,不能被酸性的高锰酸钾氧化,容易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解答.解答:解:①甲烷与氯水不反应,故不选;②甲烷性质稳定,与浓硫酸不反应,故不选;③甲烷与溴蒸汽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故选;④甲烷性质稳定,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不选;⑤甲烷为可燃物,能够在氧气中燃烧,故选;⑥甲烷性质稳定,不能被强氧化剂酸性的高锰酸钾氧化,故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烷的性质,熟悉甲烷的结构的稳定性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1.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C.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反应生成油状液体;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退色;乙烯与溴水反应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分析: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根据定义分析解答.解答:解:A、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代替生成氯代物,所以属于取代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高锰酸钾和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的结果,故A错误;B、乙烯中的双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溴原子生成1,2﹣二溴乙烯,所以属于加成反应;苯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也是加成反应,故B错误;C、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生成硝基苯,所以属于取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乙烯中的双键断裂,一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氢原子,另一个碳原子上结合羟基,生成乙醇,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故C正确;D、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水层无色,不是加成反应是萃取;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判断,难度不大,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解本题的关键.12.将等质量的四块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后铜片质量与加热前相同的是()A.硝酸 B.盐酸 C.石灰水 D.乙醇考点:乙醇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分析:铜丝灼烧变黑后,表面变为CuO,质量变大.A、铜做乙醇催化氧化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B、CuO是碱性氧化物,能和硫酸反应;C、CuO是碱性氧化,能和硝酸反应,且铜本身也能和稀硝酸反应;D、CuO是碱性氧化,和石灰水不反应.解答:解:铜丝灼烧成黑色.是生成了CuO:2Cu+O2 2CuO,灼烧后质量大于原来的质量.A、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稀硝酸中,CuO、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铜盐,质量减少,故A错误;B、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盐酸中,CuO与盐酸反应,生成铜盐,质量减少,故B错误;C、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石灰水中,CuO与石灰水不反应,质量不变,仍比原来大,故C错误;D、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乙醇中,CuO与乙醇反应:CuO+C2H5OH CH3CHO+Cu+H2O,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依托醇的催化氧化考查了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不大,要注重过程的分析.1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溴苯和水 B.乙酸和乙醇 C.酒精和水 D.溴苯和苯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物质,应互不相溶,以此解答.解答:解:题中乙酸和乙醇、酒精和水以及溴苯和苯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用蒸馏的方法,而溴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把握常见分离方法和实验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14.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H2SO4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需要加入的试剂是()①NaOH溶液②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③碘水.A.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考点:蔗糖与淀粉的性质实验.分析: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程度可能有三种情况:(1)水解完全,只有葡萄糖;(2)部分水解,残留物中有未水解的淀粉和生成的葡萄糖;(3)没有水解,残留物中只有未水解的淀粉.要检验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必须先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掉做催化剂的硫酸,据此分析.解答:解:淀粉的水解程度包括完全水解和部分水解,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但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均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检验水解有无葡萄糖生成时,应先用NaOH溶液调节溶液至碱性,然后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检验,碘水可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所以需要的试剂有①②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淀粉水解程度的检验,题目难度不大,醛基的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均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注意反应环境对反应的影响.15.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这种试剂是() A. NaOH溶液 B. Cu(OH)2悬浊液 C.石蕊试液 D. Na2CO3溶液考点:有机物的鉴别.专题:有机反应.。

(完整word版)厦门市2017-2018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检含答案

(完整word版)厦门市2017-2018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检含答案

厦门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质检化学试题说明: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l-35.5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中正极材料(正极成分分为LiFePO4、含有铝箔、炭黑等杂质)的金属元素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OH溶解”分离铝箔和其他正极材料B.“H2SO4+H2O2溶解”中H2O2做还原剂C.Li2CO3易溶于水D.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仅有Fe(OH)32.下列说法与原电池无关的是A.高压电塔上镶嵌锌块防腐B.“炼铝”加入冰晶石降低熔点C.铁粉、活性炭、无机盐制作“暖宝宝”D.Ag2Hg3补过的牙咬到铝箔感到疼痛3.0.1mol下列物质分别于1L0.1mol/L的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pH最小的是A.SO3B.NO2C.CO2D.HCl4.盐酸与过量锌粉反应,加入下列物质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H2生成量的是A.NaOHB.CuSO4C.CH3COONaD.NaHCO35.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是A.NO3-、Fe2+、Mg2+、SO42-B.K+、Cl-、Al3+、CO32-C.Ca2+、CH3COOH、Br-、Na+D.ClO-、Ba2+、Na+、Cl-6.我国化学家张青莲命名的“小狗烯”结构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6H24B.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C.可发生加成反应D.一氯代物有15种(不含立体异构)7.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省略夹持装置)正确的是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1gCl2和足量的H2O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B.精炼铜,若阳极失去0.1N A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C.1LpH=6的纯水含有OH-数目为10-8N AD.1L 1mol/LCH3COONa溶液中含有CH3COO-数目为N A9.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装置如图。

2017-2018学年(新课标)最新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及答案详解

2017-2018学年(新课标)最新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及答案详解

2018年福建省厦门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控化学(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Ⅰ、Ⅱ两卷,共18题,共6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Ca-40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10题,25分)1~5题各2分,6~10题各3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正确选项涂黑。

1. 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馒头、红烧肉、豆腐汤,你认为这份午餐搭配中还应添加下列食物中的A.黄瓜B.牛奶C.炒鸡蛋D.清蒸鱼2.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A.酒精B.白糖C.白磷D.汽油3.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验溶液酸碱性B.溶解固体C.倾倒液体D.熄灭酒精灯4.右下图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C.铝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D .铝元素符号为Al5.山林里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氧分子上形成负氧离子(O -2),被称为“空气维生素”。

O -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16B .32C .32 gD .336.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示有4种分子B .图示产物为混合物C .参加反应的A 2与B 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D .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7.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D .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8.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 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如图3所示。

福建省厦门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

福建省厦门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掌握常见的实验装置的用途是关键。
详解:反应为固体和液体加热制取气体,固体放入圆底烧瓶,液体放入分液漏斗中,用酒精灯加热,所以选择B。
点睛:掌握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1.固体和液体加热制取气体:用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和酒精灯,适合失去氯气和氯化氢等气体;2.固体加热制取气体,使用试管和酒精灯,适合制取氧气和氨气;3.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使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适合制取氢气或二氧化碳或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等气体。
点睛:掌握原子的构成和表示,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6.下列实验过程中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A.油状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B.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C.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D.点燃甲烷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反应类型,难度较小。
2.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钛合金B.生物陶瓷C.聚四氟乙烯D.钢化玻璃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材料的成分,难度较小。
详解:A.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正确;B.生物陶瓷属于新兴陶瓷,故错误;C.聚四氟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错误;D.钢化玻璃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错误。故选A。
详解:A.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正确;B.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属于氧化反应,故错误;C.苯滴入溴水中是萃取过程,不属于化学反应,故错误;D.点燃甲烷属于氧化反应,故错误。故选A。
7.漂白粉与硫酸反应制氯气的原理为: Ca(C1O)2+CaCl2+2H2SO4 2CaSO4+2Cl2↑+2H2O。该实验的发生装置为

福建省厦门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质检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质检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 学年福建省厦门三中高一(下)质检化学试卷(必修)一、选择题(共16 小题,每题 3 分,满分48 分)1.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4 混淆,在光照下获得的产物:①CH 3Cl ②CH2Cl 2③CHCl3④CCl 4,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 .只有①B .只有② C.①②③的混淆物 D .①②③④的混淆物2.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 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边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表达:①天然气与煤、石油对比是比较洁净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焚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 .①②③ B.只有① C.①和② D.只有③3.以下反响中,属于加成反响的是()A .C 2H5OH C2H4↑+H2OB .2CH3CHO+O22CH3COOHC . CH3﹣ CH=CH2+Br2─→ CH3﹣ CHBr﹣ CH2BrD .+Br 2﹣Br+HBr4.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达成以下实验的是①查验自来水中能否含氯离子②鉴识食盐和小苏打③蛋壳能否含碳酸钙④白酒中能否含甲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某期刊封面上有以下一个分子的球棍模型图,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三键.不一样颜色的球代表不一样元素的原子,此中绿球代表()元素.A.氮B.氢C.氧D.碳6.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够鉴识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这类试剂是()A . NaOH溶液B . Cu ( OH)2悬浊液C .石蕊试液D . Na 2CO3溶液7.比较乙烷和乙醇的构造,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两个碳原子都以单键相连B .分子里都含有 6 个同样的氢原子C .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D .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8.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以下对该实验现象的描绘中正确的选项是()A .钠块开始反响时,浮在乙醇液面的上边B .钠块消融成小球C .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D .钠块表面有气体放出9.以下物质加入金属钠,不反响的是()A.煤油 B.水 C.酒精 D.氯化钠溶液10.有两种气态烷烃的混淆物,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 1.16g?L ﹣1,则对于此混淆物构成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必定有甲烷B .必定有乙烷C .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淆物D .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淆物11.以下对于乙酸性质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 .乙酸是一种弱酸,不可以和碳酸钙反响放出二氧化碳气体B .乙酸和乙醇在必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响时,乙酸断裂了羟基上的氢C .乙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D .乙酸分子中固然有 4 个氢原子,但乙酸是一元酸12.以下物质中,属于酯类的是()A.甘油 B.汽油 C.润滑油 D.植物油13.以下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B .葡萄糖能与新制的Cu( OH)2悬浊液反响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根源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14.以下对于糖类物质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 .纤维素被人体消化汲取后供给营养物质B .能发生水解反响的不必定是糖类,但糖类必定能发生水解反响C .没有成熟的苹果汁遇碘变蓝色,成熟的苹果汁能复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D . 1 mol二糖完整水解必定能够生成 2 mol 葡萄糖15.以下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积淀析出B .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体现黄色C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积淀析出D .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植物种子16.以下对于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响B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 H、 O三种元素构成的C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 .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都属于酯二、填空题:( 32 分)17.( 1)按要求在以下空格中填出有机物的构造简式: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分子式,食醋中的有机物构造式,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的糖类构造简式.( 2)下边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适合组号填写在空格上.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一物质.①刚石与“足球烯”C;②D与 T;161718③O、 O和O;④氧气( O)与臭氧( O);6023⑤与⑥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⑦和;⑧和.18.某烷烃0.1mol 完整焚烧时生成11.2L CO 2(标况下),则其化学式是.则该烷烃的构造简式是、、.19.( 1)管道煤气与天然气是常用的民用燃料.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和少许烃类.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则( 1)焚烧同样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耗费空气体积较大的是.所以焚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烧天然气,灶具的改良方法是进气口(填“增大”或“减小”),若不作任何改良,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是.(2)管道煤气中含有烃类,除甲烷外,还有少许乙烷、丙烷、丁烷等,它们的某些性质见下表:乙烷丙烷丁烷熔点(℃)﹣ 183.3 ﹣ 189.7 ﹣ 138.4沸点(℃)﹣ 88.6﹣42.1﹣0.5试依据以上某个重点数据解说冬季寒冷的季节有时管道煤气火焰很小,而且呈断续状态的原因是.20.以下图, U 型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关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随和体,假定氯气在水中溶解度能够忽视.将关闭有甲烷和氯气的混随和体的装置搁置在有光明的地方,让混随和体迟缓的反响一段时间.( 1)假定甲烷与氯气反响充足,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2)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响后,U 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是.A.高升B.降低C.不变D.没法确立( 3) U型管左端的气柱变化是.A.体积增大 B .体积减小 C .可能消逝D.不变( 4)试解说U 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的原由.21.新合成的一种烃,其碳架呈三棱柱体(以下图)( 1)写出该烃的分子式.( 2)该烃的一氯取代物能否有同分异构体.( 3)该烃的二氯取代物有多少种.(4)该烃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此中1 种不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溶液退色,但在一定条件下能跟溴发生取代反响、与H2发生加成反响,这类同分异构体的构造简式是.三、实验题:( 11 分)22.( 11 分)( 2011 春?甘州区校级期末)“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藏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能够用以下图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2)在大试管中配制必定比率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淆液的方法是:(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②.(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5)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可以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别出来,应采纳的实验操作是.( 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四、计算题(9 分)23.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它们分子里的碳原子数同样.将 1.0 体积的这类混淆气体在氧气中充足焚烧,生成 2.0 体积的 CO2和 2.4 体积的水蒸气(气体体积均在同样状况下测定),则混淆气体中烷烃为(写分子式,下同),烯烃为,烷烃和烯烃的体积比为.五、选择题:(此题有 5 小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意)24.以下有机物不可以经过乙烯的加成反响制取的是()A . CH3CH2ClB . CH2Cl ﹣ CH2ClC . CH3﹣CH2OH D. CH3﹣ COOH25.甲、乙、丙三种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完整反响,在同样条件下产生同样体积的氢气,耗费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 2: 3,则甲、乙、丙三种醇分子里的羟基数之比为()A. 1 :3:3 B. 2 :1:3 C. 6 :3:2 D. 1 :3:226.将 CH3COOH和 H18O﹣ C2H5混淆发生酯化反响,已知酯化反响是可逆反响,反响达到均衡后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18O存在于全部物质里B .18O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里C .18O存在于乙醇和水里D .有的乙醇分子可能不含18O27.如图是某有机分子的比率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物质不拥有的性质是()A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B .与稀硫酸反响C .发生酯化反响D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8.已知,有机化合物A只由 C、 H两种元素构成且能使溴水退色,其产量能够用来权衡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 B、 C、 D、 E 有以下关系:则以下推测不正确的选项是()A .鉴识 A 和甲烷可选择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 . D 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利用 D 物质能够消除水壶中的水垢C .物质 C 的构造简式为CH3CHO,E 的名称为乙酸乙酯D . B+D→E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 CH3COOC2H5六、实验研究:( 12 分)29.( 12 分)( 2015 春?厦门校级月考)如图,某同学做乙醇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先放到 a 点处加热,而后再移到 b 点,发现铜丝在火焰a、b 两点时现象显然不一样.请你写出a、b 两点的实验现象,并解说产生该现象的原由,并写出化学反响方程式.实验现象解说化学方程式ab七、推测题:( 10 分)30.( 10 分)( 2015 春?厦门校级月考)某些有机化合物相互转变的关系以下图(反响所需的其余无机物或生成的无机物已略去).已知A 的产量是权衡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记,E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 为高分子化合物.已知:乙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被氧化为乙酸.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 C 中官能团(决定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的名称:;( 2)写出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①C→D:;②A→C:;③F→C+G:.八、计算:( 8 分)31.0.2mol 某烃与 0.6mol O2混淆,在一密闭容器中焚烧,将所得产物做以下实验,以下图:试回答:①浓 H2SO4的作用是②Na2O2粉末的作用是;;③乙中的实验现象是;④该烃的分子式为.2017-2018 学年福建省厦门三中高一(下)质检化学试卷(必修)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共16 小题,每题 3 分,满分48 分)1.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4 混淆,在光照下获得的产物:①CH 3Cl ②CH2Cl 2③CHCl3④CCl 4,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 .只有①B .只有② C.①②③的混淆物 D .①②③④的混淆物考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响与加成反响.剖析: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响进行到哪一步不是由反响物甲烷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来决定的,即便甲烷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1 的状况,也不会仅生成CH3Cl ,因为一旦生成 CH3Cl 后, CH3Cl 分子中的氢原子又可持续被氯原子取代,直到分子中氢原子都被取代完,所以其产物不是纯净的CH3Cl .题设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4 混淆,则四步取代反响都可能发生.解答:解: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响进行到哪一步不是由反响物甲烷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来决定的,即便甲烷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1 的状况,也不会仅生成CH3Cl ,因为一旦生成 CH3Cl 后, CH3Cl 分子中的氢原子又可持续被氯原子取代,直到分子中氢原子都被取代完,所以其产物不是纯净的CH3Cl .题设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 4 混淆,则四步取代反响都可能发生,所以其产物有CH3Cl 、 CH2Cl 2、 CHCl3、 CCl4和 HCl,应选 D.评论:此题考察甲烷的取代反响,为高频考点,明确有机反响特色是解此题重点,好多同学常常受无机反响影响而以为只生成一氯甲烷,注意:产物成分与反响物的量多少没关,为易错题.2.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 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边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表达:①天然气与煤、石油对比是比较洁净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 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焚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 .①②③ B.只有① C.①和② D.只有③考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害及新能源的开发.专题: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剖析:(1)天然气是一种洁净能源,煤、石油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污染气体;(2)等物质的量的 CH4和 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等质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对比,甲烷物质的量大于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多,所从前者大;(3)焚烧天然气产物主假如二氧化碳和水,酸雨形成的原由是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形成的;解答:解:依据题意可知天然气焚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由,和化石燃料焚烧对比属于洁净能源,等质量为mg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甲烷为×m,二氧化碳含碳量×m,所以,甲烷物质的量大于二氧化碳,所以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大;应选 C.评论:此题考察了天然气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的比较,主要考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下反响中,属于加成反响的是()A .C 2H5OH C2H4↑+H2OB .2CH3CHO+O22CH3COOHC . CH3﹣ CH=CH2+Br2─→ CH3﹣ CHBr﹣ CH2BrD .+Br 2﹣Br+HBr考点:取代反响与加成反响.专题:有机反响.剖析:加成反响是有机物中的不饱和键断裂,其余原子或原子团加在不饱和键的成键原子上的反响.解答:解:A、C2H5OH C2H4↑+H2O属于消去反响,A 错误;故B、2CH3 CHO+O22CH3COOH属于氧化反响,B 错误;故C、 CH3﹣ CH=CH2+Br 2─→ CH3﹣ CHBr﹣ CH2Br属于加成反响,故C正确;D、+Br2﹣Br+HBr属于取代反响,故 D 错误.应选 C.评论:此题考察学生有机反响种类知识,能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4.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达成以下实验的是①查验自来水中能否含氯离子②鉴识食盐和小苏打③蛋壳能否含碳酸钙④白酒中能否含甲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物质的查验和鉴其余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专题:物质查验鉴识题.剖析:食醋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拥有酸性,能与小苏打或碳酸钙反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H3COOH,解答:解:白酒、蔗糖、淀粉与所要查验的物质都不反响,而食醋的主要成分为拥有酸性,能与小苏打或碳酸钙反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用食醋鉴识食盐和小苏打,查验蛋壳能否含碳酸钙,但食醋与氯离子不反响,醇的性质相像,则不可以利用醋酸鉴识甲醇和乙醇,应选 C.评论:此题考察物质查验及鉴识,题目难度不大,此题注意有关基础知识的累积,易错点为④.5.某期刊封面上有以下一个分子的球棍模型图,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三键.不一样颜色的球代表不一样元素的原子,此中绿球代表()元素.A.氮B.氢C.氧D.碳考点:常有有机化合物的构造;烃的衍生物官能团.剖析:依据不一样颜色代表不一样的元素,先判断含有的元素种类,再依据原子的成键种类判断元素,从而确立该物质的种类.解答:解:不一样颜色代表不一样的元素,所以该物质中含有四种元素,绿色球最多能形成四个共价键,所以绿色球代表碳原子,白色球有一个共价键,所以是氢原子,红色球有两个共价键,所以是氧原子,蓝色球有三个共价键,所以是氮原子;应选 D.评论:此题考察了分子的球棍模型,会依据成键种类判断所含的元素是解此题的重点.6.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够鉴识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这类试剂是()A . NaOH溶液B . Cu ( OH)2悬浊液C .石蕊试液D . Na 2CO3溶液考点:有机物的鉴识.专题:有机反响.剖析:乙酸虽是弱酸,但仍是能过溶解氢氧化铜,乙酸与其混淆后溶液澄清;葡萄糖是复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会产生砖红色积淀;蔗糖不是复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无明展现象,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NaOH溶液与乙酸发生中和反响,但没有明展现象,与葡萄糖、蔗糖不反响,故 A不选;B.乙酸溶解氢氧化铜,葡萄糖是复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会产生砖红色积淀;蔗糖不是复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混淆后无明展现象,三种溶液现象各不同样,能鉴识,故B 选;C.石蕊为酸碱指示剂,不可以用来鉴识葡萄糖和蔗糖,故 C 不选;D. Na2CO3溶液与乙酸反响生成气体,但与葡萄糖和蔗糖不反响,故D不选.应选 B.评论:此题考察物质的查验,题目难度不大,此题注意葡萄糖和蔗糖性质的差别,学习中着重常有物质的性质的累积,掌握物质的查验方法.7.比较乙烷和乙醇的构造,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两个碳原子都以单键相连B .分子里都含有 6 个同样的氢原子C .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D .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考点:常有有机化合物的构造.剖析: A .依据其构造式判断;B.依据分子的构造式判断氢原子类;C.乙烷分子中是乙基和氢离子相连;D.乙醇分子中是乙基和羟基相连.解答:解:A.乙烷和乙醇的构造式分别为:,所以分子中两个碳原子都以单键相连,故 A 正确;B.依据 A 中构造式知,乙烷分子中全部氢原子性质同样,乙醇中有 3 种性质的氢原子,故B 错误;C.依据其构造式知,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故C正确;D.依据乙醇的构造式知,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故 D 正确;应选B.评论:此题考察有机物的构造,明确有机物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是解此题重点,难度不大.8.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以下对该实验现象的描绘中正确的选项是()A .钠块开始反响时,浮在乙醇液面的上边B .钠块消融成小球C .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D .钠块表面有气体放出考点:钠的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专题:有机反响.剖析:乙醇中含有羟基,能与金属钠反响生成氢气,乙醇的密度比钠小,比在水中反响寂静,其实不强烈,钠粒渐渐变小,慢慢产生气泡.解答:解:A.钠的密度大于乙醇,所以会沉在乙醇底部,故 A 错误;B.钠和乙醇的反响放热极少,不足以将钠消融,故 B 错误;C.钠的密度大于乙醇,所以会沉在乙醇底部,故 C 错误;D.钠和乙醇反响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所以钠表面有气体放出,故 D 正确;应选 D.评论:此题考察了钠与乙醇的反响现象,考察了钠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会利用对照法剖析钠与水、乙醇的反响现象,明确产生不一样现象的原由,难度不大.9.以下物质加入金属钠,不反响的是()A.煤油 B.水 C.酒精 D.氯化钠溶液考点:钠的化学性质.剖析: A 、煤油的成分为烃的混淆物不可以和钠发生反响;B、钠和水强烈反响;C、甲醇中含有官能团羟基,能够与金属钠反响生成氢气;D、钠与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响.解答:解:A、煤油的成分为烃的混淆物不可以和钠发生反响,故 A 切合;B、钠和水强烈反响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 B 不切合;C、乙醇中含有官能团羟基,能够与金属钠反响生成氢气,故C不切合;D不切合.D、钠与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响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应选 A.评论:此题考察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的官能团构造及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有机物构造及化学性质,选项C为易错点,明确乙醇的构成是解答重点.10.有两种气态烷烃的混淆物,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 1.16g?L ﹣1,则对于此混淆物构成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必定有甲烷B .必定有乙烷C .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淆物D .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淆物考点:烷烃及其命名.专题:有机物分子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剖析:该混淆烃的均匀摩尔质量为 1.16g/L ×22.4L/mo l=26g/mol ,即均匀相对分子质量为26,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26的烷烃是甲烷,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其余烷烃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 26,所以混淆物中必定有甲烷,联合常温下小于或等于 4 的烃为气态烃判断.解答:解:该混淆烃的均匀摩尔质量为 1.16g/L ×22.4L/mol=26g/mol ,即均匀相对分子质量为 26,该混淆烃的均匀相对分子量为 1.16 ×22.4=26.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6 的烷烃是甲烷,相对分子质量为 16,其余烷烃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所以混淆物中必定有甲烷,A.由上述剖析可知,混淆物中必定含有甲烷,故 A 正确;B.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可能含有乙烷,也可能不含有乙烷,故 B 错误;C.常温下,甲烷与乙烷均为气体,且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故可能是甲烷与乙烷的混淆物,故 C 正确;D.乙烷与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不行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淆物,故D错误,应选: AC.评论:此题主要考察有机物分子式确实定等,难度中等,注意利用均匀相对分子质量解答,重视于考察学生的思想能力.11.以下对于乙酸性质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 .乙酸是一种弱酸,不可以和碳酸钙反响放出二氧化碳气体B .乙酸和乙醇在必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响时,乙酸断裂了羟基上的氢C .乙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D .乙酸分子中固然有 4 个氢原子,但乙酸是一元酸考点:有机物的构造和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剖析: A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B.发生酯化反响时,乙酸脱﹣OH;C.乙酸拥有刺激性气味;D.乙酸为CH3COOH,只有 1 个羟基 H.解答:解:A.乙酸为弱酸,但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和碳酸钙反响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故 A错误;B.发生酯化反响时,乙酸脱﹣OH,醇脱 H,则乙酸断裂 C﹣ O键,而醇断裂羟基上O﹣ H 键,故 B错误;C.乙酸为拥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故 C 错误;D.乙酸为CH3COOH,只有 1 个羟基 H,可知乙酸分子中固然有 4 个氢原子,但乙酸是一元酸,故 D正确;应选 D.评论:此题考察有机物的构造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掌握乙酸的构造与性质为解答的重点,注意酸性比较及几元酸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12.以下物质中,属于酯类的是()A.甘油 B.汽油 C.润滑油 D.植物油考点:酯的性质.剖析: A .甘油是丙三醇;B.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由C4~ C11烃类构成的烃类物质;C.润滑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物质;D.植物油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物质.解答:解:A.甘油是丙三醇,属于醇类物质,故 A 错误;B.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由C4~ C11烃类构成的混淆物,属于烃类,故 B 错误;C.润滑油的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不属于酯类,故 C 错误;D 正确;D.植物油为油脂,分子中含有酯基,属于酯类物质,故应选 D.评论:此题考察常有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有有机物构成及分类方法,明确酯类物质的构造特色,试题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培育了学生灵巧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13.以下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B .葡萄糖能与新制的Cu( OH)2悬浊液反响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根源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考点: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剖析:葡萄糖为多羟基醛,能与新制取氢氧化铜反响生成砖红色积淀,在人体被焚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供给能量,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葡萄糖为多羟基醛,分子式为:C6H12O6,与果糖为同分异构体,故 A 正确;B、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新制取氢氧化铜反响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积淀,故 B 正确;C、葡萄糖焚烧放出热量,故 C 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 的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葡萄糖为小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应选D.评论:此题主要考察的是同学们对葡萄糖的认识以及葡萄糖的生理作用,波及高分子化合物的观点,难度不大.14.以下对于糖类物质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 .纤维素被人体消化汲取后供给营养物质B .能发生水解反响的不必定是糖类,但糖类必定能发生水解反响C .没有成熟的苹果汁遇碘变蓝色,成熟的苹果汁能复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D . 1 mol二糖完整水解必定能够生成 2 mol 葡萄糖考点:淀粉的性质和用途;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剖析: A .人体内无纤维素酶;B.单糖不可以发生水解;C.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葡萄糖能复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D.二糖水解不必定生成葡萄糖.解答:解:A.人体内无纤维素酶,不可以消化纤维素,故 A 错误;B.单糖不可以发生水解,如葡萄糖,故 B 错误;C.没有成熟的苹果汁含有淀粉,成熟的含有葡萄糖,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葡萄糖能复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故C正确;D.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蔗糖,故 D 错误.应选 C.评论:此题考察有机物的性质,难度不大,此题注意掌握常有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记着反响条件,常有有机物反响的化学方程式要会写.15.以下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积淀析出B .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体现黄色C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积淀析出D .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植物种子考点:氨基酸、蛋白质的构造和性质特色;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差别与联系.专题:糖类与蛋白质专题.剖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状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差别在于能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盐析是可逆的,是物理变化,故 A 正确;B.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响,属于化学变化,故 B 错误;C.硫酸铜是重金属盐,遇蛋白质发生变性;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 C 错误;D.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杀菌消毒,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错误.应选 A.。

厦门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厦门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厦门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卤素单质按F 2、Cl 2、Br 2、I 2顺序,下列性质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 .颜色由浅变深B .氧化性逐渐增强C .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 .密度依次减小【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卤素单质的性质递变规律解答。

详解:A .F 2、Cl 2、Br 2、I 2颜色由浅变深,A 正确;B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F 2、Cl 2、Br 2、I 2氧化性逐渐减弱,B 错误;C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F 2、Cl 2、Br 2、I 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C 错误;D .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F 2、Cl 2、Br 2、I 2密度依次增大,D 错误。

答案选A 。

2.氧化亚铜常用于制船底防污漆。

用CuO 与Cu 高温烧结可制取2Cu O ,已知反应:()()()()()()-12-1222Cu s +O g =2CuO s ,ΔH=-314kJ ?mol 2Cu O s +O g =4CuO s ,ΔH=-292kJ ?mol则()()()2CuO s +Cu s =Cu O s 的H ∆等于A .-1-11kJ ?molB .-1+11kJ ?molC .-1+22kJ ?molD .-1-22kJ ?mol【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加减运算”,获得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详解】已知反应中,(前式-后式)/2得()()()2CuO s +Cu s =Cu O s ,故H ∆=(-314+292)kJ·mol -1/2=-1-11kJ ?mol 。

本题选A 。

3.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淀粉[(C 6H 10O 5)n ]和纤维素[(C 6H 10O 5)n ]B .CH 3CH 3 与CH 3CH 2CH 3C .35Cl 2和37Cl 2D .CH 3CH 2CH 2CH 3与【答案】D【解析】A、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选项A错误;B. CH3CH3与CH3CH2CH3结构相似,分子中相差1个CH2,互为同系物,选项B错误;C. 35Cl2和37Cl2是由氯的两个不同核素形成的单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选项C错误;D. CH3CH2CH2CH3与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D正确。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化学试题含解析-推荐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化学试题含解析-推荐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化学试题1. 使用下列食品添加剂不会改变原分散系种类的是A. 乳化剂B. 防腐剂C. 增稠剂D. 凝固剂【答案】B【解析】A项,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加入乳化剂会形成稳定的乳浊液,能够改变原分散系种类,故A错误;防腐剂是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都是可溶性的小分子,所以加入防腐剂不会改变原分散系种类,故B正确;C项,增稠剂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粘稠度,所以加入增稠剂能够改变原分散系种类,故C错误;D项,凝固剂是使食品结构稳定、使加工食品的形态固化、降低或消除其流动性、且使组织结构不变形、增加固形物而加入的物质,所以加入凝固剂能够改变原分散系种类,故D错误。

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FeCl3溶液可用于应急止血B. 尿素[CO(NH2)2]可用作氮肥C. 玻璃钢可用于制造汽车挡风破璃D. 肥皂水可用于清洗蚊虫叮咬处【答案】C【解析】A项,血液属于胶体,加入FeCl3可使胶体聚沉,FeCl3溶液可用于应急止血,故A正确;B项,尿素溶于水,会发生缓慢水解生成可被植物吸收的成分(NH4+等),且尿素中氮元素含量较高,是一种常用的氮肥,故B正确;C项,玻璃钢可用于制造汽车车身,但因为玻璃钢是不透明的,所以不能用于制造汽车挡风破璃,故C错误;D项,蚊子叮咬后,在人的皮扶内分泌出甲酸,肥皂水显碱性,能与甲酸发生中和反应,故D正确。

3. “富勒烯“材料家族包括C60、C70、N60、B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40和C70都属于新型化合物B. B40、C60、C70、N60分子内都只含共价键C. C60和C70属于同分异构体D. B40、C60、C70、N60都属于烯烃【答案】B【解析】A项,B40和C70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都属于单质,故A错误;B项,四种物质均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则只含共价键,故B正确;C项,C60和C70为碳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D项,烯烃含有C、H两种元素,所以四种单质都不属于烯烃,故D错误。

2018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化学质量检测及其答案

2018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化学质量检测及其答案

2018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满分75分;考试时间4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Na—23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第I卷选择题第I卷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表示常见的垃圾分类,废弃的易拉罐属于()2.下列成语或典故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冻三尺B.聚沙成塔C.百炼成钢D.香气四溢3.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闻气味C.存放CO2D.稀释浓硫酸)5.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有关水的净化叙述错误的是()A.静置可使不溶物沉降B.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C.用明矾检验净化后的水是否为硬水D.蒸馏可将海水淡化6.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

有关硼氢化钠叙述正确的是()A.含2个氢分子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钠、硼、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11:47)8.用右图装置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瓶内空气体积为100 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胀大后变瘪 C.燃烧结束且等冷却后才可打开弹簧夹 D.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约20mL 水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a 点所示溶液的溶质是NaCl 和NaOHB.由a 点到b 点溶液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仍为无色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10.向一定质量AgNO 3和Cu(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 的质量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 点溶液中溶质只有2种 B.c 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 3)2C.若取b~c 段之间的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D.取d 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第Ⅱ卷 非选择题第Ⅱ卷共6题,共45分。

完整word版厦门市2017 2018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检含答案

完整word版厦门市2017 2018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检含答案

厦门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质检化学试题说明: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l-35.5 Fe-56 Cu-64分。

)小题,每题3分,共4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含有铝箔、LiFePO1.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中正极材料(正极成分分为4炭黑等杂质)的金属元素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离铝箔和其他正极材料“NaOH溶解”A.做还原剂中HO“HSO+HO溶解”B.222422 LiCO易溶于水C.32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仅有Fe(OH)D.3 2.下列说法与原电池无关的是A.高压电塔上镶嵌锌块防腐炼铝”加入冰晶石降低熔点B.“暖宝宝”C.铁粉、活性炭、无机盐制作“Hg补过的牙咬到铝箔感到疼痛D.Ag32 pH最小的是下列物质分别于1L0.1mol/L的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3.0.1molD.HCl C.CO B.NO A.SO 232生成量的是4.盐酸与过量锌粉反应,加入下列物质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H2 COONa A.NaOH D.NaHCOB.CuSO C.CH 334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是5.2--3+2--2+2++CO、FeCl、MgSO、Al B.K、、A.NO、334++-2+--2+ COOHCH、Br D.ClO、、Ba、Na、ClNaC.Ca、3结构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我国化学家张青莲命名的“小狗烯”6. B. H分子式为A.C 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2426可发生加成反应15D.一氯代物有种(不含立体异构)C.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省略夹持装置)正确的是7.18.设N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71gCl和足量的HO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22B.精炼铜,若阳极失去0.1N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 A--8N 数目为1LpH=6的纯水含有OH10C.A-数目为NCOO 1L 1mol/LCHCOONa溶液中含有CHD.A339.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装置如图。

厦门市2017届高三质量检查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资料

厦门市2017届高三质量检查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资料

2018届高二实验班化学周考试题3-23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O-161.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物质性质与对应用途错误的是A.明矾易水解生成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作芯片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D.溴化银见光易分解,可用作胶片感光剂2.设N A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5℃时,1LpH =11的氨水中OH-为0.001 N AB.标准状况下,2.24 L SO3的氧原子数为0.3N AC.4.6 g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 7N AD.3.6gD2O所含质子数为2N A3.己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异丙苯的一氯代物共有6种C.可用溴水鉴别异丙烯苯和异丙苯D.异丙苯是苯的同系物4.某酸件废水可能含有Fe2+、Fe3+、Al3+、Mg2+、Na+、K+、CO32-、SO42-。

取废水祥品分别进行如右图所示①~④四个实验。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废水含有Na+,不含K+B.废水含有SO42-和CO32-C.废水不含Fe3+,可能含Fe2+D.废水一定含有Na+、Al3+、SO42-6.X、Y、Z、M、Q、R皆为前20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是A.Q位于第三周期IA族B.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盐或碱C.简单离子半径:M->Q+>R2+D.Z与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7.铁碳微电解技术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一种工艺,装置如图。

若上端开口关闭,可得到强还原性的H+(氢原子);若上端开口打开,并鼓入空气,可得到强氧化性的-OH(烃基自由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无论是否鼓入空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B.不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e-=H·C.鼓入空气时,每生成1mol·OH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D.处理含有草酸(H2C2O4)的污水时,上端开口应打开并鼓入空气8.(15分)甲醛(HCHO)与葡萄糖相似具有强还原性,40%甲醛溶液沸点为96℃,易挥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上)厦门市九年级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分说明:1.每个化学方程式3分,所有化学式都正确1分,配平1分,其他都正确再给1分。

2.本卷试题部分答案有开放性,只要符合题意就酌情给分。

第Ⅰ 卷选择题(共10题,25分)
本卷第1~5题各2分,第6~10题各3分,共2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第Ⅱ 卷非选择题(共8题,75分)
除化学方程式3分及特别注明外每空各1分
11.(8分)
(1)保护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2)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3)Ca(OH)2 + CO2 = CaCO3 + H2O
(4)2H2O22H2O+O2↑
12.(10分)
(1)①4 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①氧(或O)分子
②2H2O 通电2H2↑+ O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Ⅱ、Ⅳ(2分)
③光合
13.(7分)
(1)吸附性(2)a 、b 、e(2分)
(3)HClO(2分)(4)肥皂水煮沸(或蒸馏)
14.(10分)
(1)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答到这些中的两点性质即可)助燃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温室效应(或与此答案相关的内容都可以)(2)+1 分子的结构不同
(3)NH4NO3微热N2O↑ + 2H2O 分解反应
(4)受热分解产生氧气,是一种助燃剂
15.(12分)
(1)①a处白磷燃烧,有大量的白烟生成,b处红磷不燃烧4P + 5O2△2P2O5
②白磷和水,且水没过白磷(2分)
(2)①Na2CO3 + H2SO4 = Na2SO4 + CO2↑+ H2O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干燥紫色石蕊滤纸条和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2分)
16.(11分)
(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 + MnO2+ O2↑ b
18.(10分)
解:该5 m3废气中SO2质量为m
Br2 + SO2 + 2H2O ═ H2SO4 + 2HBr
160 64
0.01 g m
160
0.01 g= 64 m
m=0.004 g
该废气中SO2含量= 0.004 g ÷5 m3 = 0.0008 g•m-3 = 0.8 mg•m-3。

0.8 mg•m-3 > 0.4 mg•m-3
答:该废气中SO2含量为0.8 mg•m-3 ,废气不符合排放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