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的新川西建筑追求

合集下载

川西新农村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川西新农村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川西新农村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明确了振兴农村新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的发展方向,深刻的阐述了农村建设与发展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国家的带动下,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在各地相继展开了。

但对于农村来说,新农村建设不单单是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寻找新的经济转折点,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让建设既要融入现代化,又能保护传统文化,展现人文内涵,最好真正的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建筑文化;居住环境川西地区为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域特色鲜明,既有川西高原连绵的山脉,也有成都平原广袤的土地,山脉上聚居着多个少数民族村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传统文化,这也就导致川西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待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上要格外慎重,既要保护好这些传统文化,维护民族团结,注重居民的精神需求,同时也要带领着这些处于偏僻地带的村民们建设新农村,加强基建,提高生活环境,寻找经济支撑点,走上制致富之路。

除此之外,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与浪漫的结晶,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这些文化对于当地村民来说,也是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是他们的习惯、信仰,更是他们生活的沉淀,文化的传承。

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当注重尊重农村传统民居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用更加充满人文精神的理念,引领着我国农村的发展之路。

一、川西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地域特色(一)村落规划与房屋空间构造四川地区为典型的盆地地势,特点是潮湿、雾气蔓蔓,而水系发达,遍布山野,因此居民的房屋选地通常依据地势而定,沿山路或水源而建[1]。

在居住空间上更倾向于小巧玲珑、紧凑紧致,拥有更好的避灾性。

房屋结构多为四合院有天井的构造,天井是我国南方多地传统房屋结构中最重要的一个位置,虽不大,却拥有采光、排水、通风、晾晒等综合性的作用。

在民俗文化中,天井也是重要的聚集家庭福气财气的位置,因此通常处于房屋的正中心,以天井为基础,去构建其他的房屋。

例析新川西民居与后现代设计对比

例析新川西民居与后现代设计对比

例析新川西民居与后现代设计对比川西民居是汉族民居建筑流派之一,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

新川西民居是在此基础上,注入新材料新观念发展起来具有地域风格的民居建筑。

新川西民居作为地域文化载体与后现代设计在产生背景以及表现手法上面非常类似,通过研究这二者之间的异同,适当借鉴后现代设计中的规律与经验,为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指导传统民居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种设计产生背景之对比在这两种设计的对比过程中,可以将它们各自的产生背景做出分析和比较。

作为一种民居设计,新川西民居自然承载着让居住者和使用者能够透过它感受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地理环境。

所以川西的民居设计自然要让人们感受川西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地理面貌,川西的民居设计早已经融入川西的文化特色。

四川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省份,自古就是农业大省,在近一百年的发展中,虽然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依旧与中国中东部地区存在差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然在建筑设计也相对落后一些,这一点在民居的设计与建造上也有所体现。

首先在建筑设计上面要满足居住的特点,所以在装饰上体现出“生态”的一面,将人“置身”于自然之中,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之景充分融合的目的,让居住在里面的人们可以感受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满足人类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现在生活在城市钢筋混凝土盒子里的人们,更加渴望与自然拥抱,川西民居缺乏装饰的建筑设计,也能更好地接受。

甚至一些商家正是借助这股“川西民居”之风,将建筑打造得更加接近自然,所以在商业环境下异军突起,一枝独秀。

例如现在成都做得非常成功的川西民居特色写字楼——西村,就以传统西村四合院为空間布局,青砖黑瓦,屋顶房檐滴水瓦片,青石地板,雕梁画栋,朱红大门,充满田园的农耕气息。

正是这种“复古风”的兴起,将人们的怀旧情愫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后成就了新时代的新川西民居设计,在现代建筑市场引领了一种新的时尚之风。

后现代设计是在西方工业时代下的产物,是伴随着工业制造以及新材料改变后产生的设计手法。

川西林盘建筑方案

川西林盘建筑方案

川西林盘建筑方案川西林盘建筑方案川西林盘是一个位于川西地区的生态旅游区域,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并提供给游客一个舒适、宜居的环境,我们提出了以下建筑方案。

首先,川西林盘的建筑风格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我们提倡使用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来构建建筑,以呼应周围的森林和山川景观。

同时,建筑的形状和结构也应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避免对其产生过多的破坏。

在建筑外观设计上,我们可以借鉴当地的传统建筑元素,让建筑在现代化的基础上保留一些独特的地域特色。

其次,川西林盘的建筑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我们建议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如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应考虑节约能源的原则,比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的依赖。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建筑周围种植一些植被,以增加空气质量和景观效果。

再次,川西林盘的建筑应注重功能性和舒适性。

根据区域的特点,我们可以规划一些室内外的公共空间,如露天花园、休闲区等,供游客休息和娱乐。

同时,在住宅设计上,我们可以考虑人们在川西林盘居住期间的需求,提供一些设施和服务,如健身房、餐厅、社区活动中心等,为居民提供便利和娱乐。

此外,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和装饰也应注重美观和舒适度,以提升居住体验。

最后,川西林盘的建筑应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我们建议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艺术品、手工艺品等,以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

同时,我们可以规划一些文化活动和展览场所,供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传统。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建筑的媒体墙、室内外展示等方式,展示川西林盘的历史和发展。

综上所述,川西林盘的建筑方案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可持续发展、功能性和舒适性,以及文化保护和传承。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我们相信川西林盘将成为一个理想的生态旅游区域,吸引游客和居民共同享受自然和文化的美好。

川西地区羌民族建筑特点简析

川西地区羌民族建筑特点简析

又是该民族勤劳勇敢地开发岷江上游地区的宏 有致。寨房外形一律取堡垒形,基部较宽,逐渐 料,一般砌体的毛石直径不小于 15cm,标号不
观证据。不仅如此,羌民族建筑还是集建筑造 向上收缩,最高处为一方形之小石板堆,平顶, 低于 200 号,黄泥标号不低于 25 号,在使用上
型、建筑装修、建筑抗震于一体的可贵的人类建 故外形呈四方锥形立体。
在秦汉时期,羌民族就开始了石砌建筑。
人居其中,畜圈于下。”住宅建筑的功能分区为: 等的拉结石,拉结石的位置又是互错开的,门窗
据 《氐与羌》 一书中记载:“公元 311- 397
一层为圈,饲养家禽;以黄石筑成,留一小 洞口处一般设有片石或方木过梁,并且伸入墙
年前凉后凉在河湟地区东部强迫羌汉人民建筑 窗通风透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
“便利性”
炼。合唱者只是被动的对曲谱中的音高进行实 的,严肃的合唱风格。现代的,多元的合唱方
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体裁,是 践演绎,不熟悉旋律以外的合音究竟应该怎样 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然而,多风
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是音乐、文学与演 加以运用。选择流行性广泛的含有多声部的流 格的,时代感的合唱方式对于仅接受古典音乐
都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者则属于几户或几十户,甚至整个存在共同所 这种内圆外方,下大上小的石砌古碉无论是在
1 羌民族建筑的历史
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承受水平荷载的情况下都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羌民族建筑始于汉时期前,据《茂州志》记
2.2 功能
他们在石墙的砌筑中,上下石块均错缝搭接,乱
载:古冉[ ]二国羌氏之遗其地多寒,宜麦,宜
上经常发生战争,这均决定了羌民族建筑在防 间的交通工具是独木楼梯,这种楼梯便于拆除

川西景观特色在石棉县彝火泉院设计中的表现

川西景观特色在石棉县彝火泉院设计中的表现

川西景观特色在石棉县彝火泉院设计中的表现【摘要】石棉县彝火泉院是一座充分展现川西景观特色的建筑。

借鉴了川西传统建筑风格,融入了川西特色元素,并体现了彝族文化。

设计中还融入了自然山水元素,使整个院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通过设计,彝火泉院成功打造了具有川西特色的景观,展现了川西景观独特的魅力。

这种设计不仅展现了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尊重,也使彝火泉院成为川西景观特色的生动体现。

石棉县彝火泉院在设计中充分展现了川西景观特色,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尊重,成为川西景观独特魅力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川西景观特色, 石棉县彝火泉院, 传统建筑风格, 特色元素, 彝族文化, 自然山水, 独特魅力, 尊重传统文化, 生动体现.1. 引言1.1 川西景观特色概述川西景观特色是中国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景观风貌,包括了川西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川西地区地形多变、气候多样,造就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如雪山草地、森林湖泊、溪流瀑布等。

川西地区的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包括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

川西地区融合了多种不同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如川西藏传统建筑、彝族风情等。

川西景观特色在石棉县彝火泉院设计中得到了充分展现,结合了川西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产,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

1.2 石棉县彝火泉院介绍石棉县彝火泉院位于四川省石棉县,是一座集彝族文化、自然风光和川西建筑特色于一体的景观设计精品。

彝火泉院占地广阔,建筑风格独特,设计融合了彝族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展现出独特的美学魅力。

院内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打造出一个集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景观空间。

彝火泉院周边自然山水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环境清幽宜人。

游客在院内漫步,可以感受到彝族文化的魅力,体验到川西民俗的独特风情。

石棉县彝火泉院作为当地的景观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石棉县的一张文化名片。

川西民居与寺院建筑结构浅说

川西民居与寺院建筑结构浅说

川西民居与寺院建筑结构浅说作者:周伟来源:《现代艺术》2024年第06期川西地区的建筑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穿斗式结构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在现代社会,如何在保护和传承川西地区建筑文化的同时,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引言中国拥有辽阔的疆域,其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导致了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

正如俗语所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孕育了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多样建筑形态。

特别是在西南地区,其复杂多变的地理形态和悠久的历史背景共同塑造了川西独有的建筑文化。

民居反映了大众的审美偏好和技艺水平,而寺院和祠堂则代表了文化传统和信仰的承载,体现了对美学和技艺追求的深化与提升。

尽管从外观上看,民居与寺院、祠堂的差异显著,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技艺传承和发展方面。

二、穿斗式结构的研究与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差异不仅反映了地域特色,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精神。

根据《营造法式》的分类,古代建筑大致可分为“殿阁造”和“厅堂造”两种类型,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建筑风格。

川西建筑巧妙地融合了南北建筑的特点,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穿斗式结构。

对于穿斗式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对西南民居的调查。

这种结构的命名源于民间工匠用语,与学术界基于类型学的命名方式截然不同。

穿斗式结构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支撑方式,即通过柱子而非梁来承载重量,这种方式在榫卯连接技术上展现了与传统抬梁结构显著的差异。

穿斗式木构架特点在于其紧密排列的立柱和通过多层“穿”连接各柱的方式,形成了稳固而灵活的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也为川西地区的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美学特色。

竹编夹泥墙和挑檐枋等建筑元素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地区建筑的特色。

加之清初大量移民的涌入,川西地區的建筑形态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域建筑体系。

三、历史战乱对川西建筑的影响然而,在历史的变迁中,蜀地多次遭受战乱,导致许多古老建筑难以追溯,尤其是明末清初期间,一些在战乱中崛起但最终未能掌握政权的人物,例如张献忠,在其流亡巴蜀地区的过程中,给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浅析干栏式川西民居对现代地域建筑的启发

浅析干栏式川西民居对现代地域建筑的启发

承 梁 , 以梁 承 檩 ,檩上 承椽 ,梁上 起脊 ,而 穿斗式 加抬 梁 式 的构 造 不仅 使两 种 构造 方式 的优 点发挥 到最 大 化 ,而 且还 克服 了两者 各 自的建构 缺 点 ,使得 民居 空间更 加 的 宽广 与开 阔 ,从而 更 能突 出川西 民居建 筑 的雄伟 气 势。 ( 四 )底 层架 空 的建筑 形式 川 西干 栏 式 民居底 层架 空 的 吊脚 空 间建筑 形式 ,为现 代 建筑 的因地 制 宜与 节约 土地 资源 提 供 了 良好 的范例 ,现 代 建筑 技术 目 前 已经 完全 可 以实 现 吊脚 式 的底层 架 空 问格局 ,这 种 建筑 格 局配 合 依地 形延 伸 的建 筑 可 以极大 地节 约 宝贵 的 十地 资源 ,减 少 建筑 物 对 于地表 空 间 的直接 介 入 ,进 而最 人化 地 为地表 保 留 更多 的发

简 约式 的 现代 建筑 风格 将 建筑 打造 成 下篇 一律 ,千城 一面 的 标 准化 建筑 群 ,建 筑 的地 域特 征在 这种 风 格 的影 响下 黯然 失 色 , 这 样 的建筑 风 格不 仅 未能 充分 体现 出建筑 的地 域特 色 ,而且 亦未 能 将基 于 民族 文化 的建筑 精髓 恰 到好 处地 融入 到 现代 建筑 中去 。 反 思我 国这一 大规 模 城市 化历 史 时期 ,过 度 的城 市化 带 来 了城市 用 地 、环 境 、交通 、民众 心 理等 方面 的诸 多 问题 ,而 我 国川 I 西 民 居 干 栏 式 建 筑 则 以其 较 好 的地 形适 应 性 等 特 点 在 任 何 地 形 均可 营 造 适居 空 间 ,同 时还 能避 免 了环境 、 交通 等l 方面 的 问题 。川西 的干 栏式 建筑 究 其本 原 实质 上是 源 于我 国远 古先 民 “ 鸟 信仰 ”的 “ 巢 居 ”传 统与 “ 兽信仰 … ‘ 穴 居 ”传 统 的结合 ,这种 建筑 传统 在我 国盛 唐 以来 亦远 传 至东 南亚 、 前苏 联 的西伯 利 亚 与 日本 ,在 日本 则形 成 了高 床住 居 等类 型 的建筑 风 格 。干栏 式 建筑 因其 支撑 基础 类似 栅 式结 构 ,故 又称 栅居 式 建筑 。我 国川两 的少 数 民族 中 苗族 、 侗族 、傣 族 等均 有干 栏式 建 筑 ,而壮: 族 、布 依族 、水 族 、 土家 族等 少数 民族 亦保 有相 当数量 的干栏 式传 统建筑 。

川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文化融合共生关系的探究

川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文化融合共生关系的探究

川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文化融合共生关系的探究摘要:本文以川西古建筑的与现代建筑文化融合为切入点,阐释了其背景及概念,剖析了现代建筑文化背景下川西古建筑融合的现状,结合案例从建筑风格、装饰元素和精神内涵等多个方面说明实际存在的问题,探讨现代旧城改建形势下川西古、西方建筑文化共生手法。

关键词:川西古建筑;现代建筑;文化融合;共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尤其近些年,旧城改造项目屡见不鲜,很多建筑盲目崇尚西方风貌,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

这种形势下使得川西古建筑的地域特色和符号特征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品,甚至完全被摒弃。

因此,如何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保护并发扬川西古建筑文化,通过与现代建筑文化相互交流,取其精华,同时汲取地方特色,融合地方文化,延续川西古建筑的原有韵味和生命力,形成具有川西古建筑特色并适宜现代生活的建筑风格。

一、川西古建筑特点作为巴蜀文化的构成部分,川西古建筑可谓年代已久。

这里的建筑风格注重天人合一,以及自然观与环境观统一,成为相对独立的民居建筑样式。

同时它的建设形态也巧妙地结合川西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蕴含浓厚的人文思想。

在建筑单体上,川西古建筑讲究因地制宜,建筑结构通常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小青瓦房,由堂屋,厢房,耳房,天井和院坝组成。

在建筑色彩上,外墙多采用能进行阳光反射的白色。

木结构一般将柱涂成黑色,门窗涂成浅褐色或枣红色。

在细部与装饰风格上,大多清素简洁。

在川西各地的建筑上能够看到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图案、神话故事为载体的装饰构件,凝聚川西人民的勤劳与聪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建筑文化特征体现了传统人居特征,对现代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启示。

二、在当代建筑背景下川西古建筑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后,川西大多数城镇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建设,由于当时改造过程中并未完全将地域特点、文化背景结合其中,对传统风貌带来较多的破坏,川西古建筑特色逐渐模糊甚至消失。

并且村民门盲目拆卸、改建古建筑,将许多精美的建筑构建破坏。

川西建筑: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川西建筑: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川西建筑: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一、引言川西,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地方。

这里的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将从历史、技术和文化三个角度,深入探讨川西建筑的传统与现代交融。

二、历史视角:川西建筑的演进与发展1.古代至清代(1840年):这个时期的川西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采用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

其建筑形式深受官式建筑的影响,如四合院、九宫格等,同时,一些民间建筑也展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如羌族的石碉和藏族的木楞房。

2.清代至今(1840年至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川西地区的建筑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期,川西建筑逐渐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化元素,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玻璃幕墙等,同时,也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建筑风格。

三、技术视角:川西建筑的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融合1.现代建筑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川西地区的建筑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现代的建筑技术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玻璃幕墙、钢结构等被广泛应用于川西的现代建筑中,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传统工艺的传承:在现代化的同时,川西建筑也注重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扬。

例如,在修建过程中,传统的地方材料如石材、木材等仍被广泛使用,传统的建筑工艺如砌墙、抹灰等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四、文化视角:川西建筑中的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1.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川西建筑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常采用地方特色的图案、色彩和装饰物等,使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现代文化的影响: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川西建筑也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影响。

现代的建筑理念、审美观念和技术在川西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得川西建筑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气息。

五、结论川西建筑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它既包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又展示了现代化的发展和进步。

新川西民居与后现代设计对比分析

新川西民居与后现代设计对比分析

新川西民居与后现代设计对比分析当今社会,人们都比较欣赏新川西民居的设计。

新川西民居的设计和上个世纪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过对新川西民居住宅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从二者的产生背景,设计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怎样才能在现代设计中发展。

标签:川西民居;后现代;设计手法引言川西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很大的优势,这一区域属于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所以,其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山峦纵横,水脉交错。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为了获得理想的居住环境,通常采用最普通的方法建立适宜的居住建筑。

民居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既强调了生活的特性,同时又追求心理效应和审美意趣。

川西民居建筑和后现代主义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探讨,我们可以知道怎样才能在现代设计中求得发展。

1 新川西民居与后现代设计产生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反现代设计的思潮。

因此,设计师们对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提出了质疑,当时就因这种思潮导致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出现。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但是他同时又是从现代主义设计思维中逐渐演变出来。

我们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当中,后现代主义也逐渐走向了超越这一途径。

在后现代主义之前,国际主义风格十分盛行,大范围的玻璃幕墙,毫无点缀的室内空间,这些美其名曰简洁,但却使室内外千篇一律。

长此以往,人们对这种形式的建筑感到十分厌倦。

因此,20世纪60年代,西方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便产生了,而且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民居浓缩了一个区域的地理和文化。

川西民居和这方水土上的人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关系。

它在钢筋水泥时代出现,非常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成都川西民居建筑的历史十分悠久。

从建筑取材来看,川西民居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

他们都是采用土,木,石头等作为原材料,因为搭配的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构,主要有土木,砖木等。

川西民居的庭院组合形式主要是“天井”,院落的组织都是围绕天井来进行的。

关于川西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如何体现的探究——以上里古镇为例

关于川西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如何体现的探究——以上里古镇为例

体 ,按 “ 戏
曲 ,浮雕 1 6 9幅,大小 人物 5 7 0余个 ,或 独 自一人 ,或 群 集于一 ,但 皆 自然真实 ,面 目清晰 ,姿态 各异 ,栩 栩如生 ,
毫发毕现 。
1 . 4 柳 江 古镇
该古镇被誉为 四川 十大 古镇 之一 ,其 内有风情 吊脚楼 , 访 古寻幽 水码 头 ,亲水 临河 古 栈道 ,百 年 民居 汇 老街 等 。
关 于川 西传 统 元 素 在 现 代 建 筑 中如 何 体 现 的探 究
— —
以上里 古 镇 为例
岳 征 宇
( 西华 大学 ,四川 成都
摘 要 :随着 中国改 革开放 以 来,大量 的外 来元素 进
6 1 0 0 3 9 )
1 . 6 平 乐古 镇
入 川 西传 统 古 镇 ,如 今 古 镇 的 建 筑 种 类 多样 ,却 没 能 在 概
精美 ,河边 吊脚楼 临河 而立 。尤其 是 黄龙正 街 ,两 廊檐 柱 排立 ,古色古香 。
1 . 2 街 子 场 古 镇
该古镇是 以德孝 闻名 ,其建 筑建 设古 朴 ,清 泉甘 甜纵
横 ,贯穿古镇 。
1 . 1 0 上 里 古 镇
该古镇依 山傍水 ,田园小 丘 ,木 屋为 舍 ,现仍 保 留着
该 古镇保留着 明清 时期 的古 民居 ,多木 结构 ,多为两
念上给人一个 完整的 川西本 土建 筑 的深刻 印 象。本 文对 典 型川西建筑进行探 讨 ,以期寻找 到将 川 西元素 运 用到现代 建筑 中的有用方 法。 关键词 :川西 ;传统元素 ;现代 建筑
中 图 分 类 号 :T U 9 8 6 . 4 文 献标 志码 :B
1 J I l 西古 镇简 介

川西藏区民族建筑文化

川西藏区民族建筑文化

川西藏区传统民族建筑的类型构成与文化遗产...217人阅读隐藏>>13 6 华中建筑H U A Z H O N G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08/201 1 建筑文化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C u l t u r e 川西藏区传统民族建筑的类型构成与文化遗产特征T h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T y p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n T i b e t A r e a o f W e s t S i c h u a n Z h a n g X i a n j i n 张先进中图分类号T U-0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39X(2011)08-0136-0 5 摘要四川省西部的甘孜、阿坝两州是四川境内藏族聚居的集中区域。

从公元7世纪以来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和颇具民族交融特色的藏文化圈。

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和生息发展,使这一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态与建筑文化。

该文拟从这一区域丰富的传统建筑遗存和精彩案例,探析其建筑类型的构成特点与建筑的文化遗产特征。

关键词川西藏区建筑类型文化遗产特征A b s t r a c t T h e t w o c a n t o n s i n S i c h u a n P rovince, Ganzi and Aba, are the intensive areas where Tibetans settled. From the 7th century, the two cantons shaped relative stable Tibetan cultural circle with obvious nationality fusio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T h e s p e c i a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p a t t e r n s and structure culture there are based on thousands of national culture deposit and development. In t h i s t h e s i s,a u t h o r t r i e s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architecture typ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heritag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luxuriant h i s t o r i c a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h e r i t a g e a n d b r i l l i a n t c a s e- s t u d y. Key words Tibet Area in West Sichuan, Architecture typology, Cultural heritage characteristics世界上任何地区建筑的形成,都与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相关。

川西建筑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川西建筑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川西建筑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上》2024年第07期摘要:建筑对人而言是一种隐性的陪伴,是承载历史记忆的客观载体。

随着时代变迁,川西建筑的生命仍在而其功能已旧,需要用现代的思维和设计方法去重新演绎川西建筑经典,让旧适应新、旧为新用,让新包容旧、新旧融合,使传统川西建筑形式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得以延续并焕发新的生命力。

本文以成都太古里的商业空间设计为着力点,通过对川西建筑和太古里商业街区的调研,探析川西建筑元素在商业空间中的独特应用,为川西老旧建筑的再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川西建筑;商业空间;成都太古里川西建筑一般是指中国四川盆地西南部比较常见的居住房屋形式。

川西地区地形多山,受海拔影响气候多变,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与宝贵的生态自然资源促使川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以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要。

川西建筑独有着实用、质朴、简洁的建筑风格特征,凝结了当地人民的修建智慧,反映了川西地域的特色文化,具有高度的历史文脉及聚落艺术研究价值和宝贵的建筑文物保存价值。

川西建筑在功能和形式的处理上恰到好处,突显传统匠人对建筑美学追求的同时也显露出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探索热情,既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川西民众智慧的体现,其浓郁的乡土地域美感有必要在新时代的发展途中作为川西文化的一张活名片继续延续下去。

一、传统川西建筑分析川西建筑主要包括以成都为主要中心地区的四川盆地的岷江、沱江流域地方民居建筑。

地域环境因素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蜀犬吠日”这个成语就形象地表达出了蜀地因阴雨天气多导致日照时间短的气候特征。

所以取暖、通风需求是川西建筑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由此催生出独特的川西建筑形制。

早期劳动人民修建房屋多为就地取材,川西建筑在材料和色彩上也深受生态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这使川西建筑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格。

(一)建筑特征1.氣候因素所催生的二面坡屋顶川西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山地为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天气。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绚.丽(xuàn)褶.皱(zhě)戛.然而止(jiá)B.萌.发(méng)晦.暗(huì)不知所措.(cuò)C.亢.奋(kàng)山麓.(lù)挑.拨离间(tiǎo)D.狩.猎(sòu)怠.慢(dài)销声匿.迹(nì)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B.那时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C.所以我从我一生中觉得重要的决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

D.我们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慢舞。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当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时,码头上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B.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从坑里取出这件玉器,唯恐一用力,它就分崩离析....了。

C.到假日,熊猫基地就非常热闹,游客们纷至查来....,大熊猫的魅力真大啊!D.节目中,舞蹈家杨丽萍将孔雀的动作、神态精妙展示出来,使人叹为观止....。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现在至今还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

B.我们要分析问题、思考回题、发现问题,从而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C.据悉,三位航天员将在神舟十四号上举办宇宙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D.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的永恒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各题。

甲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川西景观特色在石棉县彝火泉院设计中的表现

川西景观特色在石棉县彝火泉院设计中的表现

川西景观特色在石棉县彝火泉院设计中的表现【摘要】石棉县彝火泉院的设计充分融入了川西景观特色和彝族文化元素,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地理特点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的优美自然环境,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彝族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建筑更具民族特色,川西景观特色的体现则让整体设计更加独具魅力。

建筑风格特点展示了设计师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展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设计理念阐述了设计师对于环境和文化的尊重与发扬。

通过对效果评价和对当地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个设计对于当地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石棉县彝火泉院的设计不仅在视觉上给人带来愉悦,更是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川西景观特色、石棉县、彝火泉院、地理特点、彝族文化、川西景观、建筑风格、设计理念、效果评价、当地发展、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石棉县彝火泉院设计的背景介绍:石棉县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西部,地处川西高原腹地,是川西地区的重要县城之一。

石棉县地理环境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如神奇的彝山、宜人的河谷、清澈的泉水等。

石棉县是彝族人口聚居的地区,彝族文化深厚。

彝火泉院是石棉县的一个重要景点,以其独特的地热泉水景观而闻名。

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提升景点的吸引力,石棉县政府决定对彝火泉院进行设计和改造,以展现川西地区的景观特色和彝族文化元素。

本次设计将充分考虑石棉县的地理特点和彝族文化特色,结合川西景观特色进行打造。

通过合理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彝火泉院将焕发新的活力,成为石棉县乃至川西地区的旅游新亮点。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探讨川西景观特色在石棉县彝火泉院设计中的表现是否符合当地地理特点和文化特色。

通过研究川西景观特色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启示。

此研究也有助于提升设计师对川西风景特色的认识,促进当地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为石棉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创意。

川西建筑特点解析

川西建筑特点解析

川西建筑特点解析
归纳总结传统川西、近代川西、现代川西建筑等建筑风貌特点,以打造“精美川西”为⽬标。

规划、建筑、策划、景观、室内设计、概预算相结合,兼顾表达多元化的⽣活、⽣产及休闲空间场所。

设计与环境融合,根据预算和喜好做多样性选择,因⽽就需要编制多样性的技术导则作为引导。

1.传统川西建筑
(1)⾸先,它体现在住宅布局中的开敞⾃由。

传统民居建筑特征是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基本组合单位是"院",即由⼀正两厢⼀下房组成的"四合头"房,⽴⾯和平⾯布局灵活多变,对称要求并不⼗分严格。

院内或屋后常有通风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并⽤檐廊或柱廊来联系各个房间,灵巧地组成街坊。

(2)其次,这种风格表现在建筑造型上是轻盈精巧。

为适应炎热潮湿的⽓候,传统民宅建筑多为⽊穿⽃结构,斜坡顶、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如。

建筑的梁柱断⾯较⼩,外墙体的⾼勒脚、半桩台,室内加⽊地板架空。

(3)再次,川西民居的飘逸风格,表现在建筑⾊彩上是朴素淡雅。

川西平原植被较好,四季常青,⽽民居的建筑⾊彩⼗分朴素,多以冷⾊调为主。

⽡为青⾊、墙为粉⾊(或灰砖⾊、梁柱为茶褐⾊、门窗多为棕⾊(或⽊料本⾊)。

其重点装修部分是⼩门楼,俗称"龙门(或门道)",但仍是以冷⾊调为⾄,常常"雕⽽不画"。

2.近代川西建筑
采⽤三段式建筑形式,材质主要为青砖、青⽡,布局格式单栋建筑趋向西式古典。

3.现代川西建筑
分为新川西建筑和乡⼟川西建筑。

新川西建筑是运⽤新材料、新技术,并结合新⼯艺演绎传统建筑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而不同”的新川西建筑追求——绵竹民房灾后重建设计陆德伟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对于灾区重建的工作号召,迅速投入大量人力承接了绵竹市遵道镇的大批规划和建筑设计,完成了镇区廉租房住宅区、棚花村村民住宅设计等居住建筑设计。

遵道镇依山傍水,具有丰富的山、水、田、林资源,棚花村作为绵竹年画的重要发源地,震前农家乐旅游在四川省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我们在设计中经过慎重调研,避免灾后重建中出现的一些误区,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新川西建筑设计理念。

1、对传统川西民居的解析。

川西地处四川盆地,四周群山环抱,生态条件独特,气候条件温暖湿润,川西平原地势低平。

这样的生态条件要求人居环境与之适应,主要体现在通风除湿,地形利用,遮阳保暖等多方面。

同时传统川西民居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烙印,体现了家庭的伦理秩序、内外区别、生活习俗。

· 与多山地丘陵的山地地形相适应,传统川西民居布局灵活自由,平面以院坝为中心,主屋正中为堂屋,侧面为主人用房,两厢为晚辈卧室和厨房、仓库等辅房。

庭院是家庭的活动中心,喜院栽果树,有条件的农户把庭院作为农家乐的活动场所。

· 与盆地气候炎热多雨、潮湿阴雾相适应,川西民居追求敞开外露,多外廊,深出檐,屋顶舒展轻巧。

· 基本结构形式为穿斗式木排架,木料用材较小,柱距较密形成排架,稳定依靠柱间穿插的枋木。

· 根据地形房屋常分段跌落,木材以熟桐油涂刷,天然木纹,与白墙青瓦、飞檐、大屋脊、方格窗一起成为川西民居的标志符号。

2、冷静分析当前重建设计中的矛盾,避免误区。

灾区建筑损毁严重,重建建筑量巨大,时间紧迫,受灾地区本来经济发展薄弱,面临发展压力,有可能趁机加大对经济的追求。

在土地利用上,出现对灾民的变相圈地,所谓集中建设,集中居住,往往以经济利益为主导,政府决策在先,设计滞后、盲从,以牺牲居住环境、生态环境为代价。

不尊重传统川西风格,设计模式城市化。

村民住宅主要由血缘、地域纽带联系在一起,当地村民乡土意识浓厚,且与城市住区存在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需要考虑晒场、家禽家畜养殖间、耕作距离等。

目前在都江堰、崇州等地的某些重建方案,盲目引进了城市住宅模式,集中布局,把农村设计成多层单元式住宅区或别墅区,不尊重当地生活居住习惯,与川西建筑风格格格不入,把城市文明强加于农村。

3、“和而不同”新川西建筑理念的提出在绵竹这样有特殊历史文化传统和地理特征的地区,现代农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川西民居保留了适宜的土壤,我们理应传承历史风貌,体现川西建筑特色。

历史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传承历史不等同于对历史和传统风格的模仿。

设计中既要避免在淘汰落后的建造方式中以外来文化替代本土风格中的传统意蕴,又既要避免不顾当地村民实际生产生活方式照搬传统川西建筑手法,生搬硬套周边建筑形式,使重建设计沦为仿建模仿,为此我们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新川西建筑设计理念。

这种理念扎根于根深蒂固的川西民俗文化,着重于把传统川西风格升华为川西建筑气韵、风骨,取得川西古韵,同时对村民生活方式、风俗民情等要素作出正面回应,让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文化旅游有机结合。

融入现代的结构、材料、节能技术和美学元素,实现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历史的对话,反映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要求。

4、“和而不同”新川西建筑理念的设计实践棚花村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的发源地之一,在震前是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示范村,每年举办的梨花节、赏果节吸引了大批农家乐游客。

遵道镇廉租房居住区项目则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解决了震后困难户的生活安置,以50㎡户型为主,每户包括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及阳台,户型配套齐全,并考虑了户型的远期可变性,可由2户拼成100㎡户型。

廉租房设计以3层为主,与配套车库、临街店面组成街巷格局。

在这两个项目设计中既不仿古仿民居,也不硬搬城市住区模式,而是追求体现川西韵味的现代建筑效果,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新川西建筑设计理念,追求短期投入与长期产出的动态平衡,取得了良好效果。

4.1 尊重灾民意愿和灾区实际情况。

通过现场察看、逐户走访、座谈、发放调研表,对棚花村震前村落布局、每户宅基地分布和建筑规模、经济结构、重建意愿甚至农户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详尽的资料采集分析,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棚花村四组震前有69户民房,在地震中全部损毁,其中1户灭绝,2户作为五保户由政府统一另行安置,我们在村落原址废墟上重新规划设计66户村民住宅。

4.2 田园风格布局,打造川西特色村落,形成川西民居的整体风格。

保护棚花村良好的山、水、田、林风貌,传承原有乡村肌理,维护村落的良好生态环境。

村落西侧以云雾缭绕的鹿堂山为背景,沿山公路穿村而过,景观条件良好。

对现有水质良好的3m宽左右水渠进行适当修整,使之从村落南侧贯穿至西北角,引水渠支流水沟进入村民内院,孱孱流水使川西风格融入了江南水乡元素,成为川西村落少有的独特风景。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绵竹市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分区,棚花村位于地址环境基本适宜区和地址环境适宜性差区,为了保证村庄建设的安全,民房避开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区域,尤其限制在山体上重建民房,对震前位于西侧山体上地震断裂带内的村民,实施搬迁。

民房外围被农田所包围,村落果园被民房所包围,流水穿插其中,体现自然村落的田园牧歌诗意,与当地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契合——遵从自然法则,量力而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民房总体布局形成若干组团,产生有序、有机的建筑肌理。

尊重当地居住习惯每户独门独院设计;根据村民亲缘关系和意愿把相关农户住宅组合起来;结合棚花村游客集散中心年画刺绣传习所、公交站台、停车场等公共场所设置公共开敞空间;村民住宅不占用耕地、林地,又保证合理的耕作半径。

这些设计措施产生建筑与山体、水系、农田、果园自然渗透融合的空间形态,形成“绿荫葱茏掩竹篱,花香悠然入院墙,堂前品茶听鸟叫,水榭荷边赏月光”的田园美景。

水环境的整治。

为了维护棚花村的优质水环境,对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净化处理。

全村统一设厌氧净化池,利用厌氧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净化废水功能,对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转化,生活污水经过固液分离→厌氧发酵→生化过滤→植物吸附过程,达到净化目的。

根据震前沼气利用的有效经验,每户设计沼气池位置,人畜粪便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清洁了环境,改善了厨房卫生,缩短了炊事时间,使“三废”(粪便、桔杆、生活垃圾)变“三料”(肥料、饲料、燃料),成“三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能源效益)。

与城市小区相比具有独特的环境优势。

4.3 保持川西院落肌理的平面布局村民住宅设计体现川西民居朴实飘逸的风格,以“院”为基本组合单位。

川西民居有丰富的院落空间,院子兼作休闲、室外劳作用途。

主屋与卫生间、厨房、仓储、禽畜间等辅房均围绕院子布置,顺应山地地形后产生参差错落、舒展自由的院落空间,平面设计为“L”型、“工”型等平面形状。

院落组合既体现了传统川西民居的伦理秩序内涵,体现传统建筑家、园并提的文化内涵,又适应了灾区村民的居住习惯,表现出川西民居浓郁的人情味与亲和力。

通过对住户宅基地以及生产辅房布局进行调整,形成公共与私密,封闭与开敞的院落空间,强调大小院落的组合穿插,强调宜人的尺度,强调院落、绿化、外廊的空间层次与延续,丰富村庄空间体系。

院落空间促进村民相互间的交往,在给人以领域感的同时密切着邻里关系。

力图展现空间层次丰富、亲和力强的村落,完整演绎川西建筑文化中最显著的院落文化,解决生活中人性的需求。

院落作为室内空间的延伸和补充,还是游客休闲度假的温馨空间。

在富达园、鲜李园、福地缘等开展农家乐项目的村民住宅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庭院空间的布局,石材地面、果树、流水、石桌椅都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与流行的单元住宅、花园洋房相比,它所体现的温馨的邻里亲情、率真的群体文化心态,正是现代人怀念和缺乏的。

4.4 街巷格局与院落空间、川西建筑三位一体,营造廉租房住户的归属感。

廉租房居住区位于遵道老街附近,通过设计街巷空间的张弛有度,建筑体块的进退有致,再现了传统街道的尺度和空间氛围。

在住区入口设置传统照壁,组织设计街巷以及组成街巷的外观风貌,包括具有川西文化色彩的门头、垂花、挂落、拱门、标记招牌等装饰物,街巷路面做石材铺装,同时保护院落空间,作为街巷格局的见证,以强化其所处的老街历史标志。

通过这些手法营造居民的归属感、邻里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有利于安抚灾民的心理创伤。

通过设计街、院、巷的建筑空间格局,街巷连接,院院相套,空间曲径通幽步移景异,再现了走大街——穿小巷——跨门道——进院落——入居室的生活情趣,与川西休闲文化一脉相承,体现了新川西建筑的文化内涵。

充分考虑街巷格局设计中的消防问题。

廉租房居住区四周设消防环路,平时控制机动车进入住区内部,必要时消防车可进入内部街巷和院子,到达每幢廉租房。

4.5 设计川西建筑韵味的立面造型严格控制体量,民房以一层为主,不超过两层,单元式廉租房以三层为主。

屋顶以悬山式为主,适应地形设计屋檐进退、错落,通过多尺度的屋顶体量组合,创造亲切宜人的尺度感、空间感。

入口根据地形设计为各种朝向龙门,不拘泥于对称。

立面造型体现新川西建筑的特点——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现代元素。

为呼应当地特色,建筑表现出色调淡雅,注重细部,极具地方性的特点,并且把当地建筑的屋顶及外墙装饰加以改进运用到建筑中,和本土传统建筑风格相呼应,体现出“青瓦出檐长,穿斗白粉墙,悬崖伸吊脚,外挑跑马廊”的传统风格。

提炼运用了川西建筑中青灰色坡顶和勒脚、白墙、飞檐、瓦当滴水、方格窗、雕花窗棂等设计元素,褐色的木结构、枣红色门窗,与青瓦白墙、飞檐斗角相配合,表达了巴蜀之地的婉约之美和内敛气质。

把传统民居的穿头结构、斗拱、木梁等元素简化运用到建筑细部设计中,充分体现出川西建筑韵味。

考虑到棚花村是绵竹年画发源地之一,设计了年画上墙位置,将原来仅存于博物馆、书报、大门的年画搬上了农户墙壁,在沿山路两侧形成了年画走廊。

素雅的青瓦白墙成为色彩鲜明、内容生动的绵竹年画画布,梨花年画映古村,积淀着川西的历史和文化。

5结语提出“和而不同”新川西建筑理念既有别于复古仿建思路,又有别于照搬城市建筑的做法,它追求的目标在于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充分尊重和合理利用川西历史和文化资源,改善人居环境,适应发展要求,延续川西乡村特色。

在本质上仍然是现代建筑,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计算和解决了结构、节能、环境、消防等问题。

棚花村村民住宅由村民自建,政府补贴和引导,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结构抗震设计得到了较好的重视和实施,但由于没有统一施工和监理,缺乏相关政策引导和宣传,节能设计部分未获重视和实施,留下了一点遗憾。

(作者单位: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