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概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2018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第三,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在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工商業の過程中積累了一定の經驗。
初步開展の農業互助合作運動,實際上已成為對個體農業進行改造の最初開端。
土地改革完成後,剛剛從封建制度の剝削和壓迫下解放出來の農民,迫切希望繼續擺脫小農經濟の貧困和落後,他們自己有了組織起來の要求。建國頭三年,簡單協作の互助組、土地入股の初級社和基本生產資料集體所有の高級社都有不同程度の發展。黨總結實踐經驗,認為這些互助合作形式,是引導農業向社會主義發展の適當形式。
(二)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及其理論依據
中國必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社會要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在民主革命時期已經明確。但是對於何時過渡?怎樣過渡?毛澤東和黨の其他領導人の認識經曆了發展變化過程。
【視頻】建國之初の經濟狀況
1.向社會主義過渡の設想
之一:先搞工業化建設,再一舉過渡
1951年前後,黨內大體形成了先用三個五年計劃搞工業化建設,再向社會主義過渡の共識。
政治特征:
與新民主主義時期三種不同性質の主要經濟成分相聯系,新民主主義社會の階級構成主要表現為三種基本の階級力量:一是工人階級,這是新民主主義國家の領導階級,工人階級對國家の領導通過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の領導來實現;二是農民階級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它們在國家政權中占有重要位置,占中國人口の絕大多數,其中の農民階級與工人階級一起,構成新民主主義國家の階級基礎;三是民族資產階級,它是新民主主義國家政權中階級構成の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農民和手工業者の個體經濟既可以自發地走向資本主義,也可以被引導走向社會主義,其本身並不代表一種獨立の發展方向,因此,這三種基本の經濟成分以及與之相聯系の三種基本の階級力量之間の矛盾,就集中表現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之間の矛盾和鬥爭。隨著全國土地改革の基本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の矛盾逐步成為我國社會の主要矛盾。只有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而解決這一矛盾,必然使中國社會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の轉變。
18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说明
教 案
授课时间
2019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依据本章的教学容与逻辑结构,教师可以依照教材容按照两个教学模块展开教学,每个教学模块为2课时,共计4课时。
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
1.新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新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对此,早在革命时期就提出,新主义“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这个新主义是暂时的、过渡的,是一个楼梯,将来还要上楼,和联一样”。少奇指出,新主义社会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状态,其特点是过渡时期。“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我国这个时期也叫做新主义时期。”周恩来指出,“新主义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一定要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发展”。新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资本主义特性与社会主义特性“兼而有之”,社会主义因素占主导地位两句话。具体讲: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专政。它不是资产阶级专政,也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结成“四个阶级的联盟”,并与其他爱国分子组成了人民专政国家的主体力量。在这里,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属资本主义性质;工人阶级领导,属社会主义性质。在文化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但同时,资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思想残余仍大量存在。在这里,马克思主义指导属社会主义性质;资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思想残余存在,属资本主义性质。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包括:国营经济,属于社会主义性质,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合作社经济,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共同劳动,按劳力和土地多少进行分配,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仍归农民所有,也就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半社会主义性质,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主要指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属资本主义性质;农民和手工业个体经济,属于个体经济畴;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属半社会主义性质,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这些共同构成了新主义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兼而有之的经济形态。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除去这两种经济形式,在新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实际上只有三种:一种是社会主义经济,另一种是个体经济,还有一种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毛概2018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国这样一 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如何认识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中国社会主 义改造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使学生懂得我国 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 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 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 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结
论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 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 社会。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国内,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封建 主义的残酷剥削,再加上长期战争的破坏, 致使本来就很落后的国家经济,雪上加霜, 到处是一派百孔千疮的破败景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与解放前的历史 最高水平相比,农业产值降低两成以上;江岸 河堤常年失修,水旱灾情严重。工业产值降低 一半,工矿设备多被毁坏……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 年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0-15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 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 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 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 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 本主义。
2018版教材概论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1951年8 月,毛泽东在 罗瑞卿《关于 镇压反革命的 报告》上的批 示。
在全国政协一届 二次会议上,毛 泽东等委员起立 通过《土地改革 法》。
18
(2)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为新民主主 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 经济基础。 建 国 初 期 国 营 经 济 的 构 成
政上 府海 中军 央Hale Waihona Puke 银会 行没 的收 命国 令民 党
告资南 本京 及军 敌管 伪会 战清 犯查 财没 产收 的 官 20 布僚
(3)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物质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 业大国,现代工业只占10%,根本不具备直接建立社会 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需要借 助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新民主主义 社会,大量发展公营和私营近代工业,奠定向社会主义 转变的物质基础。
——列宁
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 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 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6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 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 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 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社会。
1949年10月—1952年6月—1956年底
14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 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成为 主要矛盾。
1949.10. —1952.底 人民大众 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 义之间的矛 盾
1953. —1956.底 国内是无产 阶级与资产 阶级的矛盾, 国外是中国 与帝国主义 的矛盾
(完整word版)2018概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授课内容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授课课题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18版毛概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课件
总
路
线
的 必
20%
0.1%
70%
80%
然
性
工业资
500人以上 10人以下
手工性质
本比重
工厂比重
工厂比重
的工厂
2018版毛概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
提 出
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工人阶级、农民 阶级和其他小资 产阶级、民族资 产阶级等基本的 阶级力量
2018版毛概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镇 压 反 革 命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 1949-1952年
2018版毛概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018版毛概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02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2018版毛概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视频
2018版毛概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在土地改 革完成后,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受到农 民的拥护和支持。
2018版毛概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 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 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 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 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 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 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首页
班级:日期:年月日编号: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和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本课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课堂进程次序内容1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四)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与特点(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23456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789(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10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11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此后中国社会的一切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马列主义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而开始了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12。
2018 毛概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是 无产阶级共和国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苏关系亲密期1950-1955年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低息贷款; 援建156个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军事,能源,钢
铁,机械,国防等; 无偿提供大量技术资料和文献, 大规模派遣苏联专家来华 大力培养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等 一五计划,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初步的设想:
•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 年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0-15年。
•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 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 体农业的集体化。
•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 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 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 义。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有利的国际环境
朝鲜战争爆发 后,1950年06月毛泽东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第八次会议上号召“全 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 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 任何挑衅”。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 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
1950年02月22日,中苏 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
概论新版第三章教案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授课日期11.17 11.17 11.19 11.19 11.20 星期二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四星期五班级5229 6233 7203 6232 7606/7607讲授课题(章节题目)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内涵、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有基本的把握,历史地看待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教学难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内容要点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介于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2)列宁认为,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
(3)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说过: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1949年2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专门讨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
1953.12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新知识新内容摘要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新思路实际上否定了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的先建设后改造的思路。
实践证明这个新思路是正确的。
教学心得通过分析新中国刚刚建立时的内外环境使得学生对我们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018版
线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的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
必
有国家的富强。”
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性
2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大设想
之一:
“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 提出“使中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 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 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当时预计的过渡时间大约10年、 15年或20年。
1949年的毛泽东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91 9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49
195
6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为什么新民主主 义社会是一个过 渡性质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特征
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带有既不同于资本主 义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过渡时期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新民 主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新民主主义国家?
结论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 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 渡性质的社会。
• 第一,此时的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仍占很大的比重。 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份,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所以说建国后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属于过渡的阶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8版-毛概)
43
农业生产互助组(1949——1953年)
性质: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集体劳动组织。
特点: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 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 共同劳动,换工互助,以解决 社员间缺乏劳动力、耕畜和工 具的困难。土地、耕畜、农具 等生产资料仍归农民个人私有。 有常年互助组和临时互助组。
上 作毛 具泽 有东 历在 史中 意共 义七
在过渡的时间上, 认为需要一个相当 长的新民主主义建 设阶段。
在转变条件上, 认为只有实现了国 家工业化,才能实 现私营工业国有化 和农业集体化。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 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土改后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 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抗美援朝
•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 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 的根本要求和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的共同愿望。
44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1955下半年)
性质: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
特点: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将私有土地作股入社,实
行统一经营;耕畜和大型农具交社统一使用;社员集体 劳动,产品统一分配,在扣除农业税、生产费用、提留 公基金和公用基金后,剩余产品按照入股土地和其他生 产资料使用报酬,以及劳动报酬进 行分配。社员以“按劳分配”的原 则取得报酬。 劳动报酬一般高于土地报酬。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透视过渡时期总路线可见其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
概论-社会主义改造--课程教学设计
3
一、 教学安排
环节
主要方 过程法Fra bibliotek目的并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全面讲解党在过渡时期制定的总路线,使学生能产生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认识。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分别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
会主义改革相关的史实资料,如视频、图片、重要论断或讲话等,使学生能够更
清晰、更直观地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策略
过渡时期具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特征。 经济特征具体表现在: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 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 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 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 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 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 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 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社会主义的国营经 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 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新民主 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 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 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政治特征: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 成分相联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 本的阶级力量:一是工人阶级,这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领导 阶级,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来实现;二是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它们在国 家政权中占有重要位置,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中的农
2018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2018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第一篇:2018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懂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道路及基本经验,深刻体会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教学重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方式及其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四、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基本内容毛泽东曾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在这两个革命阶段的交替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本章分三节阐述了这一理论,主要分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及历史经验;并懂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推荐)教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教学重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方式及其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四、教学时数:4学时(导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在这两个革命阶段的交替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本章分三节阐述了这一理论,主要分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及历史经验;并懂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这一问题主要剖析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
重点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特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也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随着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轮廓日益清晰起来。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
2018版 毛概 第三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依据♣方法
♣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剥夺过去的“剥夺者”,使 被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变成人民的财产,可以通过暴力没收和 和平赎买的方式。
♣方法:和平赎买
(2)必要性♣可能性
♣必要性: 1)社会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民族资本主义的剥削性,破坏性逐渐显现出来。
♣可能性: 1)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2)中共与民资长期保持着良好的统一战线关系;
3)在政治和经济上,私人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有了依赖
(3)政策♣道路
农业合作化促进 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兴修了许多 水利工程,农田 水利基本建设, 这就增强了抵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
基本上保证了城 乡人民对农产品 的需求,也使农 民生活有所改善, 还为国家工业化 积累了资金
2、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由小到大、由低 级到高级的具体三个步骤
♣政策:
对资本主义的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对资本家的政策:团结、教育、改造 ♣道路: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4)♣内容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 上包括两个方面: 对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
企业、制 度的改造
和平改造
人的改造
自食其力的社 会主义劳动者
(5)♣步骤
第一步 初级形式 社会主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占很大的比重,但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领导地位。
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领导地位,加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上述原因决定了我国必须要且能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新民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同时,国家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使私营工商业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联系加强,从而引起其生产关系的逐步变化,开始向社会主义靠拢。在建国头三年,国家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如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等。实践的结果表明,这些措施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和限制,同时,也必然加深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的渐变,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了对它们的改造。这些经验的总结,改变了把一举消灭私有制当作改造的原有观念,使人们认识到改造可以逐步进行,并且早已经开始了。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份、
视频资料: “荣毅仁1956”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课程导入
【视频】 BBC和凤凰卫视合作的“百年叱咤风云录”(视频)片段,【教师引导】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理由:经过从1949年至1952年三年的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1949-1952年为社会主义过渡所做的工作: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农村已广泛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调整工商业过程中,已广泛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加工定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等国家资本主义方式。
当时还形成了一种新想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如果没有机器,主要靠统一经营和协作,也可以增产。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即使劳动方式不变,同时使用较多的工人,也会在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上引起革命。”这个观点使许多人认为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应该提前逐步过渡。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视频】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了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国民经济恢复以后,普遍存在于中国城乡的个体经济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以一家一户作为生产的单位,是封建主义统治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的产物,它无法给中国人民带来富裕的生活;土地的私有必然会造成新的贫富分化,造成新的矛盾。只有走合作化的道路,才能引导中国的人民真的走向进步。个体经济向集体经济转变是一个必然的要求,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指出:“单有国营经济而没有合作经济,我们就不可能领导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逐步地走向集体化,就不可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可能巩固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权。”在1951年9月,中国共产党掀起了农村合作化运动,进而在城乡全面铺开。到1952年底农村40%的人口和城市个体劳动者加入了合作社组织,为引导农民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授课内容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
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之二: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1952年毛泽东和党中央 提出了开始过渡的设想)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视频】建国之初的经济状况
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之一: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的实质和目的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3.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56%,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的60%,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
实质: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
直接目的: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间接目的:快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必要性
首先,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工业的情况时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不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我国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初步开展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实际上已成为对个体农业进行改造的最初开端。
土地改革完成后,刚刚从封建制度的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农民,迫切希望继续摆脱小农经济的贫困和落后,他们自己有了组织起来的要求。建国头三年,简单协作的互助组、土地入股的初级社和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高级社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党总结实践经验,认为这些互助合作形式,是引导农业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适当形式。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恢复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还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必须加以引导。从1950年5月起,国家采取了加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开始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了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使之成为了国营经济的有利补充。
总之,通过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各种非公有制的经济已经被纳入了公有制经济控制的国民经济体系之中。在没收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基础上建立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它已经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它为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保证。
(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是转变得以实现的又一重要因素。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可以更好地利用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在国家扶植下,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发展。1951年,私营工业总产值和私营商业零售额,比1950年分别增加39%和36.6%,为帮助国家渡过经济困难作出了贡献,也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即生产力基础。
授课课题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问题】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如何选择了社会主义?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建立时,国家新领导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社会政体四分五裂,公共秩序和风气已经败坏,被战争破坏的经济遭受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折磨,中国根本的经济和军事落后性,给社会精英争取国家富强的目标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
经济特征具体表现在: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