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案例分析 [恢复]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坏孩子案例分析]
由的。我们首先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
行为,走进他们的思想世界。我们只有理解他们,
才能走进他们,心平气和的引导他们,这远远比 粗暴地指责他们呵斥他们效果要好的多。
爱迪生上小学时,对许多事物都好奇,
看到气球能在充满气之后飞上天,就找来 一些发酵粉,动员想上天的同学来吃。不 幸的是,吃了发酵粉的同学疼得在地上打 滚。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又是你这个 捣蛋大王,我把你开除了!”爱迪生被学校 开除后,他的母亲气愤地说:“你们不了解 我的孩子,他非常聪明,他不是在捣乱, 而是好奇。你们不懂得教育,我来亲自教 育他。”母亲将孩子接回家,亲自给他上课, 鼓励他搞实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智慧的母亲成就了伟大的孩子重要保障,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爱迪生的母亲态度和
• 所谓的“差”,我们一听,大概的印象就 是学习成绩比较差。可是学习成绩差的学
生就永远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吗?古今中
外,所谓的“差学生”最后成就一番事业
的人不计其数,“唯成绩论”早已成为落
后又愚昧的教育观点了。那所谓的“坏”
呢,也许就是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吧。学生
一般都会犯些”的印象
• 一张张不负责任的乌鸦嘴,在不经意间影 响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轨迹,甚至使孩子 和父母、老师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 我坚信,坏孩子是骂出来的。在所有骂人 的嘴当中,乌鸦嘴最毒,也最灵验。好话 从它的嘴里很少能说出来,即使说出来也 不见得能实现。
• 但是,坏话从它的嘴里吐出来,往往都会变成现实。有多 少坏话,就有多少恶果,立竿见影,百试不爽。乌鸦嘴歹 毒的面目令人遇而生厌,望而生畏,善良的人们避之唯恐 不及。
•
4.要理解“坏孩子”“差学生”的思想
• 对于卡耐基,卡耐基的继母并没有像大家一样, 只是根据他的表现就武断的下定论,而是对他进
坏孩子案例分析 [恢复]
坏孩 子
好孩 子
好孩子是受 人喜欢的!
最终还是好孩子!
对于我们班上的坏孩子你们有什么 反思吗?
反思:十来岁的孩子正是生理和心理都逐渐走 向成熟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他们都难 免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候给他们多 一份关爱,多一份谅解,帮助他们努力改正错 误,是我们做同学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们 犯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和 信心,只要让坏孩子们自己拥有改错的决心, 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做得很好。这一时期的坏孩 子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 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他们一 定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Xxx同学,因 xxxxxxxx得到鼓励 ,以此颁发奖状!
爱迪生上小学时,对许多事物都好奇,看到气 球能在充满气之后飞上天,就找来一些发酵粉,动员 想上天的同学来吃。不幸的是,吃了发酵粉的同学疼 得在地上打滚。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又是你这 个捣蛋大王,我把你开除了!”爱迪生被学校开除后, 他的母亲气愤地说:“你们不了解我的孩子,他非常 聪明,他不是在捣乱,而是好奇。你们不懂得教育, 我来亲自教育他。”母亲将孩子接回家,亲自给他上 课,鼓励他搞实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智慧的 母亲成就了伟大的孩子重要保障,我们可以想象,如 果爱迪生的母亲态度和校长一样,绝对不会有日后的 我们知道的爱迪生了。
了解西方教育:
• 西方的教育体系使孩子从幼儿园、小学起, 就不仅注重智力的培养,还注重孩子的礼貌、社 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独立能力、情商的培养、动 手能力、体育锻炼、注重他人的需求、同情心、 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等。而中国的教育基本重点 是智力竞争,孩子们书读得那么苦,而人格、人 品的培养却不足。加上中国近年来教育产业化, 毁了多少本来可以成为优秀人材的孩子。笔者认 为孩子如果能在西方这种人文环境、教育环境下 成长会好很多。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杨杨是新港幼儿园大班的一名男孩子。
在老师的眼中他很聪明,但更顽皮,他黝黑的皮肤、长着一双小小的眼睛,但看起来很有神。
他在各种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根本坐不住,不但自己不听,还干扰周围的小朋友,打断老师正在进行的各种活动;他很霸道,所以有许多小朋友都拒绝和他一起玩耍,也经常有人想老师告他的状。
老师对这个孩子很伤脑筋,经常当全班的面批评他,久而久之,他好像被老师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
小朋友们越来越不喜欢和他玩了。
下面是他在幼儿园里各种活动中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早上晨间锻炼杨杨最喜欢玩球。
他一会儿运球走,一会儿又踢球,在场地上真是生龙活虎,不是把这个幼儿撞倒在地,就是把那个孩子的头给砸了,小朋友们纷纷找老师告状。
老师找他问话,让他注意点安全,不要伤到其它小朋友,他总是立刻承认完自己的错误,又飞快地跑去玩了,可话音刚落,一会儿又有人报告他闯祸了。
真拿他没办法!场景二:老师宣布集体教学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纷纷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等待、盼着老师要讲述的有关教学活动的内容。
可杨杨坐不住,注意力很难集中。
他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在下面搞小动作,要么就找挨着的小朋友讲话,要么就捣前面幼儿的后背。
弄得边上的孩子没办法,只好喊老师:“老师,你看杨杨老捣乱。
”老师终于忍不住大声地对他说“小杨杨,你到底想不想挺老师上课,不想上课就到外面去。
”他听了就真起来走到外面去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站在窗子外面照样不也乐乎,一会儿爬窗户、一会儿朝教室里面孩子们做鬼脸。
老师怕他在外面爬窗户危险,只(jy135幼儿教育)好又让他进教室。
就这样,好好的一节课就被他搅黄了。
老师告诫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说杨杨这样上课捣乱好不好呀,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呀?”对于老师的提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好,我们不要向他学习”杨杨听完小朋友的话,刚开始有些难过的样子,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东张西望,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幼儿园行为观察家:调皮捣蛋幼儿案例分析报告
幼儿园行为观察家:调皮捣蛋幼儿案例分析报告一、前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孩子的行为表现往往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有些幼儿表现调皮捣蛋,给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困扰。
本篇文章将以“幼儿园行为观察家”角度,深入分析调皮捣蛋幼儿的案例,探讨背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二、案例分析1.小明小明是一名芳龄在3-4岁之间的男孩,经常对其他孩子抢玩具,推搡打闹,甚至在课堂上大声哭闹。
在家庭中,父母对他溺爱过度,缺乏约束和教育。
在幼儿园中,小明的行为给其他孩子带来了困扰,老师也无法有效控制。
2.小芳小芳是一名芳龄在4-5岁的女孩,性格外向,喜欢独自活动。
她经常不听老师的话,玩玩具时大声喧哗,甚至对其他孩子进行言语攻击或抢夺行为。
虽然她在学习上表现良好,但她的行为给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困扰。
三、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不足在小明的案例中,父母溺爱过度,缺乏正确的教育和约束,导致他在幼儿园中缺乏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自控能力。
2. 心理发展问题小芳可能存在心理上的问题,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导致她经常采取冲动的行为,缺乏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解决办法1. 家校合作对于小明这样的孩子,家长需要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并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应该适当限制孩子的行为,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
2. 心理辅导对于小芳这样的孩子,可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她克服与他人交流的障碍,培养她的社交能力,让她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五、个人观点在幼儿园教育中,调皮捣蛋的幼儿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家长和老师应该紧密合作,共同制定解决方案,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关爱。
六、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中调皮捣蛋幼儿的行为表现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家长和老师的合作至关重要,他们应该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七、结语希望通过本文的共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幼儿园调皮捣蛋幼儿的关注和思考,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案例一分析: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二: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
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217分钟。
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还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
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
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
问题:读了这一案例,你有什么感触?请从素质教育的重点来分析。
案例二分析:1、此案例中让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用牺牲我们孩子宝贵的童年和珍贵的创造力资源换来“计算能力世界第一”是不值的。
2、人所宝贵的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等资源,尤其是孩子,他预示着聪慧、年轻、美好和创造力及发展前景,但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葬送了孩子宝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资源,是一种超值的付出,无论怎样算计都是不经济的。
幼儿案例分析:捣蛋鬼
幼儿案例分析:捣蛋鬼幼儿案例分析:捣蛋鬼【幼儿个案】:伟伟是幼儿园的“明星”,一提起孩子的名字,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是因为他能力突出,表现优秀,而是他是一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这学期,孩子已经是大班下学期了,可是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只要有一点不爽就会找同伴出气。
要么打一拳边上的孩子,要么拉女孩子的辫子,要么就是追着一个比他弱小的孩子打架,有时候还会一个人钻到桌子下面去玩。
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孩子来告伟伟的状,弄得教室不得安宁。
这天孩子都坐在位置上准备画画,有序地拿着自己的彩笔和画画本。
伟伟也拿了自己的东西,慢慢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把画画本都撕了,然后把彩笔涂得桌子到处都是。
边上的小朋友立马把这个情况报告了老师,看到眼前的一切,当时我就很生气,问伟伟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什么也不说,只是斜着眼睛看着我坏笑一声。
当时,我真想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但是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我耐心地教育他:“画画本和彩笔都是用来画画用的,是工人叔叔阿姨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爸爸妈妈用钱买来的,你这样浪费物品真是很不应该,你妈妈知道了也不会原谅你的。
同伴之间更要好好相处,这样大家才会喜欢你。
”伟伟看我并没有发火,而是好好跟他讲,似乎有些“意外”,居然安安静静地听我说了五六分钟,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反抗。
这使我暗喜这一次似乎有了一些改变。
伟伟对于同伴的告状似乎非常敏感,一经被他发现,他就会实施“报复”,直到报告的孩子吃亏才肯罢休,即使当时不能“报复”,他也会找机会,直到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止。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孩子攻击性行为和破坏行为是有目的的,一方面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也是要引起同伴和老师的注意。
如:有时候拿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会在背后推别人;要是画画没有同伴画得好,就会用黑蜡笔在同伴的作品上涂上几条;要是自己睡不着,也会捏得边上的孩子也别想谁。
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会说是别人先不好,问他这样做对不对,他会说这样不对,但是也不会承认错误。
幼儿园案例分析:一个具有攻击性行为孩子的案例
案例:我班有个特别的男孩子,是西班牙的华人,他思维活跃,坐在那里手舞足蹈,跑起来不管不顾的,平时爱管闲事,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一开始,看到他活泼可爱的样子,只想逗他玩,听他发出好听的笑声。
可是,当一个又一个小朋友来告状被郑瑛打时,这才引起我进一步地去了解他,并对他进行全面地观察。
实录:实录一:玩完玩具后,小朋友都拿着小椅子坐下来了,他就和旁边的小朋友开始打闹,一会用小拳头打他的手,一会打他的头,最严重的时候还会一拳头打别人的肚子上。
被打的小朋友只能委屈得跑来告状,而他已跑回自己的座位坐好了。
我赶紧走过去对他说:“你有没有大小朋友呀?”可他响亮地回答:“那个小朋友不乖,他没有坐好。
”实录二:上课了,大家都坐好听老师讲故事,只有他还在看窗外,我叫他,他好象没听见,我说:“你不过来,你的小椅子生气了”。
听我这么一说,他马上就跑回自己的座位坐好了,还边跑边说:“我来啦!我来啦!”。
跑的时候,被他撞到的小朋友,都委屈得快哭了。
因为他的力气实在太大了。
行为分析:究竟什么原因让他有这么多伤害同伴的表现?针对他的表现我与他妈妈进行了当面地交谈,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孩子从小都在国外长大,家庭教育放松,孩子出现问题,只有暴力解决。
他平时在家里经常会不受自己控制的到处乱跑乱撞;发脾气时会嘟起脸,眼睛斜视着你;不乖时,家里人会打他的动作出现。
在了解中已经能清楚地看到家长给孩子的一个榜样作用,孩子的一举一动多数是从成人那里模仿来的。
他还不具备是非的判断能力,所以,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他都有兴趣模仿,并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表现出来。
有时,家长不一定看得到孩子的不好举动,就算看到了,忙于自己的工作,也不去制止,这就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
孩子把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这些举动带到幼儿园,就对其他的孩子形成了攻击性。
反思:1、从育儿经验的角度,让家长知道孩子这种表现的危害性,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会造成家长之间不必要的误会。
老师的建议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并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育要求。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目前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面对的一大难题,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如易冲动,缺乏自律,厌学等等。
在这个问题出现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呢?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探讨,点出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案例背景:小丽,女,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与同学相处时常常冲动,并喜欢与同学互打,此外还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常常不能与他人互相理解,容易引起与班级其他学生的矛盾。
分析在分析小丽不良行为原因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到的是儿童不良行为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从多个角度同时考虑。
1. 家庭教育原因。
小丽不良行为的背后可能存在着家庭的缺失或者家庭教育不到位的原因。
家庭教育具体体现在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父母是否经常给予孩子帮助和支持,以及亲子关系是否和谐等。
如果这些方面存在缺失或者不当的处理,那么小丽的不良行为就可能会逐渐暴露出来。
2. 心理因素原因。
小丽的冲动行为以及个人主义倾向背后可能存在着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待改善的心理问题。
如果小丽在处理情绪时缺乏自我控制和抑制的能力,则更容易发生冲动行为。
而个人主义则可能是小丽在家庭和社交情境中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的体现。
除了家庭和个人因素,小丽不良行为背后还有可能存在着学校环境的原因。
学校教育环境是否过度竞争、是否过度注重成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小丽出现不良行为的情况。
应对策略根据小丽不良行为的原因,在改变她的不良行为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在家庭教育方面,可以加强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父母更了解和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情况,以有效地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同时,也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和资源,以提升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2. 心理治疗方面。
对于小丽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帮助她更好地掌握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的能力,同时提升她的自信与自主性。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引言不良行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经常会给家庭和教育机构带来不小的困扰。
不良行为可能表现为攻击性、违反规则、情绪失控、学业困难等,给儿童自身带来困扰的也影响家庭和学校的正常运转。
针对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个案分析小明(化名)是一位六岁的男孩,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母亲是一名工薪阶层,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小明的父亲早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没有任何联系。
在学校里,小明表现出了一些不良行为,如课堂上不听讲、不完成作业、与同学发生冲突等。
老师反映说,小明有时候会使用暴力,打其他同学。
在家中,小明经常因为小事就发脾气,对母亲的要求不屑一顾。
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我们可以从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个体因素:小明的不良行为可能与其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有关。
他从小缺少父爱,母亲的忙碌也导致他缺乏家庭的关爱和安全感。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
家庭因素:小明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缺乏父亲的男性角色的指导和照料。
母亲的忙碌工作也让小明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照顾。
这些家庭因素可能会让小明感到孤独和无助,导致他用不良行为来吸引家人的注意。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对小明的行为产生了影响。
在学校里,他可能会受到同学的排挤和欺负,这也会加剧他的攻击性和不良行为。
应对策略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策略:1.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母亲可以在工作之余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增强他的家庭归属感。
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也有助于改善小明的不良行为。
2. 增加社会支持:学校可以提供心理辅导机构,让小明在心理问题上获得专业帮助。
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之间的友好交往,减少小明遭受欺凌的可能。
3.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老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小明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适当的自我调节来缓解压力。
坏孩子
1.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20分,总字数不超过350字)参考答案:不存在什么“差等生”“坏孩子”,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启示:(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正确评价学生(3)针对不同的学生, 我们可以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李平老师是一位对教育充满热情并非常负责任的语文老师(1)新学期就要开始了,李平老师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的内墙上张贴了各种人生格言或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2)李平老师在教学生识字时也很动脑子,使用了很多技巧,如当学生把“口渴”写成“口喝”,把“喝水”写成“渴水”时,李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口渴要水,喝水用口。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当学生不懂区别“买”和“卖”两个字时,他会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3)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错别字的时候,李老师会要求学生把写错的字重抄二十遍,以帮助学生以后不再出错。
(4)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李平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5)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再讲闲话,李平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
问题:请使用心理学的原理分别对李平老师上述的做法加以分析。
教育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作业,任选二题。
一、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1)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2)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二、教师的另一种贫困。
一位网友在某教育网站的论坛里写道:我曾见到一名数学教师,很有敬业精神,一天到晚除了认真上课,精心批改作业,就是钻研各种难题。
他对每年高考数学试卷的解答,总是最快最好。
但报纸,从来不看一张;期刊,一年也翻不了几回;图书馆难得光顾,影视几乎不看。
他觉得不能把时问浪费在这些上面。
可是他的教学很一般,学生反映也不太好。
对此,他很不解,为什么他“好心没好报”?(1)他“好心没好报”,为什么?(2)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三、评价这位教师的行为,并谈谈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
唉,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四、狼孩卡玛拉姐妹的悲剧。
1920年10月,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的一个小村庄里,发现了两只人形动物住在狼洞里。
正在当地传教的辛格夫妇历尽艰辛终于抓住了这两只动物,原来是两个女孩,年约八岁和一岁半,姐妹俩被取名卡玛拉和阿玛拉,并送到孤儿院接受人类的教育。
幼儿行为个案分析“调皮的轩轩”
幼儿行为个案分析“调皮的轩轩”案例背景:轩轩是一个调皮、外向的孩子,胆子很大,最大的特点是喜欢与人交往,不怕陌生人,在家最喜欢串门。
但是自制力很差,控制不住自己,常有攻击性行为。
比如:在轩轩小班时喜欢咬人,几乎咬遍了班中每个孩子。
同时占有欲很强,与人交往缺乏礼貌,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如果别人不想给他,他就打人。
喜欢和别人一起游戏,却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正确自己的想法,经常用肢体语言代替口头语言。
有时,很多小朋友一起游戏时,当别人不理他,他会抡起拳头打别人,理由是别人不跟他说话。
他的这种“友好”的表达方式,并不为同伴所认同或接受,再加上他平时遇事又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于是同伴们逐渐疏远了他,还有的小朋友还故意躲着他,很多家长都向老师反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坐在一起,怕他打到自己的孩子。
案例描述:吃早点的时候,保育老师正在分发饼干,小朋友一个个洗完手,安静地坐到自己的桌子前面喝豆浆。
今天吃得是印有各种图案的饼干,小朋友最喜欢那种印有小鱼图案的饼干,由于文文洗手比较快,一坐到位置上,他就马上伸手拿了块自己喜欢的小鱼饼干,嘴里高兴的说:“啊,我今天是小鱼饼干。
”在一边洗手的轩轩听到后急了,赶紧跑过来说:“这是我的!”还一边伸手就把文文手中的饼干给抢了过来。
”文文当然不肯,连忙喊到:“这是我的,是我先拿到的,快给我还。
边喊边站起身子,想要拿回饼干。
轩轩也不肯,把饼干藏到背后,瞪着乌黑大眼睛说:“哼!不给,这是我喜欢的!”文文也不肯让,伸手要拿回自己的饼干,轩轩火了,抡起拳头就打了文文一拳,嘴里还嘟呶着:“谁叫你抢我的饼干。
”被打的文文马上哭着告诉了我,由于我看到了刚才的一幕,马上就问轩轩:“你该不该抢人家的饼干?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他瞪着眼睛看着我说:“谁叫他抢我的饼干,这是我的。
”边说边把饼干藏到自己的身后。
我说:“我看到是文文先拿到的,来!我们把饼干还给他,老师再帮你换一块别的图案好吗?”我边说边伸手想拿他手中的饼干,轩轩见我要拿,马上把饼干藏到了背后,说:“不行!不行!是我的。
不守规则的捣蛋鬼案例分析
不守规则的捣蛋鬼案例分析妈妈的话:我家有个熊孩子嘟嘟特别淘气,不爱学习,成绩倒数,在学校总是调皮捣蛋,经常被老师告状。
我每次去接他放学都提心吊胆,躲在人群后边,最怕听到老师说:“嘟嘟的家长等一下”。
在家里也不听话,你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你。
我是个急性子,有时候损他几句,惹急了也会打他一顿。
妈妈还举了嘟嘟三个典型的“不当行为”。
“罪状”一:撒谎,毁灭证据昨天老师给我打电话告状,说嘟嘟期中考试不及格,也没把卷子给家长签字带回学校。
老师问他才知道,他担心妈妈看到成绩不及格打他,所以根本没把卷子拿回家,而是撕掉扔进了垃圾桶。
老师很生气,因为卷子学校要收回并且存档的。
老师批评了嘟嘟,但他不但不认错,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调皮捣蛋不听话又打不服,这样的熊孩子,怎么“治”?我很生气,刚刚二年级就敢撒这么大的谎,这以后指不定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嘟嘟回到家,被我狠狠地揍了一顿,他哭着说以后再也不敢这样做了。
可我知道打了也没太大用,每次遇到什么事嘟嘟都答应得好好的,可到时候还是做不到、改不了!“罪状”二:顶嘴,对着干在家里总是顶嘴,说他什么,他都跟你拧着说。
看到他写作业磨磨蹭蹭催他一下,好好跟他说的时候跟没听见一样。
骂他或者打他一顿,他又哭哭啼啼,跟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
有一次我看他用一只断了铅的笔写作业,写两下铅笔芯就掉出来,他就塞回去再写。
我看着着急,让他换支笔再写,他不听。
我又催了他几次,还是跟没听见一样。
我急了,过去抢他的笔,想给他换个新的,他却攥着不撒手,结果把作业本都划烂了。
我气坏了,打了他两下,他哭了半天才换了支笔去写作业。
这样折腾到10点半才写完作业。
写完了也还气呼呼的,我看已经到了休息时间,让他去睡觉。
他又磨蹭了半天,好不容易躺在床上,却不穿睡衣也不盖被子,就那么冻着自己。
刚才因为打了他有点后悔,可这下又把我惹急了,控制不住又大骂了他一顿。
差不多每天都这样,不是这事就是那事,从来没消停过!“罪状”三:爱拿别人东西上课外班的时候,老师会给表现好的孩子小贴画、小模型之类的作为奖励。
家庭教育恶童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一些家庭中,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孩子出现恶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一个家庭教育恶童案例,以期为家庭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二、案例描述小杰(化名),男,12岁,来自一个中等收入家庭。
小杰的父亲是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母亲是全职太太。
家庭氛围原本和谐,但自从小杰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其行为逐渐变得异常。
1. 学习成绩下滑:小杰原本成绩优秀,但自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经常抄袭、作弊。
2. 逃学、旷课:小杰经常逃学、旷课,甚至离家出走,不愿上学。
3. 与同学关系紧张:小杰在学校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打架、辱骂同学。
4. 家庭矛盾:小杰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甚至动手打父母。
三、家庭教育问题分析1. 父母教育观念错误:小杰的父母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
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可以忽略。
这种观念导致小杰在成长过程中,品德教育缺失,行为偏差。
2. 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小杰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过于严厉,缺乏耐心。
当小杰犯错误时,父母不是引导他认识到错误,而是采取体罚、辱骂等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使小杰对父母产生恐惧心理,不愿与父母沟通。
3. 家庭氛围紧张:小杰的父母工作压力大,经常为生活琐事争吵。
这种紧张的家庭氛围使小杰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导致他无法适应学校生活。
4. 缺乏关爱与陪伴:小杰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这使得小杰感到孤独、无助,从而寻求其他方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四、家庭教育建议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2. 改善教育方式: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耐心引导,善于沟通,避免体罚、辱骂等不当教育方式。
3.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要注重家庭关系,减少争吵,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调皮捣蛋的恒恒幼儿园案例分析及问题解决方案
文章标题:调皮捣蛋的恒恒幼儿园案例分析及问题解决方案一、案例分析在每个幼儿园里,总会遇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常常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不已。
恒恒幼儿园也不例外,有几个孩子在班上经常调皮捣蛋,给老师和其他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1.1 调皮捣蛋的表现这几个孩子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打闹、捣乱、不听话、不守规矩等。
他们常常在课堂上打闹,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学习;在午休时间不安静,打扰了其他孩子的休息;而且对老师的话也经常不听或者故意违抗。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秩序和学习氛围。
1.2 背后原因经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这些孩子调皮捣蛋的原因可能与家庭环境、个性特点、学习压力等因素有关。
他们可能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教育,情绪得不到有效的宣泄;个性上可能比较活泼好动,对规矩和约束的接受度比较低;另外,学习压力也可能给他们增加了焦虑和压力。
1.3 影响与问题这种调皮捣蛋行为给幼儿园课堂管理和学习氛围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影响。
老师的教学受到了干扰,无法顺利进行教学。
其他孩子的学习情绪和效果也受到了影响,甚至有可能在情绪上受到伤害。
班级的秩序和规矩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影响了整个班级的管理和氛围。
二、问题解决方案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们将提出一些问题解决方案。
2.1 家庭关怀我们应当重视对家庭的关怀。
通过与孩子家长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生活情况和状况,以便更好地给予关心和指导。
2.2 个性引导对于个性活泼好动的孩子,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引导和培养。
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游戏和活动,引导这些孩子把精力和情绪释放在正确的方向上。
2.3 学习压力释放针对学习压力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之外开展一些特别的活动,如放松游戏、亲子互动等,以缓解孩子们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释放情绪。
2.4 师生互动另外,老师也要加强对这些孩子的关注和指导,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并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
家庭教育恶童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杰,男,10岁,来自一个中等城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母均为工人,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小杰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与同龄人交往较少。
近年来,小杰逐渐变得叛逆,经常在学校捣乱,甚至打架斗殴。
老师和同学都反映小杰越来越难管教。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问题(1)父母教育观念偏差。
小杰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较高,但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
他们认为,孩子听话、成绩好就是好孩子,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当小杰犯错时,父母不是耐心引导,而是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导致小杰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
(2)家庭沟通不足。
小杰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他们与孩子的沟通主要限于生活琐事,缺乏深入的交流和心灵沟通。
这使得小杰感到孤独,无法在家庭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3)家庭环境不和谐。
小杰的父母经常因为琐事争吵,甚至动手打架。
这种家庭环境让小杰感到恐惧,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成长。
2. 学校教育问题(1)教师对学生关注度不够。
小杰所在班级的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普遍较低,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这使得小杰在学校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导致他越来越叛逆。
(2)学校教育方式单一。
学校的教育方式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使得小杰在学校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产生厌学情绪。
3. 社会环境问题(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逐渐蔓延,如暴力、赌博等。
这些不良风气对小杰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逐渐走向歧途。
(2)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严重。
小杰沉迷于网络游戏,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他性格孤僻,容易冲动。
三、对策建议1. 家庭教育(1)转变教育观念。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加强家庭沟通。
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心孩子的成长需求,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班主任工作案例 找回坏孩子的春天 ------谈谈孩子问题行为的转变
班主任工作案例找回坏孩子的春天------谈谈孩子问题行为的转变一个迟到旷课、打架骂人、课上顶牛好似家常便饭的孩子,很难让我们不认为这是一个坏孩子。
但越是这样的孩子,越能调动和激发了我们转变他的决心.一、观察------问题行为表现1、常说的话有:竞选班干部时,“我这么差,没有人会支持我!”;课堂提问时,“我不会!”;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你先***,敢说不是你***?”;找老师解决问题时,“我没,是他***,你咋不说他***”。
2、常做的事有:强行加入别人的游戏,在游戏中行为失控,造成对同伴不同程度的伤害;课堂听讲心不在焉,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眼睛总盯着别人的错误且揪住不放,惟独没有看到自己;以对抗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跟老师顶牛,耍脾气;总认为老师偏向他人,嫌弃自己;喜欢别人围着自己转;为达到目的撒谎,严重时即使是证人亲眼所见也要无理阐三分。
二、诊断------病理原因分析从以上行为我们不难看出,有着这样行为的孩子具备这样的特点:1、自我中心倾向严重。
这样的孩子往往在家庭中从小溺爱,一旦家长不满足其要求,就会以各种方式要挟家长。
比如:家里早饭(并非没有营养)不吃,一定要上街买着吃。
如果不买,就以不上学为条件,直到家长觉得不过几块前而已,主动妥协。
反复的为满足自己要求而做出的类似“要挟”行为的得逞(在比自己弱小的同学前得到满足、在父母或老师出于息市事宁人目的下的满足),逐渐使其认为父母、老师、同学是“无能”的,一件件类似事情的强化,形成“我”有要求一定得满足,什么事情一定要按“我”说的办这种错误意识。
2、遇事主观臆断,以己度人,不信任同学包括老师。
正是强烈的自我中心,又很自然地使其有很大的优越感,不能受挫、更不能容忍与自己期望项背的结果。
一旦遇到矛盾事件,如果是有他人的责任,则得理不让人;反之则竭力推卸责任,把责任转嫁他人,描述事件时,完全本着对自己有利地原则,甚至可以颠倒黑白。
而事件介入者(老师、班干)在处理问题时,必须把另一方放在首位批评时,才会另其心理平衡;反之,就会被冠以偏心或不公平,认为是故意跟其过不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要理解“坏孩子”“差学生”的思想
对于卡耐基,卡耐基的继母并没有像大家一样,
只是根据他的表现就武断的下定论,而是对他进 行了全面的了解,进而理解他,走近他,欣赏他, 慢慢引导他走向正路。这说明,之所以会有所谓 的“差学生”,“坏学生”,并不是他们一开始 就想这样,他们之所以会这样,也是有他们的缘 由的。我们首先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 行为,走进他们的思想世界。我们只有理解他们, 才能走进他们,心平气和的引导他们,这远远比 粗暴地指责他们呵斥他们效果要好的多。
• 但是从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开始,父母眼中 的“好孩子”开始变“坏”。孩子因为在校打架,老 师就通知家长把孩子领回家反省。孩子回家后前两天 一直在家学习,过了两天和父母商量好要来启儒学校 上自习,有不会的题就问老师。但是有天晚上孩子的 妈妈到学校来接孩子却没找着孩子,就到孩子常去的 网吧找他,结果发现孩子在网吧上网。回家后因为非 常气愤,妈妈就开始教育孩子,甚至动手打了孩子, 这样家长和孩子闹的不可开交,这样接下来几次因为 上网的事,父母和孩子也每次都会动手,在气愤之余, 也说了很多气话。
坏孩 子
好孩 子
好孩子是受 人喜欢的!
最终还是好孩子!
对于我们班上的坏孩子你们有什么 反思吗都逐渐走 向成熟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他们都难 免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候给他们多 一份关爱,多一份谅解,帮助他们努力改正错 误,是我们做同学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们 犯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和 信心,只要让坏孩子们自己拥有改错的决心, 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做得很好。这一时期的坏孩 子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 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他们一 定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茄子溪小学
6.2班
我们 来分 析一 下!
我要分析的是案例三“坏孩子”,下面我主要从 三方面谈谈我的理解和启示: 一、什么是“坏孩子”“差学生” 二、“坏孩子”“差学生”不是不可以改变 的 三、要理解“坏孩子”“差学生”的思想 四、教育的伟大及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一、 什么是“坏孩子”“差学生”? 所谓的“差”,我们一听,大概的印象就是学习成绩 比较差。可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永远低人一等,矮 人三分吗?古今中外,所谓的“差学生”最后成就一 番事业的人不计其数,“唯成绩论”早已成为落后又 愚昧的教育观点了。那所谓的“坏”呢,也许就是经 常犯错误的学生吧。学生一般都会犯些什么错误呢? 违纪乱规,调皮捣蛋,是通常我们对“坏学生”的印 象。坏学生就永远被定义为“坏”了吗?如果是这样 ,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教育就是为了使人更好的 发展。学生都是可教育的,不然我们的教育也就没有 了意义。世界上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没有不想学好 的学生。
二、“坏孩子”“差学生”不是不可改变的 卡耐基小时候是大家公认的“坏学生”,后 来却成为世界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由此可见, “坏学生”和“差学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美国新泽西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个由26 个孩子组成的特殊班级,他们都是一些曾经失足 的孩子,有的吸过毒,有的进过少管所,家长、 老师及学校对他们非常失望,甚至想放弃他们。 一位叫菲拉的女教师主动要求接手了这个班。菲 拉的第一节课,并不像以前的老师那样整顿纪律, 而是在黑板上给大家出了一道选择题,让学生们 根据自己的判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于人类 的人。有3个候选人:
爱迪生上小学时,对许多事物都好奇,看到气 球能在充满气之后飞上天,就找来一些发酵粉,动员 想上天的同学来吃。不幸的是,吃了发酵粉的同学疼 得在地上打滚。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又是你这 个捣蛋大王,我把你开除了!”爱迪生被学校开除后, 他的母亲气愤地说:“你们不了解我的孩子,他非常 聪明,他不是在捣乱,而是好奇。你们不懂得教育, 我来亲自教育他。”母亲将孩子接回家,亲自给他上 课,鼓励他搞实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智慧的 母亲成就了伟大的孩子重要保障,我们可以想象,如 果爱迪生的母亲态度和校长一样,绝对不会有日后的 我们知道的爱迪生了。
教育的伟大及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由案例中,我们受到的另一个启示 就是,教育力量的伟大。如果没有继 母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卡耐基是不会 有以后人生中的辉煌的,由此可见,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多么的重要。比如 对待孩子的错误,严肃认真是一种方 法,但有时采用幽默的手法同 样可 以达到预期目的。
以上就是对“坏孩子”案例的分析
孩子在哭 呀!
没错,坏孩子就是家长“骂出来”
• 。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的背
后是多少人在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积极 的心理暗示。父母表扬、老师称赞、客人 夸奖、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对孩子全方 位的积极暗示无形中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上进心,增强孩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 力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自信 豁达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 一张张不负责任的乌鸦嘴,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孩 子们健康成长的轨迹,甚至使孩子和父母、老师 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 我坚信,坏孩子是骂出来的。在所有骂人的嘴当 中,乌鸦嘴最毒,也最灵验。好话从它的嘴里很 少能说出来,即使说出来也不见得能实现。
• 但是,坏话从它的嘴里吐出来,往往都会变成现实。有多 少坏话,就有多少恶果,立竿见影,百试不爽。乌鸦嘴歹 毒的面目令人遇而生厌,望而生畏,善良的人们避之唯恐 不及。 • 然而,现实的残酷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可怕。许多可亲可 敬而又可爱的人恰恰长着一张可怕的乌鸦嘴。有的妈妈从 孩子一出生,就在别人面前这样评论自己的孩子:“这孩 子太淘气,无法无天,谁也拿他没办法。”这其实是在暗 示孩子无恶不作,横行霸道。
了解西方教育:
• 西方的教育体系使孩子从幼儿园、小学起, 就不仅注重智力的培养,还注重孩子的礼貌、社 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独立能力、情商的培养、动 手能力、体育锻炼、注重他人的需求、同情心、 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等。而中国的教育基本重点 是智力竞争,孩子们书读得那么苦,而人格、人 品的培养却不足。加上中国近年来教育产业化, 毁了多少本来可以成为优秀人材的孩子。笔者认 为孩子如果能在西方这种人文环境、教育环境下 成长会好很多。
Xxx同学,因 xxxxxxxx得到鼓励 ,以此颁发奖状!
大家都选择了C。菲拉公布答 案:A是弗兰克林-罗斯福,担任 过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 丘 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 C是阿道夫· 希特勒,法西斯恶魔。 大家都惊呆了。
• 三、要理解“坏孩子”“差学生”的思想 • 对于卡耐基,卡耐基的继母并没有像大家一样, 只是根据他的表现就武断的下定论,而是对他进 行了全面的了解,进而理解他,走近他,欣赏他 ,慢慢引导他走向正路。这说明,之所以会有所 谓的“差学生”,“坏学生”,并不是他们一开 始就想这样,他们之所以会这样,也是有他们的 缘由的。我们首先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 的行为,走进他们的思想世界。我们只有理解他 们,才能走进他们,心平气和的引导他们,这远 远比粗暴地指责他们呵斥他们效果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