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程建设
一、精品课程的提出
我国教育部自2003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正式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建设目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各高校建设的精品课程在互联网上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通过精品做好示范辐射作用,从整体上推动整个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国家教育部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1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000门,由此拉开了新一轮精品课程建设的大幕。
二、精品课程的概念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下简称精品课程建设。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高等学校建设精品课程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 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各高等学校要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 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要由本领域影响力较大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3. 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 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5. 重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6.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高专教育要特别重视配套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7.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各高等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要求教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各高等学校应对国家精品课程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四、精品课程的类型
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课程
五、如何建设精品课程
(一)培养优秀的师资团队——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
优秀的师资团队是使精品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基石。应用型本科精品课程的师资团队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优化教师团队组合,注重课程教师团队中合理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优化师资力量的配置。通过外部人才引进和学校内部人才培养等形式,建设一支学术带头人、学科拔尖人才、骨干教师以及青年教师群体为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次,注重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只有建设一支具有担当的精品课程师资队伍,才能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接力赛跑”,因此,在教师团队中要提倡帮、传、带的合作精神,注重团队的协作和合作。最后,有可靠的制度保证,在学校层面建立一套有利于维持精品课程教师团队稳定的考评机制,通过在教师职称评定、业绩考评、选拔聘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从政策层面引导教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鼓励团队中的青年教师通过学历进修、到生产部门挂职锻炼、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形式提高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及专业素质。
(二)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一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精品课程师资团队应根据课程的不同教学目标,突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构建与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如项目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模拟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另外,在考核方式上要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考核能力。二是加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展示平台。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学校要建立有关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要求,保证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有章可循,同时确保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管理,确保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完整性,并保证学生正常使用、阅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另外,学校要保证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便于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用于课程的网站建设和日常维护,还应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以促进精品课程网站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实用性。三是加强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实践、实训基地等硬件、软件条件。应用型本科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实践互动的主体,营造尽可能真实、与企业相同的实践环境。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特色——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区别于研究型本科的重要环节,是精品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精品课程建设是否具有自身特色的关键要素。应用型本科精品课程建设必须改革只重视知识系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出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共同组成的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
(四)深化课程内容——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深化课程内容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核心,课程的内容体系设置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与否决定了应用型本科能否实现“培养社会需要的一线技术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精品课程内容体系应具有实践性、职业性、时代性等特征。首先,要求应用型本科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设备等教学环境建设,运用多样化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将行业内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动态与学生交流、探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考虑与目前现行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互贯通,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创造条件。
(五)创新管理与评价——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
为确保精品课程建设顺利开展,应用型本科应建立一系列科学、系统的管理评价机制。首先,精品课程评审机制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尽量采取匿名评审的评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