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词《长相思》赏析

合集下载

一种相思 别样情怀——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

一种相思 别样情怀——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

一种相思别样情怀——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是一首古典抒情诗,内容描写了一段相思之苦,在这里,纳兰性德用自己浓烈的情怀赞美了相思,也揭示了别样的情怀。

《长相思山一程》从最开头以至结尾,都是充满着用心的抒情,它表达了一种别样的相思,一种没有言语的相思。

在这一段难以言表的相思之中,纳兰性德用他奇特的诗句表达出了深情的相思之情,让人们不禁深思。

诗的开头,纳兰性德以一个简单的句子,把一种特别的相思之情娓娓道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一句诗把一番思乡之情浓缩得淋漓尽致,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在这里反映出了心灵的远行,用令人难忘的语言,以最细腻的心思去表达情感的深刻。

纳兰性德在后面的每一句话中,又以最真挚和深厚的理解,表达出一种柔软而坚定的相思之情,把一种深沉而优美的情思写尽,让人心潮澎湃。

在古老中国传统文化中,情到深处才会表达。

纳兰性德也是如此,他以最深刻的思想去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反映出深情厚重的情怀。

《长相思山一程》之中,纳兰性德用一种浓烈而真挚的语言,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相思之情,以及纳兰性德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从开头到结尾,把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真挚的写出,让人们深思,也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情怀。

在这首诗中,纳兰性德用令人动容的情思,在惆怅中表达了一种真挚
的相思,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相思的酸楚,以及抒情诗所彰显出来的别样情怀。

长相思全诗解读

长相思全诗解读

《长相思》全诗解读古诗原文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诗歌节奏划分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者作品介绍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容若,号楞伽(l énɡjiā)山人。

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善骑射,好读书,擅长写词。

纳兰性德的词多感伤情调内容多抒写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写情自然真挚,风格近于李后主。

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清代第一词人”之称,与朱彝(yí)尊、陈维崧(sōnɡ)并称“清词三大家”。

主要作品:词集有《纳兰词》《侧帽集》《通志堂集》《饮水词》注释及翻译长相思〔长相思〕词牌名。

又名《双红豆》,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因内容多为描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之情而得名。

双调小令,36字,上下阕各三平韵,一叠韵。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程〕道路、里程。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

〔千〕这里是虚指。

〔千帐〕指营帐很多。

〔帐〕军营的帐篷。

翻译:山长水远,(将士们)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深了,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更(gēng)〕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乡心〕思乡之心。

〔故园〕故乡,家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翻译:整夜风雪交加,声音嘈杂,打碎了(将士们的)思乡之心,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没有这种风雪声。

课文主题归纳《长相思》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体现了词人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诗文赏析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原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原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赏析长相思·山一程[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分类标签: 思乡诗小学婉约诗羁旅诗作品赏析【古词今译】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

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

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

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赏析】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是明珠的长子。

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值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当时纳兰性德年仅27岁,正值年轻气盛之时。

但是全词读起来,却不让人轻松,似乎是有心无力之状。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伴随皇帝出行时的一路上的风景,也有山回水之意。

“一程”又“一程”,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河又一河,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骑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

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就应该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

“榆关”就是山海关,作者是在伴随皇帝去山海关以外还有很远的长白山,“那畔行”正是说明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不是“榆关”,而是在“榆关”的“那畔”。

“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那畔”犹如“那厮”,“那边”,“那处”,作者会脱口而出此俗语,很显然既有一种放松,也有一种不情愿。

“夜深千帐灯”这一句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

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夜幕下,在群山里,一排排营帐里透出的耀眼的灯光,景象该是何等的壮观!“风一更,雪一更”,“更”是指时间,旧时夜里的一种计时单位,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聒碎乡心梦不成”,夜里,寒冷的风雪吹打着帐篷,作者怎么也睡不着,失眠了,于是于寂寞无奈之中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因此才有“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长相思》由我国清代纳兰性德所作,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解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解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②。

夜深千帐灯③。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④,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本篇选自纳兰性德《饮水词》。

大约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随康熙巡行途中。

②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北。

那畔,犹“那边”。

③千帐,极言军营帐幕之多。

④聒(guo锅),声音喧扰嘈杂。

〔解析〕唐人边塞诗中有《从军行》一类绝句,多以简短的篇幅描绘同中原内地绝异的边塞风光,展现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抒写出征戍边将士复杂变幻的思想情感。

由于诗歌的作者往往具有那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与战争生活的亲身体验,因此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真切自然,情感深挚,充满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量。

词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写此类题材的较为少见。

而纳兰性德的这首小令《长相思》不落窠臼,突破成法,与唐人《从军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纳兰性德二十二岁中进士、授侍卫以后,多次伴驾下江南、出边塞,巡察全国各地。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三月,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后,豪兴大发,于是东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巡视满族的发祥地。

纳兰性德在随行途中,触景生情,因事寄兴,写下这首记叙军旅生活与抒发思乡之情的词作。

全词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上阕描写白天行军以及晚上驻宿的盛况。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作者以重叠复沓的笔法,极其简约地勾勒出千里行军的漫长旅程。

读着这几句词,我们仿佛见到了那伴随御驾的万千人马,翻越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条条河,正向山海关那个方向进发。

“夜深千帐灯”一句,异峰突起,落墨非凡。

它摄取了夜阑更深,千帐灯红这样一个特写镜头,表现大军夜晚驻宿的情状。

被无边夜色笼罩着的广袤的原野上,数以千计的营帐一座紧连着一座,帐外的马灯火光闪烁,彻夜不熄。

远望过去,气势是何等的恢弘,规模又是何等的壮阔! 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要极力赞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纳兰性德_长相思_赏析

纳兰性德_长相思_赏析

物保留至今。这其中,弥足珍贵的当 感叹“失路无门者,又何以得相援
而 相 煦 者 也 ”,“ 倾 稷 下 寒 士 之 广 厦 ”, 甚 至 喊 出 “ 追 念 哲 人 , 饮 恨吞声;如其可赎,人百其身”的 呼声——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纳兰 性德的复生,可见其哀悼之沉痛。 受过他关怀资助的朋友们一直对他 追念不辍,直至二十年之后,谈及 容若,仍然不禁相对唏嘘,表达停 云落日之情。
革期间的大破“四旧”,还有新时期 姜 宸 英 、 顾 贞 观 、 秦 松 龄 、 叶 方
的开发与建设,纳兰家族墓地旧貌 蔼等人都跟他结下深情厚谊。他逝
已经荡然无存。幸亏不少有识之士 世 时 朋 友 们 无 不 摧 伤 ,“ 哭 之 者 皆
及时抢救保护,才使得部分出土文 出 涕 , 为 哀 挽 直 词 者 数 十 百 人 ”,
千山万水,千军万马,一路东进。风雪夜,那无数的帐篷都亮着灯火,那哪里是地 上的灯火呢,简直就是天上璀璨的繁星呀。作者身为贴身侍卫,侍君保皇,是义不容辞的 天职,多少人还求之不得呢!但这并不妨碍作者流露出些许的思乡之情呀。随征有苦,能 不苦吗?而不直言,只一句“夜深千帐灯”轻轻带过,清寒而不失壮观。
作者的词作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直抒胸怀,婉约清新;又哀 思过多,情调略嫌消沉,但缠绵而不显颓废。例如,纳兰性德在征途上写的一首题为《菩 萨 蛮 》 中 有 两 句 话 :“ 问 君 何 事 轻 离 别 , 一 年 能 几 团 圆 月 ? ” 又 《 如 梦 令 》 言 :“ 万 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怪不得后人评纳兰性德其人其诗如是说:
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 以传后世,告慰爱子在天之灵。是谓 纯、自然、深婉、凄美”八字。世称

《长相思》诗词赏析

《长相思》诗词赏析

《长相思》诗词赏析《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

“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

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

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

“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

而作者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如果说,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这首词在表达上与李清照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芭蕉》)有异曲同工之妙。

纳兰性德词《长相思》赏析

纳兰性德词《长相思》赏析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作者多么希望能在梦中返回故园,但是帐外风雪交加的呼啸声
使他难以入睡,这小小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了。辗转反侧的他怎能 不埋怨这聒耳的风雪声呢?)
故园无此声
(故园有什么声呢?是母亲的亲切嘱托,还是她的浅笑低语?引
逗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
艺术特色
一、通过多层对比,造成强烈的时空差异感。
空间对比:榆关—故园 景物对比:塞外风雪—故园无此声 虚实对比:榆关景物—梦中故园 (眼前景) (心中情)
二、选取极平常的景物,营造凄婉气氛。 三、语言浅近,情感深挚,回味无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纳兰性德词
——《长相思》赏析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4— 1685),字容若,大学士明 珠之子,正黄旗人。康熙十 五年进士,不久晋升一等侍 卫,文武双全,尤长于词, 为清初词坛巨擘。论词主情 致,反雕饰。词风接近李煜, 清新自然,隽永超逸。有 《通志堂集》、《饮水集》。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 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 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山一程,水一程, 隐含性循环句式,形成“行行复行行”的远 离动作,动作的方向是榆关(山海关),与“故园”遥遥相对, 随着行程的越来越远,造成空间上的巨大张力,产生对“故园” 的依恋、渴望)
夜深千帐灯
(夜色深沉,千帐灯燃,然而这不是熟悉的家园的夜晚,怎能不 惹起作者强烈的思归之情呢?)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完整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完整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完整赏析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创作背景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

翌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

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出关时冰雪未销,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来说,一切都是那么荒凉,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使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不过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

白居易《长相思》和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词比较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和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词比较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和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词比较赏析古诗词阅读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1)一首36字(2)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3)一韵到底,有叠韵。

(4)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1)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2)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1.分析词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从字数。

上下阕的格式,押韵好和韵脚等方面分析。

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

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

都押韵。

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人教版小学语文《长相思》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长相思》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长相思》课文原文及赏析
《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以下是课文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赏析: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全词以抒发思乡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行军途中的艰辛和寂寞,表达了词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首句“山一程,水一程”,形象地描绘了词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历程,山山水水,一路前行,寓意着旅程的漫长和艰难。

接着,“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词人的行军场景。

夜晚的千帐灯火,既显示出军队的规模之大,也反衬出词人的孤独和寂寞。

下阕“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人以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寓言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困扰。

风声、雪声嘈杂刺耳,打断了词人的梦境,使他无法安眠。

这种声音在故乡是不存在的,因此更加深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行军途中的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绘,成功地传达出了词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纳兰性德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情的人格魅力。

长相思赏析

长相思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解读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他推崇李煜词,有“清代李后主”之称,兼学花间词,其词风格婉丽清新,不事雕琢,颇多伤感情调。

代表作有:《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等等。

我选取的是纳兰性德的一首词《长相思》,是其词艺术特点典型代表。

由于查阅的资料有限,后人对于纳兰性德这首词的评价很少,但是对于他其词的总的评价比较多,下面是我搜集到的:1.周之琦《箧中调》: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2.梁启超: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3.王国维《人间词话》: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4.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性德)小令为清一代冠冕,奇情壮采,一往无前。

5.况周顾《蕙风词话》:(性德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比较这几位作家对纳兰性德词的评价,都是从其词总的特点上来进行评价的,综上评价,可以看出其词有以下的特点:自然、纯真、凄美、婉约、清丽、语浅意深。

《纳兰词笺注•前言》中将其词艺术成就总括为“真纯、自然、深婉、凄美”八字,世称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间有雄浑之作。

还有对其词所取得的成就的地位的评价,如梁启超将其与李煜相媲美,王国维评价他是北宋以来的词人当中的第一名。

对于《长相思》这首词的赏析,前人已经做了许多较全面、较有深度的赏析,下面我就搜集到的赏析的不同的版本进行一个总结,并最后提出一点个人小小的建议。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郑忠凡在其《浅谈纳兰性德〈长相思〉》一文中,对《长相思》赏析是从纳兰性德写这一首词的背景开始,即康熙帝平定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的三藩之乱,国内平静。

于是,在二十一年三月经山海关到满族的发祥地辽东一带去巡视,并祭祀长白山。

纳兰性德亦随从扈驾。

然后将词分为上阙和下阙来分析,在上阙中不仅描绘了总的景象即词的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目睹的万事万物,凝缩为“山”“水”二字,“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词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空间感和思乡情构成了词人心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纳兰性德《长相思》拼音版注音+注释+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拼音版注音+注释+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拼音版注音+注释+译文+赏析长相思cháng xiāng sī【清】·纳兰性德山一程,shān yīchéng水一程,shuǐyīchéng ,身向榆关那畔行,shēn xiàng yúguān nàpàn xíng夜深千帐灯。

yèshēn qiān zhàng dēng风一更,fēng yīgēng雪一更,Xuěyīgēng聒碎乡心梦不成,guōsuìxiāng xīn mèng bùchéng故园无此声。

gùyuán wú cǐshēng【注释】:①程:道程,路程。

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gēng,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⑥聒:gūo,嘈杂搅人。

⑦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翻译】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

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

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赏析】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大学士明珠之子。

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善骑射,好读书。

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

也能诗。

有《通志堂集》。

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

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意思。

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

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

查资料得知榆关乃是山海关,并不是我们的大榆树!“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而出俗语,很显然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的诗意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的诗意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的诗意
清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全文意思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

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

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

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原诗】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

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导读:《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山一程,水一程⑵,身向榆关那畔行⑶,夜深千帐灯⑷。

风一更,雪一更⑸,聒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⑺。

注释⑴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⑹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山一程》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长相思 古诗赏析

长相思  古诗赏析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

为清初权臣明珠的儿子。

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以小令见长。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古诗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

”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读者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词人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走过一条山路,走过一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

“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

“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帐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

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

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

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故园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心系故园)
故园无此声
还是她的浅笑低语?引逗读者展开丰富 的联想……)
(故园有什么声呢?是母亲的亲切嘱托,
菩萨蛮 问君何事轻离别 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 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 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朝 啼鹃恨未消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及团圆月

榆 帐

他的妻子问:
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及团圆月 他的儿子问: 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及团圆月 他的父亲问: 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及团圆月
长相思 山一程,水 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 帐灯。 风一更,雪 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 此声。
艺术特色
一、通过多层对比,造成强烈的时空差异感。
空间对比:榆关—故园 景物对比:塞外风雪—故园无此声 虚实对比:榆关景物—梦中故园 (眼前景) (心中情) 二、选取极平常的景物,营造凄婉气氛。 三、语言浅近,情感深挚,回味无穷。
聒 碎 乡 心 梦 不 成 故 园 无 此 声
风 一 更 雪 一 更
对仗
身 向 山榆 海 关关 那 畔 行 夜 皇 帝 深 远 千 征 的 帐 浩 荡 灯
山 一 程
俗 语 如 那 厮 那 处
水 一 程
长 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他经过了大河小川,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 了军营的帐篷,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总 归一句话: 身在征途。)
纳 兰 性 德
长 相 思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4— 1685),字容若,大 学士明珠之子,正黄 旗人。康熙十五年进 士,不久晋升一等侍 卫,文武双全,尤长 于词,为清初词坛巨 擘。论词主情致,反 雕饰。词风接近李煜, 清新自然,隽永超逸。 有《通志堂集》、 《饮水集》。
长相思 山一程,水 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 帐灯。 风一更,雪 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 此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