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贞观之治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7篇)
贞观之治教案贞观之治教案(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贞观之治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7篇贞观之治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贞观之治》说课稿篇一《贞观之治》教学计划学习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唐朝的建立_____年,隋朝灭亡。
李渊进入_________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后传位________,即唐太宗,年号_________。
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的统治政策措施①经济上:重视发展__________,减轻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
②政治上:合并_________,革除_________;注意任用_________和虚心____________。
2、“房谋杜断”:房谋是___________,杜断是_____ ______,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_____。
3、“贞观之治”:政治比较_________,经济__________________,国力_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______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______。
初中贞观历史教案3篇贞观之治教案设计
初中贞观历史教案3篇贞观之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 1.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
2.通过玄武门之变发生的缘由和经过,探讨在封建社会的宫廷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常常发生的缘由。
3.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进展及民族的融合所起到的作用。
4.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兵特点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争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到的作用,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唐太宗的历史大事的学习,培育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2.通过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的学习,体会唐太宗在对待各民族问题上的公平态度和开放的胸襟。
【教学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1.了解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纳谏的积极作用。
2.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假设面前摆放一架天平,左盘放上“江山”,右盘加上砝玛“老百姓”,而定盘的“皇帝”就是天平的游码。
我们常常说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富强富强,其实就是让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假如天平中心的游码或右盘的砝码发生变动,都会使“江山”摇摆不已,甚至有可能使“江山”不保。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每一个朝代就像一架天平,唐朝就是一架相对平衡的天平。
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你最观赏哪一位皇帝?唐太宗、唐玄宗等。
:今日,我们来聚焦唐太宗,了解唐太宗如何使天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1.:唐太宗青少年时是怎样一个人?李渊次子,从小练习骑射,喜好文史。
→文治武功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哥哥被立为太子,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秦王李世民在统一过程中功勋卓著卓越的军事家:李世民指挥作战有他的一套谋略,后人给他总结了一些阅历,从这些阅历里可以看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唐太宗是一个很突出的军事战略家和指挥家。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掌握贞观之治的特点和影响。
2. 通过分析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贞观之治中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及影响。
2.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政治措施、经济政策、文化成就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贞观之治中的具体案例,如唐太宗的纳谏、用人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贞观之治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及相关资料。
2. 课件:贞观之治的相关图片、图表、视频等。
3. 讨论题:提前准备与贞观之治相关的话题,供课堂讨论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太宗李世民及其统治时期,引发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兴趣。
2. 讲解贞观之治的政治措施:阐述唐太宗的纳谏、用人、改革制度等政治举措。
3. 分析贞观之治的经济政策:介绍唐朝的土地制度、税收政策、商业发展等。
4. 探讨贞观之治的文化成就:讲解唐朝的文化繁荣、科技发展、教育制度等。
5. 讨论贞观之治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6. 总结贞观之治的地位和意义:强调贞观之治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贞观之治与其他盛世时期(如文景之治、康乾盛世等)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2. 历史人物: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相关事迹,分析其治国理念和领导才能。
3. 时代背景:讲解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背景,如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教师解答。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贞观之治的相关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贞观之治》的教案
《贞观之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
2.分析贞观之治中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具体措施。
3.探讨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具体措施。
3.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唐太宗治国理念的形成过程。
2.贞观之治对后世影响的深远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贞观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贞观之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贞观之治是什么时期吗?这个时期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
2.分组讨论:贞观之治中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具体措施。
(三)课堂讲解1.讲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国家政治混乱,民生凋敝。
2.讲解贞观之治的特点: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3.讲解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以人为本,重视法治,注重人才,发展经济。
4.讲解唐太宗的具体措施:a.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政治制度。
b.选拔贤能,重视人才。
c.发展经济,提高民生。
d.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
(四)案例分析1.分析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2.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举例说明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具体影响。
(五)课堂小结2.强调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具体措施在贞观之治中的重要作用。
(六)课后作业2.深入了解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分析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让学生了解了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具体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在讲解过程中,可能存在语速过快、内容过多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
七班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那么天的统治等根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把握唐朝的历史奠定根底。
一起看看七班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欢送查阅!七班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那么天的统治等根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把握唐朝的历史奠定根底。
通过引导同学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缘由〞,培育同学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力量;通过引导同学对唐太宗和武那么天进行简洁的评价,培育同学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生疏到唐太宗、武那么天二帝的开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富强,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开展所起的肯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开展,符合历史开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消灭。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根底。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挂念同学对唐太宗、武那么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对于学校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彩,从“好〞或“坏〞动身,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使同学能够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根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那么,看他对历史开展,尤其是经济开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同学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同学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冲突,导致农夫起义的爆发。
在农夫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精选5篇教案要有创新性,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篇1)课标内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重视纳谏;②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③贞观之治。
1、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4、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2、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2、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3、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 1、“贞观之治”的含义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3、“贞观之治”的内容二、难点: 1、如何评价唐太宗2、如何看待历出现的“盛世”现象教学方法:“自学——问题——讨论”教学时间:2课时导学程序:(简要复习上一课知识,导入新课)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6篇】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6篇】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Ⅰ、女皇武则天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Ⅱ、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教案、教学设计
a.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有哪些特点?
b.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
c.贞观之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有何重要地位?
2.各小组讨论结束后,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教师应分层设计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以及贞观之治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评价贞观之治,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贞观之治的实质。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唐太宗时期的历史图片、文物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贞观之治的氛围。
要求:学生能从实际出发,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5.观看与贞观之治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撰写观后感。
要求:观后感需包含对纪录片的评价、自己的感悟以及对贞观之治的深入理解。
6.家长辅助作业:与家长一起讨论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了解家族中流传的与唐太宗相关的传说、故事等。
要求:加强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年级历史下册 贞观之治教案 人教版 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教案人教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事迹和贞观之治的形成背景。
掌握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能够分析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贞观之治是唐朝的一个高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典范。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1. 贞观之治的形成背景。
2. 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 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来理解贞观之治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贞观之治的形成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比较分析法:组织学生比较贞观之治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异同,深入理解贞观之治的特点。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贞观之治的意义和影响,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事迹,引发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兴趣。
2. 讲解贞观之治的形成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
3. 详细讲解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4. 组织学生阅读史料,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来理解贞观之治的意义。
5. 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6.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贞观之治的理解和感悟。
7. 总结贞观之治的重要性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4篇
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4篇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4篇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那么天的统治等根本史实。
引导学生考虑和探究“贞观之治场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p 历史问题的才能。
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那么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辩证唯物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那么天”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那么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那么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1、在课前谈话根底上展示武那么天画像,简介武那么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那么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老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假设评价武那么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考虑“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那么天的统治表达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开展农业消费,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老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那么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老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假设评价武那么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那么天的统治表达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开展农业消费,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老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那么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贞观之治”的场面出如今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场面呢?贞观之治(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场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老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根底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设计表格,列出并比拟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贞观之治》教案设计: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贞观之治》教案设计: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一、教学背景和目的唐朝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盛世之一,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学习《贞观之治》,让学生了解唐朝盛世的历史背景、治制度、外交政策、文化繁荣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学习唐朝贞观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
2.分析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宽严策略,理解“民生为本,政治为要”的治国理念。
3.探讨唐朝开疆拓土和外交政策,了解唐朝的周边环境和外交关系。
4.研究唐朝文化的繁荣和影响,以及唐诗、唐画、唐乐等文化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三、教学策略1.探究式学习策略探究式学习策略是指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堂讨论、小组研究等形式,了解唐朝盛世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体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2.问答式教学策略问答式教学策略是指通过提问和解答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和形成思维模式。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将通过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宽严策略,探讨唐朝的外交政策和文化繁荣。
透过问答的形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更佳。
3.视听教学策略视听教学策略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更加贴近历史文化,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将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唐朝音乐、诵读唐诗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唐朝文化的繁荣和特点,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演讲式教学策略演讲式教学策略是指通过学生演讲的形式,让学生发扬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将引导学生选择唐诗、唐画等文化作品,进行演讲,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和演讲的形式,加深对相关文化领域的了解和感悟,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贞观之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贞观之治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掌握贞观之治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贞观之治的形成过程。
2. 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
3. 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
2. 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贞观之治的历史场景。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为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贞观之治。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贞观之治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简要介绍唐朝的建立。
基础上,提问:“同学们知道唐朝哪个皇帝的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吗?请大家猜一猜。
”2. 自主学习分发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贞观之治的形成过程、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和贞观之治的特点。
3.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课堂讲解。
重点讲解贞观之治的形成过程、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和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
4. 案例分析选取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贞观之治的特点。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贞观之治的认识和看法。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强调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
7. 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贞观之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过于繁琐的讲解。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6.1 贞观之治的政治清明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如何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
探讨“科举制”的完善对政治清明的影响。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3篇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3篇贞观之治教案优秀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二)能力训练点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他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
他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革措施,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出现。
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学生通过对这一盛世景象的学习,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学生对伟大的祖国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辛劳,但其中也有李世民、李隆基个人能力美的体现。
二、学法引导1、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人新课。
2、学习本课重点要识记理解四个人物和四个概念。
(1)四个人物:①李渊:唐高祖,唐开国皇帝,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②李世民:唐太宗,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③武则天: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善用人才。
④李隆基:唐玄宗,我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一个皇帝,前期颇有作为,把唐王朝引向鼎盛。
(2)两个概念: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及解决办法1、“贞观之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由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构成。
第一,是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起因。
第二,是开明政策和措施的具体内容。
第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根据这一内容构成的特点,要突破重点,可采取提问法,从史实的结果分析原因。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教案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教案课题第2课“贞观之治”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思想方法与人文因素教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XX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XX和武XX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唐XX、武XX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贞观之治与女皇武XX。
难点:如何评价唐XX、武XX等历史人物,给他们一个恰当的评价。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提问启发法、探究法学习方法:阅读、讨论、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外作业练一练、填图册课后随笔“贞观之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讨论、回答看书、回答看书回答【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哪些反映唐朝帝王的影视作品?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你最欣赏里面的哪个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唐XX、武XX、狄XX等)【教师归纳】既然同学们对唐朝这么多的历史人物都有所了解,那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介绍李X。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X唐高祖长安【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找出唐朝建立的基本要素。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有哪位同学知道“玄武门之变”?引出唐XX李XX。
介绍历史人物看书、分组讨论、回答、归纳分组准备,学生表演比较分析历史人物【教师归纳】刚刚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也说明同学们平时的课外知识是很丰富的,二、“贞观之治”唐XX先解释“贞观”的来由。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书本7-8,思考三个问题:1、唐XX李XX的治国方针。
2、唐XX李XX的统治措施。
3、何为“贞观之治”?(结合课本,穿插对历史人物房XX、杜XX、魏X等的介绍)【教师归纳】基本上对唐XX有了大致的了解,唐XX是一位怎样的帝王,在每位同学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2024年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
2024年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贞观之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统治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期,同时培养学生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教学难点:评价唐太宗的统治政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皇帝在位期间,国家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被史学家们称为“治世”。
你知道哪些时期出现了“治世”局面吗?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课《贞观之治》这一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治世景象呢?请同学们看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 唐太宗在统治前期也就是听从了谁的建议呢?魏征请同学们说出他的名字。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臣,他敢于直言劝谏,那么他又是怎样劝谏唐太宗的呢?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
魏征和唐太宗成为知心朋友,人称“房谋杜断”那么唐太宗重用人才,知人善用,虚心纳谏的态度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之一。
2.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明白治理好国家要靠人才,靠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支持。
所以他把用人不善会导致亡国,和用人的道理讲得非常透彻。
所以国家出现治世局面和唐太宗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同时他提倡科学种田,还鼓励人们开垦荒地,同时兴修水利。
这样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你们知道吗?他统治前期,年景好时,粮食堆得满仓;不好的时候朝廷还发救济粮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这就是本课的第二个原因。
3. 他还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做官来为百姓服务。
科举制的完善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了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取士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创新。
2024年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贞观之治》教案
2024年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贞观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让学生掌握唐朝贞观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引导学生理解“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引导学生认识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的政治措施和经济成就。
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资料中提炼和分析有效信息。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唐太宗李世民的传奇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为学习“贞观之治”做铺垫。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贞观之治”的政治措施,如改革官制、减轻赋税、加强中央集权等。
分析“贞观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探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和用人政策,以及其对“贞观之治”的贡献。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让学生尝试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体验当时的社会环境。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贞观之治”的看法和认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如《旧唐书》、《新唐书》等,加深对“贞观之治”的理解。
介绍“贞观之治”对中国后世的影响,如“贞观遗风”等。
引导学生对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治世,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等,分析不同治世的异同点。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发挥历史的启示作用。
布置相关作业和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设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一起看看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欢迎查阅!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一.唐朝的建立(略讲)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_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时间:6_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二.贞观之治出示材料:[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强调)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作业:课后作业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Ⅰ.女皇武则天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Ⅱ.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2.贞观之治(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想而制定的.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学生解释〝房谋杜断〞.有关最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D.治世局面的形成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Ⅲ.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三)练习与探究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四)巩固与小结1.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2.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_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3.讲授新课: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1.6_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后,教师小结: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二.女皇武则天: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她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姚崇.宋就是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三.开元盛世:武则天之后玄宗即位后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四.全课学完后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五.教师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六.问题探究: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七.作业: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附:板书设计一.唐朝建立唐朝,立和贞观之治1.6_年李渊称帝,建都:长安.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3.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4. 〝贞观之治〞.二.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等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政绩。
(2)、综合分析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资料、图片和学生展示自制的图片认识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治国道理:统治者开明思想和政策,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2)思想意识:杰出人物的对历史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出示材料:“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曰知人善任,三曰恭俭爱民,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也..... ”——明季历代论书汇编“自从盘古开天辟地, ..... (他)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
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柏杨《中国人史纲》西汉初期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叫什么?思考:这是对谁的评价?引入本课。
(二)、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1’)(三)、学生根据课件订正课前预习的知识提纲:(用课件幻灯片2 展示知识提纲答案)(1’)(四)、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基本知识点。
(8’)(五)、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共同讨论探究下列问题:(15’)要求:四人为一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积极讨论,有了结果之后自觉坐好。
幻灯片7 出示:探究题①隋朝的灭亡的直接原因是:隋末农民大起义②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学生讨论回答。
回答不全面由其他同学补充。
最后教师总结。
再让学生读一读答案。
结合唐太宗的措施拓展练习:幻灯片8 拓展练习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的教案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的教案
教材:初中历史教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政绩和治国思想;
3. 能够分析贞观之治对唐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贞观之治的特点和成就;
难点:理解贞观之治对唐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和流程:
一、导入(5分钟)
1. 向学生引入贞观之治的主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一个好的国家治理模式。
二、讲解贞观之治(15分钟)
1. 讲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讲解唐太宗李世民的政绩和治国思想;
3. 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三、讨论贞观之治的影响(15分钟)
1. 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对唐代社会的影响;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贞观之治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15分钟)
1. 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或完成练习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贞观之治的理解。
教学反思:
1.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贞观之治”教案设计
【课程标准】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2、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的基本史实。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鲁教版初一下册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
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
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具体到本课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也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学
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通过观看图片、分析资料,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
能力。
在此基础上,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层次,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的基础不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掌握对知识扩展的“度”,注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把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初中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
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认知能力。
但由于认知深度的局限性,他们评
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
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
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对本课进行探究性学习,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2、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2、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2 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
读书的决心。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方法】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的共同体,应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
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与机会。
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
料分析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
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播放视频《贞观之治》
师:同学们,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辉煌成就令华夏儿女引以为傲、世界为之仰慕,唐太宗李世民为唐朝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知道唐太宗开创的“大唐盛世” 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吗?
生:贞观之治。
师:非常正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唐太宗的继任者又是如何发展这一盛世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2 课《“贞观之治”》。
【设计意图】:用视频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直接衔接到“贞观
之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学习新知第一篇章:“改朝换代,百废待兴”(一)隋亡唐立:李世民是在什么背景下登上皇位的?(根据白板回答问题)1. 材料反映了隋朝末年怎样的状况?2.李世民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建唐初期的社会现状,来突出体现唐太宗作为一代明主形成的思
想触动,与“贞观之治”形成鲜明对比。
(二)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隋朝的灭亡对唐太宗思想会产生怎样的触动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第二篇章何励精图治,天下大治
师: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确立了重民抚民的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同学们先
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李世民采取了哪些开明政策?大家注意认真看,仔细记。
生:政治上——任用贤才,诚信待天下
法度上——变重为轻,宽简立法
经济上——轻徭薄赋,鼓励发展生产
军事上——尽可能缓和阶级矛盾
师:同学们观看得很认真,值得表扬。
下面,我们通过几则材料来领略一下唐太宗的风采,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吗?
师:俗话说得好“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唐太宗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英明举措转化为累累硕果。
结合下列史料说一说唐太宗取得了哪些卓越政绩。
【设计意图】此课堂环节以教材为主要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对学习资源进行逐条提炼,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图片进行分类总结,这样既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降低了学习难度,顺利达成课堂预设目标。
视频和图像既突出了重点有增强知识的形象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将课堂推向高潮。
师:盖棺论定,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唐太宗进行评价,并学习、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一般方法,为自主评价下一历史人物──武则天做好准备。
第三
篇章: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师:唐太宗去世后,他所开创的盛世并未随之消失,一位伟大的女性登上了中国古代权力的顶峰,继承了他的伟业,使得唐初的繁荣得以延续。
她是谁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一下她吧。
师:视频看完了,你猜出这位女性是谁了吗?
生:武则天。
师:让我们一起走近武则天,看看为什么人们称她是圣主,又是“魔鬼”。
(一)走近武则天1、圣主武则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则天说:建国之本,必在于农。
她下令编成农书《兆人本业记》,指导农业生产,规定把农业生产的好坏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条件。
还多次减免赋役。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武则天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她改革科举,提高
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这则材
料反映了武则天哪两方面的治国举措?
通过这个图表,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呢?2、武则天的历史地位3、魔鬼武则天:武则天统
治的弊政有哪些?
(二)千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是对新知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本课前一阶段所培养的学习能力、所学习到的
评价人物的方法检测与巩固。
三、小结四、学以致用(一)小试身手1.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
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2.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
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4.唐太宗曾说:“以铜
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话中的“人”指()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资冶通鉴》对她的评价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当时“亦竞为之用”的“英贤”有()A.房玄龄、
杜如晦B.姚崇、宋璟C.卫青、霍去病D.宋濂、郑和(二)跳一跳,摘果实:※材料分析: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有人)请重法禁止。
上哂(讥讽)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政策?2、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五、作业伴你学选择题1—6 题
六、板书设计
“贞观之治”
壱、唐朝的建
弐、立:618 年
二、贞观之治
1、原因:
2、政策:
政治:合并州县
法度:
经济:重视发展农业
军事:
3、治世局面的形成:
4、对唐太宗的评价:
三、女皇武则天
1、国号:周
2、治国之策:
3、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