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输电线路电流电压保护设计

合集下载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3. 学生能了解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配置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及故障特征。

2. 学生能独立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继电保护实验电路。

3.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及可靠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工程及继电保护领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

3. 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实践操作。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电路基础知识,对电力系统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继电保护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安全意识。

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发展历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继电保护原理:讲解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常见保护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继电保护装置:介绍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故障类型及特征:分析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故障特征。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继电保护配置:讲解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验操作:a. 搭建简单继电保护实验电路,观察保护装置动作特性。

b.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教材章节:实验指导书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继电保护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第2周:继电保护原理。

第3周:继电保护装置类型及结构。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 掌握常见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其对系统的影响,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3. 学会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和调整方法,了解不同保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选型、参数配置和调试;2. 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3. 能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激发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关注行业动态,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大学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继电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实际操作和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目标进行,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包括保护原理、保护装置分类及其工作特性;教材章节:第一章 继电保护原理内容: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等。

2. 常见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介绍故障类型、故障特征及对系统的影响;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内容:短路故障、接地故障、过电压等。

3.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选型:分析各类保护装置的构成、参数设置及适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三章 继电保护装置内容:保护继电器、测量继电器、控制继电器等。

4. 继电保护系统参数配置与调试:学习参数调整方法、调试步骤及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四章 继电保护系统参数配置与调试内容:参数计算、调试方法、调试工具等。

5. 故障诊断与处理:介绍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诊断方法、处理流程及预防措施;教材章节:第五章 故障诊断与处理内容:故障诊断方法、故障处理流程、预防措施等。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电流电压保护方案设计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电流电压保护方案设计

1 输 电 线路 电流 电压 保 护 发 展现 状及 其 作 用 意 义
1世纪 7 9 O年代 . 熔断器 已开始作为继 电保护装置在 电力 系统 中 应用 . 2 到 O世纪初期产生 了作用于断路 器的电磁型继 电保护装置。 然 后在 1 2 年 电子 型静态继 电器 已经得到 了大量推广和生产 .静态继 98 电器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 和维护简单 、 动作速度 、 寿命长 、 低功耗等优 点. 对电力系统输 电线路中 的电流 电压具 有了一定 的保护作 用 . 但是 它较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 响。接着在 16 年 出现 了计算机化继 电保 95 护. 大规模集成 电路快速发展, 微处理 机技术 的进步 . 大地推动 了输 极 电线路中电流电压保护技术 的发展 目前该技术 已取得 了一定 的研究 成果 . 并且得到了实施应用 研究 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 安全运行 的异 常状况 . 以探讨其 对策的 反事故 自 动化措施 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主要用有触点的继电器来保 护 电力系统及其元件( 发电机、 变压器 、 电线路等 )使输 电线路 中电 输 . 流电压正常作用 , 所以称为继 电保 护 . 电保护装置必 须具备 以下 4 继 项基本性能 : 1可靠性 : ) 在该动作时 . 可以维护输 电线路 中电流 电压正常运转 ; 3 完善输 电线路继电保 护的策略 2 安全性 : ) 在不该 动作时 . 不影 响输 电设备中其他线路 的正常工 作: 发 电』 一 3 速动性 : 以最短 时限将输 电线路 中异 常的 电 ) 能
21年 02
第 2 期 9
S I N E E H O O YIF R A I N CE C &T C N L G O M T O N
0电力与能源 0 科技信 息 电力源自统输 电线路电流电压保护方案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及其调整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故障,并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学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器,进行基本的操作与调整。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 学生能够培养安全意识,了解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体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其重要性。

- 解释继电保护的原理,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2.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分类- 列举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装置、距离保护装置、方向保护装置等。

- 分析各种保护装置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3. 继电保护主要参数与调整方法- 介绍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如整定值、动作时间、返回时间等。

- 讲解参数调整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影响参数调整的因素。

4.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与应用- 概述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包括检测元件、逻辑元件、执行元件等。

- 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输电线路方向电流保护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输电线路方向电流保护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输电线路方向电流保护设计电力系统机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设计课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题目输电线路方向电流保护设计学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输电线路方向电流保护设计二、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1、设计技术参数:,20,3/1151Ω==G X kV E φ,12,1232Ω=Ω=G G X XL1=L2=60km,L3=50km,LB-C=40km,LC-D=50km,LD-E=20km,线路阻抗0.4Ω/km,2.1=I rel K ,=∏rel K 15.1=I ∏relK , 最大负荷电流IB-C.Lmax=360A,IC-D.Lmax=210A, ID-E.Lmax=110A,2、、统接线图如图:三、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值电抗计算、短路电流计算。

2、整定保护4、5的电流速断保护定值,并尽可能在一端加装方向元件。

3、定保护5、7、9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电流定值,并校验灵敏度。

4、定保护4、5、6、7、8、9过电流保护的时间定值,并说明何处需要安装方向元件。

5、制方向过电流保护的原理接线图。

并分析动作过程。

6、采用MATLAB 建立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谷水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2]贺家礼.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3]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2[4]方大千.实用继电保护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5]崔家佩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整定计算[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6]卓有乐.电力工程电气设计200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7]陈德树.计算机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8]陈曾田.电力变压器保护[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9]许建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3发出任务书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计划完成日期:年月日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目录第1章绪论------------------------------------------------------6 1.1 输电线路电流保护概述--------------------------------------------7 1.2 本文主要内容-----------------------------------------------------7 第2章输电线路方向电流保护整定计算-------------------------9 2.1 方向电流Ι段整定计算----------------------------------------------------- 92.1.1 保护4、5的Ι段动作电流的整定------------------------------------- 10 2.1.2 灵敏度校验---------------------------------------------102.1.3 动作时间的整定------------------------------------------------------ 102.2 保护5、7、9方向电流Ⅱ段整定计算------------------------11 2.3方向电流Ⅲ段动作时间整定计算及方向元件的安装-------------12 第3章方向电流保护原理图的绘制与动作过程分析-----123.1 保护原理图--------------------------------------------------------------- 123.2 动作过程分析----------------------------------------------------------- 12第4章MATLAB建模仿真分析---------------------------- 13第5章课程设计总结------------------------------------------ 15摘要电力系统的输、配线路因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相间或相地短路故障,因此,必须有相应的保护装置来反映这些故障,方向保护是利用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判明电流流向(相位)的继电保护。

电气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气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气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气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方法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电气系统故障类型,并关联相应的继电保护措施。

3. 学生能够解释继电保护参数的设置原则,并分析其对保护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继电保护方案,进行模拟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正确使用继电保护测试设备,进行基本的保护性能测试。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和计算工具,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继电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其探究电气系统安全保护的兴趣。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电气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2.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3.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

二、教学内容1. 电气继电保护基础理论:- 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 继电保护的原理: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等。

- 教材第3章相关内容。

2. 故障类型与继电保护措施:- 常见电气故障类型:短路、过载、接地故障等。

- 各类故障的继电保护配置及动作原理。

- 教材第4章相关内容。

3. 继电保护参数设置:- 保护参数的设置原则:灵敏度、可靠性、速度等。

- 参数设置对保护性能的影响。

- 教材第5章相关内容。

4.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继电保护方案设计流程与方法。

- 保护装置的选型与配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单辐射式输电线路阶段式电流保护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单辐射式输电线路阶段式电流保护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题目: 单辐射式输电线路阶段式电流保护设计系别:自动化学院专业: 0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力智能控制方向)前言电力生产发,送,变,用的同时性,决定了它每一个过程重要性。

电力系统要通过设计、组织,以使电力能够可靠、经济地送到用户。

对供电系统最大的威胁就是短路故障,它会给系统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防范它。

对于一个大电网,故障发生的几率和故障带来的扰动是相当大的,如果没有切除故障的保护装置,电网是不允许运行的。

这就是继电保护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程度。

正确安装保护装置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系统复杂的内部连接和与电厂的关系致使很难检查正确与否。

因此有必要采取校验手段。

保护是分区域布置的,这样整个电力系统都得到了保护,而不存在保护死区。

当故障发生时,保护应有选择地动作,跳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开关。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发生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

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都可能在电力系统中引起事故。

故障一旦发生,必须迅速而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元件,这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切除故障的时间常常要求小到十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几秒,实践证明只有装设在每个电气元件上的保护装置才有可能满足这个要求。

而这种保护装置直到目前为止,大都是由单个继电器或者继电器与其附属设备的组合构成的,因而称之继电保护装置。

其基本任务是:(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可见,继电保护对保证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阻止故障的扩大和事故的发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配置继电保护装置,提高整定和校核工作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

目录目录 (1)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2)二、设计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3)三、阶段式电流保护原理 (3)四、线路相同短路的阶段式电流保护装置 (4)五、阶段式电流保护实验参数整定计算 (5)六、实验验证与调整 (4)七、小结与展望 (16)八、致谢 (16)九、主要参考文献 (16)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设计目的:通过设计,使学生掌握和应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整定计算,资料整理查询和电气绘图等使用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各门专业课程整体观念综合能力,通过较为完整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增强工作适应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主要设计35KV 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继电保护的原理,配置及整定计算,给今后继电保护的工作打下良的基础。

110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电流保护

110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电流保护

110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电流保护xx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题目110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电流保护学院农业工程学院班级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11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 2014.11.29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名称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学生姓名xxx 专业班级农电111班设计题目110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电流保护一、课程设计目的专业课程设计,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电力变电所、牵引变电所各主要元件的保护设计及整定和保护设备的选型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能巩固与扩大学生的电气综合设计知识,为毕业设计做准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专业课程设计,应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1.掌握继电保护保护方案的确定原则,整定计算的一般步骤,了解系统运行方式的确定,保护整定系数的分析与应用,前后级整定配合的基本原则;2.掌握保护、控制、测量、信号回路阅读和设计基本方法;3.学习相关保护设备的选择和一般的维护。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短路计算。

必须说明系统运行方式、短路点与短路类型的决定原则或依据。

2.保护方式的选择及整定计算。

要求说明选用保护方式的原则,各保护的整定计算条件,并用表格列出整定计算结果。

3.绘制保护原理接线图。

要求绘制单线原理接线图及某一元件保护原理展开图。

4.对保护的评价。

要求从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可靠性四个方面来评价所采用保护的质量。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不少于2000字的说明书。

三、设计任务和要求1.原始资料●各变电站、发电厂的操作直流电源电压U=220KV●发电厂最大发电容量50+2x25=100MW,最小发电容量为50MW,正常发电容量为50+25=75MW●线路X1=0.3Ω/km,X0=2X1Ω/km●变压器均为Y N,D11,110±2x2.5%/10.5KV,U k=10.5%●Δt=0.5s,负荷侧后备保护t dz=1.5s,变压器和母线均配置有差动保护,K zq=1.2 ●发电厂升压变中性点直接接地,其他变压器不接地2.设计任务●系统保护配置方案与计算●10km线路保护的接线图●对本网络所采用的保护进行评价。

题目2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题目2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题目2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保护功能,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3.熟悉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功能,包括继电器、执行机构、逻辑判断部分等。

4.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5.能够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方案。

6.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要求,设计、安装和调试继电保护装置。

7.能够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保护功能。

1.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3.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功能,包括继电器、执行机构、逻辑判断部分等。

4.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5.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保护功能。

2.讨论法:学生针对继电保护的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实际运行情况。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亲手操作继电保护装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继电保护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继电保护领域的经典著作、学术论文等参考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参考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参考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参考1. 引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平安稳定的重要局部。

本文档旨在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根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并提供一些例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根本概念2.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定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指通过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对电力系统进行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

其目的是保护电力设备的平安运行,防止故障扩大,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根本原理是依靠测量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和其他相关参数,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需要考虑故障类型、故障发生位置、保护装置的选择和配置等因素。

2.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分类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以分为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和母线保护等不同类型。

每种保护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3.1 选择适宜的继电保护装置在进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时,需要根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继电保护装置。

常用的继电保护装置有熔断器、断路器、过流保护装置、差动保护装置等。

3.2 设置合理的保护参数在继电保护装置配置中,需要设置合理的保护参数,以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检测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保护参数的设置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负荷特点、故障类型和保护装置的特性等因素。

3.3 设计可靠的通讯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中,通讯系统的设计很重要。

通讯系统可以传输保护装置与电力系统其他设备之间的测量数据和控制信号,确保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

通讯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通讯介质、通讯协议和网络拓扑等因素。

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案例分析4.1 发电机保护设计案例本案例以某发电厂的一台发电机为对象,介绍了发电机保护的设计方法。

案例包括保护装置的选择、保护参数设置和通讯系统设计等内容。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DOC)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DOC)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目录:一设计课题 (3)二原始资料 (3)主接线 (3)相关数据 (3)三.相间距离保护装置定值配合的原则和助增系数计算原则.4距离保护定值配合的基本原则 (4)距离保护定值计算中所用助增系数的选择及计算 (5)\四.设计设计内容 (6)选择线路保护的配置及保护装置的类型 (6)选择110kV线路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型号.7线路相间保护的整定计算、灵敏度校验 (9)五.设计总结 (10)参考资料 (12)¥一.设计课题:110KV线路继电保护及其二次回路设计二.原始资料::主接线!下图为某电力系统主接线。

该系统由某发电厂的三台发电机经三台升压变压器由A母线与单侧电源环形网络相连,其电能通过电网送至B、C、D三个降压变电所给用户供电。

2:2:相关数据⑴电网中的四条110kV线路的单位正序电抗均为Ω/kM;⑵所有变压器均为YN,d11 接线,发电厂的升压变压器变比为121,变电所的降压变压器变比为110/;⑶发电厂的最大发电容量为3 × 50 MW,最小发电容量为2 × 50MW,发电机、变压器的其余参数如图示;⑷系统的正常运行方式为发电厂发电容量最大,输电网络闭环运行;⑸系统允许的最大故障切除时间为;⑹&AB 、 BC 、 AD 、 CD 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 230A、 150⑺线路A、 230A和 140 A,负荷自启动系数;⑻各变电所引出线上的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如图示,△ t=。

⑼系统中各110kV母线和变压器均设有纵差动保护作为主保护。

三.相间距离保护装置定值配合的原则和助增系数计算原则:距离保护定值配合的基本原则距离保护定值配合的基本原则如下:(1)距离保护装置具有阶梯式特性时,其相邻上、下级保护段之间应该逐级配合,即两配合段之间应在动作时间及保护范围上互相配合。

距离保护也应与上、下相邻的其他保护装置在动作时间及保护范围上相配合。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背景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故障,如短路、过载等。

这些故障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对电力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电力系统的瘫痪。

因此,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围绕继电保护原理展开,通过对继电保护原理的研究和实验,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设计目的1.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掌握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了解继电保护设备的参数配置和调整方法。

4.掌握继电保护设备的故障判断和排除方法。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理论研究和继电保护实验。

理论研究继电保护原理1.什么是继电保护?2.继电保护的作用和意义。

3.继电保护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4.继电保护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继电保护设备1.继电保护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继电保护设备的参数配置和调整方法。

3.继电保护设备的故障判断和排除方法。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2.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3.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趋势。

继电保护实验本次课程设计将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电流保护1.实验目的和原理。

2.实验装置和步骤。

3.实验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4.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实验二:电压保护1.实验目的和原理。

2.实验装置和步骤。

3.实验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4.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设计成果完成本次课程设计后,学生应能够:1.熟悉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掌握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掌握继电保护设备的参数配置和调整方法。

4.掌握继电保护设备的故障判断和排除方法。

5.具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设计评价方法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评价:1.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装置、步骤、参数的测量与分析、数据记录和处理等内容。

2.课程论文:学生需要撰写课程论文,包括继电保护原理、设备、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和体会。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目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一、题目要求 (1)二、设计方案 (6)三、短路点短路电流计算 (11)四、整定计算 (13)五、继电器选型 (20)六、总结 (22)参考文献 (2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题目要求1.目的任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接受专业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次培养训练和检验。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设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计算,识图、绘图,以及查阅、使用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以中型企业变电所主变压器及相邻线路为对象,主要完成继电保护概述、主变压器及线路继电保护方案确定、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绘保护配置图等设计和计算任务。

为以后深入学习相关专业课、进行毕业设计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2.设计内容2.1主要内容(1)熟悉设计任务书,相关设计规程,分析原始资料,借阅参考资料。

(2)继电保护概述,主变压器继电保护方案确定,线路保护方案的确定。

(3)短路电流计算。

(4)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

(5)各种保护装置的选择。

2.2原始数据某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如图1所示,两台变压器均为双绕组、油浸式、强迫风冷、分级绝缘,其参数如下:S N=63MVA;电压为110±8×1.25%/38.5 kV;接线为Y N/d11(Y0/Δ-11);短路电压U k(%)=10.5。

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110kV侧的中性点只有一台接地,若只有一台运行,则运行变压器中性点必须接地。

2.3设计任务图1 主接线图结合系统主接线图,要考虑L1L2两条110kV高压线路既可以并联运行也可以单独运行。

针对某一主变压器及相邻线路的继电保护进行设计,变压器的后备保护(定时限过电流电流)作为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已知条件如下:(1)变压器35kV母线母线单电源辐射形线路L3L4的保护方案拟定为三段式电流保护,保护采用两相星形接线,L5L6馈出线定时限过流保护最大的时限为1.5s,线路L3L4的正常最大负荷电流为450A,(2)L1L2各线路均装设距离保护,试对其相间短路保护I,II,III段进行整定计算,即求各段动作阻抗Z OP I,Z OP II,Z OP III和动作时限t1I、t1II、t1III,并校验其灵敏度,线路L1L2的最大负荷电流为变压器额定电流的2倍,功率因数cosϕ=0.9,各线路每千米阻抗Z1=0.4Ω,阻抗角ϕL=700,电动机自启动系数K SS=1.5,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re=1.2,并设Krel`=0.85, Krel``=0.8, Krel```=1.2,距离III段采用方向阻抗继电器,(3)变压器主保护采用能保护整个变压器的无时限纵差保护,变压器的后备保护作为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目录第1章引言...................................................................... - 1 -设计题目基础资料............................................................. - 1 -设计内容..................................................................... - 1 -设计要求..................................................................... - 2 -第2章电力网络短路计算........................................................... - 3 -确定电网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 - 3 -计算各元件基准电抗标幺值..................................................... - 3 -《求各点短路电流(最大运行方式)............................................... - 4 -求各点短路电流(最小运行方式)............................................... - 5 -最小运行方式下............................................................... - 6 -变压器的短路电流计算......................................................... - 7 -第3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各元件选择................................................. - 9 - 50MW汽轮发电机继电保护方式的选择............................................. - 9 - 20MW电力变压器.............................................................. - 10 - 110kV单侧电源高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方式的选择................................. - 10 -#第4章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 - 12 -过电流保护整定计算.......................................................... - 12 -过负荷保护整定计算.......................................................... - 12 -比例制动式纵差保护的整定原则................................................ - 12 -第5章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及配置 .......................................... - 14 -心得体会.......................................................................... - 16 -参考文献.......................................................................... - 17 -!》第1章引言设计题目基础资料如图所示110kV单电源环形网络:(1)所有变压器和母线装有纵联差动保护,变压器均为Y,d11接线;(2)发电厂的最大发电容量为(2×25+50)MW,最小发电容量为2×25MW;(3)网络的正常运行方式为发电厂发电容量最大且闭环运行;[(4)允许的最大故障切除时间为;(5)线路AC、BC、AB、CD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230、150、230和140A,负荷自起动系数;(6)时间阶梯△t=;(7)线路正序电抗每公里为Ω;设计任务:1)确定保护1、3、5、7(或2、4、6、7)的保护方式,以及它们的动作电流、设计内容(1)短路电流计算1)确定电力系统最大运行方式和最小运行方式,计算最大短路电流值和最小短路电流值。

(完整word版)35KV线路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完整word版)35KV线路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XXXXXXXXXXXXXXXXXXXX学院《35KV线路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姓名:系别: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起止时间XXXX年X月XX日至XXXX年X月X摘要本次继电保护设计是35KV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此次设计要点,根据给定35KV线路网络的接线图及参数,进行短路电流进行整定计算,制定出反应其输电线路上相间短路、接地短路故障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通过对所配置的继电保护进行整定计算和校验,论证继电保护配置的正确性,并对部分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回路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短路电流整定计算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目录摘要1第一章概述1.1 课程设计的目的1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1 1。

3 课程设计的内容1 1。

4 设计步骤2第二章短路电流和电流保护的整定的计算2.1 设计的基本资料 3 2.2 短路电流的计算4 2.2。

1 电线路的阻抗计算4 2。

2.2AB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值计算及灵敏度的校验5 2.2.3AD段三段式保护整定计算及灵敏度的校验6 2.3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交直流的展开图8 2。

4 单向接地故障零序电压保护9第三章继电器和互感器的选择3.1 继电器设备选择10 3。

2 互感器的变比10总结11参考文献12第一章概述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设计,是学生掌握和应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整定计算、资料整理查询和电气绘图等使用方法。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各门专业课程整体观念综合能力,通过较为完整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增强工作适应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1.2课程设计的的要求:设计说明书在撰写时,文句要力求精炼简明,深入浅出,通顺易读。

计算过程的撰写要求:计算方法正确、参数取值合理,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数据真实、可靠,公式选用合适,计算结果正确、可信,书写规范、工整。

对于图纸,要求按工程图标准绘制,图面要求排列整齐、布置合理、清洁美观。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输电线路电流电压保护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输电线路电流电压保护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输电线路电流电压保护设计第1章绪论 0第2章设计的原始资料 (1)2.1题目内容 (1)2.2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技术参数参见下表 (1)2.3 工作计划: (2)2.4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2)2.5保护方式的选取及整定计算 (2)第3章输电线路电流保护整定计算 (3)3.1保护3在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等值阻抗 (3)3.2保护3在最小运行方式下G2退出运行,L2退出运行等值电路 (3)3.3进行C母线、D母线、E母线相间短路的最大、最小短路电流的计算 (4)3.4整定保护1、2、3的电流速断保护定值,并计算各自的最小保护范围 (4)3.5整定保护2、3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值,并校验灵敏度 (5)3.6整定保护1、2、3的过电流保护定值 (6)第4章电流保护原理图的绘制与动作过程分析 (7)4.1电流三段式保护原理图 (7)4.2电流三段式原理展开图 (8)第5章MATLAB建模仿真分析 (11)5.1 MATLAB的概述 (11)5.2 仿真设计 (12)5.3仿真结果 (12)5.4结果分析 (14)第6章课程设计总结与心得 (15)参考文献 (15)第1章绪论继电保护装置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的故障或不正常远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它的基本任务是:(1)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一般情况下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程度经一定的延时动作于信号。

目前,继电保护装置是以各电气元件作为保护对象的,其切除故障的范围是断路器之间的区段。

反应整个被保护元件上的故障,并能以最短的延时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的保护称为主保护;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绝动作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称为后备保护。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分析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分析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分析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2. 掌握常见继电器的类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3. 学会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及继电保护配置;4. 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和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阅读并分析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图纸;2. 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对简单电力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3. 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校验;4. 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技术发展对电力行业的促进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继电保护技术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实际应用尚缺乏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从事电力系统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介绍继电保护的概念、作用和分类,重点讲解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和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继电保护概述2. 继电器及其应用:分析各类继电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场景,如过电流继电器、欠电压继电器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继电器3. 故障类型与保护配置:讲解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类型,分析不同故障类型下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系统故障及保护4. 继电保护装置参数设置与调试:介绍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原则,以及调试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继电保护装置5. 继电保护应用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0KV线路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10KV线路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前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继电保护的萌芽期、晶体管继电保护、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和计算机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速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

继电保护的原理是利用被保护线路或设备故障前后某些突变的物理量为信号量,当突变量到达一定值时,起动逻辑控制环节,发出相应的跳闸脉冲或信号。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性能要求是有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这次课程设计以最常见的110KV电网线路保护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设计,要求对整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课程有综合的了解。

特别是对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电路、发电厂的电气部分有一定的研究。

重点进行了电路的化简,短路电流的求法,继电保护中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具体计算。

目录前言 (1)摘要 (5)1 系统运行方式和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选择 (6)1.1选择原则 (6)1.1.1 发电机、变压器运行方式选择的原则 (6)1.1.2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选择原则 (6)1.1.3 线路运行方式选择原则 (6)1.2 本次设计的具体运行方式的选择 (6)2 故障点的选择和正、负、零序网络的制定 (7)3 零序短路电流的计算成果(具体过程参考附录二) (9)4 线路保护方式的选择、配置方案的确定 (9)4.1 保护的配置原则 (9)4.2 配置方案的确定 (10)5 继电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成果(具体过程参考附录三) (10)6 继电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成果(具体过程参考附录四) (10)7 保护的综合评价 (11)7.1 距离保护的综合评价 (11)7.2 对零序电流保护的评价 (11)结束语 (12)参考资料 (13)附录一电网各元件等值电抗计算 (14)附录二零序短路电流的计算 (16)附录四继电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 (22)附录五 (27)摘要本设计以110KV线路继电保护为例,简述了零序电流保护和距离保护的具体整定方法和有关注意细节,对输电网络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同时对于不同运行方式环网各个断路器的情况进行了述说,较为合理的选择了不同线路,不同场合下的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型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输电线路电流电压保护设计第1章绪论 (1)第2章设计的原始资料 (2)2.1题目内容 (2)2.2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技术参数参见下表 (2)2.3 工作计划: (3)2.4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3)2.5保护方式的选取与整定计算 (3)第3章输电线路电流保护整定计算 (4)3.1保护3在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等值阻抗 (4)3.2保护3在最小运行方式下G2退出运行,L2退出运行等值电路 (4)3.3进行C母线、D母线、E母线相间短路的最大、最小短路电流的计算 (5)3.4整定保护1、2、3的电流速断保护定值,并计算各自的最小保护范围 (6)3.5整定保护2、3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值,并校验灵敏度 (7)3.6整定保护1、2、3的过电流保护定值 (8)第4章电流保护原理图的绘制与动作过程分析 (9)4.1电流三段式保护原理图 (9)4.2电流三段式原理展开图 (10)第5章MATLAB建模仿真分析 (12)5.1 MATLAB的概述 (12)5.2 仿真设计 (13)5.3仿真结果 (13)5.4结果分析 (15)第6章课程设计总结与心得 (16)参考文献 (16)第1章绪论继电保护装置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的故障或不正常远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它的基本任务是:(1)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一般情况下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与其元件的程度经一定的延时动作于信号。

目前,继电保护装置是以各电气元件作为保护对象的,其切除故障的范围是断路器之间的区段。

反应整个被保护元件上的故障,并能以最短的延时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的保护称为主保护;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绝动作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称为后备保护。

电力系统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装置提出了四个基本要求,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这四个基本要求是分析研究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在它们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条件下统一的一面。

除了以上四个基本要求以外,选用保护装置时还应该考虑经济性。

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投资少、维护费用低的保护装置。

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有三种:第一,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第二,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第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这三种相间短路电流电压保护分别称为相间短路电流保护第Ⅰ段、第Ⅱ段和第Ⅲ段。

其中第Ⅰ段和第Ⅱ段作为线路主保护,第Ⅲ段作为本线路主保护的近后备保护和相邻线路或元件的远后备保护。

第Ⅰ、Ⅱ、Ⅲ段统称为线路相间短路的三段式电流电压保护。

第Ⅰ段称为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该段动作时间快但是不能保护线路全长。

第Ⅱ段称为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该段保护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保护本线路的全长(包括线路末端),但是为了保证在相邻的下一个线路出口处短路时保护的选择性,必须和相邻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配合。

第Ⅲ段称为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该段保护主要是作为本线路主保护的近后备保护和相邻下一线路(或元件)的远后备保护。

本文主要内容是研究在母线短路时,保护1、2、3的第Ⅰ段、第Ⅱ段和第Ⅲ段的整定值,并检验它们的灵敏度确定它们是否能够保护线路。

第2章设计的原始资料2.1题目内容系统接线图如图:2.3 工作计划:第一天:收集资料,确定设计方案。

第二天:等值电抗计算、短路电流计算。

第三天:电流I段整定计算与灵敏度校验。

第四天:电流II段整定计算与灵敏度校验。

第五天:电流III段整定计算与灵敏度校验。

第六天:绘制保护原理图。

第七、八天:MATLAB建模仿真分析。

第九天:撰写说明书。

第十天:课设总结,迎接答辩。

2.4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1)系统运行方式的考虑除考虑发电厂发电容量的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外,还必须考虑在设备检修或故障切除的情况下,发生短路时流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最大和最小的系统运行方式,以便计算保护的整定值和保护灵敏度。

在需采用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时,还必须考虑系统的正常运行方式。

(2)短路点的考虑求不同保护的整定值和灵敏度时,应注意短路点的选择。

(3)短路类型的考虑相间短路保护的整定计算应取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以作动作电流整定之用;而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计算两相短路电流,以作计算灵敏度之用。

短路的计算选用三相短路或两相短路进行计算均可,因为对保护所取的残余而言,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的残余数值相同。

2.5保护方式的选取与整定计算采用什么保护方式,主要视其能否满足规程的要求。

能满足要求时,所采用的保护就可采用;不能满足要求时,就必须采取措施使其符合要求或改用其他保护方式。

选用保护方式时,首先考虑采用最简单的保护,以便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当采用简单保护不能同时满足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要求时,则可采用较复杂的保护方式。

选用保护方式时,可先选择主保护,然后选择后备保护。

通过整定计算,检验能否满足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

当采用的保护不能很好地满足选择性或速动性的要求时,允许采用自动重合闸来校正选择性或加速保护动作。

第3章 输电线路电流保护整定计算3.1保护3在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等值阻抗保护3的最大运行方式:三台发电机与线路L1、L2、L3同时投入运行,等效电路图如图3.1XX X X G1L1CDDE....图3.1 最大运行方式在最大运行方式下,短路电流最大,阻抗最小如图所示,根据任务书所给参数可以计算出:Ω=151G X ,Ω=202G X ,Ω=103G XΩ=⨯=204.0501L X ,Ω=⨯=204.0502L X ,Ω=⨯=164.0403L X Ω=⨯=124.030BC X ,Ω=⨯=204.050CD X ,Ω=⨯=124.030DE X可得:Ω=++=++=83.10)1610//()20//2020//15()//()////(332121min 3L G L L G G X X X X X XX3.2保护3在最小运行方式下G2退出运行,L2退出运行等值电路保护3在最小运行方式下G2退出运行,L2退出运行等效电路图如图3.2. X X X X G1L1CD DE....图3.2 最小运行方式同理,最小运行方式下,短路电流最小,阻抗最大Ω=++=92.14)//()(3311max 3L G L G X X X X X3.3进行C 母线、D 母线、E 母线相间短路的最大、最小短路电流的计算当系统在最小运行方式下运行时C 母线短路,此处有最大的短路电流为:KA BCXX E I kc 9.2)1283.10(3/115min 3max =+=+Φ=当系统在最大运行方式下运行时C 母线短路,此处有最小的短路电流为:KA BCXX E I kc 14.2)(2max 33min =+Φ=对于D 、E 母线发生相间短路的最大,最小短路电流计算,同样的道理:KA CDX X BC X E I kd 55.1min 3max =++Φ=KA CDX X BC X E I kDmxin 42.1max 3=++Φ=3.4整定保护1、2、3的电流速断保护定值,并计算各自的最小保护范围由于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应躲过本线末端的最大短路电流I k m ax ,故应考虑KA DEXX CD X BC X E I ke 13.1max 3min =+++Φ=KA DEXX CD X BC X E I ke 21.1min 3max =+++Φ=最小运行方式下的三相短路电流.故有,保护1、2、3的第Ⅰ段的动作电流为:当最小灵敏度大于0015时,满足保护设计要求,经计算都满足。

3.5整定保护2、3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值,并校验灵敏度由于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只能保护线路的一部分,而该线路的剩下部分的短路故障必须依靠另外一种电流保护,即带时限的电流速断保护。

对于此种保护的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的整定分别为:其中t ∆为时限阶段,它与短路器的动作时间,被保护线路的保护的动作时间误差0015006.75%100*161.12001003min 33>==⨯l BC X l XKA kE I rel K op I 45.121.1*2.1)3(max 111===KAkD I rel K op I 70.142.1*2.1)3(max112===KA kC I rel K op I 48.39.2*2.1)3(max113===Ω=-=--=65.52165.26max31123min 11Xbd S X OP I E l x φΩ=--=--=82.4161382.3323max 312min 22Xbc X I E l x S OP φ00150017.40%100*1282.4001002min22>==⨯l X CD l X Ω=-=-=1.121310.25max 31323min 33S X OP IE l x φk b I op relop m in/2K ñI ñ1•=tt t op t op ∆=∆+=21等因素有关.这里我们取t ∆=0.5S ,所以对于保护3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的动作电流应与相邻线路电流保护的第Ⅰ段相配合, 分支系数为:k b min =1即KA k b I op rel op 64.2min /2K ñI ñ3=•=所以该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的灵敏度为:08.12min =I =op I Ikc K sen <1.3故不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断路器3QF 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与相邻线路电流保护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相配合。

即有此时的灵敏度: <1.3 不满足要求。

此时断路器3QF 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动作时间和断路器2QF 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动作时间相配合: 对于保护2QF 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与相邻线路1QF 电流保护的电流保护的第Ⅰ段相配合。

KA k b I op rel op 14.2m in /1K ñI ñ2=•=此时的灵敏度75.02min ==I op Ike K sen 〈1.3不满足要求。

3.6整定保护1、2、3的过电流保护定值整定保护1、2、3的过电流保护定值,假定母线E 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为0.5s ,确定保护1、2、3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校验保护1作近后备,保护2、3作远后备的灵敏度。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作用是作本线主保护的后备保护,即近后备保护,并做相邻下一线路的后备保护,即远后备保护。

因此,它的保护范围要求超过相邻线路的末端。

k b I op rel op min/2K ñI ñ3•=KAk b I op rel op 98.1m in /1K ñI ñ2=•=75.0min==I opI kc Ksen st t op t op 123=∆+=KAE D I I l K reK ss K rel I op 303.0max *02.2max )3()3(1=-=••=KAD C I I l K reK ss Krel Iop 404.0max *02.2max )3()3(2=-=••=故保护1可以作E 点的近后备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