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再生水泥稳定土底基层施工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2)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bfbd7a4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5.png)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一、前言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是一种新型的道路基层施工技术,它通过对已有路面废弃料进行处理,再利用水泥稳定基层的原理,进行再生利用,以实现道路基层的稳定和增强。
该工法充分利用了废弃料资源,减少了对天然材料的开采和消耗,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环境友好的效果。
二、工法特点1.资源利用充分:该工法充分利用了废弃料资源,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了对天然材料的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施工周期短:采用就地再生施工方式,无需大量的材料运输,能够快速完成施工任务,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程效率。
3.稳定性好:由于加入了水泥进行稳定,使得基层具有更好的强度和抗裂性能,能够承受大量的交通荷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4.环保性强: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工法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损耗,减少了废弃料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
三、适应范围1.适用道路类型广:适用于各种道路类型,如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村庄道路等。
2.适用地区广泛:适用于各种不同地区,包括高寒地区、高温地区等。
四、工艺原理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基于以下原理:通过破碎和筛分处理废弃料,再加入适量的水泥、填充料等材料,通过机械混合均匀,形成稳定的基层材料。
然后通过滚压和冷再生机进行冷再生处理,利用水泥与废弃料中的细颗粒物质结合,形成坚固的基层。
五、施工工艺1.基层准备:清理道路表面,去除杂物和油污等,确保基层平整。
2.废弃料处理:对废弃料进行破碎和筛分处理,使其达到规定的粒径要求。
3.材料配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水泥、填充料、废弃料等材料的配比比例。
4.机械混合:将水泥、填充料和废弃料进行机械混合,保证各组分均匀分布。
5.冷再生处理:利用滚压和冷再生机对混合料进行冷再生处理,形成稳定的基层材料。
6.压实和养护:对冷再生后的基层进行压实和养护,增加基层的密实度和强度。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废弃料处理、材料配比、机械混合、压实和养护等工作,并对各个工序进行协调与管理。
冷再生水泥稳定土底基层施工
![冷再生水泥稳定土底基层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8f39d72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4.png)
冷再生水泥稳定土底基层施工冷再生水泥稳定土底基层施工是一项重要的道路建设工程。
在施工前,需要对旧路面进行清理,清除路面垃圾及浮土等杂质,并按要求剂量备土备灰,掺入适量碎石。
施工放样时,应宽出设计宽15cm,并用灰线做标记放出老路面冷再生的拌和边线。
根据设计强度要求,确定本项目配合比。
在施工时,根据不同路段的不同量大干密度计算出该路段每袋水泥应摊铺的平方数。
人工摊铺水泥时,应用刮板均匀摊铺,防止厚薄不均。
水泥摆放完毕后,需经项目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检验认可后,方可摊铺水泥。
摊铺水泥时应距边线10cm,以保证原材料不浪费。
水泥均匀摊铺完毕后,用冷再生机进行拌和。
拌和时必须配备足够的水车,保证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
拌和时应遵循先外后内的原则进行拌和,先拌和两侧,再拌和中间。
拌和过程中应派专人跟机检查含水量及混合料的破碎程度,并随时向冷再生操作手通告,以便及时高速拌和速度及含水量。
拌和结束后,先用装载机或推土机排压,然后采用水准仪配合平地机进行整平。
整平完毕后,先用振动压路机稳压一遍,再用振动压路机前后跟进碾压4遍,最后使用振动压路面碾压封面。
碾压应按照先轻后重、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
碾压完毕后,试验人员检查压实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进行补压,直到达到设计要求。
施工段不宜过长,200m左右适宜。
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现象,应及时处理,对于小面积的弹簧现象,采取晾晒加拌水泥处理,对于表面积松散的采用洒水湿润,并用压路机排压。
最后,需要进行养生,将终压时间控制在水泥的终凝时间(6小时)之内。
施工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以确保道路质量。
冷再生稳定土基层施工方法
![冷再生稳定土基层施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61f5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9.png)
冷再生稳定土基层施工方法一、冷再生稳定土基层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工程测量: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形状况,进行基层厚度、坡度和边沟的测量,确定施工范围和标志。
2.现场平整:清除施工区域内的杂草、垃圾和积水等,保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
3.挖掘基层:根据设计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原有基层挖掘下来,确保施工区域内的基层为干燥、坚实和稳定的土壤。
二、冷再生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流程1.再生料调配:将再生料从冷再生设备中取出,根据设计比例和技术要求,进行配比和调整,确保再生料的成分和质量达到要求。
2.再生料铺设:将调配好的再生料均匀地铺设在挖掘好的基层上,通过推铺机、履带式平地机或人工铺设,将再生料均匀地压实,并保持适当的厚度和平整度。
3.水分控制:根据再生料的含水率和设计要求,适量地进行水分控制,以保证再生料的稳定性和可压实性。
4.压实施工:采用碾压机、振动板或者夯实机等设备,对再生料进行充分的压实,加强再生料与基层的连接,提高基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5.边沟施工:在基层两侧或者道路边缘进行边沟的开挖和填充,以保证道路的排水能力和稳定性。
6.表面平整:利用平地机或者修路机对铺设好的再生料基层进行表面平整,确保道路基层的平整度和整体稳定性。
三、冷再生稳定土基层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防止杂物和积水进入施工区域,影响基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2.再生材料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和要求。
3.水分控制要科学合理,避免再生料的过湿或者过干,以免影响其稳定性和可压实性。
4.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基层的平整度、压实度和稳定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5.施工期间要做好交通管控,确保施工区域内的交通安全。
总之,冷再生稳定土基层施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道路基层加固工艺,通过再利用废旧材料,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程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方案
![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4812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5.png)
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方案一、施工目标及选址条件1.施工目标: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旨在提高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选址条件: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a.地质条件良好,无埋藏物或地下管线;b.与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连接方便;c.便于材料运输和施工。
二、施工准备工作1.定位测量: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底基层的位置和尺寸,并进行相关测量工作。
2.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底基层的平整和均匀。
3.基层处理:对土方开挖后的基层进行处理,包括破碎、压实等工作,以提高基层的承载能力。
4.材料准备:准备冷再生底基层所需要的材料,包括再生材料、掺合料等。
三、施工步骤1.基层处理:对基层进行处理,包括清理、修复等工作,确保基层平整、牢固。
2.路面铺设:将冷再生底基层材料均匀地铺设在基层上,使用振动钢轮进行压实。
3.道路标线:根据需要,在路面上进行标线施工,包括车道线、人行道线等。
4.检验验收:对施工完成的冷再生底基层进行检验,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四、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期间应确保施工现场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设置警示牌、用明亮的灯光照明等。
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材料的用量和均匀性,避免出现材料过多或不足的情况。
3.施工现场应保持干燥,避免降雨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影响。
4.振动钢轮的使用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对基层造成过度压实或破坏。
5.施工完毕后,应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养护,避免过早交通或重负荷造成损坏。
五、施工效果及成本分析1.施工效果:冷再生底基层施工后,能有效提高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路面坑洼和沉陷的情况,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2.施工成本:冷再生底基层施工的成本相对较低,主要涉及到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和人工费用等。
六、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1.施工管理:对施工过程进行日常管理,包括人员配备、材料调度、施工进度控制等,以确保施工高效有序进行。
2.质量控制:制定施工质量检查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
水泥稳定土基层(底基层)专项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土基层(底基层)专项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bb02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b.png)
水泥稳定土基层(底基层)专项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水泥稳定土基层专项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具体准备工作包括:1.场地勘察和设计:在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定地形和土质情况,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2.材料准备:准备足够的水泥、石子、砂子等原材料。
3.施工人员培训: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4.设备检查:检查施工所需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二、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步骤1. 地面处理在进行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前,需要先对地面进行处理,确保地面平整、干燥、清洁。
如有泥浆或杂物,需清除干净。
2. 搅拌水泥稳定土将预先准备好的水泥、石子和砂子按照一定比例放入搅拌设备中进行搅拌,直至混合均匀。
3. 铺设水泥稳定土将搅拌好的水泥稳定土铺设在地面上,采用机械或人工压实,确保基层均匀、密实。
4. 等待固化待水泥稳定土铺设完成后,需等待一定时间让其自然固化,以提高基层的稳定性。
5. 表层处理在基层固化后,可对表层进行处理,如喷涂防尘剂或进行表层铺装,以提高基层质量和使用寿命。
三、施工注意事项1.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人员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注意施工安全。
2.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施工工艺和材料比例。
3.施工过程中需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保持施工环境整洁。
4.如遇恶劣天气或其他不利条件,应暂停施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保护。
以上内容为水泥稳定土基层(底基层)专项施工方案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施工过程有所帮助。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0567e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c.png)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质量控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道路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而在道路建设中,底基层是整个路面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直接承担着车辆的荷载,是保证路面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作为现代道路建设的一种新型技术,其质量控制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着重探讨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的特点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是将旧路面进行再生利用,通过冷再生机械进行再生,并添加水泥等材料进行稳定处理,形成新的底基层。
相比传统的新铺设底基层,就地冷再生底基层具有施工周期短、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
但在实际施工中,其质量控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难点。
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1. 原料质量控制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主要使用再生沥青和水泥等材料进行处理,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
对再生沥青要进行样品检测,保证其质量符合标准;对水泥等稳定材料也要进行抽检,确保其质量稳定可靠。
2. 设备操作质量控制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冷再生机械等设备进行再生和稳定处理,因此设备操作质量也至关重要。
设备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3. 工艺质量控制就地冷再生底基层的施工工艺包括再生处理、稳定处理、压实等环节,需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对于稳定处理过程要控制水泥添加量、水泥撒布均匀度等细节,确保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质量验收监测施工结束后需要对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进行质量验收,检测其厚度、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并开展强度和稳定性检测,以保证底基层质量。
三、质量控制的关键与难点1. 技术要求高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
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操作技巧,确保施工质量。
2. 设备要求严冷再生机械等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状态,特别是在再生和稳定处理等环节,设备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施工效果。
冷再生施工说明
![冷再生施工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05ed1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6.png)
道路冷再生施工说明道路基层冷再生施工工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道路基层施工工艺,该工艺是对旧路沥青面层和稳定土类基层采用冷再生机进行拌合,同时掺加相应级配的碎石和水泥形成的稳定土集料,整平后重新碾压形成稳定土类基层。
由于冷再生施工规范不尽完善,根据市多条道路施工经验建议施工时参考如下做法:一. 施工准备a) 材料准备:提前两天备好试验合格的碎石、水泥。
骨料选用2cm~4cm碎石,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软石含量不大约5%。
水泥选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6h以上的水泥。
水采用普通饮用的自来水或者不含有害物质而且清洁的井水、河水等,其ph值不得小于4。
b) 机械准备:冷再生机1台、26t振动压路机1台、22t振动压路机1台、12t光轮压路机1台、轮胎压路机1台、平地机1台、水车2台。
c)人员准备:开工前,所有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都应到位,关键岗位人员还应考虑替换准备,所有上岗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考核。
d)交通安全准备:施工前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和公共交通疏导的详细方案。
施工路段两端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施工标志,与交警部门配合,发布禁行通告,在施工现场设立围挡及安全警示标志。
e)旧路准备:施工前应将旧路表面垃圾、杂质等清扫干净,对冷再生层下层出现的病害处理干净,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补修完毕,按照双向车道每100m5点的频率检测旧路弯沉值,将实测弯沉值大于计算弯沉值的点周围底基层挖开,进行补强处理。
将路两侧路缘石移开冷再生施工范围。
对两侧路肩路面基层上的路肩土要清除干净。
对收水井、各种检查井做降井处理,降低40cm,覆土回填并在附近做明显标志,以利恢复。
f)试验准备:要根据冷再生施工检测要求,按照规定建立工地试验室,配备完善的检测设备,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养生室。
g)施工放样:先将原状路面进行复测,并将原道路高程进行调整,每20m设中心桩及边桩;二、配合比确定a)将原沥青路面及基层刨起取样,并将取样材料送试验室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冷再生施工方案
![冷再生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edea196bd97f192279e9e2.png)
4.2底基层施工4.2.1冷再生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此工程的施工采用的是人工摊铺水泥和石灰的方法,将需要添加的水泥均匀地摊铺在原路面上,再通过再生机上的控制系统加水至最佳含水量后进行路拌,平整、碾压成形。
通过旧路材料筛分、击实试验,确定各项参数指标,其主要施工工艺如下:4.2.1.1旧路面破碎拌和旧路面就地再生采用锐马WR2400就地再生机,该机最大工作宽度为240cm,最大拌和深度可达40cm,能保证连续拌和,具有很高的生产率,能精确控制铺筑厚度。
可半封闭施工,改善交通中断状况及施工安全。
为避免出现条梗,相邻两幅重叠20~30cm。
工作时,冷再生机需一辆洒水车搭配保证拌和用水,拌和过程按2~5%含水量加水,随拌随检查含水量,拌和行进速度8~10m/min,有专人随时跟机检测拌和深度,确保拌合料含水量及拌合层厚度。
破碎拌和后,初步整形,然后人工撒布石灰及水泥,摊平撒布均匀后用再生机加拌一次,水分不足路段,加拌前及时补洒水,保证再生混合料的稳定性。
4.2.1.2破碎后的旧路整形拌和完成后,用小型推土机稳压1遍,再用平地机整平,测量人员根据设计纵断高程和横坡度,每20米为一断面分左、中、右3个点测出高程,按1.25的松铺系数,人工找出基准点,相邻两个点用石灰连成线,高程不足时及时用平地机刮平。
通过旧路整形达到调整纵坡、横坡的目的,且保证平整度,以达到整修旧路路形的目的。
整平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2-4遍,达到压实度要求后使用轮胎压路机终压消除轮迹。
4.2.1.2施工工艺与注意事项施工中注意封闭交通,严格按高程放样,控制整形及碾压遍数,控制无机结合料用量。
4.2.1.3由于冷再生底基层及路基的整体性、稳定性较差,路面有较严重的网裂、车辙等病害,且路面平整度、横坡度欠佳,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路面整形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横坡与厚度出现了矛盾。
当原路况较差(横坡较大)时,若保证横坡达到设计要求就需使路中标高降低、道路边线标高升高,从而导致再生厚度不均匀,中线附近过厚而路缘附近却达不到设计要求。
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技术与应用
![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技术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5c67a3c83c4bb4cf7ecd17d.png)
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技术与应用摘要:沥青路面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其整体性能将不能满足路用要求,而作为路用材料仍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通过路面再生,使其重新满足路用性能要求,即可节约大量路用材料,又可节约资金。
本文通过刚果(金)卢本巴希-卡松布兰萨公路老路翻修实例,简要地介绍了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刚果(金)卢本巴希至卡松布兰萨公路修复工程,道路全长91公里,既有道路现状:既有路面为沥青砼路面,坑槽较多,路肩啃边严重,导致行车道宽度不足;翻修时采用国内二级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度为9米,其中行车道宽度为7m,两侧硬路肩各为1m。
路面结构层采用“25cm水泥稳定土基层+1cm沥青表面处治+4cm沥青砼面层(AC-16)”。
水泥稳定土基层采用就地冷再生技术施工。
2.就地冷再生水稳基层的施工工艺2.1工艺流程:交通管制—测量放线—摊铺水泥—基层铣刨—整平—洒水碾压—检测—养生—开放交通。
2.2施工准备2.2.1铺层路况调查⑴挖探样品取样坑,通过样品取样坑获取旧路基各结构层厚度、材质和含水率等旧路基基本信息。
因此,取样坑的选择及样品质量对配合比设计影响至关重要。
⑵取样坑通常长1.2m、宽0.8米、深0.5-0.8m,对取样坑需分层开挖,每层材料应分开堆放以便取样。
样品应及时放置在密封的容器内,用于测定含水率。
2.2.2配合比设计⑴对旧沥青路面材料样品进行抽提、筛分,测定旧料的级配。
⑵根据旧路面结构层材料组成和设计要求,掺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使掺加的冷再生混合料颗粒组成满足表1和表2要求用做基层时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颗粒组成范围⑶根据击实实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⑷根据无侧线抗压强度实验结果,确定水泥用量。
2.2.3原路面整修。
冷再生基层施工前,必须对原路局部的翻浆、车辙、沉陷、波浪、坑槽等病害以及路肩下沉和路面偏拱部位,要提前用天然砂砾或级配碎石进行换填、补料、碾压等修整处理,使路面基本平整。
厂拌水泥冷再生下基层施工方案【范本模板】
![厂拌水泥冷再生下基层施工方案【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4713a61a0116c175e0e4892.png)
X032桃贾线陇海路至马米路段大修工程二标段水泥冷再生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河南和兴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桃贾路大修工程项目部二零一七年八月三十一日水泥冷再生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X032桃贾线位于荥阳市,本项目南起马米路北至陇海路,项目路线全长3。
850公里。
维持原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18.5米,路面宽度16。
5米.道路左幅补强段底基层采用水泥冷再生稳定碎石.二、施工准备路面结构层水稳冷再生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原有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按设计要求,加入碎石、水泥、水等外加材料,利用冷再生设备,就地(或运输到拌合厂)完成对旧路的铣刨、破碎、添加料、拌合、摊铺等工序,随后进行整平与碾压,最后修建出一种特殊级配的道路基层。
本项目拆除新建段铣刨老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及水稳基层,铣刨料运输至拌合站,筛分后根据级配情况,掺加碎石及水泥作为路面下基层施工。
下基层采用18cm冷再生混合料,7d抗压强度不小于2。
5MPa。
1、人员准备配备施工总负责1人、技术负责1人、现场施工技术员2人、质检人员1人、后勤保障及其他人员2人、施工生产人员10人。
2、机械准备50T装载机1台,平地机1台,振动压路机1台,光轮压路机1台,洒水车1台,自卸车辆8辆.三、施工方案1、老路面铣刨与铣刨料的筛分、破碎对老路面进行铣刨,采用运输车辆直接将铣刨料运输至拌和厂集中堆放。
为防止在堆放和生产过程中铣刨料发生结块,采取以下措施:a。
在铣刨时适当加大水量;b。
铣刨料堆高一般不超过2m;c。
在铣刨料仓中增加破拱装置;d.每天拌和工作结束后将铣刨料仓放空。
在拌和厂对铣刨料进行筛分,根据铣刨料的尺寸设置了10mm和37.5mm两道筛网,将铣刨料分成10mm以下细集料部分、10mm-37.5mm粗集料部分和37.5mm 以上大颗粒部分。
为了进一步利用老路铣刨料,配置了破碎设备,主要是对37.5mm以上大颗粒部分进行再次破碎,破碎后的铣刨料经筛网过筛后分成粗细两档,可以得到较好的利用。
冷再生底基层施工组织方案
![冷再生底基层施工组织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c8c7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6.png)
冷再生底基层施工组织方案一、施工前准备1.确定施工区域:根据规划设计和技术要求,确定需要进行冷再生底基层施工的区域范围。
2.选择施工材料:根据现场情况和技术要求,选择适合的底基层再生材料。
3.调查和勘测:对施工区域进行调查和勘测,了解地质情况和地下管线等情况,为施工提供参考。
4.编制施工方案:根据现场情况和技术要求,编制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机械设备要求。
二、施工工艺流程1.清扫和铺设:清扫施工区域,去除杂物和尘土,确保道路表面清洁。
根据施工要求,铺设再生材料。
2.冷再生:使用冷再生设备对再生材料进行加热、铺设和压实,使其与原有基层材料融合。
冷再生设备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再生材料的质量和效果。
3.压平和养护:使用压路机对再生底基层进行压实和平整处理。
对施工区域进行养护,确保再生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施工机械设备1.冷再生设备:根据施工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冷再生设备,包括冷再生加热设备和压实设备等。
2.清扫设备:使用清扫车或清洗机等设备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清扫,去除杂物和尘土。
3.压路机:选择适当型号的压路机进行压实工作,保证再生底基层的密实性和平整度。
四、安全措施1.安全培训:对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安全培训,包括操作规程、施工流程和安全意识等。
2.安全防护措施:配备相关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等,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施工交通管理:对施工区域实施交通管制,设置警示标志和警戒线,引导车辆和行人绕行或维持交通秩序。
4.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期间,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控制施工噪音和扬尘,保护周边环境和生态环境。
总结:冷再生底基层施工组织方案包括施工前准备、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机械设备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通过合理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道路基层的强度和耐久性。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cb6e47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4.png)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质量控制一、材料选择1. 沥青:沥青作为该路面结构的主要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选用沥青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选择,并进行质量检测和合格证明。
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道路使用情况选择不同的沥青类型,确保其能够满足路面的实际使用要求。
2. 水泥:水泥是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的主要固化材料,在选择水泥时,应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并确保水泥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二、施工工艺1. 压实:在进行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施工时,施工人员应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均匀地压实,确保基层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2. 搅拌:在水泥和骨料的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搅拌时间和速度,确保混合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养护:搭设对基层进行适当的养护,预防外界环境对基层的影响,并确保基层的固化质量。
4. 施工温度: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的施工温度一般要求在5℃以上,避免在低温环境下施工,影响基层的固化质量。
三、质量检测1. 强度检测: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的强度检测是保证路面质量的重要手段,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并保留检测记录和合格证明。
2. 厚度检测:基层的厚度是影响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进行定期的厚度检测,确保基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3. 平整度检测: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性,应进行定期的平整度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路面不平整的问题。
四、质量保障1. 监督检查:在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施工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监理人员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 质量记录: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测记录,建立健全的档案资料,以备日后查验和证明。
3. 质量反馈:在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路面质量的反馈调查,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今后施工提供参考和改进。
五、结语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底基层的质量控制是保障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的关键环节。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e4e7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9.png)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一、前言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是一种利用现场成本低廉的材料进行道路基层处理的方法。
该工法以水泥为主要稳定剂,通过冷再生技术将旧路面材料再利用,以达到提高基层强度和稳定性的目的。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节约成本:工法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现场可获得的废弃旧路面材料,相较于传统的新材料购买,成本更低。
2. 资源循环利用:旧路面材料通过冷再生技术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
3. 施工简便:工法采用就地冷再生的方式,避免了材料运输的问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4.提高基层强度:水泥作为稳定剂,可以提高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基层破损、强度较低的道路改造工程,尤其适用于农村地区道路的改造和维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较高的基层强度。
四、工艺原理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在现场利用冷再生技术对旧路面材料进行破碎、配料、搅拌、密实等加工工序,再加入水泥作为稳定剂,通过固化反应使旧材料与水泥充分结合,形成坚固的基层结构。
施工工法中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1. 现场调查和分析:对原有路面的破损程度和成分进行分析,确定适用的稳定剂配比。
2. 冷再生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冷再生机械设备,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操作。
3. 进料和破碎:将旧路面材料进行进料,并通过机械破碎设备将其破碎至符合要求的颗粒度。
4. 配料和搅拌:根据稳定剂配比,将水泥和旧路面材料进行充分混合,并进行充分搅拌,确保稳定剂与材料均匀混合。
5. 密实和固化:将混合后的材料进行铺设,并使用压路机进行反复的碾压,增加基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促使水泥与材料发生固化反应。
五、施工工艺 1. 原材料准备:准备好旧路面材料和水泥。
2. 进料和破碎:使用冷再生设备将旧路面材料进行进料和破碎。
3. 配料和搅拌:根据稳定剂配比,将水泥和破碎后的旧材料进行混合搅拌。
水泥冷再生路面基层施工工艺
![水泥冷再生路面基层施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dfa7cc4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a.png)
水泥冷再生路面基层施工工艺当前国内现有的水泥冷再生技术水泥,主要是利用水泥冷再技术对于旧沥青混凝土和面层材料,加入部分新骨料或细集料按一定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和适量的水,在自然环境温度下连续完成旧路面的铁刨、破碎、添加、拌合、摊牌及压实成形,重新形成基层或底基层的一种工艺方法。
旧沥青和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常用的两种形式为:场拌冷再生和现场冷再生。
场拌冷再生时先通过路面铣刨机铣刨后,经过破碎筛分机,再生拌和机对旧油石进行拌合处理,再由路面摊铺机和压路机摊铺,碾压得到稳定的基层。
现场冷再生是直接在旧路上均匀铺撒水泥等添加剂和骨料,通过专业的拌合设备进行拌和,然后进行刮平碾压得到稳定的基层.1。
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的优点和应用背景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再生利用基层适用范围非常广,一般情况下旧沥青混凝土油面大于6厘米旧可以以水泥为添加剂,进行旧沥青混凝土冷再生利用做基层,试件7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
6Mpa---2。
5Mpa,90d抗压回弹模量可达到650Mpa——-—900Mpa,适和标高不受限制的高等级公路的底基层或二级公路的基层.同时旧油石再生技术对旧路进行改造,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原旧路面材料,没有废料的运输和储存问题:而且可以半幅施工半幅通车,不必断交施工:由于不破除旧路、重做路基,可以大大缩短工期。
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冷再生材料形成基层(底基层)的冷再生技术室成熟实用技术、有相应规范和专业设备,并且被广泛应用。
目前该技术在我国并没有进行广泛应用,但是现场旧油石冷再生存在诸多优点,在我国的旧路改造中将被广泛应用的趋势将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主要谈一下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该类工程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本文的某国道工程都是使用德国Wirtgen的WR2500S旧路坑再生机进行旧沥青混凝土冷再生拌合,同时配套刮平机、压路机等设备。
2. 在材料选择和组成设计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组成设计方面的问题,任何工程人员都要严把材料关,并对组成设计进行认可。
现场冷再生底基层施工
![现场冷再生底基层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173fbd35b8f67c1cfbd6b8b7.png)
现场冷再生底基层施工(1)清扫和处理原路面如果原路面的标高在设计线范围内,施工前需将原路面清扫干净,避免有杂质混入混合料中,影响冷再生的基层质量。
旧沥青路面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对于沉陷、坑槽、拥包等病害,要预先进行处理。
(2)旧路面的混合料分析现场铣刨拌和一段未掺加水泥的旧路面,实验室就地均衡取料,通过对铣刨拌和料的筛分及击实试验,确定料粒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等数据,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掺和的水泥剂量。
(3)撒布水泥在纵向每隔10m放出施工控制线,钉上钢筋桩并挂线,利于冷再生机边线控制。
摊铺水泥前按路线前进方向每10m为一格,计算出每一格水泥用量,然后人工按格摊铺水泥,将水泥均匀布满方格,确保水泥布撒均匀、一致,等厚。
(4)铣刨和拌和通过现场冷再生机的铣刨和拌和,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将与水泥和水均匀地拌和在一起,随着再生机的行进,从拌和区流出。
拌合中应有专人跟机随时检测拌和深度,拌和好的混合料由技术人员及时现场检测含水量及水泥剂量,拌和料及时做无侧限抗压强度。
(5)稳压每幅再生层完成约为半个工作长度时,用轻型双钢轮压路机于再生机后面对再生层进行低速稳压一遍(压路机往返一次为一遍),使再生料初步密实。
(6)找平整型再生层完成稳压后,用平地机进行找平。
找平的目的是消除冷再生机的轮迹,并根据设计对横坡、纵坡进行调整。
(7)碾压平地机对再生层进行找平后,在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对其进行碾压。
先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4~5遍,再用胶轮压路机碾压2~3遍。
碾压完毕应外观平整,无明显轮迹,并及时检测压实度。
(8)养生碾压检测合格后,要及时进行洒水养生。
养生期间封闭交通,保湿养生至少七天。
冷再生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冷再生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9efb9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5.png)
冷再生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一、前言为了改善道路表面的质量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冷再生底基层技术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冷再生底基层试验段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二、施工准备2.1 材料准备在施工前需对所需的原材料进行充分准备,包括再生的沥青混合料、水泥、矿渣粉等。
2.2 设备准备确保施工所需的设备完好,包括冷再生机、压路机、摊铺机等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2.3 现场准备在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施工区域平整,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三、施工步骤3.1 基层准备首先,对原有路面进行清扫和修补,确保基层平整和结构完好。
3.2 冷再生施工使用冷再生机对路面进行冷再生处理,将原有沥青层破碎、混合并加入适量的再生剂,确保混合物的均匀性和质量。
3.3 摊铺将处理好的再生混合料通过摊铺机均匀铺设在路面上,保持摊铺厚度符合要求,确保整体平整。
3.4 压实使用压路机对摊铺好的再生混合料进行压实,确保密实度和平整度,以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四、质量控制4.1 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4.2 质量验收完成施工后,进行质量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安全措施5.1 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需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减少施工风险和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5.2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六、总结冷再生底基层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在实践中已被证明具有较好的效果。
通过合理的施工准备、施工步骤、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为交通运输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完整版)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方案
![(完整版)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83bbdb844769eae109ed2d.png)
、工程概况二、试验段目的三、试验段施工组织准备四、施工方案五、就地冷再生施工验收质量管理六、质量保证措施七、安全保障措施八、环境保护1011 13就地冷再生底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第x 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XX+XXX 〜KXX+XXX ,长10km ,采用二级公 路标准,就地水泥冷再生底基层厚 20cm 。
二、试验段目的1 、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 1 )混合料数量的控制。
(2) 机械、人员合理组合及其协调和配合。
(3) 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
(4) 确定水泥撒布量及新掺碎石数量。
(5) 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6) 确定最小作业段内从混合料拌和到碾压成型的作业时间能否满足在 水泥初凝时间以前完成。
2、每工作日的工程进度及工料机的消耗。
3、在试验段结束后立即进行总结,并做出文字性总结报告,报送监理工 程师审批后,以指导大面积的就地冷再生底基层的施工。
三、试验段施工组织准备1 、现场准备选在 KXX+XXX 〜 KXX+XXX 左幅作为就地冷再生底基层试验路 已对试验段进行路肩培土,然后用人工清理新旧路基结合部余料, 再用 3T 振动压路机碾压平整并洒水湿润。
施工机械已在现场试运转完毕,机械状况良好,满足要求。
对参加试验段施工的技术人员、机械操作手及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 底 做到“五个明确”,即:岗位明确、职责明确、施工程序明确、质量标准 明确、操作规程明确。
2、人员准备(1) 段。
(2) 清扫干净, (3) (4)主要管理人员一览表3、机械准备主要施工机械一览表4、技术、试验参数就地冷再生底基层采用就地冷再生机摊铺施工。
用于就地冷再生底基层的原材料必须进行标准试验,碾压时集料处于嵌挤式状态以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施工前必须做冷再生底基层配合比试验,要求7天浸水抗压强度95%概率值为1.5-2.0MPa,施工时均增加0.5%的水泥计量。
具体参数如下:(1 )材料产地水泥选定XX水泥股份有限公司XX分厂“ XX” PC32.5R (缓凝)水泥。
水泥冷再生底基层
![水泥冷再生底基层](https://img.taocdn.com/s3/m/3b8ab96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a.png)
水泥冷再生底基层施工要求施工流程如下:施工准备→撒布新加材料→铣刨、拌和→整平→压实→养生及交通管制A.施工准备①施工之前通过取芯了解每段的原结构层厚度,为冷再生机铣刨厚度的确定提供依据;通过对老路含水量的测定,计算出水的喷洒量。
外加水与老路材料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控制在 1%以内);②挖补坑槽、清扫路面(必要时清洗);③用全站仪按 10m 间距布设中、边桩(弯道 5m 间距)并引至施工范围外;④在施工起点处将各所需施工机械、机具顺次停放,连接相应管路。
现场冷再生施工设备一般包括:水罐车,水泥浆车(必要时),冷再生机,平地机,压路机,洒水车。
B.新加材料撒布新加水泥采用人工撒布时,根据经试验段验证的配合比确定的水泥用量,在已撒布新加碎石的原路面上预先打出每袋水泥占用的网格线,然后用均匀摊铺水泥,为减少撒布过程水泥损失,撒布时间控制在施工前一小时左右,且水泥撒布选择在风小的天气。
为了提高撒布精度同时避免刮风等情况的影响,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配有完整喷洒水泥装置的冷再生机或更为精确的水泥稀浆喷洒设备。
特别是当水泥用量较大,撒布厚度较厚时,应使用水泥稀浆喷洒设备。
C.铣刨、拌合①根据路面宽度和冷再生机的工作宽度,施工时应分幅进行,并且需分段施工。
根据水泥的初凝时间和冷再生机的施工能力,控制每段长度,以保证再生机械和碾压机械协调一致。
②启动冷再生机,按照冷再生机预先设定的铣刨深度和行进速度对路面缓慢、匀速、连续铣刨、拌和。
建议再生机速度控制在 5m/min,不得随意变更速度或者中途停顿;③单幅再生至一个作业段终点后,将再生机调至作业段起点,进行第二幅施工。
纵向相邻两幅接缝的重叠不宜小于 20cm,并且第二幅再生时将重叠范围内的水喷关闭。
纵向接缝的位置应尽量避开营运车辆行驶的轮迹;④尽量减少纵向接头,纵向接头重叠量不宜小于 1.5 倍冷再生机转子直径。
水泥初凝时间内施工时关闭重叠段冷再生机水喷并不添加水泥,水泥初凝时间后施工时经试验添加水泥和水;⑤再生后现场应及时取样检测水泥剂量及含水量,做 EDTA 滴定试验,快速(10 分钟内)测定,以确保及时准确地对水泥剂量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再生水泥稳定土底基层施工
1、路面清理,施工放样
冷再生施工前应对旧路面进行清理,要清除路面垃圾及浮土等杂质,按要求剂量备土备灰,并掺入适量碎石,冷再生时掺水泥一起拌和,准备工作就绪后,由测量人员进行施工放样,每侧应宽出设计宽15cm,用灰线做标记放出老路面冷再生的拌和边线。
2、人工摊铺水泥
根据设计强度要求,以中心试验室所出的试验配合比,确定本项目配合比。
因老路面的灰上基层时间已久,破坏程度不一,施工时采用不同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在进行施工时,根据不同路段的不同量大干密度计算出该路段每袋水泥应摊铺的平方数。
现场采取打方格计量卸水泥,由测量人员根据计算出的数据打出方格摆放水泥。
水泥摆放完毕后,报项目监理工程师和现场业主代表检查,经项目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检验认可后,方可摊铺水泥。
人工摊铺水泥时,要用刮板均匀摊铺,防止厚薄不均。
摊铺水泥时应距边线10cm,以保证原材料不浪费。
3、拌和
水泥均匀摊铺完毕后,用冷再生机进行拌和。
拌和速度应根据老路面结构状况及混和料破碎程度确定。
拌和时必须配备足够的水车,因气温升高,水分蒸发较快,应保证拌后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
拌和时应遵循先外后内的原则进行拌和,先拌和两侧,再拌和中间。
拌和过程中应派专人跟机检查含水量及混合料的破碎程度,并随时向冷再生操作手通告,以便及时高速拌和速度及含水量。
4、整平、碾压
拌和结束后,先用装载机或推土机排压,然后采用水准仪配合平地机进行整平,平地机刮平时,应先外后内,先低后高。
整平完毕后,先用振动压路机稳压一遍,再用振动压路机前后跟进碾压4遍,最后使用振动压路面碾压封面。
碾压应按照先轻后重、由外到、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
碾压完毕后,试验人员检查压实度,如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进行补压,直到达到设计要求。
从拌和到碾压成型宜在4小时内完成,并应将终压时间控制在水泥的终凝时间(6小时)之内,故施工段不宜过长,200m左右适宜。
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现象,应及时处理,对于小面积的弹簧现象,施工中采取晾晒加拌水泥处理,对于表面积松散的采用洒水湿润,并用压路机排压。
5、养生
水泥达到终凝强度后立即进行养生,养生期不小于7天,应使路面在养生期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禁止车辆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