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流变性质与动稳定度的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等于沥青劲度的粘性部分, 最终只能用混合料的劲度而不是混合料劲度的粘性部分来推算永久变形了 ,
而在改性沥青得到广泛应用后, 这一缺点变得更为明显 * 美国的 GO>P 规范则前进了一步, 它采用流变学 理论将沥青的粘性部分与弹性部分分开, 主要用粘性部分来评价沥青的高温性能 * 但 GO>P 计划却在沥青 与沥青混合料关系的研究上采取了回避态度, 其沥青与混合料的研究是分开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 本 文采用流变学理论将沥青与混合料的粘性部分与弹性部分分开, 研究了沥青与混合料、 混合料与永久变形 之间的关系, 并在数学上导出了 $%&’(&) 模型四参数与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之间的关系 *
/0&12,%34,2 356&7&’ 18 ,’<0,2= :37=#$&9 ’ "#$%&$’ (() * ) :16&2
"" B "!E 7$ ).E ?.E ・ ・ ") B "!D 7$ "" ( B "!"! 7$ 3) B "!E 7$ 3) ") ( ).G G.C ).G D.E ".? D" . !
动稳定度 (次 B ・ HH I " ) CEF " "?F
比较表 ) 和表 ?, 可以看到改性沥青混合料的"" 的增长幅度 ()AD 倍) 与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的增长幅 度 (C 倍) 有着相当好的相关性 .
万方数据
第:期
黄卫东, 等: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流变性质与动稳定度的关系
628
!
!"#$%#& 模型的四参数与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关系
[?] 推而广之, 改性沥青也可看成是聚合物粒子悬浮于纯沥青中 , 则一方面改性沥青保持了纯沥青的粘
弹性性质, 另一方面基础沥青的"" 要比改性沥青的 "" 敏感 . 比较 C! @ 与 ?! @ 时的 "" , 如表 C 所示 . 从表 C 可以看出, 从 ?! @ 变到 C! @ 时, 基础沥青的 "" 增大了 :A) 倍, 而改性沥青的 "" 只增大了 CA) 倍. ! "$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 车辙试验能比较准确地模拟道路在高温时的实际情况, 以车辙试验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来评价其它高 温指标的优劣是比较合适的, 车辙试验结果如表 ? 所示 .
比较表 " 和表 ), 可以看出, 沥青混合料的四参数很好地继承了沥青的四参数粘弹性的性质 . 可以把沥
[C] 青混合料近似看成是刚性的集料悬浮于具有粘弹性的沥青液体中 , 则沥青的粘性性能就主导了沥青混
合料的粘性性能 . 因此如果沥青的 /012’13 模型参数大, 则混合料的 /012’13 模型参数也同样会大 . 但由于混 合料刚性集料悬浮于沥青中, 则与沥青相比, 混合料的粘性部分会减少, 弹性部分增加, 反映在 /012’13 模 型参数上, 则表现为沥青的粘性系数比混合料的粘性系数敏感 . 比较表 " 和表 ), 可以看到改性沥青的 "" 比基础沥青的 "" 增长了 ") 倍, 远大于改性沥青混合料 "" 对基础沥青混合料 "" 的增长幅度 ()AD 倍) .
!( !
(4)
(A) % &!( % 2 % & ’’ 0 46 " 2 即 ! ( 和 !( 在车辙试验中在 :6 0,- 后对变形基本不起作用, 在以上的估计中忽略了车辙试验中非加 载时间期间 !( 和 !( 变形的恢复, 若考虑非加载时间, 则 !( 和 !( 对永久变形的影响更小, 即 %!( % 的值将 更小 . 而 !’ , 所以由式 (5) 得 !( 为同一数量级, ( ) % )# #2 - 3 ’ " 将式 (B) 代入式 (:) 再代入式 (8) , 得 ( % ( & % ’) "/ # $ -(
!"#$%&’()*&+ ,"%-""( !*"’#$.&/$# 0(1"2") $(1 34($5&/ 6%$,&#&%4 ’7 !8%%&(. 9")%
!"#$% &’( 4 )*+, ,-" &’( 4 .(+
( 6(78&9:(;9 <= ><8? 8;? @&8==AB C;’A;((&A;’,@<;’DA +;AE(&)A9F,GH8;’H8A !"""#!,IHA;8)
表 > >) * 与 () * 时的 !! +,-. > !! ,= >) * ,56 () *
沥青材料 基础沥青 改性沥青 ?! @ !.E G.D ・ !)( 7$ 3 C! @ ?.E C" . !
表( +,-. (
沥青材料 基础沥青 改性沥青
车辙试验结果 (?) * ) /&’#2= 18 $#==35% =&’=(?) * )
式中: ・ $ 为 234 次 & 1 ’ 时的碾压次数; % ( 1 % ’ 为 52 0,- 的最后 ’6 0,-; ’ ( 1 ’ ’ 为 52 0,- 最后 ’6 0,- 的变形, ( % ’) ( % () ( %) 为在时刻 % 产生的应变 . ’ ’ 7" (, ’ ( 7" (, ( 为沥青混合料板厚, " 得 %( & %’ "/ # $ [ ( ) ( % ’) ] % ( " ( &" 又: 在 !"#$%#& 模型中,
[
1
]
(-)
收稿日期: -### 4 "3 4 -! 作者简介: 黄卫东 (-#0" 4
万方数据
) , 男, 四川安岳人, 工学博士 *
F!)
同
济
大
学
学
报
第 )E 卷
式中: ! 为加载时间; "" 为 #$%&’(( 模型中的弹性模量; ") !! 为压缩荷载; "" 为 #$%&’(( 模型中的粘性系数; 为 *’(+,- 模型中的弹性模量; ") 为 *’(+,- 模型中的粘性系数 .
第 !Q 卷 第 , 期 !""" 年 Q 月
同济大学学报 RS+>T1U SV @STWRX +TXYC>GX@Z
Y<J * !Q T<* , 1%’* !"""
・ 研究简报 ・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流变性质与动稳定度的关系
黄卫东,吕伟民
(同济大学 道路与交通工程系, 上海 !"""#!)
摘要:采用流变学理论将沥青与混合料的粘性部分与弹性部分分开, 研究了沥青与混合料的流变关系、 混合料 流变系数与永久变形之间的关系, 并在数学上导出了 $%&’(&) 模型四参数与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沥青; 沥青混合料; 流变模型; 动稳定度 中图分类号:+ ,-./!-0 文献标识码:1 文章编号:"!23 4 30,5 (!""") ", 4 "2"- 4 ",
表! +,-. ! 沥青胶结料 "#$%&$’ 模型参数 (() * ) 表; +,-. ; 沥青混合料 "#$%&$’ 模型参数 (() * ) /0&12,%34,2 356&7&’ 18 -356&$9’ "#$%&$’ :16&2 (() * )
沥青材料 基础沥青 改性沥青 "" B "!C 7$ ).) ?.) ・ ・ ") B "!C 7$ "" ( B "!C 7$ 3)") ( B "!C 7$ 3) ")? "" D.E GD . ) ?F" G! 沥青材料 基础沥青 改性沥青
:,)%;$/%:1BB<&?A;’ 9< &H(<J8’AB8J 9H(<&A(),$%&’(&) :<?(J A) )(J(B9(? 9< ?()B&AK( 9H( EA)B<(J8)9AB K(H8EA<& <= 8)7H8J9 KA;?(& 8;? 8)7H8J9 :AL9%&( * @H( &H(<J8’AB8J &(J89A<;)HA7 K(9M((; 8)7H8J9 KA;?(& 8;? 8)7H8J9 :AL9%&( A) 8;8JF)(? * NA9H 9H( :<?(J,9H( :89H(:89AB8J B<&&(J89A<; K(9M((; &H(<J8’AB8J A;?(L() 8;? ?F;8:AB )98KAJA9F <= &%99A;’ 9()9 A) ?(?%B(? * <"4 -’;1):8)7H8J9 KA;?(&;8)7H8J9 :AL9%&(;&H(<J8’AB8J :<?(J;?F;8:AB )98KAJA9F 在高温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是具有流变特征的典型材料, 它们是典型的粘弹性体 * 沥青混合料的粘 弹性主要来自沥青, 而混合料的粘弹性最终决定了永久变形, 这正是 GH(JJ 设计方法中通过沥青劲度的粘 性部分推出混合料的劲度最后推出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的思想方法 * 只是在 GH(JJ 设计方法中由于过多 依赖经验公式, 不能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粘性部分与弹性部分分开, 在使用过程中只能假定沥青的劲度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8) (:)
( % ()& " ( % ’)# "
) %) 9% !"(
%’ !
%(
(6)
对式 (6) 求导, 得 ’ ’ (% ( ( (5) ) % )# # * %!( ) " 2 !’ !( 式中: % 为轮载作用于板上某一点的有效时间 . 由规范知, 在车辙试验中其轮迹的有效面积为: 而轮迹所压的积 + 7 , - . 7 422 ; < 2 . 4 =>? 7 2 . 22’ 0( , 所以对某一点而言, 有效时间系数 7 有效时间 < 总 7 轮行走的距离 @ 轮宽 7 (82 00 @ 62 00 7 2 . 2’’ 6 0( , 时间 7 轮迹的有效面积 < 轮迹所压的面积 7 2 . 22’ 0( < 2 . 2’’ 6 0( 7 2 . 2A4 . 因此 % 在 :6 0,- 时的有效时间 7 :6 0,- @ 2 . 2A4 7 (8: . B & % 在 52 0,- 时的有效时间 7 52 0,- @ 2 . 2A4 7 8’8 . ( & 则 % 的范围在 (8:3B C 8’83( & 之间, 又由资料及本文数据知 !( <!( 在 ’ . 22 C 2 . 26 之间 所以 由上面分析得 !( % -!( / 2 0 26 1 (8: 0 B # ’’ 0 46
[)] 在 /012’13 模型的四参数中, 道路产生永久变形的主要原因来自 "" 是评价抗流动变形的主要指标 ,
于沥青混合料的 "" , 也部分来自 ") 和 ") , 而沥青混合料所以具有粘弹性, 是因为它继承了沥青的粘弹性, 因此求得了沥青的 /012’13 模型的四个参数, 也就可以预测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性质, 从而也就可以预估 沥青路面的车辙, 这与美国的 4567 规范和英国的 48’(( 设计思想是一致的 . ! "! 沥青的蠕变试验 对于胜利 9 :! 沥青和掺加了 ;<= (乙烯醋酸乙烯脂) 的改性沥青, 用微膜式滑板粘度计测出应变# ( !) 随时间 ! 变化的数据, 将这组数据代入本构方程进行回归, 可得出沥青胶结料 /012’13 模型参数, 如表 " 所 示. ! "# 沥青混合料的单轴蠕变试验 为了能预估沥青路面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重要的是要了解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 对沥青混合料, 在 (?! @ , , 测得# 与 ! 之间的关系, 对数据进行处理, 获得沥青混合料 #>4 机上进行单轴蠕变试验 !A" #7$) 模型四参数, 如表 所示 /012’13 ) .
=
用 !"#$%#& 流变模型评价沥青与混合料的关系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在高温和长时间荷载作用下, 其变形则以粘性流动为主; 在大多数实际使用情况
下, 它们的变形处于粘弹性状态, 因此可以用 $%&’(&) 模型来描述其流变行为 * $%&’(&) 模型的本构方程如 下:
! / / ( / )0 "" 2 2 (- 3 (#! ! 1- #1!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从 !"#$%#& 模型看来, 车辙主要来自 !’ , 而 !(, 但由于 !( 组成的 )%*+,- 模型也产生一些永久变形, 且由于 !( 的延滞作用, 其变形发展会逐渐减慢直至停止 . 关于 )%*+,- 模型产生的变形部分可以延迟恢复, 动稳定度 " / 与 !’ 的关系在数学上的推导如下: 由动稳定度 (次 ・ 的定义 0,- 1 ’) %( & %’ "/ # $ ( ’ ( & ’’) (()
而在改性沥青得到广泛应用后, 这一缺点变得更为明显 * 美国的 GO>P 规范则前进了一步, 它采用流变学 理论将沥青的粘性部分与弹性部分分开, 主要用粘性部分来评价沥青的高温性能 * 但 GO>P 计划却在沥青 与沥青混合料关系的研究上采取了回避态度, 其沥青与混合料的研究是分开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 本 文采用流变学理论将沥青与混合料的粘性部分与弹性部分分开, 研究了沥青与混合料、 混合料与永久变形 之间的关系, 并在数学上导出了 $%&’(&) 模型四参数与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之间的关系 *
/0&12,%34,2 356&7&’ 18 ,’<0,2= :37=#$&9 ’ "#$%&$’ (() * ) :16&2
"" B "!E 7$ ).E ?.E ・ ・ ") B "!D 7$ "" ( B "!"! 7$ 3) B "!E 7$ 3) ") ( ).G G.C ).G D.E ".? D" . !
动稳定度 (次 B ・ HH I " ) CEF " "?F
比较表 ) 和表 ?, 可以看到改性沥青混合料的"" 的增长幅度 ()AD 倍) 与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的增长幅 度 (C 倍) 有着相当好的相关性 .
万方数据
第:期
黄卫东, 等: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流变性质与动稳定度的关系
628
!
!"#$%#& 模型的四参数与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关系
[?] 推而广之, 改性沥青也可看成是聚合物粒子悬浮于纯沥青中 , 则一方面改性沥青保持了纯沥青的粘
弹性性质, 另一方面基础沥青的"" 要比改性沥青的 "" 敏感 . 比较 C! @ 与 ?! @ 时的 "" , 如表 C 所示 . 从表 C 可以看出, 从 ?! @ 变到 C! @ 时, 基础沥青的 "" 增大了 :A) 倍, 而改性沥青的 "" 只增大了 CA) 倍. ! "$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 车辙试验能比较准确地模拟道路在高温时的实际情况, 以车辙试验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来评价其它高 温指标的优劣是比较合适的, 车辙试验结果如表 ? 所示 .
比较表 " 和表 ), 可以看出, 沥青混合料的四参数很好地继承了沥青的四参数粘弹性的性质 . 可以把沥
[C] 青混合料近似看成是刚性的集料悬浮于具有粘弹性的沥青液体中 , 则沥青的粘性性能就主导了沥青混
合料的粘性性能 . 因此如果沥青的 /012’13 模型参数大, 则混合料的 /012’13 模型参数也同样会大 . 但由于混 合料刚性集料悬浮于沥青中, 则与沥青相比, 混合料的粘性部分会减少, 弹性部分增加, 反映在 /012’13 模 型参数上, 则表现为沥青的粘性系数比混合料的粘性系数敏感 . 比较表 " 和表 ), 可以看到改性沥青的 "" 比基础沥青的 "" 增长了 ") 倍, 远大于改性沥青混合料 "" 对基础沥青混合料 "" 的增长幅度 ()AD 倍) .
!( !
(4)
(A) % &!( % 2 % & ’’ 0 46 " 2 即 ! ( 和 !( 在车辙试验中在 :6 0,- 后对变形基本不起作用, 在以上的估计中忽略了车辙试验中非加 载时间期间 !( 和 !( 变形的恢复, 若考虑非加载时间, 则 !( 和 !( 对永久变形的影响更小, 即 %!( % 的值将 更小 . 而 !’ , 所以由式 (5) 得 !( 为同一数量级, ( ) % )# #2 - 3 ’ " 将式 (B) 代入式 (:) 再代入式 (8) , 得 ( % ( & % ’) "/ # $ -(
!"#$%&’()*&+ ,"%-""( !*"’#$.&/$# 0(1"2") $(1 34($5&/ 6%$,&#&%4 ’7 !8%%&(. 9")%
!"#$% &’( 4 )*+, ,-" &’( 4 .(+
( 6(78&9:(;9 <= ><8? 8;? @&8==AB C;’A;((&A;’,@<;’DA +;AE(&)A9F,GH8;’H8A !"""#!,IHA;8)
表 > >) * 与 () * 时的 !! +,-. > !! ,= >) * ,56 () *
沥青材料 基础沥青 改性沥青 ?! @ !.E G.D ・ !)( 7$ 3 C! @ ?.E C" . !
表( +,-. (
沥青材料 基础沥青 改性沥青
车辙试验结果 (?) * ) /&’#2= 18 $#==35% =&’=(?) * )
式中: ・ $ 为 234 次 & 1 ’ 时的碾压次数; % ( 1 % ’ 为 52 0,- 的最后 ’6 0,-; ’ ( 1 ’ ’ 为 52 0,- 最后 ’6 0,- 的变形, ( % ’) ( % () ( %) 为在时刻 % 产生的应变 . ’ ’ 7" (, ’ ( 7" (, ( 为沥青混合料板厚, " 得 %( & %’ "/ # $ [ ( ) ( % ’) ] % ( " ( &" 又: 在 !"#$%#& 模型中,
[
1
]
(-)
收稿日期: -### 4 "3 4 -! 作者简介: 黄卫东 (-#0" 4
万方数据
) , 男, 四川安岳人, 工学博士 *
F!)
同
济
大
学
学
报
第 )E 卷
式中: ! 为加载时间; "" 为 #$%&’(( 模型中的弹性模量; ") !! 为压缩荷载; "" 为 #$%&’(( 模型中的粘性系数; 为 *’(+,- 模型中的弹性模量; ") 为 *’(+,- 模型中的粘性系数 .
第 !Q 卷 第 , 期 !""" 年 Q 月
同济大学学报 RS+>T1U SV @STWRX +TXYC>GX@Z
Y<J * !Q T<* , 1%’* !"""
・ 研究简报 ・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流变性质与动稳定度的关系
黄卫东,吕伟民
(同济大学 道路与交通工程系, 上海 !"""#!)
摘要:采用流变学理论将沥青与混合料的粘性部分与弹性部分分开, 研究了沥青与混合料的流变关系、 混合料 流变系数与永久变形之间的关系, 并在数学上导出了 $%&’(&) 模型四参数与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沥青; 沥青混合料; 流变模型; 动稳定度 中图分类号:+ ,-./!-0 文献标识码:1 文章编号:"!23 4 30,5 (!""") ", 4 "2"- 4 ",
表! +,-. ! 沥青胶结料 "#$%&$’ 模型参数 (() * ) 表; +,-. ; 沥青混合料 "#$%&$’ 模型参数 (() * ) /0&12,%34,2 356&7&’ 18 -356&$9’ "#$%&$’ :16&2 (() * )
沥青材料 基础沥青 改性沥青 "" B "!C 7$ ).) ?.) ・ ・ ") B "!C 7$ "" ( B "!C 7$ 3)") ( B "!C 7$ 3) ")? "" D.E GD . ) ?F" G! 沥青材料 基础沥青 改性沥青
:,)%;$/%:1BB<&?A;’ 9< &H(<J8’AB8J 9H(<&A(),$%&’(&) :<?(J A) )(J(B9(? 9< ?()B&AK( 9H( EA)B<(J8)9AB K(H8EA<& <= 8)7H8J9 KA;?(& 8;? 8)7H8J9 :AL9%&( * @H( &H(<J8’AB8J &(J89A<;)HA7 K(9M((; 8)7H8J9 KA;?(& 8;? 8)7H8J9 :AL9%&( A) 8;8JF)(? * NA9H 9H( :<?(J,9H( :89H(:89AB8J B<&&(J89A<; K(9M((; &H(<J8’AB8J A;?(L() 8;? ?F;8:AB )98KAJA9F <= &%99A;’ 9()9 A) ?(?%B(? * <"4 -’;1):8)7H8J9 KA;?(&;8)7H8J9 :AL9%&(;&H(<J8’AB8J :<?(J;?F;8:AB )98KAJA9F 在高温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是具有流变特征的典型材料, 它们是典型的粘弹性体 * 沥青混合料的粘 弹性主要来自沥青, 而混合料的粘弹性最终决定了永久变形, 这正是 GH(JJ 设计方法中通过沥青劲度的粘 性部分推出混合料的劲度最后推出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的思想方法 * 只是在 GH(JJ 设计方法中由于过多 依赖经验公式, 不能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粘性部分与弹性部分分开, 在使用过程中只能假定沥青的劲度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8) (:)
( % ()& " ( % ’)# "
) %) 9% !"(
%’ !
%(
(6)
对式 (6) 求导, 得 ’ ’ (% ( ( (5) ) % )# # * %!( ) " 2 !’ !( 式中: % 为轮载作用于板上某一点的有效时间 . 由规范知, 在车辙试验中其轮迹的有效面积为: 而轮迹所压的积 + 7 , - . 7 422 ; < 2 . 4 =>? 7 2 . 22’ 0( , 所以对某一点而言, 有效时间系数 7 有效时间 < 总 7 轮行走的距离 @ 轮宽 7 (82 00 @ 62 00 7 2 . 2’’ 6 0( , 时间 7 轮迹的有效面积 < 轮迹所压的面积 7 2 . 22’ 0( < 2 . 2’’ 6 0( 7 2 . 2A4 . 因此 % 在 :6 0,- 时的有效时间 7 :6 0,- @ 2 . 2A4 7 (8: . B & % 在 52 0,- 时的有效时间 7 52 0,- @ 2 . 2A4 7 8’8 . ( & 则 % 的范围在 (8:3B C 8’83( & 之间, 又由资料及本文数据知 !( <!( 在 ’ . 22 C 2 . 26 之间 所以 由上面分析得 !( % -!( / 2 0 26 1 (8: 0 B # ’’ 0 46
[)] 在 /012’13 模型的四参数中, 道路产生永久变形的主要原因来自 "" 是评价抗流动变形的主要指标 ,
于沥青混合料的 "" , 也部分来自 ") 和 ") , 而沥青混合料所以具有粘弹性, 是因为它继承了沥青的粘弹性, 因此求得了沥青的 /012’13 模型的四个参数, 也就可以预测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性质, 从而也就可以预估 沥青路面的车辙, 这与美国的 4567 规范和英国的 48’(( 设计思想是一致的 . ! "! 沥青的蠕变试验 对于胜利 9 :! 沥青和掺加了 ;<= (乙烯醋酸乙烯脂) 的改性沥青, 用微膜式滑板粘度计测出应变# ( !) 随时间 ! 变化的数据, 将这组数据代入本构方程进行回归, 可得出沥青胶结料 /012’13 模型参数, 如表 " 所 示. ! "# 沥青混合料的单轴蠕变试验 为了能预估沥青路面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重要的是要了解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 对沥青混合料, 在 (?! @ , , 测得# 与 ! 之间的关系, 对数据进行处理, 获得沥青混合料 #>4 机上进行单轴蠕变试验 !A" #7$) 模型四参数, 如表 所示 /012’13 ) .
=
用 !"#$%#& 流变模型评价沥青与混合料的关系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在高温和长时间荷载作用下, 其变形则以粘性流动为主; 在大多数实际使用情况
下, 它们的变形处于粘弹性状态, 因此可以用 $%&’(&) 模型来描述其流变行为 * $%&’(&) 模型的本构方程如 下:
! / / ( / )0 "" 2 2 (- 3 (#! ! 1- #1!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从 !"#$%#& 模型看来, 车辙主要来自 !’ , 而 !(, 但由于 !( 组成的 )%*+,- 模型也产生一些永久变形, 且由于 !( 的延滞作用, 其变形发展会逐渐减慢直至停止 . 关于 )%*+,- 模型产生的变形部分可以延迟恢复, 动稳定度 " / 与 !’ 的关系在数学上的推导如下: 由动稳定度 (次 ・ 的定义 0,- 1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