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过程讲义
第三章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高教电化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高教电化教育的开展包括两个方面:开设电教课程(主 要是师范大学教育系)和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主 要外语电化教学实验)。并成立电教中心、电教室、 电教馆负责电教工作的开展。
普教电化教育的发展
普教的电化教育主要由各地的电教馆来组织和推广,主 要工作是在中小学中开展幻灯、电影、录音辅助教学, 制作、汇集和交流电教教材和资料。
我国的电教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开音教育
1949年,北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广播学 校”;1953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文化补习学 校”;1958年天津举办“广播函授大学”。
开展电视教育
1960年起,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 继举办“电视大学”,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中文、 政治、俄语、英语等课程。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 始,到1966年上述电视大学先后停办。
2、我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 (1978—现在)
现状: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在概念和内涵存在 原则不同,在不同学会和领导支持下分别开展 工作,第二阶段按学校电化教育、远程教育、 计算机辅助教育和教育技术分别阐述。
第二节 电化教育的出现
20世纪20年代,幻灯、电影、无线电等教育 媒体开始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应用,揭开了我国 电化教育的序幕。
第一节 概述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 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和程序 教学运动,在中国则以电化教育的出 现为标志。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上课讲义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教学设计研究发展综述一.国内外发展历程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仍属于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因此对于教学设计发展历程的代际划分,国内外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
(一)坦尼森的教学设计分代9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学者坦尼森(Robert D•Tennydon)在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分析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代。
1. 第一代教学设计第一代教学设计为教师(学科专家)提供了一种应用系统方法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是60年代一般系统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结果,它预示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出现。
第一代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准备行为目标、准备前测、制作教学产品和准备最终测试。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基础,它伴随整个过程。
2. 第二代教学设计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教学设计相比,不仅扩展了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用系统理论控制和管理教学设计的过程,而且增加了教学设计模式中的要素,提高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复杂性。
由于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要素比以前大大增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学科专家(教师)已经不能胜任这种复杂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熟悉系统理论并掌握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开始取代教师在设计中的角色。
由于这些人员并不熟悉学习理论,所以,70年代虽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开始流行,教学设计对其反应却非常冷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甚微,教学设计中还是普遍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3. 第三代教学设计由于第二代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线性的一步接一步(step-by-step)的方法,没有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因此它不能很好地适合多样的教学环境。
因此,第三代教学设计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对需求与问题和资源与约束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代教学设计显著的特点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人员也从媒体技术专家转变为熟悉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专家。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计算机辅助教学(60年代)
一、早期的个别化教学阶段特点:1、教学目的明确2、试图使学习适合学生的个别差异,打破传统教学固定步调模式,学习者能自定步调,3、采用掌握学习法(即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才能下一步的学习)4、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1、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设计了第一个自动教学机,实现了测试的自动化。2、1930年,彼特逊的化学板3、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提出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思想,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斯金纳被称为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4、程序教学运动的特点:1)各种教学机器纷纷问世2)程序设计广泛开展,并得到了一定的效果3)一些教学系统进入了学校程序教学的新领域。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从技术的角度
传统的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从教学方法实践的角度
视听教学方法 个别化教学方法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从技术的角度
发展阶段技术特征
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
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
从20世纪的视听教育运动 演变而来
依靠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
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和传播教育信息的教学方式
一、视觉教学——教育技术发端(20世纪初,1918-1928年)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视觉教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思想的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原则,17世纪50年代第一本带插图的课本:《直观的图画世界》(又称为《世界图解》)瑞士教育家约翰。裴斯泰洛齐提倡一种叫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福禄培尔基于卢梭的思想:主张一切教育应是令人愉快的,教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不应割裂。
专题二-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 媒体代表:多媒体系统、计算机网络
– 特征:
• • • 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设计理论得到初步发展 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 典型事件:
• 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 会(AECT)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国内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名词演变
阶段
萌芽阶段 起步阶段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 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 年代) • 视听教育阶段( 20世纪30-50 年代) • 视听传播阶段( 20世纪50-60 年代)
• 教育技术阶段( 20世纪70年代- 今)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一) 视觉教育阶段
–媒体代表:照相、幻灯、无声电影 –特征:直观教学
• 新媒体相继应用于教学(幻灯、无声电影)
(二) 视听教育阶段
–典型事件:
•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 为 “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 5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斯金纳设计了新一代的教学 机器,被称之为斯金纳程序教学机器
斯金纳设计的程序教学机器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一) 视觉教育阶段
–典型事件:
• 1906年,美国夕法尼亚州一家公司出版了《视觉教育》 一书,最早使用了“视觉教育”术语 •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 (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1924年, 心理学家普莱西设计 出了第一台可以教学、测验和记 分的教学机器,由此产生了早期 的个别化教学
年代
20年代 30-40年 代 50-60年 代 60-70年 代 70-80年 代 90年代后
教育学专业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专业教育技术学教育学专业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旨在研究教育与技术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系统化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学科。
教育技术学旨在研究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丰富的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可以跳出传统的教室,实现远程教育,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此外,教育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学习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与评估,为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三、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教育技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持。
此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直观的学习环境。
同时,安全、隐私等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保障学生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结语教育学专业教育技术学作为应对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它的发展不仅需要教育学和技术学的融合,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应用和创新。
只有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为虚构文章,仅供参考)。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演变1963年定义:视听传播时期“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个分⽀,它主要研究: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设计和使⽤。
视听传播的主要任务是:①对⽤于学习过程以达到教学⽬的的图像讯息和⾮表象讯息的特性进⾏研究;②在教育环境中,利⽤⼈员和设备将讯息结构化、系统化。
这些任务包括对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
教育技术委员会1970年的定义由美国总统教育技术委员会完成的。
委员会的报告中认为可以⽤两种⽅式来定义:“教育技术可以按两种⽅式加以定义。
在⼈们较为熟悉的定义中,教育技术是指产⽣于传播⾰命的媒体,这些媒体可以与教师、课本、⿊板⼀起为教学⽬的服务…·教育技术是由电视、电影、投影、计算机等软件和硬件所组成……第⼆种定义不太为⼈们所熟悉,这种定义超出了任何特定的媒体或设备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
它指出教育技术是⼀种根据特定⽬标来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法。
它以对⼈的学习与传播的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物⼒资源,以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的⽬的。
”1972年定义:⾸次使⽤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这样的⼀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类的学习”。
1977年定义:强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育技术是⼀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法进⾏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与⼈类学习的所有⽅⾯都有关系”。
新的观点:第⼀,认为教育技术是⼀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该过程包含与⼈类学习有关的各种因素(⼈、设备、思想和⽅法等);第⼆,该“过程”是将先进的技术设备、思想⽅法⽤于解决⼈类学习中所⾯临的各种问题的应⽤过程;第三,认为教育技术的着眼点只是实际应⽤。
1994年定义: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设计、开发、利⽤、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讲义
1、主机:主机从外观看是一个整体,但打开机箱后,会发现它的内部由多种独立的部件组合而成。下面介绍一下电脑主机的各个部件:
(1)电源:电源是电脑中不可缺少的供电设备,它的作用是将220V交流转换为电脑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电,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设备工作的稳定性,进而会影响整机的稳定性。
第四讲网络应用
一网络基本概念…15
二网络的分类15
三Internet的意义15
四IP地址16
五域名地址及其意义16
六网络浏览器的应用16
七电子邮件及其地址16
八收发电子邮件17
第一讲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光盘制造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同样的时间内,能使学生学得多一些、快一些、好一些,能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5)基于互联网的远程通信教学方式
(6)虚拟现实仿真教学方式
虚拟教学系统分为原理教学和动态教学。原理教学主要指的是传统的课件制作,把课件中的图片做成动态三维的形式,改变教育模式,不用再通过乏味的幻灯片技术教学,将教学步骤完美的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不在死守在书本上面,却又心不在焉的想着自己的事情,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有的教育步骤一气呵成,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动态教学就是把物理化学实验中一些大型不易操作的实验或一些因含有有毒气体学生不能进行操作的实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操作,丝毫没有束缚之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传者
信息
传播媒介
产生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s
效果
拉斯韦尔5W模型
对谁说 To Whom
受者
传播的模型
传播的模型
传播的模型
教育传播就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
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向特定的教学对象传播知识、 培养其技能、帮助他们形成优良品质和个性的传 播过程。
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 体反应的组合。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人类出 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喷嚏、膝跳)和情绪反应(爱、怒等), 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刺激-反应联结而形成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学说
2、华生——行为主义学派的开创者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 这个环境中养育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的才 能、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以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 他们训练成任何一方面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是 商界领袖、乞丐或盗贼。
优以化便的等及教。时一学“调节模管整课式理学、,出习一使效步个每益伐新个”,的学,直改生科至进都学取措成管得施为理成,成是功也功现。可的代以教是育一个
管理 技术的评实价施大和系学教统习学工者过程。程的、具教体学规效划果和优实化施的。保
证。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
视听传播
视听教育 视觉教育
➢视觉教育17~18世纪
传播理论
传播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 社会现象,是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 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受传者,并和受传者进行交 流,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一种活动。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应用于员工培训、在线学习等方面,提高培 训效果和员工素质。
中小学教育
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辅导、家庭教育等方 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社会教育
应用于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终身学习等方 面,促进社会成员的自我发展和提升。
0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传统教育技术阶段
总结词
以教师为中心,使用简单的教具和教学方法。
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主张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来教授知识和技能,它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 色。这种理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讲授式教学和操练式教学等。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信息加工和知识构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这种理论 对教育技术学的影响表现在设计更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和工具,例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案例教学法等。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 教育技术学概述 •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 教育技术学的实践应用 • 教育技术学的未来展望
01
教育技术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 技术来优化教育过程和资源的学 科。
特点
具有跨学科性、应用性、综合性 、创新性等特点,旨在提高教育 质量和效率。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它主张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对话。这种理 论对教育技术学的影响表现在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例如协作学习和 在线讨论等教学策略的设计。
技术理论
媒体传播理论
媒体传播理论探讨了不同类型媒体在 传播信息时的特点和效果,它为教育 技术学中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重 要的指导。例如,在在线学习中,媒 体传播理论可以帮助教育者选择适合 学习者需求的媒体形式,如视频、音 频、文本等。
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其演变
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其演变一、教育技术的名称演变一般认为直观教学是教育技术的先声,并把美国20世纪初期兴起的“视觉教学”运动作为教育技术专题研究的开端,并由此掀开了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序幕。
美国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响也最大,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均以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模式为借鉴,因此美国可作为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典型代表。
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从三个主要方面追溯: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这三个方面发展的起源不同,但都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相关,在这期间,媒体教学技术、个别化教学技术、教学系统方法逐步融合为一体。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已逐渐成为一个系统而完整的领域和学科。
其演变过程如图所示。
早期的各个化教学二、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内涵目前,人们对教育技术比较认可的是1994年AECT对教育技术新的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一)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利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优化协调教学资源。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环境条件。
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能及时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
(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根据AECT’94的定义,表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具体内容如图所示(三)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1、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教育技术学]03第三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课程的视觉化》,霍邦 (C. F. Hoban).1937画 录音、 录音、无线电 电影、电视 电影、
抽象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做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视听传播 ——教育技术观念更新
背景 电视(50——70年代))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第一节 教育技术产生和发展
社会的需要
人口增长,普及教育的需要 记录、存储、传输现代教育信息的需要 社会重视教育,大力进行智力投资
科学技术的发展 理论发展的必然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问题?
从什么角度来看待教育技术的发展
年代罗列 不同的线索 技术发展阶段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把握ET的内涵
第三章 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怎么学习?
启示。借鉴过去,指导前进。 启示。借鉴过去,指导前进。 发生事件、人物、组织、著作。 发生事件、人物、组织、著作。 历史的阶段性、特点。 历史的阶段性、特点。 脉络、较深层次的规律性的东西。 脉络、较深层次的规律性的东西。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早期的系统设计教学方法模型
六十年代初加涅、格拉泽、布里格斯等 提出了早期“ 系统的设计教学”模型。 六十年代后期,布朗等人在《视听教学: 媒体与方法》中提出了系统化教学的模 型。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三、个别化教学——教学系统设计的特殊领域
个别化教学 是一种适合 个别学习者 需要和特点 的教学。学 生个别地自 学,在方法 上允许学习 者自定目标、 自定步调、 自己选择学 习的方法、 媒体和材料。
–公共和商业电视获得空前发展(1960年家庭电视 拥有率87%) –师资短缺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教育技术学第一节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学第一节教学设计引言: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教育中使用科技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设计教育技术学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着重讨论教育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理论;3. 了解教育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价值;4. 培养对教育技术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以技术手段为主要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概念和研究内容,包括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教育技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学生需要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投影仪、录音机等传统教育技术工具到现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线学习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通过了解历史发展,学生能够从宏观的角度理解教育技术学的演进过程。
3. 教育技术学的核心理论学生需要了解教育技术学的核心理论,如媒介选择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教育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 教育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价值学生需要了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如虚拟实验室、在线课堂等。
同时,学生还需了解教育技术的价值,包括提高学习效果、个性化教学、跨时空学习等方面的优势。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本节课使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 多媒体演示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结合图片、文档和视频等资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理论。
教育技术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教学条件Biblioteka 教师队伍 设备资源教学经费 质量保障
教师队伍
各高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授课时数等需要,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 资队伍。专任教师应不少于6人,生师比一般应不高于18:1。
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专业带头人和数量适 宜的骨干教师。专任教师队伍的学科背景应涵盖课程体系中所含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一般应具有博士 学位。年龄结构合理,30~55岁的专任教师不低于总数的2/3。职称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总 数的30%。
应有一定数量来自基础教育学校或其他类型教育机构的兼职教师。重点院校可略高于此标准。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忠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关心学生成长,具有对学生发展提供必要指导的素养。
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具有 对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国际视 野以及较为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清晰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努力探索前沿学术问题。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教育技术学专业属教育学类专业, 专业代码为040105,授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 业目录(2020年版)》中,教育技术学专业为教育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变更为040104,属教育学类专业,授予 教育学或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专业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中国高等 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 质,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 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教育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教育及管理机构胜任教育、 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技术学起源
教育技术学的起源(一)国外教育技术学发展简史国外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初始阶段(17世纪-19世纪末)--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感觉论)在理论上直观技术是以哲学认识论(感觉论)为基础的。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属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官能,……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的关系,亦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
”从17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班级教学为认识形式、以书本、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及口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较为简单和原始的教育技术。
2.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媒体技术兴起与教育心理学理论国外有人把这个阶段的教育技术称之为“教育中的技术”(Technology in Education)。
这一阶段以视觉教育或听觉教育为特征。
在理论上也脱离了哲学母体,不再仅是从认识论出发来描述了,而是开展了广泛的、有多个代表人物和流派理论探讨。
然而各种理论又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没有形成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
19世纪末至20世纪,是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其中尤以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为突出。
1822年,法国人尼克福、尼普斯发明的照相术在19世纪末广泛使用,188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1885年在巴黎公映电影,德国的一位传教士发明幻灯。
1900年,无线电传播人声试验成功,而后这些发明又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成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听形象,使教学获得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
1906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叫做《视觉教育》的书,1910年,克莱恩在纽约出版了第一本《教育电影目录》。
然而,视觉教学作为一场正式的教学改革运动,是在1918年至1928年期间,这场运动称为视觉教学(Visual Instruction)运动,标志教育技术的发端。
教育学中的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中的教育技术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学科,而教育技术学则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育技术学以研究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为主要内容,旨在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应用领域等方面,系统介绍教育学中的教育技术学。
一、教育技术学的定义教育技术学,简称“教技学”,是一门以研究、比较和应用科学与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为主要对象的学科。
它以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工具,探讨和应用这些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原理、方法和手段,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推进。
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1.起源阶段:教育技术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思想家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以及古代中国的传统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2.成长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一时期,教育技术学主要以机械技术为主,如电影、幻灯片等的应用。
3.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学开始涉及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领域。
三、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教育学、通信学、计算机科学等。
1.认知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强调学习者的知识获取和思维过程,认知心理学为教育技术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育设计理论和方法。
2.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紧密关联,通过教育学的理论支持,教育技术学深入探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3.通信学:通信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现代通信技术手段,促进教学内容的传播与交流。
4.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作为教育技术学中的重要工具,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虚拟现实教学等。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2. 把传播学中讯息(message)的结构、处理方式、内容引人视听 把传播学中讯息( 的结构、 的结构 处理方式、
传播领域,这是教育技术设计范畴中讯息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 传播领域,这是教育技术设计范畴中讯息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
3. 视听传播接受了传播学中多种感官的思想,使视听媒体扩展为多 视听传播接受了传播学中多种感官的思想,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4
传播理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 传播理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 现念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动态的过程论
1. 应用传播过程的观点,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都置 应用传播过程的观点,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纠正了传统视听教学理论对视听媒体进行 孤立研究的错误倾向。 孤立研究的错误倾向。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2
二、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2.1 教育技术发展鸟瞰 2.2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媒体教学技术—个别化教学技术 系统化教学 媒体教学技术 个别化教学技术—系统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技术
2.3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电化教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 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各个学习者不同需要和特点的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各个学习者不同需要和特点的教学。
2. 教材和媒体是教学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由课堂教师自行 教材和媒体是教学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决定使用与否的“辅助教具” 决定使用与否的“辅助教具”。
3. 每个教学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目标与功能,将各个部分(内容、方 每个教学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目标与功能,将各个部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念形态 的技术
• 口耳相传 • 诡辩术 • 讲演术
• 孔子的启发式教
?学
• 苏格拉底的产婆 术
• 直观教学法等
• 经验之塔理论 • 教育目标分类学 • 标准参照评价 • 程序教学
?• 先行组织者理论
• 基于行为主义的教 学系统设计
• 系统方法 • 细化理论 • 成分显示理论等
• 网络课程开发理论 • 基于认知理论的教
“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三、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观念的媒体论向过程论和 系统论过渡 (1955—1965)
– 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 特征:
• 教育电视、语言实验室、教学机器、计算机、电 视……
• 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 典型事件:
从技术的角度
发展阶段 技术特征
传统教育技术 (手工技术时代)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机电技术时代)
信息化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时代)
物化形态 的技术
• 竹简
?• 粉笔、黑板
• 印刷材料 • 实物 • 模型等
• 幻灯、投影
?• 广播、电影
• 教学机器 • 电视、录像 • 卫星电视等
• 多媒体计算机
?• 人工智能技术 • 校园网 • 因特网 • 虚拟现实等
学设计
•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
?“学”为主的教学 设计 • 绩效技术 • 知识管理技术等
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从20世纪的视听教育运动 演变而来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
视听传播
(1918-1928), 视觉教学运动, 教育技术的发端
(1928—1942— 1955)媒体教育 技术研究的主体
(1955—1965) 教育技术观念的媒 体论向过程论和系 统论过渡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过程
教学改革实践运动
(视听教育运动)
程序教学运动
系统化设计教学
专门的实践领域
(运用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领域)
专业与学科
(教育技术学)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从技术的角度
传统的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从教学方法实践的角度
视听教学方法 个别化教学方法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2、视听传播论
1)“视听与教育传播过程的关系”理论模型:加州大学博 士生埃博克表1962年的论文《关于视听传播领域的过程 与系统结构“中首先提出。
2)教学传播的过程
A)明确教学目标,并使教学目标具体化
B)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讯息,即教 学内容)
C)进行视听传播
考虑”传播什么“,”由谁传播“,”通过什么传 播”,“如何传播”,“在哪传播”
–典型事件: •新的技术如照相技术、幻灯机、无声电影等技术被引入教 学领域 •视觉教学向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学术研究、专业交流、 管理等方面深入。 •1928年出版了一本视觉教育的教科书《学校中的视觉教 育》 •霍本等《课程视觉化》,提出了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 用原则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 (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评价:视觉教学和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该模式以教具为基 准,越向上,具体 性逐渐减少而抽象 性逐渐增加。言语 最抽象,实地见习 最具体。
二、视听教学——媒体教育技术研究的主体 (1928—1941—1955)
– 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 特征:
• 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 • 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 典型事件: •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经验之塔” •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
依靠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 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和传播教育信息的教学方式
一、视觉教学——教育技术发端(20世纪初,1918-1928年)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 – 特征:直观教学 •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 视觉教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思想的发展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原则,17世纪50年代第一本带 插图的课本:《直观的图画世界》(又称为《世界图解》) • 瑞士教育家约翰。裴斯泰洛齐提倡一种叫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 • 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 福禄培尔基于卢梭的思想:主张一切教育应是令人愉快的,教 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不应割裂。
D)把视听传播设计的产物-教学系统投入教学情境中 使用。
呈现教学内容 学习者接受教材刺激,作出反应
教师对学习者的反应进行评价。
E)对评价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改进教学
五、小结
• 不但延续了霍本的理念,而且进一步详细论述了具体 学习经验的重要西,强调抽象的学习经验必须以具体 的学习经验为基础。
• 1947年, “视觉教学部”改名为“视听教学部” • 评价:与视觉教学没有太大差异。 • 经验之塔理论成为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依
据和指导思想
于今 仍有 意义
语言 符号
视觉符号
录音、广播 静画
电影
抽象的经验 1.
2.
电视
观察的经验
参观展览
戴
尔
学习旅行
经
验
观摩示范
3.
之
塔
演戏的经验
4.
设计模型、模拟学习环境(间接的经验) “做”的经 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运用理论要点是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 体,越往上越抽象, 各种教学活动可以 依其经验的具体- 抽象程度,排成一 个序列; 位于“塔”的中间 部位的那些视听教 材和视听经验,比 上层的言语和视觉 符号具体、形象, 又能突破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弥补下 层各种直接经验方 式之不足。 教学活动应从具体 经验入手,逐步进 入抽象经验;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 各种媒体,可以使 教学活动更具体, 也能为抽象概括创 造条件
•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 • 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
和“术尔 “经验之塔”
• 理论要点: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教 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 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位于中间部位的视听教材和视 听经验,比上层的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弥补下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