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案

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案
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案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指导学生根据同一城市不同时期景观图的

对比,初

步认知区

域是发展

变化的,

主要体现

在哪些方

面。

总结

过度,明

确本节课

的主要学

适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那么,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我们是怎么发展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新课!

(一)认知推导

思考:请欣赏美国城市匹兹堡不同时期的城市景观图,结合自己的

认知,按照发展时间的早晚顺序排序,并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C →B →A .经济越来越发达,城市越来越繁荣。

思维延伸:城市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直观地经济发展变化

外,你认为在其它方面还会有哪些变化呢?

参考答案: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空间结构复杂(建筑和交通由地表

向地上、地下发展),产业部门数量和种类增多,产业中心向外扩展,

社会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总结过度:通过上述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在人类活动的推动下,区

域是发展变化的。然而,区域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在区域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会遇到哪些问题,

人类又是通过什么措施度过难关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学习的

内容!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性和整体性的联系

根据自己的认知思考区域发展

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跟着老师思路,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习方向。

指导学生关于本节课内

容的思考方向。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题目,体会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给出参考答

(板书)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二)探究提示

1.“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是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是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

从时间上看,呈阶段式递进,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从空间上看,有一个由点(个别经济点或个别城镇)到线(工业带、城市群)再到面的发展过程。

探究区域发展变化过程:如果你生活在下图所示的区域,该区域比较落后,人口分布较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该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

炭和铁矿石资源。请利用所学知识推断,作为一名普通居民、投资商人

和政府官员的你会怎么做?大家的做法会推动我们所在的区域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投资商人:投资钢铁工业、扩大投资规模和投资面、转移到外地投

资或转移投资重点,发展污染小的高新技术产业。 居民:外来居民迁入和本地居民一起到工厂上班、买房买车、失业 理解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明确区

域发展的方

向。

分组思

考,完成探究过程,得出小组结论。

结合其

他小组的结

案,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指出学生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探究真理的意识。

指导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探究验证第1步。或到外地就业。

政府官员:招商引资,鼓励投资商投资、关注环境问题、限制高污

染企业发展,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认知验证

验证第1步:结合图文材料,说说“钢都”匹兹堡兴起的有利条件

有哪些?试归纳此阶段(时期)区域发展的特点和人地关系。

(课件展示知识窗1)

参考答案:

论,对照参

考答案,完

善本组探究

结论。

完成探

究任务,体

会区域发展

初期阶段的

过程,验证

和完善前面

的探究结

论。

肯定

学生的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师的指导,完善自己的结论,做好笔记。

指导学生阅读

材料,完成探究验证

步。

验证第2步:结合图文材料,说说五大湖区发生了哪些变化?试归

纳此阶段(时期)区域发展的特点、面临的问题和人地关系。

(课件展示知识窗2)

参考答案:

究任务,体

会区域发展

成长阶段的

过程,验证

和完善前面

论。

肯定学生的结

论,并指出不足之师的指导,完善自己的结论,做好笔记。

指导学生阅读

材料,完成探究验证

步。

肯定学生的结论,并指出不足之

验证第3步:结合阅读材料,说说“钢都”匹兹堡面临那些困惑?

为什么?试归纳此阶段(时期)区域发展的特点、面临的问题和人地关

系。

(课件展示知识窗3)

参考答案:

1.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口外迁

3.环境污染加剧

资源枯竭、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区域

原有的优势丧失。

探究美国人口迁移的流向和原因

究任务,体

会区域发展

转型阶段的

过程,验证

和完善前面

论。

师的指导,

完善自己的

肯定学生的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处。

1.美国人口迁移的流向是?

2.试结合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从居住环境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

美国人口迁移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

2.(1)“冷冻地带”对人口的推力

a.东北部纬度偏高,冬季特别严寒,称为冷冻地带。

b.五大湖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许多工厂倒闭,

工人大量失业。

(2)“阳光地带”对人口的拉力

a.南部西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b.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旅游业及宇航、电子等新兴工业,就业机

会多,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验证第4步:结合阅读材料,说说“钢都”匹兹堡在面临众多问题

时采取了那些有效的措施,实现了怎样的转变?试归纳此阶段(时期)

区域发展的特点和人地关系。

结论,做好

笔记。

完成探

究任务,体

会区域发展

转型阶段的

过程,验证

和完善前面

的探究结

论。

结合老

师的指导,

完善自己的

结论,做好

笔记。

指导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探究验证第4步。

肯定学生的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处。

(课件展示知识窗4)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四)认知实践 完成探究任务,体会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过程,验证和完善前面的探究结论。

结合老师的指导,完善自己的结论,做好笔记。

和学生一起梳理本节课主要内容,完成课堂小结,检测知识掌握程度。

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说我们对美国匹兹堡的认识比较陌生的话,那么对于我国东北

黑龙江省的大庆应该很熟悉了,读下面关于大庆市的发展材料,回答下

列问题。

(课件展示活动)

1.大庆市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2.对大庆的“二次创业”,你有什么设想和建议?

3.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大庆市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简单的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转型阶段、再

生阶段

初期阶段:大庆第一口井喷油,到大庆原油产量跃上5000万吨,

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石油生产基地,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大庆原油产量稳定在5000万吨,石油工业迅速发展,

大庆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城”,这时人地关系开始出现不协调。

转型阶段:大庆面临石油资源枯竭问题,长期以石油生产为中心的

产业结构,给大庆的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再生阶段:大庆开始“二次创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完成由资

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由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型城市、由矿区

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转变,全面建设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

2.对大庆的“二次创业”,你有什么设想和建议?

回忆本

节课主要内

容,形成知

识网络。

利用所

学知识完成

实际问题。

肯定学生的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一:用新技术改造老设备,提高采油效率,提高石油产量;

第二:发展石油深加工产业,提高石油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生产高质畜产品;

第四:治理环境污染,同时污染物回收利用能力,变废为宝;

第五:石油输出,发展环保产业,以及劳务输出等。

3.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1)科学技术是提高资源开采利用率与深加工程度、提高产品附加

值的主要因素。

(2)区域发展应该实现多种经营。

(3)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应该同步发展,努力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

“先污染,后治理”的区域发展的老路。

(五)练习巩固

一个成熟区域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但许多区域由于发展时

间短或起点高等原因,区域发展阶段并不完整,或者说区域发展的一系

列问题尚没有暴露。据此回答1~3题。

1.区域发展阶段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

A.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

B.再生阶段→转型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再生阶段

D.再生阶段→初期阶段→转型阶段→成长阶段

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参照答

案,完善自

己的结论,

检查不足之

处,做好笔

记,便于课

后巩固。

“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2~3题。

2.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3.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地关系状况是()A.基本协调B.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D.生态破坏

4.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形成了城市群和工业带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5.有关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6.关于区域再生阶段的正确叙述是()

①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②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复苏

独立完成当堂练习。

101教育PPT产品介绍

101教育PPT是一款专业服务老师的备授课一体化教学软件。

101教育PPT内含丰富教学资源、多元教学互动,辅助老师轻松备课、高效授课。

101教育PPT软件内含海量免费PPT课件、学科工具,支持PPT课件制作、PPT课件下载,

人教地理七上《地图的阅读》同课异构教案 (21)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重点 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判别,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教材分析 与 教法设想 《地图的阅读》一节中,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一般定向,动手找一找;指向标定向,动手画一画;经纬线定向,动手指一指,既动脑又动手,轻轻松松突破难点. 通过亲自动手画地图,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正确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 创设情境 导入: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 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 什么教学设施?(操场、篮球场、食 堂、教室,办公大楼等)请找到我们 教室所在的位置?请两位同学上来, 用直尺测量一下这张图上我们教室的 长和宽. 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 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算一算 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 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 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 这个数 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图上距离÷实 地距离=比例尺 板书: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 学生活动:书本第 13页图1.22台湾图,用 尺量“高雄”到“台北” 的图上的直线距离,再换 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 知能

应 用 1.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 出来?直线式?(由学生回答) 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 线式表示比例尺.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 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实际距 离.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 呢? 比较“台湾省地图”和“世界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2.活动: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 1/10000,1/10000000, 1/100000000000 比较“台湾省地图”和“世界地围”内容的详细程度. (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 (1)比例尺是一个分式.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2)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 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与指导订正. 学生讨论回答 巩 固 小 结 诊 断 评 价 作业布置 与 预习提纲

第一章三节地图的阅读练习题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练习 巩固强化 1.在地图上,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数,叫________,也叫缩尺。它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表示方式。 2.在一张一定大小的图纸上,若比例尺大,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_________,图的内容就______;若比例尺小,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_______,图的内容就______。 3.在地图上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①一般的方法是面对地图,_________;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_______来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总是指向_______方;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应利用和来定方向,经线表示__方向,纬线表示________方向。 4.在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________,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叫_______。 5.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 A.1∶1000 B.1∶10000 C.1∶500000 D.1∶30000 6.绘制学校平面示意图,适合采用的比例尺是 ( ) 1∶1000 B.1∶250000 C.1∶100000 D.1∶30 7.A、B两点图上距离是3.75Cm,比例尺为1∶50000,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 ) A.1875米 B.187500米 C.75米 D.1875厘米 8.将八百万分之一的台湾地图,放大到原图的4倍,新图的比例尺是 ( ) A.1∶16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千米 C.二百万分之一 D.1∶40000000 9.野外考察,下列比例尺最适用的是 A.1∶1000 B.1∶10000 C.1∶25000 D.1∶1000000 迁移拓展 10.读某村平面图2-3回答: (1)图中确定方向的依据是________。 (2)秀峰山分别位于李庄和王庄的哪个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向______流。 (4)汽车顺着公路从A到C,途中行进的方向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列“经纬网图”2-4回答: (1)图中辨别方向的依据是_________。 (2)图中A点在B点的_________方向,D点在B点的方向,C点在 D点的________方向。 (3)一个人站在南极,他的前、后、左、右都是_______。

高中必修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提纲教案

高中必修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提纲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树状分类法 2.交叉分类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定义: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分散质 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分散剂 (3)分类: 2.胶体 (1)胶体的本质特征: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分析:①属于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 ②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同种物质作分散质时,在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散系,如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若分散在酒精中可形成胶体。 解释 丁达尔现象的原因:胶粒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仅了解: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的光柱是被胶体粒子散射的现象,并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00nm之间,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100nm,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溶液也发生光散射,但由于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极其微弱。所以,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过溶液则没有。) (2)净化胶体的方法——渗析 将带有小分子杂质离子的胶体放入半透膜,系紧,将半透膜袋放入热水中,使得杂质离子或分子进入水中。 (3)使胶体聚沉的常见条件: ①加入电解质如:强酸、可溶性强碱、可溶性盐; ②加入带有异种电荷的电解质; ③加热。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离 酸、碱、盐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例如,氯化钠固体被加入水中后,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二、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8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第一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若要到“万福”商场买一部复读机,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 【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师生交流】 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对八支笔进行分类活动 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点评】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的事物的了解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的方法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过渡】 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生活动】案例1、连线: 【师生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对于Na2CO3如果从阳离子来看,可以与Na2SO4一起分为硫酸盐。若从阴离子的角度来看可以与K2CO3一起分为碳酸盐。因此可以说, 【点评】 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1、交叉分类法 【学生活动】 案例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里燃烧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案例3、见课本P21,图2-32、树状分类法 【点评】:树状分类法可以让我们把同类事物进行再分 【实践活动】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仿照P21图2-3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 O2, Cu,H2SO4, Ba(OH)2,KNO3, CO2,空气,含镁60%的MgO 【小结】 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练习】 【课后作业】 1、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或交叉分类图。 2、某学校要举行田径运动会,有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的男生、女生参加,请你画出以高一男子组、高一女子组……的方法分组的树状分类图。 3、填表: 【课后阅读材料】“白马非马”的故事 【原文】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说,他还是不得出关。)公孙龙说,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大致意思】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据说,公孙龙有一次骑马过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马不许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不是马,这可是两回事啊。”公孙龙的“白马”有没有过关,我们不得而知。从常人的观点来看,守关的兵士八成认为公孙龙是在诡辩。 【评论】 冯友兰(我国著名新理学家、哲学家)认为《公孙龙子》里的《白马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 一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二是强调“马”、“白马”的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三是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的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它不包涵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共性不同,“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__季鑫鑫___授课教师________

【导入】迷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吗?(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预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2、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学生画在黑板上 3、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预期:把课桌缩小。 4、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预期:缩小了10倍 5、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新课】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6、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7、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 8、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回读比例尺,还要回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9、(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X、Y、Z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X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Z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 预期: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略 3)X点在Y点的西南方向,Z点在Y点的东北方向 10、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11、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2019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的阅读同步练习与解析语文

2019—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的阅读》同步练习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是() A.线段式、文字式、比例式B.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D.线段式、数字式、拼音式C.文字式、比例式、比例式 2.下列有关地图比例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例尺愈大,地图表示的范围就愈大 B.比例尺愈小,地图反映的内容就详细 C.比例尺较小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大的地图要精确些 D.比例尺通常有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三种表达方法 3.某地图比例尺为1:2019000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A.3千米B.30千米C.6千米D.60千米 4.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分别为8厘米和4厘米。则() A.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图广 B.乙图的内容更详细 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D.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 5.四种比例尺,最大的是() A.1:5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C.1:5000000 .D 6.图1、图2是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下列关于两幅地图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的比例尺较小,表示范围较大,内容较粗略 B.图1的比例尺较大,表示范围较小,内容较详细 页 1 第 C.图2的比例尺较大,表示范围较大,内容较粗略 D.图2的比例尺较小,表示范围较大,内容较粗略 7.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黑龙江省地图D.佳木斯市地图 8.图例是地图基本要素之一,下列图例表示正确的是() .时令河、湖D C.A.沙漠B省界.省级行政中心 9.下列关于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3.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或者通常使用习惯(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时)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根据需要选择内容适宜、详略得当的地图,并对照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区别并列举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或者通常使用习惯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根据需要选择内容适宜、详略得当的地图,并对照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难点】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确定方向。 2.根据需要选择详略得当的地图,并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换算,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区别并列举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百度地图浏览法、读图分析法、例题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百度地图体验法、地图观察法、例题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猜一个谜语 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 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打一常用地理工具 导入2:“谜”你开场

地图的阅读练习题

地图的阅读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图幅相同的地图中,表示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黑龙江省地图D.哈尔滨地图 2.在比例尺1:100000的地图中,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A.5千米B.50千米C.500千米D.0.5千米 3.将1:100000的某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制作形成一幅新图.新图与原图相比() A.新图图幅面积是原图的2倍 B.新图表示的内容比原图简略 C.原图上某河流长度为10厘米,新图上长20厘米 D.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 4.下列图幅大小相同的四幅国家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巴西地图B.法国地图C.俄罗斯地图D.埃及地图 5.下列图例表示铁路的是() A.B. C. D. 6.乐乐在看新闻联播时,了解到美国在韩国布署萨德系统,他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应查阅() A.世界地形图B.世界政区图C.韩国政区图D.美国政区图 7.G20杭州峰会成为世界关注焦点.贝贝想在地图上查找各成员国的位置,最好查阅() A.世界气候图B.世界城市图C.世界地形图D.世界政区图 8.小明在一幅比例尺为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他所在城市与北京之间的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你认为,两城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应是()A.3千米B.30千米C.300千米D.3000千米 9.根据下列各幅地图比例尺判断,其中比例尺最大的地图是() A.甲图的比例尺是1:25000 B.乙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

C.丙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 D.丁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 10.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下列哪种比例尺的地图内容最详细() A.1:5000 B.五万分之一 C.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11.某地图比例尺为1:25000000,在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2厘米,则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是() A.5千米B.50千米C.500千米D.5000千米 12.比较下列比例尺大小,以下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1:100 000 000 ②③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 13.实地距离为60千米的一段铁路,画在比例尺为1:3 000 000的地图上长()A.2厘米B.3厘米C.1.5 厘米D.4厘米 14.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直线距离为7.2厘米,两地间实地距离为144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A.1:2000 B.1:2000000 C.二十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千米 15.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l:5000 B.l:40000 C.图上厘米代表实际2000千米D.1:30000 16.地理活动小组为学校绘制一幅平面图,宜选用下列哪种比例尺()A.1:150000 B.两千分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D.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 4.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 知识梳理: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1.初中化学中主要物质:氧气、氮气、水、氢气、碳、二氧化碳、甲烷、酒精、醋酸、铁等进行分类。试写出相关的分类标准和包括的物质,例如;分类标准:常温下是气体,包括的物质有:O2 N2 H2 CO2 CH4 (1)分类标准: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包括的物质有:H2 CH4 酒精 (2)分类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甲烷、酒精、醋酸 (3)分类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

2.酸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也可以根据酸分子是否含有氧原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盐可根据所含离子进行分类,如钾盐、钠盐、钙盐等等,也可根据其他原则进行分类。请在下列九种粒子Ne、OH-、NH3、H2O、NH4+、CO2、SO2、NO2、SO3中选出五种粒子分为同一类,写出两种情况,粒子可以重复使用。 A:分类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B:分类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溶液 分散系胶体 浊液 (2)胶体:

1.3《地图的阅读》教案

《学会阅读地图》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是地图学习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这两项技能,学生在小学数学课本上有过接触。本节教学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系统的学习,提高对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通过计算、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总结、概括、归纳。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地图方向的辨别等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方向的辨别。 难点: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感受地图之美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 如果要去旅游,需要带哪些东西 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些地 图,一同感受地图的实用和美丽吧! 学生回答:地图等。 学生通过课件浏览 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景 点旅游地图等地图图片。 用一些地图引 入新课,让学生“感 受地图之美”,这 样容易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探讨地图之用交流探讨 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 那地图有哪些用途呢? 组内交流 展示汇报 通过探讨,让 学生体会到学习地 图知识的必要性。 承转下面我们就来探讨阅读地图的方法吧! 阅读地图之法识图例(一)地图“语言”──图例 课件显示一些常用图例 师引导点拨:图例是对地图各 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1.尝试对照课件或课本自 学本部内容。 2.以竞赛活动的形式练习 运用:写出下列图例所代 表的地理事物。 采用学生自学 的形式,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 以竞赛活动的 形式,面向全体学 生,激发学生的积 极参与意识。 阅读地图之法(二)地图“语言”──比例尺 多媒体出示本小节的学习问 题: 1.学生对照自学提 示,尝试学本小节内容 2.组内质疑交流,提 联系小学时学 过的知识,注重新 旧知识的衔接。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传统化学文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传统化学文化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 (2)元素、物质及粒子间的关系 ①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②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此时元素以 游离态形式存在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此时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3)同素异形体 ①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

变化。 (4)物质类别 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2、SO2。 b.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aO、CuO。 c.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补短板] (1)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O2与O3的混合物。 (2)分子式相同的物质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混合物。 (3)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如淀粉、聚乙烯)。 (4)一个一元强酸分子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电离出一个H+的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5)盐中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阳离子,也可能是NH+4。 (6)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如金刚石由原子构成,NaCl由离子构成。 (7)测定固体是否为纯净物的一般方法是测定是否有固定的熔点。 2.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地图的阅读-教案公开课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授课教师:王艳 授课地点:阶梯教室 授课时间:10月15日7:50—8:3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地图上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记住一些常用图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举例说明如何在地图上识别方向。(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学会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辨别方向。 (二)难点 比例尺的计算;在地图辨别方向。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结合地图进行的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具 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多媒体,请同学们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同学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二)新课讲授 [师]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怎样阅读这些地图呢? 1、学会阅读地图 [师]出示台湾岛卫星影像图和台湾岛地图,观察台湾岛地图是怎样做成的,与卫星影像图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生]略。 [总结]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承转]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我们获取地

理信息的重要来源,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那么,我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就逐一来学习这三个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首先来认识地图上的比例尺。(1)比例尺 [师]从台湾岛地图上概括比例尺的含义,比例尺表示什么,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又是什么呢? [生]略。 [总结]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承转]在台湾岛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比例尺是用一个线段来表示的,那么,除此之外,比例尺还有没有一些其他的表示方法呢? [生]略。 [师]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线段式的比例尺,再想一想这个比例尺能不能用数字来表示呢? [生]略。 [总结]这个线段式的比例尺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千米”,用数字表示为1:4000000。也就是说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三种: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并且

地图的阅读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1.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是() A.比例尺、方向、颜色B.大小、方向、图例 C.比例尺、方向、图例D.大小、图例、颜色 2.在1:50 000 000 的地图上,量得我国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是 10㎝,则我国东西的实地距离是( ) A.500 千米B.2 500 千米C.50 000 千米D.5 000 千米 3.一辆汽车在下图的公路中自左向右行驶,对于图中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汽车经过村庄时是自西向东行驶B.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流 C.转过弯后自西南向东南行驶D.图中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 4.下列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②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根据指向标辨别方向③无经纬线和指向标的地图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④特殊地图,可根据比例尺辨别方向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5.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 A.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B.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肯定会有东西之分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下图中,B 位于D 的什么方向?() 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 7.下面图例中,表示“河湖”的是() 8.将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字比例尺,表示正确的是() A.1:10 000 000 B.1:10 000 C.1:20 000 000 D.1:20 000 10.实地距离为 60 千米的一段铁路,画在比例尺为 1:3 000 000 的地图上长() A.2 厘米B.3 厘米C.1.5 厘米D.4 厘米 11.下面四幅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世界地图2.济宁市地图3.中国地图4.ft东省地图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D.④①③② 12.野外考察下列比例尺最适用的是() A. 1:1000 B. 1:10000 C. 1:25000 D. 1:1000000 13.海南博鳌是亚洲论坛永久所在地,每年在这里举行年会。如果你是论坛工作人员,下列有四幅比例尺不同的博鳌交通地图,请你把其中的一幅推荐给第一次参加年会的与会人员。你推荐的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应该是() A.1:3 000 000 B.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25 千米 C.三百万分之一 D. 14.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1:1 600 000 B.二百万分之一 C.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40 千米 D.1/5000000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教案

1.3 地图的阅读 一、课标要求 学会使用地图辨别方向和在地图上量算不同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学会根据学习和生活的某些实际需要选择常用的地图,并能自主查找所需的各种地理信息,逐步养 成用图的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地图的使用与选择几个方面。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最基本的工具。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地理具有重要的 基础作用,对学生现实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实际价值。 (2)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很多仍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理性对待初中课程。从地理学科看,他们读图分析和总结能力非常有限。本节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不是抽象的陈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初一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和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地理乐趣又收获知识。教师应该适当的加以引导,增强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良好意识。学生呢,则在小组探究合作中一定要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根据使用目的、需要,合理选择地图类型和比例尺。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举例说明如何在地图上识别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的兴趣和精神,逐步养成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地图的习惯;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难点:比例尺大小的辨别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启发法、讲述法 七、教学时间:40分钟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谜语导入】 【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 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地在眼 前。”猜一地理教学用具。 【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上地图?怎 样阅读地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阅读这一 内容。 猜谜语有利 于激发学生 兴趣;锻炼 开口表达能 力。 【讲授新课】 一、 比 例 尺 【提问】观察台湾岛地图,思考:你能在 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地图中获得哪些信 息?是怎样获取这些信息的?——由此引出地 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 记。 【思考】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五湖四 海、世界各地呢?通过“缩小”引出比例 尺。 【学生活动】找出比例尺含义及公式,思 考比例尺有几种表示方法?(读P17第一段) (分别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练一练】 1.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0米,比例尺是多 让学生开 动脑筋。 通过举 例,让学生 更轻松地理 解、接受 本节课的内 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直线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2.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的地图 教学难点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用具 中国地图、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计算机课件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教学设施?(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办公大楼等)请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请两位同学上来,用直尺测量一下这张图上我们教室的长和宽。请另外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的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这个数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板书:学会阅读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 板书:1.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方法呢?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出来?还是用直线式?(由学生回答) 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表示比例尺。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 学生活动:观察书本第16页图1.22“台湾岛地图”,用尺量“高雄”到“台北”的图上的直线距离,再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呢? 比较课本P22“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哪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活动: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 1/10000,1/10000000,1/100000000000 比较“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 (1)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教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教 案 课题:第二章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巩固物质的分类及方法,了解胶体的主要性质; 2、进一步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有关概念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知识归纳总结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重视轻松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 重点离子方程式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有关基本概念的应用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专题复习 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典型题剖析 三、本章专题讲座――-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律: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 价升高总数==降低总数==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2、价态律: (1)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 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 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注意: ○1元素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氧化性最强, ○2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无负价,F、O只有负价无正价 ○3含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若价态相邻,则不发生氧化还原

3、强弱律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 段、师生活动[板书]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讲]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要有一定 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常用的 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板书]1、物质的分类 [投影](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单质金属:Na、Mg 、Al 非金属:S、N2、O2 氧 化 酸性氧化物:SO2、SO3、P2O5、 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投影主干知 识,让学生回 忆细节知识。 分散系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100 nm 不能透过滤纸 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呈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的外观特征溶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1 nm 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呈均一、透明、稳定的外观特征 胶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 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呈均一、透明、相对稳定的外观特征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较多,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兴趣。本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这些都是读图用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教材结构上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延伸,又为下面学习“地形图的判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初步学会运用地图。 2.通过读图、绘图、计算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 2.地图上方向的判别 教学难点 1.利用指向标判别方向 2.利用经纬网判别方向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结合地图进行讲练的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如果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通常我们需要借助一种工具,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地图。 师:的确,地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老师利用这次国庆长假去我们的首都北京玩了几天,在以下过程中,大家想想我用到了哪几种地图? (1)想知道北京在济宁的什么方位? (2)决定坐火车去,到了北京第一站想去参观一下颐和园,但是不知道怎么坐地铁? (3)顺利到达颐和园开始游览. 生:…… 师:分别显示中国政区图、北京地铁线路图、颐和园景区浏览图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地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师:假如我们手里有一张学校周围地区的地图,你们能告诉我,到八一广场走路要几分钟吗?出了校门该往哪个方向走呢?想知道这一切,我们就要了解地图,熟悉地图的语言。我们接下来就要和地图对话了…… 指导学生观察p16图1.22台湾岛的卫星影像和地图,思考地图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小结:比例尺、方向、图例。这就是地图的基本要素。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 讲授新课 一、比例尺 师:如果让你在一张纸上绘制一幅十四中学校平面图,画多长多宽合适呢?(学生在纸上画) 展示学生所绘的简图。 师:大家能计算出图上长度是实际长度的几分之几吗?这个数值就是比例尺。 概念: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 (过渡)师:比例尺的公式含有3个量,通常给你2个量,要你求另外一个量。比如,知道比例尺大小,知道图上距离,让你求实地距离;或者知道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让你求比例尺。接下来我们就来训练下比例尺的计算。 活动1:比例尺的计算

《地图》教案

地图 教学目标 1.看地图,明确地图的含义,了解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2.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4.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7.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8.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等)或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地图及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学生读图,收集标识的信息,初步了解地图标识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分组读图,收集信息。 (3)学生汇报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发现地图上有很多标识帮助人们读懂地图。 (4)出示书上地图,小组展开比赛,收集有关标识的信息,并把观察到的标识记录下来,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标识多。 (5)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常见标识的意义。 2.阅读资料,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进一步了解地图标识的功用。 三、综合运用。 1. 读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获得这两地的信息,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1)出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小组说一说从图上了解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的哪些信息。 (2)通过交流汇报,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再次迁移,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逐步深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发展。 2. 学生在世界地图上画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