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微课程教案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够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进行简要概括;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2.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概括。
三、教学难点:1.理解抒情诗中的意境;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四、教学准备:1.诗歌《夏夜》的课文;2.生词表和短语表;3.课堂讲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1. 老师为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一首诗歌,《夏夜》。
你们会通过阅读、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提高你们的语文能力。
2. 老师呈现课文标题《夏夜》,并放送朗读版录音。
Step 2: 生词和短语解释 (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并标记不熟悉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并让学生朗读。
3.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
Step 3: 课文理解和概括 (20分钟)1. 老师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段的意思和情感表达。
2. 老师提问学生,帮助他们概括课文的大意。
3.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每段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4. 学生代表小组汇报他们的归纳结果,全班一起讨论并纠正。
Step 4: 诗歌欣赏 (15分钟)1. 老师讲解抒情诗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2. 老师带领学生欣赏《夏夜》这首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3. 学生就诗歌的意境和感受发言,并与同学分享。
Step 5: 总结与拓展 (10分钟)1. 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课文要关注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以及整体的概括和归纳能力的提高。
2. 老师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朗读并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理解一首抒情诗,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课堂活动设计合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良好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诗歌的语言和形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2024年初一语文微型课教案
2024年初一语文微型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基本词汇和短语,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略读、细读、精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句子的解读。
阅读方法的运用和阅读技巧的培养。
课文中生词的掌握和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理解障碍和阅读困难。
学生个体差异导致的学习进度不一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相关背景知识介绍,引出本课的主题和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关于本课的预设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记出生词和难点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给予帮助。
3. 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和阅读技巧。
4. 阅读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精读和泛读练习。
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表扬在阅读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激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微型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能正确运用。
2.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运用所学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隐含意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启发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预测。
Step 2: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篇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短文,要求学生默读并回答问题。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
Step 3:教学内容(20分钟)教师出示本节课的课文,并解释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采用分组读、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Step 4:听说训练(1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课文情境相关的对话,要求学生仔细听并进行回答。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对话训练。
Step 5:综合运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包括词汇填空、句子改错等。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综合运用。
Step 6:作文操练(2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图片,并要求学生以此为题目,写一篇短文。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Step 7:展示与点评(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文,并进行互评。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就作文的内容、语言等方面给予意见和建议。
Step 8: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并根据课堂上的点评进行作文修改。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篇1本课的主题是"父爱深情",这一点不容置疑。
也正因为不容置疑,所以很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里,而忽视了其它可能也很重要的内容,比如本文父爱的母性表现,细致、细腻的感情,但母性表现中又有明显的父爱特点--只重行为,而没有啰嗦多余的语言。
还有,本文主要写琐事。
每一件琐事都是必不可少的感情载体,是行文中不容置换的有效铺垫,缺少任何一件,去掉任何一句,感情的表达,思想的传递都会受到不容置疑的负影响,因为此就印证了散文界的一句话:一谈到中国的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一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背影》。
这就是《背影》的经典特点。
在教学中,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自然大家会去关注网络资源,我在浏览网络中的教案时发现,很多教师对本文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忽视了--作者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作者感情的变化正好从侧面(或者说是另一个角度)表现出父爱的难得和深厚。
特别是作者感情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两年前,作者当时回家奔丧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当时和父亲在一起时的感情流露,开始是嫌父亲有些啰嗦,说话不大漂亮,这时的感情是一种隔膜和不解,是对父亲的行为不以为然的;二是作者看到父亲背影时突然瞬间顿悟了父亲的艰难和父爱的伟大,觉得对不起父亲时产生的那种愧疚和悔悟;三是看到父亲的书信又联想到父亲的背影时,作者那种对当时的父亲不理解(从文中的"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和"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想见!"看出)所产生的更深的愧疚之情和难以见面难以回报的茫然。
这一点,完全可以作为突破课文重点的内容来处理。
如果没有这份感情,作者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感情至文,特别是用琐碎事情来写。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按照古人的文学理论来解释,这一点更不能忽视了。
如果没有作者浓浓的情意,怎么能写出这样的感情至文?正是作者的感情浸润了与父亲交往的每一个场景,正是作者的思索深化了父爱的独特而深刻的主题。
语文微课教案 初中
语文微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背影》中的经典段落;(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3)了解文章的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细节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情怀;(2)学会珍惜亲情,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父亲分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
文章以朴素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传递了亲情的伟大。
2. 教学重点:分析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
3.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情感,学会从细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父亲》,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2)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父爱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为作者购买书籍、邮寄衣物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亲情的感受;(2)分享自己的孝心故事,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经典段落,深入理解文本。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背影》中的经典段落;2. 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悟;3. 分析身边的人物,从细节中把握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背影》这篇文章,感受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恩情怀。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第1篇:初中语文微课教案设计初中语文微课教案设计《陋室铭》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体会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一、译二、读,体会韵文“铭”的文体特点。
找韵脚,生读韵文,师读散句。
体会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的语言节律之美。
三、把握人文情怀及写法。
1、生动讲述《陋室铭》刘禹锡三次搬家气知县的轶事。
之后齐读感悟2、析文。
由尾句“何陋之有”引出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明确主旨句。
分析主旨句的引出方式,陋室不陋三表现。
结句的类比手法和引用典故的作用。
顺势明确本文思想感情。
归结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总结: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类比衬托的手法。
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景——幽雅陋室人——儒雅不陋(德馨)事——高雅附件2: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初中语文微课的优点及作用 1.“微课”不同于教研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讨论对象主要是老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想。
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老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加性强。
老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
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老师和专业人员)组成。
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老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加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阅历,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
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
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语文微课教案初中
语文微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微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济南冬天的景色特点,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感受济南冬天景色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习并运用文中描绘景色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学会通过朗读和感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微课设计思路:1. 导入:通过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解释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
4. 互动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冬天景色,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出来。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方法和技巧。
五、微课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5分钟):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解释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
4. 互动交流(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冬天景色,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出来。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方法和技巧。
六、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家乡的冬天景色。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试着用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方法进行修改和润色。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会珍惜亲情,感恩身边的人。
(3)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困境时能够自强不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天的怀念》的主题思想、作者简介、课文内容解析。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4. 写作技巧的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品味课文中的情感,体会作者对亲情的珍惜。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3)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秋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魅力。
(2)简介作者史铁生及其作品《秋天的怀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写作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抒发自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作业的完成要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初中语文真人微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互动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 学会运用讨论、互动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2. 教学难点:- 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课文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重点字词、句子和段落。
- 学生通过讨论、互动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人物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了解其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情感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分享自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 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情感的感受。
5. 互动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 学生通过问答、辩论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6.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蕴含的价值观。
-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讨论、互动中的表现,如口语表达、沟通能力等。
3. 学生对课文情感态度的把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
初中微型课优秀教案
教案名称:《草原》课程类型:语文微型课年级:初一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学会运用生字词。
3. 分析并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文《草原》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草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草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草原有直观的认识。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二、朗读课文(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三、学习生字词(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 学生组内交流生字词的意思,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分析课文内容(15分钟)1.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选择一个生字词,写一个句子运用该生字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等环节,让学生对课文《草原》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点评。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初中语文微课教案
初中语文微课教案初中语文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中的辞藻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够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微课的内容是文言文中的辞藻修辞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文言文中的辞藻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注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等综合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辞藻修辞手法的兴趣。
2. 梳理知识点(10分钟)通过PPT或课件的形式,对辞藻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并用举例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理解辞藻修辞手法。
3. 学生合作学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文言文,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分析文言文中的辞藻修辞手法,并进行展示。
老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4. 教师点评(10分钟)教师对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 拓展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辞藻修辞手法的小练习,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对辞藻修辞手法进行总结,强调其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进行反思,复习本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和展示,以及拓展练习的成绩,评估学生对辞藻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次微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综合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是教学时间比较短,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不够充分,需要再组织更多的练习机会,加强学生的巩固和复习。
并且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初中语文微型教案
初中语文微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济南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地图查找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
(2)运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
3. 济南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情体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济南的图片,让学生对济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济南的相关知识。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济南冬天的感受。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词句解析(1)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如“温晴”、“响晴”、“暖和安适的境界”等。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表达效果。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济南的冬天,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体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重点词语和句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济南冬天”的作文。
3. 查找资料,了解济南的历史文化,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语文初中微课教案
语文初中微课教案课程类型:语文初中微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草原》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老舍以及写作背景,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草原》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运用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准备:1. 微课视频:介绍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作者老舍的写作背景。
2. 课文《草原》:老舍著。
3. 教学PPT:包含课文重点内容、词语和句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作者老舍的写作背景。
2. 学生分享观看微课视频的感悟,教师总结并导入课文学习。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草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学生完成PPT上的自主学习任务,巩固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描绘草原景色的词语和句型。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运用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
2.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并反馈。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建议。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草原》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在写作练习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一篇篇关于草原的美丽文章。
初中语文 微教案
初中语文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课文中春天的美好景色,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描绘春天景色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欣赏和评价课文中的美景描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描绘春天的美文的课文《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查阅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句子。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3)解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朗读练习: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语感。
6. 表达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和修辞手法,描绘自己身边的春天景色。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春》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的美景。
通过这篇微教案,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欣赏美的心态。
同时,通过朗读和表达练习,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一: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教案】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初中 语文微课教案
初中语文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读写“糕、崇、rod、峰、城、峦、蜿蜒、横贯、名胜古迹”等词语。
(2)了解课文描绘的长城雄奇壮丽的景色和它悠久的历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听读,讨论,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坚固结构。
(2)通过默读,揣摩,品味,领会作者在语言文字上的特点和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领会课文的主题,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坚固结构。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景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长城的语句中的关键字词。
三、教法学法1. 教法:(1)讲述法: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坚固结构,以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讨论法: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
(3)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通过反复品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2. 学法:(1)朗读体味: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2)质疑问难: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疑难问题,进行质疑。
(3)合作交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长城》,齐读课题。
(2)简介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三千多里,气势雄伟,构思巧妙,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理解词语,理清课文层次。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坚固结构?3. 研读课文,体会感情(1)学习第一自然段A. 指名读,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写什么?B. 联系实际,说一说:你能具体说明长城的雄伟气势吗?C. 读后想象:当你站在长城之上,望着连绵起伏的山峦,看着长城从山海关一直伸向远方,你会想到什么?D. 出示投影:长城全景图,让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画面,进一步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
初中语文5分钟微课教案
初中语文5分钟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微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秋天的怀念》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史铁生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课中的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天的怀念》的基本内容,包括情节、人物、环境等。
2. 分析课文中的母爱主题,理解母亲的形象。
3. 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微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秋天的怀念》的基本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2分钟):简要介绍作者史铁生及其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微课学习(15分钟):(1)观看微课视频,让学生对课文《秋天的怀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针对微课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母爱主题,理解母亲的形象。
3. 课堂讲解与拓展(15分钟):(1)针对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讲解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体会。
4.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母爱主题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写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微课教学,教师应认真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秋天的怀念》的基本内容掌握情况。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能力。
3. 学生对母爱主题的理解和体会,以及他们在作文中的表达。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精选5篇)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依据课文注释及工具书,掌握重要文言词句,读通*大意,并用简洁的话概括*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结合情节分析形象,总结寓意,得到人生启示。
3.学会运用*以对话展开情节的表达方式,体会*逻辑严谨、文气贯通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积累文言知识与文言词语,明了*大意。
难点:准确理解*寓意,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点明了“忧”。
“忧”指的是忧虑、担忧。
“杞人”忧虑哪些事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杞人忧天》,一起去了解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集体朗读)【板书:杞人忧天忧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字音读准确,把握重要实词。
.2.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次圈画没有解决的读音和重要词句。
(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带领学生整体解决*中的疑难。
)3.再次齐读(带着问题进行朗读)。
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这个故事在讲什么?明确:杞国有个人整天神色忧虑,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使得自己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有一个人就去开导他,为他解释天、日月星辰以及地存在的状态,一经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小组讨论:杞人为什么会“废寝食”?试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忧天地崩坠,身所寄。
【板书:起因——担心天地塌陷】2.提问:“晓之者”开导“杞人”的理由是什么?杞人一开始信服了吗?从两者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人什么样的性格?明确:理由是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人们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天空不会坠落;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也不会对人有伤害;大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人们整天在地上活动,大地不会陷落。
杞人不完全相信晓之者的劝导,又提出了另一方面的担忧。
初中语文10分钟教案模板(共6篇)
初中语文10分钟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篇1:微型课教案】《草虫的村落》微课教学设计草虫的村落教学目的: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展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
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得意,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老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应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老师点拨:〔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小结:从这位英勇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
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p 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十分钟微课教案初中语文
十分钟微课教案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略读、寻读、精读、猜读、批注等。
2. 阅读理解的方法:关键词提取、句子理解、段落大意、文章结构分析等。
3. 阅读材料的选取: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主,辅以课外读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阅读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阅读理解技巧(10分钟)教师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包括略读、寻读、精读、猜读、批注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讲解阅读理解方法(10分钟)教师讲解阅读理解的方法,包括关键词提取、句子理解、段落大意、文章结构分析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4. 实践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理解,并互相交流心得。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实践练习进行点评,总结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践练习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初中语文教材。
2. 课外读物。
3. 教学PPT。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主动阅读。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亮点:
(请你从教学方法、案例选取、媒体选择、互动设计、技术细节等方面来说明你的设计亮点,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关注微课程的设计细节,不超过300字。)
1、用轻快的的教学步伐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动机处于良好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对比了解比喻句的特点。这段微课程的内容是针对七年级学生比喻句认识模糊,不能正确运用的问题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对比穿插讲解,了解到比喻句的特点。
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句子写的好呢作者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本体比喻词 喻体 共同点
春天像 刚落地的娃娃 (新)
春天像 小姑娘 (美)
春天像 健壮的青年 (力)
要抓住两种事物的相似点,把一种事物恰当地比作另一类事物,才叫做比喻句。这种恰当的比喻使春天有了生机,有了美,有了力量,给人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明确其特点及好处。
2.能够恰当地运用比喻,让语言生动有趣。
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其他
1、由于学生起点不同,该微课可用于课前预习。
2、上课时,抓住文中的几处比喻句,发现比喻的特点与好处。
3、课后练习时,还有不清楚的也可以反复观看,掌握课程所传达的知识,深入理解。
创设情景、导出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比喻
1、展示从文中比喻句,对比阅读,认识特点。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生长着。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笑着,走着。
(3)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
通过文中几个比喻句例子改编对比理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文中比喻句的生动有趣。
三、练一炼
· 写——学生试写
· 评——小组互评
· 展——分组展示
· 评——全班点评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以及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四、总结
今天大学掌握了比喻句的特点,并能正确运用比喻,试着把今天学的分享给爸爸妈妈,以后经常运用,使写作妙笔生花。
知识类型
√理论讲授型□推理演算型√技能训练型□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情感感悟型□其他
制作方式(可多选)
□拍摄√录屏√演示文稿□动画□其他
预计时间
5-6分钟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
设计意图
(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
一 情景导入
由猜谜语的活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引出学习内容,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恰当的比喻能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让语言变得生动有趣。
3、结合练习,用写、评、展、评的方式,让学生消化所学内容并学会运用。
《》微课程设计方案
作者信息
姓 名
袁昌炜
联系电话
所教学科
英语
所教学段
初中
电子邮件
单位名称
沙洋县纪山中学
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
比喻的修辞手法
选题意图
通过选题学习,使学生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学会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语言生动形象。
内容来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春》
适用对象
七年级学生
2、深入阅读,感悟好处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比喻句。如:
(1)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
这些句子又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觉得这种比喻有什么好处
(生动 具体 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