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288ee5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b.png)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言辞简洁明了,思路清晰,观点独到,让人耳目一新。
他的演讲不仅仅是一次知识
的传授,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和思考。
梁任公先生在演讲中提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他认为,人
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善美,追求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他强调了人
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合作,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他还强调了人
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和社会。
这些观点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的成就和快乐,更在于对
他人的帮助和社会的贡献。
梁任公先生还谈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
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需要每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他强调了个
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他还提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问题,呼吁每个人都要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他们发声,为他们争取权益。
这些观点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意识到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
努力和奉献,需要每个人的关爱和担当。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他的言辞简洁明了,思路清晰,观点独到,让我受益匪浅。
我会牢记他的教诲,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谢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让我受益匪浅。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阅读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b941a605852458fb770b56e5.png)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阅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文/梁实秋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23ede1259eef8c75fbfb369.png)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一、说教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新课标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略读文章,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文章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文章篇首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
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这些都可作为教学的内容,设计小问题,加以了解和体会。
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二、教学目标定位: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文学常识诸如“梁启超”“箜篌引”“桃花扇”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学常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分析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的技巧。
【本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
文章中对梁任公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特色之一,文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情的技巧,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实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察梁启超先生的真性情,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
【梁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历史名人,确实有很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文章深刻的展现了梁任公的“热心肠”即面对死亡的无畏,对君王的忠诚,忧国忧民的胸怀等,都值得我们深切的思考与体会。
】三、说教法和学法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
所以我想先让学生诵读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然后让学生进行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点评,了解梁启超的其性格特征及写作的技巧与情感,其中对梁启超的“热心肠”进行深入的探究。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6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04717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6d.png)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6篇)篇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而又饱含深情的记人叙事的散文。
本文通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作为学者的梁任公先生独特的魅力和崇高的品质。
文章篇幅短小,辞约意丰,对任公的敬仰之情化于叙述描写之中。
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中间讲述梁任公演讲的过程,结尾评价梁启超,期间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文章似浅实深,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厚的文化韵味。
二、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三维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隽永而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悟梁任公的真性情和爱国情怀,唤起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比较熟悉,文章结构的把握,线索的梳理及作者情感的体会都不是难事。
不过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文学积淀,任公演讲中引用的诗句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任公忧国忧民的情怀不易被学生所体察。
不过,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知识积累被调动,爱国情感被触发,他们定会对梁任公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和赏析上。
同学们这首诗比较陌生。
因此,我引导学生先学习《桃花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步领会梁任公的爱国情怀,再结合任公的经历进一步赏析《箜篌引》,这样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这是体察人物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及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79928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e.png)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及原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家梁实秋在听完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所作的一篇著作。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范文以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生活动设计】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
所以应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
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
讲授结束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用具】生字词卡片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 《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3、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A 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B 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齐读生字词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迥(jiǒng)异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蓟(jì)北(2)回答思考问题A 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B 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①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有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0cd686cc76a20029bd642d70.png)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有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家梁实秋在听完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所作。
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以下教师们的阅读感悟来一起体会以下梁启超先生对于教育行业的独特看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有感根据学校安排,我在五一假期中认真阅读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开篇就交代了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研究。
并且《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全文写的是梁任公先生在清华大学的学术演讲《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通读全文,似乎梁任公先生的确与政治诀别了,只是醉心于中国古典学术研究了。
梁启超先生是戊戌变法的发起者之一,是我国近代最早接受西方思想的先进人物,他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在近代有着重要的影响,他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首次在中国引进新式教育模式,梁先生也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怀着无限的崇敬,我在阅读的同时从文中深深感受到梁先生的先进教育思想,自成一家的教育风格。
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感悟如下:(一)胸中有梦教师的幸福首先在于“胸中有梦”。
我们之所以强调要争取做到“胸中有梦”,是因为有梦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充实的人生,有梦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快乐的人生。
对于胸中有梦的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我们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犹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犹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在“照亮”学生的过程中,同时也“照亮”了自己。
(二)身上有情情感是人一切行为的动力,一个幸福的教师,必然拥有亲情,友情,爱情,是一个感情上的富翁!一个幸福的教师,在他的身上,必然洋溢着满腔的热情和澎湃的激情,必然充满着暖暖的温情和甜甜的柔情,同时还拥有高雅而有品位的闲情!热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热忱是人的“内心之神”,“没有热忱,便没有伟大的成就”。
幸福的教师大多拥有热情、激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e5118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f.png)
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梁任公的演讲特点,掌握批注式阅读这一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法和自主读文、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个性化的解读梁任公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师风范,学习梁任公身上的宝贵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批注式阅读法体会梁任公演讲时的风范。
体会梁任公充满激情演讲背后的真诚。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作者的生平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维新派的领袖、是影响徐志摩一生的恩师,他的孩子们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专家,他的长子迎娶了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大家猜出是谁了吗?对,就是梁启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师,走进《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批注阅读1、出示金圣叹批水浒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批注式阅读。
2、介绍批注式阅读的常用“类型”。
明确:(1)感受式批注:阅读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不理解的地方,此种方式利于深入文本,把握文章核要。
(2)点评式批注:对于文本的内容或语言做出个性化的评价。
(3)联想式批注:意在培养发散思维,通过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联想到其他的知识,如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之前看过的一本书一篇文章等等。
3、运用学习的批注式阅读法开展个性化阅读,要求至少运用两种常用的批注类型。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1、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感受,那么在别人分享的时候也要积极地记录对自己启发的亮点,将口头的交流落实到书面之上。
2、各小组内推选精彩的批注在全班分为内进行交流。
预设:(1)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批注:民国政局动荡,作为维新派的领袖看惯了政治与利益之间的丑恶联系,不谈不是不关心而是失望是叹息,转而学术一是怡情,二是低头走路。
(2)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a8094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4.png)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
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的一次演讲给我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演讲中,梁先生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人生
感悟和慈善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梁先生首先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他在演讲中提到,创业并
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他曾经历过失败和挫折,但他从不气馁,而是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他强调了坚持和勇气的重
要性,让我深刻体会到成功背后的艰辛和付出。
除此之外,梁先生还分享了他的人生感悟。
他认为,人生最重
要的是要有梦想和追求,要有信念和毅力。
他强调了自律和自我提
升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努力和进步,才能实现自己的人
生目标。
最让我感动的是梁先生的慈善理念。
他在演讲中提到,成功的
人应该回馈社会,帮助他人。
他强调了慈善的意义和价值,让我明
白了慈善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梁先生的慈善事
业让我深受感动,也激励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做一些公益活动,去帮助更多的人。
通过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我受益良多。
他的成功经验、人生感悟和慈善理念都让我深受启发。
我会牢记他的教诲,努力奋斗,追求梦想,同时也会多做一些公益活动,回馈社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感谢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让我受益匪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99d6d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3.png)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这次演讲中,梁任公先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
他的言辞简练、深刻,让我对人生、事业和社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梁任公先生首先谈到了人生的价值观和人生的意义。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而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来实现。
他引用了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名言,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他还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些哲学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梁任公先生谈到了事业的成功和幸福。
他认为,事业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成功。
他鼓励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还分享了许多成功人士的故事和经验,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成功的真谛和奥秘。
他还强调了幸福的重要性,认为幸福不仅仅是拥有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他的言辞让我深受启发,对事业和幸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梁任公先生谈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而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都需要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基础上。
他鼓励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还分享了许多社会公益事业的案例和经验,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
他的言辞让我深受感动,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次演讲,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梁任公先生的学识渊博和人生阅历丰富,他的言辞简练、深刻,让我对人生、事业和社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相信,在梁任公先生的指引下,我一定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谢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让我受益匪浅,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鼓舞。
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不断地向梁任公先生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61c73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2.png)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文/梁实秋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 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先生的讲演倒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 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 那一段他悲从衷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泪所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https://img.taocdn.com/s3/m/93ee790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8.png)
记梁任公先⽣的⼀次演讲故事背景⼀天早晨,霍⾥⼦⾼去撑船摆渡,望见⼀个披散⽩发的疯颠⼈提着酒壶奔⾛。
眼看那⼈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追在后⾯呼喊着不让他渡河,却已经赶不及,疯癫⼈终究被河⽔淹死了。
那位⼥⼦拨弹箜篌,唱《公⽆渡河》歌⽈:“公⽆渡河,公竟渡河!堕河⽽死,将奈公何!”其声凄怆,曲终亦投河⽽死。
霍⾥⼦⾼回到家,把那歌声向妻⼦丽⽟作了描绘,丽⽟也甚为悲伤,于是弹拔箜篌把歌声写了下来,听到的⼈莫不吞声落泪。
丽⽟⼜把这个曲⼦传给邻居⼥⼉丽容,名字就是《箜篌引》。
箜篌箜篌⾳域宽⼴、⾳⾊柔美清澈,有⼀种浪漫唯美的悲剧性情调,象征着世界性的凤凰⽂化。
(2)《箜篌引》中“公⽆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死;其奈公何!”是什么意思?解读内容公⽆渡河,——劝诫:不该渡,不能渡,这⼀点甚⾄连渡河⼈⾃⼰也清楚。
公竟渡河,——质疑:不能渡,最终还是毅然渡了,究竟是为什么呢?渡河⽽死,——结局:渡河导致了悲剧。
其奈公何!——追思:我们⼜能对他做些什么呢?①任公先⽣讲这⾸诗时之所以这般感慨,是因为诗中有⼀种“明知⼭有虎,偏向虎⼭⾏”的执著,有⼀种直⾯死亡的勇⽓。
(3)为什么作者说“这四句⼗六字,经他⼀朗诵,再经他⼀解释,活画出⼀出悲剧”?换⾔之,任公先⽣为什么朗诵的这般感慨?②更因为先⽣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想到了谭嗣同,先⽣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起为国家变法图强⽽努⼒,谭嗣同⽢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死亡的勇⽓与爱国情操让先⽣为之敬仰,为之感慨。
先⽣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的⼀腔爱国情怀!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唏嘘不已。
这种忠诚于国家直⾯死亡的勇⽓值得敬仰。
谭嗣同被杀。
其实他本可以不死。
当时⽇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
他说:各国变法,⽆不从流⾎⽽成。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流⾎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嗣同始!他还有⼀⾸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我⾃横⼑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他在临刑前说:“有⼼杀贼,⽆⼒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4)先⽣的演讲引⽤了很多内容,但为什么作者偏偏提到《桃花扇》和“剑外···”这两个例⼦?⽂章所选取的材料是为塑造梁任公先⽣的性格服务的!梁任公是个热⼼肠的⼈,有⼀颗⾚⼦之⼼,作者选取这两则材料都能突出表现他的性格。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a18e2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c.png)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形象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梁任公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敬仰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特点,理解其演讲的感染力所在。
(2)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感,以及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梁启超的视频介绍,引出课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生僻字词。
(三)整体感知1、学生思考并回答:文章主要记叙了梁任公先生的哪一次演讲?2、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演讲的大致内容。
(四)深入研读1、学生分组讨论:梁任公先生的这次演讲有哪些特点?2、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五)人物形象分析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梁任公先生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并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梁任公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技巧。
(六)情感体会1、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梁任公先生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敬仰之情。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自己听过的印象深刻的演讲,说说其特点和给自己的感受。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c9407e767f5acfa0c7cd15.png)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文/梁实秋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https://img.taocdn.com/s3/m/588c3abe360cba1aa911da6c.png)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 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 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 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 “高皇帝,在九天……”为什么这个时
候,他这样难受呢?《桃花扇》是清朝孔尚任 写的一部戏剧. 记录的是南明王朝时候的事情。 它的主人公,一个叫侯方域,一个叫李香君。 李香君是秦淮河边的一个名妓。侯方域是一个 才子。后来他们相遇了,相爱了,结婚了。后 来,居然和政治搅在一起了。由于南明王朝的 腐败,亡了整个明朝。其实《桃花扇》的主题 就是借这种悲欢离合谈兴亡之事,国家兴亡之 事。
作 者 简 介
梁实秋(1902-1987),原名:梁治华,中国散 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北京人,国内第 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1949年后任台湾师 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作品: 《雅舍小品》
《莎士比亚全集》
1.预习检测
戊戌(wùxū) 叱咤(chìzhà)风云 莅校(lì)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 蓟(jì)北 迥乎不同( jiǒng)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https://img.taocdn.com/s3/m/afe33d4d7e21af45b307a8cc.png)
梁启超先生在这次演讲中引用了很多诗文,梁实 秋先生在本文中提到三处,分别说明了什么?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质疑
⑴ ⑵ ⑶ ⑷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 (删“大约”)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
一次
(删“约”) (产生……兴趣)
《古今注》: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 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 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语其妻丽玉,丽玉伤 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名《箜篌引》。
梁启超先生在这次演讲中引用了很多诗文,梁实 秋先生在本文中提到三处,分别说明了什么?
梁任公演讲的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潇洒自信)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梁启超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 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 跟着他欢喜。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 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 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结论:演讲相当成功,听众印象深刻,深受感染和影响。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https://img.taocdn.com/s3/m/f255225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2.png)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概述本文主要记录了梁任公先生在一次演讲中的发言内容和思考,从而探讨教育教学的问题和方法。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梁任公先生是一位教育学家,对于教育领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在这次演讲中,他分享了他对于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实践经验,引起了听众的共鸣。
教学内容的创新梁任公先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应该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
他提出了“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做最前沿的工作”的口号,鼓励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追求新颖性和实用性。
他还提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一些尝试,比如使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实践项目等等。
这些措施都使得他的课程更加生动有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梁任公先生认为,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他引用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某个学生在化学课上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正式的教材中并没有提到,但是却能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和探究。
这个学生因为自己的好奇心,探索出了一条新的知识路径,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结合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梁任公先生认为,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也是现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实践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社会实践则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
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尽早地接触到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场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项目和社会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总结梁任公先生的这次演讲,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现代教育的要求和挑战。
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者不断地创新和探索,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需要教育和社会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有机的教育生态。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加深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实践,从而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合集5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bba4d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1.png)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合集5篇)第一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识记字词。
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加旁批的阅读方法,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4、课外搜集梁启超的事迹,让学生讲叙,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是梁启超到清华大学演讲时开头讲到的一首古诗《箜篌引》,梁实秋说:“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梁启超的演讲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来感受一下。
设问导入同学们学过历史,对梁启超肯定不陌生,谁为大家介绍一下他政坛上的功绩。
(学生查到的资料: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同学们大多了解的梁启超是政界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你可知道,他在文学界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子。
(同学们找到的大多是转述或评论)要想看到一个真实而又活生生的梁启超,就要读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文本解读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补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
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的问题明确:先自己标出,后小组交流,最后共同明确部分词语的读音。
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https://img.taocdn.com/s3/m/56b30d18a32d7375a41780c4.png)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你对梁任公知多少?
1、公车上书;
2、戊戌变法; 3、云南起义;
4、“康梁”;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 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
四岁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十二岁考中秀才, 十七岁考中举人, 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 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 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 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演讲的情况 第三部分(10) 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一、本文题为《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阅读思考: 1、课文具体描写了演讲的哪些场景? 2、梁任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3、演讲是否成功? 4、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5、文章对我们的写作和人生有哪些启示?
【探究一】课文具体描写了演讲的哪些场景? 【探究二】梁任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鹰隼(sǔn)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yù yù)皇皇;
干将发硎(xíng ),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பைடு நூலகம்
字卓如,号任公 政治活动家 启蒙思想家 资产阶级宣传家 教育家 史学家 文学家 书法家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https://img.taocdn.com/s3/m/2a323f300912a21614792961.png)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 领袖,他经历了变法的许 多动乱:追捕、逃亡、淋
漓的鲜血。为了国家和人
民,他已将生死置于度外,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难怪
他要引用《箜篌引》。
关于《桃花扇》
它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 这里的“高皇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 他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身亡。崇祯皇帝是 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 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 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 身死。课文中引用的是明朝灭亡后左良玉哭崇 祯帝的一段。
博闻强记
也作博闻强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 力强。闻:见闻。记:记忆。
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10)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演讲引用古诗文
⒈《箜篌引 》(乐府古诗)
⒉《桃花扇 》(清 孔尚任) 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 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 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 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 曲终亦投河而死。
为什么讲到《桃花扇》 先生悲从中来?
任公先生悲的不是 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 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 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 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 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 情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笑的是战乱平定,国家安定
思 考
梁启超的演讲给 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 从哪里可以看出 来?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阅读练习和答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阅读练习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7873b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2.png)
导语:练习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所学课文,巩固所学知识,下面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阅读练习,欢迎大家过来做一做!阅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他的学术造诣不谈他的政治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八段作者着力描写梁先生讲到戏剧《桃花扇》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的情状,这一细节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作者在文中的描述,说一说梁启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讲演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却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
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
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撰文彰显。
2.戏剧《桃花扇》是抒写“兴亡之感”的,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反映抗击安史之乱的,二者都有鲜明的爱国情怀,而梁先生演讲的时候又恰是20世纪20年代,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先生是爱国的,他的忧国忧民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3.梁启超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来 总结一下梁启超的形象:
撇开政坛上的梁启超不 说,在文坛上,梁启超是一 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 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 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梁任公的形象是怎样在文中得到完美 展示的?
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了对人物 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 格特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 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
此时诗人听说战乱终于平定,自
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终于到来,
沉着有力,宏亮激亢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表情
痛哭流 涕,张口大笑(丰富)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 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表情: 成为表演 (感情丰沛) 肖像: 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 光芒四射 (潇洒自信)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评说梁任公
•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再结合以往历史课 中所学到的知识,说说你眼中的梁任公先 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探一探
本文是叙事散文,既 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 沛的抒情,作者对梁启 超的敬仰、欣赏、赞美 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①、直接表达:
A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 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辨一辨
1、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大堰河我的保姆》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退。”《烛之武退秦师》
3、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 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小狗包弟》
辨一辨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从正面 来写) 2、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
梁 实 秋
梁启超(1873-1929) ,中国近代 维新派领袖、学者。号任公,又号 饮冰室主人。1895年曾追随康有为 发动“公车上书”,1898参与百日 维新运动。晚年任清华大学研究员 教授,一生著述达千万字,编为 《饮冰室合集》。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辨一辨
3、王夫人说:“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
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 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 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 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 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 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
自然喜极而泣。
结合补充的背景知识,试分析本段中梁 任公先生两次哭的原因是否一样?
• 不一样。第一次哭是因为痛恨昏庸无能, 致使百姓陷入战争苦难中而痛心疾首。第 二次是因为战乱终告结束,百姓总算告别 颠沛流离的生活,国家走向稳定的期盼终 于实现而哭,这是喜极而泣,突出地反映 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 “高皇帝,在九天……”为什么这
个时候,他这样难受呢?《桃花扇》是清 朝孔尚任写的一部戏剧. 记录的是南明王 朝时候的事情。它的主人公,一个叫侯方 域,一个叫李香君。李香君是秦淮河边的 一个名妓。侯方域是一个才子。后来他们 相遇了,相爱了,结婚了。后来,居然和 政治搅在一起了。由于南明王朝的腐败, 亡了整个明朝。其实《桃花扇》的主题就 是借这种悲欢离合谈兴亡之事,国家兴亡 之事。
•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临刑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慷慨赴死。 ) •
作者为什么说“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 为表演”?为了体现这一点作者列举了哪些事 例? •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顿足、狂笑、 太息,痛哭流涕不能自已,涕泗交流中张 口大笑
问一问
• 主要是记演讲还是记人 ? • 通过演讲表现人。
• 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表现出了梁任公的 性格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先生的崇敬之 情。
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 个精彩的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 特点,表达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背景,为写演 讲作铺垫。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这是 文章的主体。
结一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品文品人, 品梁实秋其文,品梁启超其人。 学习梁实秋的写法: 文字简练,描写细腻,格调高雅。 了解梁启超的为人: 有学问,有文采,热心肠。
• “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 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 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 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 让他想到了谁呢?”
• “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 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 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 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 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 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 同学们应该很熟悉的……”
他的散文,不少为传记和怀人之作,文字 清丽、淡雅,别具一格。他记述人物很有特 点,善于撷取一、二个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生 活片断来刻画人物。 ——苏振元
走进梁任公
“演讲”是文章的关键词,如果让你为梁启超先生 的这次演讲出一则海报,大家准备怎么拟写?
主讲人: 题目: 时间: 地点:
梁启超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民国十年左右 清华学校高等科楼上大教室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 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 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 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 欢喜。 C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 的爱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达
A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 风范。 B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 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 C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 一种尊敬和爱戴。
高皇帝:就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在 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崇祯皇帝是一 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 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即位后立刻 铲除魏忠贤的阉党势力,希望国家能够强盛 起来,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 ,他也自杀身死。课文中引用的是明朝灭亡 后佐良玉哭崇祯帝的一段。
• “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
时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 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 ‘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 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 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 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 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
• “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 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 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 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 ‘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 法图强。1898年6月,下 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 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 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 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演讲内容、效果深入人心,照应首段末 句(侧面描写)
《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述了一个悲惨壮 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岸边撑船巡逻时,见一个 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 及,悲痛欲绝,哭泣到:劝你不要渡河,你还是 要渡河,这下落入水中,你让我怎么办?她取出 箜篌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信 息 推 送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 论家,翻译家。北京人,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 比亚的权威。1949年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 院长。
信息推送
原名:梁治华(1903--1987) 成就:散文家 文学评论家 翻译家 作品: 《雅舍小品》 《莎士比亚全集》 《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 朴实隽永
第三部分(10) 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点 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收束全文 。
想一想
梁任公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筛一筛
外貌特点表:
特点表
开场白
声音 动作 表情
晒一晒
外貌特点:
身材 短小精悍
步履
气质 眼神
稳健
风神潇洒 光芒四射,左顾右盼
演讲特点:
开场白
声音 动作
谦逊又自负(独特)
(从反面来写)
3、“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从旁面来写)
辨一辨
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分析其作用。
1、“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
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 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辨一辨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 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 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
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一种有益补 充,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又能给读 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语言 的魅力,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言有 尽而意无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