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杂交育种
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育种方法
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是指通过人工控制杂交,获得优良的水稻杂种,以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三系法和两系法。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三系法三系法是指将杂交水稻的亲本分为三个系列,分别为A系、B系和R系。
其中,A系和B系各有一个亲本,在其基础上通过经过特殊处理的R系进行杂交。
具体的育种步骤如下:1. 选择优良的个体作为杂交水稻的亲本。
通常情况下,A系和B系的亲本分别被称为父本和母本。
这些亲本应当具有高产量、优质、抗病虫害等良好的性状。
2. 利用无性繁殖方法,大量繁殖选定的父本和母本。
3. 将A系和B系的亲本进行特殊处理,使其不育,这样它们就无法繁殖。
这个特殊处理的过程称为不育系的培养。
4. 培养产生的不育系R系,其能与父本、母本进行杂交,但由于其自身不育,只能作为杂交的辅助。
5. 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将父本与R系杂交,得到A系。
同样地,将母本与R系杂交,得到B系。
6. 将A系和B系进行杂交,获得的杂交后代即为杂交水稻种子。
通过三系法杂交育种,可以有效避免非杂交水稻自交而产生的问题,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两系法两系法是指将杂交水稻的亲本分为两个系列,分别为A系和B系。
与三系法不同的是,两系法并不使用不育系R系,而是通过化学杀草剂使其中一个亲本失去繁殖能力。
具体的育种步骤如下:1. 选择高产量、优质、抗病虫害等良好性状的父本和母本作为两系法的亲本。
2. 利用无性繁殖方法大量繁殖选定的两个亲本。
3. 使用化学杀草剂处理其中一个亲本,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这个处理过程称为化学不育系的培养。
4. 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将另一个亲本与化学不育系杂交。
5. 通过两系法杂交获得的杂交后代即为杂交水稻种子。
两系法相对于三系法来说操作上更加简单,但也容易出现自交和杂交后代纯合性不高的问题。
综上所述,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都是有效的育种方法,它们通过人工控制杂交获得优良杂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杂交水稻育种原理
杂交水稻育种原理杂交水稻是指通过两个不同品种的纯种水稻亲本进行授粉相互交配,从而培育出具有良好性状和高产潜力的杂种水稻。
杂交水稻育种原理主要涉及到两个基本原理:杂合优势和亲本组合优势。
首先,杂合优势是指复杂遗传系统之下的杂种后代具有比亲本更好的性状。
在传统自交或纯系育种中,遗传材料之间的配对被限制在同一基因组的不同个体之间。
这会导致基因组中的负性隐形等位基因表达,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而通过杂交作用,水稻杂种后代可以获得异源增强的效果,产生大量的有利显性基因,从而显著提高了杂种水稻的产量和抗性。
其次,亲本组合优势是指在适当选择亲本的情况下,杂交水稻的产量和性状优于亲本之间的平均水平。
亲本组合优势是建立在杂合优势的基础上的,通过合理选择亲本,结合互补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的性状,如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加抗性。
在具体实施杂交水稻育种的过程中,需要清楚了解亲本的遗传特性和优点。
首先,选择有较高产量和优良品质的亲本品种,如国家优质稻和高产稻。
其次,亲本之间应具有互补作用,即它们在产量、抗病性、品质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这样的亲本组合才能充分发挥亲本间的优势,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杂交水稻育种需要通过授粉实现亲本的交配。
通常使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将雄性亲本的花药打掉,然后将雌性亲本的柱头挤出,将雄性亲本的花粉放到雌性亲本的柱头上,完成授粉。
随后,在混合母本和父本的杂交晶胚移植到培养基上,再将授粉的区域剪下培养。
在杂交水稻的培养中,需要对杂交晶胚进行适当的营养调控。
通常,杂交晶胚会先在营养基上生长,形成初代杂交种。
随着植株的生长和分化,将初代杂交种移植到培养中的培养基中,进一步促进植株生长。
在适当的时候,将植株转移到田间试验中,进行田间生长。
最后,根据杂交水稻在田间试验中的表现,筛选出适合种植的优良杂交及其亲本。
通过反复选择和配对,可以逐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农田管理方式的优良杂交水稻品种。
水稻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
水稻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一、水稻杂交育种的概述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很多国家最主要的粮食来源。
为了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水稻的杂交育种发挥了重要作用。
杂交育种是利用两个亲本之间的杂交优势,通过杂交组合产生的新基因型,产生优良杂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二、水稻杂交育种的原理水稻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利用亲本间的互补基因作用,合理利用两个亲本的遗传优势,产生优质、优量的新品种。
水稻的杂交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交系杂交,另一种是常用的本系杂交。
1. 自交系杂交自交系杂交是将同一品系不同亲本间进行杂交,其原理是在选择相同母本的特殊种群中进行自交。
种子发育期间,只取去花药能力较差或去除花药的花序,使花序在四周被挂黑色袋子,防止异交和自交,直到结籽时才除袋移花粉,使花序受精。
通过长期的自交选育和筛选,选出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优良自交系。
自交系杂交在选育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无法有效利用基因的多样性,扩展品种的遗传基础,不具有双亲杂种优势。
2. 本系杂交本系杂交是利用不同的无瘤、对病菌无感的良种亲本,通过配组产生优良杂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这里的无瘤指的是亲本具有双重抗性,一方面不带有病原体,另一方面能够为后代带来抗病能力。
本系杂交在实践中最常用。
本系杂交的方法是将母本花尖切除,常用的方法是在花药刚开始膨胀时,以小剪刀剪掉花药,使其失去繁殖能力,避免自花授粉。
用无色无味的石蜡压实花药,然后用细胞布包住,保持其清洁,并在适当时期取出。
待母本配基完成后,将雄株上的花药采集,以适当方式与配基表质的母本进行授粉。
三、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细节取决于成功,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繁琐且要求高。
其步骤主要包括品系筛选、花固定、母本荷包、授粉与种子的处理。
1. 品系选择品系的选择对于水稻的杂交育种非常重要。
在选择品系时,应选择适应性高、繁殖性较强、生长势强、抗病能力强等特性。
此外,还要注重亲本的遗传多样性,以便更好地利用遗传多样性对后代基因的优化。
水稻杂交育种选配的原则,水稻杂交育种品种有哪些
水稻杂交育种选配的原则,水稻杂交育种品种有哪些水稻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原则一般为,要求双亲都有比较多的优点且无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的优缺点应尽可能互补且其中一个最好是当地的推广品种,同时要求亲本之间在生态型与亲缘关系上有比较大的差异且彼此之间有比较好的配合力。
杂交水稻的培育原理为杂交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且优良性状又能够互补的水稻,使它们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杂交水稻)。
一、水稻杂交育种选配的原则1、亲本选配原则(1)杂交亲本之间需要具有比较好的配合力。
(2)杂交亲本之间需要在生态型、亲缘关系上有比较大的差异。
(3)双亲均需要具有比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而且它们主要性状上的优缺点应尽可能互补。
(4)在双亲中,最好有一个为当地的推广品种。
2、杂交水稻简介(1)培育杂交水稻的原理为,将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但是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够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然后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即杂交水稻。
(2)杂交水稻的出现,不仅有效的解决了我国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于缓解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水稻杂交育种品种有哪些1、两优1128(1)两优1128株高120cm,株型适中,具有比较强的生长势,茎秆粗壮且耐肥抗倒力、耐高温能力均强,高感稻瘟病,全生育期一般为127天。
(2)两优1128具有丰产性好、产量潜力巨大、抗逆能力强等特点,同时它的品质比较好,米饭柔软可口,通常比较符合大众化的口味。
2、Y两优1号(1)Y两优1号株高在123cm左右,具有比较强的分蘖力,高感稻瘟病,感稻白叶枯病,抗高温能力强,抗寒能力一般。
(2)在2004年,Y两优1号参加了湖南省区试,它的平均亩产量为634.9kg,比对照品种两优培九与对照品种汕优63分别增产了11.2%与9.9%。
3、准两优608(1)准两优608株高在111cm左右,抗寒性与抗高温能力强,每亩有效穗数为15.4万穗,每穗总粒数为162.9粒,结实率为78.4%,千粒重为29.3g。
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与发展趋势
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与发展趋势杂交水稻是指通过不同的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使得其子代具有优良的基因特点,从而得到高产优质的稻米。
杂交水稻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成为了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育种技术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不育系杂交和恢复系杂交。
不育系杂交是指通过研究和选育不育系,使其与另一不育系或普通本杂交,产生新种子,这种新种子具有优良基因特点,但其自身无法进行自然繁殖。
恢复系杂交是通过选育与不育系配对的恢复系,使其与普通本进行杂交,产生新种子,从而得到具有优良基因特点的水稻品种。
恢复系杂交相较于不育系杂交操作简单,同时可以利用自然繁殖,减少生产成本。
杂交水稻的发展趋势杂交水稻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未来的发展,仍将继续朝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
1.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传统育种技术慢慢被基因编辑技术所替代,未来杂交水稻的育种也将在这一领域进行突破。
通过编辑水稻基因,使其具有更强的耐性和抗逆性,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当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入杂交水稻的育种领域。
2. 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育种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杂交水稻的育种成为了一种深度学习的过程。
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将水稻的外部影响因素与内部基因进行结合,通过提取出数值化的特征,达到预测和优化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优化杂交水稻的种植环境未来,优化杂交水稻的种植环境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环境因素对其影响非常大,因此在优化种植环境方面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借鉴不同地区的种植经验,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也能够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总之,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和发展趋势将始终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未来仍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同时,各国科学家和农业生产者也将不断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使其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杂交水稻的育种及其意义
杂交水稻的育种及其意义杂交水稻,是指通过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交配,培育出具有更好的生产性能和更高的产量、更好的质量的水稻品种。
杂交水稻虽然只是一个品种的名称,但它确实代表着水稻育种新的方向和趋势。
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是通过将两个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从而把两个品种的优异特性结合起来。
一般情况下,要选取两个水稻品种作为双亲,一般选择一种高产的亲本和一种高品质的亲本进行交配,然后进行繁殖,这样就可以获得新的作物品种。
这种育种方式主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控制两个亲本进行交配,从而获得具有更大产量和更优质的新水稻品种。
相比传统育种方式,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更加精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因此在实践中也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应用。
杂交水稻的意义杂交水稻的育种方式,是一种比传统育种方式更有效和更快捷的方法。
直接的结果就是杂交水稻的产量可以大幅提升,一种优质的杂交水稻能够比传统品种多产出20% - 30%的产量。
杂交水稻不仅可以减少种植面积,也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来提高粮食产量,因此这对整个国家的粮食生产和对全球粮食的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杂交水稻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杂交水稻可以强化水稻的品质。
随着技术的完善和不断的进步,科学家们通过精心的培育和选取,将不同品种之间的优点和特性结合起来,从而得到了更好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更高的新品种。
再次,杂交水稻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好处,这就是杂交水稻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300多个野生甘蔗品种在孟加拉国的于6个不同的生境中种植。
研究表明,采用杂交种植方式,其产量比传统品种提高了40%以上。
杂交水稻的产量不仅可以比传统品种更高,而且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这意味着无论在哪个地方种植这种新品种,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果效。
杂交水稻的育种方式,可以让我们对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不管是从经济效益上还是从健康和环境的角度来看,杂交水稻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杂交水稻育种理论和实践
杂交水稻育种理论和实践杂交水稻育种是指通过杂交技术,选育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和高产性的水稻品种。
它在当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缓解粮食短缺问题,适应人口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 杂交水稻育种的理论基础杂交水稻育种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
雄性不育是指通过遗传改变水稻的花粉发育和生殖能力,使其无法自我繁殖。
利用雄性不育,可以实现杂交种子的高产。
常用的雄性不育系有两亲系、三亲系和构株系。
杂种优势是指杂种相对于纯系,在产量和抗逆能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较高的产量,杂交水稻的亩产量比纯系水稻提高约20%以上;二是较强的抗逆能力,对病虫害和逆境条件的抗性更强;三是较好的品质,米粒饱满、外观美观等。
2. 杂交水稻育种的实践方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亲本的选择、制种、人工授粉和杂交后代的筛选。
首先是亲本选择。
选择亲本是杂交水稻育种成功的关键。
亲本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抗逆性、适应性和育种潜力等因素。
一般来说,亲本应该选择一高一低,以达到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提高。
其次是制种。
制种是指选择适宜的时间和条件,培育出高质量的种子。
制种的关键在于控制花期,以避免亲本的自交和杂交。
然后是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是杂交水稻育种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通过将雄性不育系和育性亲本进行人工授粉,获得杂交种子。
人工授粉需要在适宜的时间、环境和方法下进行,以确保杂交种子的质量。
最后是杂交后代的筛选。
杂交后代的筛选是确定优良品种的重要环节。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鉴定等方法,筛选出具有优异性状和高产性的杂交后代进行繁育和推广。
3. 杂交水稻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杂交水稻育种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杂交水稻育种实现了水稻产量的显著提高。
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世界各国逐渐实现了水稻的亩产量提高,有效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
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一、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的杂交水稻品种。
要求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习惯进行选择。
二、种子处理
1.晒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
2.选种:采用清水选种,去除杂质和劣质种子。
3.消毒:采用适宜的消毒剂对种子进行消毒,以预防病害的发生。
4.浸种:将消毒后的种子浸泡在水中,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三、播种与育苗
1.苗床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育苗床,并进行深耕细耙。
2.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3.播种方式:采用撒播或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并保持播种均匀。
4.苗期管理:在苗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及时除草和追肥,以促进幼苗的生长。
四、移栽与田间管理
1.移栽时间:当幼苗长到适宜的移栽时期时,要及时进行移栽。
2.移栽方式:采用手工或机械的方式进行移栽,并保持移栽整齐。
3.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的需求,合理施用肥料,以促
进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4.灌溉:在生长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灌溉水量和频率,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5.除草: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草,以防止杂草与水稻争抢养分。
6.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7.收获与贮藏:当水稻成熟时,要及时收获并进行贮藏或加工。
水稻杂交育种方法
水稻杂交育种方法
水稻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不同品种或亚种的杂交后代进行育种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筛选亲本:选择互补性强、具有高产、抗病、耐旱、耐盐碱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或亚种作为父本和母本。
2. 建立配制园:在相同的气候和生态条件下,将选定的父本和母本分别种植到同一地块内,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自交授粉。
3. 人工授粉:当母本的花穗展出时,将父本的花粉人工授粉到母本的柱头上,进行人工杂交。
一般授粉时间为早晨9点到
11点。
4. 选种后代:在收获后,对杂交后代进行观察和筛选,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杂交后代。
5. 鉴定品种特性:通过品种鉴定和性状分析等方法,确定杂交后代的品种特性,选择具有优良性状并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6. 纯化育种:针对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杂乱的特点,通过后代选择、自交等纯化技术,将优良性状固定在一个品种中,形成新的优良水稻品种。
水稻杂交育种
(三)抗病虫性状的选择
抗病虫性多为质量性状,适于从F2代就在人工诱发 或自然诱发下进行选择,选择应与产量性状及其他性状结 合进行。
(四)品质性状的选择
粒型、垩白、透明度等外观品质性状遗传力较高, 可在早代结合目测进行选择,蒸煮食用品质测定相对复杂, 可在稳定成系时测定选择,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理 化指标,也可根据黏度测定仪、食味仪等仪器的测定结果 筛选。评价食味的最好方法是品尝,但需种量多,评价烦 琐,可在稳定后参试前进行。
五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程序系谱法混合法集团法总论介绍衍行系统法单粒传法混合系谱法组群筛选法一水稻系谱法选种的技术要点1f1一般种植10株以上但各组合的株数尽可能一样多以增强可比性环境条件一致相应种植一些对照品种和杂交母本品种以便根据育种目标淘汰有严重缺陷的组合和去除伪杂种
作物育种学各论
第一章
水稻育种
(3)F3以后的世代(通称选种圃)
F3以上世代的各株系一般种植40~100株(视土地面积 允许情况而定),每隔数十(20~50)小区加设对照品种 (推广品种),以供比较和选择。 F3以上的世代是由分离到逐步稳定的世代,选择时要注 意以下4点: a. 从F3开始除对质量性状进行选择外,要逐步加强对数量性状, 特别是产量性状的选择。从低世代至高世代,选择由松到严。 b. 选择时应首先选择组合,再在优良组合中选优良系统群,优 良系统群中选优良系统,在优良系统中选优良株系,最后在 优良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 c. 在各世代中发现优良一致的株系,即升入第二年的鉴定圃。 d、所有选择应田间目测综合评判为主,室内考种为辅。
×
惠阳珍珠早
高杆 分带力弱 易倒伏 叶色浅绿
→
珍珠矮11号
半矮生 分带力强 抗倒 叶色浅绿
杂交水稻原理
杂交水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水稻品种杂交,利用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更好的产量、抗病性、品质等农艺性状的一种育种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杂交:首先选取两个亲本水稻品种,一个是雌性不育系(A系),另一个是持育性系(B系)。
雌性不育系通常由自然变异、化学诱变或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获得,它具有不育或低育性,无法自然传播种子。
持育性系则具备正常的育性,可以产生可受精的花粉。
通过将A、B两系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子将具备较强的产量和其他优良性状。
2.核不相容:杂交水稻利用的是核不相容现象。
雌性不育系的不育性是由于雄核与雌核互相不相容所致。
雄花和雌花的结构特点和发育过程不同,使得两者的雄核和雌核不能成功结合。
这种亲本间的核不相容现象保证了杂交种的杂交优势可以得到传递。
3.杂交优势:杂交水稻的产量比传统自交种植的品种要高。
这是因为杂交种有更强的生长力和适应性,能够表现出许多杂种优势,如生育力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提高等。
4.杂种稳定:杂交后的水稻种子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但由于亲本间的异质性和基因的重组,后代种子种质的稳定性会逐渐减弱。
针对这个问题,在杂交种上进行选育和筛选,保留稳定的优秀品质,获得稳定的杂交水稻品种。
总的来说,杂交水稻原理是通过雌性不育系与持育性系的杂交,利用核不相容现象和杂种优势,获得产量高、素质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
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育种方法
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是指通过将两种亲本品种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具有杂种优势的一种育种方法。
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系法和两系法。
一、三系法:三系法是通过创造一个单性细胞不育的“雄性不育系”和两个“父本系”的方法。
1.创造“雄性不育系”:通过诱导、变异或返变等手段,使一些水稻个体的花药不产生微孢子,从而使其花朵变为无粉花,这种水稻就被称为“雄性不育系”。
2.创造两个“父本系”:选择两个带有特定性状的亲本水稻品种,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和选择,形成稳定的亲本系。
3.引入“雄性不育系”和“父本系”:将“雄性不育系”与两个“父本系”进行杂交,得到雄性不育杂交子代。
4.选择优良杂交子代:对雄性不育杂交子代进行筛选和选择,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亲本。
5.恢复育性:将优良杂交子代与稳定恢复育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得到具有双亲种优良性状的杂交后代。
优点:能够较好地利用亲本的优良特性,提高育种的效果。
缺点:繁琐且费时,需要多个环节的操作,工作量大。
二、两系法:两系法是通过创造一个单性细胞不育的“雄性不育系”和一个“母本系”的方法。
1.创造“雄性不育系”:通过诱导、变异或返变等手段,使一些水稻个体的花药不产生微孢子,从而使其花朵变为无粉花,这种水稻就被称为“雄性不育系”。
2.创造“母本系”:选择一个具有良好抗性、抗逆性等性状的水稻品种,进行连续多代的自交和选择,形成一个稳定的“母本系”。
3.引入“雄性不育系”和“母本系”:将“雄性不育系”与“母本系”进行杂交,得到雄性不育杂交子代。
4.选择优良杂交子代:对雄性不育杂交子代进行筛选和选择,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亲本。
5.进行杂交:将选出的优良杂交亲本与稳定的种植资源进行杂交,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后代。
优点:操作相对简单,节约时间和精力;能充分利用母本的遗传效应。
缺点:无法利用两个父本的优良性状,不能获得直系后代。
无论是三系法还是两系法,都需要在杂交后进行后续的种子培育和选择,以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
杂交水稻的育种及高效生产技术
杂交水稻的育种及高效生产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而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因此,在生产中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可谓是一项革命性的突破,它是目前生产中提高水稻种子产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了解杂交水稻的育种及高效生产技术。
一、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杂交水稻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而产生的新品种。
通过杂交育种,我们可以利用父本和母本优良的遗传特征,在稳定改良品种的同时,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
而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双低亲本法在双低亲本法中,通过选择低育性和低杂交障碍的水稻品种作为亲本,以达到提高杂交率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杂交率,还能够减少灰飞烟灭的风险。
2、金黄不育线杂交法将金黄不育线(cms)随机与其他水稻品种进行配对,能够保持杂交后代的纯种系,并提高杂交率。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在杂交水稻的生产中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也能郑成功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广义杂交法通过在水稻中广泛采用不同的亲本,并与其他品种进行配对,可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广义杂交法有以下两种类型:①三亲杂交法,即在两个低育性亲本中加入高育性亲本以形成杂交后代;②四亲杂交法,即在三个低育性亲本中加入高育性亲本以形成杂交后代。
二、杂交水稻的生产技术1、合理施肥做好水稻的肥料供应对于杂交水稻的高效生产至关重要。
正确使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料,能够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并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
此外,合理施肥还能增加水稻产量和提高水稻品质。
2、提高种植密度合理种植密度能够改善水稻光合作用,并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因此,提高种植密度是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在提高种植密度时,也需注意不要过于密植,以免造成养分过度耗损和光合作用受阻。
3、防虫防病在杂交水稻的生产中,虫害和病害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两大危害。
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实验
实验一、水稻杂交育种技术
三、所需用品和操作方法
(一)水稻花器构造与开花习性观察 1、用品
小热水瓶,温度计, 小剪刀、镊子、透 明纸袋、牛皮纸袋、 放大镜、小烧杯、 脱脂棉、小盆栽钵 (装入田泥)等。
药 剂 : 7o% 酒 精 、 1 % I - KI 溶 液。
实验一、水稻杂交育种技术
2. 材料
从亲本圃中, 选择具有突出 目标性状的水 稻品种或品系 作杂交亲本, 进行杂交。通 常选用粘稻与 糯稻作实验材 料,以便当代 鉴定真假杂种。
类别 温度(℃) 相对湿度(%)
籼稻 28-30 70-80
粳稻 25-28 70-80
开花中的水稻
实验一、水稻杂交育种技术
(3)水稻开花时间:
一日内水稻开花情况
天气
籼稻
粳稻
晴天 阴天 雨天
品种类型 早、中稻 晚稻
9-11时 10-12时 不开花
10-12时 12:30 左右 不开花
花期长度
始花
第二护颍 (退化小花2)
第二副护颍
小穗梗
小花3(发育)
第一护颍 (退化小花2) 第一副护颍
实验一、水稻杂交育种技术
(3)小 花:由外稃、 内稃、2个浆 片,一枚雌 蕊和6枚雄蕊 组成。雌蕊 由两片羽毛 状的柱头和 子房两部分 组成。
实验一、水稻杂交育种技术
4.开花习性
(l)水稻开花(见图) (2)水稻开花的适宜条件
对选好的母 本植株可移栽到 一个盆栽钵中, 进行去雄杂交.
实验一、水稻杂交育种技术
(2)去雄:
➢ 温汤(温汽)杀雄法 ➢ 剪颖去雄法
(见下图)
温汤处理前去掉未成熟和已开过的颖花
水稻温汤去雄(水温42-45℃,5-10min)
水稻杂交制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稻杂交制种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环节。
2. 掌握水稻杂交制种的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农业生产的认识。
二、实验时间2024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江门市农科所四、实验材料1. 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品种(父本、母本)2. 实验器具:播种床、播种机、薄膜、塑料大棚、农药、化肥等五、实验方法1. 父本母本选择: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父本和母本,确保杂交后代具有较高产量和抗逆性。
2. 播种:将父本和母本分别播种于播种床上,注意播种密度,确保植株均匀分布。
3. 薄膜覆盖:播种后,用薄膜覆盖播种床,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发芽。
4. 大棚管理:将播种床放入塑料大棚内,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确保植株正常生长。
5.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
6. 开花授粉:当母本植株花期时,将父本植株的花粉撒在母本植株的柱头上,进行人工授粉。
7. 收割与种子保存:待水稻成熟后,进行收割,将种子晾晒干燥,保存于干燥通风处。
六、实验过程1. 播种:将父本和母本分别播种于播种床上,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20粒,确保植株均匀分布。
2. 薄膜覆盖:播种后,用薄膜覆盖播种床,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发芽。
3. 大棚管理:将播种床放入塑料大棚内,控制温度在25-30℃,湿度在70-80%,确保植株正常生长。
4.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如喷洒农药等。
5. 开花授粉:当母本植株花期时,将父本植株的花粉撒在母本植株的柱头上,进行人工授粉。
6. 收割与种子保存:待水稻成熟后,进行收割,将种子晾晒干燥,保存于干燥通风处。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株生长情况:在实验过程中,父本和母本植株均生长良好,无明显病虫害发生。
2. 授粉效果:人工授粉后,部分母本植株结出饱满的种子,说明授粉效果较好。
3. 种子产量:经收割和统计,每平方米可收获约20粒种子,种子饱满,质量较好。
杂交水稻育种方法和原理
杂交水稻育种方法和原理
杂交水稻育种是通过人工控制水稻的杂交过程,以产生具有优
良性状的新品种。
其原理涉及到杂交优势、亲本选择、杂交组合和
后代选择等方面。
首先,杂交水稻育种的原理之一是杂交优势。
通过将不同的亲
本品种进行杂交,可以利用杂种优势,即杂交后代表现出比亲本更
强的生长力、抗逆性和产量等优势。
这是因为不同亲本品种的基因
组合可以产生互补效应,使杂交后代具有更好的性状。
其次,亲本选择也是杂交水稻育种的重要原理。
选择具有不同
有利性状的亲本品种进行杂交,可以使得杂交后代获得更多的遗传
变异,从而增加育种的可能性和效果。
此外,杂交组合也是影响杂交水稻育种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
合理选择亲本品种进行杂交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杂交的优势,提高新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最后,后代选择是杂交水稻育种的最后一步原理。
通过对杂交
后代进行筛选和鉴定,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并进行后续的
育种工作,最终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水稻品种。
总的来说,杂交水稻育种的方法和原理涉及杂交优势、亲本选择、杂交组合和后代选择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遗传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知识,以期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的优质水稻品种。
杂交水稻是哪一种育种方法
杂交水稻是哪一种育种方法引言杂交水稻是通过人工控制水稻花粉的传播,将不同的亲本杂交而获得的一种育种方法。
这一方法在提高水稻产量和抗病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杂交水稻的历史背景、原理以及应用情况。
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杂交水稻育种方法逐渐被提出并发展起来。
原理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利用两个亲本之间的生殖隔离,避免同源亲本交配而产生的不育后代,从而获得具有高产性状的后代。
具体步骤包括:亲本选择、杂交组合、杂交种群筛选、杂种优选和制种等。
1. 亲本选择:选择母本和父本,以确保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和优良的遗传特性。
2. 杂交组合:将不同基因型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控制花粉的传播,使其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下结实。
3. 杂交种群筛选:从杂交后代中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4. 杂种优选:对杂种进行优选,通过人工选择或者其他途径,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质杂种。
5. 制种:通过大面积种植杂种,用其繁育后代,形成适应性强、产量高的杂交种。
应用情况杂交水稻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提高水稻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1. 高产性:杂交水稻相对于传统水稻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一些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甚至可以超过传统水稻两倍以上。
2. 抗病性:由于杂交水稻具有更强的遗传多样性,它相对于单一品种更抵抗病害和虫害。
3. 适应性:杂交水稻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生境条件,使得这种育种方法在各地都有所应用。
我国广东、江苏、湖南等地区已经广泛应用了杂交水稻育种方法,并且取得了丰收的成果。
由于杂交水稻具有较高的产量和适应性,还被推广到其他亚洲国家,如菲律宾、越南、印度等。
结束语杂交水稻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方法,在提高水稻产量和抗病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为解决我国的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其他亚洲国家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杂交水稻育种原理
杂交水稻育种原理杂交水稻是通过人为干预水稻的生殖过程,将不同的亲本杂交育成新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它的原理是结合遗传学和生理学的原理。
首先,了解水稻的生殖过程对于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非常重要。
水稻的生殖器官有雄蕊和雌穗。
雄蕊是水稻的雄性生殖器官,雌穗则是水稻的雌性生殖器官。
当自然交配时,花粉自雄蕊中散发出,并落在同一株水稻或不同株水稻的雌穗上。
如果花粉和雌穗是来自不同的亲本,则会进行杂交育种。
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选择优秀的亲本杂交杂交水稻的第一步是选择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
通常,选取的亲本应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和一定的遗传距离。
遗传距离越远,杂交后的后代可能更具有杂种优势,从而具有更好的产量和抗逆性。
而且,为了尽量发挥杂交后代的优势,必须选择施肥充足、长势良好的亲本作为杂交原。
2. 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交不纯系法,另一种是两系杂交法。
自交不纯系法是通过人工自交不断淘汰不合格的个体,最终得到稳定的优良自交系;而两系杂交法是破除两个亲本的亲缘关系,使其进行杂交,再选择出最好的杂交后代作为新品种。
有些特殊的杂交方法也可以应用到杂交水稻育种中。
例如,远缘杂交、基因转移和细胞工程杂交等技术。
远缘杂交是指在两个物种之间进行杂交,而不是同一物种。
基因转移则是指将一个物种的好基因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中。
细胞工程杂交则是指使用细胞工程技术,将一个物种的好基因插入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中。
综上所述,杂交水稻是一种育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更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
适当的选择亲本、选择合适的杂交方法,以及使用特殊的杂交技术可以提高育种的成功率和育种后代的性状的优越性。
杂交水稻的育种与推广
杂交水稻的育种与推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杂交水稻作为一种高产、抗逆性强的作物,已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本文将从杂交水稻的优势、育种方法、推广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杂交水稻的优势杂交水稻,顾名思义就是由两个不同的水稻品种杂交而成的种子。
相比于传统的自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具有以下优势:1.高产稳产。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的产量普遍高于自交水稻。
而且,杂交水稻的产量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也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
2.优异的抗病性。
相比于自交水稻,杂交水稻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
这是由于杂交水稻种子中的每一个细胞都拥有不同的基因,因此它们具有更强的遗传多样性。
3.提高水稻品质。
杂交水稻还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如米的质量、口感等。
二、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单交法和三系法。
1.单交法单交法是利用两个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产生出杂种,然后通过从单个杂交植株中选择出适应性最好的后代的方法来改良品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活性高,适应性强,但缺点是产生的后代数量较少,时间更长。
2.三系法三系法是将杂交水稻的亲本分为三个系列(A、B和R),分别控制花药、胚囊和不育。
通过这种方法,育种者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杂交,从而产生更有利的后代。
三系法育种的缺点是种子繁殖困难,时间成本更高。
三、杂交水稻的推广现状虽然杂交水稻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推广并不容易。
早在1970年代,我国就开始推广杂交水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到了21世纪,尽管我国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之一,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1.种子质量问题杂交水稻的种子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民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量的假冒伪劣种子令许多农民望而却步。
2.种植技术问题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比传统的自交水稻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客观上增加了种植门槛,限制了其推广的范围。
3.市场问题由于种植杂交水稻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资源投入,其成本自然也更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谱法选种中,为了防止或减少由于严格选 择而丢失优良类型,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a、对优良组合、重点组合或变异丰富的组合可 在选择单株的基础上,混收其余单株的种子(淘 汰劣株),将F3同F2的规格一样种植,在F3再选 择1次。 b、可将同一份F2种子一分为二,大部分保存, 小部分种植,F2群体可减少到300~500株,经第 一次选择后,对有选择价值的组合可将保存种来 年扩大群体种植,增加筛选面。其余较差的组合 不再种植。这样既可防止或减少优良类型的丢失, 又可减少工作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3)F3以后的世代(通称选种圃)
F3以上世代的各株系一般种植40~100株(视土地面积 允许情况而定),每隔数十(20~50)小区加设对照品种 (推广品种),以供比较和选择。 F3以上的世代是由分离到逐步稳定的世代,选择时要注 意以下4点: a. 从F3开始除对质量性状进行选择外,要逐步加强对数量性状, 特别是产量性状的选择。从低世代至高世代,选择由松到严。 b. 选择时应首先选择组合,再在优良组合中选优良系统群,优 良系统群中选优良系统,在优良系统中选优良株系,最后在 优良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 c. 在各世代中发现优良一致的株系,即升入第二年的鉴定圃。 d、所有选择应田间目测综合评判为主,室内考种为辅。
二、杂交亲本的选配
一个育种单位应当选定几个当地推广的优良
品种或一般配合力好的品种作为核心亲本,并要
有几套具有不同目标性状的常用亲本,同时注意
引进新的种质资源,扩大拥有的遗传材料数目, 根据一定的育种目标制定周密的配组方案。
亲本选配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杂交亲本双方必须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的缺
点,且双亲的优缺点互补,不能有共同缺点。
• 亲本间优缺点互补,是指亲本间若干优良性状综
合起来应能够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一方的优点
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对方的缺点。
• 两个亲本的缺点应尽可能少一些,不能有共同的
缺点,这是一条重要的经验与原则。
例:60年代育成的矮杆良种珍珠矮11号(P22)
矮仔占4号
• 半矮生 • 分带力强 • 耐肥抗倒 • 叶色深绿
(五)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四、育种程序与杂种后代群体的规模
育种程序
①系谱法
②混合法
③集团法 总论介绍
④衍行系统法
⑤单粒传法
⑥混合系谱法
⑦组群筛选法
(一)水稻系谱法选种的技术要点
(1)F1 • 一般种植10株以上,但各组合的株数尽可能一样 多,以增强可比性(环境条件一致),相应种植 一些对照品种和杂交母本品种,以便根据育种目 标淘汰有严重缺陷的组合和去除伪杂种。 • F1一般不作单株选择,在去杂的基础上,混收种 子。但如因亲本不纯,F1株间有差异,可以分类 型收种或选单株留种。 • 从F1开始必须对各杂交组合编排系统号。 • F1杂交种在浸种催芽和播种出苗期应细心管理, 保证成苗率。
作物育种学各论
第一章
水稻育种
第五节 水稻杂交育种
中国的水稻育种,从20年代到40年代末主要采 用纯系育种法(或系统育种),建国后杂交育种逐步 成为水稻育种的主要手段。年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 上的品种、组合个数(%):
选育方法
纯系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花培育种 杂种优势利用 合 计
50年代
27(71%) 11(29%) — — — 38
多的F1组合中筛选少数优良组合,根据F2的表现
淘汰一批组合,经过两次组合筛选后,将群体筛
选的重点放在少数几个重点组合上,扩大F2的群
体和株选率,以防止优良类型的丢失,同时使F3 有一定比例的稳定株系出现,缩短育种年限。
其要点是:
(1)F1: 对F1进行严格的组合筛选。从比较多的组合中 根据表现优劣,选定作为F2第二次组合筛选及群体筛选的 预选组合。 (2)F2: 根据各预选组合的综合表现,最后筛选出1至几 个比较突出的组合,从中进行大量株选。一般每组合群体 为3000~7000株,重点组合种植10000~20000株,成熟期 每2~4株选1株(1穗)提供下代进行穗系鉴定。 (3)F3: 每穗系各栽10株,以多系小群体的方法进行穗 系鉴定。从性状基本稳定和趋向稳定的穗系中按育种目标 选出优良单株供F4鉴定。从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但尚未稳定 的穗系中进行穗选,供F4继续选择。 (4)F4: 对优良一致的穗系进行生产力鉴定,并可结合 进行地区适应性和抗性鉴定。进而筛选优良品系提供参加 省、市级试验。
五、增代和缩短育种年限
加水稻快育种进度的基本原理是:给以适宜的高温短
日条件促进水稻发育,缩短生长周期,在有限的季节内增
加繁殖的代数,或利用异地异季的适宜温光条件,在一年 内增加繁殖的代数,加快选育新品种的速度。 (1)正季短日处理
(2)冬季温室加代 (3)冬季南繁加代
复习思考题:
• 品种间杂交育种和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的特点。
(三)抗病虫性状的选择
抗病虫性多为质量性状,适于从F2代就在人工诱发 或自然诱发下进行选择,选择应与产量性状及其他性状结 合进行。
(四)品质性状的选择
粒型、垩白、透明度等外观品质性状遗传力较高, 可在早代结合目测进行选择,蒸煮食用品质测定相对复杂, 可在稳定成系时测定选择,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理 化指标,也可根据黏度测定仪、食味仪等仪器的测定结果 筛选。评价食味的最好方法是品尝,但需种量多,评价烦 琐,可在稳定后参试前进行。
(4)选用生态类型或亲缘关系或地理距离相差较大
的品种配组。
•
由于亲本的遗传基础差异大,杂交合代分离 广,“易”于选出性状超越亲本和适应性比较强 的新品种,但关键还要看亲本是否具有符合育种 目标的性状,并能否传给后代。
• 低脚鸟尖(台湾) × Peta(印度) → IR8
(5)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强度
2、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的主要特点
• 与种间杂交相比,籼粳杂交较易获得杂交种。
• 与品种间杂种相比,籼粳杂种常表现以下特点: 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发芽势强、分蘖势强、 茎粗抗倒、根系发达、再生力及抗逆力强等优良 性状; 但易出现结实率偏低、生育期偏长、植株偏 高、较易落粒、不易稳定等不良性状。
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的主要特点:
• 水稻杂交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
• 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抗病虫性、品质性状的选
择策略。
• 系谱法育种程序及各杂种世代群体的规模
• 组群筛选法的技术要点。
• 加快育种进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做法。
(1)籼粳之间一般存在生殖隔离,杂种F1结实不正常。
(2)籼粳间具有许多可以互补的优良性状,F1表现强大
的亚种间营养生长优势,但性状配合较难,杂种后代性
状稳定较慢,育成品种的周期长而难度高。
(3)必须利用回交、复交或者利用广亲和品种架桥,来
解决杂种后代不育和性状难以稳定的问题,并需扩大杂 种后代的群体,加强选择压。虽然难度较大,但可能育 成结合了籼粳有利基因的突破性品种。
(3)亲本具有良好的配合力 • 不是所有优良品种都是优良亲本。例如珍珠矮和 IR8都是优良性状较多的丰产品种,但用其育成 的品种很少,且丰产性和稳产性超不出这两个亲 本。 • 因此在考察亲本本身性状表现的基础上,还要考 虑亲本的一般配合力。 • 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品种和其它若干品种杂 交后,杂种后代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一 般配合力好的材料具有将优良性状传递给后代的 较高能力。 • 但好的亲本必然是优良品种。例如台中在来1号。
60年代
42(63.6%) 1(1.5%) — — 66
70年代
66(58.4%) 5(4.4%) 2(1.8%) 19(16.8%) 113
80年代
4(6.0%) 38(56.7%) 5(7.5%) — 20(29.8%) 67
23(34.9%) 21(18.6%)
第五节
水稻杂交育种
一、品种间杂交育种与籼粳亚种间 杂交育种的特点 二、杂交亲本的选配 三、杂种后代的性状选择 四、育种程序与杂种后代群体的规模
抗病虫可以提高品种的稳产性,减低农本,减
少污染。因此抗病虫是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
• 选用的抗性亲本要求目标抗性要有足够的强度,
即能够高抗。
• 杂交稻亲本的选用则需利用显性抗性,最好是完
全显性的抗性基因。如IRRI育成的多抗品种IR28
和IR29(姊妹系)抗5种病虫,抗性分别来源于5
个亲本。
三、杂种后代的性状选择
(一)产量性状的选择
产量性状都为数量性状,但遗传力有强弱之 分,粒重(包括粒型)的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 效果也较好;而穗数、每穗粒数、产量的遗传力 较低,早代选择效果较差,应随着世代增加逐步 加强选择压。 (二)农艺性状的选择 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水稻的抽穗期、 株高等具有较高的遗传力,早代选择的效果较好。 早代也应加强对株型等综合性状的选择。
(2)F2(或复交、回交F1)
F2是分离最严重的世代,群体要大。品种间
杂交、双亲遗传差异(表型和系谱来看)和生态
型差异较小的情况下,F2一般最好种植2000株左
右(1000 ~ 5000株);如果双亲遗传差异和生态
差别较大或是亚种间杂交,F2群体可适当提高到
5000~10000株。
F2是选择的关键世代,选择时主要要注意以下三点:
五、增代和缩短育种年限
一、品种间杂交育种与籼粳亚种间 杂交育种的特点
1、品种间杂交育种的主要特点
(1)杂交亲本间一般不存在生殖隔离,杂种世代结 实率与亲代相似。 (2)亲本间的性状配合较易,杂交性状稳定较快, 育成品种的周期较短。 (3)利用回交或复交和选择鉴定,较易累加多种优 良基因,育成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
惠阳珍珠早
高杆 分带力弱 易倒伏 叶色浅绿
→
珍珠矮11号
半矮生 分带力强 抗倒 叶色浅绿
• 穗型小
• 不抗病 • 迟熟 • 结实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