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8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进入导航
系列丛书
考点18
区域经济发展
自主课堂
基础夯实作业
互动课堂
能力升华作业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目标了然于胸,让讲台见证您的高瞻远瞩
考纲下载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 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 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 特色经济作物为 山区 产品,在半山区实现 主,实现由原料型
“立体开发”,在山区 生产向原料及产品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 加工并举的转变 配套加工业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为例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 推动。 (2)二者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城市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2.我国的特色农业基地 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 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的主 导性因素,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水热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邻近港、澳、台地 区,市场广阔;港 口、铁路、航空等 交通便利;农业生 产技术水平高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
第三部分·考点18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省份
海南
湖南
水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
34.0
47.5
水稻播种面积(千公顷)
229.7
3 855.2
水稻产量(万吨)
126.5
2 611.5
人均水稻产量(千克)
133.9
377.5
1) 湖南省与海南省拟加强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合作,指出各自的优势条件。(6分)
育种试验
技术自然
自然
湖南省
湖南省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资金
大棚农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续表
历史
传统作物产地,农业历史悠久,农民种植经验丰富
文化
饮食文化,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种类
政治
如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农产品贸易,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农产品价格等
二. 农业区位选择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①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
生物化学技术
杂交水稻的培育
冷藏技术
冷藏运输使新鲜瓜果能运到更远的地区
保温技术
温室大棚等的使用使反季节蔬菜供应充足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举例
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提高劳动源自产率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通过改善温度条件,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练习含解析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考点1区域农业发展练好题·考点自测[2020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丹麦农业高度现代化,家庭农场与农业合作社历史悠久。
家庭农场专注于种植、养殖等直接生产活动;农业合作社专注于流通、营销,后来发展到培育良种、打造品牌、加工增值和拓展市场,形成农业—食品产业体系,实现“抱团销售”。
据此完成1-3题。
1.农业合作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家庭农场()①地理位置偏僻②生产规模较小③生产经营分散④机械化水平高A。
①②B。
②③C.②④D。
③④2.农业合作社数量减少而规模扩大,主要是因为()A.农业技术进步B。
劳动成本上升C.农场规模扩大D。
市场竞争加剧3。
丹麦农业能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A.产研销一体化B.农场历史悠久C。
欧盟市场广阔D.国家政策扶持[2017海南地理卷,3—4,6分]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
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A。
技术要求高B。
劳动力投入大C.种子成本高D。
单位面积产量低5。
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A。
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B。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C。
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D。
满足村民膳食需要6.[2020四川攀枝花期中,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陇南大红袍花椒是著名的花椒品种,主要产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椒粒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是重要的烹饪调料和药材.陇南大红袍花椒树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光、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不耐涝,短期积水可致死亡。
陇南市地处甘肃东南部,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当地椒农积极推广“树上花椒"和“树下辣椒”的“双椒”套种生产模式,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6.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②灌溉水源充足 ③河谷两岸地
④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B.①②④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①②③④
答案:C
D.②③④
7.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图 16-1-9),回答下列问题。
图 16-1-9
(1)请描述图中 A→B→C 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状况。 (2)简要分析 B 所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自然条件。 (3)B 所在地区某地为提高本地粮食转化率,拟发展舍饲养 畜业。该地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小组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 等知识,对家乡农区舍饲养畜业产业化进行可行性分析,他们 计划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试写出该小组拟定的 走访调查的主要内容。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整理:甲地区位优势→从甲、乙两地地理差异考虑→ 自然:降水、热量,社会经济:劳动力。 答案:热量条件优越;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沛;劳动力
答案:(1)从 A 到 B 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从 B 到 C 年降水 量先增加后减少。 (2)地势低,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 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3)当地农民饲养的主要牲畜品种及收入情况;饲料加工业
的发展状况;牲畜的疫病研究及防疫状况;当地及附近地区对
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发展状况等。
读甲、乙两区域图(图 16-1-4),回答 1~2 题。
图 16-1-4
1.甲、乙两图中限制农业生产的共同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 D.光照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三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第1讲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进展的方法与途径。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进展的方法和途径。
微专题一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条件分析1.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深度思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答案对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较高,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较高纬度打算了该地区是气温较低;海陆位置上,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侧接近海洋,打算了该地区是季风气候,距离海洋远近,打算了该地区降水量多少。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
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棉花、苹果。
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1.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供应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社会经济条件考向一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回答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三十)-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三十)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一、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持续发展(一)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农业活动商品粮生产畜牧业生产林业生产地形区平原地区西部高原区山地、丘陵地区自然条件①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雨热同期①宜牧面积广;②降水较多,草类茂盛;③牧畜优质①宜林面积大;②森林资源丰富主要问题热量不足过度放牧采育失调、皆伐为主解决措施改良品种和技术退耕还林、还草营林2. 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
在诸多因素中的主导性因素,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某某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位于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某某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3. 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我国商品农业出现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
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4. 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答题模板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知识点
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知识点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以下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希望考生学习。
一、农业的分类及分布1、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种植业分布: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的农作物北方(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大豆、甜菜、花生南方(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稻、甘蔗、油菜3、畜牧业的分布:类型:牧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
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著名畜种分别是: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西藏牦牛、藏绵羊,青海牦牛、新疆细毛羊。
4、林业的分布:三大林区:东北林区(最大)、东南林区、西南林区。
5、渔业的分布:长江中下游流域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海域。
四大海洋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我国最大渔场是位于东海的舟山渔场。
二、农业基地建设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首先要考虑自然条件的特点。
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适宜发展淡水渔业;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等。
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还要充分考虑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等因素。
2、农产品主产区: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自然条件良好、生产规模较大、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规划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甘肃、新疆等若干农产品主产区。
3、走现代农业之路: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知识点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①农业和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②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少,区位有多种选择。
③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2)区位选择的因素、目的。
①农业a主要区位特征: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条件优越的地区。
b原因: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布影响农业生产地域分布。
c目的:合理利用土地优势,获取更多的农副产品。
②矿业a主要区位特征: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
b原因:矿产开采活动的前提是矿产资源的存在,同时经济效益与矿业矿产数量、品位、埋藏条件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c目的:利用区域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③工业a主要区位特征:受自然条件限制少,更注降重社会经济条件等优势明显的区位。
b原因: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和劳动力来自四面八方,选择机会多。
c目的: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④商业a主要区位特征:消费水平高,消费人群密集的区位。
b原因:消费对象是人,并由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数量决定生产效益。
c目的:接近最大消人群,增大商品销量。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1)由于产业活动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不同区域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地域联系。
3.因地制宜,扬长避短(1)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2)发展方向:与当地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
(3)布局要求:尽量发挥当地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优势;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4.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1)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位置要素;自然区位要素;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2)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①某个区域的区位。
②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a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
b这些对象有点状的、线状的、面状的。
201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0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6)政策
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例:我国农业税的取消和农业的补贴、我国商品 粮基地的建设等
知识梳理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4、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
↓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知识梳理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5、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4)土壤、水源 黑土和黑钙土广布,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 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河流众多,灌溉便利 注意: 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为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 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知识梳理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②春旱、夏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
教材P66活动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hm2) 0.31 0.20 0.10 0.02 0.07 0.04 0.10 谷物单产 5 377 7 066 5 929 6 929 6 366 6 427 5 322 2 (kg/hm )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的实施,东北地区扩大耕 地来增加粮食产量受限,保持和提高其商品粮供应地位,可行的 途径有哪些?
第40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4-12-12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知识梳理
典例剖析
二、 农业可持续发展
知识梳理 典例剖析
知识梳理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1、农业区位因素:
自 然 条 件
气候 气候 土壤
市场
农 业 区 位 科技、机械 交通 政策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第39讲——区域农业发展
解决淡水资源短缺; 土壤 治理盐碱地; 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
地形
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 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3)根据材料指出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并阐述
原因。(8分) 水土流失 ①A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地表起伏大 ②降水多且强度大 ③过度开垦和过度樵采破坏地 表植被。
三、农业生产不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森林破坏 水土流失 ①过度砍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场退化 ②过度放牧,___________。 土地沙化 ③过度开垦,___________。 土地盐碱化 ④不合理排灌导致______________。 水资源短缺 ⑤农业用水量过大导致________________。 土壤板结 ⑥大量使用化肥,____________。
考查哪些主干内容?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气象灾 害)、地形、 土壤与水源等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技术、 劳动力、种植历史、经验等
二.农业地域类型 1.主要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乳畜业 2.区位优势、生产特点、问题及措施等
2.产业结构: 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 3.农业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4.经营方式: 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
5.产品市场: 面向国内、国际市场
6
.生态环境: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
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 防护林等
【2010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 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 发展。(8分)
从“东北农业的发展”提炼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思路: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1.夏日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①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③限制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化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2)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A.土地退化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D.沙尘暴增加(3)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B.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C.以粮食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2.下图为东北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中大面积沼泽形成无关的原因是()A.冬季寒冷漫长,蒸发弱B.土质黏重,地表水下渗少C.夏秋多雨,排水不畅D.黑土广布,土壤肥沃(2)图示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单元完整B.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两熟的作物需求C.开发较早,人口密度较大D.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较薄(3)图中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继续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B.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C.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D.强化人工草地建设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经被玉米所取代)。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①土地资源丰富②森林资源丰富③矿产资源丰富④地理区位优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都较多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很大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①耕地面积广大②宜农荒地最多③土壤肥沃④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
一轮复习课件:10.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第十章
第4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25-
方法技巧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比 较 (1)了解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共同之处: 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似。 (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特殊区位条件分析: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 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 即经营专业化) 等。 (3)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分析 :大面积开垦荒地、肥沃的黑 土等。 (4)我国的借鉴之处 :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 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
第十章
第4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21-
材料三:中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比较表。
项目 纬度 地形 土壤 无霜期(天) 降雨量(毫米) 玉米面积比重 玉米单产 (千克/千米 2) 美国玉米带 37° N~45° N 平原台地 有机质 3%~6% 160~200 500~700 50% 7 500 中国玉米带 42° N~46° N 平原台地 有机质 2% 130~145 450~650 50%~60% 6 750
第十章
第4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4-
一 二
三
2.社会经济条件 (1)美国商品 经济高度发达,国内、国外市场广阔。 (2)发达的交通运输 条件和完整的储运系统和网络。 (3)国家政策 与法规。美国实行“以工补农”政策,发达的工业和高科技 产业扶持起了一个发达的农业。 (4)不断延伸和完善农业产业体系。 (5)科技 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大大提高农业产出和农业劳动 生产率。 (6)地广人稀,农业适合大规模地发展经营。
第十章
第4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19-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与区域发展+课件
(3)分析玉米与大豆轮作对土壤的作用。
单一种植玉米消耗地力,土壤肥力下降,与大豆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大豆根部的根瘤菌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大豆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2021年,印度人口13.9亿,年龄结构较为年轻。该国城镇化水平34.5%,低于 亚洲主要发展
【规范表达】
① 农户通过土地租赁、投资及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
② 农户能从基地和企业获得资金、技术和培训等支持;
③ 种植或初加工的产品由企业收购,产品销售有保障。
(2023·广东卷)龙胆草(左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 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 之称(中图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 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 理标志产品。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 产品售价低。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右图),提 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
(2023·广东卷)龙胆草(左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 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 之称(中图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 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
中国家,近年来国内人口出现跨区域迁移。该国粮食生产基本自给,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但粮食 出口常受政策限制。
真题训练 2025年高考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人教版)
便捷,利于茶叶集散,所以茶店集中分布在河流和公路沿线。
(2024浙江卷)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的降水量和面积呈正相关。下表为
2022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状况表,下图为甲、乙用水量的构成图。完成
第5题。
省 (区、 市)
甲 乙
降水量(毫米)
482.1 987.2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C.保障游客安全
D.增加雨水下渗
【解析】 A(×)读图可知,改造田埂、修建鱼道并没有扩大水稻播种,且扩大水稻播
种也不属于生态作用。
B(√)从图中信息可知,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被改造成鱼道后,鱼可以在稻田里畅游,
拓展了生物通道。
C(×)架空的木栈道安全性相对较低,且保障游客安全不属于生态作用。
D(×)该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的地区,水资源丰富,修建鱼道主要是为了养
(2) 明代中期,当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 利系统,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粮输 出。说明堤坝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 (6分) 【答案】 增加土地面积,扩大种植规模; 便于防洪、灌溉,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种植 条件;防止海潮入侵,保证农田安全。 (6分) 【解析】 读图可知,堤坝主要有外堤和干堤两大类,因此堤坝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 主要从外堤和干堤两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外堤可防止海潮入侵堤内,保证堤内土地的 安全开发利用,也可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种植规模。干堤便于防治河道洪水泛滥,利于 灌溉,改善种植条件,保障粮食稳产。
23.7 714.2
用水量 (亿立方米)
40.0 353.1
人均用水量 (立方米)
183.0 605.0
5.两省(区、市)相比( B ) A.甲的人口数量更多 B.乙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 C.甲水环境压力更小 D.乙的地下水回灌量更大 【解析】 从甲、乙用水量的构成图中生活用水量的对比可以判断,乙人口数量较甲多 (表格中用水量除以人均用水量可计算出该地的人口数量),A错误;从甲、乙用水量的 构成图中看,乙的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很大,远远超过甲,可以判断乙的第一、二 产业比重更高,B正确;甲降水量较小,水资源总量远远小于用水量,水环境的压力更大, C错误;乙年降水量为987.2毫米,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区,水资源总量大于用水量,水资源 较充足,过度抽取地下水的状况不是特别严重,因此地下水的回灌量较甲小,D错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我国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区名称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划分目的结合区域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才能合理发展二、区域的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区生产总值少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出现一系列工业基地由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态势转向新型工业化水平高,地区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工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转移由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新型工业化转变,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稀疏。
区域开放程度较低集聚作用大为加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不断提高由停滞、受限到调整再提高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由建设停滞、方式落后转向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完善交通网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化特点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城市化快速推进,形成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由城市衰败、人口外迁转向城市复兴、城市化水平再提高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人地关系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由不平衡加剧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谋求人地协调,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特别提醒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1)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农业布局
课时49农业布局一、农业布局1.含义: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原则(1)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2)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主要类型:水稻种植业、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商业型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商业型谷物种植业、畜牧业、商业型乳酪业等。
3.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1.农业区位选择(1)大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①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农业类型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岸浅海滩涂海域②农作物的区位选择农作物区位选择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平原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小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与合理布局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业>乳牛业>塘渔业>蔬菜种植业>果园业>粮棉业地价因地价较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种植业等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业、蔬菜种植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花卉业、乳牛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且交通便利的地方2.亚洲水稻种植业(1)区位优势条件分析(2)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答题角度规范答题术语经济可持续发展增产: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2_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_以美国为例课件湘教版
亚热带
平坦开阔 黑土 密西西比河
2.社会经济条件 (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___经__济__效__益__对农业区域专 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2) 完 整 而 便 捷 的 _交__通__运___输__网__络__—— 有 利 于 农 产 品 的 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3)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最主要特征:_农__业__生__产__地__区__专__门__化__,即在全国范围 内形成许多专业生产区。
2.地理条件 (1)自然条件 ①气候
②地形:__高__原__、 __平__原__、 _山__地___,利于农业多种经 营。
③土壤: _黑__土___、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 农业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
【思考2】 为什么东北大米的品质优良,富含多种营养 物质?
[提示] 东北大米质量优良,是由于其生长期较长,而且 具有夏季日照时间长、日温差大等特点。同时由于冬季气 温低,不利于作物害虫越冬,因此水稻病虫害少,品质优 良。
(2)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 的原因是( )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信息解读] 第(1)题,从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得 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服饰,后新增加了 蚕丝被制造业,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 创意等产业。综合来看,产业链都是基于植桑养蚕而形成的 ,在此基础上的多元化延伸。A、B和D项概括较为片面,只 能概括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流程,不能全面概括该镇特色产 业的发展方式。故选C。第(2)题,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特 色小镇”,说明定位的是城镇建设。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 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而城镇经济的发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3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地理背景(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①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②热量条件:夏季温暖,雨热同期;冬季寒冷,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③农作物品种:喜凉作物。
④农作物生长时间:4-10月。
(2)地形条件: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布局的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茧、苹果等。
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
2.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①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三、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系统退化。
2.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的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微点1东北地区热量条件的优劣(1)劣势:热量不足致使作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减少 农业发展方向 水土流失 • 人口激增所产生的农业生态环境湿退化地。萎缩
3、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农业发 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 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 粮食需求(平原区)
平原区农 业发展方
(2)热量不足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影响吗?
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A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 B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C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 收成; D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 应问题等
(2)热量不足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影响吗?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 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B.农作物病虫害较少 C.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矿物质 分解和淋溶作用较弱,土壤较肥沃 D.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时可以 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
向
• 重点:抗 衡国外农 产品进入 国内市场
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
图4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 重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 经济。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 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成功实施五 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 布局规划》。据此回答以下3题。
• 13.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 ①自然条件好 ②生产规模小
• 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 14.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 ()
2.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
B 曲线图”。①-④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
A.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B.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C.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 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
主要产品类型
耕作农业区
平原地区:松嫩平原、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林业和特产区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兴安落叶松、红松、樟子 松、蒙古栎、白桦、人参、 鹿茸、柞蚕、苹果
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 三河牛、三河马、 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东北红牛
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 读图,回答以下2题。
• 16.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
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D )
•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
• C.光热条件好 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
平高
• 17.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 的区位因素相比,北德平原小麦 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C
• A.土壤肥沃多冻土
玉米:松嫩平原,这 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 “玉米带”
3.结构图示法记忆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及成因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成都平原江汉太江平湖区淮原平地原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1)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 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案: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投入 不足等。 (2)为继续保持全国商品粮第一大省的地位,你认为黑龙江省 可采取哪些措施实现粮食增产?
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
• C.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
• D.以水稻种植为主
• 看右图, 找出东北 地区降水 量和气温 分布有什 么特点?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二、农业布局特点
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
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因地制宜
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地区
东北地区的位 置和范围?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 1、自然条件
• 2、社会经济条件
• ①生产品种:多喜温凉作物,如______等
• ②耕作制度:一年 熟
• ③生产季节:
月
• ④农事安排:春 夏 秋 。
【对比分析】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
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 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 D .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
品
• 15.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 意义包括()
• ①是 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 • 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 • 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 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以上
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区商品粮占全 国的比重为25%
东北区 全国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黑龙江土地利用状况
土地类型多种多样 特 耕地面积广,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点
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 地区专业化生产
水稻:东部的山间河 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 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北部地区,以 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 最集中。小麦以春小麦为 主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农 业区位因素)
↓ 确定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发展优势、 特色农业)
↓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合理 布局农业生产
东北地区的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1 我国东北地区区域农业发展 一、东北地区地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