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ppt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氮气
1、氮元素的存在及单质的物理性质
存 游离态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在 化合态形式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及有机物中
物 理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性 难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0.02体积的氮气。
思考题
1、1molMg在足量的氮气、空气、纯氧气、二
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 的固体质量由大到小的 排列次序是_二__氧__化__碳__>__氧__气___>_空__气__>__氮__气_____.
点燃
2Mg + O2 →2MgO
点燃
3Mg + N2 → Mg3N2
(40g) (100/3g)
2Mg + CO2 →点燃2MgO +C (46g)
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工业上怎样制取氮气?利用氮气的什么性质?
空气
液化
先气化 液态空气
氮气 b.p -195.8℃
后气化
氧气 b.p -183℃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氮的固定------把大气中的游离态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 1生物固氮
豆科作物根瘤中的固氮菌常温下将空气中的氮 气转化为硝酸盐。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化学人教版 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共25张ppt)
15
在断电之后,为什么氧气浓度又有了一次下降? 可能N2与O2生成NO2的过程有中间产物,中间产物与 O2反应最终生成了NO2 。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呢?
16
NO与O2的反应 将装有NO气体的注射器吸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注射器内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生成了NO2 总结对空气放电后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方程式?
红棕色气体消失,说明二氧化氮发生了反应,分析产 物的可能性,该如何验证呢?
测反应后溶液的pH,若显酸性,则证明有硝酸生 成。 再向注射器内吸入部分空气,若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则证明有一氧化氮生成。
20
在价类二维图上画出“雷雨发庄稼”涉及到的物质转化 规律,并写出方程式。
21
我们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
回忆初中对氮气的知识,描述氮气的性质。 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写出氮气的电子式与结构式,尝试解释氮气性质稳 定的原因。
9
观察价类二维图,你觉得性质稳定的氮气该如何一 步步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氮肥呢?
氮元素化合价
+5
HNO3
NO3-
+4
NO2
+2
NO
0
N2
-3
NH3
NH3·H2O NH4+
量, 氮不能,如果氮气可行的话,那么我们就没
有必要施肥了。
植物到底能够吸收什么样的含氮物质呢?
5
6
氨态氮肥:主要提供铵根离子 硝态氮肥:主要提供硝酸根 尿素(NH2CONH2)
空气中的氮气很充足,该如何转化为植物所能吸收 的硝酸根和铵根呢?
7
一 氮气与氮的固定
24
放电或高温
N2+O2=====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在断电之后,为什么氧气浓度又有了一次下降? 可能N2与O2生成NO2的过程有中间产物,中间产物与 O2反应最终生成了NO2 。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呢?
16
NO与O2的反应 将装有NO气体的注射器吸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注射器内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生成了NO2 总结对空气放电后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方程式?
红棕色气体消失,说明二氧化氮发生了反应,分析产 物的可能性,该如何验证呢?
测反应后溶液的pH,若显酸性,则证明有硝酸生 成。 再向注射器内吸入部分空气,若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则证明有一氧化氮生成。
20
在价类二维图上画出“雷雨发庄稼”涉及到的物质转化 规律,并写出方程式。
21
我们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
回忆初中对氮气的知识,描述氮气的性质。 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写出氮气的电子式与结构式,尝试解释氮气性质稳 定的原因。
9
观察价类二维图,你觉得性质稳定的氮气该如何一 步步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氮肥呢?
氮元素化合价
+5
HNO3
NO3-
+4
NO2
+2
NO
0
N2
-3
NH3
NH3·H2O NH4+
量, 氮不能,如果氮气可行的话,那么我们就没
有必要施肥了。
植物到底能够吸收什么样的含氮物质呢?
5
6
氨态氮肥:主要提供铵根离子 硝态氮肥:主要提供硝酸根 尿素(NH2CONH2)
空气中的氮气很充足,该如何转化为植物所能吸收 的硝酸根和铵根呢?
7
一 氮气与氮的固定
24
放电或高温
N2+O2=====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
铜,用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 中加入的物质是固体NH4Cl和Ca(OH),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2)B 中加入的物质是碱石灰,其作除用去是NH3气流中;的水蒸气
(3)实验时在 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发生
第7页/共22页
考点突破
氨气的性质
综合考察氨气的性质,如氨气和酸的反应、 氨气的还原性、氨水的性质等。
第8页/共22页
【例2】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 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2)化学性质:
第1页/共22页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毒性 密度
水溶性
NO 无色
无味 有毒 比空气稍大 不溶于水
NO 红棕色
有毒
刺激性气味
2
易溶于水、 比空气大
与水反应
第2页/共22页
(2)化学性质: ①NO与O2反应: 2NO+O2===2NO ; ②NO2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
第22页/共22页
分子,氨气易溶于水可用 相似相溶
原理和氨分子与水
分子间形成了 氢键 来解释。
第5页/共22页
考点突破
喷泉实验
1.形成喷泉的原理
形成喷泉最根本的原因是瓶内
外存在压强差。
2.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 ②气体要充满烧瓶; 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 中加入的物质是固体NH4Cl和Ca(OH),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2)B 中加入的物质是碱石灰,其作除用去是NH3气流中;的水蒸气
(3)实验时在 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发生
第7页/共22页
考点突破
氨气的性质
综合考察氨气的性质,如氨气和酸的反应、 氨气的还原性、氨水的性质等。
第8页/共22页
【例2】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 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2)化学性质:
第1页/共22页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毒性 密度
水溶性
NO 无色
无味 有毒 比空气稍大 不溶于水
NO 红棕色
有毒
刺激性气味
2
易溶于水、 比空气大
与水反应
第2页/共22页
(2)化学性质: ①NO与O2反应: 2NO+O2===2NO ; ②NO2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
第22页/共22页
分子,氨气易溶于水可用 相似相溶
原理和氨分子与水
分子间形成了 氢键 来解释。
第5页/共22页
考点突破
喷泉实验
1.形成喷泉的原理
形成喷泉最根本的原因是瓶内
外存在压强差。
2.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 ②气体要充满烧瓶; 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
无论是单一气体 ( NO2 ),还是 NO、NO2、O2 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混合气 体溶于水,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 NO 或 O2 ,不可能是NO2。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4.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1)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 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2)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 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形成酸雨。 (3)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 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4)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硝酸的酸性比磷酸强
化合价: -3、 0、 +2、 +3、 +4、 +5
一、氮气及氮的固定
1.氮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气味 无味
状态 气体
液氮
密度 密度比空气稍小
水溶解 难溶
一、氮气及氮的固定
2.氮气的化学性质
化学式
N2
电子式
N
N
结构式
NN
共价三键、键能大,性质稳定,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N2 表现氧化性
课堂导入
“死亡谷”之谜 青藏高原上的那棱格勒峡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
日丽的晴天顷刻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常遭雷击而倒毙。奇 怪的是这里牧草茂盛,水草肥美,被当地牧民称为“死亡谷”。
考察队测定后发现,这里的磁场强度非常高。这里的地层, 除了分布着大面积的三叠纪火山喷发的强磁性玄武岩外,还有大 大小小30多个磁铁矿脉及石英闪长岩体。正是这些岩体和磁铁矿 产生了强大的地磁异常带。夏季,它使因昆仑山的阻挡而沿山谷 东西分布的雷、雨、云中的电荷常常在此汇集,形成超强磁场。 一旦遇到异物,便会发生尖端放电即产生雷击现象,使人和畜瞬 间死亡。巨大的磁力还导致了指南针失灵,仪器不准。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4.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1)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 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2)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 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形成酸雨。 (3)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 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4)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硝酸的酸性比磷酸强
化合价: -3、 0、 +2、 +3、 +4、 +5
一、氮气及氮的固定
1.氮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气味 无味
状态 气体
液氮
密度 密度比空气稍小
水溶解 难溶
一、氮气及氮的固定
2.氮气的化学性质
化学式
N2
电子式
N
N
结构式
NN
共价三键、键能大,性质稳定,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N2 表现氧化性
课堂导入
“死亡谷”之谜 青藏高原上的那棱格勒峡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
日丽的晴天顷刻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常遭雷击而倒毙。奇 怪的是这里牧草茂盛,水草肥美,被当地牧民称为“死亡谷”。
考察队测定后发现,这里的磁场强度非常高。这里的地层, 除了分布着大面积的三叠纪火山喷发的强磁性玄武岩外,还有大 大小小30多个磁铁矿脉及石英闪长岩体。正是这些岩体和磁铁矿 产生了强大的地磁异常带。夏季,它使因昆仑山的阻挡而沿山谷 东西分布的雷、雨、云中的电荷常常在此汇集,形成超强磁场。 一旦遇到异物,便会发生尖端放电即产生雷击现象,使人和畜瞬 间死亡。巨大的磁力还导致了指南针失灵,仪器不准。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NH4HCO3 === NH3 ↑ +CO2 ↑ +H2O
实验5-7
三、氨气和铵盐
4.铵盐的化学性质
与碱反应 △
NH4Cl+NaOH== NaCl+H2O+NH3↑ △
NH4NO3 +NaOH==NaNO3+NH3 ↑ +H2O △
(NH4)2SO4+2NaOH == Na2SO4+2H2O+2NH3 ↑
氨气的还原性 催化剂
①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4NO+6H2O
三、氨气和铵盐
3.铵盐的物理性质 农业上常用的化肥
绝大多数铵盐是白色 或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 例如:(NH4)2SO4、NH4HCO3、NH4NO3、NH4Cl 4.铵盐的化学性质
不稳定性 ---受热易分解
NH4Cl === NH3↑+HCl ↑
实验5-6
三、氨气和铵盐
2.氨气的化学性 质
氨气与水反应
NH3+H2O
一水合氨,不可以写成NH4OH
NH3·H2O
NH4++OH-
NH3·H2O==△=== NH3↑+ H2O
氨气:高中阶段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
2.化学性质 与酸的反应
三、氨气和铵盐
2.氨气的化学性 与质酸的反应
NH3+HCl == NH4Cl 有大量白烟产生 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浓硝酸有挥发性,挥发性酸(HCl、HNO3等) 遇氨气均有白烟生成;难挥发性酸H2SO4、H3PO4无此现象。
改进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控制尾气排放
谢
谢
观 看 氮
及 其 化 合 物
实验5-7
三、氨气和铵盐
4.铵盐的化学性质
与碱反应 △
NH4Cl+NaOH== NaCl+H2O+NH3↑ △
NH4NO3 +NaOH==NaNO3+NH3 ↑ +H2O △
(NH4)2SO4+2NaOH == Na2SO4+2H2O+2NH3 ↑
氨气的还原性 催化剂
①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4NO+6H2O
三、氨气和铵盐
3.铵盐的物理性质 农业上常用的化肥
绝大多数铵盐是白色 或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 例如:(NH4)2SO4、NH4HCO3、NH4NO3、NH4Cl 4.铵盐的化学性质
不稳定性 ---受热易分解
NH4Cl === NH3↑+HCl ↑
实验5-6
三、氨气和铵盐
2.氨气的化学性 质
氨气与水反应
NH3+H2O
一水合氨,不可以写成NH4OH
NH3·H2O
NH4++OH-
NH3·H2O==△=== NH3↑+ H2O
氨气:高中阶段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
2.化学性质 与酸的反应
三、氨气和铵盐
2.氨气的化学性 与质酸的反应
NH3+HCl == NH4Cl 有大量白烟产生 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浓硝酸有挥发性,挥发性酸(HCl、HNO3等) 遇氨气均有白烟生成;难挥发性酸H2SO4、H3PO4无此现象。
改进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控制尾气排放
谢
谢
观 看 氮
及 其 化 合 物
《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教学PPT课件【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具有氧化性、还原性,主要表 现强氧化性,能氧化SO2、KI 等物质
毒性
有毒(易结合血红蛋白使 有毒(刺激腐蚀呼吸道黏膜)
人中毒)
相互转化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判断正误】 (1)由于NO极易与O2反应,并且其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多,因此收集NO只能用 排水法( √ ) (2)由于NO2极易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五、课堂检测
6.按图进行实验。试管中装有12 mL NO,然后间歇而又缓慢地通入8 mL O2, 下列是有关最终状态的描述:
①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 ②试管内气体呈无色 ③试管内
液面不变 ④试管内液面上升 ⑤试管内气体是O2 ⑥试 管内气体是NO。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解析
√C.氮的氧化物均有毒
D.氮的氧化物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解析 氮的氧化物包括NO、N2O、NO2、N2O3、N2O4、N2O5等,A项错误; NO、N2O4等均为无色气体,B项错误; 氮的氧化物均有毒,C项正确; NO在空气中易被O2氧化为NO2,D项错误。
五、课堂检测
5.对3NO2+H2O===2HNO3+NO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2.在上述NO、NO2性质实验中 (1)如果要将注射器中的NO充分转化,应采取的措施是_继__续__通__入__过__量__的__空__气__。 (2)上述实验对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启示是_在__用__水__吸__收__N__O_2_制_取__硝__酸__的__反__应__过_程___ _中__,__要__不__断__地__补__充__一__些__空__气__,__使__N_O__2尽__可__能__多__地__转__化__为__硝__酸___。
氮及其氮的化合物课件
03
硝酸盐的种类
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 的总称,包括硝酸钠、硝 酸钾、硝酸钙等。
硝酸盐的性质
硝酸盐易溶于水,具有较 高的稳定性,在自然界中 广泛存在。
硝酸盐的应用
硝酸盐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可用于制造化肥、炸药 、烟火等。
铵盐
铵盐的种类
铵盐是一类含氮的离子化 合物,常见的有氯化铵、 硫酸铵、硝酸铵等。
铵盐的性质
铵盐易溶于水,具有刺激 性气味,在加热时易分解 。
铵盐的应用
铵盐是重要的氮肥,也可 用于制造其他含氮化合物 和药物。
氰化物
氰化物的种类
氰化物是一类含碳和氮的化合物,常见的有氰化钠、氰化钾、氢 氰酸等。
氰化物的性质
氰化物具有剧毒,易溶于水,可在生物体内分解。
氰化物的作用与危害
氰化物在工业上用于电镀、金属热处理等,但如果不慎摄入或接触 ,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致命。
氮气是一种非极性分子,不溶于水, 但可以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 泼,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
氮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广泛应 用于化工、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氮气可以与氧 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一氧 化氮、二氧化氮、氨气等化合物。
氮及其氮的化合物课件
目录
• 氮气 • 氮的氧化物 • 含氮无机化合物 • 氮的有机化合物 • 氮肥 • 总结与展望
01
氮气
氮气的物理性质
氮气的分子式为N2,是一种无色、 无味、无毒的气体。
氮气是一种双原子气体,其化学键是 共价键,分子之间是单键结合。
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134,是 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空气的 78%。
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
1.物理性质
气味 __刺__激__性__
颜色 __无__色__
硝酸
挥发性 _易__挥__发____
溶解性 与水互溶
2.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HNO3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H2)。
(2)不稳定性:浓HNO3不稳定, 见光或受热 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
4HNO3(浓)=光 或==照 △==4NO2↑+O2↑+。2H2O
NH+ 4 ―强―△碱→ 无色气体 ―石湿―蕊润―试红―纸色→ 试纸变 蓝
溶于
NH3 极易溶于水:NH3+H2O
NH3·H2O
______N__H_4+_+__OH- (氨溶于水显碱性)。
NH3 与 HCl 气体反应:NH3+HCl===NH4Cl (产生大 量 白烟 )。
_A__l3_+_+__3_N_H__3_·H__2O__=_=_=_A__l(_O_H__)_3↓__+___3_]H。__3+__5_O__2催_=_=化△_=_=剂_=_4__N_O__+__6_H_2_O___(氨的催化氧化)。
2.铵盐 (1)不稳定性: NH4Cl==△===NH3↑+HCl↑ 、 N__H_4_H__C_O__3=__=△_=_=_=_N_H__3_↑__+__H_2_O__↑__+__C_O__2↑_____。
(2)与强碱反应:NH4Cl+NaOH==△=== __N_H__3_↑__+__N_a_C__l+__H__2_O_____。应用于 NH4+的检验:
1.了解氮单质及其主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 应用。 2.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 影响。 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 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氮气及其氧化物
1.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转化 (1)氮元素的存在与氮的固定:
氮及其化合物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B.氨水中滴入酚酞变红,是因为氨气能电离出氢氧
根离子
C.因氨水中的氨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故25% 的氨水是指每100 g氨水中含NH3·H2O 25 g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 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溶解约700 体积的氨气,故A项中剩余气体中不含氨气,错误; 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 离出氢氧根离子,B项错误;虽然氨在其水溶液中主 要以一水合氨的形式存在,但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 是氨,C项错误;NH3·H2O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 向浓氨水中加入氧化钙制取氨气的原因之一就是氧化 钙与水反应消耗水以及反应放热.
V(O2)=1.4 mL,V(NO2)=(4×1.4 mL)+3 mL=8.6 mL.
[答案] 7.2 mL NO2和2.8 mL O2或8.6 mL NO2和1.4 mL O2
1.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 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 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 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 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 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 ()
(2)若剩余的1 mL气体是NO,根据3NO2+H2O === 2HNO3+NO,则发生反应4NO2+O2+2H2O === 4HNO3 时过量的NO2体积为3 mL,设反应的O2的体积为y,则有 4NO2+O2+2H2O === 4HNO3
4y
y
则(4y+3)mL+y=10 mL,解得:y=1.4 mL,
答案:(1)C+4HNO3(浓)= =△= = = CO2↑+4NO2↑+2H2O
(2)
(3)加热
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
编号 A B C D
气体
NH3
CO2 NO NO2
a
浓氨水
盐酸 稀HNO3 浓HNO3
b
生石灰
碳酸钙 铜屑 铜屑
c
碱石灰
饱和NaHCO3 H 2O NaOH溶液
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
其中错误的是
A.只有① C.①③
B.只有③ D.②③
【 解 析 】 实 验 室 制 备 NH3 的 方 法不 只 一 种 , 除 课 本 介 绍 的 由 NH4Cl与碱石灰反应制取之外,其他的只要合理亦可。①装置中 NH4Cl加热分解产生的NH3、HCl很容易在管口重新化合成NH4Cl, 而无法收集到NH3。③装置在加热时,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 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方法二:加热 没有沉淀生成 产生浅黄色沉淀 硝酸银溶液
方法三:用四 氯化碳溶解 无明显现象 得到橙红色四氯 化碳溶液
五.硝酸还原产物的确定 (1) 金属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时,随着反应进行,硝 酸浓度将降低,转化为稀硝酸时,还原产物也将从原 来的NO2转化为NO; (2) 定量分析:硝酸还原产物是什么,取决于硝酸得到 的电子数。假设每摩尔硝酸获得电子x mol,则有: ①若x=1,还原产物是NO2或N2O4; ②若x=2,还原产物是N2O3; ③若x=3,还原产物是NO; ④若x=4,还原产物是N2O; ⑤若x=5,还原产物是N2或NH4NO2; ⑥若x=8,还原产物是NH3或NH4NO3;
一、氨的制取及检验
1.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 2NH4Cl+Ca(OH)2 加热 CaCl2+2NH3↑+2H2O
(2)装置原理(发生、净化、收集、尾气吸收)
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课件 高一化学下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是 1:3
。
3、将等体积NO2和O2充入试管,并倒立于水槽中,最后试管中剩余气体
为
O2
,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气体体积的 3/8 。
变式3:现有NO2、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 2 mL(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可能是__4__m_L_或__1_._2_m__L__。
是什么? 4NO+3O2+2H2O===4HNO3
当V(NO):V(O2)=4:3时,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 当V(NO):V(O2)>4:3时,NO过量,剩余气体为NO; 当V(NO):V(O2)<4:3时,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
【课堂练习】
1.将盛有60 mL N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
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则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
是 20 mL
。
2.现有NO2、N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6 mL(同温
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是__3_m__L____,NO的体积是 9 mL
。
变式2:现有NO2、N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缩 小 为 原 来 的 一 半 ( 同 温 同 压 下 ) , 则 原 混 合 气 体 中 氮 气 与 NO 的 体 积 比
2.结合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感受化学 变化的奇妙。掌握NO、NO2的性质,掌握NO、NO2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培 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任务一:氮气与氮的固定 1.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游离态的氮以N2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约占空气体积的78%
(78%) 氮气
放电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
(一)氮气
3. 氮气的化学性质
N2+3Mg =点=燃= Mg3N2
N2+3H2 高温、高压 2NH3
催化剂
N2+O2 放=电=或=高=温2NO
一、氮气与氮的固定
(二)氮的固定
1. 含义: 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2. 分类:
自然固氮
大自然通过闪电释放的能量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 或者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成氨,从而实现自然固氮。
(一)氨气的性质
2. 化学性质
现象: 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中,形成红色的喷泉
(1)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 + OH-
氨的水溶液(俗称氨水)显弱碱性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 化学性质
(2)与酸的反应:
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
原因: 氨与氯化氢相遇迅速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
≜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3) 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4) 收集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 (5) 棉花的作用:防止空气对流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6) 验满:
a.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 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7) 环保措施: 硫酸(或水)吸收多余的氨气
图5-10 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实验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结论:在一定条件下,NO与NO2可以相互转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NO→NO2: _____2_N_O_+__O_2_=__2_N_O_2____; ②NO2→NO: ____3_N_O__2+_H__2O__=__2_H_N__O_3_+_N_O___ (工业制取硝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1 C.7∶5
B.5∶7 D.4∶3
解析 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
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
,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取决于NO2与NO的体积,由于
NO2与NO体积相同,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相等,即两试
管中HNO3的浓度相等。
解析显/隐
第5页
返回目录
考点一 氮气及其常见氧化物
H2
O2
O2 NO2 O2 HNO3
①
②
③
④
【请高写考出警标示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氮的氧化物都是大高温气、污高染压 物(形成酸雨)。 (2)空气①中NON22是+3造H2成光催化化剂学烟雾2N的H主3 要因素。 (气3)、空硝气②酸中工NO厂N、2等+NO。O2 2放主电要或来高温源于2煤NO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chuangxin/cx_index.html
专题二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5讲 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突破 素养提升
考点一 氮气及其常见氧化物 考点二 氨和铵盐 考点三 硝 酸
喷泉实验面面观
第1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Nhomakorabeahuangxin/cx_index.html
(4)NO2③:既有氧化2性NO又+有O还2=原==性2N,O以2 氧化性为主。NO2 能使湿④润的淀3N粉O-K2+I试H2纸O变==蓝=2。HNO3+NO
第2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chuangxin/cx_index.html
1.如何鉴别NO2与溴蒸气? 答案: 由于NO2和Br2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性:①均 具有氧化性;②溶于水均有酸生成;③均可与碱反应; ④均为红棕色等。所以不能用淀粉-KI试纸、pH试纸、 NaOH溶液来鉴别,但二者性质又有差别,可以用下 列试剂或方法鉴别:①AgNO3溶液;②CCl4;③用水 洗法。
③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④干燥:用碱石灰(NaOH和CaO固体的混合物)。
⑤验满方法: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 纸变蓝色;b、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 烟产生。
⑥尾气处理: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H2SO4 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 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典例 1】 下列说法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A . NO2
与
水
的
反
应
:
3NO2
+
H2O===2NO
-
3
+
NO
+
2H
+
(2011·江苏,6B)
B.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NO2 的离子方程式是 2OH-+ 2NO2===NO-3 +NO+H2O(2010·江苏,3C)
C.NO2 通入 FeSO4 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2010·上海,13A)
结束放映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chuangxin/cx_index.html
NOx和O2混合型计算题的规律总结
(13.)N关O系 、式 NO法2 和 O2 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先(1)按NO3N和O2O+2H混2O合=气==体2H通N入O3水+中NO 计算出生成的 NO 体 由 积,2N再O加+上O原2=来==混2N合O气2 体和中3NNOO2体+积H2,O再==按=2(H1)N计O算3+。NO
D.CO、NO、NO2 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
存在(2010·山东理综,13C)
【思维启迪】N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__3_N_O__2_+_H_2_O__=_=_2_H_N__O_3_ __+_N__O___;Fe2+、NO具有还原性,易被__氧__化___。
解析显/隐
第4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与Cl2 或O2反应
⑶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
2NH4Cl+Ca(OH)2
第7页
CaCl2+2NH3↑+2H2O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chuangxin/cx_index.html
②装置: “固体+固体
气体”
〔与用KClO3(MnO2作催化剂)或 KMnO4加热制O2的制气装置相同 〕。
相等。
训练提升,请完成《创新设计》对应题组训练!
第6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chuangxin/cx_index.html
考点二 氨和铵盐
1.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
(2)化学性质
得总反应为 4NO+3O2+2H2O===4HNO3
2(2.)N电O子2 和守恒O2法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当由 N3NOOx 2转+化H为2O硝==酸=2时H要NO失3去+电NO子,和如2果NO是+NOO2x==与=2ON2O2 得 混总 合,反则应反为应4中NOO22+得O到2+的2电H子2O数==与=4NHONxO失3 去的电子数
第8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chuangxin/cx_index.html
2.铵盐
(1)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a.NH4Cl受热分解__N_H__4C__l_____N__H_3_↑__+__H__C_l_↑_____ b.NH4HCO3受热分解:
2.在3NO2+H2O===2HNO3+NO反应中:氧化剂、 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1_∶__2__,1 mol NO2反应转 移电子的个数为 ___23_N__A __。
第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chuangxin/cx_index.html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chuangxin/cx_index.html
【典例2】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 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 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 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 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