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玉米育种浅析

合集下载

美国玉米高产的秘密

美国玉米高产的秘密

美国玉米高产的秘密der-roller打垄。

春天彻底检修约翰迪尔1720XP16行播种机。

播种前施用80-110-150同时加9磅S,8磅Zn和1磅B用整地机(cultivator)施入。

7英寸高时施用240磅N的硝酸铵,我们的土壤2-3年化验一次,我们需要知道确切需要什么,一旦我们知道,在长期生产上,就不会在养分上偷工减料。

播种行距是30英寸,密度38000,我们感觉生产上30英寸,密度33000-34000更合适一些。

19.TIM,DAN&JOEDURICK2015年鉴于参赛土壤泥泞,不能追肥,在播种前施用220磅/英亩的液氨,肥料水平已经足够满足需要。

年年施用的杀菌剂HeadlineAMP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多雨的今年,病害压力特别重,据当地你们反映,喷施杀菌剂可以挽回20-30蒲式耳的产量。

2016年,需要强调的重点是:高肥量,高质量的种子和装备。

播种前几周施用无水液氨(相当于180磅纯氮)播种使用约翰迪尔1770型24行播种机,加装秸秆清除装置。

特别是很多秸秆残留的地方,效果很好。

品种选择P1751AMT,有很好的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能力。

杂草控制在4叶期施用农达(草甘膦)和Acuron(先正达,氟吡草酮、莠去津、甲基磺草酮和S-异丙甲草胺),齐腰高时施用100磅有效氮32氮肥,在花丝褐色期用直升机喷HeadlineAmp杀菌剂,比使用飞机有更好的覆盖率。

在以后准备应用多种杀菌剂,在其他的农户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

管理秘诀种植高质量的种子。

关注高肥量。

用好的装备。

20.ROBERTJENSEN赢得比赛要求做好一系列的的事,确保每个种子有均等的机会茁壮成长并发挥其潜力。

首先要确保每一粒种子播种在合适的深度和恰当的位置。

播种机加装液压系统,使播种都很完美。

21.SamSantini和ChrisSantini夫妇到今年他们已经是第四次取得冠军了,他的竞赛田已经连续种植30年玉米了,他使用chiselplow整地,施用50磅N。

美国玉米产量每亩多少斤,产量为什么会比中国高

美国玉米产量每亩多少斤,产量为什么会比中国高

美国玉米产量每亩多少斤,产量为什么会比中国高美国玉米产量每亩多少斤,产量为什么会比中国高回答在常规种植下,美国玉米的平均产量约为800kg/亩,不过由于播种时间、方法及管理方式不同,玉米的产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具体的产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播种时需要先选择颗粒饱满且没有损伤的种子,做好浸种催芽的工作之后就可以播种了,在种植期间要做好灌水排水、中耕除草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工作。

一、美国玉米产量每亩多少斤1、亩产量在常规种植下,美国玉米的平均产量约为800kg/亩,但由于播种时间、方法及管理方式不同,玉米的产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美国玉米具体的亩产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如何种植玉米(1)选种播种:选择颗粒饱满且没有损伤的种子进行播种,将种子清洗浸泡后就可以播种到土壤中了。

(2)灌水排水:在种植期间需要合理的灌水,促使植株能够更好的生长,而在阴雨天则要做好排水措施。

(3)中耕除草:从挖掘到拔节孕穗期,一般要做1-2次除草。

中耕的深度取决于湿度,水多的时候可以深一点,水少的时候可以浅一点,这样植物的根系就不会受到损伤。

(4)防治病虫害:在玉米的生长期间需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注意使用浓度,避免浓度过高,对植株的生长造成影响。

2.为什么美国的玉米产量比中国高?11、全程机械化在美国,从耕地种植、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已经机械化,取代了传统的人力和畜力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能力。

然而,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剥苞叶、脱粒、割秸秆等工作。

仍然是手工完成,工作量大,生产能力低。

2.地形优越。

美国的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且降水丰富,再加上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不仅适合种植玉米,而且在种植完成后也方便将玉米送往其他的地方。

3、实行玉米区域化种植。

美国玉米种植技术是什么

美国玉米种植技术是什么

美国玉米种植技术是什么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产量占全世界玉米总量的42%,是机械化、规模化高产高效生产管理技术最先进国家的国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美国玉米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美国玉米种植技术国玉米带免耕约占20%,条带深松耕作占70%;玉米田以深松为主,很少能见到翻耕。

中国目前是以翻耕和旋耕为主,夏播区玉米大部分为免耕直播方式栽培。

美国玉米株高240-250cm左右、穗位高110cm左右,整齐度高、耐密植、单株生产力高、抗倒、抗病虫等。

综合抗逆性强,播种至成熟即全生育期110-120天,但从成熟到收获还有近1个月的脱水时间,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降至15%-20%、茎秆坚硬、不倒伏,全部机械收获籽粒。

这是大农场的必然做法。

中国玉米平均株高300cm,平均生育期101(夏播)-130(春播)天。

未来发展生育期可缩短为95-125天,株高250-300cm。

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达到18%左右,向机械化收获籽粒迈进!在美国绝大部分采用76cm等行距播种,极个别农场受老型号联合收获机固有行距的制约而种植90cm行距。

主要是由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和田间作业机械的固定幅宽来决定。

如果要改变行距,那么所有的机械就需要全部更换!!在中国一般生产条件下采用等行距(50-60-66cm)种植;在高密度(高产)条件下也有选用大小行种植的。

在美国伊利诺州,为了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也有采用大小行种植(但与我国的大小行种植概念不同,其大行距仍为76cm,小行距18cm三角形错位播种,两列小行距株数之和与等行距单行株数相同)及51cm行距种植。

行距变小的趋势及进程主要由农机具的改革所决定。

玉米的生长环境温度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

玉米生物学有效温度为10℃。

种子发芽要求6—10℃,低于10℃发芽慢,16—21℃发芽旺盛,发芽最适温度为28—35℃,40℃以上停止发芽。

苗期能耐短期-2-- -3℃的依温。

美国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品种更新换代中的作用

美国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品种更新换代中的作用

美国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品种更新换代中的作用美国作为玉米资源中心,具有丰富的种质,育种技术先进,还有孟山都和先锋二大种业航母运营,美国在玉米研究上成了世界的领跑者,世界上只要有玉米的地方就有美国玉米杂交种种植,他们的品种几乎渗透并主导了除中国黄淮海地区以外的所有玉米种植区。

一)美国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我国品种的更新我国玉米种植历史不长,开展玉米研究的时间则更短。

但我国玉米发展速度很快,我们用了三十年时间走完了美国人百年的发展之路。

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已达5 亿多亩,全国平均亩产约400 Kg,种植面积已接近美国(李少昆, 2009),但产量差距不小。

这个差距主要不在品种技术,而在于土壤及气候条件。

美国玉米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适宜(李少昆, 2013)。

而我们的黄淮海夏播区及西南中低产田的气候和土壤难以与美国相比,然而同等条件的吉林,玉米平均产量与美国基本持平。

在短短三十年里取得这么大成就,除了中国广大科技人员的勤奋敬业及吃苦耐劳精神外,更与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外来种质密切相关。

据资料(李海明, 2005)显示,我们的玉米品种已经进行了七次大的更新。

从Mo17、5003、8112、478、178 到郑58,每次区域性或全国性大品种的诞生都离不开美国种质资源的引进及创新。

谁率先得到了美国杂交种或自交系,谁分离稳定的速度快,谁对血缘判断准确,谁就能推出新品种,并在一定时期及一定区域引领玉米育种方向。

从1980~2005 年,二十多年间,我们从美国种质分离出许多自交系,并组配出大量杂交种,概括起来有三类:Reid、Lancaster、P 群。

Reid 群最多,代表系有5003、478、郑58 等;Lancaster 自交系有Mo17等;P 群有178、齐319、K36 等。

且摸索出了相关杂交模式,在黄淮海地区,Reid 或Lancaster ×黄改,烟单14、掖单13,郑单958 就是这种模式。

在东华北,Reid ×旅系,丹玉玉米就是这种模式。

5份美国先锋玉米种质资源的配合力分析_刘日尊

5份美国先锋玉米种质资源的配合力分析_刘日尊
上述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非加性效应 间存在着真实差异,同时,存在特殊配合力很低的 杂交组合,亲本或亲本之一一般配合力较高,或者 特殊配合力较高的杂交组合,亲本或亲本之一的 一般配合力中等的情况,即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 合力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这种差异为选育特 殊配合力效应高的组合提供了可能,同时也说明 特殊配合力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2. 3 杂交组合产量总配合力( TCA) 效应分析
对这 5 个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分析发现,自交系 PH4CV、PH6AT 的株高 GCA 效
* 收稿日期: 2013 - 02 - 26 作者简介: 刘日尊( 1976 - ) ,男,汉,大连人,副研究员,学士,从事玉米育种工作。E - mail: zwy2374@ sina. com。
MO、PH6AT) 进行配合力分析研究,发现自交系 PH4CV、PH5AD 的配合力较高,能有效地改良辽宁省玉米自交
系,扩大种质资源的利用,加快育种进程。
关键词: 种质资源; 玉米自交系; 配合力
中图分类号: S513. 01
文献标识码: A
美国先锋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提供了 多个高 产 品 种,其 中 包 括 先 玉 335 ( PH6WC × PH4CV) 、先玉 508 ( PH6WC × PH5AD) 、先玉 420 ( PH6WC × PH6AT) 、先玉 32D22 ( PH09B × PHPMO) 、先玉 696 ( PH6WC × PHB1M) ,为我国引入 了精准农业概念,促进了中国传统的耕作方式的 改变。先锋公司的品种在中国成功生产和大面积 种植给北方育种者带来了新的育种变革,使我国 的育种家对高产、多抗、优质、坚秆和耐密植重要 性又有了新的认识。美国先锋的种质资源丰富, 育种水平先进,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契机,把美国 先锋的种质资源尽快的与我国地方种进行杂优模 式筛选,为我们的选育和组配提供更可靠的数据 依据。

应用美国玉米种质的经验和教训

应用美国玉米种质的经验和教训

12 美 国玉 米 种 质 的特 点 优 点 美 国玉 米 种 质 育 . 成 的 自交 系综 合性 状优 良 . 国 内种质 地理 远 缘 . 遍 与 普
目前 美 国玉 米种 质 主要利 用方 式有 4种 :通 过多
代 自交 . 选择 优 良穗行 进行 早 代测 配 . 选优 株整 理 至稳
定系( 即一 环 系 的选 择 方 法 )通 过 美 国玉 米 种 质构 建 :
新 的种 质 . 原 系 的基础 上加 以改 良( 在 即二 环 系 的选择
具 有 配 合力 高 、 系发 达 、 倒 性强 、 病 虫 、 质好 、 根 抗 抗 品
高 抗 玉米 叶斑 病 、 子粒 商 品性 好等 诸 多优 点 , 以其组 配
6 7 G 9 北 1 8 齐 3 9 丹 9 9 、0 1 1 优 良 自交 3 、3 、 7 、 1、 1 5 9 14 等
系 。 迅 速 投 人 生 产 利 用 , 现 为 高 产 、 质 好 、 抗 并 表 品 高
玉 米 叶斑 病 . 配 合 力 高 . 且 已成 为玉 米 生 产 中 的 骨 干 系 还有 一 些代 号 不 详 的美 国玉 米 杂交 种 育 成 的 自交
关 键 词 : 国 玉米 种 质 ; 优模 式 ; 验 ; 美 杂 经 教训
米育 种 工作者 利 用美 国杂交 种 已育成 诸 多 自交 系 , : 如 美 国 杂交 种 P 3 2育成 铁 7 2 : 国先 锋公 司杂 交 种 38 92美
34 1 7二 环 系 育 成 沈 5 0 、 5 0 : 7 2 0 3 沈 0 5 铁 9 2和沈 5 0 03
为 基础 材料 又 育成 丹 9 4 、 2 4 、 5 1 、 3 5 ; 0 6 辽 3 5 辽 14 辽 0 3 沈 50 0 3与 U8 1 成 掖 4 8 1 2育 7 :美 国杂交 种 5 6 3 5 8 2育

浅析美国改良Reid和78599玉米种质在西南山区玉米育种利用的策略

浅析美国改良Reid和78599玉米种质在西南山区玉米育种利用的策略

黑暗或微光下进行。

5.4 观察与鉴定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检验人员对染色组织部位的正确识别、工作经验和判断力等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和《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实施指南及其他参考资料,以提高鉴别能力。

浅析美国改良R eid 和78599玉米种质在西南山区玉米育种利用的策略Ξ高 翔 陈泽辉 祝云芳(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 贵阳 550006)摘要:针对美国改良R eid 和78599种质历年来对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产生的巨大影响,结合西南山区立体农业显著的特点,为了让其优良特性得到再利用,我们着力加强了适宜西南山区的含美国改良R eid 和78599种质的优良近缘广基综合群体的创建、改良和选系工作,让该类群选系与Suw an 类群选系的强优势模式得以充分发挥,力争为西南山区玉米育种和生产上一个新台阶出一份力。

该育种举措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西南山区 美国(改良)R eid 和78599种质 玉米 育种举措西南山区立体农业特点显著,旱坡地面积和中低产量旱地面积较大,占玉米种植面积的绝大部分。

因此,加强适宜西南山区的含美国R eid 和PN 种质的优良近缘广基综合群体的创建、改良和选系,让该类群选系与Suw an 类群选系的强优势模式得以充分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种质对中国玉米种质效果影响较大。

但由于长期使用该类种质,加之选育方法单一,使之抗性下降。

为此,有目的地将该类种质采用不同的组群方法进行重组,使优劣互补,扬长弊短,让其继续为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服务。

因此,我们及时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有预见性地将美国(改良)R eid 种质选系如掖107、5003、U 8112和掖478等导入含热带血缘较多的美国PN 种质的杂交种78599选系如P 138、农大178、沈135、沈137、沈139、8721和J 106(高配合力,株型<半>紧凑、抗逆性好)等,采用复合杂交法、近缘杂交广基重组法和辐射诱变处理,进行R eid 群体改良。

玉米特征论文:美洲地区玉米群体特征探析-农业毕业论文-农业论文

玉米特征论文:美洲地区玉米群体特征探析-农业毕业论文-农业论文

玉米特征论文:美洲地区玉米群体特征探析-农业毕业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美国、CIMMYT和巴西主要玉米群体特征分析1美国玉米群体(1)美国主要玉米群体及配合力效应美国玉米商业育种应用的种质基础曾经主要源于3个优势群StiffStalk、Lancaster和Iodent,以及其他类群(MaizAmargo等)[25,26]。

一些公益性机构如艾奥瓦州立大学、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等依据优势模式,用不同来源的自交系或地方品种组建并改良了多个育种群体,如SS类群体(BS10(FR)C14、BS13(S)C9、BS28(R)C3、BS34(S)C4、BSK(HI)C11、BSSS(R)),NSS群体(BS11(FR)C14、BS16(S)C2、BS26、BS29(R)C3、BSCB1(R)C14、Lancaster、Learming、Midland)[8~14,27],以及NDSAB群体[28]等。

通过分析这些群体的配合力和优势效应[8~14],发现在不同环境下除群体BSK、BS16不同改良轮次的表现有所差异外[8,9,11],其余群体性状表现稳定。

在SS类群中,BSSS(R)C10、BS10(FR)C14、BS13(S)C9、BSK(HI)C8Syn3等群体产量GCA效应为显著正值,BS28(R)C3、BS34(S)C4、BSK(HI)C11、BSK(S)C11产量GCA效应为显著负值。

NSS类群中,BS11(FR)C14、BS29(R)C3、BSCB1(R)C14产量GCA效应为显著正值,而BS26(S)C4、BS16(S)C2、BS26(S)C4、Lancaster、Learming、Midland产量GCA效应为显著负值。

因此,SS类群体BSSS(R)C10、BS10(FR)C14、BS13(S)C9、BSK(HI)C8Syn3,NSS类群体BS11(FR)C14、BS16(S)C3Syn2、BS29(R)C3、BSCB1(R)C14可能作为外来温带优良种质,用于探索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表1)。

美国玉米种植技术有什么

美国玉米种植技术有什么

美国玉米种植技术有什么玉米是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

种植范围从北纬58°(加拿大和俄罗斯)至南纬40°(南美)。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美国玉米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美国玉米种植技术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

据试验,生产100公斤玉米籽实,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

若亩产500公斤玉米,亩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铵50公斤,过磷酸钙31公斤,硫酸钾13公斤。

玉米生长的三个阶段,需肥数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

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

底肥要施足,这是基础,一般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钾肥5.5公斤做底肥。

在底肥、种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条件较差,种植晚熟品种的地块,可在玉米6~7叶期,进行追肥,亩追尿素15公斤左右,深追15厘米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种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块,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

玉米追肥要及早进行,方法一是前边追肥,后边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结合;二是用镐刨坑,深追15厘米以上;追肥时,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结合,促进根系良好发育,一般情况下,亩追尿素10~15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能促进玉米提早成熟。

在抽穗期灌浆期,亩用0.25公斤磷酸二氢钾和0.5公斤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可防秃尖、缺粒,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有机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最好用发酵好的有机肥,做底肥,追肥用饼肥,肥效平稳而持久,效果好于化肥,而且后劲长,但追肥时,饼肥与作物幼苗保持适当距离,以免饼肥发酵时产生的热量灼烧幼苗。

玉米的栽培要点1、选用抗病亲本(制种)或品种建议科研单位、制种企业选用对穗腐病具有优良抗性的亲本及组合,建立无病制种基地,培育健康种子。

浅谈美国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

浅谈美国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

12、二南 24、77、6917、wNl1。这 些衍 生 系和 M0l7构 增产 l45.5亿 kg,增收 140亿元 ,获得 国家科技进步
成了我国重要 的兰卡斯特杂种优势群。2O世纪 70年 一 等奖。
代以来 ,M0l7和其衍生系组配的优 良杂交种中单 2 第 三次为 20世纪 80到 90年代 ,我 国育种单位
基础,组成的单交种有农大 108、鲁单 98l、农大 3138、 进行 改 良。
豫玉 22号 、陕资 l号等 ,也对我国玉米生产 ,特别是 2.3 P群 种质
在改 良抗病性 ,提高 品质方 向做 出了 巨大 贡献 。其 中 该类群 自交系含有 108,稳 产性 好 、适 应性 广 、 型 ,植 株 、穗位 较 高 、雄穗 发 达 、持绿 性好 、耐旱 、抗 倒
自交 系 M017。我 国玉米 育种 家 以该 系 为基 础 ,选 育 良系组 成 了我 国重 要 的瑞 得 杂 种优 势 群 。用 这 些 系
出一 大批 优 良的衍 生 系 ,如 吉 l037(M0l7×热 带 种 为亲本组 配的玉米杂交种有掖单 2、4、12、13、19号 、 质 suwan)、四 一387(MO17×L165/8112BC3)、四 一419 沈单 7号 、成单 14、雅玉 2号 、登海 l1、郑单 958、东
号 、烟单 l4、丹玉 13、四单 8号 、四单 18号 、本玉 9 从 美 国商 业 杂 交 种 P78599、P78698、P78641、P8700l
基金项 目:“河南省玉米育种重大专项”资助 (0620010200)
中 ,选 育 了 一 大 批 优 良 自交 系 ,如 齐 3l9、X178、
4次 对 我 国玉 米 生 产产 生 了重 大 影 响 或 正在 产 生 影 步 一等 奖 。

美国玉米种质的特点和利用

美国玉米种质的特点和利用

美国玉米种质的引进和利用美国玉米应用的种质主要来源于北方硬粒种和南方马齿种,这两种种质的杂交产生了适应于不同特定区域的农家品种。

这些品种包括Reid YellowDent、Lancaster Sure Crop、Leaming、Midland及其它品种,这些品种最终成为选育早期自交系及杂交种的直接种质来源。

\\我国近代引入美国玉米种质,在育种和生产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大致至分为以下四次过程。

第一次是197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访问加拿大时引进来源于美国的优良玉米自交系M017。

我国玉米育种家以该系为基础.通过各育种工作者的辛勤工作,选育出一大批优良的衍生系,,如吉1037(MO17×热带种质suwan)、四-387(MO17×L165/8112BC3)、四-419 (B68ht ×MO17)、四-495 (MO17 ×L105/MO17)、4F1(MO17 辐)、系14(MO17×许053)、吉846、齐302、13247、Va22、辽6107、48-2、81515、中黄17、豫20、豫12、二南24、77、6917、WN11。

这些衍生系和MO17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兰卡斯特杂种优势群。

\\第二次为20 世纪80 年代引入的美国杂交种,并以其为基础选育自交系。

如沈阳市农科所从P3147 中选育出沈5003,铁岭农科所从P3382 中选育出铁7922,莱州市农科所从美国商品玉米中选育出U8112等。

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些自交系选育出以掖478 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自交系,如掖107、掖837、DH3189、DH4866、DH872、郑58、郑29、郑32、9046、C8605-2 辽2345、辽5114、冀815、B 尖8 等。

以掖478 及其改良系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瑞得杂种优势群。

\\第三次为20 世纪80 ~ 90 年代,育种单位从美国商业杂交种P78599、P78698、P78641、P87001 中选育了一大批优良自交系,如齐319、X178、P138、丹59多黄29、沈137、豫87-1、陕89-1、旱21、川18-599、141 等。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差距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差距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差距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玉米育种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然而,国内外玉米育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基础条件不同。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研设施和技术条件,能够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和支持。

例如,美国的诸多农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拥有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科研团队,能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而国内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在设备和经费方面相对较为有限,限制了玉米育种的发展。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目标不同。

国外玉米育种更加注重产量和抗病性的提高,以满足人们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需求。

例如,美国的玉米品种在产量和抗虫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玉米出口国之一。

而国内玉米育种则更加注重适应性和优质性的提高,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种植条件和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合作模式不同。

国外玉米育种更加注重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的合作,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创新体系。

例如,美国的玉米育种往往由大学、研究机构和农业企业共同参与,通过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而国内玉米育种在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相对滞后。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创新能力不同。

国外玉米育种注重创新和研发投入,不断推陈出新。

例如,美国的玉米育种在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高通量测序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玉米育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而国内玉米育种在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尤其是在基因编辑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究还相对滞后。

国内外玉米育种存在一定的差距。

要缩小这一差距,国内需要加大对玉米育种的投入和支持,提高科研条件和创新能力,加强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推动玉米育种的发展和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玉米资源,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玉米杂交育种的典型例子

玉米杂交育种的典型例子

玉米杂交育种的典型例子
玉米杂交育种是农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杂交育种可
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其中,典型的玉米杂交育种例子包
括美国的“单交法”和“双交法”。

首先,我们来看“单交法”。

这是由美国农业科学家克鲁斯(Shull)等人在20世纪初提出的。

单交法是指将两个亲本自交后
的种子进行杂交,产生的杂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被称为杂
种优势。

在玉米杂交育种中,单交法被广泛应用,通过挑选具有优
良性状的亲本,进行自交和杂交,最终获得高产、抗病虫害等优良
性状的杂交玉米品种。

其次,是“双交法”。

双交法是在单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指先将两个亲本分别自交数代,然后再将它们的自交后代进行
杂交。

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亲本的纯合优势和杂合优势,从而获得
更加优良的杂交后代。

在玉米杂交育种中,双交法可以更好地利用
亲本的遗传优势,加快育种进程,提高杂交种的适应性和产量。

除了上述两种典型的玉米杂交育种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杂
交育种技术和方法,例如双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等,这些方法都在
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玉米杂交育种的发展。

通过这些杂交育种方法,育出了许多优良的玉米品种,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了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的种植需求。

总之,玉米杂交育种的典型例子包括单交法和双交法,它们通过合理的杂交组合,充分利用遗传优势,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玉米品种,为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测验种

美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测验种

美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测验种一、美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美国现代玉米自交系划分为SS和NS两个杂种优势群,或两个杂种优势列。

在六十多年前(双交种时期),杂交种产量主要取决于亲本自交系之间的特殊配合力。

分子标记研究证明,早期自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呈随机分布,尚未分化出杂种优势群,因此,六十年代以前,玉米育种是件很难的事情,在理论之外,还需要凭经验,碰运气,那时候,企业的育种研究敌不过专家教授。

五十年代以后,玉米自交系被划分成若干个杂种优势群,再后来到单交种时期逐渐浓缩为三个群,在SS和NS之外,Iodent曾经是独立的第三群。

建立杂种优势群以后,企业的商业育种就逐渐超过了大学和政府机构的育种能力和规模。

美国人的思想方法是只要与SS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就推入NS类群,于是,Iodent种质现在属于NS群。

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明显的,但也令人担忧SS 种质的遗传基础会显得比较贫乏。

美国Iowa州立大学和先锋公司的一大贡献是从阿根廷引入Maiz Amargo种质,育成骨干自交系,丰富了SS杂种优势群的种质基础。

先锋公司育成的PHG39是现代Maiz Amargo种质的“奠基者”自交系,随后衍生了一系列自交系,拓展了SS种质的遗传基础和抗逆能力。

Maiz Amargo是一个很独特的种质,在先锋公司属于母本群,开发得很成功。

Iowa 州立大学培育的两个公立自交系B96(100% Maiz Amargo)和B64(25% 的Maiz Amargo)均含有Maiz Amargo种质。

先锋公司用这两个自交系育成了PHG39,然后衍生了PHP38、PHHB9、PHR61、PHW52、PH07D等一大批优良母本系。

PHG39含有69%的SS,25%的Maiz Amargo。

分子检测结果显示,PHG39接近于B14和B37,而与B73较远。

在先锋种质中,Maiz Amargo与B73相互改良,丰富了先锋的SS 种质。

随着先锋杂交种的推广,PHG39种质在其他公司的商业育种项目中也得到广泛使用。

玉米育种学5

玉米育种学5

瑞德黄马牙Reid
Reid Y.D.是19世纪末,由美国Robert Reid和James Reid 父子通过对Gordon Hopkins与Little Yellow天然杂交群体精 心选择培育成功的品种群体。
经过各地育种家选育后,出现Funk、Osterland、 Troyer、Iodent、BSSS等衍生群体。
是指两个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 高的基因互作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 力(SCA),相互配对成为产生强杂种优势 的模式。
从配对的两个优势群分别选出的优系之 间,出现强优势杂交种的几率也相应较高。
玉米优势类群
Lancaster:Mo17 Reid (又称PA):掖478、沈5003、郑58、铁7922 旅大红骨:丹340、E28 塘四平头:黄早4、昌7-2 Suwan 墨西哥地方品种群体Tuxpeno (塔克斯潘诺) 哥伦比亚的合成群体ETO(爱托) 金黄后 获白 PB: 78599
山东莱州市农科所选育的双105、双741、⑦-61、H201、81515、5327、 DH05、西502-196-1331等,
山东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的文黄31413,山东省农科院选育的Lx9801、鲁原 133、鲁原33、齐310、齐401、齐137等, 青岛农业大学选育的H21, 中国农科院选育的多黄27、CN962等, 北京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四自四、京404、京24等 河北唐山农科所选育的白野四、黄野四、D黄212等 河北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冀35等; 河南新乡农科所选育的京7、京7黄等, 安阳农科所选育的昌7-2等, 陕西省农科院选育K12、武314、天4等, 吉林农科院选育的吉853、444等,
引入我国较早并广泛应用的是美国BSSS不同 轮回选育出的B14、B37、B73、B84及衍生系A632、 A634、A635A、NC250、B68、B14A等自交系

美国3号超甜玉米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美国3号超甜玉米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田 块 可 抽 双 苞 , 苞 重 2 0 , 长 1 m 左 右 , 粒 金 黄 色 , 单 5 苞 g 8 c 籽
经检 验 可 知该 品 种籽 粒 固溶性 物 质 占鲜 玉米 的 3 %。 采 4 如
美 国 3号 一般 只单株 定植 , 出现 死 苗 应及 时补 苗 , 若 保
证 基 本苗 数 是 获得 高 产 基础 。 玉 米苗 具 5 7叶 时结 合施 在 ~ 肥 、 土 、 草 , 行 第 1 小培 土 , 将沟 底泥 土 培大 水 大 肥 作 物 , 肥 水 量 大 , 般 选 择 需 一 地 势平 坦 、 水 条件 好 、 质 疏 松 肥 沃 、 层 深 厚 、 灌 方 肥 土 土 排
便 、 阴 向阳 、H值 55 65 前 茬 为水 稻 或 蔬菜 的 田块 。 背 p .~ .、 为 防 止其 他 玉 米 品 种混 杂影 响 品 质 , 所 选 地 块 周 围 5 0m 在 0 范 围 内不 宜种 植 其他 玉米 品 种 ( 开花 期 与 美 国 3号 超 甜 玉
总 结如 下 。
1 特 征 特 性
每 穴播 1粒 种子 。 种 后及 时 用过 筛火 烧 土或 细 土 盖 住种 播
穴 并填 满 泥 丸 间隙 , 用喷 雾 器淋 湿畦 面[ 最 后 用稻 草 覆 再 3 1 。 盖 2 3d 早 晚 用水 喷 洒 , 持 苗床 湿润 。 ~ , 保 3d后 见 芽露 出地
合 第 3次施肥 进 行 第 2次 培 土 , 此次 培 土越 高越 好 , 保根 确 系 不 外露 , 高植 株 抗 倒伏 能力 , 时增 加 营养 吸 收面 积 。 提 同 雌 苞 出现后 , 在吐 丝 前应及 时定 苞 , 般 只留最 顶 端 的 1 一 个 苞。 美国 3号 超甜 玉米 植株 具 有分 蘖 的特点 , 别 是种 植 密 特 度 较 稀 的地 块 植株 或 边 行植 株 一 般都 会 出现 较 多 分 蘖 , 若 不 及 时摘 除 这 些 分蘖 则 会消 耗 植 株 过 多养 分 , 而 影 响整 从

【玉米种质】两个重要的概念区分,一篇文章搞清楚!!!(内含Iodent种质的详细介绍)

【玉米种质】两个重要的概念区分,一篇文章搞清楚!!!(内含Iodent种质的详细介绍)

【玉米种质】两个重要的概念区分,一篇文章搞清楚(内含Iodent种质的详细介绍)A.瑞德黄马牙×兰卡斯特杂种优势模式的建立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概念是当代玉米育种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纵观美国玉米育种历史,杂种优势模式和杂种优势类群随着育种进程的发展,其实质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美国杂交种培育的早期,玉米育种主要利用北方硬粒型和南方马齿型两个群。

Reid 群主要来源于南方马齿型,而Lancaster群以北方硬粒型为主,这种地理起源的差异性奠定了两群间杂种优势的基础。

1947年后,人们根据自交系的来源把自交系划分为Reid 和Lancaster两个杂种优势群,于上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在此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第一个杂种优势模式:瑞德黄马齿×兰卡斯特(ReidYellow Dent×LancasterSure Crop)杂种优势模式。

B.BSSS×Non-BSSS种优势模式的建立新杂种优势模式的产生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育种家们开始将玉米自交系进行归类。

先锋公司的Duvick博士最初按照玉米杂交种父本和母本的不同要求进行归类,这种自交系划分类群目的是降低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成本和提高杂交种子生产效率。

来自于BSSS群的自交系B37具有良好的母本系特点(种子产量高),而作为父本系利用比较困难(花粉量小散粉时间短),随之将其归为母本群,与BSSS相关联的其它玉米自交系最后均划归到母本种质库中,相应地与BSSS具有良好配合力的另一系列自交系自然而然地划归为父本种质库中。

先锋公司的母本种质库也称之为Stiff Stalk(SS),如B37、B73、B14 等;父本库则称之为Non-Stiff Stalk(Non-BSSS或NSS),如C103、C123、Mo17、OH43 等。

对于血缘不清的处于杂种优势模式以外的种质来说,可以通过在BSSS 群与NSS群间进行改良,使其向两边分化。

现代美国玉米商业育种的种质基础

现代美国玉米商业育种的种质基础

现代美国玉米商业育种的种质基础石雷摘要:本文对最近几年发表在《Crop Sci.》上的几篇文章进行了综述,介绍目前马齿型玉米商业育种的种质基础,希望对国内商业育种中拓宽种质基础和公益性科研单位在商业育种中发挥更大作用有所启示。

现代商用自交系遗传基础来源广泛,包括衣阿华(Iowa)坚秆综合种,阿根廷Maiz Amargo,兰卡斯特(Lancaster),Oh43,LH82,爱华马齿(Iodent),Oh07-Midland,明尼苏达13(Minn13),商业杂交种以及遗传基础广泛的外来种质、综合种和开放授粉群体等遗传背景。

这些亚群之间以特定模式相互改良和杂交,选育了现代商业杂交种。

在过去25年里,主要源于B73的SS种质的遗传贡献保持稳定,Holden公司的LH82从1994到2008年稳定在2.5%到2.8%间,而Mo17的遗传贡献由8.6%下降到1.7%;Oh43则有所增长,由1.5%增长到3.9%。

近10年来,Iodent对商业育种的遗传贡献保持增长态势。

利用商业杂交种选育自交系,大大促进了先锋Iodent种质在先锋之外其他育种公司的广泛利用,其中先锋杂交种3737对现代商业种质提供了15.6%的遗传贡献,其次是3180(3.4%),3535(2.4%)和3558 (1.1%),这些杂交种对现代商业育种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玉米种质商业育种遗传贡献50年前,大多数自交系来自公立育种项目,而当代商业杂交种的亲本大都源于企业的专有自交系。

Mikel(2006,2011)分析了2004-2008年间商业杂交种的遗传背景,包括种业巨头孟山都(含迪卡、Asgrow、Holden),杜邦先锋和先正达(含Novartis和Northrup King)等种业公司,对这些杂交种的305个亲本自交系PVP及专利资料进行剖析,分析了商业杂交种在现代商业育种中的贡献,以及母本群和父本群的遗传基础及变化趋势等。

通过对这些杂交种亲本自交系的系谱分析,现代马齿玉米商业种质大体归结为以下几个类群。

美国印第安纳州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研究

美国印第安纳州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研究
杂 粮 e o s … n F d Cr p

2 ( ) 6 6 9 2 :3 7

文 章 编 号 :10 4 0 ( 0 9 0 0 6 0 0 3— 8 3 2 0 ) 2— 0 3— 5
美 国印第 安 纳 州 玉 米 种 质 资 源 的利 用 研 究
良 R i 种 优 势 群 、a cs r 种 优 势 群 和 外 杂 ed杂 L n at 杂 e
种 植密 度 为 4 0 95 0株/ m 。田间 调查 株 高 、 k 穗位 高 等农 艺 性状 和 生理性 状 。小 区 收获后 进行 室 内 考 种 。每 区 选 取 有 代 表 性 的 1 0穗 测 量 穗 长 、 秃
正 因为如 此 , 国玉 米 育 种 工 作 者 以美 国杂 交 种 我
为基 础材 料 , 展 自交 系 的选 育 工 作 。经 过 多 年 开
研 究 , 育 出了一 大批 优 良的玉 米 自交 系 , 些 二 选 这 环 系 已构 成 了我 国玉米 主 要种 质 杂 种 优 势 群 : 改
种对 我 国玉 米育 种和 生产 的作 用 与影 响之 大 。 美 国玉 米带 的玉 米种 质育 成 的二 环系 适应 性 较广 , 基本 能适 应 我 国玉 米 主 栽 区直 接 或 间 接 利
17作 为标 准 测 验 种 。2 0 3 0 5年 用 上 述 l 0个 自交
系按 G iig完全 双列 杂交 法 Ⅳ组 配 出 4 r n f 5个 杂 交 组合 。
关键词 : 玉米 ; 美国印 第安 纳 州种质 ; 种优 势利 用 ; 杂 配合 力
中 图 分 类 号 :5 3 0 2 S 1 .3 文 献标 识码 : A
种质 资源 贫乏 和遗 传基 础狭 窄是 长期 影 响我 国玉米 育种 工作 的制 约 因素 , 引入 外 来 种 质 资 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玉米育种浅析
2010-08-12 13:45
作者:Seed look
井底望天,一家之言。

引子
玉米育种在上个世纪早期发祥于美国。

1924年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玉米杂交种Copper Cross诞生-一个中美混血儿;在先玉335引领先锋全面突破的2010年,在信息不对称的今天,不知今日的先锋种业人是否还会像彼时的美国种业人那样诚实、大气。

一、美国玉米育种文化
Breeder在美国人眼中,与worker、engineer、lawyer和lecturer等一样,是个职业称谓,所以中文译作育种师为好,育种家好像不搭调。

不过该职业今天在美国的敲门砖是硕士以上学位。

既然是职业称谓,便与科学大师的院士头衔相去甚远。

先锋公司育种的基石,在先锋以首席育种师退休的Raymond F. Baker (1906-1999),为先锋选育成功品种无数,所以业界不惜用天才的育种师和育种艺术家这样的溢美之词形容他,甚至今天美国的ISU专门设有一个Raymond F. Baker育种中心来纪念该大师,但美国人绝没有用院士头衔去映射Baker的光辉。

同理,不论是最后位居先锋研发副总裁的Donald N. Duvick(1924-2006)博士,还是最后位居迪卡研发副总裁的Forrest Troyer博士,学位、品种、著述和人脉等一样不缺,但美国人也是没有用院士头衔去映射二人的光辉。

美国人将院士头衔给了George Frederick Sprague(1902-1998)博士和Arnel R. Hallauer博士。

前者在上世纪40年代组建的Iowa Stiff Stalk Synthetic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据估计美国杂交种40%-45%的血统源于该群体。

Sprague博士编撰的巨著《Corn and Corn Improvement》对该群体的渊源做了详细的描述。

后者则对美国玉米
育种的原理做了详尽的阐述,那本《Quantitative genetics in maize breeding》(与. Miranda合著)成了美国玉米育种师的“黄宝书”。

两人可说是美国经典玉米育种时代学界对企业界支撑的绝佳代表。

今日,美国ISU的Patrick Schnable成了玉米基因组学的大家,国人可以想象一下他兼作玉米育种的情形吗……
二、美国玉米育种演变
2.1、经典育种主旋律(1926-1999)
弹奏经典育种旋律的乐手是先锋。

从1926年建立到1999年以每股38.44美元的价格被杜邦收购。

先锋完成了从零到占据美国玉米种业近半壁江山的涅槃。

同时先锋也培育了经典育种的三位代表人物:Raymond F. Baker、Donald N. Duvick 和Forrest Troyer。

经典育种时代,学界与业界的互动非常紧密。

George Frederick Sprague博士组建的Iowa Stiff Stalk Synthetic综合种(BSSS)为业界育种提供了原材料;Arnel R. Hallauer博士的研究为业界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如他关于S2、S3测试优缺点的比较,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优缺点的比较都为业界育种流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然业界也有自己的创新,多点测试和大密度测试在上世纪60年代是先锋的核心商业秘密,是绝对的显学。

这些在80-90年代才公开成为业界标准流程。

Forrest Troyer博士在上世纪末还曾来到北京传经布道,柏大鹏也曾在本世纪初对国人宣扬上世纪60年代先锋的核心商业秘密,可惜国人的普遍接受是近几年的事。

一个字总结经典育种-Genetics。

2.2、生物育种主旋律(1997-2009)
生物育种的乐手是孟山都。

2005年,随着孟山都对圣尼斯的收购完毕,孟山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种子公司。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并购随行。

在这个时代,一个由几百或是几千个碱基对构成的启动子专利可以卖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

所以你看不到公开的新技术,但你可以看到在美国专利局和OECD专利署里种业巨头们专利申请数的大幅飙升。

你还可以看到商标战术的兴起。

孟山都净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

一个字总结生物育种-Trait。

2.3、经典育种和生物育种协奏曲(2010-)
经典育种和生物育种协奏曲有先锋和孟山都共同完成。

2009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结果发布,先锋在24个获奖品种中占据17个。

面对先锋传统育种的突破,孟山都的总裁对公众讲,我们的研究经费一半用于生物技术,一半用于传统育种。

近期,先锋宣布,在过去的一季,全球的种子销售额增长14%。

北美玉米增长2个百分点,达到34%。

先锋开始靠Genetics发力来夺取失去的市场份额。

如此看来,分子(MAB、Trait和DH)、IT(数据库和统计的系统集成应用)、机械、南繁、本地构成的达摩5指最终要靠Genetics 来落地。

如果有人告诉你,DH、转基因或是MAB可以一击中的,大可以一笑了之。

只有常年连续、系统、传承、追溯和修炼达摩5指,才有可能一击中的。

两个字总结经典育种和生物育种协奏时代-Genetics & Trait。

三、美国玉米育种成功原因
3.1、信托责任
1928年,22岁的Baker大学未毕业便加入了成立不到两年的先锋公司。

1933年,当Wallace成为美国农业部长后,27岁的Baker成为先锋的首席育种师,直到80年代初退休,为先锋服务43年。

Baker除了为先锋选育了一系列成功的杂交种,还为先锋招募了一批成功的育种人员,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公司总裁的W.L. Brown 。

Donald N. Duvick和
Forrest Troyer也都与Baker有很深的渊源。

从Wallace到Baker再到Brown,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人信托责任的成功传递。

3.2、工程师文化
Donald N. Duvick在先锋走过的路由如下的一系列职务名称可以反映:
Corn Breeder, Coordinator of Corn Breeding, Director of Corn Breeding, Director of Plant Breeding, Vice president/Research, and Senior
Vice-president/Research.
Forrest Troyer在先锋和迪卡走过的也是类似的路。

两个人在美国两大玉米种子公司的共同路径就是美国种业公司工程师文化的体现。

如果育种人和育种是“小三”或是“侍女”,那“捡漏”心态盛行很自然。

3.3、企业主体
这个原因不再赘述。

家里的热水器是A.O. Smith,只为美国胖太那句“我家的热水器使用了100年,还在用它…”。

Iowa Stiff Stalk Synthetic已用了70年,美国人还在用它。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可追溯的玉米育种史真的可怜,让企业去填补吧。

博主的注释:
1)Hallauer与Miranda合著的《Quantitative genetics in maize breeding》一书在国际农业科学界被昵称为Yellow Bible,翻译成汉语是黄皮圣经,或者“黄宝书”。

这使我想起中国文化大革命中亿万人民群众必备的“红宝书”(Red Bible),就好像西方国家人人必备的圣经一样。

从这看出《Quantitative genetics in maize breeding》一书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这本书即将发行第三版。

2) 上世纪60年代,多点测试和大密度测试是先锋的核心商业秘密。

我读到的最早文献纪录好像是1981年,Troyer博士在一篇文章里介绍了高密度育种方法。

3)MAB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DH 双单倍体育种,即目前盛行的花粉诱导单倍体育种技术。

4)Donald N. Duvick生前是先锋的首席科学家,但他的专业背景是作物生理学,而不是遗传学和育种学。

但他的研究却指引了先锋的育种方向,后来又指引世界的玉米育种方向。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先锋用人的英明之处。

别的企业大概不敢像先锋这么用人。

5)关于育种师的称谓。

确实-ist经常翻译成“某某学家”,-er则翻译成“者”或“师”,我经常把Breeder理解为育种者,并解释为育种流水线上的工程师。

在少数需要尊称的时候,仍然使用育种家这个称谓。

由此引申到Agronomist,农学家,可是中国搞农业研究的人不喜欢这个称谓,于是就发明了栽培学家的称谓,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连栽培学也是中国才有的。

可见中国的“栽培学家”自己就把自己给看瘪了。

6)由Iowa Stiff Stalk Synthetic(BSSS)折射出美国玉米育种历史的延续性,Seed look 认为中国则要让企业去填补。

这似乎不大可能。

Seed look的文章反映了种质改良的技术需求,但这恰恰是公益性育种研究的职责,从中国来看,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由企业去完成。

但Seed look关于中国玉米育种的历史将由企业去完成,则是正确的。

这意味着公益性和商业性的角色转换。

7)经Seed look 同意,在中国玉米博客转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