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中常用统计方法分析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方法

右端点所对应的累计频率值,所得折线称为累计频率折线或
叫巴列特曲线,见图10—6。 • 5)记录必要事项。如标题、搜集数据的方法和时间等。
• 图10—6为上例砌筑工程质量排列图。 • 2.排列图的观察与分析 • (1)观察直方形。排列图中的每个直方形都表示一个质量问 题或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与各直方形高度成正比。
7
• (2)确定主次因素。利用ABC分类法确定主次因素,具体做
法是将累计频率值分(o%—80%)、(80% — 90%)、(90 % — 100%)三部分,与其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A、B、C 三类,即图10—6中虚线所示的三条线。A类所含因素为主 要因素,B类所含因素为次要因素,C类所含因素为一般因
2
• 然后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将频数较少的轴线位移、标高 和游丁走缝三项合并为“其它”项。按频数由大到小顺序 排列各检查项目,“其它”项排列最后,计算各项相应的 频率和累计频率:结果见表10-3。
• •
序 1 2 3 4 5 6 7 8 合
不合格点数统计表
号 检查项目 轴线位移 基础和楼面标高 垂直度 表面平整度 水平灰缝厚度 水平灰缝平直度 游丁走缝 门窗洞口宽度 计
表10-2
不合格点数 1 1 24 18 54 39 4 9 150
3
不合格点项目频数统计表
序 号 1 2 3 4 5 6 合 计 项 目 频 数 54 39 24 18 9 6 150
水平灰缝厚度 水平灰缝平直度 垂直度 表面平整度 门窗洞口宽度
表10-3
频 率% 36 26 16 12 6 4 100 累计频率% 36 36+26=62 62+16=78 78+12=90 90+6=96 96+4=100 —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管理中常⽤的统计分析⽅法第六节质量管理中常⽤的统计分析⽅法在西⽅,“统计”(statistics)⼀词是由“国家”(state)⼀词演化⽽来的。

它的意思是指收集和整理国情资料、信息的⼀种活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统计⽅法得到了⽇益⼴泛和深⼊的应⽤,对⼈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产⽣重⼤影响。

质量管理中,⽆论何时、何处都会⽤到数理统计⽅法,⽽且这些统计⽅法所表达的观点对于质量管理的整个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

那么统计⽅法是什么呢?——所谓统计⽅法,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的问题做出⼀定的结论的⽅法。

它的⽤途有以下⼏个⽅⾯:提供表⽰事物特征的数据(如平均值、⽅差、极差等);⽐较两事物的差异;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如因果图、分层法等);分析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取样和试验⽅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案,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如排列图、控制图等);描述质量形成过程(如控制图等)。

在这⾥应当指出,统计⽅法是在质量管理中起到的是归纳、分析问题,显⽰事物的客观规律的作⽤,⽽不是具体解决质量问题的⽅法。

就像医⽣为病⼈诊断⼀样,体温表、⾎压计、X光透视机、⼼电图仪、B超仪、核磁共搌仪等仪表器具,只是帮助医⽣作出正确诊断的⼯具,其诊断并不等于治疗。

要想治病,还应当吃药打针等。

因此,统计⽅法也是在质量管理中探索质量症结所在,分析产⽣质量问题的原因,但要解决质量问题和提⾼产品质量还需依靠各专业技术和组织管理措施。

⼀、分层法分层( stratification)法⼜叫分类法、分组法。

它是按照⼀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量有关某⼀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种⽅法。

但在使⽤中,分层法常与其他统计⽅法结合起来应⽤,如分层直⽅图法、分层排列法、分层控制图法、分层散布图法和分层因果图法等等。

1、应⽤分层法的步骤:1.0收集数据;1.1 将采集到的数据根据不同的选择分层标志;1.2 分层;1.3 按层分类;1.4 画分层归类图。

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

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

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成为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关键。

质量管理作为确保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中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企业能够准确识别质量问题、追溯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众多,以下为您介绍几种常见且实用的方法:一、分层法分层法是将数据按照不同的特征或因素进行分类,以便更清晰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规律。

例如,按照产品的型号、生产批次、操作人员、原材料供应商等因素进行分层。

通过分层,可以发现不同层次之间的质量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比如,在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中,如果发现某一批次的汽车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通过分层法分析可能发现是该批次所使用的特定零部件供应商存在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这样就能够迅速锁定问题的根源,并与供应商合作解决问题,避免类似问题在未来的生产中再次出现。

二、因果图因果图,也称为鱼骨图,是用于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图形工具。

它将问题的结果放在鱼头位置,然后将可能导致该结果的因素沿着鱼骨的大骨和小骨逐步展开。

这些因素通常包括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和测量等方面。

以一家电子厂生产的电路板出现短路问题为例,通过绘制因果图,可以分析出可能是操作人员操作不当、生产设备老化、原材料质量不佳、生产工艺不合理、工作环境湿度大或者检测手段不准确等原因导致的。

在找出可能的原因后,进一步收集数据和证据,确定主要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三、排列图排列图又称为帕累托图,它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制作而成。

通过对质量问题的各类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每种原因所导致的问题数量占总问题数量的百分比,并按照百分比的大小进行排列,从而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例如,在一家服装厂,对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缝线不牢固”占总质量问题的 30%,“尺寸偏差”占 25%,“布料瑕疵”占20%,“色差”占15%,“其他”占 10%。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11.doc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11.doc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11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常用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包括:旧QC七大手法(检查表、数据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和新QC七大手法(亲和图、树图、关联图、箭条图、PDPC、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以及其它一些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对策表、流程图、水平对比法等。

简介如下:一、检查表(调查表、统计分析表)1、概念: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资料,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2、分类:不合格品项目检查表、缺陷位置检查表、质量分布检查表、矩陈检查表、用于非数字数据分析用的检查表。

3、用途:用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

4、制作步骤(1)确定搜集资料的具体目的。

(2)确定为达到目的所需搜集的数据资料。

(3)确定对资料的的分析方法、所釆用的统计工具。

(4)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式。

(5)用收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表格试用,目的是检查表格设计的合理性。

(6)如有必要应评审和修改调查表。

5、注意事项(1)应能迅速、正确、简易地收集到数据,记录时只要在必要项目上加注记号;(2)记录时要考虑到层別,按人员、机台、原料、时间等分类;(3)数据来源要清楚:由谁检查、检查时间、检查方法、检查班次、检查机台,均应写清楚,其他测定或检查条件也要正确地记录下來;(4)尽可能以记号、图形标记,避免使用文字;(5)检查项目不宜太多,以4-6项为宜(针对重要的几项就可),其他可能发生的项目采用“其他”栏。

二、数据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1、概念: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2、分类方法: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

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使用设备的种类进行分层,按原材料的进料时间,原材料成分进行分层,按检查手段,使用条件进行分层,按不同缺陷项目进行分层等等。

数据分层法经常与统计分析表结合使用。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质量统计分析是一种用来评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在质量管理中,统计分析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企业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决策,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一、数据收集。

在进行质量统计分析时,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客户的反馈、市场调研等多个方面。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充分的依据。

二、质量测量指标。

在进行质量统计分析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质量测量指标。

常用的质量测量指标包括产品的合格率、不良品率、客户投诉率、服务满意度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可以客观地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三、统计分析方法。

在进行质量统计分析时,可以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

比如,可以利用控制图来监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过对比实际数据和标准数据的差异,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可以运用散点图来分析产品的相关性,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还可以利用回归分析来建立质量预测模型,预测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表现。

四、质量改进措施。

通过质量统计分析,可以找出产品或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比如,可以通过质量成本分析,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成本,并采取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措施;可以通过质量功能展开(QFD)分析,了解客户需求,为产品设计和生产提供指导;还可以通过六西格玛方法,系统地改进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五、持续改进。

质量统计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进行的过程。

通过不断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可以实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统计分析纳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

总结。

质量统计分析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客观地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早期,最常采用的统计技术是抽样检验。

它是以小批量的抽样为基准进行检验,以确定大量或批量产品质量的最常使用的方法。

现在,在质量控制方面已转为以预防为重点了。

人们正努力研究一种消除不合格品根源的方法。

基于这一目的,近年来,推出了七种重要的方法,这些方法不需要做大量的统计计算,因此容易被工厂基层职员所掌握。

1 分层法2 排列图法3 因果分析图法4 直方图法5 散布图法6 控制图法7 调查表法1 分层法分层法又称分类法,就是将零乱的质量数据按某一属性进行分类,找出影响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如某班某日生产中出现了40件次品,按生产时间(班次)、操作者进行分层,得到表8-1所示的资料。

从表8-1可以看出,次品数量与时间(班次)没有多大关系,但受设备的影响较为明显,甲设备生产的次品总比乙设备要多。

由此可见,甲设备是导致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表8-1 某班日生产分层运用分层法时,常用的分层标志有:1. 操作者:包括操作者的姓名、年龄、工种、性别、技术级别等。

2. 生产手段:如机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工艺装备等。

3. 操作方法:指操作规程、工序名称等。

4. 原材料:包括供应厂家、批次、成分等。

5. 检查条件:指检查人员、测试仪器、测试方法等。

6. 时间:如日期、班次等。

7. 环境条件:包括地区、温度、清洁度、湿度、震动等。

运用分层法进行数据分层时往往可以按几个不同的层别分层而分别得到某一方面的结论,但是不同层别的数据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时,即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时,孤立分层进行分析将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这时应将不同层中有关联的因素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

2 排列图法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排列图,是质量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统计工具,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排列图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Pareot)最先提出和应用的,故又称为帕累特图。

1906年,帕累特在研究社会财富分布问题时,首先运用了排列图,借助于排列图这一工具,他发现占人口极少数的富人占有社会财富的大部分,而占人口总数绝大多数的穷人却处于贫苦的边缘,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规律。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1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1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常用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包括:旧QC七大手法(检查表、数据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和新QC七大手法(亲和图、树图、关联图、箭条图、PDPC、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以及其它一些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对策表、流程图、水平对比法等。

简介如下:一、检查表(调查表、统计分析表)1、概念: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资料,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2、分类:不合格品项目检查表、缺陷位置检查表、质量分布检查表、矩陈检查表、用于非数字数据分析用的检查表。

3、用途:用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

4、制作步骤(1)确定搜集资料的具体目的。

(2)确定为达到目的所需搜集的数据资料。

(3)确定对资料的的分析方法、所釆用的统计工具。

(4)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式。

(5)用收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表格试用,目的是检查表格设计的合理性。

(6)如有必要应评审和修改调查表。

5、注意事项(1)应能迅速、正确、简易地收集到数据,记录时只要在必要项目上加注记号;(2)记录时要考虑到层別,按人员、机台、原料、时间等分类;(3)数据来源要清楚:由谁检查、检查时间、检查方法、检查班次、检查机台,均应写清楚,其他测定或检查条件也要正确地记录下來;(4)尽可能以记号、图形标记,避免使用文字;(5)检查项目不宜太多,以4-6项为宜(针对重要的几项就可),其他可能发生的项目采用“其他”栏。

6、应用实例二、数据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1、概念: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2、分类方法: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

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使用设备的种类进行分层,按原材料的进料时间,原材料成分进行分层,按检查手段,使用条件进行分层,按不同缺陷项目进行分层等等。

数据分层法经常与统计分析表结合使用。

3、应用步骤(1)收集数据。

常用的质量评价统计方法

常用的质量评价统计方法

常用的质量评价统计方法1.分层法分层法是质量管理中整理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

分层法是把收集来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

2.调查表法调查表是为收集数据而设计的图表。

调查表法就是利用统计表进行整理数据和粗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

其格式多种多样,可根据调查的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调查表。

3.排列图法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是把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合理分类,并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做出排列图,以直观的方法表明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

排列图的基本结构:1个横坐标,2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构成。

(1)针对某一问题收集一定时期的资料。

(2)将数据按一定分类标志进行分类整理,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并计算出各类项目的频数、累计频率。

(3)按一定的比例画出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

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因素,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

(4)按种类影响因素的程度的大小,依次从左到右在横坐标上画出直方块,其高度表示该项目的频数,并写在直方块上方。

(5)按右纵坐标的比例,在直方块中问的上方标出累计频率,从原点开始连接各点,画出的曲线就是巴雷特曲线。

应用排列图的注意事项:(1)通常把因素分为A、B、C三类。

在累计频率80%与90%两处画2条横线,把图分成三个区域,累计频率在80%以内的诸因素是主要因素(A类),累计频率在80%~90%的是次要因素(B类),90%以上的为一般因素。

(2)主要因素不能太多,一般找出主要因素一二项为宜,最多不超过三项。

若找出主要因素过多,须考虑重新进行因素的分类。

(3)适当合并一般因素。

不太重要因素可以列出很多项,为简化作图,可把这些因素合并为"其他"项,放在横坐标的末端。

(4)在采取措施之后,为验证效果,要重新画巴雷特图,以便进行比较。

4.因果分析图因果分析图又称特性因素圈、树枝图、鱼刺图。

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
在质量管理中,统计方法是用于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而帮助组织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以下是一些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1. 控制图: 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测过程稳定性和识别突变的方法,例如常见的X-bar和R图。

2. 直方图: 通过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组并显示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帮助质量人员了解数据分布情况。

3. 散点图: 用于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便识别可能的相关性或影响。

4. 回归分析: 用于研究一个变量如何受到一个或多个其他变量的影响。

5. 假设检验: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以评估所得结果的可信度。

这些统计方法可以帮助质量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过程
和产品的特征,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些方法也有助于确定潜在的问题,并提供基于数据的解决方案。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方法(Method):加工工艺、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 正确程度等;
测量(Measure):测量设备、试验手段和测试方法等; 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场地的温度、湿度、含尘度、 照明、噪声、震动等;
第三节、产品质量波动性的规律
由概率统计理论可知,任何一个随机变 量一般都有一个相应的概率分布。
总体和样本
总体:指在某一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
象的全体,又叫母体,用N表示。
个体 个体
个体
个体
组成总体的每 个单元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要对 它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的一部分个 体、子样,叫样本,用n表示。
抽样和随机抽样
抽样:指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组 成样本的过程。 随机抽样:使总体中的每一个 个体(产品)都有同等机会被 抽取出来的组成样本的过程。
准、规格、公差而言的。一个零件和产品不符合
标准、规格、公差的质量项目叫不良项目,也称
不合格项目。
如表4—1
表4-1
不良品项目调查表
项目 日期
交合 验格 数数
不良品
废品数
次品 数
返修品数
废品类型
不良品类型
次品类型
返修品类 型
良品率 (%)
2. 缺陷位置调查表
缺陷位置调查表宜与措施相联系,能充分反映 缺陷发生的位置,便于研究缺陷为什么集中在那 里,有助于进一步观察、探讨发生的原因。缺陷 位置调查表可根据具体情况画出各种不同的缺陷 位置调查表,图上可以划区,以便进行分层研究 和对比分析。如表4—2。
二、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性
同一个人用同一批原材料在同一台 机器设备上所生产出来的同一种零件, 其质量特性值不会完全一样。这就是 我们常说的产品质量特性值有波动 (或称分散、差异)的现象。这种现 象反映了产品质量具有“波动性”这 个特点。

质量管理的6个常用的分析方法

质量管理的6个常用的分析方法

质量管理的6个常用的分析方法(一)分层法分层法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整理数据的方法之一。

所谓分层法,就是把收集到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

分层的目的是要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在一起,以便展开分析。

因此,在分层时,应使一层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各层之间的差别则尽可能大,这是应用分层法进行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关键。

过程控制中进行分层的标志常有:操作者、设备、原材料、操作方法、时间、检测手段、缺陷项目等。

(二)调查表法调查表也称检查表或核对表,是为了分层收集数据而设计的一类统计图表。

调查表法,就是利用这类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的一种方法。

操作中,可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调查表。

常用的调查表有:1.缺陷位置调查表这类调查表用来调查产品各部位的缺陷情况,可将其发生缺陷位置标记在调查图表中产品示意图上,不同缺陷采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标出。

2.不良项目调查表为了调查产品缺陷的种类及其所占的比重,可对不良项目分门别类地进行调查统计。

3.不良原因调查表为弄清不良品发生的原因,以操作者、操作设备、操作方法、加工对象、时间等为标志进行分层调查统计,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

4.过程分布调查表为掌握过程能力,对过程中加工对象的技术特征进行检测和记录,并进行调查数据的分布分析,掌握过程分布的特征。

(三)排列图法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累托图。

帕累托是意大利经济学家,是有关收入分布的帕累托法则的首创者。

这一法则揭示了“关键的少数和无关紧要的多数”的规律。

这一法则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被称为ABC分析法。

这一法则被引入质量管理领域后,成为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工具。

(四)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又称特性要因图、树枝图和鱼刺图,在质量管理中主要用于整理和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因素及各因素与质量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

质量管理工具和常用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工具和常用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工具和常用统计方法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下面店铺为你介绍现质量管理工具和常用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管理工具是指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时,对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数据矩阵分析法、PDPC法以及箭条图法的统称,这“新七种工具”是相对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统计调查表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和散布图法等“老七种工具”而言的。

这七种新工具是日本科学技术联盟于1972年组织一些专家运用运筹学或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现场实践后于1979年正式提出用于质量管理的。

这新七种工具的提出不是对“老七种工具”的替代而是对它的补充和丰富。

“老七种工具”的特点是强调用数据说话,重视对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而“新七种工具”则基本是整理、分析语言文字资料(非数据)的方法,着重用来解决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的P(计划)阶段的有关问题。

因此,“新七种工具”有助于管理人员整理问题,展开方针目标和安排时间进度。

整理问题,可以用关联图法和KJ法;展开方针目标,可用系统图法、矩阵图法和矩阵数据分析法;安排时间进度,可用PDPC法和箭条图法。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1.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

它主要包括分层法、调查表、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直方图,即所谓的“qc7种工具”。

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全体人员活用这7种工具而得到解决。

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

2.中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方法、抽样检验方法、功能检查方法、试验计划法等。

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业全体人员都掌握,主要是有关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人使用。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1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1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统计方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本节将要介绍的七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他的这种分类中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

日本规格协会10年一度对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作抽样统计调查,根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在企业制造现场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中,应用初级统计分析方法的占98%。

由此可见,掌握好这七种方法,在质量管理中非常之必要;同时,在我国企业的制造现场,如何继续广泛地推行这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即初级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排列图排列图法又叫帕累特图法,也有的称之为ABC分析图法或主项目图法。

它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质量改善,从而提高质量,以达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故称排列法。

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Pareto)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的,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的大量财富,而多数人却仅有少量财富,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

因此这一方法称为帕累特图法。

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将此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作为在改善质量活动中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通常是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A、B、C三类,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 类为一般因素。

根据所作出的排列图进行分析得到哪些因素属于A类,哪些属于B类,哪些属于C类,因而这种方法又把它叫做ABC分析图法。

由于根据排列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项目,故有的亦把它叫主项目图法。

所谓排列图,它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构成的图。

其一般形式如图1所示,其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即项目),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到右排列;两个纵坐标中,左边的那个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那个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直方形表示影响因素,有直方形的高度表示该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为帕累特曲线。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孤岛型
4)双峰型:两组机器、或材料、或操作工人施工; 然后把这两方面数据混在一起整理产生的。
双峰型
5)陡壁型:有意将不合格的产品剔除;
陡壁型
对于正常型直方图,将其分布范围B=[S,L](S 为一批数据中的最小值,L为一批数据中的最大 值)与标准范围T=[SL,Su], SL为标准下界限, Su为标准上界限)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产品质 量特性值的分布是否在标准范围内,从而可以 了解生产过程或工序加工能力是否处于所希望 的状态。为了方便,可在直方图上标出标准下 界限值和标准上界限值。
i 1
加权算数平均数
k
X
x1
f1
x2
f2
k
xk
fk
xi fi
i1 k
fi
fi
i1
i1
xi 第i组组中值 fi 第i组的频数
列表计算例6-4中50个混凝土试块的平均强度
k
xi fi
X
i1 k
fi
i1
18880 37.76 50
②计算中位数 X~
中位数是全部数据由小到大顺次排列中位置居
中的那个数据,其确定方法有两种。
当出现非正常型直方图时,表明生产过程或 者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分 析判断,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
折齿型、缓坡型、孤岛型、双峰型、绝壁型
1)折齿型:是由于分组不当或组距确定不当 出现的分布状态
折齿型
2)缓坡型:主要是由于操作中上限或下限控 制太严造成的。
缓坡型
3)孤岛型:原材料一时发生变化,工人一时变换;
(3)数据分组。包括确定组数、组距和划分组限。 ①确定组数k。原则是使分组的结果能正确反映数 据的分布规律,参考表6-7.例6-4中,取k=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用途: ❖ ①进行产工作质量以及较为复杂的服务质量及工作质量的评
价。 ❖ ②对生产品质量下降的多种元素进行分析。 ❖ ③评价复杂的技术经济问题和质量问题。
(2)应用排列 图的注意事项
❖ ①是主要因素不要过多。 ❖ ②是纵坐标频数的选择可依据分析的问题而定,原则是以找到主要影
响因素。 ❖ ③是合并一些一般因素。 ❖ ④是逐层深入,即确定了主要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之后,为了检
查措施效果还要重新画排列图
❖ 因果图

因果图又叫石川图、特性要因图、树
枝图、鱼刺图等。它是揭示质量特性波动
❖ 另一种是把异常过程误差作为正常过程看待、 处理,这类错误在统计方法中叫第Ⅱ类错误,称 为“存伪”错误,犯这类错误的概率值一般以符 号β表示。
二、质量管理常1)排列图内涵

排列图法也叫巴雷特图法,它是用来寻找
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是依据
“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则制作的。
❖ 另一类是不能连续取值的。
❖3、总体与样本
❖ 总体有时又叫“母体”,是指在某一 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
❖ 样本也叫“子样”,是从总体中随机 抽取出来并且要对它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的 一部分个体(样品)。
❖4、两类错误和风险
❖ 一种是把正常过程误判为异常过程去判断、 处理,这类错误在统计方法中叫第I类错误,称为 “弃真”错误,犯这类错误的概念一般以符号α 表示
形,用于工序的质量控制。

从直方图的外形观察,大致可以判断生产过程正常
或不正常,以及其中的原因。
⑴正常型 ⑵偏态型 ⑶倾斜型 ⑷孤岛型 ⑸平顶型 ⑹陡壁型 ⑺双峰型 ⑻折齿型
❖ 控制图

控制图是对过程质
量加以测量、记录并进
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统
计方法设计的图
❖ 关系图法

关系图又叫关联图,是把几项质量问题及其只要影响因素
第三节 质量管理中常用统计方法
一:质量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二: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一、质量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 1、产品质量波动
• (1)正常波动

正常波动是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又称一般波动。
• (2)异常波动

异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又称特殊波动。
❖ 2、统计数据及其分类 一类是可以连续取值的。
❖ (4)不仅解决单一目的的质量问题,还能解决各种多目的型 问题
关系图的基本形式
问题
要素1
问题2
要素2
流程图
流程图就是将 一个过程的步骤用 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 矩阵数据分析法
❖ 矩阵数据分析法是在矩阵图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矩阵图法 只能定性地明确问题的所在,但不能用数量关系把问题表示 出来,而矩阵数据分析法就是用定量的数据表示质量问题之 间的相关关系。
观事实。

常用的数据分层标志有:按数据发生的时
间分、按不同类型的操作人员分、按使用的设
备分、按操作方法分、按原材料不同分、按不
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分、按不同的加工环
境分,以及按其他标志分类。一般地说,数据
分类的目的不同,所采用的分层标志也就不会
相同。
分层法的基本形式
❖ 直方图

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是数据分布的一种图
与其潜在原因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
系一种图表。
因果图的基本形式
第一层原因
第三层原因
第二层原因
结果 (某个质量问题)
❖ 分层法

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和分组法,是按照一定
的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
统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
分层的目的在于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数据
和意见加以归类汇总,使之更能确切地反映客
的因果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从而找出主要因素。
❖ 特点:
❖ (1)从分析因果关系入手,能在各种因素复杂交织的问题中, 找出因果关系。准确地抓住质量只要问题,突出重点,解决问 题。
❖ (2)不受形式限制,可以用灵活的图形表现问题的因果关系。
❖ (3)通过直观图形表达复杂的矛盾事物关系,有助于打破固 有成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