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共5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共5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答案】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前面写“江南春 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 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结尾写“不知道红豆古树何 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 内容上:抒发了作者的忧思之情,写出了作者期盼红豆古 树能再发新枝、开花结果,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气节与傲岸 风骨的呼唤与追寻。
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1
(记叙文)
常考题型: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赏析句子) 二.重点句子的作用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四.概括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归纳概括题) 五.人物形象 六.思想情感 七.记叙顺序 八.段落作用 九.标题含义及作用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
※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
※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
B.中间:1、承上启下 2 、照应开头 3、做铺 垫 4、埋伏笔 5、对比
C.结尾:1、照应题目 2、首尾呼应 3、是文 章结构更严谨完整 4、照应前文 5、总领全文
例: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 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 思……(结尾)
——陈歆耕《红 豆树下》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 (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 (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 (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 原则,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如果 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根 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
答题格式: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 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指导PPT优秀课件下载4(21张)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指导PPT优秀课件下载4(21张)

3、理解句子作用
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1)从内容看: (2)从结构看:
字面的表层含义;联系上下 文表达的深层含义。 在文章不同位置上所起 的作用不同。
(3)从写作方法看: 用词、修辞、句式等。 (4)从艺术效果看: 起到的作用。
例句:
(1)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 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安塞腰鼓》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 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 却以为船慢。
(鲁迅《社戏》)
“踊跃”是奔跑,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没有生命的山 写活了,以动写静;同时也形象 写出了的大船行进速度之 快 ,以及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课堂练习
完成阅读练习ຫໍສະໝຸດ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一.整体感知内容
例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 间,我对他是有着深 印象的。那时候,他并没有先“说”,但他 “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 ④ -----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 —作为学者的方面。 ⑤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 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 ⑥他说了,跟着就是做。 „„ ⑦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 ⑧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 烈士。 ⑨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整体感知如下要素:人物、事件、结果。 (2)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阅读记叙文要对行文过程能够分析理解,对 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进行品析理解。
例文:

中考专栏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课件(共16张PPT)

中考专栏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课件(共16张PPT)

③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④结尾段或句子的作用:总结、照应、点明、深化
a.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展示结局,或点明主旨、 升华情感,目的是给读者一个简明、清晰、深刻的 印象。 b.丰富内容、深化主题:从另一角度阐述、说明, 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C.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
3、考查点:对文章语句的揣摩分析能力,重点考查 任务内心活动的把握。
答案示例:①愁闷、期盼、惊讶、欣喜。 ②都是为了掩饰落泪的原因。父亲见到儿子时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惊喜,儿子听了父亲话后深受感动。
4、考查点:得文章标题的多角度解读。解题思路:要注 意既要挖掘文字的表面的意思,更要力求挖掘其深层含义
答案示例(1)红橘树在父亲的精心管理下结出的果实 很甜。(2)父亲为培养儿子成才而感到欣慰、满足。 (3)父亲从儿子买红橘苗、卖橘子的做法中体会到儿 子的孝心。(4)儿子从父亲种橘、送橘等行为中感受 到父亲的信任、关爱。(5)全家人相互关心体贴,充 满温馨和爱意。
6、文章结构作用
①题目的作用:概括文章内容;揭示主题;提 示线索;象征;双关;是感情的出发点;设置 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A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营造 氛围,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B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 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答案示例:第一段“我”考上大学后,将父亲的到处 炫耀、一醉方休和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多喜不见多 愁进行对比,写出母亲的爱子深情不易被发觉。 第三段母亲为“我”入学送行,将其他父母的依依惜 别、千叮万嘱与母亲淡淡的转身就走进行对比,以母 亲的淡淡表现来反衬她隐藏在内心的强烈的爱子之情。 入学送行时,母亲是淡淡的;但作者走后,母亲做了 一个噩梦,一哭哭了个没气。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课件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课件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以叙事方式展示事物发展和演变过程的文体。

通过描述人物形象、事件经过、环境描写等手法,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情节、转折和情感,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思考故事所传达的思想和主题。

记叙文常见于中考作文题目中,而且通常有一定的特点和要求。

因此,我们在中考复习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

二、记叙文的特点1.具有故事性: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来传达信息。

因此,记叙文中有明确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也有明确的事件发展和结局。

2.情感表达较为丰富:记叙文中,作者通常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环境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读者可以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心情的变化,进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结构合理与衔接自然:一篇好的记叙文需要有合理的结构安排,使故事情节衔接自然。

通常包含有引出、承接、高潮、渐入平稳、结尾等环节,这些环节的安排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整篇文章的质量。

4.语言生动且富有画面感:为了使故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记叙文通常会使用丰富的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

这些语言细节可以让读者产生强烈的画面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

三、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在中考复习中,我们不仅需要懂得如何写记叙文,还需要学会如何阅读记叙文,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把握故事情节和思想主题。

1.仔细阅读题目:在阅读记叙文之前,我们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记叙文的主题和要求。

题目中通常会暗含一些关键词汇,例如通篇、感受、教训等,这些词汇有助于我们理解记叙文的整体思想。

2.把握故事情节: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要重点关注故事的起始、发展和结局。

通过了解人物形象的描写和事件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记叙文的意义。

3.分析人物心理:人物形象在记叙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析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变化,我们可以探究记叙文的深层意义。

记叙文中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心理和行为动机。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6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6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2020/11/3
8
考 点 六 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 以及环境及细节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1.注意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描写的分析。 2.精彩的细节描写分析是把握人物特点的重要手段。 3.抓住关键性语句深入分析。 4.在与其周围人物的对比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020/11/3
2020/11/3
5
考 点 三 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 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 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2020/11/3
12
考 点 九 领悟文章内涵,联系现实及自身, 创造性地获得阅读感悟
1.把握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2.就整篇文章或某一部分内容进行评说、感悟。
2020/11/3
13
2020/11/3
14
(2010·襄樊) 雪中小卓玛 李春雷
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驱车赶往西宁。忽然发现,前面 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 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
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 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 抖的小姑娘,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 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 “你是哪个村庄的?”“谢谢!” “上学了没有?”“谢谢!” “你叫什么名字?”“谢谢!” 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 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PPT优秀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PPT优秀课件

做题技巧: 1 结合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末尾句,抒情议论句) 含义,写出作者借助文章要表达的感情、观点, 所赞扬或所抨击的内容。 2 从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中,再结合自己的生 活体验,寻找文章的中心观点 3 写主旨一定要结合文章,语句要通顺、连贯、 完整。
(九)理解关键语句策略:
1 锁定关键词,分析修饰语。对它们解释 之后,再对整个句子进行分析。 2 理解修辞格,透视其深意,若用比喻句, 还原其本体。 3 如果句子中有两个主要人物或一个人物有 两种行为,要逐一解释分析 4 结合上下文,多问为什么。
写作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选材剪裁(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 是否得当) 行文结构(开头结尾、首尾呼应、前后呼应、 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等) 写作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 对比、欲扬先抑、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修辞的作用
染力。 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结构统一,互相映 衬,互为补充。 夸张 突出特征,极力表现。给读者以鲜明而强 烈的印象。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反复 强调语气、强调内容,强烈抒情,富有感
(七)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 描写、说明
表达方式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睫毛上滑落下来, 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是必须 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 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我 要求休学一年。 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 的泪泉,那是滋养生命的泉源,也是滋养民族 精神的泉源哦。
记叙文阅读
明确考点:

最新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最新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
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 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一 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 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 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 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因为
一是若按纸条上所说的去做而仍然吸不 出水,则白白浪费了这救命的水; 二是若把这壶水喝下去,虽可保住自己 的生命,但这种自私的做法,将受到良 心的谴责。
1、 根据位置 2、 运用修辞
内容 结构
3、 赏析句子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学 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习 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 目 标 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记叙文知识要点
4 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 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 用
5 分析文章表达方式 6 表现手及写作技巧 7 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8 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
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
1、点明题旨的句子 2、抒情、议论、描写的句子 3、总结全文的句子 4、引用的句子 5、起承转合的句子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11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ppt课
中考要求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记叙文阅读(共38张PPT)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记叙文阅读(共38张PPT)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知规律(由浅入深、 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不能互换。
返回目录
六、理解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 以具体事物为线索贯穿全文 •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 背影为线索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 •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 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 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 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 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 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要求
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 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弄清记叙的 人称;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 略安排的作用;能对运用的表达方式进 行辨析,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能够 从文章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 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储备
记叙文: 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 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小 说、散文、新闻、通讯、童话、 寓言等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 叙文范围。
c: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揭示人物思想产生
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
• 如:“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地靠着火, • 也须穿上棉袄了” 作用:渲染悲凉气氛,预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PPT优秀课件下载16(38张)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PPT优秀课件下载16(38张)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承接上 文) 内容上(概括文段内容) 3、文末:内容上(概括文段内容)+(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说出下列 语句中加点词语含义
1、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 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 的。(袁隆平《妈妈,我想您了》 (本义 比喻义) 2、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 (史雁飞《青花瓷瓶》第9节) (语境义) 3.八岁的宏儿从屋里飞了出来。(引申义)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
二 记叙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 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 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 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 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 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 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 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 地点线、见闻线。
作用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 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 二从内容上: A概括该段内容B其他作用(a开篇点题、b 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具体如下
一句话在文中的

作用:
1、文首:内容上(概括文段内容)+(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 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圈点勾画:画出事件,划议论抒情句,划过渡句。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①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 的过渡作用; ②段末起总结作用; (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 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使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我直接面对读 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 感,缩短双方的距离。 使用第三人称的好处:不受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 述;不受我个人听觉和视觉的限制。 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像在和作者或 者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 发感情。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 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记叙文的主旨句一 般在文章的结尾。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描写的句 子一般穿插在行文的过程中,而议论抒 情的句子多在文章的结尾,起到点明文 章主旨的作用。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过渡句)
如何赏析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句子在文中常见的几种作用:



1.、为下文写 作铺垫(打基础、作伏笔)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 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衬托(正衬、反衬) 5、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6、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7、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 8、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 9、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 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 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 关的另一件事。)

中考总复习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中考总复习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4 答题力求做到准确 简洁 全面 答题时要点要全面 内容要精确 用词要准 确 语言要简洁 尽可能多答;因为现代文阅读字数逐渐放开;那么多答一 点;就会多得分 况且答了也不扣分
5 忠实于原文 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答题时我们尽量在文 中去找;或摘录关键词句并重新组合
6 采用看分答题的方法 有时可采用看分答题的方法;可参考该小题分值 答题;如3分;有可能要答3个小点
分析文章语言特色之一
1 语言本身的特点:形象生动 清新优美 简洁 凝练 准确严密 精辟深刻 通俗易懂 音韵和 谐 节奏感强 诙谐幽默
2 语体色彩: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
学语言的鲜明 生动 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 色彩
分析文章语言特色之二:修辞 题型:你喜欢那个句子;为什么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 思想 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
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 样写 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 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 拟人等 若没 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语言评析之二:句子含义及作用;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文章用典引用的赏析: 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
有文采; 三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结构上和内容上 艺术手法的作用: 1 从内容上;常有:①开篇点题;②设伏笔 作铺垫;③深化中
心;④点明主旨画龙点睛;⑤表达感情;⑥表现人物的特 点等作用 2 从结构上;常起:①承上启下过渡;②总领下文;③总结 上文的作用 3 艺术手法上:运用修辞手法 设悬生疑 对比映衬 烘托渲染 欲扬先抑 情景交融 小中见大等;有的升华深化 有的象征寓 意等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 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 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 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 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 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 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 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 辛辣幽默。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练习)
①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
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
记叙
②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
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议论
③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
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
“一”字。
描写
2、感受文章表达的思路 感情:
(1)抓住关键词语;(2)理解警策性的语句
阅 读 知 识 要 点:
3、抓住中心,找出关键语句: (1)明确段落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
情)。(2)找出段落的中心句(首括句、尾 括句) 4、分析文章内容: (1)写人的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 (2)写事的抓住事件的意义。
常见的有哪些呢?: 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 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 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知识要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 穿全文的线索 2、记叙的顺序和记叙的人称
3、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归纳
4、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辨析
记叙文知识要点
5、注意分析描写的作用; 6、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 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 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PPT优秀课件下载(28张)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PPT优秀课件下载(28张)

理解句子含义五个抓手
用词
语境
修辞
通过分析 修辞手法 及其作用 来理解句 子的含义
情感
主旨
通过弄清 关键词的 含义推知 句子含义
联系作者 情感或文 中人物情 感来理解
结合背景 主旨内容 来理解句 子的含义
结合特定 语境分析 句子含义
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 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 服力。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 作用。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外貌描写 答题技巧:描写方法+描写对象+特征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暗示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 、铺垫下文 衬托人物性格、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 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侧面烘托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 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 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 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托物言志: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的感情。 虚实结合:更鲜明地刻画人物地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特点。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生动地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件反映重大的主题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课件118张PPT.ppt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课件118张PPT.ppt

《植树的牧羊人》中“他的那条 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
写) 别人的评价、议论来描写人物或事 不张扬”,通过对牧羊人大狗的
物。
(续表)
描写类别
特点及作用
教材示例
根据 侧面
描写 描写 作用: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 描写,从侧面表现牧羊人的
角度 (间接 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性格特点。
分类 描写)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起走小路
2. 记叙顺序
记叙顺序
特点及作用
教材示例
顺叙 倒叙
特点:按时间先后,叙述事情的发生、
发展和结果,或以空间、地点的转换顺
序进行叙述。
《散步》依次写了事情的起因、
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结局。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条
理清晰。
特点: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高潮 《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写道:
动么豪放、多么火烈
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通过
作用:①塑造人物,表现主题;② 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烘托了
渲染气氛,烘托事物;③明示、暗 安塞腰鼓的精彩。
点主题。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 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4. 记叙线索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线索类型
特点
教材示例
物线 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灯笼》:以“灯笼”为线索。
人线 事线 感情线
以人物动作行为变化、思想性格的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所见
发展、所见所闻为线索
所闻为线索。
以中心事件(或事件发展)为线索 《故乡》:以“回故乡、在故乡、离 故乡”为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叙: 中断原先叙述,插入有关情节,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
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 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 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 “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 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学 习 目 标
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
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 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 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 章。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 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 中的人、串、景、物的情态变化和 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 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 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13.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 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 指……,起到了……的作用。

14.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 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5.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④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 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 特点,反映作品主题。常用的肖像描写,它不只在于勾画 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 性格特性。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 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 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 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 的描写。

16、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 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紫藤萝瀑布》的最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 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②抓住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 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驿路梨花》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 处开”,它既是文章的点题句,又揭示了文章的 中心意思,完成了主题的升华。这“驿路梨花” 是边疆盛开的梨花,是哈尼族的梨花姑娘,更是 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品质和雷锋精神的象 征。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 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 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 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 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 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 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 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 冷峻辛辣等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形象生 动; 排比:句式整齐,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 感情; 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征 (程度);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复:突出强调……; (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 第三人称。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直接 名),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记叙文知识要点
4 中心意思的归纳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 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 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中心意思的归纳的具体方法

17.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 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或深化 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8.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 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 烈的感染力。

19.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1)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 2、动作(行动)描写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 场(面)景描写 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 展,揭示文章主题。
(2)写事的抓住事件的意义。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 容,分清记叙文的要 素、人称、顺序。
2.能划分文章段落、层 次,概括段意、层意, 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 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3.能找出重点段落、 关键语句、中心句, 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 合义,理解词语在上 下文中的含义。
境分析,切忌抛弃材料、空洞无物 的答题方式,要掌握一些寻找答案 的常用方法。如:①紧扣题目,理 解含义②命题点的上下文③段落的 开头结尾④连缀文章的重点词语。
记叙文知识要点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
记叙: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 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让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 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介绍人物或事件 的概貌) 描写: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 的刻画。 议论: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一 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 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 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 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 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 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 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 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写作手法答题技巧: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 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练习)
①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 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 记叙 ②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 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议论
③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 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 “一”字。 描写
4.区别认识叙述、描 写、说明、议论、抒 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 式,理解其在文中的 表达作用。
5.阅读小说,能把握 人物的性格,分析描 写人物的方法,了解 故事情节,理解环境 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 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 说明文、议论文……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 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 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 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 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 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 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 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 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 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 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 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 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 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记叙文知识要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 索 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事件脉络 “六要素”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 章的纲。
(1)人物 (2)事件 (3)行踪 (4)文章的标 题 (5)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6)文中议论抒 情的语句 (7)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8)“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 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初 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注意不要堆砌描写的作用)
总结 有些题可使用原文中的话或稍加
改造作答。
对概括性强的题,一定要结合语
7、注意分析记叙文中 的议论和抒情文字。
8、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 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 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 手法的表达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能力的
考查重点
考点举要
1、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思路、归纳文章的中心。 3、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作用。 4、欣赏文中优美、精彩的语句,初步分析人 物形象。 5、就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提出自己的看 法或疑问。
记叙文知识要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 穿全文的线索
2、记叙的顺序和记叙的人称
3、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归纳 4、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辨析
记叙文知识要点
5、注意分析描写的作用; 6、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 论和抒情文字; 7、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 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 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 手法的表达作用。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中心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分析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 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 、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 赞美了、揭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