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与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对策(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对策(1)[摘要]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解决银行流动性问题的金融创新工具。
有助于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过程。
文章论述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可行性。
剖析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操作环节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一、引言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的住房抵押贷款,是指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将其所持有的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其基本交易结构是:发起人(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将需要证券化的资产(往往具有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测现金流的资产)剥离出来,出售给一个特设目的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该机构以这项资产为担保在资本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证券,以发行证券的收入支付发起人,同时以应收款的现金流支付投资者的本息。
资产证券化由于其具有提高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以及转移和分散信贷资产的特殊功效,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和提高金融资产效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继采用并发展完善了这项金融创新技术。
目前,可供证券化的资产已覆盖企业应收账款、租金、版权专利费、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消费品分期付款等多种具有未来可预期的稳定现金的金融资产,资产证券化已发展成全球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潮流。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分析所谓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性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贷款资产。
商业银行由于其经营管理体制的缺陷和外部环境的制约,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形成严重的风险隐患。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良资产问题成为了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大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良资产证券化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解决途径。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捆绑打包,转化为具有流动性、市场性的证券品种,并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交易和流通,从而实现对不良资产的处置。
本文将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状况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并非新兴事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途径。
1999年,中国首个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在国内成功发行。
此后,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市场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
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一大亮点。
2.发展现状根据中国不良资产交易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数量达到了500余个,累计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
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交易量和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当前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环境下,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市场上有了广泛的应用,为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1.市场缺乏活跃度尽管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但整体市场交易活跃度仍不高。
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主体参与度不够高,大型金融机构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投资兴趣不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交易流程繁琐、风险较大等因素造成市场交易活跃度不高。
2.市场监管不到位不良资产证券化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对薄弱,监管措施不够完善。
市场中存在一些不法交易、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也亟需加强。
3.风险控制困难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由于资产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在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时难以做好风险控制。
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良资产,如逾期贷款、坏账等。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导致利润下降、资本损失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而言至关重要。
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不良资产一旦堆积过多,会影响银行的贷款偿付能力和流动性,从而影响银行的经营状况。
及时处置不良资产可以减少银行资产的不良率,提高资产回报率,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
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风险管理。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敞口,一旦出现大额不良资产,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以降低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提高资产质量、降低风险以及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
只有重视并有效处理不良资产问题,银行才能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1.2 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挑战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
因为不良资产一旦积累过多,将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银行的稳健经营。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敞口,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增加,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不良资产的处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会降低银行的经营效率,影响业务拓展和创新能力。
不良资产的处理还会影响到银行的声誉和品牌形象,降低客户信任度,进而影响到银行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处理不良资产,银行才能确保良好的资产质量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从而实现稳健经营。
2. 正文2.1 不良资产的分类和特点不良资产是指商业银行资产中存在违约、违约风险或者违约已经发生、不良的资产。
不良资产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逾期贷款、呆账、资产负债率大于50%的债券和持有的股权等。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随着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推动金融领域的发展,提升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解决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资产处置和风险分散,提高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创新和完善,促进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最重要的是,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可以为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特点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流通和交易的一种金融工具。
不良资产包括信贷资产(比如坏账)、资产负债表上的不良资产、资产重组的剥离资产等。
1. 降低风险:通过将不良资产打包成证券,可以将不良资产的风险分散到多个投资者,降低金融机构的单一资产风险。
2.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通过证券化,金融机构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流动性,提高不良资产的变现率,进而释放资金用于其他经营活动。
3. 市场化定价: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让不良资产在市场上按照供求关系进行定价,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4. 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促进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产优化配置。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后,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收回本 金和利息。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贷款, 就会形成不良资产。为了降低风险和提高资产流动性,商业 银行通常会选择将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风险分散
通过将不良资产转化为证券,分 散了商业银行的风险,降低了单
一资产的风险敞口。
挑战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挑战 主要包括市场接受度、信用评级、法 律和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05
案例分析
国际案例:美国RTC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
背景介绍
01
RTC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设立的一个超级贷款
机构,专门处理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等不良资产。
运作模式
02 RTC通过打包、评级、销售等方式,将不良资产转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与类型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较大,类型多样,包括贷款、投资、应收款等。
不良资产成因
不良资产的成因主要涉及经济环境、银行内部管理、借款人信用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不 良资产的形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1 2 3
起步阶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初期主 要是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行试点。
资产组合
将挑选出的不良资产进行组合,形成一个资产池。这样可以降低单 一资产的风险,提高资产池的整体信用等级。
信用评级
对资产池中的每一项资产进行信用评级,以评估其信用风险和现金 流的稳定性。
交易结构的设立
确定交易结构
商业银行需要与证券化服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投资者等各方协 商,确定最终的交易结构。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 券化
浅析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与实践
浅析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与实践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通过发行证券等方式,将不良资产转移给特定的投资者,以期获得资金清偿,从而缓解不良资产对银行业经营的影响。
一、缓解不良资产压力。
随着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上升,银行资本极度紧张,大量资
金受到束缚。
银行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快速获得清偿资金,并减少资本损失。
二、优化银行业务结构。
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快速地转移出去,解除了资本寒冬的压力,同时也有助于优化银行的业务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三、满足投资者需求。
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通过银行产品的创新,满足投资者的不同
需求,让他们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产品,并减少风险。
实现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法制环境。
需要出台一系列法规和制度,加强对证券化产品的规范和监管,
确保其在法律、风险和信用等方面的合规运作。
二、加强政策引导。
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加强
市场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三、强化风险管理。
银行需要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可行性研究、合规性审查、
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四、提高产品的质量。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需要具有可持续性、可转让性、流动性、透明度等特点,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总之,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于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需要政府、银行和投资者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监管体系,以确保不良资产证券化
的规范和有效运作。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
一、引言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
重视,它能够有效地实现银行的不良资产回收,提高银行的资本效率,增
加其有效投资,从而提高其对客户服务的完善程度。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
原因分析和具体实施措施等几个方面全面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
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并不容乐观。
自2024
年7月17日起,国家发改委首次发布了关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政策文件
之后,银行可以自主运用不良资产证券化技术处理不良资产。
但是,鉴于
该技术的新颖性和复杂性,目前只有3家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
和浦发银行)开始使用该技术,且实际运用效果一般。
原因分析
(1)资产证券化处理不良资产技术的实施较为复杂,需要具备一定
的专业性,而目前银行管理者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且各家银行对此
技术的应用也不够深入;
(2)投资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信心不足,认为不良资产风险太大,不敢进行投资。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贷款、不良债券等不良资产转移给证券化公司,由证券化公司将这些资产打包成证券进行发行,以吸引投资者购买并从中获取收益的一种金融业务模式。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自2005年开始试点,十多年来,已经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形成一定规模。
2016年初,我国推出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促进了市场健康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主要包括:一、监管不到位不良资产证券化涉及到金融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管。
而在发展初期,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监管较为淡漠,导致该领域存在着不规范、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
因此,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范和制度。
二、资产匹配不足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特点,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资产质量难以保证,银行业持有不跟贷款资产与证券化公司需要的资产匹配度不足,资产不足以提供给证券化公司,证券化发行受阻。
因此,需要提高银行的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产质量,优化持有的资产类型,增加资产量,同时加强信息沟通,确定资产管理方案,使不良资产得到更好的利用。
三、投资者风险意识不够由于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二级市场交易尚未达到预期,许多人的投资风险意识不够,缺乏指导。
因此,需要证券化公司加强宣传,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细节和风险,参与投资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四、信息透明度不足由于业务起步较晚,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信息透明度较低,缺乏足够的有效信息,参与者对市场的了解和信任程度有限。
因此,需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市场信息研究体系,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交易市场环境。
不良资产证券化本质上是一种非标准化或者低流动性的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
风险甄别、管理是关键。
因此,需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风险评估手段,防止评级的失真,明确债务人能够承受的债务水平,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风险。
浅析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浅析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最重大的金融创新,对于世界金融市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也只是进行了一些试点工作,大家都对它了解认识得比较少。
那么资产证券化是什么?它在中国应用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有什么对策呢?本文做了一些浅析。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评级;道德风险20世纪80年代,资产证券化发端于美国,是世界金融领域近三十年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工具。
在很长一段时间,华尔街都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只要资产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将它证券化。
”相对而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步较晚,2005年之前,这一产品的推进仍然极为迟缓。
2005年,随着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资产证券化试点地位的确立以及之前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各家金融机构积极准备尝试,我国的证券化市场迈开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一步。
就在各国纷纷尝试资产证券化的时候,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了,次贷危机不仅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大大延缓了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也在2009年开始一度陷入沉寂。
直到2012年,监管部门开始新一轮的资产证券化的试点。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资产证券化是将一组流动性较差的贷款或者其他债务工具进行一系列的组合,将之包装,使该组资产在可预见的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保持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配以相应的信用增级,将该组资产的预期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提高的债券证券的技术和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发起人把其持有的不能变现的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分类整理,一批批资产组合转移给特殊目的载体以该组资产作为担保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收归购买资金的一个技术和过程。
二、资产证券化相比传统处置方式的优势资产证券化并非以资产优良为前提,而是以卖方投资者是否能达到利益的平衡为前提。
传统处置方式需要银行一对一地和债务企业交清,回收时间长且不确定性大,收回金额取决于回收力度,企业意愿和能力,还需要将转化后资产再次处置变现,其实际回收现金取决于再次变现时机和市场环境。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金斧子财富: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是:
(1)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通过证券化,可以将流动性较差的不良资产转化为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在不增加负债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获得资金来源。
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看,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加快银行资产的周转,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2)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按照《巴塞尔协议》,一个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其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8%。
将高风险权重的不良资产,变为风险权重相对较低的证券,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风险资产的比例。
更多股权项目以及海外资产配置资料请直接咨询金斧子官网:,【金斧子】持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国际风投红杉资本和大型央企的招商局创投实力注资,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私募发行与服务平台,提供阳光私募、私募股权、固收产品、债券私募、海外配置等产品,方便的网上路演平台,免费预约理财师,用科技创新提升投资品质!。
浅析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与实践
浅析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银行业在不良资产问题上长期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我国银行业开始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途径,以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风险的有效分散。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不良资产打包成证券,通过发行交易所或者场外市场进行转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实现不良资产的清理和优化,同时为银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资金来源。
2. 正文2.1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将不良资产打包形成证券化产品,通过发行证券化债券的方式将不良资产转移给投资者,以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减少风险敞口。
目前,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处于起步阶段,规模相对较小,但逐渐呈现出增长趋势。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证券化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不良债权、不良贷款等领域。
市场参与主体相对有限,除了部分大型金融机构外,中小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参与较少。
监管政策尚未完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导致市场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尽管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需求逐渐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监管部门也在积极引导和支持相关市场发展,加强监管力度,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银行业降低风险、提升资产质量、促进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2.2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银行业不良资产规模逐渐增加,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成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通过证券化,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转移出去,分散化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帮助银行释放资金,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和微观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及时处理不良资产的问题。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方法有:出售、转让、资产证券化和资产重组。
然而,如何
处理不良资产,还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如贷款风险分析、资产拍卖、债权转让等。
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制定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贷款审批的监管。
随着金融的
发展,各类贷款产品不断涌现,品种繁多,风险性不尽相同。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更
为细致的贷款审批制度,严格把关风险控制,确保向有信誉保障的客户借贷。
其次,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理,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精准的处置计划。
根据资产的性质、
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具体的处置方案,以确保资产可以得到有效的流转,最大限度
地减少损失。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当合理配置专业的不良资产管理人员,确保不良资产处
理能够得到及时的跟进和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对资产证券化的支持力度。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定的资产打
包成证券产品出售。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不良资产和损失,提高银行的资产
效益和流动性。
然而,资产证券化仍存在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对风险进行严格控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
商业银
行应当制定精准的不良资产处置对策,切实加强贷款审批制度的监管,并精准制定处置计划,加大对资产证券化的支持。
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确保银行的健康发展。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成为了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打包成证券化产品,然后交易于证券市场的一种金融手段。
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金融机构可以将不良资产转移至其他投资者手中,降低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也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从而促进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1999年,中国银行业贷款不良率高达20%,不良资产问题亟待解决。
2005年,中国农业银行率先开展了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推出了首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信托贷款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后,中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
据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发行总额达到3355亿元。
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种类多样,包括不良资产证券化信托、不良资产证券化证券等。
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水平和收益水平各异,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市场潜力巨大。
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政策,如《商业银行资产不良清收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等,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而二三线城市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不同地区金融机构之间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力差距,市场发展不平衡。
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存在较大的风险。
由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刚刚起步,市场参与者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加之部分金融机构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信息披露不透明、风险评估不充分等问题,导致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较高。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金融机构等通过收购或处置的不良资产(如坏账、呆账、停滞不前的贷款等)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再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从而实现风险的分散,同时提高回收不良资产的速度和效率。
在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与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自1999年起,我国开始尝试不良资产证券化。
随着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得到了快速推广,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截至2020年,我国已经发行了28只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总发行规模高达约1.5万亿元人民币。
尽管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规模已经越来越大,但仍然受到一些限制因素的影响。
首先,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受到股权投资、债券市场等其他融资渠道的竞争。
其次,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整体上缺乏流动性和深度。
此外,其他因素如法规、信用风险等也制约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进一步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1、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比较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更加详细清晰的税收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
通过加强资产证券化监管,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评估和风险管理,打造一个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2、引导社会资金入市社会资金是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资金来源。
政府可以加大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吸引社会的各类资本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购买。
同时,鼓励金融机构酌情将自有资金提供给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以满足其融资需求。
3、提高市场流动性市场流动性是影响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市场流动性以降低交易成本,例如:扩大产品种类、增厚交易规模、优化交易方式等。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积极推进市场化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创造更多交易机会,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更加深入发展。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良资产数量急剧增长。
为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通过将不良资产打包、分层、分段转移给投资者来化解风险的一种金融创新工具。
本文将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政策环境的不断改进促使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起步较晚,主要始于2012年,这一时期政策环境的改变逐渐放开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201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快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2.市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在政策环境的不断改进下,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例如,2016年,中国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推出了“场外优先股权转让平台”,为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市场基础设施保障。
3.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政策环境和市场基础设施的推动下,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0年9月底,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总额已经达到了3.27万亿元。
二、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所面临的问题1.多样化发展的不足当前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是以不良贷款证券化为主,而其他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这种单一性的发展模式存在较高的风险,一旦发生问题,可能会给市场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
2.风险评估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评估机制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为不良资产是具有金融风险的,所以对于不良资产的风险评估能力是保证证券化市场稳健发展的重要前提。
但是目前我国的风险评估机制存在着缺乏行业准则、标准不一等问题。
3.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认知度亟待加强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还存在着投资者对于市场信息的认知度不足。
一方面这是因为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仍然需要改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投资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经济与法zhigong falv tiandi-172-2017 年第 3 期职工法律天地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王书磊(100000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一、不良资产证券化概述(一)不良资产证券化内涵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那些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可预见的现金流的资产,分离和重组其中的风险和收益,出售给特定发行人,通过创设一种以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金融工具或权利凭证,进而将这些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出售的一种结构性融资方法。
将不良资产作为基础资产所进行的资产证券化即是通常所说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它是商业银行大规模、批量处置其不良信贷资产的公开化、市场化的行为。
包括立项、筛选基础资产池、确定样本池、项目估值、定价、发售、服务等诸多环节,需要发起人、受托人、服务机构等诸多参与者的复杂过程和行为。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结构设计银行(发起人)将不良信贷资产委托给受托机构(发行人),受托机构以该信托财产为基础,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人、发起机构与承销商签订承销协议,委托承销商承销,承销商将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支付给发行人,发行人将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募集的资金净额支付给商业银行。
发行人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限额扣除相应税收、信托费用后,向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者支付本金和收益。
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实质上是将债务人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的货币对价转为向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支付本利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特点就在于,只要某种基础资产能够产生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流,这种资产就可以进行资产证券化。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监管格局我国资产证券化形主要分为企业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监管,企业资产证券化由证监会监管;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人为受银监会监管的银行、租赁公司等金融企业,其指定的SPV(特殊目的载体)为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主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场所主要是证券交易所,其发行人主要是非金融企业的一般工商企业,指定的SPV(特殊目的载体)为证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子公司的专项计划。
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一、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商业银行也会面临一些不良资产的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这种风险不容忽视。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同时增加自身资产的收益。
本文主要针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重点研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以期更好地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并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
1、证券化是一种新的资金融通方式,可以缓解资金紧张和减少融资成本。
2、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证券化不良资产来获取融资,它可以通过向其他机构出售不良资产以减轻不良类资产负债,从而获得短期融资需求。
3、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将资产抵押给投资者,投资者可以根据抵押担保的资产的价值得到对应的融资。
4、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给投资者提供不良资产信托基金,让投资者尽量拿出低风险、低收益的资源来融资。
5、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出售不良资产的期权来获取短期融资,这样可以让投资者持有不良资产的期权,从而获取短期融资。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与对策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与对策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状态经营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
目前国际上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有:折价出售、不良资产剥离、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手段,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其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显示出巨大的发展优势。
因此,积极实施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加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链接与融合,对于推进资本市场发展、拓宽金融调控空间、扩大投资者选择范围、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概念所谓资产证券化,通常是指以证券进行融资,包括债务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其实质是金融资产以证券形式转让的过程。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将处于非良好状态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以证券形式转让的过程。
二、我国银行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从商业银行角度看,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我国银行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趋势。
借助资产证券化,国际先进商业银行有效解决了借短贷长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大大增强了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无疑为我国商业银行适应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二)有利于我国银行综合经营发展。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实施,开辟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链接与融合的新通道。
它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新的市场工具,健全了市场定价机制,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而且也为商业银行主动创新求变,积极开展综合经营,努力实现经营战略转型奠定了基础。
(三)有利于我国银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从如何有效配置风险层面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要求。
但是,商业银行还缺乏有效的、主动的风险管理手段和风险管理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与对策【摘要】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状态经营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
目前国际上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有:折价出售、不良资产剥离、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资产证券化。
通过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对于加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链接与融合,拓宽金融调控空间、扩大投资者选择范围、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念,并联系我国实际情况研究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手段不能很好地满足快速、批量处置巨额不良资产的要求的问题,最后共同探讨我国推行商业银行不良产证券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1 资产证券化研究文献综述1.1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研究比较早。
在理论研究方面,Arrow和Debreu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以严密的数理统计研究方法,证明了经济主体可以利用各种有价证券来防范金融风险,将金融风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为金融资产证券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已经从产品设计进入到了风险预测,产品定价和证券化资产组合管理的研究阶段。
GreenBaum和Thacker(1987)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模型,预测银行将把优质资产证券化,保留不良资产,同时提出银行税务管制的增加导致了证券化的兴起。
Henderson(1988)提出证券化将融资过程分解,将融资过程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风险分散,并由能够冲抵和管理这些风险的机构承担,这样就有助于降低系统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Morris(1990)等人分别在其著作中重点阐述了资产证券化三大基本原理即资产重组原理、风险隔离原理、信用增级原理。
Carlstrom(1993)综述了证券化的动因,从微观层次上来看,是来自证券化参与各方的利益驱动以及政府的金融监管和推动;从宏观层次上来看,主要是由于它提高了经济中资产运营的分配效率和操作效率。
Sparks(2002)等人在对政府发起和私人企业证券化的比较研究基础上,建立模型,得出市场结构、政府赞助和抵押物特征是影响抵押贷款利率的重要因素。
Mansini(2004)等人通过实证近似计算,研究资产选择的最优方法。
Gorton(2005)通过信用卡证券化的实证研究,解释了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现象,从而证明了表外融资的有效性。
Loutskina等人提出证券化降低了银行融资条件对贷款供给的影响,低成本融资和资产负债表流动性增加使银行愿意出售难变现的抵押物,而不是易变现抵押物,证券化导致了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深化,降低了贷款供给的冲击影响,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2 国内研究现状1国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晚,但发展较快。
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研究我国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李勇系统地论述不良资产证券化,论证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而持否定观点的学者主要以胡伟献为代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银行不良资产质量差;缺乏大量、持续、稳定的长期资产供给;缺乏完善的不良资产定价机制和规范的金融中介机构;特设信托机构的缺位;不良资产的产权问题难以实现真实出售。
更多的学者把国外成功的模式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孙毅认为:虽然我国目前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是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可以在我国实施的。
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供给角度分析,我国不良资产比重高,数额大,处置的压力大,有创新的想法和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动机;从需求角度分析,虽然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但在我国个人投资者的实力和需求也是不能忽视的,另外,要考虑国外投资者对我国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需求。
第二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信托分层结构进行分析。
普遍的观点认为,信托是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立足点,是适合我国现实情况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模式。
王丽瑞对信托分层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认为信托分层结构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符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且实现了不良资产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能够较好地保护不良资产发起人的利益,同时为国内投资者增加了新的投资产品。
信托分层结构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两点: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信托分层不能满足证券化流动性的要求;信托分层结构不能保障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本金的安全性。
解决的办法可以选择通过对信托产品的标准化评级后,向银行质押来解决信托产品的流动性。
第三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展开,试图在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结构设计、制度安排、定价等问题上有所突破和进展。
尹龙等从制度方面探讨了证券化发展的动因。
何小锋等提出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一个核心原理、三大基本原理”。
彭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和运作机制,包括商用房地产抵押担保证券结构、抵押贷款债务结构和清算信托结构。
在这三个基本结构中,商用房地产抵押担保证券结构适合于不良贷款按揭贷款或抵债房地产的证券化,不适合无担保无抵押不良贷款。
抵押贷款债务结构适合于任何类型的不良贷款和重组贷款的证券化,不适合抵贷资产。
清算信托结构更适合需要以变现方式来处置的不良资产。
总之,目前国内学者对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理论创新不足,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我们觉得有必要对资产证券化尤其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更贴近现实的研究。
2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念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银行资产,在此特指那些流动性不强、盈利性有限、收益与成本不成比例的资产,如银行的呆坏账等。
根据银监会2014年2月1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比年初增加9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比年初上升0.05个百分点。
1陈敏.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探究[J].经济师,2009,(4).1.2 资产证券化与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是证券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一般来讲,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相对较差的、但具有潜在现金流的金融资产(如住房抵押、应收账款等)汇集起来,分类整理为各种资产组合,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债务证券的融资过程。
2不良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个方面,是商业银行将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不良贷款、应收账款等不良资产集中起来(主要是不良贷款),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安排,对资产池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割和重组,将其转变为符合投资要求的可销售证券,以此加速回收资金的过程。
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正面效益与必要性2.1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正面效益(1)资产证券化过程引入市场竞争和市场定价机制,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
通过将出售资产获得的资金投资于其他资产,金融机构能有效分散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打破资产组合的地域和行业集中限制,畅通资金的融通渠道,有助于资产配置效率的优化。
(2)增加资产流动性,有效降低风险。
通过资产证券化,将流动性差的不良资产转化为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提高资产流动性。
其次,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
MBS、ABS是美国商业银行持有的重要投资品。
随着中国证券化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商业银行可以投资并持有这种证券化产品。
3借助资产证券化,国际先进商业银行有效解决了借短贷长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大大增强了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3)有利于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
通过资产证券化,一方面银行大量的风险资产,诸如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应收款、商业抵押贷款等从资产负债表中移出,使银行的风险资产减少,从而达到了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不会增加银行的负债,是一种不显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方法,即发行人可不通过增加负债获得融资。
(4)资产证券化能减少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一方面,通过参与机构发挥各自优势,运用商业银行所不能运用的各种金融工具,运用规模效益,可以降低处理不良贷款的经济成本。
另一方面,证券化过程中通过“真实出售”能使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得到彻底改善,有助于维护公众信心,保持银行体系稳健,降低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社会成本,也减轻了国家财政的潜在负担。
4(5)有利于形成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利率的逐步市场化而逐渐降低竞争力,利用银行的专业化优势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将是银行今后新的利润增长点。
商业银行不良证券化业务可以通过为证券化资产持续提供相关的管理和服务、开拓证券化业务的投资银行业务等方式实现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为银行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2.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1)证券化资产的供给反映了商业银行对资产的流动性要求。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已经有着巨大的存量,其危害是不言自明的。
面对如此庞大的呆坏帐,2王延安,尚妍.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J].北方经济,2006(7):54-55.3吴强.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SWOT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54-57.4楼国权.论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4): 13.单凭商业银行自身的实力是无法解决的。
对国有企业来说,各级财政部门的财务有限,无法在短期内进行大规模注资。
因此,如果能通过证券化的途径,将不良贷款进行估价,然后推向市场,通过吸引社会资金乃至国外资金来分散资产风险,这无疑是有着光明前景的。
(2)资产证券化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已是银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迟早会在中国发展起来。
目前,发放住房按揭贷款和基础设施贷款是商业银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两项最重要的任务。
按传统的方式发放贷款,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银行资产增长过快,资金来源受到限制,资本充足率降低等问题。
如果能将这些资产不断证券化,则既可以不断补充资金来源,又避免了资产过分膨胀对资本金不足产生的压力。
通过对当前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处理,我们能够在市场参与者培育、法律法规健全、操作过程规范化等方面获得宝贵的经验,为下一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大规模证券化开辟道路。
(3)不良资产证券化意味着一种观念的变革,即融资方式彻底地向市场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