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案(2)(1)
给他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的教案设计
![给他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84ab7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e.png)
给他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通过学习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使学生对生物进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理论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理论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生物进化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生物进化理论的起源2.1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介绍达尔文和自然选择理论;解释适者生存的概念;分析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2 遗传与变异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探讨遗传与进化的关系。
第三章:生物进化的证据3.1 化石证据解释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分析化石证据对生物进化的启示;举例说明化石证据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3.2 比较解剖学证据介绍比较解剖学的基本方法;分析比较解剖学证据对生物进化的支持;举例说明比较解剖学证据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4.1 种群遗传学介绍种群遗传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探讨种群遗传学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2 生物进化的机制介绍突变、重组、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生物进化机制;分析各种进化机制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讨论生物进化机制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第五章:生物进化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1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探讨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分析生物进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举例说明生物进化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5.2 生物进化与医学介绍生物进化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分析生物进化与病原体进化的关系;探讨生物进化在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5.3 生物进化与农业分析生物进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探讨生物进化与作物育种的关系;举例说明生物进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966198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c.png)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如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3. 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解其对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贡献。
4. 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等。
5.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进化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证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mechanisms(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等)及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生物》2. 教学辅助材料:PPT、案例素材、相关论文和书籍。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概念与意义1. 生物进化的概念2. 生物进化的意义第二课时:生物进化的证据1. 化石证据2. 比较解剖学证据3. 分子生物学证据第三课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 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贡献第四课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1.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 突变和基因重组3. 自然选择4. 隔离第五课时:生物进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 生物进化理论在农业中的应用2. 生物进化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3. 生物进化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续)第六课时:生物进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续)1. 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育种中的应用2. 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3. 生物进化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七课时: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内涵2.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3. 生物进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第八课时:生物进化与人类起源1. 人类起源与进化概述2. 人类进化的重要事件3. 生物进化在人类起源中的作用第九课时:生物进化与生态环境1. 生态环境的概念与内涵2. 生物进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3. 生物进化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第十课时:生物进化理论的争议与挑战1. 生物进化理论的争议2. 生物进化理论面临的挑战3.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趋势十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十一课时至第十五课时)第十一课时:生物进化与基因流、基因漂变1. 基因流的概念与作用2. 基因漂变的概念与作用3. 基因流与基因漂变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第十二课时: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1. 物种形成的过程与机制2. 物种形成的证据与标准3. 生物进化与物种多样性第十三课时:生物进化与生态位1. 生态位的概念与内涵2. 生物进化与生态位的关系3. 生态位分化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第十四课时:生物进化与人类疾病1. 人类疾病与进化的关系2. 生物进化在疾病防控中的作用3. 生物进化与医学研究的启示第十五课时:生物进化理论的综合与前瞻1. 生物进化理论的综合与发展2. 生物进化研究的前沿领域3. 生物进化理论在未来的应用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高中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67c68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e.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掌握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等。
2.了解生物进化证据,如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并能运用这些证据解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等,探究生物进化的规律。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过程充满好奇,但可能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尚浅。此外,学生在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思维方面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4.能运用生物进化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生物进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模拟自然选择实验、观察生物进化证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方法。
4.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科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奥秘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2.知识传授与互动探究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配合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物是如何从古代一步步进化到现在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进化的学说》。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41e77e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2.png)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掌握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 使学生理解进化理论对生物科学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引导学生运用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进化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 进化理论在现代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
2.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1. 进化理论的数学模型构建。
2. 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进化理论在现代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进化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化石证据,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进化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4. 案例分析:分析进化理论在现代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现象。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进化理论在生物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绘制进化树,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绘制进化树,展示生物进化的历程。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3. 学生对进化理论在生物科学发展中意义的理解。
十、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关于进化理论的拓展书籍,加深对进化理论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观察生物化石,加深对生物进化的感受。
3. 开展生物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进化的过程。
六、教学策略的实施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遗传物质的变化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进化理论。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ef380de87101f69e3195b0.png)
第九章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一、教材分析: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证明生物是在进化的,但是,我们还无法用实验证实生物是怎样进化的,是达尔文创立的进化理论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
教材从五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创立、内涵、发展及物种的形成和灭绝的机理。
首先简要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来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进而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形成过程——“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以及代表著作《物种起源》。
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遗传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以及自然选择作用例子的介绍,向学生展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生物是进化的,人们对进化原理的认识也是在深入和发展的,达尔文以后,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有关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材选择为最广大学者接受的现代进化理论为例,介绍进化理论的新的认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用基因和基因频率等遗传学概念解释生物进化机理,并从基因交流角度讨论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最后通过对重大灭绝事件的归类总结,告诉学生新物种替代旧物种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事件。
由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含义。
二、课题:第九章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能说出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
能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能说出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能解释基因库并正确计算基因频率。
2、过程与方法:关注达尔文的生平和主要科学活动。
能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种形成和灭绝的了解,初步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以及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性,铅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到的四个基本论点。
现代进化理论。
物种的形成和灭绝。
难点:生物的适应性。
自然选择的作用。
基因频率。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八、板书:第九章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一、达尔文于进化论的创立二、自然选择学说1、遗传和变异2、繁殖过剩3、生存斗争4、适者生存三、自然选择的作用四、现代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3、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4、隔离室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九、评价:用进化理论解释马的进化并交流.十、反思:达尔文进化论和现代进化理论要作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对生物进化问题的认识演进.容量还是大了些,课件要消减容量.2013-04。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说课稿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0a46b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4.png)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是高中生物必修 2 中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奥秘、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介绍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然后逐步引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建立起进化的观念,为后续学习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遗传和变异、种群和群落等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引导来加深他们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解释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1)通过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基因频率,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2)培养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计算。
(2)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3)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生物5.1《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案(苏教版必修2)
![生物5.1《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案(苏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fd5b697fad6195f312ba6aa.png)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学内容分析:第一节介绍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并以此来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这些知识是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节还着重介绍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从而阐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在长时期内遗传组成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时已经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及中性学说有了初步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现代达尔文主义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补充与完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本节活动较多,有助于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数据信息等能力的提高。
知识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物种的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阐述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5、分析并阐述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情感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性学习技术媒体和实验器材: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2、物种的形成过程: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小的种群(内部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出现改变(通过生殖隔离)→新物种3、讨论其它的物种形成方式: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以___________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___________的改变。
高二生物教案:《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教案:《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b6f6edeefdc8d377ee326e.png)
【自主学案】1.达尔文进化学说(1)基本观点:①;②和自然选择;③适应是的结果;其中适应的第一步是变异的产生,第二步是通过生存斗争而选择。
(2)局限:对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3. 是指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得比例。
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4.当种群太小时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波动的现象称为。
【思维激活】什么是物种?5.隔离主要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会阻断,是一种主要的隔离方式;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可能导致。
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6.中性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而是的随机固定。
每种生物的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
【思维激活】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有哪些?【典题精析】重点一: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A. 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 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 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 提出了“中性突变”进化理论解析: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提出来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达尔文没能提出来;木村资生提出了“中性突变”进化理论。
答案:A重点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例2.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只要群体不发生变化,不论自由交配和自交,基因频率都不发生改变,自由交配的基因型频率也不变,自交则发生变化。
如Aa在群体中占48%,A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AA: Aa: aa=1:2:1,因此AA个体和aa个体的百分比要增大。
给他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的教案设计
![给他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963c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b.png)
给他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3. 帮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认识进化论的重要科学家。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在长时间内,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逐渐发生的物种变化。
2. 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证据:古生物遗骸和遗迹,展示生物从古老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b) 比较解剖学证据:不同物种的器官和结构的同源性,揭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 胚胎学证据: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相似性和变化,反映生物进化历程。
3.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a)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可以通过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进化。
b)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通过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的过程进化。
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 进化论的重要科学家:达尔文、赫胥黎、吴哥、孟德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进化论重要科学家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证据和发展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进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理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进化证据,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生物进化概念、证据、发展过程和进化论重要科学家的PPT。
2. 教学案例:搜集一些具体的生物进化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进化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演化的。
2. 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简洁明了地阐述生物进化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含义。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ec5bd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d.png)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解其对生物进化的贡献。
3. 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概念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4.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5. 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的过程,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化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阐述其对生物进化的贡献。
3. 分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等。
4. 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化石,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意义。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进化理论:除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还有哪些进化理论?如何评价这些理论?2. 进化与生态关系:生物进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如何通过进化适应环境?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如何作用于生物种群。
2. 观点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生物进化的看法和疑问,促进课堂互动。
八、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进化案例,如熊猫的进化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理论。
九、实践操作1. 观察实验:安排学生观察生物进化的相关实验,如观察果蝇的染色体变异。
2. 数据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学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52d24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3.png)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六章第三节的拓展内容。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就强调课程内容要少而精,以大概念构建内容框架,淡化细枝末节。
新课标中关于进化的大概念是: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此概念的理解,新课标要求教师开展下列教学活动: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有鉴于此,笔者引导学生就“变异的来源”进行思维活动,进而引入种群,再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自行得出基因频率和进化、自然选择的关系,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进化的现象。
最后,学生合作构建概念图,完成对本节课的梳理,体会并理解大概念。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具备相应的前概念。
对于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教材中文字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对于可遗传的变异,学生也已有一定的认知。
这些都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自主提升认知水平打下了基础。
3.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和分析进化理论的相关资料,体验进化理论发展的过程。
(2)运用数学方法,探究并得出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适应特定环境的本质。
(3)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4.教学过程4.1设计问题链,调用前概念教师展示三代长颈鹿的进化图,要求学生结合学案回答问题:①这三代长颈鹿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这样的改变有什么好处?③脖子短的长颈鹿得不到食物就被淘汰了,这是什么现象?学生基本都能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解释。
接着,教师提出:达尔文不是第一个完整提出进化论的,法国科学家拉马克才是。
教师继续结合学案,请学生尝试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现象。
学生回答后,提出疑问:通过用进废退得到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后代吗?教师展示“长颈族”女性的照片,反驳拉马克的观点并提出:达尔文解释清楚了吗?学生思考后提出:变异的来源究竟是什么?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两种进化理论对进化现象进行解释,促进学生采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比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学案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f974fc51e79b89680226f0.png)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的教学案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学生姓名班级上课时间评价批阅时间黄文苑张建华2010.6.13学习目标1、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A)。
2、说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B)。
3、描述生物进化的历程(A)。
学习过程: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
2.意义:科学地解释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和,对人们正确地认识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3.不足之处:对于的本质以及对可遗传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现代达尔文主义提出者:等(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的全部个体。
2、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通过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在种群繁衍过程中,有新老交替,却代代相传,因此,种群不仅是的基本单位,还是的基本单位。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的改变,并引起。
3、基因库:概念:一个种群中叫做该种群的基因库。
4、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a 、概念: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一在该位点上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b、计算方法:例:某种群: AA 30个 Aa 60个 aa10个则: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计算方法1:据基因个数:计算方法2:据基因型频率:5、种群的基因频率为何会发生变化?(二)可遗传的变异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可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和。
在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和等因素,种群的和总是不断变化。
基因突变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之一,也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自然选择也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改变,最终引起种群个体;另外也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当种群时引起的现象称为遗传漂变,群体时,遗传漂变的效应就越明显。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和群体特征的改变,即生物进化,所以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上就是的过程。
给他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的教案设计
![给他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92e64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f.png)
给他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在学习生物进化理论之前,学生可能对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变化等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能够将这些知识与进化理论联系起来。
本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性,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认识到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内容1.3.1 生物进化理论的起源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起源,如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等。
1.3.2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解释生物进化的定义,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适应性等。
1.3.3 生物进化的原理介绍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如突变、自然选择、基因流等。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生物进化理论的起源、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2.1 课程背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自然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认识其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自然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2. 掌握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3. 了解自然选择理论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2.3 教学内容2.3.1 自然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解释自然选择的定义和四个要素: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3.2 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阐述自然选择如何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推动生物进化。
2.3.3 自然选择理论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介绍自然选择理论对生物学发展的影响,如进化论的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解释等;讨论自然选择理论的局限性,如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深入了解等。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然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作用和历史意义;利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然选择理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进化理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0cecae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11.png)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知道生物进化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3.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4. 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如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基因流等。
二、教学重点1. 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原因。
2. 生物进化的证据。
3. 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难点1. 生物进化的实质。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化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原因。
2.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3. 分析:让学生分析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4. 探究: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基因流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价值。
六、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过程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过程,包括突变、选择、遗传和漂变。
2. 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
3. 让学生掌握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进化和发展进化。
七、教学重点:1. 生物进化的基本过程。
2.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
3. 适应性进化和发展进化。
八、教学难点:1. 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
2. 适应性进化和发展进化。
九、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并分组讨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以及适应性进化和发展进化的含义。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案讲义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案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d5866dc0066f5335b812176.png)
【思路点拨】 本题综合考查进化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掌握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②明确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③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尝试解答】 (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连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 中获取食物。因此,岛上食物短缺时,连趾个体 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 ③基因频率
AA(p2)
Aa(Pq)
a(q)
Aa(pq)
aa(q2)
AA、Aa、aa 三种基因型频率和为:p2+2pq+q2 =1,即为(p+q)2=p2+2pq+q2=1。
(2)实例: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m,则 A 的基因频率
为 m。
4.X 染色体上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Xb 的基因频率=XBX+bXb×100%。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Excellent handout training tem础自主梳理
生
物 进
核心要点突破
化
理
论 的
实验探究创新
发
展
知能过关演练
课标领航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能够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情景导引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 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 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 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 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 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 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 学的发展,现在我们都 知道生物是进化而来的。 那么生物是怎样进化的 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的计算。解答本题,分析如下:
【误区警示】 随机交配前后种群基因频率及基 因型频率均不变,而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不变,基 因型频率会发生变化。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8e936e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7.png)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及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
2. 掌握自然选择和基因漂变等生物进化的机制。
3. 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形态结构等。
4. 能够运用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界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2. 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
3. 生物进化的机制。
4. 生物进化的证据。
教学难点:1. 进化理论的内在逻辑。
2. 生物进化机制的理解。
第一章: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1.1 进化的定义1.2 进化的单位:种群1.3 生物进化的方向第二章: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2.1 拉马克的进化论2.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3 现代进化理论的形成第三章:生物进化的机制3.1 自然选择3.2 基因漂变3.3 基因流3.4 突变第四章: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4.1 化石的定义与形成4.2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4.3 化石与生物进化关系第五章: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地理分布5.1 生物地理分布的基本概念5.2 生物地理分布与进化关系5.3 特有物种与生物进化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实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设置课后作业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程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进化理论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形态结构6.1 比较解剖学与生物进化6.2 同源器官与生物进化6.3 生物形态结构的进化趋势第七章:生物进化的证据——遗传学7.1 遗传与进化关系7.2 遗传变异的类型与进化7.3 遗传漂变与生物进化第八章:分子进化与生物进化8.1 分子进化的基本概念8.2 分子进化与种群进化关系8.3 分子进化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章:生物进化的速率与模式9.1 生物进化的速率9.2 生物进化的模式9.3 生物进化的影响因素第十章:进化理论在现代生物科学中的应用10.1 进化与生物分类10.2 进化与生物育种10.3 进化与生物环境保护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一、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本节着重讲述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教材首先在初中生物课的基础上,以“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为主线介绍自然选择。
接着进一步阐述这个学说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并且指出近些年来,生物学家将遗传学、生态学等研究成果引入到进化论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关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教材着重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宏观与微观,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关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教材着重讲述了突变在种群中出现的数量,以及突变对生物体生存的影响等。
关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教材举例介绍了生物如何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关于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教材主要讲述了物种的概念、隔离和物种的形成这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简要介绍物种的概念,然后讲述隔离的概念和类型,再后举例讲述了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的物种形成方式。
教材在最后进行了内容的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四个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了解。
本节中关于种群的内容,可为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中有关种群的内容打下基础;有关进化的原材料、物种的形成等知识需要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等内容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知道)。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B:识记)。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B:识记)。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B:识记)。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B:识记)。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四、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3)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
2.实施方案(1)阅读、理解、识记有关内容。
(2)结合实例,学会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3)通过经典题例讲评,获得运用基本概念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五、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突破策略(1)阅读有关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实例得出结论。
(2)指导学生分析、比较,进行思维迁移,巩固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具准备1.非洲野牛迁徙生活的录像片断。
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浅色型和黑色型桦尺蠖数量变化的CAI课件。
3.加拉帕克斯岛地雀演化的CAI课件。
七、学法指导* 采用教师讲述,学生归纳、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八、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课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
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二]教学目标达成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师讲述:在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放映录像:非洲草原野牛四季生活及生殖过程,重点放映迁徙路径大河时,许多野牛个体被淹死或被鳄鱼吃掉的情景。
师引导:学生根据录像及初中所学有关知识总结归纳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近些年来,生物学家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基础上,将遗传学、生态学等研究成果引入到进化论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1.种群的定义师:举例:(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1)与(4)属于种群。
师生归纳: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种群的特点(1)种群的个体之间具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别,并不是机械地结合在一起。
(2)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3.基因库、基因频率生:阅读教材P65,找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师生归纳: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不同的基因在种群的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
师举例:我们知道多指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而绝大多数人表现为正常。
白化病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绝大多数人表现正常。
师生归纳: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生质疑:怎样才能知道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呢?我们可以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
师引导:学生计算这样一个例子: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个,问其中A基因频率为多少?a基因频率为多少?解法一: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就AA、Aa、aa来说,每个个体可认为含有2个基因,则100个个体共有200个基因:A基因频率=(2×30+60)÷200=60%a基因频率=(2×10+60)÷200=40%解法二: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体频率与1/2杂合体频率之和,则:A基因频率=30%+(1/2)×60%=60%B基因频率=10%+(1/2)×60%=40%从上述可知,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l(其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生质疑: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是否一直不变呢?让我们观看一个课件。
生观看:用CAI课件模拟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浅色型桦尺蠖和黑色型桦尺蠖所占比例发生剧烈变化的过程。
1850年以前该地区的桦尺蠖以浅色为主,黑色个体很少。
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发生了改变,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黑色型达到了95%左右,浅色型由余下了5%左右。
师生归纳:由此可见,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是在不断改变的。
种群中的个体一代一代死亡,但基因库却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结论:生物进化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所以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三]教学目标巩固1.自然选择题学说的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1)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
(2)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遗传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这是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因此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3)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4)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5)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达尔文在北大西洋东部以马德拉群岛上发现有550种昆虫,其中有200种昆虫的翅已退化,不会飞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生存斗争的结果 B.食物中缺乏翅生长的物质C.定向变异的逐代积累 D.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3.从某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出10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分别为300个、600个和100个。
(1)在这1000个个体中,B基因有;其基因频率为。
(2)在这1000个个体中,b基因有;其基因频率为。
答案:(1)1200 60% (2)800 40%4.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蚜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答案:C5.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佳的生存机会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答案:B6.自然选择是指( )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B.生物过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D.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答案:C[四]布置作业[五]总结本节课主要是了解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局限性”;由于其具有局限性,所以人们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同时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
(2)种群的基因库中,某种基因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改变的。
(3)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生质疑:那么:(1)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呢?(2)基因频率的改变又是如何导致生物进化的呢?[二]教学目标达成一自然选择学说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师讲述:在第六章第四节我们学习了“生物的变异”的有关内容。
知道可遗传的变异可以引起生物的进化。
生质疑:那么,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有哪几个方面呢? (思维并回答: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其中,我们把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也就是说,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了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质上,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素均能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基因频率的改变造成了生物的进化。
生质疑:基因突变与基因频率的改变有什么关系呢?师生:前面我们学过: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是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
师设疑:根据我们所知道的基因突变的特点,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为什么还能够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呢?师生:(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这是因为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
每个个体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虽然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很低,但每个种群的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基因,所以对于种群来说发生突变的数量是很大的。
师:例如:每个果蝇约有104。
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