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石灰吟于谦古诗原文及翻译
![石灰吟于谦古诗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680d8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2.png)
石灰吟于谦古诗原文及翻译石灰吟于谦,是中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古典诗歌,被洋人称为“谦的石灰吟”。
这首诗原文出自《诗经》,记录着古人采石灰的情感。
诗歌表达了古人在淳厚和淳朴的乡野中对石灰的崇敬之情。
原文:石灰吟于谦,石灰似玉血。
石灰吟于谦,民及女不来。
石灰吟于谦,石灰若黄金。
石灰吟于谦,民及女不散。
翻译:The hymn of chalk in Qian, is like blood of jade.The hymn of chalk in Qian, the people and women do not come. The hymn of chalk in Qian, is like gold.The hymn of chalk in Qian, the people and women do not scatter.此诗歌表达了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表达了他们对采掘石灰的虔诚之心。
古人采石灰是一种礼仪,以表达他们对他们家乡的深情,同时也表达了古人对土地的尊重和珍视。
古人采石灰得以传承至今,是因为他们对自然、土地、神灵以及家乡的尊重和思念,这也反映了古人坚定的信仰。
他们用淳厚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的尊敬,他们的行为也弥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古人采石灰的过程,也是一个感受自然、珍惜自然的礼仪。
石灰吟于谦,作为一首著名的中国古典诗歌,不仅被洋人喜爱,而且也被许多中国人所喜欢。
它不仅表达了古人对采石灰的执着,更是表达了古人尊重自然的思想。
它也启发人们思考,是什么才能使古人的行为能够流传至今?答案就是他们对自然的尊重,他们用礼貌的方式涉及了自然,而不是将其革新或玷污。
古人用石灰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而现代人也可以从中学习。
自然是永恒的,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尊重自然,不能破坏自然,而要保护和珍视自然,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享受自然的美丽,学会爱护地球,用礼貌、崇敬的心态面对自然。
石灰吟文言文及翻译
![石灰吟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f8c4b9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8.png)
石灰吟,自古英雄多豪迈。
磨砺筋骨,意志坚如铁。
磨刀霍霍向天笑,壮士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壮怀激烈,气吞万里如虎。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石破天惊见奇观,海阔天空任我行。
独步江湖,笑傲江湖,独占鳌头。
炉火纯青见真功,白玉为堂金作马。
千秋功业,万古流芳,石灰精神,永垂不朽。
石灰吟,千古传唱不衰。
英雄豪杰,共此壮怀。
【翻译】
《石灰吟》
石灰吟,自古以来英雄豪杰多有豪迈之志。
磨砺筋骨,意志如同铁一般坚韧。
磨刀霍霍向天笑,壮士饥餐胡虏之肉。
笑谈间渴饮匈奴之血,壮怀激烈,气势如虎,横扫万里。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中,弹琴又长啸。
深林之中无人知晓,明月却来照耀。
石头破开天际,奇观显现,海阔天空任我纵横。
独自行走江湖,笑傲江湖,独占鳌头。
炉火纯青,见真功夫,白玉为堂,金马为鞍。
千秋功业,万古流芳,石灰精神,永垂不朽。
石灰吟,千古传唱而不衰。
英雄豪杰,共同怀有如此壮志。
石灰吟的解释和诗意
![石灰吟的解释和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3c3e45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c.png)
石灰吟的解释和诗意
一、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字词解释
1. 锤:敲打。
这里是指开采石头时的锤打动作。
2. 凿:开凿。
3.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4.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等闲,平常。
5. 浑:全,全然。
6. 清白:这里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三、诗意
1.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
诗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这一句描绘了石灰的开采过程,石灰石被开采出来要经历重重的敲打和开凿,暗示了石灰经历的艰难开端。
2. 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诗意: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石灰石经过开采后,要在高温下煅烧才能变成石灰,而它面对这种烈火的考验却毫不畏惧,表现出一种从容的态度。
3.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这里进一步强调石灰在经历各种磨难时坚定的意志,无论是被烈火焚烧后的破碎,还是可能面临的其他折磨,它都无所畏惧。
4. 第四句“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意:它只是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世间。
这句点明了石灰的志向,石灰的洁白颜色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它经历重重磨难,就是为了将这种清白、高尚的品质留存于世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高尚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四、主题思想
这首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诗人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诗人以石灰自喻,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原文翻译赏析
![石灰吟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11d9c44431b90d6c85c7e4.png)
石灰吟原文翻译赏析
石灰吟原文翻译赏析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石灰吟正确原文
![石灰吟正确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9c210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1.png)
石灰吟正确原文
石灰吟正确原文是: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为: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于谦《石灰吟》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于谦《石灰吟》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9d23f85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b.png)
于谦《石灰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喻体小诗,有的版本全诗作:“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相传为于谦十多岁时所作。
古人写诗往往讲究寄托,即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某种事物的描写之中。
“托物喻志”是我国诗歌的传统手法,《石灰吟》正是此类作品,字面上四句诗都是写石灰,实际上语语双关,写得十分精巧,毫无雕琢感。
所描写的事物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丝丝入扣,十分贴切。
首句是写石灰石从深山中被开采出来。
“千锤万凿”描写了开采过程中石灰所受的磨难。
石灰本无生命,但在于谦笔下被赋予了生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石灰石从深山来到世间,“出”字也带有主动出世的意味。
第二句是说石灰石变成石灰所经过的焙烧过程,“若等闲”同样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是充满生命感的描写。
这比第一次的磨难更为酷烈,石灰毫不畏缩退避,反映了石灰崇高的献身精神。
这里的石灰已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而是一个闪光的象征形象了。
后两句继续写石灰的生产过程,“粉身碎骨”是指石灰石经过焙烧,变成粉末状的石灰,然后,最终被人们用之于粉刷建筑物等,在人间留下一片清白之色。
“粉身碎骨”是一种比脱胎换骨更为酷烈的磨难。
但是对待这种磨难,它却同样处之泰然。
因为石灰抱定宗旨:“要留清白在人间”,造福于人,不惜毁灭自己,是它唯一的追求。
《石灰吟》原文及注释译文
![《石灰吟》原文及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e16ed663c1ec5da50e27048.png)
《石灰吟》原文及注释译文
《石灰吟》①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②。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全不怕④。
要留清白在人间⑤。
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②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④浑:全。
⑤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
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 全文及注释
![石灰吟 全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4429957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3.png)
石灰吟全文及注释
石灰吟
一夜雨声凉,千树暗浪涛。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
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
萧班马鸣。
【注释】:
石灰吟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是一首具有豪情壮志的辞
别诗。
以下是对整首诗的注解:
一夜雨声凉:暗示着伤感情绪,雨声象征着离别之苦。
千树暗浪涛:将树木比作汹涌的波涛,突显了眼前凄凉的场景。
青山横北郭:青山象征着稳定和山河的壮丽景色,北郭代表着
远行的目的地,展示了行程艰难的情景。
白水绕东城:白水指的是泰山下的秦河水,绕东城则是在暗示
着旅途中波澜壮阔的风景。
此地一为别:话别时的感慨,暗示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孤蓬万里征:孤蓬是一种草名,此处用来比喻离散的离别者。
万里征则暗示了远行的辛苦和漫长的行程。
浮云游子意:浮云象征着流浪的心态和游子心情的多变。
落日故人情:束手的落日被用来象征离别情感的悲痛。
挥手自兹去:发出了离别的告别,表达了有志者要毅然奔向前
途的豪情壮志。
萧萧班马鸣:萧萧指寒风吹拂,班马是古时骏马名称,用来象
征心急欲动的情感。
以上就是《石灰吟》的全文及注释,刘禹锡将离别的伤感、壮
志和对未来的期许巧妙地融入到这首诗中,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86b4d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9.png)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石灰吟》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民间歌曲,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
词曲简单,意蕴深厚,常在农村中传唱。
本文将介绍《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一、原文译文石灰岩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这首歌曲描述了石灰石的制备过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原文译文。
原文:兮惟饮冰水,莫向夏渴。
苦心岂免然,石破天惊途。
捣烂白垩石,引出碎粒丝。
筛净去杂质,放在甕中宜。
灰汁必须新,黏土要粘稀。
外取泥不足,内取灰有余。
用火将泥燃,以灰逐渐加。
淘洗泥沙去,灰烬自化爬。
石灰出炉成,水浆宜用沙。
译文:只喝着冰凉的水,不让自己在炎热的夏天口渴。
只有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將白垩石捣碎,分离出碎片及细丝。
筛去杂质,将其放到甕中。
这时灰汁必须新鲜,黏土要稠度刚好。
从外面取出泥巴不够,从里面取出的灰有多余。
用火把泥巴烧红,然后逐渐地加入灰。
用流水洗涤泥沙,灰烬自己变为石灰。
石灰成品出炉后,最好用沙和水调制成浆。
二、赏析1. 词曲简单《石灰吟》的词曲极为简单,歌词内容对生活常识的运用保留了许多农民世代的手艺——生产石灰,并采用常见的话语命题。
歌曲没有繁琐的修辞,没有推倒重来的独特韵味,没有抒发内心情感的细腻,这些都使得这首民间歌曲更具通俗易懂的特点。
2. 意蕴深厚《石灰吟》虽没有华丽词藻,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蕴。
歌曲通过对石灰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体现了农民对生产生活的努力。
歌词中不仅有生产技术的讲解,也告诉我们要有饱满的精神与毅力才能获得惊人的成果。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生产劳动和智慧的深刻理解。
3. 流传广泛自《石灰吟》问世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词曲风格以及深厚的意蕴被广为传唱,不仅在中国,还在世界各地可以听到它的歌声。
歌曲的普及方便了人们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传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农民艰苦的生产生活。
综上所述,《石灰吟》虽然只是一首简单的民间歌曲,但其却凝聚了繁复的生产工艺和农民劳作精神。
歌词深入浅出、词曲和谐,能让人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到农民朴实的生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广泛传唱,这些都是《石灰吟》深受人们欢迎的重要原因。
古诗石灰吟翻译赏析
![古诗石灰吟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4eb475102de2bd97058810.png)
古诗石灰吟翻译赏析《石灰吟》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
其古诗全文如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前言】《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翻译】(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鉴赏】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b/206htm。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石灰吟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石灰吟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68d6ece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f.png)
石灰吟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石灰吟》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学的一篇古诗,又明代诗人于谦所著,以下精心整理了《石灰吟》古诗的原文、翻译、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翻译】(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词语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5.人间:人世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ān]。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xù]之叛。
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皇帝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
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
石灰吟意思及诗意
![石灰吟意思及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9e49517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3.png)
《石灰吟意思及诗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石灰吟》这首诗的意思和诗意。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说的是石灰从山里开采出来,要经过好多好多的磨难,才能变成有用的东西。
比如说,石灰要经过大火的焚烧,才能变得又白又干净。
这就好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不怕吃苦,坚持下去,就能变得更厉害。
“千锤万凿出深山”,这说的是石灰要被人们从深山里经过无数次的敲打才能挖出来。
就像我们想要学会骑自行车,可能会摔倒很多次,但只要不放弃,最后就能骑得很好。
“烈火焚烧若等闲”,大火烧起来那么热,那么可怕,可是石灰一点儿也不怕,就像我们考试没考好,也不能害怕,要勇敢面对。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就算石灰最后变成了粉末,它也不怕,因为它想把自己的洁白留在世上。
这就像我们做好事,可能会很辛苦,但是能让别人开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就很值得。
小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石灰吟意思及诗意》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石灰吟》的意思和诗意。
这首诗里的石灰可坚强啦!它经历了那么多艰难的过程,还是不害怕。
你们想想看,石灰从山里被挖出来,就像我们要离开家去学校一样,一开始会有点不习惯。
然后还要被大火烧,多疼呀,可是石灰都能忍受。
“千锤万凿出深山”,就好像我们做手工,要不停地剪呀、贴呀,才能做出好看的东西。
石灰也是这样,经过很多次努力,才能走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大火那么热,石灰却像什么事都没有,就像我们跑步累了,也不放弃,继续坚持。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就算碎成了粉末,也想要让世界变得干净洁白。
这就像我们帮助别人,哪怕自己累一点,只要能让别人快乐,也是很棒的。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石灰很了不起呀?《石灰吟意思及诗意》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说说《石灰吟》的意思和诗意。
《石灰吟》这首诗呀,把石灰写得特别勇敢。
石灰要从深深的山里被挖出来,这得多不容易呀!就像我们要爬上很高很高的山一样累。
于谦石灰吟古诗带拼音版及意思诗意
![于谦石灰吟古诗带拼音版及意思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1a9bd68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f.png)
于谦石灰吟古诗带拼音版及意思诗意shí huī yín石灰吟yú qiān于谦qiān chuí wàn záo chū shēn shān ,liè huǒ fén shāo ruò děng xián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fěn gǔ suì shēn hún bú pà ,yào liú qīng bái zài rén jiān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扩展资料于谦石灰吟古诗的意思翻译(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古诗的诗意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5514b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3.png)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凿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不怕一作:浑不怕)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2 石灰吟 于谦〔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译文及赏析
![石灰吟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b016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a.png)
石灰吟译文及赏析石灰吟,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诗歌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
在下文中,我将为您翻译这首经典之作,并对其进行赏析。
希望能为各位读者带来一场文学盛宴。
石灰吟原文:炉儿向北洞庭深,湖上初生浪淘沙。
云光霞泽浮波澜,银甲钢戈百死伤。
汉家宫阙曷为多,碧草萋萋愁独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石灰吟译文及赏析:炉儿向北洞庭深,湖上初生浪淘沙。
向北方的洞庭湖,炉儿映照得深远无边,湖上的浪花初生时正柔柔地淘去沙砾。
云光霞泽浮波澜,银甲钢戈百死伤。
天空的云彩、霞光以及泽光在波澜起伏中流动,就像是闪耀的银甲和利剑,它们造成了无数的杀伤与死亡。
汉家宫阙曷为多,碧草萋萋愁独步。
汉家宫阙(指汉代的宫殿和官府)为何如此众多,绿草茵茵生长,让人感到寂寞地独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向山尽头消失,黄河水流汇入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想要穷尽千里目,就必须再攀登一层楼。
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以及壮丽山川的思考和感慨。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意象,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类文明的壮丽与渺小,展示了深刻的哲理和诗意。
诗中用词精练,意境深远。
例如“炉儿向北洞庭深”,运用洞庭湖的景观来形容炉灶的光辉,既富有光影对比之美,也暗含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景观的对比。
又如“银甲钢戈百死伤”,用战争的兵器形容自然景观中的浪花,既强调了浪花的威力与磅礴,也将战争与自然环境相对照,凸显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诗的结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似乎是在告诫人们要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目标。
它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也是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总的来说,石灰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意境,为我们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索与感悟。
它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哲学与诗意交织的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读完石灰吟译文及赏析,不禁让人沉浸于其中,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石灰吟》全文带拼音
![《石灰吟》全文带拼音](https://img.taocdn.com/s3/m/818243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5.png)
《石灰吟》全文带拼音shí huī yín朝辞白帝彩云间zhāo cí bái dì cǎi yún jiān千里江陵一日还qiān lǐ jiāng líng yī rì huán两岸猿声啼不住liǎng àn yuán shēng tí bù zhù轻舟已过万重山qīng zhōu yǐ guò wàn chóng shān解析:《石灰吟》是唐代文学家和书法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咏史之作。
该诗借描述文人游历山水之情,激发对历史久远、山水秀丽的忧思和无限遐想。
诗中通过描写白帝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游历过程中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诗由四个七言绝句组成,每个句子都展示了充分的意境和画面感。
在韵脚上,前两句押韵aabb,后两句押韵abcd。
这种平仄韵脚的运用使得整首诗的音韵和谐。
同时,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进一步增强了诗的艺术感。
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旅行地点——白帝城,用彩云衬托出一个神秘、浪漫的氛围。
接下来的一句“千里江陵一日还”以对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在旅程中经过千里迢迢的江陵,却一日间返回,凸显了旅行的神奇和畅快。
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描写了在游船上途中猿猴的啼叫不绝,意味着旅行的艰辛。
最后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对仗手法表达了诗人途中轻舟已经通过了万重山,即将到达目的地。
整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和抒发,给人留下了深刻而独特的印象。
刘禹锡以其独特的诗词才华,通过《石灰吟》这首作品,将诗人的游历及对历史、自然的思索与景物的描绘相结合,展示了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致,以及人与山水之间的情感联系。
整首诗既是一篇山水田园诗,又是一篇哲理诗,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抱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知识问答:
1.“石灰吟”的意思是? 2.于谦是什么年代的人?民族是?字是? 号是? 3.根据自己的意境描述全文。
古诗今译: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 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 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 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 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 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 身浑不怕”。“粉骨碎身”及其形象地写出将 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 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 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清白 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 。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 个具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 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 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 “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 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 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 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 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 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明朝大臣
于谦
个人履历: 于谦少年立志,十二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 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十二岁时于谦即写下明志诗《石灰吟》。永乐 十九年(1421年)成为进士。宣德元年(1426 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随 宣宗朱瞻基亲征。授御史,后官至兵部侍郎。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 爝火燃回春浩浩, 鼎彝元赖生成力, 但愿苍生俱饱暖, 藏蓄阳和意最深。 洪炉照破夜沉沉。 铁石犹存死后心。 不辞辛苦出山林。
译文:
1.石灰是经过千万次的撞击和敲打才从深 山中开采出来的, 2.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 3.即使身体粉碎也不害怕, 4.仅仅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 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 一说桐乡)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 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与他最有名的事是 “土木堡之变”。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 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永乐19年(1421年),于谦考中了进士。于谦 少年立志,十二岁时便写下明志诗“石灰吟”。
原文: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石灰吟:石灰赞歌。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清白:指高尚情操。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锤:敲打。 简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咏物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全诗通过 赞颂了石灰的坚强不屈,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生道 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 思想感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头,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 得跟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要把洁白的石灰 留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