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坐标系表示平移
数学用坐标表示平移
![数学用坐标表示平移](https://img.taocdn.com/s3/m/a1cf93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5.png)
函数图像的平移
函数图像的平移
在函数图像中,平移可以改变图 像的位置,但不会改变图像的形 状和大小。通过平移,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趋
势。
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平移可以与函数的对称性相结合, 例如通过平移奇函数或偶函数的 图像,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对
称性质。
函数图像的周期性
在周期函数中,平移可以用于研 究函数的周期性和振幅变化,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周期性。
平移解释物理现象
在物理现象的解释中,平移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运动轨迹 和速度变化的原因,例如在流体动力学中,平移可以用来 解释流体运动的轨迹和速度。
总结与展望
06
平移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基础概念
平移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研究图形变换和运动的基础。通过 坐标表示平移,可以更精确地描述图形的位置和方向变化。
数学用坐标表示平移
目录
• 引言 • 平移在坐标系中的表示 • 平移的数学表示 • 平移的性质和定理 • 平移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引言
01
平移的定义
01
平移是图形在平面内沿某一方向 移动一定的距离,而不发生旋转 或翻转。
02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 方向,只改变其位置。
坐标系简介
坐标系是用来确定点 在平面上的位置的一 组数轴。
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平移可以用于描述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特别 是在经典力学和电磁学中,平移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相 互作用的基础。
计算机图形学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平移是计算机图形处理的基础技术之 一,可以用于实现图像的平移、缩放、旋转等变换操作。
经济学
在经济学中,平移可以用于描述经济现象的变化趋势,如 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经济增长率的变动等。
坐标系的平移
![坐标系的平移](https://img.taocdn.com/s3/m/21d1f841caaedd3383c4d37e.png)
4 将抛物线 y x 2 4 x 7 经过怎样的平移,可 以得到 y x2。
5 运用平移,将曲线 x 4 y 4x 8 y 8
2 2
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小结:
1 向量的平移、图形的平移;
2 点的平移公式。
强调:1. 知二求三; 2. 新旧顺序;
3. 一个平移就是一个向量。
P′(x′,y′)平移向量为P P′=(h,k)
x x h y y k
பைடு நூலகம்
向量表示:OP
+ P P′ = O P′
即(x,y)+(h,k)=(x ′,y ′)
理解:平移前点的坐标 + 平移向量的坐标= 平移后点的坐标
注意: 1. 知二求三; 2. 新旧顺序; 3. 一个平移就是一个向量。
3 基础练习:
(1)把点A(-2,1)按a=(3,2)平移,求对 ( x, y) A 的坐标 应点 . (2)点M(8,-10),按 a 平移后的对应点 M 的坐标为(-7,4)求 a
2 将函数y=2x 的图象 l 按a=(0,3)平移 到l ,求 l 的函数解析式.
3 已知函数y=x2图象F,平移向量a=(-2,3)到 F'的位置,求图象F'的函数表达式
1 平移的概念:
设F 是坐标平面内的一个图形,将F 上所有点按 照同一方向,移动同样长度,得到图形F ,这一过 程叫图形的平移.
2.设F 是坐标平面内的一个图形,将F 上所有点 按照同一方向,移动同样长度,得到图象 F 与F 之间的关系?
y
O
x
2 点的平移公式:
设P (x,y)是图象F上任一点,平移后对应点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用坐标表示平移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用坐标表示平移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f954db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8.png)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用坐标表示平移”,这是学生在掌握了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坐标系中图形平移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并能够利用坐标表示平移前后的图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首先,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上下移动、滑滑梯等,让学生对平移有直观的认识。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平移的动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平移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平移的性质。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坐标表示平移前后的图形,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结合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如滑滑梯、电梯等,引导学生关注平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观察过这些平移现象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表示这些平移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4.及时给予小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发展潜能。
4.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自主探索平移的性质和规律。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
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
![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https://img.taocdn.com/s3/m/9cf1c64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06.png)
课前检测
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的整体沿某一直 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会得到一个新图形。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图形平移的性质是什么?
新图形与原图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对应角相等。
仔细观察,点A、 A1、 A2的位置与 坐标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5
-4
-3
-2
-1 0 -1-1
1
2 3 4x
不变,
-2-2
-3 -3
则有A1 (-2,3) ,B1 (-3,1) ,C1 (-5,2) 。 猜想: △ A1B1C1与△ABC的大小、 形状
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1.例题探索
如图, △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 A(4,3),B(3,1),C(1,2)
(4)将点A向左平移a(a>o)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An´,则 点An ´点的坐标是 (-2-a ,-3) ;
在坐标系中描出点A(-2,-3)并进行如下平移:
(1)将点A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
则 点A1点的坐标是 (-2,2) ;
(2)将点A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2,
则 点A2点的坐标是 (-2,3) ;
应点P的坐标应为(__4,__2_.2_)_;
y4
P
●
3
2
4y
3
P
●
2
1
1
O 12 34 5 -1
ⅹ
O 12 34 5 -1
ⅹ
-2
-2
-3
-3
图1
图2
8、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下各点:
用坐标表示平移(全)
![用坐标表示平移(全)](https://img.taocdn.com/s3/m/cbfd6129941ea76e58fa04d0.png)
6.把点M(1,2)平移后得到点N(1,-2) 则平移的过程是: 向下平移4个单位
7.把点M(-3,1)平移后得到点N(-1,4) 则平移的过程是: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
2.将点P(m+2,2m+4)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 到P’,且P’在y轴上,那么P’坐标是(B)
A.(-2,0) B.(0,-2) C.(1,0) D.(0,1)
小结
(x,y+a) 上
上
向
加
上
下
平下
移
减
(x-a,y)
向左平移a a
点(x,y)
向右平移a
(x+a,y)
左右平平移
向 下
左减横右加纵不变
平
b >0
C(3,-1) (3,4-b)
想一想, 议一议
❖如果一个点的坐标可以表示为 P (x,y),把这点向右(向左)平移 a个单位,向上(向下)平移b个 单位,你能把上述坐标的变化规 律表示出来吗? 把你的结论和其 他同学进行交流。
总结规律: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间的关系
(1)左、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 ,向右平移a个单位( x+a,y ) 原图形上的点(x,y) ,向左平移a个单位( x-a,y )
移后C点的坐标是(
)
(A)(5,-2)
y
(B)(1,-2) C
(C)(2,-1)
(D)(2,-2)
A O
B x
【解析】选B.点C(3,3)向下
用坐标表示平移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
![用坐标表示平移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https://img.taocdn.com/s3/m/3e46596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9.png)
(2)M(a-6,b-3).
(x+a , y+b)
先向左平移 5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2 个单位长度.
某种变化引起的图形平移. 例 如图,三角形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4,3),
(2)将平行四边形ABCD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平行四边形A1B1C1D1,画出相应图形,并写出各点坐标;
别是什么?并画出相应的三角形
A2B2C2 . A2(4,-2),B2(3,-4),C2(1,-3)
-2 -3 C2 -4 -5 -6
A2 B2
例 如图,三角形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4,3),
B(3,1),C(1,2).
y 65Βιβλιοθήκη (2)三角形 A2B2C2与三角形ABC 的大 小、形状和位置有什么关系?
B.向左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C.向上平移 3 个单位长度
D.向下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横坐标
(1,1)
减3 (-2,1)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 ABC 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 A' 的坐标是(-2,2),现将三角形 ABC 平移,使点 A 变换为点
A' ,点 B' , C' 分别是 B,C 的对应点.
A.(-5,2) B.(3,2)
C.(-1,6) D.(-1,-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
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 )
B
A.(-3,-2) B.(2,2)
C.(-2,2) D.(2,-2)
1用坐标表示平移
![1用坐标表示平移](https://img.taocdn.com/s3/m/2abd23cde2bd960591c67734.png)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
教学新知
点平移与坐标变化规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 到对应点的坐标是(x+a ,y) 或(x-a ,y);将点(x,y)向上(或下) 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的坐标是(x,y+b)或(x,y-b).
知识梳理
答案:解:由题意可得:(1)平移后点的坐标为:(0,2);(2)平移 后点的坐标为:(-2,-2);(3)平移后点的坐标为:(4,9);(4) 平移后点的坐标为:(-1,1);(5)平移后点的坐标为:(3,-4).
中考在线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例1】(2015•大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3,2) 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点的坐标是( D ).
【例2】(2015•济南)如图7-2-5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如果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 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那么点A的 对应点A1的坐标为( D ).
A.(4,3) B.(2,4) C.(3,1) D.(2,5)
知识梳理
图7-2-51
课堂练习
6.点P(a,b)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得到点(3,-4),则a=__4__,b=___-_5__.
讲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变换.根据点的坐标的平移规律可得a-1=3, b+1=-4,再解可得a、b的值.
课堂练习
图7-2-54
课堂练习
讲评: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1)根据长方形 形状求出BC到y轴的距离,CD到x轴的距离,然后写出点B、C、D的坐标即 可;(2)根据图形写出平移方法即可.
完整版用坐标系表示平移 图文
![完整版用坐标系表示平移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fc54a102768e9950e738c6.png)
1、如果A,B的坐标分别为 A(-4,5), B(-4,2),将点A向_下__平移_3__个单位长 度得到点 B;将点B向_上__平移_3__个单位 长度得到点 A 。
2、如果P、Q的坐标分别为 P(-3,-5),Q (2,-5),,将点P向_右__平移__5_个单位长 度得到点 Q;将点Q向左___平移5___个单位长 度得到点 P。
作业
教材p.581,; p.592,3,4 题 作业本
)且 PQ ∥ x轴,则 b的值为( 6)
3.点(m,- 1)和点(2,n)关
于 x轴对称,则 mn等于【 B 】 (A)- 2 (B)2
(C)1 (D)- 1
想一想?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将点(x,y)向右 (或向左)
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a,y) (或(x-a,y)) ,将点(x,y)向上 (或向下) 平移b个单位长度 ,可 以得到对应点 (x,y+b) (或(x,y-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 图形上的各个点的坐标的 横坐标都加 (或减去) 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 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 平移a个 长度单位;如果把各点的 纵坐标都加 (或减去) 一个正数 a,相应的图形就 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 平移a个单 位长度.
例:将图中的点(0,0),(5,4),(3,0),(5,1),(5,-1),(3,0),
y
? △ABC的面积是__12___.
A(1,4)
? 4.将△ABC向左平移三个单位
后,点A、B、C的坐标分别变为 __(-_2_,4_) _,_(_-7_,_0)__, _(-_1,0_) _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坐标系下平移的三种形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坐标系下平移的三种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21042c995f0e7cd1842536a6.png)
坐标系下平移的三种形式黄山杨叶道我们已经知道图形的平移与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有关,但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一致的,只是位置不同而已,且图形上每一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都是相同的.因此,研究图形的平移的关键是点的平移.在坐标平面内,研究点的平移十分简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平移.一、沿x轴的方向平移我们知道,当点A(4,-3)沿与x轴平行的方向向左平移5个单位时,平移后得到的点B的纵坐标不变,仍是-3,而横坐标为4-5=-1,因此,平移后点的坐标是(-1,-3);类似地,如果点A(4,-3)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则点A的纵坐标仍然不变,横坐标变为4+5=9,于是A点平移后的坐标为(9,-3).一般地,设点P(x,y)沿x轴方向平移n(n>0)个单位后的点是Q,则向左平移时,点Q的坐标是(x-n,y);向右平移时,点Q的坐标是(x+n,y).这就是说:“点沿横轴方向平移时,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左减右加.”例1已知点A的坐标是(-2,3),线段AB∥x轴,且AB=2,求点B的坐标.解析:任何两点中的一点都可以看作是由另一点平移得到的,这里的AB=2表明点A、B之间的距离是2,因此,把点A平移2个单位可得点B.注意到AB//x轴,说明点A沿x 轴方向平移2个单位可得点B,可究竟是向左还是向右平移呢?题目并无说明,因此需要一一讨论.如果是向左平移,那么点B的坐标是(-4,3);如果是向右平移,那么点B的坐标是(0,3).因此,点B的坐标是(-4,3)或(0,3).跟踪训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1)沿与x轴平行的方向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P1,则点P1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二、沿y轴的方向平移与上述探索方法一样,易得如下结论:设点P(x,y)沿y轴方向平移n(n>0)个单位后的点是Q,则向上平移时,点Q的坐标是(x,y+n);向下平移时,点Q的坐标是(x,y-n);这就是说:“点沿纵轴方向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上加下减.”例2在数学兴趣小组的一次活动中,小明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发现旗杆底端位置在点A(3,1),顶端在点B(3,10),升旗前旗帜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分别在点P(3,2),Q(3,3),R(5,2),写出当旗帜的顶端Q升到杆顶B处时,点P和R对应的点的坐标.解析:显然,旗杆平行于y轴,所以升旗时旗帜是沿y轴方向向上平移,由于点Q从(3,3)平移到点(3,10),平移的距离是10-3=7,所以点P(3,2)沿y轴方向向上平移7个单位后是点P′(3,9),点R(5,2)向上平移7个单位后是点R′(5,9).跟踪训练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5,6)向下平移6个单位后的点的坐标是【】A.(11,6)B.(5,0)C.(5,12)D.(-1,6)三、不沿坐标轴的方向平移如果点的平移方向既不是沿横轴方向,也不是沿纵轴方向,那么它可以看作既沿横轴方向平移,又沿纵轴方向平移.此时,我们可以通过上述的两种平移来解决.例3如何平移点A(-5,3),使它到达点B(2,-1)?解析:先从横坐标来考虑,由于点A到点B,横坐标由-5增加到2,可知点A向右平移2-(-5)=7个单位长度;纵坐标由3减小到-1,可知只需要再把点(2,3)向下平移3-(-1)=4个单位长度.因此,把点A向右平移7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可得点B.跟踪训练3将点A(2,1)先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个单位可得到点(-2,-2),则括号内的数依次应填【】A.2,1B.0,-1C..4,3D.3,4答案1.A2.B3. C。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章-用坐标表示平移-课件与答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章-用坐标表示平移-课件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c1042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d.png)
7.2
2.用坐标表示图形的平移: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
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
形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
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
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数学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七章
点为C(1,1),则点B(3,2)的对应点D的坐标是 (6,2)
.
数学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七章
7.2
【变式1】如图,A和B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
1
至A1B1,则ab的值为
.
数学
知识点2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七章
7.2
坐标系中的平移作图
【例题2】如图,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
数学
配RJ版
七年级 下册
数学
CONTENTS
目
录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七章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2课时 用坐标表示平移
01
课标要求
02
基础梳理
03
典例探究
04
课时训练
7.2
数学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七章
7.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
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知道对应
第七章
7.2
(3)①如解图1,当点P在线段BD上时,∠APC=∠PCD+∠PAB.
数学
坐标系的平移
![坐标系的平移](https://img.taocdn.com/s3/m/61a0842e453610661ed9f486.png)
∴ 实轴长为 4, 中心 (3,1)
∴ 焦点坐标 (3 + 6 ,1), ( 6 + 3,1)
2 渐近线: y ′ = ± x′ 2 2 ∴ 原坐标系下的渐近线: y 1 = ± ( x 3) 2 (x h)2 ( y k )2 可以证明: = 1渐近线为令右边为 0的 2 2 a b 两条直线
无论 2 a 3的正负,都可设 ( x a ) 2 = 4 ( 2 a 3)( y 1 + a )
( y 2) 2 ∴ 双曲线方程 : ( x 3) 2 =1 4
例:已知双曲线4 x 2 9 y 2 8 x 18 y 5 m = 0的右焦点 为( 13 + 1,1), 求m的值
将原方程配方,得: 4 ( x 1) 2 9 ( y + 1) 2 = m ( m > 0 )
( x 1) 2 ( y + 1) 2 即: =1 m m 4 9
另解:由题意设双曲线 方程为 ( 2 x + y 8 )( 2 x y 4 ) = k
把点 ( 0, 4 2 + 2 ) 代入,得: k = 4
∴ 双曲线方程为 ( 2 x + y 8 )( 2 x y 4 ) = 4 , 整理得: 4 x 2 y 2 24 x + 4 y + 28 = 0
∴ 中心 (1, 1) 半焦距 c = 13
m m ∴ + = 13 m = 36 4 9
例:已知双曲线16 x 2 9 y 2 + 64 x + 18 y 89 = 0, 求顶点 在2 x 5 y 16 = 0上,对称轴为双曲线的虚轴所在的直 线且过双曲线两个焦点的抛物线方程
将原方程配方,得:16 ( x + 2 ) 2 9 ( y 1) 2 = 144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课件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f62dd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9.png)
平移的性 质
平移前后,图形上对 应点的距离保持不变。
平移过程中,图形上 各点移动的距离和方 向相同。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 状和大小,只改变其 位置。
平移的分 类
水平平移
图形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竖直平移
图形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斜向平移
图形在任意方向上移动。
02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点的平移
总结词
点的平移是指一个点在坐标系中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平移的定义与性质 •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 平移变换的应用 • 平移变换的数学表达 • 平移变换的物理意义
01 平移的定义与性质
平移的定 义
01
平移是图形在平面内沿某一方向 直线移动一定的距离,而不改变 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02
平移不改变图形上点的坐标,只 是使图形在坐标系内移动。
05 平移变换的物理意义
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 在坐标系中表现为图形的平移。
力的方向决定了平移的方向, 力的大小决定了平移的距离。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 其平移效果是各个力作用效果 的合成。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平移变换是运动的一种形式,可 以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理解。
在平面坐标系中,平移变换可以 看作是物体在两个方向上的分运
详细描述
在二维坐标系中,如果一个点 $(x, y)$ 沿着 $x$ 轴正方向移动 $a$ 个单位,其 新坐标变为 $(x+a, y)$;如果沿着 $x$ 轴负方向移动 $a$ 个单位,其新坐标变 为 $(x-a, y)$。类似地,沿着 $y$ 轴移动的情况也类似。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课后分层作业——解析版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课后分层作业——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eeaa4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4.png)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夯基训练知识点1点在坐标系中的平移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3,-5)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到点B,则点B的坐标为()A.(1,-8)B.(1,-2)C.(-6,-1)D.(0,-1)1.解析: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求解.点A的坐标为(-3,-5),将点A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到点B,点B的横坐标是-3-3=-6,纵坐标为-5+4=-1,即(-6,-1).故选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关键是要懂得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x,y)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与点B(-3,2)重合,则点A的坐标是()A.(2,5)B.(-8,5)C.(-8,-1)D.(2,-1)2.【答案】D解:本题可用逆向思维法,将点B(-3,2)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即还原为原来A点位置,由此可得点A的坐标为(2,-1).知识点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3.如图,把△ABC经过一定的平移变换得到△A′B′C′,如果△ABC边上点P的坐标为(a,b),那么这个点在△A′B′C′中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a+6,b-2)B.(a+6,b+2)C.(-a+6,-b)D.(-a+6,b+2)3.解析:根据已知三对对应点的坐标,得出变换规律,再让点P的坐标也做相应变化.∵A(-3,-2),B(-2,0),C(-1,-3),A′(3,0),B′(4,2),C′(5,-1),∴△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A ′B ′C ′.∵△ABC 边上点P 的坐标为(a ,b ),∴点P 变换后的对应点P ′的坐标为(a +6,b +2).故选B.方法总结:坐标系中图形上所有点的平移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对应点找到各对应点之间的平移变化规律.4.如图,线段AB 经过平移得到线段A'B',其中点A,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这四个点都在格点上.若线段AB 上有一个点P(a,b),则点P 在A'B'上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a-2,b+3)B.(a-2,b-3)C.(a+2,b+3)D.(a+2,b-3)4.【答案】A解:根据点A,B 平移后横纵坐标的变化可得线段AB 向左平移了2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然后根据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向上平移纵坐标加求点P 的对应点P'的坐标.知识点3平移作图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a ,b )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ABC 经平移后点P 的对应点为P 1(a +6,b +2).(1)请画出上述平移后的△A 1B 1C 1,并写出点A 、C 、A 1、C 1的坐标;(2)求出以A 、C 、A 1、C 1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5.解析:(1)横坐标加6,纵坐标加2,说明向右移动了6个单位,向上平移了2个单位;(2)以A 、C 、A 1、C 1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可分割为以AC 1为底的2个三角形的面积.解:(1)△A 1B 1C 1如图所示,各点的坐标分别为A (-3,2)、C (-2,0)、A 1(3,4)、C 1(4,2);(2)如图,连接AA 1、CC 1.S △AC 1A 1=12×7×2=7,S △AC 1C =12×7×2=7,故S 四边形ACC 1A 1=S △AC 1A 1+S △AC 1C =7+7=14.方法总结:坐标系中图形平移的坐标变化规律为: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求四边形的面积通常转化为求几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和.题型总结题型1利用平移坐标系比较其坐标变化规律6.如图,一个动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1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1,0),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1,0)→(1,1)→(0,1)→…,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2011秒时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________.6.解析:方法一:动点运动的规律:(0,0),动点运动了0秒;(1,1),动点运动了1×2=2(秒),接着向左运动;(2,2),动点运动了2×3=6(秒),接着向下运动;(3,3),动点运动了3×4=12(秒),接着向左运动;(4,4),动点运动了4×5=20(秒),接着向下运动;…于是会出现:(44,44),动点运动了44×45=1980(秒),接着动点向下运动,而2011-1980=31,故动点的位置为(44,44-31),即(44,13).方法二:由题目可以知道,动点运动的速度是每秒钟运动一个单位长度,(0,0)→(1,0)→(1,1)→(0,1)用的秒数分别是1秒钟,2秒钟,3秒钟,到(0,2)用4秒,到(2,2)用6秒,到(2,0)用8秒,到(3,0)用9秒,到(3,3)用12秒,到(0,4)用16秒,依次类推,到(5,5)用30秒.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的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从(0,0)到(1,1)用2秒,到(2,2)用6秒,到(3,3)用12秒,则由(n,n)到(n+1,n+1)所用时间增加(2n+2)秒,这样可以先确定第2011秒时动点所在的正方形,然后就可以进一步推得点的坐标是(44,13).方法三:该动点每一次从一个轴走到另一个轴所走的步数要比上一次多走一横步,多走一竖步,共多走两步.从(0,0)点走到(0,1)点共要3步,从(0,1)点走到(2,0)点共5步……当n为偶数时,从(0,n-1)点到(n,0)点共走(2n+1)步;当n为奇数时,从(n-1,0)点到(0,n)点共走(2n +1)步,这里n=1,2,3,4,….∵3+5+7+…+(2n+1)=n(n+2)=(n+1)2-1,∴当n=44时,n(n+2)=(n+1)2-1=452-1=2024,离2011最近,此时n为偶数,即该过程是从(0,43)到(44,0)的过程.2024-2011=13,即从(44,0)向上“退”13步即可.当到2011秒时动点所在的位置为(44,13).故答案为(44,13).方法总结:此类归纳探索猜想型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总结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来确定点所在的大致位置,进而确定该点的坐标.7.如图为某动物园的示意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代表1个单位长度)(1)以虎山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铅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在图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景点的坐标.(2)若以猴园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 轴正方向、铅直向上为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各景点的坐标.(3)比较(1)、(2)中各景点的坐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7.解:(1)如图①,由图可得虎山(0,0)、熊猫馆(3,2)、鸟岛(-1,3)、狮子馆(-2,-2)、猴园(3,-1).(2)如图②,由图可得虎山(-3,1)、熊猫馆(0,3)、鸟岛(-4,4)、狮子馆(-5,-1)、猴园(0,0).(3)(2)中各景点的坐标与(1)中的相比,横坐标减小3,纵坐标增加1.题型2利用图形的特征求平移前后的坐标8.如图,长方形ABCD 在坐标平面内,点A 的坐标是(,1),且边AB,CD 与x 轴平行,边AD,BC与y 轴平行,AB=4,AD=2.(1)求B,C,D 三点的坐标.(2)怎样平移,才能使A 点与原点重合?8.解:(1)因为A(2,1),AB=4,AD=2,所以BC 到y 轴的距离为4+2,CD 到x 轴的距离为2+1=3.所以B(4+2,1),C(4+2,3),D(2,3).(2)由题图可知,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或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题型3利用坐标的变化确定平移方式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4),B(-2,-3),C(-3,-1).(1)将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5,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 1,B 1,C 1,依次连接A 1,B 1,C 1各点,所得三角形A 1B 1C 1与三角形ABC 在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2)将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加上4,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 2,B 2,C 2,依次连接A 2,B 2,C 2各点,所得三角形A 2B 2C 2与三角形ABC 在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9.解:平移后的图形如图所示.(1)所得三角形A 1B 1C 1与三角形ABC 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 1B 1C 1可以看作是将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2)所得三角形A 2B 2C 2与三角形ABC 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 2B 2C 2可以看作是将三角形ABC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分析: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横坐标的变化决定图形左右平移,纵坐标的变化决定图形上下平移.题型4利用平移方式确定坐标的变化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的坐标是(-2,2),现将三角形ABC平移,使点A变换为点A',点B',C'分别是B,C的对应点.(1)请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不写画法),并直接写出B',C'的坐标;(2)若三角形ABC内部一点P的坐标为(a,b),则点P的对应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 10.解:(1)如图,B'(-4,1),C'(-1,-1).(2)(a-5,b-2)拓展培优拓展角度1利用图形平移的坐标变化求其覆盖坐标平面的面积11.已知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将三角形ABC先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C点的对应点的坐标和三角形ABC所扫过部分的面积.11.解:如图,平移后C 点的对应点的坐标为(1,-2).三角形ABC 所扫过部分的面积=S 三角形ABC +S 长方形ABB'A'+S 三角形A″A'C″=3×2×12+3×5+12×2×2=3+15+2=20.拓展角度2利用平移与对称作图求面积12.如图,有8×8的正方形网格,按要求操作并计算.(1)在8×8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 的坐标为(2,4),点B 的坐标为(4,2);(2)将点A 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关于y 轴对称得到点C,求点C 的坐标;(3)画出三角形ABC,并求其面积.12.解:(1)如图所示.(2)点A 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2,-1),其关于y 轴对称的点C 的坐标为(-2,-1).(3)如图,S 三角形ABC =S 长方形CDEF -S 三角形BCD -S 三角形AFC -S 三角形ABE=5×6-12×6×3-12×4×5-12×2×2=9.。
坐标表示平移PPT课件
![坐标表示平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22d2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e.png)
• 引言 • 平移的坐标表示 • 平移的数学模型 • 平移的物理意义 • 平移的应用实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平移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平移是图形在平面内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但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平移具有传 递性、周期性和向量性等性质。
详细描述
平移是图形在平面内的一种基本变换,它保持了图形的基本属性,如形状、大小和方向 等。平移具有传递性,即如果图形A经过平移得到图形B,图形B再经过平移得到图形C, 那么图形A经过平移也可以得到图形C。此外,平移还具有周期性和向量性,即图形可
三维平移的坐标表示
总结词
三维平移涉及三个方向的移动,需要使用三个平移向量来表示。
详细描述
在三维空间中,假设原点为 $O(x, y, z)$,平移后的点为 $P'(x', y', z')$,则三 个平移向量分别为 $Delta x = x' - x$、$Delta y = y' - y$ 和 $Delta z = z' z$。这些向量共同决定了三维空间中的平移。
06
总结与展望
平移的重要性和意义
平移是图形变换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几何学、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平移,我们可以对图形进行位置调 整、拼接、组合等操作,从而实现图形的变换和运动。
平移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广泛的意义。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平移被广泛应用于图像 处理、动画制作、游戏开发等领域;在机械工程中,平移可以用于设计图纸的绘制和机械零件的定位;在物理学中,平移可 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方向。
以沿同一方向无限平移下去,且平移的距离可以表示为一个向量。
坐标平移公式
![坐标平移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aa0420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2.png)
坐标平移公式坐标平移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将一个点或一组点在平面上进行移动。
坐标平移公式的原理是通过加减法来对点的坐标进行变换,从而实现平移的效果。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用向量的概念来表示坐标的平移。
具体来说,对于一个点P(x,y),如果我们想将它沿着向量v(a,b)平移,那么新的点P'(x',y')的坐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x' = x + ay' = y + b其中,x和y是点P的原坐标,a和b分别是向量v的x分量和y 分量。
这个公式的意义是,我们将向量v的起点放在点P上,然后将它的终点移到新的位置,这样点P也随之移动,最终到达新的位置P'。
需要注意的是,坐标平移公式适用于任何平面上的点,而不仅仅是二维平面。
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向量的概念来进行坐标的平移。
假设点P(x,y,z)需要沿着向量v(a,b,c)平移,那么新的点P'(x',y',z')的坐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x' = x + ay' = y + bz' = z + c同样的,这个公式的意义是,将向量v的起点放在点P上,然后将它的终点移到新的位置,从而实现点P的平移。
需要注意的是,坐标平移公式只能对点进行平移,而不能对图形进行平移。
如果我们想将一个图形平移,需要对其中的每个点都进行平移,从而实现整个图形的平移效果。
坐标平移公式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平面上的点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各种各样的效果。
熟练掌握坐标平移公式,可以让我们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从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坐标平移规律
![坐标平移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f28c9d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f.png)
坐标平移规律坐标平移规律是指在几何中,将一个图形的所有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向某一方向进行位置的变换。
它利用了原来位置的坐标信息,以及新位置的坐标信息,来推导出变换规律。
一般来讲,坐标平移规律有三种形式:一、直角坐标系下的平移(以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为例):对于水平方向而言,新的x坐标 = 传入的x坐标 + 水平平移量;而对于竖直方向而言,新的y坐标 = 传入的y坐标 + 竖直平移量;二、极坐标系下的平移:新的极坐标半径r = 传入的极坐标半径r;新的极坐标角度α = 传入的极坐标角度α + 极坐标平移量;三、椭圆坐标系下的平移:新的椭圆坐标u = 传入的椭圆坐标u + 椭圆坐标平移量;新的椭圆坐标v = 传入的椭圆坐标v + 椭圆坐标平移量;无论是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还是椭圆坐标系,坐标平移规律都是一样的,都是以原来位置的坐标信息,加上一定的平移量,来确定新位置的坐标信息。
坐标平移是几何变换的一种,也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变换方法。
它可以用来将一个图形从某一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或者将一个图形的某一部分移动到另一位置。
坐标平移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图形的所有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向某一方向进行平移,使得图形的外观不变,只是位置改变了。
坐标平移也可以用来实现多边形的旋转,其思想是,将一个多边形的各个顶点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平移,使得多边形的内角不变,只是位置改变了,因此可以实现多边形的旋转。
坐标平移还可以用来实现缩放,其思想是,将一个图形的各个点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平移,使得图形的外观不变,但是坐标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实现缩放效果。
坐标平移规律可以用来实现各种形状的变换,这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有重要意义,是计算机图形学中一种重要的算法。
它可以用来实现平移、旋转、缩放等几何变换,也可以用来求解各种形状的外观参数。
坐标平移规律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它可以作为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变换方法,用于处理复杂的几何图形。
用坐标表示平移说课稿(通用10篇)
![用坐标表示平移说课稿(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4ea21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a.png)
用坐标表示平移说课稿(通用10篇)用坐标表示平移说课稿 1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用坐标表示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或图形平移及其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了平移变换,这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在数学中的作用,在这部分知识中着重突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所以本节课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图形变换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坐标变化的规律。
难点:在坐标系中结合图形的平移变换理解和归纳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并进行应用。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学法分析: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索——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过程1、回顾旧知,引出新知通过课件展示飞机的平移过程,通过这样一个动态过程来复习平移概念及性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回顾平移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新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去。
(完整版)用坐标系表示平移_图文
![(完整版)用坐标系表示平移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d8cc5a33d4b14e852468dd.png)
练习: 1.点12 M(- 8,12)到 x轴的8距离是( ),到 y轴的距离是( )
2.点(B 4,3)与点(4,- 3)的关系 是【 】. (A)关于原点对称 (B)关于 x轴对称 (C)关于 y轴对称 (D)不能构成对称关系
• 3.已知
A(1,4),B(4,0),C(2,0).则
用坐标系表示平移_图文.ppt
1,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 ,
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把点A 向下平移5个单位呢? y
6
5
4 (-2,2)3
2
1
-6 -5 -4 -3 -2 -1o 1 2 3 4 5 6 7 8 x
-1
-2
A(-2,-3)
-3 -4
(3,-3)
-5
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点的-6 坐标为(3,-3)
(4,-2),(0,0)做如下变化:
(1)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3,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 连接起来,所得图案与原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2)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y别加3,所得图案与原图案相比有 什么变化?
6 5 4 3 2 1
-6 -5 -4 -3 -2 -1o 1 2 3 4 5 6 7 8 x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
图形上的各个点的坐标的横坐标都加 (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 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 长度单位;如果把各点的纵坐标都加 (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图形就 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 位长度.
例:将图中的点(0,0),(5,4),(3,0),(5,1),(5,-1),(3,0),
y
A
面积为6,点A的横坐标为-1,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
安陆市解放路初级中学陈定亮
设计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学生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从
形的角度理解平移),在本章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后,本
节课学习用坐标来表示平移(即从数的角度刻画平移). 这节课不仅探究了平移所引起坐标变化的规律,也探究了坐标变化引起位置变化的规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为今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其它几种图形
变换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说明
我从12999数学网下载了有关《用坐标表示平移》的课件,通过修改完善,与五步教学法的教案配套,并在课堂中与教案结合使用。
课堂教学过程流程图:
根据我校实际,我把这节课分为五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