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华尔街观后感
华尔街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
![华尔街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448c4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2.png)
华尔街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华尔街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华尔街观后感篇1一名工人家庭出身的美国大学生毕业后一头扎入华尔街,企图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而出人头地。
当他通过大海捞针的电话营销找到一个大客户纪先生后,这个股票经纪人似乎一夜飞黄腾达,短短数月间聚集了大量财富。
在曼哈顿东区买起了房子,并获得了心爱的高贵女人玳琳。
跟随着拥有豪华游轮家财万贯且生性贪婪狠毒的纪先生,这位华尔街暴富的年轻小子毕先生在财富的道路上势不可挡,前途无量。
当他帮助纪先生收购蓝星飞机公司时,遇到了在该公司担任工会领导的父亲的极力反对。
在激烈的冲突之下,这位“成功”的儿子出口责骂父亲因为害怕改变而不敢出去闯荡以至于一辈子只是一个飞机修理工人。
父亲默默地忍受儿子出言不逊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父亲,但劝告儿子做人要有原则。
同样的话,股票交易所的一位长者也对毕先生说过,但如日中天的毕先生如风过耳。
直到毕先生发现了纪先生收购蓝星公司本意不是让公司起死回生而是转手变卖获利,而自己的父亲第二次心脏病复发入院后,猛然醒悟到纪先生的虚伪与歹毒。
良心发现后的毕先生毅然抛弃房产和曾经心爱但却忠诚于利益的玳琳,转而与纪先生为敌,并通过纪先生的敌人在股市上击败了纪先生成功阻却了后者的恶意收购。
故事的最后因为毕先生涉嫌虚假交易股票诈骗而被警方带走,精彩之处在于毕先生被采取措施后还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警方取得了纪先生犯罪的证据。
影片故事曲折,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观后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
想必每一位刚入社会的大学生都会有一番雄心壮志,尤其财经类的学子,每天面对大量的财富和衣着光鲜出手阔绰的金融大鳄,不会没有大干一番,明天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的想法。
这位毕先生家境贫寒,在得到了纪先生的帮忙之后,显然加速了他梦想实现的步伐。
华尔街观后感经济法角度
![华尔街观后感经济法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2cd3948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d.png)
华尔街观后感经济法角度篇一华尔街观后感经济法角度嘿,朋友!最近看了那部大名鼎鼎的《华尔街》,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从经济法的角度来看,更是有一堆想法在我脑子里打转。
你说这华尔街,那就是个金钱的战场啊!到处都是算计、阴谋和贪婪。
那些金融大鳄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啥手段都使得出来。
也许在他们眼里,法律就是个可以钻空子的工具。
从经济法的角度看,这里面的问题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内幕交易,这不就是严重违法嘛!那些知道内部消息的人,提前布局,赚得盆满钵满,让普通投资者血本无归。
我就想问了,这公平吗?经济法难道不应该狠狠地制裁他们吗?还有操纵市场,这简直就是把市场当成了自己家的玩具。
通过各种手段,拉高股价,然后套现走人,留下一堆韭菜在风中凌乱。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市场的游戏规则,但我觉得这规则也得有个底线吧!再说说那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可能就是个定时炸弹。
经济法是不是应该对这些东西加强监管,让投资者能真正明白自己在玩啥?不过话说回来,也许华尔街的疯狂也能让我们反思经济法的不足。
是不是有些法律条款已经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了?是不是执法力度还不够强?总之,看完《华尔街》,我觉得经济法在金融领域的作用太重要了,任重而道远啊!篇二华尔街观后感经济法角度哇塞,《华尔街》这部片子,可真是让我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从经济法的角度去看,那感受更是复杂得不要不要的。
一开头,看到那些金融巨头们在豪华办公室里指点江山,我就在想,他们真的就这么牛吗?经济法能管得住他们吗?可能在某些时候,经济法就像是个纸老虎,看着威风,实际作用有限。
比如说,那些利用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的行为,难道经济法就不能提前发现并制止吗?我觉得这可太让人无语了!难道非要等投资者损失惨重了,才来事后追究责任?还有啊,华尔街的那些人,为了赚钱,什么道德底线都不顾了。
经济法难道不应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钱不是这么赚的!也许有人会反驳说,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但我可不这么认为。
华尔街观后感
![华尔街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49d0aa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f.png)
华尔街观后感近日,我观看了一部名为《华尔街》的电影,该片以华尔街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贪婪、金钱和道德的故事。
通过电影我对华尔街的印象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华尔街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无数的金融机构和投资银行。
电影中的华尔街给人留下了一个充满霓虹灯光的喧嚣场景,整个街区充满了金融交易的繁忙氛围。
金融巨头们在这里为争夺财富而竭力奋斗,这个真实而又残酷的世界展现了人性的一面。
然而,电影也揭示了华尔街的不良一面。
贪婪和欺诈在这个金融圈中一直存在,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和利益,不择手段地进行欺骗和操纵。
电影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惜背离道德底线,利用各种手段牟取暴利。
这让我感到深深的厌恶和失望。
电影中也有一些真实的人物和事件,这让我对华尔街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中一个有名的事件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由于华尔街的贪婪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次危机让我明白了财富与责任的重要性,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
此外,电影中还展示了一些成功的投资者和企业家。
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走向了巅峰。
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正确判断的体现。
这些成功的人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获得的。
观看《华尔街》让我对这个充满着荣耀与暗黑的金融圈有了更多的了解。
华尔街不仅仅是一个财富的象征,更是一个道德和伦理观的考验。
在这个世界上,金钱不仅仅代表了成功,也代表了责任。
作为观众,我更愿意看到那些坚持道德底线的人在华尔街大放异彩,对于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我只能深感遗憾与不屑。
总的来说,观看《华尔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通过电影的形式向观众传递了一种信息和思想。
它让我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和责任,以及金融行业中的道德问题。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c5411bdd1f34693daef3ed4.png)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班级:2014国贸1班学号:201442601133 姓名:黄珊珊《入侵华尔街》这部影片讲述的是生活在大城市纽约的一名普通保安吉姆,生活虽不富足但过得很安定。
2008年金融危机时,吉姆妻子身患重病,每周要做300美金一次的基因治疗,才有希望痊愈,然而保险公司拒绝赔付这种罕见的病例。
吉姆为了给妻子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家产,吉姆想动用积蓄,却收到基金投资不动产连续亏损的消息。
华尔街的金融家操纵金融市场,导致吉姆投资的金融产品不但没有赚钱,反倒欠了银行一笔巨款,妻子也在家中绝望地自杀了。
吉姆负债累累,丢失工作,妻子自杀,房子被法院会收回,朋友的无能为力,世人的冷漠,让吉姆成为仇恨的复仇者,走上了以极端方式报复之路。
我们都期待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健康有活力的身体,幸福和睦的家庭,然后在如今的社会却变成了一种奢侈。
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也成为了一种循环模式。
吉姆失去赖以为生的工作,失去了挚爱的妻子,失去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
让他身陷囫囵如此落魄的是谁呢?正是那些贪婪嘴脸的资本家。
当吉姆的仇恨到了极点的时候,他便以极端方式报复,他将仇恨聚集在把枪支子弹上,枪杀了使他落魄至此的罪魁祸首,并在华尔街上挑起了恐慌事件,进行一场大型的屠杀。
暴力镜头在影片后半部分,男主角来到华尔街,躲在一处高层建筑物的停车场里,用狙击枪杀死了那个害他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经纪人,又冲进投资银行总部里,乱枪扫射在交易室里的基金经理和交易员,还丢了两颗雷,炸死一大片华尔街精英。
当时的华尔街是美国垄断资本,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
然而现实中的华尔街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宽仅11米,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却是“美国的金融中心”。
这里曾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等,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的中心。
华尔街记录片观后感
![华尔街记录片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4d41f0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1.png)
华尔街记录片观后感看完那部华尔街的纪录片,我就像被拉进了一个满是金钱魔法和疯狂冒险的世界。
一开头,那华尔街的高楼大厦就像一群巨人,威严又神秘地站在那。
感觉那里的每一块砖都透着金钱的味道。
那些西装革履的人们,行色匆匆,就像是一群在金钱迷宫里奔跑的小老鼠,不过是超级聪明、超级贪婪的老鼠。
纪录片里讲到股票交易的时候,哇塞,那场面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交易员们在大厅里大喊大叫,屏幕上的数字像发疯了一样跳动。
我就想啊,这每一个数字的跳动背后,可都是有人在笑,有人在哭呢。
那些人盯着股票走势的眼神,就像饿狼盯着猎物,只要有一点机会,就扑上去咬一口。
这股票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赌场,只不过这里赌的是真金白银,而且还穿着“投资”这么一件看似高大上的外衣。
那些金融大亨们更是厉害角色。
他们就像是在幕后操纵木偶的大师,轻轻动一动手指,就能让整个市场抖三抖。
看着他们在豪华办公室里指点江山,一会儿决定收购这个公司,一会儿又抛售那个企业的股票,我都有点恍惚了,这到底是商业智慧还是贪婪无度呢?他们住着大豪宅,开着豪车,过着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可这些财富的背后,又有多少是普通老百姓的血汗钱呢?还有那些金融创新产品,什么次贷啊,那些复杂的概念和运作方式,简直就像是金融巫师们念的咒语。
他们把这些东西卖给投资者的时候,就像在卖闪闪发光的宝贝,可最后呢,这些“宝贝”却变成了炸弹,把整个金融世界炸得七零八落。
这就好比是厨师做了一道超级复杂的菜,看着好看,闻着也香,可吃下去却发现是毒药。
不过呢,华尔街也不全是黑暗的。
它也确实是推动了很多企业的发展,让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就像那些新兴的科技公司,如果没有华尔街的资金支持,可能就没办法成长起来。
但这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推动进步,另一方面又在制造危险和不公平。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就觉得华尔街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把全世界的财富都卷进去,然后又按照它自己的规则重新分配。
这个地方充满了诱惑、贪婪、智慧和疯狂。
华尔街电影观后感(精选20篇)
![华尔街电影观后感(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e36ee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4.png)
华尔街电影观后感(精选20篇)华尔街电影观后感篇1要么成为局内人,要么出局,这是一场游戏,进入华尔街就是一场近身战,无时无刻的博弈,而这场游戏又是零和游戏。
要么赚得盆满体钵,要么输得倾家荡产,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一不小心掉入深渊。
父与子,金钱与人性,爱情与虚伪,自信和贪婪,市场和政府,金融和欺诈,无处不在的博弈。
内部交易是违法的,不违法怎么能发财。
关键看如何违法的同时可以掩盖。
这就是诡道了。
贪嗔痴,人类的本性。
天生如此,造物主的巧妙设计。
无法避免的问题,当一个问题无法避免时,我们就要做好一个解决问题的准备了。
戒定慧,佛家的“禅”道,自然而然!万物自始,阴阳相衡,高矮胖瘦,好坏与共,二者相辅相成,自成一体。
人类是高级的是最复杂的。
一张和谐的面孔,至善的行为下,可能藏着一颗邪恶无比的心。
人类是巧妙的化妆师,自己给自己化妆,音容笑貌随时随地随机播放。
在利益相突时,尤其明显,小到亲兄弟会为它反目成仇,大至睦邻友国大战相加。
在对冲面前,人类最容易暴露出本性,可能是激烈的表演,让所有出场的演员都暴露了最真实的一面吧,反而还不存在什么破绽。
和平共处不是没有,而是需要一方的妥协,这意味着牺牲。
情侣之间如此,好友之间也是这样。
但凡白头到老的爱情都是有一方伴侣特别能忍,忍无可忍还在忍。
其实叫爱了。
友谊长存的例子也是这个道理。
这叫友爱。
距离感的把握会巧妙的减少对冲,会有效的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
不管怎么说平静的海面下,沟壑难填。
每每一出场,人们总是带好各式装备,皮囊和灵魂。
只有皮囊是显而易见的,灵魂就显得飘渺多了。
“外面的世界是场近身战,若需要朋友就养条狗吧”可见人的孤独,对忠诚和真心的渴望。
刘庸的《我不是教你诈》,我只是教你一些常识。
最早接触的对冲理念,早一点了解就有早一点的新鲜。
尽管看到的满是鲜血淋淋的战场,也总比盲目成为游戏的炮灰好!算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的本能吧!随着成长,会有更多血淋的场面。
生活不是恐怖片,只是年岁的增长,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真实。
华尔街观后感
![华尔街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d4795f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a.png)
华尔街观后感华尔街,这个名字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这个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的金融中心堪称世界经济的重要枢纽之一。
作为金融帝国的象征,华尔街承载着无数人对财富、权力和成功的追逐与向往。
当我第一次踏上华尔街的土地时,立刻被其繁忙的节奏和高楼大厦所吸引。
行人来来往往,车水马龙,仿佛一个巨大的蜂窝。
我心中不禁泛起一股激动,好奇地想要了解这里背后的故事。
我决定深入了解华尔街的历史,探寻其传奇的背后。
华尔街得名于17世纪时荷兰人称之为"瓦尔街"的墙,用来保护纽阿姆斯特尔丹殖民地的居民免受印第安人的袭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街逐渐成为贸易和经商的中心。
1700年代初,华尔街已经成为美国证券市场的重要交易所。
华尔街在19世纪以后开始崛起,当时美国工业革命和经济飞速发展。
银行和保险公司纷纷成立于此,股票和债券交易活跃起来。
在那个时代,华尔街成为了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的聚集地,这一形势一直延续到现在。
然而,对于华尔街的观察和感受并不仅限于其历史,更体现在当下的金融环境和文化中。
华尔街标志性的全球金融机构如摩根大通银行、高盛公司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等,都成为了华尔街地标的象征。
在这里,我看到了人们如何追逐财富和成功的激情。
这座城市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金融精英,他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华尔街的工作文化严谨而高效,每个人都精益求精地追求着卓越。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华尔街的阴暗面。
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人失去了道德底线。
华尔街曾经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陷入困境,人们开始质疑金融业的道德和经营方式。
这次危机让我意识到,金融行业不仅仅需要创造财富,更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
不过,华尔街也不只是冷冰冰的金融符号。
在这座繁忙的城市中,我发现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角落。
在华尔街附近的小巷里,隐藏着一些独立的艺术画廊和创意设计工作室。
这些地方带给我一丝温暖,告诉我这个金钱的世界也可以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精选多篇)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8745eece2f0066f53322be.png)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精选多篇)被接受是“恩典”,接受事实才是勇气——《入侵华尔街》观后感11新闻2 袁婕媚2014024222影片中的吉姆有他平凡的一面,也有他极端异类的一面。
作为一名保安,他坚守岗位,得到上司的表扬和赞赏;作为丈夫,他为治疗妻子的病四处奔波,无微不至。
如果一切都顺其自然,那么他的一辈子必定都是安稳的,惬意的。
然而,当资本主义的经融危机席卷华尔街,导致他负债累累;患病的妻子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也离他而去的时候,他彻底崩溃了,走上了所谓的复仇之路。
我并不赞成影片中做倡导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吉姆的妻子因患病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不愿成为吉姆的累赘二选择割脉自杀。
我人文,她是自私的,为逃避现实而一走了之。
其实吉姆在知道妻子的病情后已经接受她,在他眼里,她有义务和责任照顾他的爱人,他说过,她是她的精神支柱,是他有勇气面对现实的力量。
相比之下,我觉得威尔伯和他的妻子做得要好得多。
威尔伯在《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中写到他陪伴妻子催雅对抗癌症,艰难的走过5个年头的真实故事。
包括到各个国家寻医,化疗,放疗,各种大大小小的手术。
即使是在催雅化疗时头发脱光,切乳房手术后只剩一个乳房,他仍然认为她是他遇见过最动人的女子。
催雅也多次想要放弃治疗,她还是坚持下来了,即使治疗让她有多么疼痛,即使她每天都要自己打针,每个2小时就吞下几十颗药丸,即使她要带着氧气筒生活,她还是坚持了5年,痛并幸福着的5年。
一个人,能被别人接受的一切那都是恩典,自己能接受现实那才是勇气。
影片中因体现“英雄主义”而制造了很多血腥的镜头。
疯狂的吉姆在杀害那么多的高级官员银行企业家的时候并没有改变这个世界。
是这个世界在不断地改变着他。
当华尔街的经济崩溃时,他尝着去努力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他去炒股;他的经纪人却欺骗了他,害得他钱财两空;为了拿回自己的钱,他决定去打官司,可惜,现实又狠狠的扇了他一巴掌,他变得一无所有。
所有的事情都在恶化中,他的妻子也无奈的离开人世。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0782dd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a.png)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入侵华尔街》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通过剧情深入探讨了金融行业背后的黑暗和腐败。
影片以精湛的表演和紧凑的剧情,引发了我对金融市场的思考。
在观影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华尔街的复杂性和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以下是对于《入侵华尔街》的观后感。
首先,我被电影中揭示的华尔街的腐败现象所震撼。
电影展示了一群于法律之外的银行家恣意妄为,通过内幕消息和欺骗手段牟取暴利。
这一切都表明,在追逐金钱和权力的过程中,一些人会不择手段,不顾道义和伦理。
电影中的主人公,华尔街青年巴迪,从一个普通的股票经纪人一步步蜕变为一个操纵市场的大鳄,这使我痛苦和不安。
这也让我开始思考,金融市场中的道德边界在哪里,我们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其次,电影中对于金融交易的描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华尔街的投机行为和金融衍生品的操作,都展示了一个繁杂而充满风险的世界。
在电影中,巴迪和他的同事们不仅需要掌握复杂的财务知识,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他们时刻保持着紧张和竞争的状态,全情投入于股票交易的世界。
这让我意识到,金融行业不仅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也是一个需要承担巨大风险的职业。
只有那些真正了解市场、拥有足够能力和判断力的人,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影片还对于金融体系的崩溃进行了探讨。
在电影中,华尔街经历了一次史诗级的金融危机,导致整个经济陷入了混乱和崩溃的边缘。
这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
影片通过揭示华尔街内部黑幕和金融机构的不透明度,让我意识到金融危机并非只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金融体系长期存在的问题的显现。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更加严格和透明的监管制度,以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我也对电影中的一些角色产生了共鸣。
例如,电影中的巴迪,他在崛起的道路上不断迷失自我,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的失败让我明白,在追求财富和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背离初心和价值观。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ee7b936bcd126fff7050b79.png)
观《入侵华尔街》后感陈泽山201442601141 14国贸一班前些天,观看了一部美国大片《入侵华尔街》,看完之后,颇有感想。
这部电影以2008年在美国正式爆发的次贷危机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叫吉姆的退役军人转行做了钞票运钞员后所遭遇的事。
吉姆属于美国中下层人物,平时没有其他特长以及另外的工作,仅仅靠他运钞员的工作维持生计。
天有不测风云,吉姆的妻子患上了不治之症,不能工作,还需要大量的金钱治疗。
妻子的病花销极大,超出了医保限额,为了支付高额的医药费,吉姆不堪重负,透支了信用卡,而且无法偿还。
祸不单行,华尔街的金融家操纵金融市场,导致吉姆投资的金融产品非但没有赚钱,反而欠了银行一笔巨款。
律师声称可以为他打官司,不用还债,但律师只拿钱不办事,吉姆还要为此付出一大笔律师费。
吉姆的朋友伸出了救援之手,最终又过了苛刻的期限,导致吉姆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在捉襟见肘之时,又因为欠债过多被公司裁员。
妻子认为自己拖累了吉姆,在家中怀着对尘世的眷恋和对丈夫深深的爱,绝望地自杀了。
在家破人亡愤怒的包围中,这一切终于把吉姆逼到了奔溃的边缘,他选择了极端报复社会的方式血洗华尔街,猎杀了很多银行家和职员。
这一部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大背景的控诉片,深刻揭露了美国资本市场披着“自由”的皮囊,却被少数富人银行家操纵于股掌的现实,在“完善”的社会制度和福利下,主人公却失了一切。
影片的最后,在银行家的办公室,银行家对主人公说“奶油总是在上面”,但最后奶油被下的“水”击败,输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资本的赌博,也失了性命。
这是对美国中低层老百姓生活的思考,他们的生活无情地被大财团控制着,表面经济繁荣的资本市场其实一直隐藏着危机,而影片突出了这种危机的突然和严厉,能在措手不及之间毁灭一个人。
自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很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真面目,它并不是完美无缺,反而充满了贪婪和危险。
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试图占领华尔街,有人甚至带了帐篷,扬言要长期坚持下。
【最新推荐】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精选多篇)-word范文模板 (7页)
![【最新推荐】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精选多篇)-word范文模板 (7页)](https://img.taocdn.com/s3/m/9093f63f6bd97f192279e9ba.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精选多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第二篇: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第三篇: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第四篇:入侵华尔街∙第五篇:观后感《华尔街》∙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入侵华尔街》观后感被接受是“恩典”,接受事实才是勇气——《入侵华尔街》观后感11新闻2 袁婕媚 201X024222影片中的吉姆有他平凡的一面,也有他极端异类的一面。
作为一名保安,他坚守岗位,得到上司的表扬和赞赏;作为丈夫,他为治疗妻子的病四处奔波,无微不至。
如果一切都顺其自然,那么他的一辈子必定都是安稳的,惬意的。
然而,当资本主义的经融危机席卷华尔街,导致他负债累累;患病的妻子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也离他而去的时候,他彻底崩溃了,走上了所谓的复仇之路。
我并不赞成影片中做倡导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吉姆的妻子因患病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不愿成为吉姆的累赘二选择割脉自杀。
我人文,她是自私的,为逃避现实而一走了之。
其实吉姆在知道妻子的病情后已经接受她,在他眼里,她有义务和责任照顾他的爱人,他说过,她是她的精神支柱,是他有勇气面对现实的力量。
相比之下,我觉得威尔伯和他的妻子做得要好得多。
威尔伯在《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中写到他陪伴妻子催雅对抗癌症,艰难的走过5个年头的真实故事。
包括到各个国家寻医,化疗,放疗,各种大大小小的手术。
即使是在催雅化疗时头发脱光,切乳房手术后只剩一个乳房,他仍然认为她是他遇见过最动人的女子。
催雅也多次想要放弃治疗,她还是坚持下来了,即使治疗让她有多么疼痛,即使她每天都要自己打针,每个2小时就吞下几十颗药丸,即使她要带着氧气筒生活,她还是坚持了5年,痛并幸福着的5年。
一个人,能被别人接受的一切那都是恩典,自己能接受现实那才是勇气。
华尔街观后感(9篇)
![华尔街观后感(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02109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9.png)
华尔街观后感〔9篇〕华尔街观后感篇一巴德,大学毕业不久即进入华尔街股票业,本梦想着在剧烈的竞争中作出一番成就,却依然不可防止的成为挫折面前可怜的失意经纪人。
然而,在一次和股市大鳄戈登的接触之后,他的生活开始有了巨大改变。
虽然巴德清楚戈登是一个专吃内幕、靠违法行径赢取重利的老奸巨猾的商人,然而为了发大财他选择为戈登效命。
在戈登的指导下,巴德学到了很多操纵股市的法那么,在当时的环境中,他只有越陷越深。
直到最后巴德力劝戈登趁股价低迷之际收购蓝星公司,他希望借助戈登的财力和自己对蓝星的了解扭亏为盈。
然而,戈登又一次展现了资本家贪婪的本性,早已背着巴德将公司清盘。
而此时,巴德终于认清戈登的本性,还存有一些良知的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戈登教会他的规那么还击了戈登,并挽救了蓝星,却也因此而入狱。
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观看《华尔街》,却依然清楚的感受到片中强大的震撼力。
这是奥利弗。
斯通1987年的作品,其中饰演戈登的迈克尔。
道格拉斯也凭该片成为第60届奥斯卡的最正确男演员。
对于斯通的执导能力无可厚非,他将金融世界的凶残气氛淋漓尽致的表现在影片当中,这是一个社会,一种潮流,无视法律的存在,不管道德的谴责,只有贪婪,没有人性,一切向钱看。
我想,斯通应该是无意去抨击华尔街的罪行,他想攻击的只是将追求利润与财富置于任何其他事情之上的价值观。
对于这一点,我想到了马克思对工业化社会最严厉的批评——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需要由大自然获取所需是因为人们需要劳动。
工作应是一种正面的过程,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并把创造力扩大成生产力。
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所从事的大局部工作却无法让人表现出他们的创造力,亦即人们不但无法在工作中表达自己,反而被异化或疏离。
在人们可以发挥人类潜能的环境下,人们与他们的生产活动、物品、同僚和成就都有一种自然的联系,然而异化却把这种联系切断了。
人们的生活变成了工具、手段,而不是目的。
总而言之,所谓“异化〞,就是人们工作只是为了金钱而非兴趣与其他。
华尔街 电影 观后感500字
![华尔街 电影 观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b2bef3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c.png)
华尔街电影观后感500字
电影《华尔街》是一部以华尔街股票交易为背景,揭示金融圈内人性弱点和贪婪的经典电影。
在观影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金融交易的精彩过程,更领略到了人性的脆弱和欲望的诱惑。
影片中,年轻有为的股票经纪人巴比奥·布登进入了华尔街,他在那里遇到了大佬哥登·盖克柏,渐渐融入了华尔街大
佬的生活和经验。
与此同时,他还和盖克柏的对手卡尔顿·克
鲁泽发生了一系列纷争,最终面临着道德和法律的考验。
整部电影通过讲述布登的故事,留给观众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金钱、利益、道德、人性等。
在我看来,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盖克柏的一句名言:“贪婪,能激发人的进取心;贪婪,让市场保持活力”。
正是这
种贪婪的精神,推动着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但极度的贪婪会导致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甚至引起社会的动荡。
这也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之一。
电影中有许多出色的画面和音乐元素,比如在最后一幕中布登被抓获,他曾经在电话里一番豪言壮语的话语瞬间反噬自己,这个画面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脆弱和悲剧。
另外影片中还穿插了许多经典的摇滚乐曲,为电影增加了很多气氛和感染力。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描述金融圈内人们斗争的电影,更是对人类贪婪和欲望的一种警示。
观影过程中,我不仅被整部电影的内容所吸引,更是几度被它的精彩表现所震撼和感动。
它给了我们很多反思和思考,或许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们会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多些思考,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d628ad3ba1aa8114531d992.png)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剧情介绍吉姆是一名普通的纽约保安,工作之余和几个穷哥们吃吃汉堡喝个小酒,过着不富裕但平静的生活。
突然间,一切都变了,先是他挚爱的妻子身患重病,患上了奇怪的癌症,每周要做300美金一次的基因治疗。
医疗保险超额要自付大笔的医药费。
作为覆盖缺口,保险公司拒绝赔付这种罕见的病例。
吉姆想动用积蓄,却收到基金投资不动产连续亏损的消息。
祸不单行,华尔街的金融家操纵金融市场,导致吉姆投资的金融产品不但没有赚钱,反倒欠了银行一笔巨款。
这时候律师出场,声称可以替他打赢官司,不用还债,但本金损失了,而且还要一大笔律师费。
吉姆的好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
最终却又过了苛刻的期限,导致吉姆失去所拥有一切。
由于欠下一大笔款,遭到了保安公司的辞退,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工作。
在回家的路上,他的妻子在家中绝望地自杀了。
在充满愤怒下,吉姆选择极端的报复以夺回他以前失去的。
电影由始而终是一部悲剧,讲述了美国一个勤勤恳恳的普通劳动者先是因病致贫,又被经纪人,律师,华尔街的银行家,检察官蛇鼠一窝残酷地压榨,最终家破人亡的惨剧。
吉姆勇敢的用他自己的方法惩罚那些华尔街的寄生虫。
观后感华尔街的资本家、银行家、经纪人、律师、执法者都是些寄生虫,也是一帮骗子和冷血的金钱杀手。
一个企业进入他们的魔掌玩弄起来,最后的结局不是破产就是老板跳楼;一个人进华尔街,不是疯了,就是变得没有人性。
什么叫吃人不出吐骨头,什么叫杀人不见血?去华尔街逛逛,你什么都明白了。
吉姆算是所有不幸于一生,同时,他也是幸运的,对华尔街的报复够狠、够痛快、够解气的!美国不是天堂,是个包容一切罪恶和天真的地方,只要是法无禁止的事情你都可以在那里干;但是,所有于情于理、充满人性与仁爱的事情,你在那里干了,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美国人除了自我以外,没有别人,更不会同情弱者。
美国至上,个人至上的观念,最终将让美国土地上的人们相互蚕食,通通在利益的面前变成吸血鬼。
早晚有一天,全世界的人们都会弃美国人而不顾,让他们在孤独中相互残杀而亡!一个愤怒的吉姆老去,千万个觉醒的吉姆开始反抗和斗争了,华尔街的末日应该快到了!与它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人们,还是早点撤出来的好,否则,一旦它崩溃了,将血本无归!。
励志电影《入侵华尔街》影评
![励志电影《入侵华尔街》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eb956492960590c69ec376ed.png)
励志电影《入侵华尔街》影评励志电影《入侵华尔街》影评昨天晚上看了一部电影《入侵华尔街》。
电影以XX年正式暴发的次贷危机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叫吉姆的退役军人转行做了钞票押运员所遭遇的事。
吉姆是一个美国下中层小人物,没有别的特长,只是一个押钞员,妻子身患肿瘤病,不能工作,却需要耗费大量金钱看病,二人也没有太多积蓄,从银行抵押贷款买了房子,每月需要还贷,手头有的余钱在经纪人的游说下买了结构性债券(次级债债券)”。
看到这些故事人物的设定,就能预测情节的走向如何啦。
因为妻子的病花费太大,超过医保限额,只能透支银行信用卡,次贷危机让吉姆的投资损失殆尽,通过律师(律师费也是借朋友的)进行法律解决失败。
这样,透支的银行信用卡无法偿还、房贷无法偿还、妻子的病无法治疗(然后妻子自杀),而这又导致他自己个人信用危机,从而失业。
一个虽不美满但幸福的家庭、人生彻底失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吉姆有投资,就非常关注市场行情和相关的财经新闻及其评论,当他不断地从这些评论知道,他的失败是由于华尔街这些金融玩家的各种欺骗导致的,而华尔街这些玩家能得到政府的支助,而自己却无法得到一点点的帮助,却使自己走向全面破产!吉姆由一个尊重法律的守法公民转变为一个反社会的成员,要依靠自己的暴力去执行私法,取回属于自己的公正。
他射杀了自已贷款银行的老板、委托的律师、委托的经纪人(这些人从他身上获利),然后滥杀受到政府支助的华尔街投资银行老板、交易员!最后以自己的机智和熟人的友情放水让自己的脱身。
影片的最后将他塑造为一个追求正义的侠士!此片观后,有如下想法:第一,基于人类的有限理性,由人类所制造出来的各种制度都存在缺陷。
次贷危机”所展现出来的问题之一便是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存在问题,发生危机后救助政策的取向也是受到强势利益集团的影响,而真正危机的受害者却都无法得到帮助。
正是这些制度的缺陷,导致一个守法的公民走向反社会。
因此,任何一个社会,只有变得真正的开放,社会公众脑力激荡,让有缺陷的制度不断得到修正,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精选多篇)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a659470b1c59eef8c7b4b5.png)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入侵华尔街》观后感被接受是“恩典”,接受事实才是勇气——《入侵华尔街》观后感11新闻2 袁婕媚2014024222影片中的吉姆有他平凡的一面,也有他极端异类的一面。
作为一名保安,他坚守岗位,得到上司的表扬和赞赏;作为丈夫,他为治疗妻子的病四处奔波,无微不至。
如果一切都顺其自然,那么他的一辈子必定都是安稳的,惬意的。
然而,当资本主义的经融危机席卷华尔街,导致他负债累累;患病的妻子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也离他而去的时候,他彻底崩溃了,走上了所谓的复仇之路。
我并不赞成影片中做倡导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吉姆的妻子因患病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不愿成为吉姆的累赘二选择割脉自杀。
我人文,她是自私的,为逃避现实而一走了之。
其实吉姆在知道妻子的病情后已经接受她,在他眼里,她有义务和责任照顾他的爱人,他说过,她是她的精神支柱,是他有勇气面对现实的力量。
相比之下,我觉得威尔伯和他的妻子做得要好得多。
威尔伯在《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中写到他陪伴妻子催雅对抗癌症,艰难的走过5个年头的真实故事。
包括到各个国家寻医,化疗,放疗,各种大大小小的手术。
即使是在催雅化疗时头发脱光,切乳房手术后只剩一个乳房,他仍然认为她是他遇见过最动人的女子。
催雅也多次想要放弃治疗,她还是坚持下来了,即使治疗让她有多么疼痛,即使她每天都要自己打针,每个2小时就吞下几十颗药丸,即使她要带着氧气筒生活,她还是坚持了5年,痛并幸福着的5年。
一个人,能被别人接受的一切那都是恩典,自己能接受现实那才是勇气。
影片中因体现“英雄主义”而制造了很多血腥的镜头。
疯狂的吉姆在杀害那么多的高级官员银行企业家的时候并没有改变这个世界。
是这个世界在不断地改变着他。
当华尔街的经济崩溃时,他尝着去努力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他去炒股;他的经纪人却欺骗了他,害得他钱财两空;为了拿回自己的钱,他决定去打官司,可惜,现实又狠狠的扇了他一巴掌,他变得一无所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精选多篇)入侵华尔街观后感复仇是荧幕永恒的主题之一;他就像爱情,表面上是一种情绪的升华,却被人类表现得千变万化。
有人因复仇而活,有人因复仇而死,有人从复仇中寻得快感,有人又在复仇中挣扎,有的复仇被定义为正义的制裁,有的复仇又被渲染为罪恶的枷锁;古人虽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但在艺术工作者看来,复仇这个行为,无论因果,放大的往往是观者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绪。
故事以美国金融风暴为故事背景,从一开始便用新闻录音引导观众对华尔街的金融家们产生对立情绪;而后华尔街金融机构里高层之间交流频繁说出如“我们要救的是公司,不是客户”“我们的任务是自救,让他们去死”这样直白残酷的对话,让观众对这些金融家的负面情绪逐渐积累;就在整个市场岌岌可危时,他们的对策依然是不断地推销基金,贪婪的本质一览无遗。
这时,镜头切入主人公吉姆的生活;妻子患病,而他只是一名普通安保人员,高额的治疗费用让他们的生活愈发困难;而当吉姆见到对他避而远之的投资经纪人时,被告知他的投资出现了问题,更为滑稽的是他还因此背上了6万美元的赔偿金。
在这样的困境下,律师的狮子大开口和银行毫无妥协让他们的住宅都变成了抵押物;工作的特殊性甚至让吉姆丢掉了工作,就在此时,无法承受压力以及不愿再拖累吉姆的妻子选择了自杀;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来自各方面的火上浇油后,妻子的离去压倒了吉姆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彻底沦为家破人亡的丧家犬。
影片用了一半时间循序渐进地展现吉姆逐渐家破人亡的过程,但细节的堆叠又让这一切充满说服力:报纸与电视广播随时都在控诉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他与妻子之间细碎短暂的亲密肢体接触让这对患难夫妻看上去并不是流于表面;身边朋友与上司的言语鼓励安慰,切实的经济帮助又与趁火打劫的律师、冷面无情银行与经纪人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导演的阶级思想:富人们大多为富不仁,而普通的工薪阶层之间却大多有着善良与怜悯。
但在金融风暴席卷的时代背景下,深陷其中的普通人却只能是被抛弃的棋子,无力回天;而现实中每一位经历过甚至遭受过金融风暴影响的普通人或许不会有如此极端的遭遇,但在电影一系列不厌其烦的铺垫下也能对吉姆产生深刻的同情以及对金融家们的愤恨;无论是吉姆抑或观众内心深处的恨意都达到了顶点;而在吉姆一次无意导致其中一位金融高管意外身亡之后,观者与吉姆的仇恨得到了一部分释放,情绪的调动非常到位,一场复仇已无可避免。
()至此,吉姆开始从各方面搜集金融高管的信息后开始了自己的无差别复仇,第一次的射杀还伴随着惊恐,第二次行动吉姆的眼里便只有木讷,就像自己仅仅是坐地铁兜了一个圈。
讽刺的是媒体对金融高管的接连被杀似乎并不感到惊讶,在他们看来这些贪得无厌的金融大鳄仇家太多,完全是咎由自取;而在这样带有强烈私人恩怨的复仇大戏中,代表法律的警方往往被导演弱化;在电影的世界观中,当复仇变得容易时,主人公、观众、导演都已进入狂热,得到些许慰藉的内心期盼的只会是一场更大的杀戮。
果不其然,导演对于暴力的随性很快暴露,吉姆在击杀了他的经纪人后又在高楼中对着对面办公楼中随意射杀;看着玻璃窗后那一个个直立标靶一样的看客倒下,不得不说,有些观众是会有些许快感的,也许吉姆的仇恨与那些人无关,但暴力仍然是人内心深处最呼之欲出的黑暗;好在乌维。
鲍尔并没有让主人公一直开启无脑杀戮模式,最后设计一个圈套让金融高管被姗姗来迟的警方甚至依然带着对这些金融家最终极的讽刺。
复仇在这部电影中不再具有“冤有头,债有主”的宿命感,我们更多看到的只是一头失去理智的死魂灵通过行使暴力寻找他生存的意义。
与其说这是复仇的快感,不如说是暴力的快感;导演不知疲倦的添油加醋就是想让主人公与观众对于伤害生命没有不安与愧疚感,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煽动式的剖析得出这样一个让人失望的事实:在有秩序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赢家永远都是实业家,金融家,普通的人穷其一生所做的不过是巩固他们的地位,名望与金钱;而吉姆用最原始的暴力翻转了这一现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观众感同身受的情绪,从而不再对剧中主人公肆无忌惮地伤害生命产生不安与愧疚;抨击资本主义之丑恶的同时又能满足自己的暴力诉求。
片中有句台词我印象比较深刻,大致意思是说抢个5万块的加油站得判刑,而投资银行家搞跑了20万亿却啥事没有。
只能靠武力解决了,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就是这么干的。
金融不愧是这个世界上最好搞钱的勾当。
投资银行拉个假货公司上市,不管投资人赚不赚钱,反正它都抽佣。
券商天天推荐股票,不管客户赚不赚钱,反正它都抽佣。
基金管理投资人资金,不管投资人赚不赚钱,反正它都抽佣,投资人赚了,它抽成更多,亏了一毛钱都不用吐出来。
世界上还有其他不用管客户死活都能赚钱的行当吗?我不禁想,这片的导演得亏了多少钱,才能够宣泄出如此的情绪!类似我一样的小散,看完此片估计会很爽!第三篇:入侵华尔街观后感《入侵华尔街》观后感教育科学学院 11小数班陈敏儿 2014734135《入侵华尔街》这部电影是以代表金融和经济力量的华尔街为背景,主人公吉姆是一名普通的纽约保安,工作之余和几个穷哥们吃吃汉堡喝个小酒,过着不富裕但平静的生活。
但在后来,他挚爱的妻子身患重病、受投资经纪误导投资失利、律师不负责任地没有帮他争取应有的权利而亏了本金等重大变故致使吉姆签下银行一大笔债务,吉姆在经济上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不幸的事接踵而来,保安公司因吉姆欠债累累而解雇了他,银行没收了吉姆的房子,吉姆的妻子绝望地选择自杀,吉姆失去工作、妻子、蜗居,失去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而使他陷入如此困境的人正是那些贪婪嘴脸的资本家。
因此,吉姆成为仇恨的复仇者,以极端的方式报复。
当吉姆的仇恨到了极点的时候,吉姆当了那些不负责任的资本主义家的上帝-审判者,他将他的仇恨、将他的过去都聚集在那把枪支上,子弹就成了审判的工具。
电影的高潮是男主角一一枪杀了使他人生堕落到低谷的罪魁祸首,并在华尔街上挑起了恐慌事件,展开一场大型的屠杀。
虽然一开始吉姆是为了自己而展开报复行动的,但在后来他是为和他一样深受资本主义家迫害的小市民而战的。
从社会的角度上说,这无疑是大快人心的事情,当时华尔街是美国、世界金融和经济的中心力量,华尔街等同精英主义、强权政治和割喉形态的资本主义,但由于这里有着不负责任的资本主义家,许多小市民的一生都栽在这片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家赚取暴利的垫脚石,有人说华尔街的本质就是恐惧与贪婪,而现在看来,这儿只剩恐惧了。
电影最后,男主角说他会继续下去??因此,吉姆已经成为这些“脆弱的小市民”的代表,他们以这种极端而让人恐惧的方式向资本主义表达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展开民主抗议。
但是从人文的角度来说,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报复,电影中男主角从法律途径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后他通过枪战的暴力途径来解决。
在他展开报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伤及许多无辜的人员,资本主义家虽然可恶,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坏人,他们也有妻子、儿女,电影中即使吉姆放过了其中一位有妻子的职员,其他职员也有妻子、儿女啊,那他为什么没有放过其他职员,他这样子的行为不是与他的思想相矛盾吗?同时,这也给美国的资本主义家起了很大的警惕作用。
吉姆的行为是为了让的资本主义家明白他们要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投资虽有有风险,但不为投资人负责的行为更是罪恶。
第四篇:入侵华尔街“入侵华尔街”影评孜里米拉·艾尼瓦尔 1120143387“入侵华尔街”影评早就有所听闻金融危机情景下,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员工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关于金融危机的进一步了解是在看了《入侵华尔街》这部影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金融危机对中层阶级的恶劣影响,心里深受震撼。
本是一个善良热心的人,但经过一系列的厄运,主人公转变成为高级杀手,如此大的反差,让人不得不进行深思与反省。
金融危机就像是摧毁经济的重磅炸弹,有人从中坐收渔利,有人却因此身无分文,无家可归。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还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是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的局面。
影片中的吉姆就是其中一个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普通民众。
投资的资金缩水,一夜间所有积蓄变成泡沫;惹上官司,背上欠债的黑锅;寻找律师寻求希望但案子无果,欠债的雪球越滚越大,希望破灭;银行拒绝贷款,惹上诚信危机;被公司辞退,沦为无业游民;心爱的妻子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离开人世,精神支柱轰然倒塌,激发了吉姆复仇的冲动;房子被查封,沦落为无业无房无钱无妻游民。
一系列沉重的打击让吉姆不堪重负,尤其是心爱的妻子选择极端的方式了结生命离开他的事实更是雪上加霜,让他彻底厌恶资本家丑恶的嘴脸,杀人计划油然而生。
当眼前一幅幅血腥的场面闪过,心里百味陈杂。
在吉姆看来杀人视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游戏,一个一个目标接二连三倒下,或许他的心已随着他的妻子一起消逝,成为坚固的石头了,眼里只有仇恨与不公。
这究竟是一场剧,现实生活中也不会出现像影片那样疯狂的杀人场面。
但其中也能折射出资本主义国家分层严重,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局面,两极分化最容易造成社会的动荡。
在金融危机席卷的情况下,国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满足资本家们的胃口。
对于下层民众采取相应的补贴措施,有难一起想办法解决,社会有爱、有关心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少犯罪的可能性。
为了现实中出现悲剧,社会支持是必要的。
从影片中感悟人生,折射社会现象,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感悟并成长着,心在路上,思想也在路上,感受人生中美好的风景。
第五篇:观后感《华尔街》《华尔街》观后感看过华尔街这部影片,我不再单单把金融当做一门学科,学金融的人也应该读读社会学、人类学。
金融本身并不增加社会总财富,它通过对经济的润滑作用来大大加速经济体的运转,在资金的需求和供给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
这是一件有价值的事,但是金融与物理不同,金融传导机制不是力学传导装置,它有自己的规律性,却从不精确。
我们无法预测金融环境中打出的一个小球最终将降落在哪里。
房利美、房地美的设立本来是为了解决美国居民的住房问题,没想到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出发,到了21世纪它们却成为一场金融危机的源头。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单单将危机归结于金融的存在,而应该谦逊地认识到我们对金融规律的不了解,检讨我们自己在制度设计方面的错误。
也许,我们也应该问责于人性的贪婪,正如影片中所说,从次贷到次债再到cds,就犹如把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婆包装成四五十岁的妇人,再进一步(推荐打开范文网)包装成十八岁的姑娘推销出去,这里应该责怪的不光是金融业从业人员的贪婪,还有众多抵押贷款的贷款人自身的贪婪。
在其他行业,贪婪的后果可能是食品质量安全的担忧、交通设施安全问题,金融业的特殊性却把这样一种人性原始的弱点放大成为一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