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25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十分。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跨区域调 配工程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西气东输 工程
(1)从经济方面看:①缓解上海等发达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 ,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加快对西部的开发;②促进沿线地 区的经济发展;③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 整;④扩大内需,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⑤带动相关 产业发展 (2)从社会方面看: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改善 生活,稳定社会 (3)从环境方面看:改变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使我国的整体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十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十分。
应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可以分析我国晋煤 外运、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分析 时需要明确某种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对该资源的需求状况, 并结合区域间可行的调配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十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十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十分。
3.南水北调 东线: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京杭运河—华北。 中线:长江—丹江口水库—北京、天津。 西线:雅砻江、大渡河、通天河—黄河。 三条线路的具体比较如下表所示: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十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十分。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
有重要意义
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
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东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十分。
【解析】 我国能源最大输入省市是上海。 【答案】 D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十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在项目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参建 人员的共同努力,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截至2008年12月31日,经过全体 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已完成管道建设1 860千米,完成了 线路施工总量的近94%,72条山体隧道仅剩条没有贯通,一 期管道工程建设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讲义(经典打印版)高考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开展效果及其发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管理维护措施。
一、水土流失1.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发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
降水越多且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腐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动摇,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掩盖水平有关。
植被掩盖率越低,增添降雨和径流的才干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水平关系亲密。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1)自然缘由:黄土高原天文位置特殊,具有过渡性,生态环境比拟软弱;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腐蚀;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祸频繁。
(2)人为缘由(主要缘由) 根源:消费力水平低,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突出。
①不合理的土地应用:轮荒、开矿、工程树立→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②破坏植被:农业拓荒、营建宫殿、伐木烧薪、战争→植被掩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3.水土流失危害: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营养流失,耕地质量下降,招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使少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少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要挟着两岸地域人民的生命财富平安。
③形成外地生态环境好转,直接或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祸的发作。
4.水土流失的管理措施(1)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
①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建防护林等——〝固沟工程〞;②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③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鼎力营建护林网——〝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迷信施肥、选育劣种、地膜掩盖、轮作套种、喷灌和滴灌技术。
(3)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掩盖率是管理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之一。
二、荒漠化1.含义:发作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及一些半湿润地域的一种土地退步现象。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5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
(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人文要素
内容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 农业
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 工业
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 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 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相
山河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 置
对 位
政治地理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思维导图]
1 考点一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记牢‖——识记基础忆教材 一、区域的含义与特征 1.区域的含义:是人们在 __地__理__差__异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
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 (1)具有一定的 __区__域__特__征___,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地理 位置 气候 条件
土地 条件
矿产 资源
长江三角洲 ___3_0°__N____附近,地处我国东部 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土
以 ________为主,耕地多为水田 ,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25(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应用: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考点一区域的含义[知识整合]1.认识区域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干湿区划分图,归纳总结。
(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区域。
(2)区域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整体性: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③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
2.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可以利用经纬网、区位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周围区域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经纬度位置:可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
(2)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3)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4)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进行分析。
[深度解读]区域地理特征的要素构成命题角度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15·江苏地理,14)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解析南海的雨季出现在6月之前;6月至8月阿拉伯海盛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由西向东;红海沿岸属于荒漠地带,森林少见;6月至8月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丽,炎热干燥,所以选B。
答案 B2.[2015·新课标Ⅱ,37(1)(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25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人教版)(69张PPT)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植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自然 被
混交林、针叶林
及热带季雨林
条件 土 棕壤、________ 、钙质
________、砖红壤
壤
土、部分盐碱土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社
以________为主,东 以________为主,长江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的自然条件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 段(或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同。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天然水道 破碎
缓慢 棉花
规模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3.进入 2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
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解析:第 1 题,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线。 淮河流入洪泽湖之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 入长江,故在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 异,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 标志;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自然地 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 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 不显著。第 2 题,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以长江
2020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12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5讲
B.耕地面积有限
C.地势起伏较小
D.土壤肥沃
解析:选 B 该建筑把打麦场放在三楼,且面积较小,表明该地农业产量小,且
耕地面积不足,将小麦连同秸秆搬到三楼便于晾晒。
3.造成该少数民族劳动力人口流动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婚姻家庭
B.城乡预期收入差异
C.实际收入
D.生活便利程度
解析:选 B 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该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农村,受
度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状况。
‖备考练通‖——研透真题练预测
(2018 年江苏卷)“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 年 2 月,《航拍中国》 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Ⅰ为 “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Ⅱ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以具体区域为载体考查 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 差异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强调不同发展阶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 图文材料,认识区域地 理特征和区域发展方 向。 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 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区 域地理特征及原因,比 较不同区域的地理特 征差异及原因。 3.人地协调观:理解地 理环境特征与区域发 展的关系,促进人地协 调发展。
业
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商业贸易
发达
不发达
我国重要的 __综__合___性__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成
工业 工业基地
为 ___重__化___工___业_基地
‖要点记清‖——排疑解惑提素能
1.区域特征分析
(1)地理位置特征
位置
内容
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3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考总复习·地理
基础全面通关
一、区域特征与区域划分 1.概念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 的 _空__间__单__位___。 2.特征 (1)具有一定的 _区__位__特__征___,以及一定面积、形状和 __边__界____。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 __过__渡____ 性质,如干湿地区。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总复习·地理
备考指津
思维体系
高考总复习·地理
素养定位 综合思维:结合区域图、地理统计图表、文字材料,探讨地理环境对区 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示意图或区域要素分布图,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 说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地理实践力:学会使用GPS接收机或其他定位导航设备,学会识别遥感 影像,能根据GIS图层分析功能区布局条件。
高考总复习·地理
(3)程序:信息源→□60数__据__处__理___→数据库→□61 _空__间__分__析__→表达。
GIS 通 过 采 取 数 据 库 的 形 式 来 存 储 空 间 数 据 , 在 数 据 库 中 采 用 了 “分层”技术,即将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图层和图层 之间根据空间位置来建立联系,即不论哪一层数据,其都对应着相应的 位置,通过位置和其他层数据联系起来。
高考总复习·地理
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技术 (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
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36 地__表__物__体__进行远距离的□37 _感__知___。
(2)工作原理: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38 电__磁__波__各不相同。
(3)主要环节。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第三模块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PART 05
案例分析:不同区域地理 环境与发展策略
东部地区沿海开放型经济模式
地理位置优势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 拥有众多港口和便利的交 通条件,有利于对外贸易 和经济发展。
经济特点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注重 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 验,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 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策略
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业 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区域 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工业布局原则
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工业布局原则,如靠近水源、节约 用水等。
工业区域划分
结合水资源条件和工业布局原则,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工 业区,如重工业区、轻工业区等。
工业生产建议
针对不同工业区,提出具体的工业生产建议,如生产工艺 选择、废水处理措施等。同时,强调工业发展与水资源保 护的协调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情况
地理位置特点
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 连南接北,具有全国范围内的地
理中心和交通枢纽地位。
经济基础
中部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工业门 类齐全,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
系。
发展战略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加快新型工 业化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加 强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村经济 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拓
可持续发展理念
强调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是指 导区域发展的重要理念。
解题技巧分享
审题干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和考查的知识 点。
组答案
根据题干要求和材料信息,组织答案,注意 条理清晰、逻与所学知 识建立联系。
查漏补缺
检查答案是否完整、准确,如有遗漏或错误 ,及时补充或修改。
高三第一轮复习必修3_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精品PPT课件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区域的认知模型』
划分: 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自然环境
环境问题 人文环境
气候 地形 水文 土壤 植被
•要素(量、变化) •类型(齐全、主要) •分布(规律、特殊)
成因 资源
•水文(流量、汛期、含沙量、冰期、流速) •水系(源流、密度、面积、形态)
•类型(齐全、主要) •分布(规律、特殊)
人口与城市 工业与农业 交通、通信与商业
『区域的比较的设问方式』
设问方式
两个区域发展的共同条件 两个区域发展的不同条件 框定比较内容进行比较
答题要点
力求全面 力求找到主要方面 按要求做答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 差异
(1)
位于北纬 附近,
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的入海
口。
(2) 48°,地处
大致位于北纬43°~ 的中部。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考纲要求】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
式的影响 4.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5.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6.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7.数字地理的含义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例】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 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下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与紫外线
B.X光与可见光
C.可见光和红外线
D.紫外线X光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
高三第一轮复习必修3__第一章_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三S技术的比较 组成 关键原理 特点
RS
•卫星、飞机 不同地物反射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 •传感器(※) 和辐射电磁波 短、受地面限制小、手段 •地面接收站 的特征不同 多、信息量大、用途广 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 连续性、实时性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 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 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 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典例剖析求解法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 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makezaixian@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解析】 (1)甲国为荷兰,位于欧 洲西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国 为肯尼亚,位于非洲东海岸,虽然位于 赤道地区,但因受高原地形的影响,为 热带草原气候。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2)甲国纬度高于乙国,热量少于乙 国。甲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 阴雨天多,天空云量多,光照条件比乙 国差。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第25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规划图中布局不合理的工厂是( B )
A.火电厂
B.水泥厂
C.造纸厂
D.自来水厂
解析:第5题,铁路、国道迁出市区有利于促进城市规模进一
步扩大;火车站和汽车站距离近,利于人流、物流的集散;
该城市主要依赖陆路交通,河运地位不会有大的变化;北部
绿化带有利于隔离交通造成的噪声和大气污染。第6题,水泥
厂存在严重的大气污染,规划图中的水泥厂位于城区盛行风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自然环境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北纬30°附近 __亚__热__带_季__风____气 候
北纬43°~48° 温带季风气候
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多为 ___水__田___,人均耕 地面积少
黑土为主,多为旱地, 人均耕地面积多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重难提示 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重点) 2.区域发展过程图的判读。(重点) 3.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分析。(难点)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
考点一 区域差异的比较及因素分析 考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 区域差异的比较及因素分析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5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6高考导航 考纲解读 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 理环境关系的技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的自然条件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 (或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同。
[备考资料]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学案:12.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
第一讲____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要求]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点(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温馨提示] 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
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入手,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
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5)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思路[例1] (2013·江苏高考)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A .热量更丰富 B .地形更平坦 C .土壤更肥沃 D .水源更充足 (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A .扩大播种面积B .提高机械化水平C .选用优良品种D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思维流程](1)(2)[答案] (1)BC (2)CD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5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
中期
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比 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晚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 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 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 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格局 由大到小依次为一、 三、二或一、二、三 由大到小依次为二、 一、三或二、三、一
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 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 异,但不显著。第(2)题,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 以长江为界的,显然长江是造成苏南、苏北两区域经济发展差 异的主导因素,故长江对苏南、苏北两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起 到阻隔作用。
第(3)题,据题中信息可知,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 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交通促 进了苏南、苏北两个经济区的联系,减弱了长江的阻隔作用。
解析 第(1)题,图示三个时期中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 增速由约 7.2%→9.2%→13.5%,呈现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 B 正确;图示 1978~1990 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 GDP 年 均增速最接近,D 正确。第(2)题,图示 1978~2015 年,即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长率不同, 前期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最先开放,故 能体现改革开放对区域影响的差异性,A 正确;2000 年后,
导因素是( D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解析 第(1)题,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 界线。淮河流入洪泽湖之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 南流入长江,故在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 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 志,所以 A 错误、C 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 无自然河道,故 B 错误;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资料
依纲梳理夯根底
(1)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 30°四周, 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 的入海 口。
(2) 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 48°,地处东北地区 的中部。
依纲梳理夯根底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亚热带季风
2.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 济圈的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 背景,考察区域不同进展阶段地理环 境的影响
命题热点
3.结合国家资源普查等有关举措, 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以“神舟七号”“嫦娥工程”等为背 景材料,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5.以有关灾难监测等为背景材料, 考察遥感的应用
地理环境对区域进展的影响
热点探究显身手
“长三角”的崛起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 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 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 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整旗鼓,大西北加 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由于中 部地区相对成为“政策凹地”和“塌陷 地带”)
热点探究显身手
“长三角”是“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 简称,是指镇江以东,包括上海、无锡 、苏州、常州、扬州、泰州、镇江、南 京、南通、杭州、宁波、舟山、绍兴、 湖州、嘉兴15个城市。
热点探究显身手
(3)从地理角度分析“长三角”崛起的 缘由应包括哪些?(不少于四点)
(4)结合上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形成的缘由。
①从地形条件分析:________;② 从气候条件分析:____________;③从 河流条件分析:________;④从交通条 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剖析求解法
例2
(2009年高考江苏卷)我国A区域位 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 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 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 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典例剖析求解法
区域 项目
A
B
人口(万人) 2239 3508 面积(平方公里) 27080 55375 耕地面积(千公顷) 989 2760 GDP(亿元) 16013 5276 城市化水平(%) 67.5 35.5 2∶47∶51 26∶44∶30 三次产业结构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343 91 单位GDP能耗(千克标准煤/元) 0.26 0.54
高频考点巧突破
学法指导
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1.分析各区域发展的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植被、 水文、资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 化、历史等。 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 发展条件、优势、限制条件等。 3.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的原因。
高频考点巧突破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热点探究显身手
(3)从地理角度分析“长三角”崛起 的原因应包括哪些?(不少于四点) (4)结合上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形成的原因。 ①从地形条件分析:________;② 从气候条件分析:____________;③从 河流条件分析:________;④从交通条 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频考点巧突破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面临枯竭、 湿地遭到破坏。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 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钢铁、机 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 向或河流下游移动,并趋于集中 建立 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等
热点探究显身手
“长三角”的崛起
典例剖析求解法
(3)甲国为发达国家,种植鲜切花的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品质 优良,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 【答案】 (1)B (2)A (3)D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规律方法总结】 在比较地理事 物的特点时,要养成认真、仔细、阅读 图中信息的习惯,这是解答试题的有力 武器,也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尤其 是在审题过程中,要明确题目要求即问 什么,要认真读题目所提供的材料,特 别是图,要看清图名并认真读图例注 记,可能某一个微小的注记就是解题的 关键。
水文 土壤
高频考点巧突破
2.人类活动差异因素分析 人类活动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工 业、人口、城市、交通等几个方面,其 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人类活动方 式 农业 工业 人口 城市 交通 差异形成的原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 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 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
温带季风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水稻土 为主,多 黑土 为主,多为 旱地 ,人均 水田 ,人均耕地面积 土地条件 为 耕地面积 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 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 贫乏 有丰富的 石油 等矿产 条件
依纲梳理夯基础
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 动的差异
区域 方式 耕作类型 农 业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商业贸易 工业 长江三角洲 水田 耕作业、水产业 水稻、 油菜 、棉花 一年两熟至三熟 发达 重要的 综合性工业 基地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畜牧业 玉米、 大豆 、 春小麦 一年一熟 落后 重化工业 基地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 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 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 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整旗鼓,大西北加 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因为中 部地区相对成为“政策洼地”和“塌陷 地带”)
热点探究显身手
“长三角”是“长三角都市经济圈” 的简称,是指镇江以东,包括上海、无 锡、苏州、常州、扬州、泰州、镇江、 南京、南通、杭州、宁波、舟山、绍 兴、湖州、嘉兴15个城市。 “长三角”的崛起与其所处的优越的 地理环境有关:(1)优越的自然条件;(2) 便利的水陆交通;(3)雄厚的经济基础; (4)浦东开发与上海的辐射。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
依纲梳理夯基础
(1)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 30°附近, 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长江 的入海 口。 (2) 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 48°,地处 东北地区 的中部。
依纲梳理夯基础Βιβλιοθήκη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 要素 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热点探究显身手
(5)促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企业产 生集聚效应的主导因素是( ) A.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优越的社会协作条件 C.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D.清洁优美的环境 解析:“长三角”的崛起与其所处 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关,通过分析美国 的五大湖地区、日本关西地区、德国中 部及英国中部五大城市群的区位因素, 进行比较。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 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 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的。下图为某地区不同发 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 的主要优势是 ; 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 。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 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 响。
1.下图为甲、乙两岛略图,其 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高频考点巧突破
(1)按东、西半球划分,甲岛位于 半球, 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 洋,乙岛周围的水域属 于 洋。 (2)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岛。当 乙岛的区时为6月9日6时,甲岛所在时区的区时为6月 日 时。当我国处于隆冬季节,甲岛 盛行风向为 风。
典例剖析求解法
例1 (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卷)下图示意的 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 生产国。读图,完成(1)~(3)题。
典例剖析求解法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 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 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 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 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高频考点巧突破
学法指导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横 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 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 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 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 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纵向即在 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 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 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2011高考导航
命题热点
1.结合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及 相关热点区域,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 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 济圈的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 背景,考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 境的影响
2011高考导航
命题热点
3.结合国家资源普查等有关举措, 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以“神舟七号”“嫦娥工程”等 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5.以有关灾害监测等为背景材料, 考查遥感的应用
热点探究显身手
答案:(1)南京 杭州 上海 (2)D (3)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悠久的历史; ③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④先进的文化 与科技;⑤雄厚的经济基础;⑥浦东开 发与上海的辐射等。 (4)地势平坦 亚 热带季风气候,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 适中的气温 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处,有 充足的供水 陆上有稠密的公路、铁路 网,交通四通八达;邻近黄海、东海, 有优良的港口,海运条件优越;位于 “黄金水道”的入海口,水运便利 (5)B
典例剖析求解法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 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剖析求解法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 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 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2011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 活方式的影响 4.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 中的应用 5.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 应用 6.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7.数字地球的含义
依纲梳理夯基础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 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高频考点巧突破
1.自然环境差异因素分析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 候、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其差 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高频考点巧突破
自然环境 要素
气候 地貌
差异形成的原因 纬度位置和地势高低的差异,造成了温度的不 同;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的差异,造成了降水的 不同;寒暖流的流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和流水、风力等 外力作用 气候、地形、植被等 气候、植被、人类生产活动等的差异
高频考点巧突破
(3)乙岛主要是由 (内或外)力作 用形成的,地形以 为主,地势特点 是 。 (4)甲、乙两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 岛, 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因素 是 。 (5)判断甲岛最大城镇所在地,并在图上把 该城镇的符号圈出来;说明判断的理由。
高频考点巧突破
解析:该题以两岛屿图为背景考查区域 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由题 干可知:①甲岛在(19°S,170°W)附近,位 于南太平洋海区;乙岛在(21°S,56°E)附 近,位于印度洋南部海区。②甲图比例尺 大,乙图比例尺小,故两岛相比,实地面积 甲岛小于乙岛。③甲岛交通发达,在交通点 上有大的城镇分布;乙岛由河流状况知地势 中部高四周低,受其影响公路主要分布在沿 海地区。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经纬网定位、地 形地势判断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