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1

合集下载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尼布楚条约》。

2. 指导学生对教材提供的文献资料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3. 引导学生对比15世纪中西两种不同模式的航海活动以及明清时期与近代反侵略斗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前学生杏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要求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启示”,“明清时期反侵略斗争取胜的原因”,比较两种不同模式的航海活动,自己找到结论,体验探索的成功。

3. 利用电脑多媒体手段解决学生的时空感,使学生明确明清时期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并借助历史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真实感知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郑和下西洋”,增强学生的航海意识、海洋意识,树立蓝色国土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同时,使学生形成一种开放的精神与和平的理念。

2. 通过学习明清时期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难点:明清对外关系的特征及外交政策的趋向教具准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提问:前面几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请同学们概括一下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口|答: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封建制度口趋衰落;经济上,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封建经济还在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并有了缓慢的发展;民族关系上,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

板书标题: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提问:明渭对外关系特点:回答:1、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与外来侵略势力矛盾尖锐,甚至发展到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3、吸收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4、由开放到实行闭关政策提问: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自古以来航海事业就十分发达。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对外关系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与对外关系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明清时期,中国积极参与海外贸易,并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新开辟、外国商船进入中国、海盗与海外贸易等方面,探讨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对外关系。

首先,明清时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与世界的贸易联系。

自从陆路丝绸之路被西方国家控制后,中国丝绸的出口受到了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代政府决定重新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时期,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商品开始通过海洋贸易被运往世界各地。

特别是明代万历年间,中国开始派遣官船到东南亚、西亚等地进行贸易和外交活动,加强了对外关系,打开了中国的海外市场。

其次,明清时期外国商船频繁进入中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越来越多的外国商船涌入中国的港口。

这些商船带来了各类商品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这些商船也为中国带来了外汇和珍贵的航海技术,为中国的海上贸易提供了有力支持。

外国商船的到来不仅刺激了中国经济,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然而,海外贸易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海盗的出现给海外贸易带来了风险。

明清时期由于长期对外贸易,中国的沿海地区成为了海盗的重灾区。

这些海盗从陆地和海上进行袭击,掠夺商船的财富,给海上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组织护航船队,加强对海盗的打击,提高海上贸易的安全性。

此外,在明清时期,对外关系不仅仅局限于贸易,还涉及到了外交和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中国不仅与亚洲各国有广泛的交往,还与欧洲、非洲等地进行了密切联系。

在外交方面,明清政府通过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

同时,传教士的到来也带来了西方文化和科技,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的科学技术、农业和手工业等方面也受到了外国知识的影响和借鉴,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六节明清时期对外关系

六节明清时期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必须具 有哪些条件?
明成祖为何派郑和去 ?
西洋指哪些地域?
郑和下西洋旳目旳 ?
郑和下西洋从何时、 何地出发?共去了多少次 ?到了哪些地域?最远到 达哪里?
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为何会从历史悄 然消失?
这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所经过旳地域。这次航 海时间是1431年到1433年。图左上方是郑和像。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 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 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 航在目旳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旳差别,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 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旳原因。
----------《熹宗天启实录》
阅读上面材料,找出郑和在海外旳活动与红夷在澎湖 旳行径旳异同点,然后阐明两者航海旳本质区别何在?
郑:礼尚往来,公平交易,友好相处,大受欢迎,唯 恐郑和使团不再来。
红:侵占澎湖,非法筑城,逼迫贸易,掳中国船民, 逼迫为其修筑教堂。
本质区别:郑和下西洋是为了与海外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红夷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 义旳殖民活动
2、戚继光治军严谨,军队纪律严 明。 3、其他抗倭将领旳支持
这两句诗 体现了作者 怎样旳思想
感情?
他旳 哪些高尚 品德值得 我们学习

为何说 戚继光是我 国古代旳民
族英雄?
四、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1、16世纪起,不断侵扰我国东南 沿海地域 2、1153年,托言触风涛,水湿贡 物,骗获在澳门晒货品
3、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远洋航 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世界航海业 旳先驱。

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与许多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一、明朝时期的外交政策明朝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围绕着对邻国的攻击和防御进行的。

明朝时期,中国的国力很强,在国内进行了很多建设,改革了很多制度,扩大了农业和手工业的规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因此,明朝也对外扩张,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同时,明朝的外交政策也非常注重和邻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明朝时期,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保持着贸易关系。

在中国的南方海岸,有很多贸易城市,如广州、泉州等城市,这些城市和外国的商人有着频繁的往来。

明朝的贸易政策一般是自给自足,但也对外国的一些商品进行了进口和出口。

在明朝时期,中外贸易主要是通过海运来进行的。

对于外国商人,明朝政府实行特殊的管理制度,如收取门市税,同时加强了对海盗的打击力度。

这一政策保护了中国的商业利益,也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关系。

在贸易方面,明朝与日本的贸易关系也非常密切,日本的银、铜、铁、漆等物品在当时便是十分受欢迎的商品。

二、清朝时期的外交政策清朝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清朝的外交政策与明朝的区别在于,清朝时期,中国发生了严重的落后和退步,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大幅度倒退。

因此,清朝政府更加注重自身的利益,更加谨慎地处理与邻国的关系。

在清朝时期,中国的国力大幅度下降,外交政策的重点转向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

清朝政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和往来,增加了壁垒,以免受外来侵略和掠夺。

同时,清朝还实行了领土保护政策,积极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安全。

清朝时期,中国经济的落后也影响了其外交政策。

中国对外政策的范围逐渐缩小,主要集中在邻国之间的交流和贸易上。

清朝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保持了一定的警惕,但也与一些国家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如与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5课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一、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
二、明朝前期对外友好往来
(1)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人民下南洋诸岛谋生;
(2)郑和下西洋后,更多中国人迁徙南洋定居,成为华侨;
三、明清时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2、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1)16世纪开始,葡萄牙殖民者不断侵扰东南沿海;
(2)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行贿地方官,获准“借地晾晒”;
(3)买通澳门守将,每年纳银500两,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
(4)强行租占澳门:擅自修筑城垣、炮台,设置“自治”机构,任命官吏,派驻军队。

3、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明朝末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点拨:这是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第一分离。

(2)郑成功收复台湾
①1661年,郑成功率军登陆台湾,打败荷兰殖民者;
②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了侵略者,捍卫了国家和民族利益,成为民族英雄;(4)郑氏祖孙开发台湾省: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5)历史意义
①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②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建设;
4、抵抗沙俄对东北的侵略
(1)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①背景: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俄国乘虚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
②目的:反击侵略,捍卫边疆;
③性质:反击沙俄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
④概况:1685年,1686年,康熙帝下令发起两次雅克萨之战;
⑤结果:沙俄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2)中俄《尼布楚条约》。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尤其是在其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上,更是涵盖了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就从这些角度出发,在探讨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时,阐述一些有关的历史背景、政策思路、实践成果以及经验教训。

一、历史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虽然时间跨度有点长,但是有一些共性的问题。

首先,在卫国战争后,明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和关键的问题。

其次,随着国内政治的变化,中国的对外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明朝时期,明朝主要与蒙古和朝鲜王朝打交道。

在清朝时期,则主要与满洲国家和西方列强进行了交往。

再者,由于宗族政治和封建思想的影响,一些门阀贵族对外交政策进行了深度干预,使得中国的对外关系更加地复杂和难以处理。

二、政策思路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可以归纳为两个层面:一是保护祖国疆土安全,二是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

在宣泄这两个层面时,具体的政策思路如下:1、保护祖国疆土安全。

这是明清时期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明朝主要依靠长城和边防驻军来保卫边疆。

明朝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外交政策就是宁可疆界不扩,以保卫边疆为主要考虑。

清朝则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以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这种政策表明了中国在对外政策上的顾虑,以国家利益为中心,希望可以通过强硬和坚定的政策来维护国家领土的安全和稳定。

2、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

这是中国在明清时期外交政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明朝时期,中国最为重视的是与蒙古和朝鲜王朝的关系。

在与蒙古的关系上,中国从未认为蒙古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将蒙古看成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与朝鲜的关系上,中国一直主张朝鲜应该接受中国的宗主权。

在清朝时期,尤其是在乾隆年间,中国开始与西方列强进行接触,将自己看成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心国家。

中国的外交政策,强调国家尊严和荣誉,一直走在强硬的路线上。

高二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知识点解析

高二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知识点解析

高二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知识点解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对外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进行知识点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一、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概述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战乱、贸易活跃和边境防御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1.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明朝初年,中国对外关系相对较为稳定,主要依靠朝贡体系与周边国家保持联系。

然而,明朝晚期由于内忧外患的加剧,对外关系逐渐趋于紧张。

朝鲜、蒙古等国家的入侵和与荷兰、葡萄牙等国家的贸易纠纷成为当时对外关系的主要问题。

2.清朝时期的对外关系随着明朝的灭亡,清朝建立,中国对外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朝初年,清朝通过设置边境关卡、修筑边境长城等措施巩固了边境防线。

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朝通过设立“厂税”和开辟广州、福建等通商口岸,逐渐掌握了对外贸易的主导权。

二、对外关系的重要事件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临时抗倭明朝末年,日本倭寇频繁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为了应对倭寇的威胁,明朝政府组织起了抗倭义军,展开了临时抗倭的斗争。

2.南明与荷兰的战争南明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试图通过与南明政权建立贸易关系来获取中国的商品。

然而,中国政府拒绝了荷兰的要求,并与荷兰爆发了冲突。

这场战争对中国和荷兰之间的贸易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雍正时期的外交政策雍正皇帝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政策来巩固清朝政权。

他通过改变西藏控制权、稳定中国边疆、派遣使节出访等方式,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4.康熙与俄罗斯的外交康熙皇帝时期,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康熙通过与俄罗斯政府的谈判,成功解决了中国北方边界的争端问题,并确立了中俄边界线。

三、对外关系的影响和启示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和 贡赐贸易违背经济规律,缺乏生命力 下 明朝国力下降 原因 西 海禁政策的影响 洋 结果:终止 发展对外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规律,
教训:
着眼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评价
1、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2、其规模、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也 是空前的 积极 3、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 济交流
评 价
4、提高了南洋华侨地位,进一步推动了中 国人向南洋的流动 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不以经济为 消极: 目的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
(2011福建卷39)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
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 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 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 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 “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 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评价
六、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背景: 、 。 2.概况 ①_____年和______年,_____帝命令清 军两次进攻雅克萨的俄军。 ②结果,俄军伤亡惨重。俄国政府被迫同 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3、性质: 4、尼布楚条约》(____年) 内容、性质、意义
(09年浙江文综1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 “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 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 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 使用了“中国”原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在使用 “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政府行使和维护的是 中国的主权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明清对外关系的趋势

明清对外关系的趋势

明清对外关系的趋势
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明初创立新朝,实行海禁政策,对外关系趋于封闭。

明朝创立之初,国内经济尚未完全恢复,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和控制外来文化影响,明初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严禁私船出海,对外关系相对封闭。

2. 明中期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

明朝中期,经济开始增长,对外关系逐渐转向友好。

明代与周边国家如朝鲜、琉球、越南等国建立了友好交往关系,进行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区域的稳定与发展。

3. 明末清初的因战乱而形成的动荡局势。

明末清初,国内发生连绵不断的战乱,社会动荡不安。

这一时期,明朝国力逐渐衰退,对外关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辽东由于农民起义与满族入侵而丧失,鲜卑地区形势复杂,东北局势动荡。

4. 清朝建立后的对外拓展。

清朝建立后,对外关系逐渐走向拓展。

康雍乾三朝,清朝实施了一系列的对外扩张政策,不仅加强了对西藏、蒙古的控制,还对西南、台湾等地进行了统一管理。

清朝还通过与外国建立贸易关系,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综合来看,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趋势从封闭到逐渐开放,再到对周边国家友好交
往,最终向着对外拓展的方向发展。

这一趋势的改变与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动荡等因素密切相关。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 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范围 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 伽玛
明 清 原因:倭寇骚扰;禁海加剧 外 抗倭: 功绩:台州九捷;戚俞联手;民族英雄 . 交 前代:秦汉遣使赐印;隋唐遣使,改新, 贸易货币,都
城,留学,儒学,两位人物. 葡租澳门: 主权始终归明清政府;鸦战占领;1987签约 ;99回归。 郑收台湾: 荷兰侵占;郑氏收复;开发台湾;民族英雄,后割据. 原因:沙俄入侵烧杀;康熙自卫反击. 抗击沙俄: 结果:1685,1686,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 意义:法律上肯定二江一岛是中国广大领土.
一、郑和下西洋
1、原因:目的 条件 范围 航海特点 2、概况:时间 次数
3、性质: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
4、特点 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 官方为主;以政治为目的…… 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5、积 极意义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不愧是先驱 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原因:封建制度衰落,对外关系受阻; 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新航路开辟, 殖民侵略开始。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分析 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及影响?
趋势:对外开放转为闭关自守
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统治阶级加强了 对人民的控制;明中期后,我国开始遭到外来侵略; 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

明清时期的文化交流与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文化交流与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文化交流与对外关系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辉煌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与外界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艺术、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成就,同时也在对外关系方面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

1. 文化交流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交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二是与欧洲的文化交流。

1.1 与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日本之间在文化交流方面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但最为繁盛的时期在明清时期。

日本的银阁寺、金阁寺、宇治上神社等建筑都受到了中国明清时期的影响。

同时,日本的茶道、戏曲等文化形式也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朝鲜和琉球的文化交流也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的孔庙制度和科举制度对朝鲜的影响非常大,同时朝鲜也向中国学习了很多技术和文化。

明清时期中国与琉球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加,琉球的书籍、地图等文化物品也进入了中国。

1.2 与欧洲的文化交流明清时期中国与欧洲的联系主要集中在贸易和传教方面。

明清时期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深受欧洲人的追捧,而欧洲的香料、银器等商品也进入了中国。

传教士是欧洲和中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另一重要方面。

传教士将欧洲的科学、技术、艺术等文化传递给了中国,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递给了欧洲。

在欧洲,中国的文化被认为是“异域文化”的代表,受到欧洲艺术家和学者的浓厚兴趣和热情。

2. 对外关系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周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对抗,二是与欧洲和东南亚各国的外交往来和贸易。

2.1 周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对抗明清时期中国的周边国家主要包括朝鲜、日本、越南、满洲等国家。

中国与朝鲜之间的关系较为友好,朝鲜的王公和文臣都向中国派遣过使节。

而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却相对较为紧张。

明朝时期,中国曾多次派遣军队进攻日本,但都以失败告终。

清朝时期,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紧张,直到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试图改善中日关系。

与越南之间的关系也时常处于军事冲突之中,直到清朝时期中国开始实行宽政,才逐渐改善了双方关系。

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初期,以“朝贡贸易”为主,通过赈灾、和平使者等方式,与周边国家维持友好关系。

然而,后期因为内忧外患,明朝走向衰落,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首先,在朝贡贸易的基础上,明朝开始实施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

随着江南经济的崛起,朝贡贸易逐渐失去了对明朝的重要性。

此时,内忧外患的明朝,对外交往更加谨慎,防范异族的入侵和对中国的威胁。

因此,明朝开始注重维护边疆和国土安全,加强边防军事力量。

然而,在清朝入侵中国后,明朝的对外政策再次发生了变化。

在明朝末期,由于清军的威胁,明朝重新开放对外交往和贸易,并寻求外部援助。

明朝派遣使者赴欧洲、日本等地招揽援助,试图扭转败局。

此时的明朝外交政策,逐渐向着多元化、开放的方向发展。

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明清时期,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明朝初期,以“朝贡贸易”为主要形式,与周边国家维持友好关系,并从中获取利益。

同时,明朝政府积极招揽各国使节,加强对外交往。

然而,随着明朝的衰落,周边国家开始对明朝发动侵略和战争。

满清入侵后,明清两朝的外交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清朝以武力夺取了中国的统治权,使得明朝失去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受到了内外因素的影响,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

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对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朝初期,通过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扩展。

然而,随着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入侵,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当时的清朝,以“闭关锁国”为主导,对外交往和贸易实行了限制政策,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受到了影响。

此外,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外交与国际关系

明清时期的外交与国际关系
系和贸易往来。
明朝与欧洲国家的外交关系
葡萄牙:1514年, 葡萄牙派使者访 问明朝,并建立 了贸易关系
荷兰:1604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 与明朝进行了贸 易往来,并在台 湾建立了殖民地
英国:1637年, 英国商船抵达广 州,与明朝进行 了贸易往来
俄罗斯:1653年 ,俄罗斯使者抵 达北京,与明朝 建立了外交关系
国际法在明清外交中的体现:明朝和清朝时期,国际法逐渐传入中国,并在外交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明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签订的条约多为平等条约,体现了国际法的原则。清朝时期,中国与西方列 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有涉及国际法的内容,如领事裁判权、关税协定等。
外交礼仪在明清外交中的作用:外交礼仪在明清外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外交礼仪,明朝和清朝 彰显了天朝大国的威严和地位,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和交流。同时,外交礼仪也为国家间的合作和 交流提供了必要的规范和框架,有助于维护国家间的和平与稳定。
历史经验教训:如明清时期对边疆民族地 区的治理和改革,以及其成功和失败的经 验教训等
对现代的启示:如如何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工作,维 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
外来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葡萄牙占领澳门
荷兰占领台湾
沙俄入侵黑龙江 流域
明朝抗倭援朝战 争
明清政府应对外交挑战的策略与成效
海上丝绸之路:明朝积极开拓海上贸易,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南 亚等地区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
朝贡贸易:明朝实行朝贡贸易政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官方贸易往来, 促进了商品和文化的交流。
民间贸易:明朝民间商人也积极参与对外贸易,推动了与世界各地的商业 和文化交流。
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与贸易活动
政策: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 贸易活动:与欧洲、亚洲国家的海上贸易 贸易对象:俄罗斯、日本、东南亚国家 贸易影响: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增加了外汇收入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本节学习重点:1、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和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政策;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最远到达的地区、意义及其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区别;3、倭寇的形成和戚继光抗倭的经过、对戚继光的评价;4、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的经过;5、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及其打败的殖民者;6、领导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清朝皇帝及其目的、时间;7、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间、性质、意义。

一、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1、2、3、清朝统治者对外实行政策二、郑和下西洋1、目的:⑴⑵⑶⑷2、时间:年—年(皇帝)时3、次数:4、到达地区:5、意义:⑴⑵⑶⑷6、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区别:⑴⑵三、戚继光抗倭1、明朝中期的倭患:①倭寇形成:②明朝政府:③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2、戚继光抗倭:①军队:②经过:A 、B 、C 、③评价:四、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1、背景:2、经过:① 年以欺骗、行贿手段占领澳门②买通租借澳门为③擅自3、明朝政府始终拥有澳门的五、郑成功收复台湾1、背景:2、时间:3、结果:六、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原因:①俄国:利用强占了②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继续,扩大2、目的:3、时间:4、皇帝:5、结果:中俄签署了→①时间:②谈判地点:③性质:④意义:基础网络1405—1433年先后七次,达30多国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励限制,于是沿海奸商与之勾结,共同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1566年基本肃清倭寇。

年,托言船损货湿借地晾晒,经行贿后获允上岸。

500两,租借为暂居贸易地。

1661年,郑成功打败殖民者;第二年,台湾回归祖国。

①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界空虚,沙俄乘机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

②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1685年和1686年,康熙令清军两次进攻雅克萨,俄伤亡惨重,被迫谈判。

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特点:①从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到转向闭关锁国(转向闭关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自然经济主导;君主专制,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②中外矛盾日趋尖锐,发展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③西学东渐。

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 1、目的: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需求。

2、过程:七次;亚非30多国;最远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输出丝、瓷、茶;输入珠宝、香料、药材;使臣友好往来。

3、意义:中国历史上空前主动外交;B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比新航路开辟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不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先驱。

4、局限: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贸易;不计经济效益,造成巨大负担;随国力衰退,悄然结束。

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开始,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中期罢市舶,严厉限制私人海外贸易,致使沿海奸商勾结倭寇,倭患愈演愈烈。

2、戚继光抗倭:1555年戚继光到浙东抗倭,台州大捷;福建、广东,俞大猷抗倭;1565年,基本肃清。

3、意义:有利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1、租占澳门:1553年借地晾晒,后租借暂居贸易,筑城垣、设官署,派军队,长期租占。

2、主权问题:明政府始终掌握领土主权;澳门属香山县管辖,设守澳官,并驻军。

四、郑成功收复台湾: 1、收复:明末荷占;1661年郑成功出兵,1662年收复台湾。

2、开发:郑氏三代经营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五、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雅克萨之战:明清之际俄侵占我国雅克萨、尼布楚。

康熙派军于1685年、1686年两次在雅克萨打败侵略军,俄国军队被迫同意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2、《尼布楚条约》——①签约:1689年,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界约。

②内容意义:条约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明清对外关系

明清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途径 中国古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 代的对 外关系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商路的演变 特点
官方和民间的的贸易途径
中国古代 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对外交往 的 途 径
宗教传播的途径 战争的途径
政治上:互派使节,互通友好
中国古 经济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 代对外 关系主 要内容 文化上: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
戚 继 光 抗 概况:台州战役,1565年基本肃清沿海倭寇 倭
有利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和 评价: 社会经济的发展,戚是民族英雄
元末明初后, 经常骚扰我国 倭寇的概念 沿海地区的日本武 士、商人和海盗 明中期 背景: 的倭患 外部: 日本封建主的贪欲 倭患产 明朝政治腐败,海 生原因 内部 防松弛(根本原因) 海禁政策
背景: 沙俄的侵略扩张
雅 性质:自卫反击战 克 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1685年、1686年) 萨 签 时间:1689年 之 订 《 内容 战
尼 性质: 平等条约 结果--- 布 楚 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 条 约 意义 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 》 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为 中国领土
从对外开放转向闭关锁国 西方殖民者东来,中国与外来侵 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 特点 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 斗争 明清时期 西学东渐势头开始 对外关系 的特点及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对外关系受 形成原因 形成 阻 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 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为掠夺财 富,开始殖民侵略
理解: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是落后的生产关 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康乾盛世的 出现是封建统治者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调整 生产关系,鼓励生产的结果,这种局面上暂时的,嘉庆 以后,清朝统治日益衰败. 危机: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工业革 命时期,中国仍处在封建的农业社会,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政治上: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 革,初步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封建专制进一步 强化.思想文化上: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学说、 启蒙思想迅速传播;中国的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压 制反清思想和民主思想.对外政策上:西方对外加 强侵略扩张,中国则实行闭关政策.

明清时期的中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中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中外关系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

这段历史时期里,中国不仅在经济、文化上达到了巅峰,同时也有着极其复杂的中外关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明清时期的中外关系。

一、贸易关系明清两朝,中国对外贸易繁荣。

特别是明朝时期,海洋贸易迅速发展,广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在这个时期,中国与日本、吕宋等周边地区以及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展开了频繁的贸易往来。

当时,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向远东扩张,南京条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中国与欧美贸易关系的大门。

清朝统治时期,仍然保持了明朝时期的对外贸易的模式,但清朝着力于增加边疆地区的对外贸易,以“厘金课”等政策保护了对外贸易。

与此同时,清朝对进口商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管控,形成了一种以中国为中心,周边国家向中国输送资源、商品的贸易模式。

二、文化交流明清时期,中国在文化上、科技上均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期里,西方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向中国传播了西方的文化和科学知识。

他们不仅在中国建立了教堂、学校,还将西方的科技、艺术等文化带入了中国。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法国传教士李之藻。

他们两个人分别在中国推广了西方的数学、物理、天文学等知识,并且学会了汉语、撰写了汉文教材,向中国传授外国知识。

在文化上,中国同样也借鉴了外来文化,如引进外来音乐、舞蹈、服装等等,并且对它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吸收与融合。

例如在明朝,就有着“德意志银风琴”的传入,使得中国音乐中出现了西方乐器的影子;在清朝,欧洲服饰逐渐进入中国,而进入宫廷后,被加以中国化,产生了八旗服饰。

三、政治关系明清时期,中外关系表面上可谓风平浪静,但实际上却十分复杂。

这段时间里,中国与周边日本、吕宋等地区经常发生战争。

外族的侵略让中国政府采取了更加保护主义的政策。

另外,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也非常复杂,外国来华传教士不仅传播了西方的文化和科学知识,也带来了西方为掌握政治命运而进行的“文化侵略”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本节学习重点:
1、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和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政策;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最远到达的地区、意义及其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区别;
3、倭寇的形成和戚继光抗倭的经过、对戚继光的评价;
4、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的经过;
5、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及其打败的殖民者;
6、领导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清朝皇帝及其目的、时间;
7、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间、性质、意义。

一、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
1、
2、
3、清朝统治者对外实行政策
二、郑和下西洋
1、目的:⑴



2、时间:年—年(皇帝)时
3、次数:
4、到达地区:
5、意义:⑴



6、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区别:


三、戚继光抗倭
1、明朝中期的倭患:①倭寇形成:
②明朝政府:
③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
2、戚继光抗倭:①军队:
②经过:A、
B、
C、
③评价:
四、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1、背景:
2、经过:①年以欺骗、行贿手段占领澳门
②买通 租借澳门为
③擅自
3、明朝政府始终拥有澳门的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
2、时间:
3、结果:
六、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原因:①俄国:利用 强占了
②清政府:一再要求 ,俄军继续 ,扩大
2、目的:
3、时间:
4、皇帝:
5、结果:中俄签署了 →
①时 间: ②谈判地点:
③性 质:
④意 义: 基础网络
1405—1433年先后七次,达30多国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励限制,于是 沿海奸商与之勾结,共同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1566年基本肃清倭寇。

年,托言船损货湿借地晾晒,经行贿后获允上岸。

500两,租借为暂居贸易地。

1661年,郑成功打败殖民者;第二年,台湾回归祖国。

①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界空虚,沙俄乘机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

②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1685年和1686年,康熙令清军两次进攻雅克萨,俄伤亡惨重,被迫谈判。

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重点、难点、考点
1、我国古代外交关系发展变化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1)明清以前,基本采取对外开放政策。

决定这一政策的基本因素有三:一是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二是海陆交通
发达,航海技术进步;三是封建统治阶级实施开明政策。

这种对外交往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政治军事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科技文化交流和发展。

(2)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为闭关自守。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闭关自守政策,即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①从主观因素看:
a.从明朝中后期开始。

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必然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人。

b.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因循守旧、骄傲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②从客观因素看:
a、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

倭寇侵扰
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

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

b.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伏彼起。

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

这也是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一个客观原因:
(3)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对外采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

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
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2、明清对外关系的八大特点
①传统性对外关系达到鼎盛。

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古代以加强双方友好往来,传播中华声威为目的
的官方中外关系达到最高峰。

②出现华侨潮,促进南洋的开发。

③自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1624
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

明末清初,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此外.日本的商人、武士、海盗也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④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威继光肃清丁东南沿海的倭寇;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
者。

收复了台湾;康熙帝阻止了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扩张。

⑤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

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⑥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中外贸易,妨碍了中西之间正常的科技、思想、文化交流,不利
于中国的发展:
⑦西方侵略者开始从事打开中国国门的罪恶的鸦片贸易,同时酝酿更大规模的炮舰侵略。

⑧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处于贸易“顺差。

3、明清时期中西对比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而此时却恰恰是西方国家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转折时期,一兴一衰,一进一退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做深刻的研究,不仅是历史课题,更是时代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分析和研究:
(1)资本主义萌牙问题。

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最早产生于14、15世纪;中国产生于明朝
中后期即15世纪。

从时间上看中国稍晚,但其发展前途却不能同日而语。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历经明、清,发展缓慢,始终没有发展成为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力量,以至于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压榨下夭折;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力量,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无不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

(2)中西方对外政策的差别。

此时期西欧国家纷纷走殖民扩张道路,其前奏是新航路的开辟,实质
上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根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中国对外政策除继续进行传统对外友好交往(如郑和下西洋是对中国传统对外政策的总结)外,还担负起反西方殖民侵略的任务.更可悲的是封建统治阶级面临殖民主义东来的局面。

不是富国强兵而是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以至于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的道路。

(3)封建统治阶级政策调整的不同。

以康熙帝(1662一1722)和法国路易十四(1643一1715)政策的调
整为例可以看出:其相同点方面在目的上都是加强封建专制制度。

维护封建统治,措施也都涉及到强化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康熙大搞文字狱,路易十四搞宗教专制)。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不同点,路易十四发展工场手工业,取消关卡,大力拓展殖民地,鼓励出口,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的举措;康熙帝则没有采取这些措施或背道而驰。

路易十四采取的这些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4)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反映。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大,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意识形态在西
欧兴起。

从14一16世纪的文艺复兴发展到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从内容上看不仅反对封建专制、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而且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设计出许多政治构想。

黄宗羲等人的反封建和民主思想从内容、影响等方面都不是成熟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仅处于萌芽状态。

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道理。

(5)造成中西方差距的原因。

以上差距的出现,原因复杂。

就中国方面可从中国封建的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中找:西欧亦然。

思考题:
1、列举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主要事件。

2、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种航海活动为什么不能长久继续下来?
3、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同以前相比,有哪些显著特点?试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