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美育点滴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摘要】当前,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历史必然。
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即美育)应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本文仅就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谈点滴体会。
【关键词】高中生物美育教育1 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可能性从生物学科与教学自身的特点,我们发现实际教学中生物的美来自:1.1 生命之美。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生命性是生物科学的本质特征,也是生物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根本的特点。
这一特点就要求生物教学应具备“活”性,要求教师必须要把生命“活”的本质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始终,以免将生物讲成“死物”。
1.2 实验之美。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
1.3 自然之美。
生物学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就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
由于研究对象的普遍性,从而使生物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开放性,课堂不会拘于教室内,可以延伸到室外,延伸到大自然中。
这一特点使生物教学紧贴生活实际,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掌握。
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和美的直观感受。
2 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生物教学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把美育寓于生物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可以促进生物学教学,使美育和生物学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1 寓美育于生物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生物学中充满了自然美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些美,从而把保护自然、改造自然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2.2 寓美育于生物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生物学中不仅充满自然之美,而且有着丰富的社会美。
在生物学的发展史上,科学家对真理的探索精神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的思想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能给学生良好的熏陶。
如何在生物课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美育亦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注重细节设计,有利于生物教学中的“以美激情、以情启智”。
如何在一些教学细节中适时地融入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体验知识带给他们的无穷魅力,是每一个生物教师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以下是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点尝试。
在学习初一生物第一课—“绪论:探索生物的奥秘”时,采用投影、看录象、观察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声音、形态、颜色等方面去领略大自然中生物的多样性的美、生物体适应与协调的美等。
通过出示一张张名胜风景片,让学生发现祖国的山美、水美、风情美。
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和探索生物奥秘的浓厚的兴趣,同时也给他们以美的愉悦,增加对祖国的了解。
最后再展示两张大幅图片:一张是大搞植树造林后的黄土高原某地,另一张是长期乱搞滥伐后的黄土高原。
并让学生去比较哪张图片展示的景象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
在学习“组织和器官”一节时,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许多细胞构成了组织,多种组织构成了器官,六种器官构成了一个绿色开花植物的完整植物体。
笔者先让学生朗读一遍,并仔细品味其中有无美的因素。
在他们认真思索后仍瞪着一双双疑问的大眼睛时,再适时地引导他们:同学们,这一株株绿色开花植物是由六种器官构成的,这六种器官和谐地、有机地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植物体,这其中不也蕴藏着美的和谐与统一吗?。
在他们点头时,教师又可引导: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和一株被一位调皮的同学剥去树皮,摘掉叶子的植物相比,哪株更美?这样在同学们说出答案后便更好地领悟出了什么是和谐、什么是统一的美;也明白了那位同学的行为是多么的不美,同时也会警示他们的日常行为。
这种教育难道不比直接的说教效果更好吗?在讲完“开花结果”后,教师提问学生: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你认为哪一种器官最美?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说花最美,因为花冠色彩鲜艳,有些花还具有芳香的气味。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首先,中学生物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普及,更要注重大自然的美好。
生物学的对象是生命,而生命的存在自身就是一种美。
生物学要研究生命的起源、演化、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在这其中表现出来的物质的形态、结构、运动、互动等,都是具有美的特点的。
在授课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们领悟大自然的美。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教师可以注重生物课教具的美感设计和创新,如使用漂亮的生物模型,植物标本、显微镜等教学工具等,让学生们在观摩这些教具的同时,体现生物学的美感。
同时,让学生们在生命的奇妙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如在课堂上加入一些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生命的美丽。
其次,中学生物教学应当突出人文教育,注重生命意识的建构。
生命观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学生物教学应当借助生命的独特性质,将生命观的培养融入教学当中。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生命在实践中不但表现出了物理和化学法则,也表现出了完整的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特性。
这里可以联系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如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命的适应性和在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作用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从而建立对生命的敬畏和爱护意识,让生命意识的确立成为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最后,中学生物教学应该注意启示学生关于环境保护和健康保健的思考。
学生们在中学时期容易产生一些不良习惯,如熬夜、暴饮暴食、沉迷网络等等,而这些习惯有时会对其健康产生一定危害。
中学生物教学应该注重知识的普及和启示的作用,让学生们知道健康与生命的重要性。
另外,环境保护也是中学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引导学生们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环保宣传等,以达到教育的双重目的。
总之,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的结合是对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的建设的要求,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生命的美好,建立对生命的敬畏和爱护,同时培养他们具有竞争力、积极的环境保护和健康保健意识,为学生们成为一名有理想、有创新、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与美育融合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与美育融合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美育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将实验教学与美育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美育融合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究来了解生物的奥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物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美丽。
在动物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动物的生理特征和行为表现,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和美丽。
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此外,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渗透美育。
例如,在实验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的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的美妙之处,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在实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的收获和感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将美育与实验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与美育融合的意义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与美育融合在一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实验教学和美育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美丽和奇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和美育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最后,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将实验教学与美育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美育”艺术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艺术生物课堂不是静止的知识传授,生物科学是真的,知识,智慧,创造,发明,福祉;生物课堂是美的,自然美,语言美,人性美,灵魂美,生命美。
生物课堂教学就是以自己的方式传达美育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而生物又是自然界中美的主体,生物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活动与美育有着密切而潜在的联系,这在传授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灵魂,揭示美的本质,丰富美的内涵,实现美的超越。
一、以语文等文科的方式开始——塑造美的灵魂柏拉图说:“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教育的意义很多,但是真正的教育首要的就是塑造学生美的灵魂。
在生物课堂上,我们要有意识的用语文的方式,以美好的食物滋养孩子向善的心愿。
例如:华佗不愿出任做官,却乐意在民间行医;李时珍27年如一日点滴收集药材直至《本草纲目》的问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创造的高产杂交稻,从此解决了我国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达尔文从一个虔诚的神学院学生转变成推翻“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进化论的伟大创始人,在科学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些都体现出科学家“不患位之不尊,只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的高尚美德,同时启示学生只有具备崇高的情操和优秀的品德,才能获得成功。
二、以诗词的方式引导——创造美的意境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导美、创造美的过程,它将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美与大自然绚丽多彩之美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更能欣赏自然美,更加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在讲“生物的呼吸作用”时,先以“盈盈荷辨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为谜面,请学生猜猜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何种水果被扔掉时的情景,学生回答“荔枝”之后,师生共同说出白居易描写荔枝的词句:“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接着将话峰一转,说荔枝不耐贮藏“一日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所谓的美育,它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学和美学的结合,是促进高中同学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教学观念下,缺乏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应该将美育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本文对美育的内涵进行了概括,明确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应该实现的美育目标,对生物学科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相关原则进行了介绍,探讨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相关方法,希望能够给高中生物教师提供一些美育渗透教学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物;美育渗透;策略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更加注重对同学们的素质教育,教育界在近几年来越来越重视对同学们的美育教育,要求将同学们培养成为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理想、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然而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美育教学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具体的实践和体现,很多的学科教师对同学们的审美教育并不重视,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对同学们治愈的发展,当前生物学科的教学面临种种困境,由于受到时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对于美育教学的贯穿面临了较大的难度,因此美育作为当代教学一项重要任务,生物学科教师应该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探索,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一、美育渗透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和审美性合理融合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生物教师需要根据对同学们的审美能力,以及美誉教学目标的相关规律来实施美育渗透,对同学们的审美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同学们的审美观得以形成,提升同学们的审美能力,美育渗透原则,它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结合同学们的审美能力以及意识,来处理好审美对象、老师以及学生三方面的关系。
2、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对于学所有学科的学习来说,都是涵盖有相应的科学知识成分的,同时也包含情感成分以及思想道德成分,还有审美,也就是实现了真善美的统一,对于这个生物学科教学原则来说,老师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以及同学们的知识学习,运用到相应的一些策略、思维、技能以及技巧,同时又要通过审美化、艺术性的课本、教材内容向同学们传递,丰富的情感以及审美因素,然而过去的生物学科教学中,对认知和道德是较为重视的,然而对教学内容具有的情感以及审美成分却往往不是很重视,导致同学们在审美能力以及情感体验方面非常的欠缺,导致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要想实现有效的美育渗透,就必须要遵循,课本教材内容的审美性以及科学性,这两者的结合使同学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形式,如果脱离课本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就会导致教学感染力下降。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中学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美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素质和创新意识三个方面谈一谈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
中学生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生物学涉及到生命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物的生存抗争、种群的繁衍代际传承等故事,引发或塑造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责任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生物的观察、实验和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的生命力和奥妙,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中学生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注重实践性、观察性和探究性的学科,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物实验、开展科学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的前沿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物实验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素质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生物的美丽和奇妙、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式,实现教学与美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提升。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第一篇:生物教学中的美育生物教学中的美育孟津县直中学许红利美育亦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
其最终目是培养具有完美的心理素质的人。
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实施全面发展。
在全国发展教育中,美育如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是必有可少的。
因此,生物学教育中应进行美学教育一、审美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1、能培养真确的审美观点,增强审美意识生物学中的科学理论、规律、公式、图像、图表、生物学各种实验;生物学挂图、模型,各种直观教具、生物学电化声像教育手段,微电脑教学软件等,均形成和储存多种审美信息。
这些审美信息为学生感官所接收,不断产生美感效应,就会丰富学生情感,树立其真确的审美观。
2、能创设良好的学习请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进行可审美教育,可创设愉快自由的学习情镜,会使学生的大脑不至于过度紧张和疲劳,变“苦学”为“乐学”。
良好的学习情境包括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形式多样;教师语言简洁幽默,循循善诱;课堂结构紧凑,富有生气,良好的学习环境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3、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第二篇: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庞义四川省简阳中学邮编:641400 电话:*** 摘要:美育是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
美育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它是塑造良好个性的条件之一,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本文立足自身的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例,从营造审美情境、彰显审美因素和享受审美愉悦三个层次,对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以及如何创设审美愉悦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谈一点认识。
关键词:生物教学美育审美愉悦竞争激烈、节奏紧张的社会生活,迫使人们像陀螺般旋转,身心疲惫的从早忙到晚,人们的感情已变得日益淡薄甚至走向麻木,人性本来所具有的诗意、直觉和想象已渐渐远去,愉快的感觉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我们现今正面临着严峻的人格危机。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摘要:审美教育即美育,它是审美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统一的特殊实践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美育教育愈来愈显示其造就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美育教育;自然美;人格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从提高生物教育的价值这个角度思考,美育是一个几乎未曾开发的处女地。
生物学教学中美育的重点,当在提高审美能力。
”因此,生物学美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学美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现行的新课程中学生物教材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生物体及其表现出的生命现象等,引人入胜的生物技术,精美生动的语言叙述,装帧别具一格的插图。
一、生物学美育教育内容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这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前提。
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美学因素不仅存在于其研究对象生物之中,还渗透于其理论体系的构思与表达之中。
因此,生物学审美教育内容即生物学美,至少应包括自然美、科学美和人格美等。
1.自然美。
自然美指的是生物的形态往往是由线条、形体、色彩、声音、运动等美学因素,按照一定的美学法则构成的,并由此形成一种自然的整体美。
如同种生物的形态结构都基本相同,体现了整体一律的美学法则;植物的叶子和哺乳动物的四肢、眼、耳等都表现为左右均衡对称的美学法则;生物体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在质量和数量、时间及空间等方面可以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如动物的警戒色、大树与小草、红花与绿叶,给人以振奋、醒目和显豁的感觉,而这些美学因素也可形成调和,如动物的保护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给人以融和协调的感觉。
所以,生物学教学要以具体的、鲜明的和可感知的形象来反映大自然和生物体的真和善,使师生在直觉中把握和体会形象的意蕴之美,使审美趣味与审美对象和谐统一。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美育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学习内容中,蕴含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内容和方式。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初中生物的教学范围包括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以及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等。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抓住机遇,潜移默化的进行美育教育,是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观察中的美育在生物教学的课堂环节中,观察是行之有效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观察的过程中,美的形象的美的情感都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美誉。
教师就可以把握契机,适时及时的渗透美育教育。
比如:在植物教学中《花的结构》的一课中,教师可以用优美的简短的导言引起学生关注美丽花朵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进而在学生独立观察的过程中感受花的缤纷、花的芬芳、花的甜蜜。
体会花在开放以后,又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作用孕育出果实和种子的奇妙的生命过程。
从中感悟生命的美好、与艰辛,感受大自然的博大精深之美。
产生对于自然的热爱和保护自然保护植物的美好愿望。
使美育教育在简单的动手、动眼和动脑活动中获得发展和升华。
在动物教学中,在鱼和两栖动物的学习之前,可以播放关于鱼的外形和活动的录像,以及播放青蛙捕食和发育的过程的录像。
变枯燥的说教和讲解于生动形象的声、像素材。
使学生观察到难以在生活中感知的事务。
尤其是优美多变的鱼在水中优游,追逐嬉戏。
活泼的蝌蚪在水中一步步演变为青蛙的过程,这些优美的场景和氛围,更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并转化为自己的审美素质,从而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解剖中的美育说起解剖,人们的头脑中往往是血淋淋的场面。
好像没有任何美可言。
其实,那只是表面现象。
在解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活动获得的是从未有过的心理体验。
尤其是,当学生发现在自己的解剖领域里的未知的东西的奇妙、奥妙之处时,会由衷的发出赞叹:“太美了。
”比如:在进行鱼和两栖动物的实验研究时,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了很多未知的结构,比如:鱼的心脏在跳动,那种生命的顽强和勃勃生机,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的可贵,培养珍爱生命的美的情感。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生物教学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美育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从生物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美育角度来谈谈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植物、动物、生态等多个方面。
生物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传授知识的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美丽的植物、鲜艳的昆虫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感受自然的美。
生物教学方法也是影响美育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讲授知识和实验操作,缺乏对美的培养。
教师可以尝试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促进美育的发展。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物摄影活动,让他们通过镜头记录生物世界的美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也可以引入一些生物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习其中的美感。
美育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美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的过程。
而生物教学正是培养美育的最佳途径之一。
通过生物教学,学生可以观察和研究自然的美的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学生也可以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生物世界的理解和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
生物教学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结合,打造跨学科的美育课程。
可以将生物与文学、艺术等学科结合起来,通过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来展示和传达生物的美感。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和创造力。
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密切相关,通过生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跨学科结合的方式来促进美育的发展。
只有将美育融入到生物教学中,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生物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点之一,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生命意识、环保意识等。
而美育则是中学教育的另一重点,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创造能力等。
中学生物教学和美育是一对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教育关系,它们的结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了解生命的本质、结构、功能,及其在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既是一种认知,也是一种审美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展开启发性的引导,例如观察植物的外形、颜色、形态和味道,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让学生欣赏、感受和领略生物的美。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感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具有热情和智慧。
其次,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艺术教育和生物教育在中学教育中都被赋予了重要任务,即塑造具备创新、创造、实践和社交能力的知识型人才。
从艺术角度出发,学生可以通过绘制生物、制作模型、雕塑陶艺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空间想象力,还为其将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基础。
从生物角度来看,生物教育不仅涉及生物的结构、功能、生态、遗传等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技能、数据分析和科学文献阅读等技能,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生物思维”。
最后,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在现代技术和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结合美育教育和生物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索自然,创新实践,设计和开发新颖的生物材料和生物产品,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服务于社会与人类的健康与福祉。
总之,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的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界,动植物与微生物,无论其个体的形象、色彩或者它们的生活行为都是美丽可爱的,使得中学生物学具有十分丰富的美育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去挖掘和提炼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因素,并把这些美育因素实施于教学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审美修养、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加强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结合生物教育,体现语言美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沟通感情、进行信息交流、实施知识传播和品德影响的纽带。
因此我们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使语言在具体运用中体现美的内涵。
美的教学语言,一方面体现教学内容的语义信息,力求准确、简练、明白,另一方面做到语言生动有趣,色彩丰富。
我们把“自然界中有形形色色的多种多样的植物”描述为“植物界是一个趣味盎然的世界,在几十万种植物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于…水晶宫‟中落户;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含羞答答,有的竟能…手舞足蹈‟;在万绿丛中的鲜花,更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这样一来,把一个生机勃勃的植物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重视直观教学,渗透形象美形象美是生物美育中的重要内容,形象美能引起学生感知的愉快,增强审美意识。
例如:人的心脏的结构、与其相连的血管及体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由于肉眼直接观察不到心脏的内部结构,且这个知识很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
如果结合心脏的结构模型图,并让学生亲自装置、拆卸,亲自操作,这样一来不但会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易学易记,同时还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丰富表象储存,开拓空间想象力,形成独立思考并构成新的意象。
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讲究艺术美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实施美育的主阵地,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不但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令学生感到一种享受。
课堂节奏要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结构紧凑,疏密相间,驰张结合。
作为生物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密设计、周密思考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之审美化、艺术化。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与美育1. 引言1.1 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应试教育上。
学校教师主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课堂教学往往呈现为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缺乏互动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多依赖于死记硬背,而缺乏对生物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中学生物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表层,缺乏对生物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学科内在逻辑的理解。
中学生物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并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生物学的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综合素养。
【2000字】1.2 美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美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美学教育的引导,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品质和气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
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美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体魄,调节学生的情绪,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中学生物教学需要更多注重美育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中学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对科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描述生物现象、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美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和记忆,缺乏足够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此外,生物学中的抽象概念和复杂现象也给学生带来困难,使他们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
因此,研究如何通过美育策略来改善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美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美育;策略引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美育作为一种有益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育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创造力、观察力和情感体验。
通过多种形式,使生物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多样化和综合化。
此外,美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一、美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美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涉及生命的起源、进化、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而美育则通过艺术、审美和创造等方面的培养,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丰富的内涵和更全面的教育体验。
首先,美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生物学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生物形态、生态系统以及微观生物结构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
而通过美育的引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式,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创造生物的美丽和多样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1]。
其次,美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素养。
生物学涉及对生物现象和生命过程的观察和解读,而美育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力和审美意识。
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的实践,不仅培养对细节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色彩、形状和纹理等艺术元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种观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生物学中的各种现象和概念,培养出更全面的综合素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艺 术 教 育235 都市家教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美育745200 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 甘肃 省宁 赵睿龙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学校美育高度重视。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为落实党中央的决定,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统筹好课堂教学等环境中的美育,形成科学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和美育育人机制。
但是,美育存在教师不足、场地不足、资源配置不达标等难题。
这就需要在现有美育条件的基础之上,创造更多的美育条件。
而中学生物教学中具有进行美育的可行性,中学生物教学中可以贯穿美育,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美育中的困难。
一、美育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 哲学家、教育家、美学家们认为美育是艺术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美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
美育促进个性的协调平衡,美育促进创造性的发展,美育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美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自身生存和发展。
美育的终极理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整。
美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结点正是人格的充分发展,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美的内涵,按照美的要求来改变自己,通过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认识来克服自己生活中假恶丑,并不断追求和创造生活中的真善美。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美育《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让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中学生物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充分发掘并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创造美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兴趣,使得美育和生物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美育,有利于教会学生热爱大自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会珍爱生命。
投稿: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美育点滴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美育点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张艳红当前,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历史必然。
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即美育)应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本文仅就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谈点滴体会。
一、展示美,认知美。
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朱光潜先生也认为:“美感教育首先是一种展示美、认知美的过程。
”中学生物学教学渗透美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各种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以及借鉴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在备课上课时应抓住中学生物课的特点,把自然界中的事物与课本中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把教材中的美,通过学生对自然界中的事物的观察来展现在他们眼前,让他们认知美。
笔者认为,尤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产生直感体验。
无论是直觉体验,还是感受体验,都能促进学生“认知美”的情感体验。
(一)体验美。
有时教材中美的因素比较明显,但是学生的认识并不深刻。
如,我们在讲《花的结构》一节时,首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解剖花,从而使他们知道一朵完整的花有花柄、花托、花被、雄蕊和雌蕊。
在通讲完本章内容后,再通过参观花的种类标本室,又使他们深刻体会到每种花不仅颜色五彩缤纷,而且形状、大小、构造、栽花的季节时间、传粉的形式等各有各的美。
这样,学生对花的感受力就大大提高了。
(二)发现美。
有些教材中美的因素不那么明显,例如:《植物的主要类群》一章,各类植物的繁殖生长似乎没有什么美可言。
但通过展示挂图,放幻灯,播放录像,指导阅读有关课外读物,使学生知道各类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他们的繁殖、生长也是不同的。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因为受精过程离不开水,所以多数只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而种子植物因为受精过程脱离水的限制,所以已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
面对生存及传宗接代,各类植物努力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最终由低等向高等一步步进化。
初中生物教学的美育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的美育策略当前,美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美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美育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融入美育元素。
提高教学资源的艺术性初中生物教学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知识传授。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艺术性强的教学资源,如图画、动态模型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研究的趣味性。
通过美观的视觉效果,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
引入美育活动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美育相关的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或自然博物馆,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真实的生物样本。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物摄影、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与艺术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生物的美。
融入生物艺术作品欣赏生物领域有许多与艺术相关的作品,如生物插图、海洋生物摄影作品等。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美和多样性。
可以邀请专业画家或摄影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展示,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欣赏生物与艺术的结合。
开设美育实践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学校可以考虑开设专门的美育实践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生物艺术创作、生物摄影技巧等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参与美育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细胞和创造力。
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除了教学内容和活动,在生物教学中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也是美育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生物展览、制作生物墙报等方式,让学生在研究的同时,感受到生物的美和奇妙之处。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研究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的美育策略可以通过提高教学资源的艺术性、引入美育活动、融入生物艺术作品欣赏、开设美育实践课程和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来实现。
这些策略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美育点滴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张艳红当前,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历史必然。
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即美育)应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本文仅就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谈点滴体会。
一、展示美,认知美。
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朱光潜先生也认为:“美感教育首先是一种展示美、认知美的过程。
”中学生物学教学渗透美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各种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以及借鉴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在备课上课时应抓住中学生物课的特点,把自然界中的事物与课本中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把教材中的美,通过学生对自然界中的事物的观察来展现在他们眼前,让他们认知美。
笔者认为,尤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产生直感体验。
无论是直觉体验,还是感受体验,都能促进学生“认知美”的情感体验。
(一)体验美。
有时教材中美的因素比较明显,但是学生的认识并不深刻。
如,我们在讲《花的结构》一节时,首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解剖花,从而使他们知道一朵完整的花有花柄、花托、花被、雄蕊和雌蕊。
在通讲完本章内容后,再通过参观花的种类标本室,又使他们深刻体会到每种花不仅颜色五彩缤纷,而且形状、大小、构造、栽花的季节时间、传粉的形式等各有各的美。
这样,学生对花的感受力就大大提高了。
(二)发现美。
有些教材中美的因素不那么明显,例如:《植物的主要类群》一章,各类植物的繁殖生长似乎没有什么美可言。
但通过展示挂图,放幻灯,播放录像,指导阅读有关课外读物,使学生知道各类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他们的繁殖、生长也是不同的。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因为受精过程离不开水,所以多数只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而种子植物因为受精过程脱离水的限制,所以已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
面对生存及传宗接代,各类植物努力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最终由低等向高等一步步进化。
这难道不是一种生命之美吗?罗丹有句名言:“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要使学生认识美,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更需要有一种带领学生发现美的本领。
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在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真”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实验:《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这一节时,利用星期天,带领学生采集制作标本;观察虫媒花、风媒花、以及单子叶植物纲的各科花,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探究种种自然美的奥秘的热情。
此外,优美的教学语言,恰当的比喻和含蓄的表达,都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如“蔚蓝的大海中,生活着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鱼类,它们象绣花蓝绸上的绚丽彩带,翩翩起舞,无拘无束。
”许多学生听了这段话都表现出对学《鱼纲》一节的极大热情,“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究、开发海洋”成为他们当时谈论的热门话题。
二、理解美,热爱美。
一个人对美的认知越丰富,就越能理解美、发现美。
例如,讲解《鱼纲》一节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海洋里有鱼类,还要把以前讲过的生活在海水中的腔肠动物门中的珊瑚、海蜇、海葵,软体动物门的乌贼、节肢动物门的海蟹、棘皮动物
门的海星、海参、海胆,以及《藻类植物》一节中介绍的海洋藻类等等联系在一起,由此使学生感受到海洋的博大浩瀚的之美。
又如,在讲《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一节时,我们应把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讲给学生,使他们对生物之间存在的种种联系有一个系统的“网络结构”;除食物联系外,植物为动物提供呼吸用的氧气,动物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动物为植物传播花粉、传播种子,互相影响,由此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里的和谐之美、平衡之美。
这同时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不能任意破坏这种和谐和平衡,使学生懂得要防止环境污染,植树造林,养花种草,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稳。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所要分析的事实所抱态度。
”从教师本身来说,教师只有对知识不断积累,自觉探索,修正完善,有所创新,才能使教学产生一种“美感”,中学生物学在学生醒心目中,因而才不会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