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何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商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2014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何强 140613110)世界遗产
(1)遗产名称: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2)入选年份:2009年
(3)遗产委员会评价: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
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
5000多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仍流传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成都等地,是中国文化遗
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4)入选内容:以蚕、桑、丝、织、染、绣等全过程中的传统生产技艺为核心,包括文化习俗、民间说唱和舞蹈等。
(5)文化内涵: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和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包括: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地等丝绸生产习俗,活态传承脉络清晰。遗产项目,涵盖了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和江苏苏州、四川成都等3省5市的蚕桑生产的主产区和蚕桑丝织文化保护地。以浙江的桑蚕丝织技艺为例,它涉及余杭清水丝棉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含山轧蚕花、扫蚕花地习俗等。余杭是我国丝织技艺的发源地之一。唐代,余杭出产的绸缎就被列为贡品。清代,余杭丝绵名声更大,康熙年间曾远销日本。余杭清水丝绵以水净漂清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丝绵。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充分的反映了中国古代余杭人民的辛勤劳动。
(6)文化价值:
中国是世界蚕桑业的发源地。蚕丝利用、野蚕驯化、种桑养蚕,皆起源于中国,传播于中国。相传伏羲氏发明乐器,以桑制瑟,以蚕丝为弦。在5000多年前的远古时期,黄帝打败蚩尤,有人来献丝,黄帝命织成绸、制成衣帽,穿戴起来既舒适,又华贵。后来,黄帝轩辕氏的皇后西陵氏—嫘祖就把野蚕移入室内饲养,人们纷纷效仿,养蚕逐步推广开来。从此嫘祖便被尊称为养蚕的先祖。
蚕桑业的传播还孕育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通西域,最远曾到达中亚细亚,中国古代的丝绸,大体就是沿着张骞通西域的道路,从昆仑山脉的北麓或天山南麓往西穿越葱岭(帕米尔),经中亚细亚,再运到波斯、罗马等国。后来蚕种和养蚕方法也是先从内地传到新疆,再由新疆经“丝绸之路”传到阿拉伯、非洲和欧洲。
保护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同时,在展示中国的传统的文化,构建和谐中国,加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 7 ) 保护措施:
1)筹建文化遗产生态园
2)开展博物馆
3)发展生态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