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_纪妍
系统论视野下的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
![系统论视野下的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b520d2d15abe23482f4d45.png)
系和永恒发展看成一个总体过程 , 从而可以全面把握和控制 效 应 ,从 而 使教 师 队伍 结 构 建 设 更 加 科 学 化 、规 范化 和现 代
对 象 。 统科 学 的核 心 是 系统 论 、 系 信息 论 和 控 制 论 。 为 一 门 化 。 作 学科 , 系统 科 学 主 要 有 反 馈 原 理 、 序 原理 、 体 原 理 等 三 条 有 整
维普资讯
20 年 8 06 月
长 治 学 院 学 报
Jun l fC a gh i ri o ra h nz i v st o Un e y
Au g., 0 6 20
第2 3卷
第4 期
V0 . 3. 1 2 No. 4
系统论视野下 的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
结构仍然不尽合理 ,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 教师队伍结构建设 的科学化 、 规范化和现代化。
一
必须对这些元素加 以适 当的控制和安排 , 使其以合理 的方式 能 ,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 的效用 ,从而构建最佳结构 的教
师 队伍 。 系统 理 论 是 把 着 眼 点 放 在 教 师 队伍 整 体 上 , 组 成 把
长 期 以来 ,高 校 教 师 管 理 更 着 重 于 经 验 管 理 和 行 政 管 合理 的教 师队伍结构 ,有利 于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有利 于 理 ,结 果 教 师 队伍 结 构不 尽 合 理 ,不 仅 影 响 了教 师 队伍 整体 高等 教育质量 的发展 。 建设一 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是一项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工作方案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a12b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a.png)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工作方案某地正在制定一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工作方案,以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队伍的组成、选拔机制、培训与发展、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该地区设计一份高效可行的工作方案。
一、教师队伍组成教师队伍的组成是优化结构的基础。
应该注重结构的多样性,包括不同学科、不同学历和不同工作经验的教师。
同时,尽量避免过度青年化或过度劳动力的问题,力求形成一个稳定、充实、专业的师资队伍。
二、教师选拔机制教师选拔机制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的选拔标准和程序,包括面试、教学示范、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评估内容,以确保选拔出最优秀的候选人加入教师队伍。
三、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师培训与发展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
应该建立起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教学技能、教育理论、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参加学术研讨会,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四、教师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保障教师队伍稳定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除了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以外,还应该对教师的教学成果、教育贡献等进行评价和激励,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五、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评价与考核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环节。
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教学态度的评估,同时重视教师的成长过程,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和发展计划。
六、教师团队协作教师团队协作是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
应该鼓励教师之间的互助互学,设立师徒制度和导师制度,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合作共赢的教师工作氛围。
七、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的畅通是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的重要因素。
应该设立晋升制度和晋升渠道,提供各类职称评定和晋升机会,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八、教育科研支持教育科研支持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应该设立科研资助和项目支持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研究和创新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
![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ff09e45e518964bcf847c1e.png)
校 长梅贻琦 先生 曾说 :大学 者 ,非谓 有大楼 之谓也 , 弱 , 而久之 , 必导致 教 师 队伍 的年 龄结 构不 能正 “ 久 势
教 师队伍 的结 构是指教 师 的整体 构成 的素质 。 教
职称 结构 是指 教 师 队伍 内部 各级 职称 的 比例关
职称结构是衡量教师 队伍 素质 的重要标准之一 , 对 师 队伍 结构 主要包 括 年龄结 构 、 职称 结 构 、 学历 结构 系 ,
第2 8卷 第 4期 2 1 年 7月 01
辽宁教育行政 学院学报
J un lo io igEd c t n mi itainI si t o r a fLa n n u ai a Ad nsrt n tu e ol o t
V0. 8 No 4 1 2 .
J l 01 uy2 1
建设 好一个 大学 , 高学校 的竞争 能力 ?清华 大学 老 师 占大 多数 ,而 中年 以上 教师 的人 数却 显 得较 为薄 提
有 大师之谓 也 。可见 , ” 大学 发展 的关键 是加 强教 师队 常地交 替 , 利于学 校 的长远 发展 。 不 伍 建设 。
( ) 称结 构 二 职
一
级教师流动性又大 , 留在本校 的高级教师较少 。 导致 因 教 师 队伍 结构的 问题分析 不 同类 型 、 同性质 的高校教 师队伍 的结构建设 此 , 不 一些 高校 陆续 出现 了后 备 教师 力量 不 足 , 乏 高 缺
、
应 符合各 种类型学 校的需要 , 建立起 符合 自己本校 的 水平 的学科 带头人 , 使得教 师 队伍 中的学术 梯 队难 以 教 师 队伍 结构 。只有建立 相对合理 的教师 队伍结构 , 形成 或质量不 高 , 师队伍 结构面 临严 峻的形势 。 教 才 能形成 良好 的学 术梯 队 , 发挥教 师群体 队伍 的整 体 作 用 , 学 校有 长足 的发 展 , 能 在竞 争 的环境 下 占 使 才
优化师资队伍、强化校本研修、深化人技融合
![优化师资队伍、强化校本研修、深化人技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45df0107f01dc281e53af058.png)
优化师资队伍、强化校本研修、深化人技融合作者:高静东钟鸣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8年第07期教育变革的核心要素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成长,“涵养学生,成就教师”是教师发展的最高境界和群体愿景。
营造顺应学生发展、指导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教师发展生态是实现教育变革的关键,优化师资队伍、强化校本研修和深化人技融合是实现教师发展的基本路径。
优化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以师德为先,以师德为重,优化其内在动力结构,优化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队伍结构。
优化师德师风教育变革最终指向人的发展,变革本身也是对人在生活中固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維方式和行为模式等的改变,其中价值观的转变是核心,道德形象是归宿。
用好党支部、工会、教工团委和教师发展处四个平台,教师发展处做好协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师德师风。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紧扣教师岗位性质和实际工作特性,依托党支部制定教师内心认同、学校容易衡量的“南师惠中好教师”标准:敬业乐教、正气进取(精神风貌层面);钻研好学、善导有为(行为表现层面);家校满意、同事认可(社会认同层面)。
这样的标准,既是对教师凡人身份的认同,同时又是对教师工作“示范性”的尊重。
只有这样的师德标准才能让普通教师接受和认同,并真心愿意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自己心中首先要有阳光。
”没有幸福的教师,哪来幸福的教育?没有幸福的教育,何谈教育的品质?一所欣欣向荣的学校总是会让每位教师工作有激情、付出有收获、生活有幸福感。
尽管教师的职业幸福更多来自于其专业学养和生命追求的价值实现,但是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也是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我们依托工会,组织了优化集体过生日活动,组建教工社团(太极拳社),开展户外拓展活动等。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是师资队伍的核心力量,依托教工团委开展9年内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艺术欣赏、体育运动、座谈会等,树立青年教师主人翁的意识,培养他们爱校的情感,引导全体教师做一个内外兼修之人。
“双一流”建设下研究生导师队伍生态结构的优化——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双一流”建设下研究生导师队伍生态结构的优化——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e8d87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e.png)
[收稿时间]2023-06-19[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面向‘双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导师队伍质量提升策略研究”(SDYY18021)。
[作者简介]陈然(1983—),男,山东人,博士,七级职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摘要]“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一流师资队伍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如何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水平成为国家高度关注和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文章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研究生导师队伍生态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以期为国内高校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水平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生态结构;优化举措;素养提升[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20-0001-05October ,2023University Education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其核心建设任务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并强调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1]。
作为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中提出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保障机制,将“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作为建设方案的重要内容,明确实施导师素养提升工程,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培养绩效优异、生态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人,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导师队伍水平决定了研究生培养质量[2]。
然而,根据研究生教育生态学理论,笔者发现当前部分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生态系统出现了生态危机,其突出表现为研究生导师队伍生态主体结构失调,严重影响了导师的生态成长[3],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建立一支生态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以保障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与合理配置
![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与合理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ee97391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6.png)
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与合理配置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为关键的资源之一,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因此,优化和合理配置教师队伍结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将从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与合理配置。
首先,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育领域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来满足不同学科的需求。
因此,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需要与学校的学科设置相匹配。
例如,在中小学教育中,科学、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师需求较大,而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需求相对较小。
因此,学校应根据学科需求合理配置教师队伍,确保每个学科都有足够数量和高水平的教师。
其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年轻教师通常具有较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而老年教师则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稳定的教育素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教育。
因此,学校应该合理配置年轻教师和老年教师的比例,既能够保证教育的创新性和活力,又能够保证教育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也需要得到重视。
教育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关怀的行业,男教师和女教师在性别角色和性别意识上都有着不同的优势。
男教师通常具有较强的体力和领导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学生的行为问题和班级管理。
女教师则通常具有较强的耐心和细心,能够更好地关心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特长,合理配置男教师和女教师的比例,以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此外,教师队伍的优化与合理配置还需要考虑教师的培训和发展。
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行业,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以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和不断改进。
综上所述,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与合理配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之一。
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教师队伍结构与编制管理
![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教师队伍结构与编制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8344b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a.png)
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教师队伍结构与编制管理在教育系统中,教师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
他们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也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合理规划教师队伍结构,严格管理编制,成为当前教育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教师队伍结构与编制管理。
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
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应当包括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技能、不同职称等多元化的教师类型,保证学校在各项教学活动中都能得到有效支持。
此外,教师队伍结构还应当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适应,保证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为了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学校应该注重引进和培养具有领导力、创新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编制管理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编制管理可以有效规范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结构,使之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发展需求。
在进行编制管理时,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教师编制的数量和构成。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队伍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整,确保教师编制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通过科学的编制管理,学校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队伍结构与编制管理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管理教师编制,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和编制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建设一支具有竞争力和凝聚力的教师队伍,推动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愿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能够引起重视,共同努力,推动教育事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模糊熵模型在人才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模糊熵模型在人才结构优化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f8aa04581b6bd97f19ea25.png)
Vo 1 . 3 5 No . 1
Fe b. 201 3
文章编号 : 2 0 9 5— 3 8 5 2 ( 2 0 1 3 ) 0 1— 0 1 4 1 —0 3
文献标 志码 : A
模 糊 熵 模 型 在 人 才 结构 优 化 中的应 用
梅 军飞 , 吴江涛 , 杨建立。
出了各类人 才的合理分布 , 通过 实例 分析 , 验证 了该 方法 的可 行性 。研究 目的在 于确定组织 中各类人 才 的合 理配置 , 及时对各类人才 比例进行调整 , 以提高人力资 源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 : 模 糊熵 ; 人才结构 ;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 C 9 3 1 D O I : 1 0 . 3 9 6 3 / j . i s s n . 2 0 9 5— 3 8 5 2 . 2 0 1 3 . 0 1 . 0 3 5
1 人才结构优化研究进展
随 着 中国现 代 化 进 程 的 日益 加 快 , 各 种 组 织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才结构的 优化 , 对于降低成本 、 提高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 目前 , 国内外 学 者 对 人 才 结 构优 化 的研 究 主 要 以定 性 分 析 为 主 。A R T HU R通 过 研 究 人 才 结 构与组织绩效 、 企业战略的关系 , 得出了合理的人 才结构能使组织 的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更为有效 的 结 论 … 。P A T T E N通 过研究 人 才结 构 与人 工 成 本 的关 系 , 得 出 了人 员结 构 是 人 工 成 本 的主 要 影 响 因素 的结 论 _ 2 J 。 卜 凡静、 王 茜 分 析 了我 国 海 洋人
1 4 2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信 息与管理工程版) 2 0Fra bibliotek1 3年 2月
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建设的优化研究
![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建设的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3b2b93cb8f67c1cfbd6b82b.png)
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建设的优化研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存在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问题;讨论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策略。
标签:高等学校师资结构学科建设优化策略一、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1.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学科梯队出现断层合理的师资队伍年龄构成,应有合理的老中青年龄梯队,均衡的年龄分布,特别是40~50岁为最佳年龄期,因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是师资队伍的主体,是师资队伍承上启下的连接带,是师资队伍科学发展的动力[1]。
然而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以1:16的师生比为合格标准的要求,使得不少高校迅速补充人力资源,青年教师的比重急速扩大,导致师资队伍普遍年轻化,40~50岁的中坚力量数量偏少。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40~50岁专任教师比例为27.73%,而35岁以下教师比重达到了44.06%。
假设今后青年教师比重基本不变,学校规模基本不变,教师在法定年龄退休,显然当前阶段的青年教师几乎“同时”退休,这必将造成学科梯队的“断层”。
同时,由于高校非常重视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加之老年教师向外流动较少,主要靠自然减员和退休,教师队伍老化现象突显。
因此从年龄结构上看,教师队伍年轻化和老化并存现象比较严重,高层次人才年龄偏大,老中青比例失调,存在着同步老化的不合理状态。
2.学历层次不高、职称结构不合理高校在扩招时,也会随之增加教师的数量,青年教师占据了相当大的人才引进比例,由于青年教师职称普遍不高,高级职称的比例没有得到强化反而有所下降,缺乏专业思想牢固、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的局面仍然严重。
校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相对较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不利,专职科研队伍总体实力依然薄弱,跨学科、综合性人才几乎没有[2]。
分析教育部2012年高等教育(机构)教职工情况统计结果,普通高校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为169423人,占高校专任教师总人数的11.76%;副高级教师为412692人,占28.65%;中级教师为576013人,比例接近于40%。
基于岗位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
![基于岗位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47d0c3336c1eb91a375db0.png)
基于岗位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作者:纪可妍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5期摘; ; 要:教师队伍是高校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人事管理制度变革成为优化高校内部管理结构、强化人才培养活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基于岗位设置的分类管理依然是我国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基础。
本文从基于岗位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的基本内容出发,阐述对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意义,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制度优化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岗位设置; ; 高校教师; ; 分类管理; ; 设计策略引言1986年中央出台《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决定实行专业技术职业聘任制度,开启我国高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进程;2007年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改进高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岗位分类管理。
”同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对高校教师基于岗位设置形成的分类管理提出明确的要求,由此,我国高校教师分类管理制度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成为当前高校教师队伍构建的基本制度。
一、基于岗位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概述岗位是指符合一定条件的工作人员用全部工作时间承担的职务和相应责任的统一体。
根据我国基于岗位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政策的设计,高校岗位分类应该将对教育的宏观调控与高校的定编定员相结合,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资源的配备的差异、不同专业、不同系列等设计教师岗位结构,并结合教学、科研工作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从事的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的实践方法。
从当前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情况看,岗位设置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按需设岗,即岗位设置应该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需求相适应,在教学管理分析中对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任务进行深入分析,通过量化对教师数量与质量提出要求。
同时根据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与工作内容,达到饱满的工作量,避免出现教师数量不足、质量欠佳的问题,也避免出现团队臃肿、人浮于事的情况;第二,分类设岗,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主要有教学型、科研型、教学与科研并重型三类,学校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对教师类型进行划分,并实现分级管理,即三个主要类型教师由学校负责管理,其他等级则需要教学单位介入,从而明确管理主体,理清管理责任;第三,突出重点,高校应将教师岗位设置与自身战略发展相结合,确保教师岗位结构设置一方面满足教学、科研等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在专业、科研、学科建设上有所建树,依托省级发展平台实现教师队伍优化;第四,灵活调整,虽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下,高校在教师岗位设置方面存在刚性标准,但是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具备较大的弹性空间。
学校2023年上半年师资队伍建设总结: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水平
![学校2023年上半年师资队伍建设总结: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6898492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2.png)
学校2023年上半年师资队伍建设总结: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水平。
一、优化师资结构师资队伍的优化结构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建设过程中,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平衡师资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并注重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通过对师资队伍进行科学、合理的结构调整,力求使学校的师资队伍更具备行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保持了微妙的平衡,使得老师平均年龄在30-45岁之间,并减少了师资队伍中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尽可能地避免因个体差异导致的影响,减轻了年长教师的教学压力,让年轻教师有更多机会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注重晋升制度和评估制度。
按照专业特点、个人研究兴趣和能力的不同,帮助老师规划个人职业发展路线,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实力,同时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团队建设,为学校提供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
学校加强了师资队伍管理,完善了相关制度,建立了反馈机制,使教师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全面提升了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为学生培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提升师资水平师资队伍是学校的核心资源,提升师资水平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建设过程中,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积极推广国际化教育,并注重学校传统文化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发展。
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如理论培训、实践体验、教学研究等,为老师提供全面的教学培训和学科专业知识培训,促进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学校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互通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并且,学校积极推广国际化教育,引进海外优质教学资源,鼓励师资队伍参与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竞争力。
学校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发展,同时加强学校传统文化的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及时发现并解决自身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教师队伍结构性问题及优化途径研究精选全文
![-教师队伍结构性问题及优化途径研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ce0e4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c.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教师队伍结构性问题及优化途径研究引言教师队伍是一个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教师队伍结构性问题。
本文将针对教师队伍结构性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的途径。
问题分析人员结构不合理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不同年龄、学历、教龄的教师,人员结构不够合理。
一方面,年轻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更高,但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年长教师的经验丰富,但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的适应能力较差。
此外,不同学历的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缺乏跨学科教师在现代教育中,跨学科教学非常重要,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许多学校的教师队伍中缺乏具备跨学科背景的教师,导致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困难。
缺乏高水平研究型教师高水平研究型教师对于科研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许多学校的教师队伍中缺乏高水平研究型教师,使得科研水平整体较低,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优化途径完善培训体系针对教师队伍的结构性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培训体系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首先,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
其次,可以组织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教学观摩活动,促进不同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学习。
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和教学培训班,提高他们在教育技术和学科知识方面的水平。
引进优秀人才为了解决缺乏跨学科教师和高水平研究型教师的问题,可以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来补充教师队伍。
可以通过开展公开招聘或校际交流的方式,吸引具有跨学科背景或高水平研究能力的教师加入学校。
同时,还可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将优秀的学生培养成为高水平研究型教师,并留在学校中发展。
推动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优化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革教师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优化学校教师人员配置的策略研究
![优化学校教师人员配置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b93b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d.png)
优化学校教师人员配置的策略研究1. 引言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师人员配置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当前学校教师人员配置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过剩、师资不足、师资质量不高等。
为了优化学校教师人员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本研究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优化策略。
2. 学校教师人员配置现状分析2.1 师资过剩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城市学校,师资过剩现象较为严重。
这导致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加剧,教育资源浪费。
同时,师资过剩也使得部分教师缺乏工作动力,影响教学质量。
2.2 师资不足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特定科目,师资不足现象仍然存在。
这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2.3 师资质量不均当前学校教师队伍中,师资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显著,而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
这种现象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3. 优化学校教师人员配置的策略3.1 合理规划师资队伍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师资队伍。
对于师资过剩的学校,可以通过调整岗位、轮岗制度等方式,合理分配教师资源。
对于师资不足的地区,可以通过引进优秀教师、提高当地教师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3.2 加强师资培训与选拔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教师选拔制度,选拔优秀师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3.3 优化师资配置结构学校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优化师资配置结构。
例如,在热门科目和重点学科加大投入,增加优秀教师数量;对于偏远地区和冷门学科,可以通过政策扶持、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3.4 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设立教学奖金、职称晋升、荣誉表彰等方式,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水平。
4. 总结优化学校教师人员配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策略,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质量。
高校要构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长效机制
![高校要构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长效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73a838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3.png)
高校要构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长效机制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结构已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首要因素之一。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革和教育的需要,高校需要构建起优化的师资队伍结构,并建立起长效机制来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高校构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一、必要性师资队伍是高校的核心资源,其结构的优化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拥有专业背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有助于促进学科交叉与创新。
引进跨学科的教师可以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出更具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最后,构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还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学术影响力。
拥有一支高水平、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可以为学校赢得更多的学术声誉和资源,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历结构单一。
大部分高校的教师都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较低,这限制了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
其次,缺乏高水平的引进人才。
虽然一些高校拥有一些知名学者或海外教师,但他们的数量仍然较少,难以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求。
再次,师资队伍结构不均衡。
一些学科领域的教师资源相对富裕,而另一些学科领域则面临教师紧缺问题。
最后,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目前,对于高校教师的评价主要以科研成果为导向,忽视了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这限制了优秀教师的培养和选拔。
三、解决方案为了构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长效机制,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力度。
高校要加大对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力度,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学术水平。
其次,积极引进海外知名学者和高层次人才。
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引进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人才加盟。
再次,推行师资队伍结构调整政策。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dc9a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d.png)
地方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 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教师队伍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地方 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科研实力
和社会服务能力。
问题提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教师 队伍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 如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 不尽合理,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优化地方本科院 校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 影响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学校可以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来打造特色学科 和品牌专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满足社会需求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高 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可以更 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 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
谢谢您的观看
年轻教师培养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本科院校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教师队伍学历结构
学历层次偏低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 低,高学历教师比例较低。
博士化程度不足
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地方本科院 校教师的博士化程度仍然不足,缺乏 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教师队伍职称结构
职称层次偏低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 优化问题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引言 •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现状 • 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 •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策略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地 方本科院校数量不断增加,成为
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传承受阻
高校院系结构优化研究
![高校院系结构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28bf5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8.png)
高校院系结构优化研究一、引言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其院系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和产出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院系结构的优化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院系结构的定义、现状分析、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探讨,为高校实现优质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院系结构的定义院系结构是指高校组织管理层面的一种划分方式,以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为依据,将研究领域相近或相关的学科专业组合为一个组织体系,赋予组织体系相应的教学科研管理权力,形成相对独立的组织单位。
高校的院系结构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差异性使得高校院系结构的定义具有多种内涵。
三、现状分析高校最初形成的院系结构多为以学科类型为主的单一主体结构,即单一学科院系。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学科之间的互动性和协同性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多元化的院系结构划分方式,并逐渐形成了聚合型、平行型、以及网络型三种不同的院系结构模式。
1. 聚合型院系结构聚合型院系结构是指多个学科或专业被统一为一个大院系,并由该大院系把原有专业进行重新组合与构建。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极大地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同时降低了教学管理的成本,节约了资源。
而其缺点则包括大型结构体系内部的管理难度、师资管理问题、课程设置等。
2. 平行型院系结构平行型院系结构是指各个学科或专业在高校中不设主从关系,各司其职,功能比较独立。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灵活性较强,对提高学科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有一定的帮助;缺点在于这种模式往往会产生资源浪费,研究方向不够明确等问题。
3. 网络型院系结构网络型院系结构将现有的院系结构进行重组整合,并改变原有组织的单个独立机构模式,形成一种多个机构相互联系的、强度不一的复杂网络结构体系。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的手段,强化各院系结构之间的联系,使得资源共享和交叉学科的合作变得更加容易,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得到提高。
普通高校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
![普通高校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71f210059eef8c75fbfb39d.png)
普通高校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作者:陈橄榄来源:《现代教育科学》2016年第12期[摘要] 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的学历层次结构、性别结构和职称结构更加合理化,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优化教师队伍需要从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秉承终身教育理念、优化教师知识结构、进一步规范晋升制度、调整职称结构等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教师队伍结构教育统计[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12-0029-05[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12007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逐渐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
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为29064万人,2005年增加到156178万人,增长率为437%,2015年为262530万人,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全国普通高校数量从2005年的1792所增加到2015年的2553所,增长了近15倍;高等教育规模在近20年内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至平稳增长的过程。
普通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之一,高校教师队伍也在这一时期呈现出新的面貌[1]。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水平、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政策保障。
教师群体中的专任教师是承担高校教学任务的主力军,更具有代表性。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变化,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整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也出现了教师总量不足、生师比过高、需继续提升学历水平等问题。
因此,对近十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队伍结构发展的变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普通高校专任教师队伍发展现状(一)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量总体稳定增长,女性专任教师占比逐步提高,生师比出现轻微上涨教师群体是支撑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教师数量既要满足人民的教育需求,又要保证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论高校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
![论高校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fe7552c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2.png)
论高校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
裴兆宏;田静
【期刊名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年(卷),期】1997(018)001
【摘要】@@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总页数】5页(P96-100)
【作者】裴兆宏;田静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事处;清华大学人事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关于反贪侦查权的优化配置研究——以与刑事侦查权的优化配置比较研究为视角
2.关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思考——兼评《江苏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
思考4.一部研究我国化石能源优化配置的力作——《能源优化配置机制的博弈与
投入产出分析》书评5.谈高校师资队伍的动态平衡和优化配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高等学校教师团队建设
![浅议高等学校教师团队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4b585f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b.png)
浅议高等学校教师团队建设
郭琳琳
【期刊名称】《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9)002
【摘要】分析了高等学校教师团队的特点,指出团队的精神和魅力对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高等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具体建议.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郭琳琳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浅议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管理与团队建设 [J], 金磊
2.基于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 [J], 王宣赫;谢庆宾;岳大力;徐静
3.浅议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改革与完善 [J], 郭红;吕春玲
4.浅议团队建设——以维尔康公司团队建设实践为例 [J], 高嗣奇
5.浅议电视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J], 和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质量提升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发展路径探究
![基于质量提升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发展路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a6cee65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5.png)
基于质量提升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发展路径探究
纪妍
【期刊名称】《科学咨询》
【年(卷),期】2024()8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也进行由三级走向二级乃至一级的过渡,提升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
目前,高职小学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专业建设重视不够,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学吸引力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下文就高职小学教育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建议,以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高质量需要。
【总页数】4页(P191-194)
【作者】纪妍
【作者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办出专业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论坛在南京高职校召开
2.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质量提升路径--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党员质量提升路径探究——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4.“双减”视域下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路径探究
5.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基于日本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改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1-03-06[作者简介]纪妍(1985-),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么琳(1985-),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
纪
妍,么
琳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教师队伍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等。
教师队伍的结
构构成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整体办学质量。
通过分析教师队伍结构中不合理之处,进而提出构建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的四点建议: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教师的聘任机制;建立合理的学缘结构。
[关键词]教师队伍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6002(2011)04-0034-02
如今的大学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大学承担着培养社会人才的职责,然而伴随着高校在大众化背景下的扩招之后,又面临着生源逐渐减少的局面。
如何建设好一个大学,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可见,大学发展的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结构是指教师的整体构成的素质。
教师队伍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等。
教师队伍的结构构成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整体办学质量。
因此,在竞争环境下的大学核心竞争力应以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为基础。
一、教师队伍结构的问题分析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建设应符合各种类型学校的需要,建立起符合自己本校的教师队伍结构。
只有建立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梯队,发挥教师群体队伍的整体作用,使学校有长足的发展,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下占有绝对的优势。
(一)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教师队伍中教师年龄构成的比例状况,也就是老、中、青的比例状况。
合理的年龄结构是其各部分都能正常交替,教师队伍能正常、合理地流动。
因此,教师队伍既要有年轻教师的新鲜血液融入到教师队伍中,又要有中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起着
承上启下的连贯作用,还需要年长教师来丰富教师队
伍的教学实践经验。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是却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青年教师占大多数,而中年以上教师的人数却显得较为薄弱,久而久之,势必导致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能正常地交替,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职称结构职称结构是指教师队伍内部各级职称的比例关系,职称结构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高校之间激烈竞争的背景下,高级教师成为学校加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近些年来,一些学校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引进高层次教师难度加大,而本校的高
级教师流动性又大,导致留在本校的高级教师较少。
因
此,一些高校陆续出现了后备教师力量不足,缺乏高
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使得教师队伍中的学术梯队难以形成或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结构面临严峻的形势。
(三)学历结构学历结构方面:教师队伍中的教师最后所获最高学历的比例构成情况称为学历结构。
教师队伍中的学历结构能体现出一个教师所含有的知识量,是大学进
行教学和科研的质量保证。
高校对教师队伍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高等教育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形,学历越高,接受教育的人数就越少,因此,高学历教师的数量不能满足目前高校对高学历教师的需求。
所以,在普通高校中,教师队伍中高学历的教师还是占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第28卷第4期2011年7月
Vol.28No.4July 2011
34··
DOI:10.13972/21-1500/g4.2011.04.041
少数。
(四)学缘结构
学缘结构是指教师中本校毕业生与外校毕业生之间的比例,教师队伍中的学缘结构能够影响一所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学术思想流派等的情况。
对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一所学校中的教师大部分是本校毕业生,或者某一学科或专业中本校毕业生比例大,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学术思想单一,缺少了多种教学理念和学术思想间的交流,不仅不利于学校的学术发展,还会导致在学术上形成“近亲繁殖”,阻碍学术的多元化发展。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一)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流动大,教师资源明显不足的情况,通常采用引进年轻教师来充足学校的教师资源。
大量年轻教师进入到学校在补充学校的新鲜血液的同时,还面临着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等弊端,导致新老骨干教师的交替出现断层。
因此,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做好新进年轻教师的岗前培训,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为青年教师做好学校工作做准备。
其次,通过在职进修深造、院系学术交流以及与资深学者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
最后,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真谛。
(二)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
面对高等学校的竞争机制,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高级教师流动量大。
因此,学校应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安心的工作环境,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用人情留住人才。
尊重教师的权利,树立教师的学习典范,注重教师典范的作用,使高级教师对学校有所留念,避免过多的教师特别是高级教师的流失。
适当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树立教师主人翁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师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本校工作,解决引进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在学校能够安心工作,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教师的聘任机制
高校在引进教师时,应该坚持高标准,多以高级教师或高学历教师为主,大力引进高级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逐步完善教师的聘任机制,充分发挥竞争和选拔的激励作用。
对于来到本校工作的高级教师,通过建立教师奖励机制,留住高级人才。
另外,为了增加更多的高级教师来本校工作,可以对高级教师采取聘任制,为高级教师提高兼职的机会,吸引更多的高级教师来本校做短期工作。
坚持选贤任能,对于不适合本校工作的教师不再聘任,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优秀的教师,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四)建立良好的学缘结构
目前,某些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学缘结构不尽合理,教师队伍中本校毕业的教师数量过多,造成了学术上的“近亲繁殖”现象,这使得教师队伍在学术上偏向某一种教学理念或学术思想,这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势必导致学术发展的单一化,不利于学校的学科体系全面发展,阻碍学术的长远发展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高校要发展,就必须打破学术上的“近亲繁殖”,提倡学术交流和学派互补,吸取不同学术流派的教师来学校工作,使教师的来源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这样,不仅能够防止学术上的“近亲繁殖”,而且能够促进学校在各领域中的学术交流,丰富学校的学术视野,进而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学校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谈鹤鸣.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11).
[2]朱芬菊.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的统计分析及优化对
策研究——
—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3]张光.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6).
[4]吕璞,张燕.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
分析——
—以大连交通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2008(1、2).
[5]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9.
(责任编辑:刘向宏)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