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过程明细
GJB9001C-2017要求记录(更新)
GJB 9100C 标准要求(文件)清单⚫文件24 项:4 项GB/T19001(A 部分)+ 20 项军品特殊要求(B 部分)A部分:1)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作为成文信息,可获得并得到保持(4.3);2)支持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运行的成文信息:保持成文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4.4.2 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组织应: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3)质量方针:质量方针应:a)可获取并保持成文信息(5.2.2 沟通质量方针);4)质量目标:组织应保持质量目标的成文信息(6.2.1)。
B部分:1)建立诚信管理制度(5.1.1 总则n 建立诚信管理制度,确保组织的质量诚信);2)建立并实施定期征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质量及其改进方面意见的制度(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d);3)建立并实施质量责任追究与激励制度(5.3 组织内的角色、职责和权限f);4)组织的质量文化(7.3 意识e);5)岗位的质量职责(7.3 意识f);6)建立质量信息管理制度(7.6 质量信息b);7)编制产品标准化大纲(8.1f);8)制定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计划(8.1g);9)编制软件开发计划(8.1h);10)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8.1i);1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8.1j);12)设计和开发策划输出形成的文件(8.3.2);13)转阶段风险评估报告( 8.3.4i);14)制定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8.3.5e);15)编制首件鉴定目录(8.3.7c);16)编制并评审试验大纲或试验计划(8.3.8a);17)编制合格供方名录(8.4.1);18)特殊过程评审和批准的准则(8.5.1f)的1);19)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8.5.7);20)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进计划(10.3)。
⚫记录35 项:20 项GB/T19001(A 部分)+ 15 项军品特殊要求(B 部分)A部分:1)组织应保留成文信息以确信其过程按策划进行(4.4.2b);2)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7.1.5.1 总则);3)应保留作为校准或验证依据的成文信息(7.1.5.2 测量溯源a);4)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作为人员能力的证据。
特性分类及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特性分类和关键件、重要件及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1 目的单元件特性分类是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
通过对单元件特性的分类,使各类人员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使产品在形成的全过程主次清楚,重点突出,以便对关键件、重要件实行重点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技术资料中单元件的分类和标记的类别、形式的标注方法、审批、更改及单元件特性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正式生产的各类产品的特性分类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3.1 设计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形成特性分析报告,并对产品实施特性分类,编制“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
3.2 工艺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质量跟踪卡、关键过程明细表”并进行质量控制要求并贯彻实施。
3.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过程检验规范”并进行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的检查和考核。
4 工作程序4.1 特性分类在划定特性类别之前,应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即技术指标分析,设计分析和选定检验单元)提出特性分析资料,并征集有关部门的意见,结合特性分析结果由设计部门根据产品出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将特性类别分为三类,即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划定的特性类别应该与特性分析保持一致。
4.2 特性分类符号特性分类符号由特性类别代号、顺序号组成,必要时增加补充代号。
4.2.1 特性类别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编写批准修改单号修改审核日期修改页码审核标准化备注修改状态批准关键特性:G重要特性:Z一般特性:不规定3.4顺序号在同一图(代)号的设计文件,按阿拉伯数字顺序表示在特性类别代号后。
关键特性:G1~G99重要特性:Z101~Z199一般特性:不规定3.5补充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在顺序号后。
A—产品单独销售时,该特性被分类为关键特性或重要特性,而在高一级装配中检查或试验时则为一般特性。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通过对关键过程实施重点控制,保证关键过程确实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2范围适用于公司关键过程的控制。
3职责3.1 管理者代表全面负责关重件、关键过程的控制工作。
3.2 是关重件、关键过程的主管部门。
负责根据编制关重件明细表,关键过程明细表,编制关重件、关键过程工艺规程并组织实施。
3.3 负责关重件、关键过程的质量检验及质量管理。
3.4 负责关重件、关键过程的人力资源的管理。
4工作程序4.1 关重件、关键过程识别及确定4.1.1关重件、关键过程由在设计过程进行识别及确定,编制《关重件明细表》。
4.1.3关重件识别准则为:具有关键特性或重要特性的产品,当特性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发生故障时,可能导致以下一种结果时,可识别为关重件:a)产品功能失效;b)型号主要系统失效;c)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d)产品不能完成预定的功能,但不会引起型号主要系统失效。
4.1.4关键过程的识别:a)形成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工序。
b)工艺难度大,质量较易波动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4.1.5关重件由设计人员确定,形成产品的《特性分析报告》、《关重件明细表》。
关重件的确认程序和方法如下:a)产品特性分析产品特性分析过程分为:技术要求分析、设计分析、选定检测单元和划定特性类别。
技术要求分析主要包括:产品功能分析、功能要求的性能持续时间、环境条件、可维修性、失效影响分析等。
设计分析应考虑:材料性能及选用、工艺过程分析、配合与互换性、设计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等。
根据技术要求分析和设计分析选定保证特性可检验(检测)的检测单元项目,形成《特性分析报告》。
b)形成清单(明细表),制定过程控制措施。
设计人员经过产品特性分析确定关重件,形成清单并制定过程控制措施(必要时征求外包承制方意见)。
c)审批关重件的产品特性分析报告需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经批准后的《特性分析报告》应随设计文件、图样同时下发,作为确定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
HSF关键过程识别和控制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HSF 关键过程识别和控制程序
1.0目的
明确HSF 关键过程的识别、确认和控制办法,证实这些工序实现所策划的能力,确保生产和过程的有效性。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大范围内HSF 关键过程的识别、确认和控制。
3.0职责
3.1技术部、品质部、采购部、制箔部、制液部、物管组负责HSF 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认;
3.2技术部负责HSF 关键过程的控制方法与准则;
3.3制箔部、制液部、品质部负责HSF 关键工序设备和对应人员资格的鉴定;
3.4行政部负责组织对HSF 关键过程人员的培训及资格鉴定;
3.5技术部、品质部、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HSF 关联工作的督导与跟踪;
3.6市场部负责与客户间沟通HSF 要求相关工作;
3.7相关部门人员负责填写记录并保存。
4.0定义
HSF 关键过程:指影响实现产品HSF 质量特性值和质量要求的过程和阶段。
5.0 HSF 关键过程的识别与范围。
特性分类和关键件重要件及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特性分类和关键件重要件及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1 目的单元件特性分类是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
通过对单元件特性的分类,使各类人员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使产品在形成的全过程主次清楚,重点突出,以便对关键件、重要件实行重点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技术资料中单元件的分类和标记的类别、形式的标注方法、审批、更改及单元件特性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正式生产的各类产品的特性分类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3.1 设计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形成特性分析报告,并对产品实施特性分类,编制“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
3.2 工艺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质量跟踪卡、关键过程明细表”并进行质量控制要求并贯彻实施。
3.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过程检验规范”并进行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的检查和考核。
4 工作程序4.1 特性分类在划定特性类别之前,应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即技术指标分析,设计分析和选定检验单元)提出特性分析资料,并征集有关部门的意见,结合特性分析结果由设计部门根据产品出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将特性类别分为三类,即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划定的特性类别应该与特性分析保持一致。
4.2 特性分类符号特性分类符号由特性类别代号、顺序号组成,必要时增加补充代号。
4.2.1 特性类别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关键特性:G重要特性:Z一般特性:不规定4.2.2 顺序号在同一图(代)号的设计文件,按阿拉伯数字顺序表示在特性类别代号后。
关键特性:G1~G99重要特性:Z101~Z199一般特性:不规定4.2.3 补充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在顺序号后。
A—产品单独销售时,该特性被分类为关键特性或重要特性,而在高一级装配中检查或试验时则为一般特性。
B—装配前复检。
C—工艺过程数据作为验收数据。
国军标生产环节审核重点
GJB9001B认证审核要点(第二部分)7.5 生产和服务提供(生产的必备条件:人、机、料、法、环)(按照职能分配查)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过程控制6+J4)注意:是对7.1的策划的落实。
各部门、车间的分工不同,实现策划的结果也不同。
7.1就是总的策划。
查现场:根据7.5.1的要求(生产图纸、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以及实施情况的证据等),记录审核发现。
审核要点:(WU/直接抽查产品)① 图纸、工艺的获得?适用性?(图纸、工艺等)② 作业指导书的获得?适用性?(人、机、料、法、环)③ 适宜的设备(配置与维护)?④ 获得和使用监测设备(检定与有效期)?⑤ 实施监测?(过程参数、监控记录)⑥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后服务)GJB:△ 设备的计算机软件是否经确认和审批?△ 代用器材是否经审批?顾客同意?△ 获得适宜的原辅材料等△ 控制温度、湿度、清洁度、多余物和静电防护等环境条件?△ 首件产品自检、专检和标记的规定?△ 以清楚实用的方式(如文字标准、样件或图示)规定技艺评定准则。
如文字描述、图纸、标准,或者样件、样板或图示等生产和服务过程更改时,需经授权人员审批★ 查图纸、工艺文件、检验规程(产品过程的,最终产品的)。
每类产品都要查,如果都有,再抽查。
简单的产品,只有图纸上要求的也不行,要有具体的检验要求。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需确认的过程"和"关键过程"的控制)审核要点:(WU/直接抽查产品)① 过程的识别(几个)?确认?② 确认准则的评审?批准?③ 设备、人员的认可?④ 特定的方法和程序?⑤ 记录?⑥ 再确认的规定和实施?为何确认:过程的参数不能进行后续的监视和测量。
确认什么:过程的预计的能力;影响过程的相关因素。
执行7.5.2的同时,也要执行7.5.1。
★ 特殊过程要有确认的记录。
确认的内容涉及到"人、机、料、法、环";确认的程序是:试做几个产品试样,证明"工艺"可行;有关部门以评审的形式进行确认(质量、技术工艺、生产等),质量或技术部门主持评审。
关键过程、特殊过程
1.范围2.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关键过程与特殊过程,对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进行验证,并确保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始终受控,以使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3.规范性引用文件4.无5.定义5.1.5.2.6.1.6.2.6.3.6.5.7.1.2.7.2.特殊过程的评审/验证7.2.1.技术中心对确定为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过程制定初步工艺规程,提出过程监控的详细准则,设计《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评价/确认/控制表》;7.2.2.生产中心按初步工艺规程进行该过程的小批量生产,详细填写《特殊过程评价/确认/控制表》;7.2.3.品管部对试制产品进行检验/试验,确认产品质量特性;7.2.4.根据品管部的检验/试验结果,技术部调整过程工艺,直至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并总结最佳工艺控制参数;7.2.5.经过对多次小批量试制品的检验/试验,该工艺规程被证实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过程能力达到要求时,可将该工艺规程升级为正式工艺规程,明确关键过程参数与关键产品特性,交付生产与品管。
7.3.关键过程、特殊过程作业人员要求7.4.关键过程、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持证上岗,管理部应保存相关培训记录、上岗证及作业资格的复印件。
7.5.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设备的鉴定确认7.6.设备部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特殊过程所使用的设备技术状态进行鉴定,确认该关键过程、特殊过程所使用设备的能力符合要求。
7.7.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监控aebc)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d)参与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质量审核;e)通过对工序质量的审核结果,完善改进控制方法,任何控制方法的改进都必须认真验证,并按规定将修改后的内容纳入工艺文件。
7.7.4.设备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按计划进行维护保养。
7.8.关键过程、特殊过程明细7.9.公司目前已识别的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详见附表。
7.10.。
关键过程控制-模板
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公司产品关键过程的控制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涉及的关键过程。
2 引用文件ZTP4202-2016 记录控制程序ZTP7501-2016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3 术语3.1 关键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2 重要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3 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3.4 重要件: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3.5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
4 职责4.1 技术科负责确定关键过程。
4.2 厂办协助做好关键过程的人员配置和培训工作。
4.3 质检科负责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
4.4 生产车间负责执行关键过程控制中的各项要求。
5 要求5.1 技术科根据设计图纸中的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以及加工难度大、材料价格昂贵的产品,对其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出关键过程。
5.2 技术科负责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见表1),并发放至质检科实施控5.3 技术科对关键件、重要件在图纸、工艺和产品周转卡片上加盖印章“关键件”、“重要件”标识,并在工艺规程、产品周转卡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最终形成过程(工序/工步)上作“关键过程”标识。
5.4 技术科对参与关键过程的人员进行所需的知识、技能培训。
5.5 技术科编制所需的图纸、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并受控。
生产现场须可获得图纸、工艺规程和产品周转卡等所需有效文件。
5.6 技术科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定人员、定设备、定工艺),并编制《关键工序三定表》(见附表2)。
当人员、设备、工艺任何一项发生变化时,必须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审或确认,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5.7 关键特性用“G”表示,重要特性用“Z”表示。
5.8 技术科编制《关键过程控制表》(见附3),明确关键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关键过程管理规定
关键过程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关键过程管理规定编号:SH/QW-01-11-2014版本:A/0编制:军标小组审核:陈励军批准:方世良发布日期:2014年11月10日实施日期:2014年11月15日更改记录前言本准则根据GJB9001B—关键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实施重点控制。
一.识别并确定过程1.确定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a)生产过程。
b)检验过程。
2.确定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
a)关键特性是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b)重要特性是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确定关键件和重要件a)关键件是指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b)重要件是指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二.设置控制点控制点是:“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
1.通过加工形成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即加工关键件、重要件)的过程,加工质量不稳定的过程(即薄弱环节)。
2.验收关键、重要外购件的过程,“为确保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生产、检验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或薄弱环节”。
有些检验过程对成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也应确定为关键过程。
3.对于关键、重要外购件的验收过程,影响成品质量的检验和试验过程,也需建立控制点,予以重点控制。
三.关键过程的重点控制科学的质量管理的特点之一是“突出重点,抓好关键”。
关键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过程,应予以确定,并建立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
1.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识别关键过程;2.编制关键件和重要件项目明细表,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3.编制并执行关键过程控制的文件。
国军标生产环节审核重点
国军标生产环节审核重点GJB9001B认证审核要点(第二部分)7.5 生产和服务提供(生产的必备条件:人、机、料、法、环)(按照职能分配查)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过程控制6+J4)注意:是对7.1的策划的落实。
各部门、车间的分工不同,实现策划的结果也不同。
7.1就是总的策划。
查现场:根据7.5.1的要求(生产图纸、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以及实施情况的证据等),记录审核发现。
审核要点:(WU/直接抽查产品)① 图纸、工艺的获得?适用性?(图纸、工艺等)② 作业指导书的获得?适用性?(人、机、料、法、环)③ 适宜的设备(配置与维护)?④ 获得和使用监测设备(检定与有效期)?⑤ 实施监测?(过程参数、监控记录)⑥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后服务)GJB:△ 设备的计算机软件是否经确认和审批?△ 代用器材是否经审批?顾客同意?△ 获得适宜的原辅材料等△ 控制温度、湿度、清洁度、多余物和静电防护等环境条件?△ 首件产品自检、专检和标记的规定?△ 以清楚实用的方式(如文字标准、样件或图示)规定技艺评定准则。
如文字描述、图纸、标准,或者样件、样板或图示等生产和服务过程更改时,需经授权人员审批★ 查图纸、工艺文件、检验规程(产品过程的,最终产品的)。
每类产品都要查,如果都有,再抽查。
简单的产品,只有图纸上要求的也不行,要有具体的检验要求。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需确认的过程"和"关键过程"的控制)审核要点:(WU/直接抽查产品)① 过程的识别(几个)?确认?② 确认准则的评审?批准?③ 设备、人员的认可?④ 特定的方法和程序?⑤ 记录?⑥ 再确认的规定和实施?为何确认:过程的参数不能进行后续的监视和测量。
确认什么:过程的预计的能力;影响过程的相关因素。
执行7.5.2的同时,也要执行7.5.1。
★ 特殊过程要有确认的记录。
关键特殊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关键、特殊过程确认控制程序1目的为确认铁路产品的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和“八防”项点,确保生产和服务过程能持续稳定地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机车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和“八防” 项点的确认控制。
3关键、特殊过程(包括八防)的识别3.1 “八防”:是指八类直接影响到铁路行车安全的项点,即防裂(裂损)、防脱(脱落)、防燃(燃轴)、防断(断裂)、防爆(爆炸)、防火(火灾)、防3.2关键件:是指涉及“八防”的产品,即产品安全有直接影响的机车产品的零部件。
3.3关键工序:制造过程中影响成品质量、性能、寿命、可靠性的工序。
3.4特殊过程是指不能检测或测量加以验证及由操作者技能水平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
嘉业公司包括:焊接、喷漆、胶接、表面化学处理、淬火、施胶。
4相关/支持性文件a)程序文件汇编;b)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c)培训管理程序;d)设备管理控制程序;e)工装模具管理控制程序;f)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g)首件检验控制程序。
5职责5.1技术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特殊过程进行识别,组织编制关键、特殊过程的工艺文件,并组织对关键、特殊过程进行确认;5.2质量保证部负责关键、特殊过程的监督检查,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监视和测量,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工作;5.3设备管理部负责关键、特殊过程的设备管理;5.4人力资源部负责关键、特殊过程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5.5生产部负责本单位关键、特殊过程申报并实施控制,并对工艺参数进行记录;5.6质量保证部、技术部、生产部负责对关键、特殊过程外包厂家的资质鉴定,按《外协管理办法》及《生产过程控制程序》进行实施。
6关键过程的控制6.1关键过程的确定原则6.1.1对产品的功能、性能、安全和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生产工序(包括“八防”项点);6.1.2制造过程中精度高、难度大、工艺复杂的工序;6.1.3技术部确定关键过程,组织编制《关键、特殊(八防)过程明细表》,确定“八防”控制项点,明确控制要求,并以技术文件形式下发执行;6.1.4 质量保证部在特殊过程的工艺纪律检查时,组织技术部证部、生产单位,检查特殊过程使用的设备工装是否满足特殊过程要求,并填写《关键、特殊(八防)过程能力确认表》。
关键过程管理规定
关键过程管理规定编号: SH/QW-01-11-2014版本: A / 0编制:军标小组审核:陈励军批准:方世良发布日期:2014年11月10日实施日期: 2014年11月15日更改记录前言本准则根据GJB 9001B—关键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实施重点控制。
一.识别并确定过程1.确定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a)生产过程。
b)检验过程。
2.确定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
a)关键特性是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b)重要特性是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确定关键件和重要件a)关键件是指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b)重要件是指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二.设置控制点控制点是:“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
1.通过加工形成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即加工关键件、重要件)的过程,加工质量不稳定的过程(即薄弱环节)。
2.验收关键、重要外购件的过程,“为确保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生产、检验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或薄弱环节”。
有些检验过程对成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也应确定为关键过程。
3.对于关键、重要外购件的验收过程,影响成品质量的检验和试验过程,也需建立控制点,予以重点控制。
三.关键过程的重点控制科学的质量管理的特点之一是“突出重点,抓好关键”。
关键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过程,应予以确定,并建立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
1.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识别关键过程;2.编制关键件和重要件项目明细表,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3.编制并执行关键过程控制的文件。
4.在流程图和文件上对关键过程进行标识;5.设置控制点,对过程参数和产品关键或重要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6.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并作实测记录;7.可行时,对关键或重要特性实施百分之百检验;8.适用时,运用统计技术;9.填写质量记录,保持可追溯性。
关键、特殊过程
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审核特点和产品质量控制。
在武器装备质量管理认证审核中,经常涉及到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关键工序、特种工艺等审核内容,笔者结合审核实践对这些过程审核的特点和细节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1 几个重要术语/定义1.1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
1.2关键工序关键特性形成的工序。
即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需要严密控制的工序。
一般包括关键、重要特性构成的工序;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原材料昂贵、出废品后经济损失较大的工序;关键外购器材入厂验收工序等。
1.3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4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
1.5工序能力也称过程能力,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正常波动符合规定要求的能力。
2关键过程(工序)的审核要求2.1 文件审核关键过程形成下列文件:a.关键过程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检验文件以及工艺部门编制的“关键工序”目录(明细)等。
b.质量控制文件包括“三定表”,质量控制管理点、控制图表、首件检验记录和控制管理点参数记录等。
c.统计技术文件包括适应的统计技术图、表。
2.2现场审核a.关键过程的标识。
关键过程必须在工艺规程和路线卡片上加盖“关键工序”或"G"标识。
b.设置控制管理点。
对任何重点控制的某些质量特性或因素,都应根据产品特点建立工序控制管理点,审核员审查控制管理点是否根据产品特点明确规定了控制项目、控制方法、控制类别、控制要求、检测频次、测定方法、控制图表及测定人员等要素。
c.首件检验。
审查首件是否进行了自检和专检,是否进行和保持实测记录,首件也适用加工中心。
d.关键、重要特性检验,通常情况下应对关键、重要特性实施百分之百检验,并保持实测记录。
e.统计技术的应用。
关键过程管理规定
精心整理关键过程管理规定
编号:SH/QW-01-11-2014
版本:A/0
编制:军标小组
更改记录
b)重要件是指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二.设置控制点
???控制点是:“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
1.通过加工形成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即加工关键件、重要件)的过程,加工质量不稳定的过程(即薄弱环节)。
2.验收关键、重要外购件的过程,“为确保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生产、检验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或薄弱环节”。
有些检验过程对成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也应确定为关键过程。
3.对于关键、重要外购件的验收过程,影响成品质量的检验和试验过程,也需建立控制点,予以重点控制。
三.关键过程的重点控制
科学的质量管理的特点之一是“突出重点,抓好关键”。
关键过程是客观存在
产品名称:开关电源。
论企业对“关键过程”与“特殊过程”的控制
论企业对“关键过程”与“特殊过程”的控制摘要:通过对“关键过程”与“特殊过程”等概念的了解,以及对其识别、确认、控制、再确认,及相关的质量原始记录的保存与归档,企业认识到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关键件重要件特殊过程控制在许多企业里面,部分人由于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关键过程”与“特殊过程”认识不足,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把控不到位而给产品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结合国标、国军标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要求及本人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1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1.1对关键过程的识别(1)按照关键过程的定义对关键过程进行识别。
产品或项目的特性分类由产品设计单位负责。
设计主管应对温度传感器进行特性分析。
特性分析的内容应包括:依据产品预定的使命,对其规定的要求(功能、持续工作时间、环境条件、维修性、失效)进行技术指标分析;对产品能否承担其使命以及有效地完成其使命所需具有的质量指标(材料、工艺要求、互换性、协调性、寿命、失效、安全)进行设计分析。
(2)关键过程的标识。
工艺部门在编制产品机械加工工艺文件或者产品装调工艺时,应按设计文件、图样上“关键件”或“重要件”的标识,并在工艺文件上加盖字母“G”或“z”。
在工艺文件上作相应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关键件、重要件及关键工序标识。
编制《关键过程明细(3)产品设计时,设计部门应根据温度传感器特性分析报告编制《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经技术、工艺、质量部门会签,经总工程师批准,军代表会签后生效,纳入受控技术文件进行管理。
1.2对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流程见图1。
(1)关键过程工艺规程编制的质量控制。
主管工艺员负责编制关键过程的工艺规程。
工艺参数要明确,并规定控制方法、控制仪器和检验方法;关键过程的设备(含仪器、仪表),要规定其精度等级;并填写《关键过程评定表》,经技术、工艺、质量部门会签,经总工程师批准后生效。
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界定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及控制办法根据公司发布的《项目交底管理文件》(2012年3月)有关原则并结合本标段工程实际,现确定如下工序为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一、关键工序关键工序(过程)是指工程质量有直接重大影响的工序(过程)。
1、测量、定位、放线2、模板工程3、顶进工程4、架空工程5、既有线防护二、特殊工序特殊工序(过程)指上一工序(过程)完成后,不能或难以由后续检测、监控加以验证的作业工序(过程)。
1、钻孔桩工程2、挖孔桩工程3、旋喷桩工程三、对关键工序的监控1、各作业队技术主管在技术交底时以清楚实用的方式,提供操作规程、方法、操作要求,或编制技术操作规程,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上岗操作人员在明白工艺、质量、操作要求后进行操作。
工程部进行检查,必要时由工程部进行技术交底或技术讲课。
2、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质量工程师对过程参数和过程产品进行监控,并做好检查记录。
3、经检查验收,当发现不合格情况时,必须立即向经理部进行报告,并制定整改措施,由安全质量部验收整改情况,直至工程质量合格。
四、对特殊工序的监控1、安全质量部对从事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及质量管理、验证人员必须进行资格认证,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参加特殊工序施工的所有相关人员持证上岗。
2、特殊工序施工时,工程部编制该特殊工序的《作业指导书》,下发至作业队,作业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作业指导书》对施工方法、质量要求、验证方式、验证人员等作出明确规定,工程技术部门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
《作业指导书》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3、对特殊工序配备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前由机械管理部门人员进行验证,确认其是否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的施工能力。
4、配备与规定质量要求相符的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由分部试验、质检部门人员进行验证。
5、施工过程中,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部、安全质量部的人员,对其进行专项检查和监控。
6、保存对特殊工序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的验证记录及过程参数的监控记录。
各生产工序工艺关键过程和质量控制点检查明细表[1]
各生产工序工艺关键过程和质量控制点检查明细表序号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点/检查内容检查频次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1 炼钢吹炼过程①终点成分是否符合规定;②转炉装入量、废钢比;③转炉渣量的控制。
2次/月质量管理部、技术中心相关人员炼钢厂2 脱氧合金化①合金的加入量、氩后成分;②出钢温度。
3 LF精炼①Si-Ca线喂入量;②软吹时间;③精炼后成分。
4 连铸过程①浇钢温度、过热度控制、中包温度;②拉速(温度与拉速控制表);③结晶器水流量、二冷比水量;5 高线加热过程①均热段温度;②开轧温度;③钢坯入炉记录。
炼钢厂(高线)6 轧制过程①轧制程序表;②料形尺寸;③终轧温度;④成品尺寸。
7 控制冷却过程①冷却水水压、流量;②精轧机入口温度;③减定径入口温度;④吐丝温度;⑤风冷线、入口段辊道速度;⑥风冷线出口段辊道速度;⑦盘条表面抽查。
8 H型钢加热过程①均热段温度;②开轧温度。
2次/月质量管理部、 技术中心 相关人员第二轧钢厂9 轧制过程 ①轧制程序表;②万能轧机开轧温度、终轧温度; ③成品尺寸(红检工)。
10 热锯控制 ①头尾锯切长度; ②取样控制。
11 冷却控制 ①下冷床温度 12 定尺锯切 ①锯切表面 13 表面检查 ①表面质量检查 14 配煤过程 ①入炉煤细度; 机焦厂15炼焦加热 过程 ①炉头温度; ②看火孔压力; ③蓄顶吸力; ④焦炉横排温度。
17 炼焦调火 过程 ①直行温度; ②K 安、K 均。
18 粗苯洗苯 过程 ①塔后煤气含苯; 19 脱苯过程 ①贫油含苯;②塔顶温度、塔底温度; ③二段贫油冷却温度。
20 焦油脱水 过程 ①脱水温度21 硫铵吸收 过程 ①母液酸度; ②包装袋重。
22 烧结过程 ①配料(准确度、料温、水分); ②三点温度。
冶炼厂23炼铁过程①上料; ②出铁; ③喷煤。
24 煅烧过程①温度;②燃烧比。
2次/月质量管理部、技术中心相关人员建材厂25 碾磨过程①料层厚度;②磨机进出口温度;③选粉机转速;④入料粒度、水分;⑤炉膛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压机柴油机安装调试
①人
②机—焊机:焊接参数
③法—工艺装备,工艺方法
熟练工(生产车间)
①详见HBDR/WI03-15-2013
18
气密性试验
①人
②法—工艺装备,工艺方法
熟练工(生产车间)
①详见HBDR/WI03-14-2013
19
噪音检查
外部协作
①详见HBDR/WI03-14-2013
制表/日期:高正/2014..2.17
关键过程明细表
编号:CCC/QR-4-10序号:
产 品 名 称
粉粒物料运输半挂车及下灰半挂车
序号
过程名称
过程特性
规程/公差(控制点)
备注
1
主纵梁腹板下料
①人
②机—焊机:焊接参数
③法—工艺装备、工艺方法
①专业焊工,能熟练操作
②定期复查等离子数控台位(生产车间)
①岗前培训记录
②详见HBDR/WI03-24-2012
③现场察看
2
主纵拼装、焊接
①人—熟练工
②机—焊机:焊接参数
③法—工艺装备、工艺方法
①专业焊工,能熟练操作
②二氧保护焊:电压、电流、焊丝、气体流量
③定期复查车架拼装台位(生产车间)
①详见培训记录
②详见HBDR/WI03-06-2012
3
车架拼装焊接
①人—熟练工
②机—焊机:焊接参数
③法—工艺装备、工艺方法
审批/日期:
①人
②机—焊机:焊接参数
③法—工艺装备,工艺方法
①熟练工(生产车间)
②二氧保护焊:电压、电流、焊丝、气体流量
①详见HBDR/WI03-04-2012
6
板簧、车轴装配总成
①人
②机—焊机:焊接参数
③法—工艺装备,工艺方法
①专业焊工,能熟练操作
②二氧保护焊:电压、电流、焊丝、气体流量
③注意焊接位置
①详见培训记录
熟练工(生产车间)
①详见培训记录
②详见HBDR/WI03-23-2014
12
铭牌安装
①人
②机—铭牌打刻机
①熟练工
②日常维护(营销部)
①岗前培训记录
②详见HBDR/WI03-22-2012
③现场查看
13
整车铭牌VIN码打刻
14
图形和文字标志的粘贴安装
人
熟练工(生产车间)
①岗前培训记录
②详见HBDR/WI03-21-2012
①专业焊工,能熟练操作
②二氧保护焊:电压、电流、焊丝、气体流量(生产车间)
②详见HBDR/WI03-07-2012
4
牵引销安装焊接
①人—熟练工
②机—焊机:焊接参数
③法—工艺装备,工艺方法
①专业焊工,能熟练操作
②二氧保护焊:电压、电流、焊丝、气体流量
①详见
HBDR/WI03-05-2012
5
悬架安装焊接
②详见HBDR/WI03-18-2012
7
侧防护安装①人②机来自焊机:焊接参数③法—工艺装备,工艺方法
①专业焊工,能熟练操作
②二氧保护焊:电压、电流、焊丝、气体流量(生产车间)
①详见HBDR/WI03-13-2012
8
后防护安装
①人
②机—焊机:焊接参数
③法—工艺方法
①专业焊工,能熟练操作
②二氧保护焊:电压、电流、焊丝、气体流量(生产车间)
①详见培训记录
②详见HBDR/WI03-13-2012
9
照明灯具的安装调试
①人
②法—工艺方法
熟练工(生产车间)
①详见培训记录
②详见HBDR/WI03-20-2014
10
制动系统的安装调试
①人
②法—工艺方法
熟练工(生产车间)
①详见培训记录
②详见HBDR/WI03-19-2014
11
ABS的安装调试
①人
③现场查看
15
商标、厂标的安装
人
熟练工(生产车间)
①详见培训记录
②详HBDR/WI03-21-2012
③现场查看
16
罐体筒体板材拼接
①人
②机—焊机:焊接参数
③法—工艺装备,工艺方法
①专业焊工,能熟练操作
②二氧保护焊:电压、电流、焊丝、气体流量
③定期整理罐体整形台位
①详见HBDR/WI03-02-2012